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七章

用過午飯,遠黛照常是要小憩片刻的,然而今日,她卻是全無一絲的睡意,在貴妃榻上靠了半日,仍未睡着的遠黛終是坐起身來,喚了晴寧來陪她說話。

如今她身邊這幾個人,雲燕心浮氣躁,並不是適合說話的人。柳兒又是百里肇派來,若與她太過親密,難保不會引人猜疑而至泄漏了身份。繪春雖性情沉穩,辦事老道,但與繪春說話時,卻也最易說起從前、談及往事,平白傷懷。這麼一算下來,便也只剩了晴寧。晴寧並不非常聰明,但卻極會察言觀色,嘴也緊,該說的說,不該說的不說,行事也頗有分寸。

只是這些話,她自然是不好說口的。遠黛這裡正有一搭沒一搭的與晴寧說着閒話,那邊柳兒卻進來稟道:“郡主,李公公回來了!”

遠黛一聽這話,頓時想起纔剛繪春曾說,命李安福進宮去請石傳鈺的事兒,少不得坐起身來,吩咐道:“叫他進來!”柳兒答應着,便退了下去。

不多一刻兒,李安福已滿頭大汗的急急進來,不無惶恐的過來恭敬行禮。

衝他擺一擺手,遠黛淡淡道:“我這裡也不是後宮,就不必拿出宮中的那套把戲了!有話直說便是了!”一看李安福那樣兒,她便知道,石傳鈺必定沒有過來。她也無意去忖度石傳鈺所以不來的緣故,便乾乾脆脆的問了出來。

不自在的偷瞄了一眼晴寧,李安福囁嚅的道:“皇上……皇上他如今……不在宮中!”說着這話的時候。李安福心中其實是不無惶恐的,他實在害怕遠黛以爲這話乃是石傳鈺不肯前來而命他謅出來的託詞,畢竟遠黛早年的脾氣。他也是見識過的,心中對此也頗爲忌憚。

遠黛聽的心中一震,眸光也隨之一凝。她並不疑心李安福會設詞隱瞞,只因如今李安福與她也算是一條船上的人,她若有事,他也落不得好!不過石傳鈺此刻竟然不在宮中,這一點卻還是大大出乎她的意料。沉吟片刻。遠黛忽而開口問道:“那劉啓盛呢?他可在宮中?”

她如今身處廣逸王府,與外界的一切聯繫幾乎已經斷絕,而她亦識相的並不強求。對她而言。一切尚未走到最後一步,她還不想與石傳鈺徹底撕破臉,尤其是……現在她的手中,還有石廣逸留下的東西。以她對石傳鈺的瞭解。這東西的分量。也足夠石傳鈺放手了。

然而石傳鈺卻離開了,而且是在這個時候。

她心中正自想着,那邊李安福已應聲道:“劉公公自是在的!郡主的意思,奴才已同他說了。劉公公也說了,會盡快將郡主的意思傳給皇上。還請郡主莫要焦心,多多保重!”

若有所思的點一點頭,遠黛便也不再多說什麼,只揮了揮手。示意李安福退下。李安福見她並無責怪之意,早已喜翻了心。忙忙的行禮告退而去。李安福去了之後,遠黛便也沒了先前閒聊的興致,歪在貴妃榻上微微失神,只是她對郢都局勢所知甚少,一時半會卻無所得。

繪春的低喚之聲忽然在屋內響起:“郡主!”聲音裡,隱約的帶些憂心。

擡眼見繪春面上頗有憂慮之色,遠黛便自一頷首,卻朝晴寧擺了擺手。及至晴寧會意的退下後,她才向繪春笑道:“你這般着急的進來,可是有什麼話要說?”

微微苦笑一下,繪春緊走幾步,行到遠黛跟前:“這事兒,郡主難道竟不覺得蹊蹺?”

面上神色並無多大改變,遠黛自若道:“蹊蹺如何,不蹊蹺又如何?”不用繪春提醒,她也知道,這事不尋常。然而正如她自己所說的,蹊蹺如何,不蹊蹺又如何,既已身在局中,出路便只剩下了兩條,一條是自己破局,而另一條,便是配合別人破局。

шшш◆ttκá n◆C 〇

而她心中很明白,憑她如今手中所有的勢力,想要自行破局,並非易事。

見繪春沉默着什麼話也不說,她便又淡淡一笑,卻吩咐道:“取我的名帖,送去斐親王府!”斐親王,乃景軒帝之弟,廣逸王之兄,情性灑脫,於權勢二字也不甚看重,早些年,對遠黛更是多有照顧,也因此,纔有後來遠黛推薦邱恆往斐親王府之舉。斐親王雖少理朝政,但因其身爲親王,又與景軒帝一母同胞,故此也無人敢於小覷於他。遠黛雖不知如今郢都情況究竟如何,但卻知道,斐親王石廣賢早年便與石傳鈺交好,只憑這個,他也不會失勢。

果不其然,一聽了這話,繪春便不由的鬆了口氣:“是!奴婢這就去辦!”言畢掉頭就走。

她纔剛走了幾步,便又被遠黛喚住:“且慢!你將名帖取來,我親自寫吧!”斐親王石廣賢乃是她的長輩,她卻不好太失了禮數。繪春這才答應着去了。

不一時,繪春已取了空白的燙金名帖來,遠黛親自寫了拜帖後,便命她送去斐親王府。

及至繪春去後,遠黛獨坐貴妃榻,面色一時沉吟。晴寧輕步的進來,將新沏的茶,送到了遠黛手邊的小几上。遠黛擡眼見她,不覺眼前一亮:“晴寧!你曾在紫宸殿伏侍過?”

不意她會問起這個,怔愣之後,晴寧依舊答道:“是!”

遠黛頷首,便問道:“既如此,那麼朝中局勢,你可有所瞭解?”其實這些話,若問繪春,想必能得到更翔實的答案,然而繪春這會兒卻不在,她也只能先問問晴寧了。

這話一入耳,晴寧便不由的一顫,面上神情也有些僵硬:“奴婢愚鈍,哪裡懂得這些!”

遠黛所以問晴寧,其實不過是抱着試試的打算,卻不料晴寧竟會有這樣的反應。她何等玲瓏。見此如何還不心知肚明。若有所思的看一眼晴寧,遠黛緩緩道:“晴寧,你在我身邊雖不久。但我是怎樣的人,想來你心中自有論斷。況你我如今都是一條船上的人,我若有事,你們也脫不了干係!我知道你是個明白人,纔剛的事,你斷不至全無所覺!”

晴寧默默不語,好半日。她才垂頭低聲的道:“郡主的意思,奴婢已明白了!”

遠黛頷首,卻也並不多說。只端了面前几上的茶盞,慢慢的啜着。晴寧也並沒讓她等的太久,斟酌片刻之後,她便開了口:“朝政之事。奴婢是不懂的!不過奴婢從前在紫宸殿伏侍時。也頗能聽到、看到一些旁人聽不到、看不到的東西,奴婢便依樣畫葫蘆的說給郡主聽!”

晴寧原是個伶俐之人,她所以能到紫宸殿伏侍,卻是因爲她早年曾伏侍過一名女官。那女官頗通文墨,對她又甚爲疼愛,閒暇之時,便教了她幾個字。因她極用功,人又聰明的緣故。幾年下來,便也粗通文墨。不數年。紫宸殿出缺,便將她補了上去。

紫宸殿乃南越歷代皇上處理政務的所在,也可算得是宮中的中樞之地。無論是朝中大臣抑或後宮妃嬪,多少眼睛都盯在上面。也因此,紫宸殿的太監、宮女,都是頗有見識的曉事之人。這裡頭,自然也包括了晴寧。

而晴寧所說的話,也並不出遠黛所料。

南越佔地之大,非但不輸於大周,更有過之。然而無論是從前,還是現在,南越的國力卻都及不上大周。無他,只因南越的地形太過複雜。地形複雜,對外,固然是易守難攻,然而對內之事,卻也容易引發政令不通的禍患。而不巧的是,南越又偏偏有許多的民族。

各樣的民族,有着各樣的民風,同時也有着自己的風俗習慣,而這些,導致了各自爲政。

所以,從建朝伊始,南越所實施的,便是土司制,即在異族區域,以各族豪門爲土司,統御百姓。如此做法,雖然在很大程度上,保證了南越的安定,但同時也帶了禍患。

南越皇室石家,也很快發現了這一點。然而那個時候,卻已積重難返。無奈之餘,皇室只得聯姻。他們頻頻與各大土司聯姻,到了景軒帝時,這種情況已愈發嚴重。

這一點,只從景軒帝二後,皆出金家便可覷得端倪。

從前的時候,遠黛對於這一點,便頗有體悟。她更知道,她父王石廣逸最終所以沒能登上帝位,歸根結底,正是因此。十五歲時,石廣逸便曾私下上書顯成帝,欲行改土歸流之事。

而他之所以只是私下上書,便是因爲土司勢大,只能徐徐圖之。然而即使如此,諸土司依然很快知道了此事。當其時,石廣逸與後來嫁與景軒帝的大金後交往甚密。

然而這個消息傳入苗族土司府後,土司府幾乎立即作出了反應,他們迅速答應了景軒帝的提親,將大金後嫁與了當時尚未繼承帝位的景軒帝。也以此清楚表明了土司府的態度。

與土司府全力支持景軒帝不同的是,顯成帝至始至終都更希望石廣逸能承繼帝位。然而兩方角力的最終結果,卻仍是石廣逸敗北,景軒帝則藉着土司府的東風,成功登上皇位。

然而登上皇位的景軒帝,所需要考慮的問題,自也與前大不相同。面對着南越的現狀,景軒帝也開始考慮改土歸流的之事。他甚至認真考慮過,要啓用石廣逸。

然而大小金後的存在,卻成了壓斷兄弟二人原已所剩不多的情誼的最後一根稻草。石廣逸最終斷然拒絕,兄弟二人,也因此齟齬日深。

這種情況,一直到石傳珉、石傳鈺兄弟出生之後,才逐漸好轉。雖然不喜石廣逸,但景軒帝依然覺得,石廣逸有足夠的本領,能夠教導出下一代的南越帝王,所以他不曾阻止過石傳珉兄弟與石廣逸的交往,甚至有時,表現出一種支持的態度。

然而誰也沒有料到,最終登上皇位的石傳鈺,仍是因爲土司府的支持。

一切,恍如當年。

因爲知道這些,所以這會兒,晴寧所說的話,也並不出乎遠黛的意料。皇室與土司之爭,在南越,早不是什麼秘密。更何況,遠黛很清楚的知道,石傳鈺的立場。

他是遲早都會對土司府動手的,之所以現在不動手,不過是因時機未到而已。

晴寧說她不懂朝政,雖有謙虛之意,卻也並非全是虛言。對於朝政,她雖略略知道一些,但卻混亂而不成系統。不過有這些,對遠黛而言,也已夠了。

擺一擺手,她打斷說得愈發艱難的晴寧:“夠了!你歇着去吧!”

晴寧聞聲,當真是如蒙大赦,答應一聲之後,便忙退了下去。

沉吟的斜靠在貴妃榻上,遠黛久久不語。從晴寧的言語中,她清楚的知道,這幾年,石傳鈺過的很是辛苦。想要將早已根深蒂固的土司府連根拔出,豈是易事。

她就這麼靜靜靠着,雙眸微闔,神態淡淡。屋外,冬陽慢慢西斜,金色斜暉,早在不經意間緩緩爬上了窗櫺。繪春也終於從斐親王府回來。

遠黛坐直身體,看向面上隱帶笑意的繪春:“王叔可說了什麼沒有?”

繪春笑道:“斐親王聽說郡主回來了,真真是又驚又喜,一迭連聲的叫着備轎,說要來看郡主。只是奴婢想着,這時候,他老人家若真來了,只怕引人注意,因此死活攔了!”

遠黛聽得微微點頭,她所以送拜帖去給斐親王,要的只是斐親王知道她回來之事,至於其他,就目前而言,她還沒打算讓全郢都的人都知道她回來之事。

好在要想見面,卻也多的是不爲人知的辦法。

“你這一趟去,可見着青妤了沒有?”沒有多說的打算,遠黛含笑的岔開話題。

繪春便笑道:“這個倒是沒有,不過斐親王倒是說了,小郡主對郡主可也想念得緊呢!他還好生抱怨了郡主一回,說郡主詐死,倒是平白騙去了小郡主不少的眼淚……早些年,每年清明時節,小郡主總會去郡主墳上哭一場,這幾年大些了,才略好些!”

念及石青妤幼時粉雕玉琢的模樣,遠黛的脣邊,笑意便也愈深了幾分:“這丫頭,也總算她還有些良心,能記得我!”

第13章 相召第29章 恐慌過後第24章 苗女傳承第108章 告一段落第22章 結髮與君第39章 小酒館第64章 三個月第68章 癡心妄想第55章 繡球第1章 庶女遠黛第52章 好處第80章 嫁雞隨雞,嫁狗隨狗第68章 死灰與死水第37章 有朋自遠方來第68章 癡心妄想第1章 宮廷往事第52章 獨行(二)第16章 下山(一)第44章 恨死了第13章 吹簫引龍(一)第48章 菟絲第36章 理由何在第45章 泄漏第19章 放燈第64章 禍從口出第20章 姑蘇秦家第18章 T第77章 貓爲媒第16章 南與北第56章 她的身份第28章 武舉人守信得善報(一)第四十九章 第40章 該擔心誰(二)第1章 T第25章 南越消息第33章 天下少有的狀元紅第43章 套中人二第六十七章 第28章 驚聞第40章 返京之前(一)第69章 舊日府邸第66章 永郡王第60章 叩門第57章 上燈日(一)第24章 簪菊第64章 禍從口出第23章 睿王駕到第73章 蜜餞第68章 死灰與死水第32章 流霞醉(下)第14章 你能做到嗎第23章 身份敗露(二)第57章 身邊人第58章 上燈日(二)第40章 返京之前(二)第四十二章 第70章 臨昌公主(二)第35章 夜話(二)第56章 兩條龍脈第65章 一生不二色第13章 光與影第15章 風雨欲來第66章 永郡王第10章 無題第62章 往事如風第7章 姊妹第73章 蜜餞第3章 商量第14章 老太君第30章 有心爲媒第48章 夫妻之間第21章 閒遊第10章 無題第17章 青梅之約第49章 洞房花燭二第18章 猶豫不決第88章 作繭自縛第36章 各懷心思第92章 塵埃落定第1章 宮廷往事第46章 揣度第79章 你只是皇后第68章 死灰與死水第59章 敗露第39章 小酒館第23章 身份敗露(二)番外補遺一第77章 貓爲媒第3章 商量第52章 獨行(二)第38章 也值一嫁第64章 相約中元節第一一三章 第59章 敗露第16章 南與北第63章 妒第16章 自有打算第48章 夫妻之間第86章 刮骨之痛第15章 春日遊
第13章 相召第29章 恐慌過後第24章 苗女傳承第108章 告一段落第22章 結髮與君第39章 小酒館第64章 三個月第68章 癡心妄想第55章 繡球第1章 庶女遠黛第52章 好處第80章 嫁雞隨雞,嫁狗隨狗第68章 死灰與死水第37章 有朋自遠方來第68章 癡心妄想第1章 宮廷往事第52章 獨行(二)第16章 下山(一)第44章 恨死了第13章 吹簫引龍(一)第48章 菟絲第36章 理由何在第45章 泄漏第19章 放燈第64章 禍從口出第20章 姑蘇秦家第18章 T第77章 貓爲媒第16章 南與北第56章 她的身份第28章 武舉人守信得善報(一)第四十九章 第40章 該擔心誰(二)第1章 T第25章 南越消息第33章 天下少有的狀元紅第43章 套中人二第六十七章 第28章 驚聞第40章 返京之前(一)第69章 舊日府邸第66章 永郡王第60章 叩門第57章 上燈日(一)第24章 簪菊第64章 禍從口出第23章 睿王駕到第73章 蜜餞第68章 死灰與死水第32章 流霞醉(下)第14章 你能做到嗎第23章 身份敗露(二)第57章 身邊人第58章 上燈日(二)第40章 返京之前(二)第四十二章 第70章 臨昌公主(二)第35章 夜話(二)第56章 兩條龍脈第65章 一生不二色第13章 光與影第15章 風雨欲來第66章 永郡王第10章 無題第62章 往事如風第7章 姊妹第73章 蜜餞第3章 商量第14章 老太君第30章 有心爲媒第48章 夫妻之間第21章 閒遊第10章 無題第17章 青梅之約第49章 洞房花燭二第18章 猶豫不決第88章 作繭自縛第36章 各懷心思第92章 塵埃落定第1章 宮廷往事第46章 揣度第79章 你只是皇后第68章 死灰與死水第59章 敗露第39章 小酒館第23章 身份敗露(二)番外補遺一第77章 貓爲媒第3章 商量第52章 獨行(二)第38章 也值一嫁第64章 相約中元節第一一三章 第59章 敗露第16章 南與北第63章 妒第16章 自有打算第48章 夫妻之間第86章 刮骨之痛第15章 春日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