青竹書院得名於這漫山遍野的青竹,再加上當年創建青竹書院的老祖師極好竹,故此得名青竹書院,也是希望書院出來的弟子能夠如青竹一般,疾風催不毀。
“這位小姐,不知來我青竹書院有何事?”正在掃山門的一名大爺見紀真穿着貴氣,舉止非凡,急忙上前詢問。
“無事,只是來此地尋人罷了。”紀真正打算拾級而上,卻被這人給攔了下來。
“小姐身爲女子之身,青竹書院乃是男子書院,若是小姐想要尋人,還請待老夫通傳之後,聽憑夫子定奪,小姐看這般可好?”
紀真停住腳步,朝着此人福身行禮:“既然這般,是小女孟浪了,還請先生代爲通傳。”紀真總是會忘了自己的女兒身,這行事總是帶着男子的率性與不羈。
大爺往前走了兩步,回頭看向紀真:“敢問小姐姓名,以及前來尋找何人?”
“小女紀真,前來尋堂弟紀洋。”紀真一說完,明顯感覺這老人的眸子裡閃過一絲亮光,“既然是郡主殿下,那便由老夫直接帶您上去便是,通傳也就不必了。”
紀洋雖然拜在了詹川的門下,但是年後還是聽從詹川的吩咐,回書院同周老先生道別,順便同一衆同窗敘敘舊,紀真原本也是存了想要一同接紀洋回府的念頭,要是單純來找吳生,只怕會惹得衆人非議,她一個未出閣的女子,怎麼能來男子書院尋人呢。
“那就勞煩先生了。”
“郡主殿下請隨我來。”此人領着紀真主僕二人前行,一路上遇到這書院的學子,皆見他們向這老先生行禮問安,隨後便是一臉好奇的看向紀真二人。紀真二人怕是這青竹書院這麼多年來,極少能夠進入書院的女眷了吧。
紀真看着一旁的學子,想了想,既然已經來了,總不能掉頭就走吧。老先生將他們直接帶到了夫子的書房,這書房幽靜深處,四周竹林密佈,即便是寒風冷冽,也依舊是翠意盎然,“郡主殿下稍等片刻,待會夫子下課之後自然會前來。”
老先生隨後派人給紀真奉上了茶,便退了下去。沒過多久,這門嘎吱一聲便被打開了,一名身着黑色儒衫的中年男子邁步進門看着相貌似與周氏相像,這就應該是紀洋的舅舅,青竹書院的先生周康了。紀真起身向周康行禮,卻見周康上前將其扶起,身後的紀洋這纔跟進屋子。
“阿姐!”紀洋見到紀真便急忙迎了上去,走到一半又瞥了周康一眼,見他神色無恙,這才跑到紀真身邊,“阿姐,你怎麼來了?是來接我回府的嗎?”
“見過周先生。”紀真先同周康問安,隨後摸了摸紀洋的頭,“是啊,待會洋哥兒同阿姐一同回府,只不過我們還要去逸雲書院去接雪兒姑姑。”
“好啊好啊!”紀真看得出來,紀洋還是很怕周康的,畢竟既是舅舅又是老師,定是對紀洋管教極嚴,再加上原本週家家教森嚴,紀真覺得紀洋身上已經開始有着周康的影子了。
周康見他們姐弟兩敘舊,也未曾發話,只是一個人坐着喝茶,等他們漸漸停下來時,周康纔看向紀真:“還未謝過大小姐爲洋哥兒引薦給詹老先生爲徒,我周家上下對大小姐此舉自是感激不盡,若是日後大小姐有何事我周家能夠幫上忙的,還請大小姐直言。”
“周先生言重了,洋哥兒天賦如此,又得詹老先生喜愛,被詹老先生收爲徒也是自然的。其外,嬸孃待我如何,真兒心裡自然是知道的,更何況洋哥兒也是我紀家子孫,更是我的弟弟,我怎麼可能不幫他。”紀真對紀洋自然是疼愛的,這個弟弟聽話懂事,甚至在很多事上都有自己的主見,若是能夠將紀洋培養出來,日後紀真對這平北侯府也能放心許多。
“聽洋哥兒說,你很會下棋?”周康也是個棋簍子,聽說紀真會下棋,心裡便癢癢的,尤其是聽紀洋說,紀真的棋藝比他要好上許多,周康自然是技癢難耐。紀洋知道紀真會下棋還是上次在詹府,詹川拉着紀洋下棋時,紀真微微點撥一句,詹川便反殺八目。
紀真其實對於琴棋書畫皆有涉獵,尤其是在前世入宮之時,爲了能夠討人歡心,上司監也會派人訓練她們學習這些。而對於棋道,紀真之所以浸淫其中的原因便是因爲宣昊此人極好下棋,紀真爲了能夠閒暇之時多與宣昊相處,便私下裡不知道看了多少棋譜。
“自然是不敢擔,略懂皮毛罷了。”
“不用客氣,只是切磋一般罷了,你還有其餘事情要忙嗎?”周康若不是顧及紀真是女兒身,怕是早就拉着她坐到棋盤旁了。
“還請周先生稍等片刻,我讓洋哥兒替我去尋吳生來此。”紀真將紀洋叫過來,將吳生的相貌的信息告知紀洋,並讓他帶吳生前來此地。
“大小姐可是在爲自己挑婿?”周康心裡一陣好奇,難道紀真是特意來尋此人的不成?周康到底是上了年紀,又將紀真看成了自家晚輩,自然也就多問了幾句。
“並非是給小女,而是真兒想看看這個人是否有資格踏入我紀府門楣。”紀真話一說完,周康便想起了,紀家似乎還有一個年紀稍長的姑小姐。
周康笑了笑,然後執子說道:“若是他,倒也是配得上的。”說完周康便落了子,聽到周康對吳生的評價,紀真心裡也算是放下了一塊石頭,若是周康這等人物都對吳生如此稱讚的話,想必此人品行必定不錯,只是紀真還想自己親眼看一看。
“大小姐也曾隨詹老先生探討過一二,可對當今天下有何看法?”紀真一聽這話,心裡便想着,果然該來的還是會來的,這下棋只不過是個遮掩罷了。周康此人多次科舉未中,卻教出門生遍天下,其心裡對於朝廷不能說是不怨不恨的。
而這道題也是當年周康參加殿試之時的題目,據紀真所知,周康當年大議朝政,而後便未能得中進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