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atcounter code invalid. Insert a fresh copy.

第一千五百二十三章 到此爲止

bookmark

第一千五百二十三章到此爲止

耶律洪基點頭:“副使這話倒也有理,對了,聽聞王韶舉了樞密使,此公一生征戰,從無敗績,我也是佩服的。”

“近日聽聞南朝河北各路,增加了一個折衝府,每州增設軍士七百,這南朝軍事,不會有何變化吧?”

張商英拱手:“朝廷剛剛下了最新詔命:先帝講求法度,愛物仁民,而搢紳之間,不能推原本意,或妄生邊事,或連起犴獄,久乃知弊。”

“此羣言所以未息,朝廷所以懲革,整飭風俗,修振紀綱。罪顯者已正,惡鉅者已斥,則宜盪滌隱疵,闊略細故。”

“此乃朝廷方務生息之本意。”

“儘管如此,然樞密掌舉國軍制,朝中之前有議以範純仁擔任,太皇太后以爲軍事終須精通軍事者爲之,故而最後定成王學士。”

“我朝如今正在革新軍制,汰裁軍員,但是如何汰裁,也讓人頭痛。”

“最後太皇太后從了司徒的建議,分散置之,讓二十萬西軍轉業至各地折衝府。”

“折衝府負責各州治安盜匪諸事,這是轉爲吏員,再與軍事無干。”

“其實敢問北朝陛下,是想看到我朝常駐西北二十萬悍戰之軍呢?還是想見到分佈各州,每州七百的治安力量呢?”

“我朝東北所增不過數萬就食之人,西北卻減裁二十萬悍卒,一增一減之間,對北朝利弊是不問可知的。”

耶律洪基想了一下,那句希望你們連每州七百治安都不要有的話,終於還是沒有說出來:“我朝最近可能也會有些兵力調動,希望南朝方面不要驚訝,絕對不是針對你們。”

蔡卞拱手:“未知是西北還是東北?”

耶律洪基哈哈大笑:“不管西北還是東北,貴朝只需要知道絕不是針對你們就是了。”

說完一揚馬鞭:“走,奔馳一程,貴使們體驗一把我北朝駿馬,順便去看看朕給貴朝皇帝準備的賀登極禮!”

……

汴京,呂公著正在委婉勸諫高滔滔:“前降詔旨,以朝廷懲革,罪顯者已正,惡鉅者已斥,今日宜盪滌隱疵,闊略細故。應以前有涉事狀者,一切不問,言者勿復彈劾。”

意思就是一切追究到此爲止,頗有後世九十年代自糾自查坦白從寬抗拒從嚴那一次大風波的風範。

蘇油在中牟,也覺得放千年後都不過如此,能在千年前的大宋做到這樣,這就不錯了,對呂公著的行政手腕又加了一分。

呂公著說道:“始鄧綰謫滁州,言者未已。太皇太后因欲下詔慰存反側,臣亦以爲宜然。”

“然言者未已,以爲未盡。或曰將遺患它日。”

“臣始終認爲,治道去太甚耳。文、景之世,尚且網漏吞舟。加之人才實難,宜使自新,豈宜使自棄邪!”

文彥博也在聽政,老頭說道:“老臣亦覺得,朝堂如今火候已經差不多了,明潤還在喊注意災荒,如今役法、倉法未定,眼看着九月就要到來,豈容耽誤?”

“別的地方還好說,河北豈能敷衍?黃河經過十數年治理,眼見就要成功,去年幾處大工未完,陛下,再也耽誤不得了啊……”

老頭回朝,又算是創造了一個傳奇,在宣德門侯進的時候,蘇軾帶着遼國使臣耶律永昌、劉霄也在邊上,劉霄將文老頭鬚髮皆白,嚇了一跳,拉着蘇軾偷偷退立,改容道:“這就是潞國公吧?”

蘇軾點頭:“沒錯。就是文公。”

劉霄好羨慕:“潞國公四朝元老,如今年壽幾何了?”

蘇軾回答:“即將八十二了。”

劉霄大爲吃驚:“年壽如此高,身體卻怎麼這麼健壯。”

蘇軾說道:“使者這還只是看到了他的容貌,沒有聽見他說話。”

“文公綜理朝廷事務,極其精敏,許多少年後進也趕不上;學問貫古通今,即使專門名家也有不如。”

劉霄不由得感慨:“實乃天下異人。”

此事傳入宮中,高滔滔對文彥博更加禮敬,每有大事,必得諮詢。

聽文彥博如此說,高滔滔便問道:“關於役法,朝廷商議得如何了?”

呂公著說道:“祥定役法蘇軾、畢仲遊等上奏,今年更張法令,時間上恐怕來不及,不過鄉戶衙前役滿未有人替者,可以依舊募法支僱食錢。如願投募者聽其自便,仍免本戶身役;不願投募者,速召人替,如此則爲兩便。”

文彥博表示反對:“河北大役,非尋常州縣可以支應,老臣怕是行此法依舊來不及。”

“聽聞朝中有彈劾河渠司諸官貪墨,不恤民力者,老臣以爲用人之際,不妨稍爲和緩一二,或者命其戴罪立功也好,總不能整人整到連做事兒的人都沒有了嘛!”

老頭長期支撐大宋北方門戶,對河北可謂是費盡了心力,無奈那條黃河實在是桀驁不馴,去年災患又開始擡頭,不由得不急。

呂公著說道:“關於此事,陛下的條問之卷也陸續收到上陳,大宋如今的大役之區,寧夏不論,河北共有兩處。”

“一處是迎陽埽故道分洪工程,一處大吳埽鋸牙工程,兩處工程工量巨大,據轉運司上陳數據,需丁力三萬,工料夫錢百萬貫。”

“御史以爲這個數額過於龐大,河渠司和轉運司明顯有貪墨的嫌疑,而且五月之後便進入農忙時節,這個時候興大徵起大役……河北本來就民風彪悍……”

高滔滔問道:“都堂有定策了嗎?”

呂公著說道:“蘇明潤說重賞之下,必有勇夫。今年是統計之年,治理不妨稍後,一切先依從舊制比較好。”

“如果不依,那就按照當年他治理陝西的法子,其餘地方先改着,河北暫不大動,先保證河工、物料、指揮管理不缺。”

“倉法也是,河北常平倉各州先期劃出一庫,作爲‘備災庫’,我們先做好準備。”

高滔滔問道:“蘇明潤預言今年又將大災?”

文彥博有些無語:“蘇明潤也不是神仙,難道他能未卜先知?他這是積年老成穩妥的謀算,未慮勝先慮敗,未做進取先顧保全,幾十年不變的老路數了。”

高滔滔一想還真是蘇油的老苟法,想了想說道:“那便如此吧,司馬公三月統計的期限眼看就要到了,官家每日裡學業之外,還要辛苦統計,舉列‘每日總結’,最近人都瘦了。”

“都堂加緊一些,不要辜負他一片心意。”

這一刻呂公著真是感動得熱淚盈眶:“陛下雖然聰幼,但已經英睿勃發,他日必成堯舜之君。”

高滔滔說道:“呂公不必過誇,官家近日學問倒是在增進,不過如今時以炎暑,可不可以權罷講學?”

呂公著立刻變臉:“侍講範祖禹有奏,陛下今日學與不學,系天下它日之治亂。”

“陛下如好學,則天下之君子以直道事陛下,輔助德業而致太平;不好學,則天下之小人以邪諂事陛下,竊取富貴而專權利。”

【看書福利】關注公衆..號【書友大本營】,每天看書抽現金/點幣!

“君子之得位,欲行其所學也;小人之得君,將濟其所欲也。用君子則治,用小人則亂。君子與小人,皆在陛下心之所召。”

“且凡人之進學莫不於少時,今聖質日長,數年之後,恐不得如今日之專,竊爲陛下惜也。”

“老臣以爲範祖禹說得有道理,且陛下今日的學習環境,卻是當日范文正公、司馬公、蘇司徒求之而不得者,豈可以之爲苦?”

趙煦一直在旁邊當撲克臉,突然問道:“範公以荻爲筆,畫粥而食;司馬公安置警枕,日以繼夜,這些我都知道,可司徒有什麼刻苦學習的事蹟?”

第九百一十六章 守會安第五百五十五章 戰術第一千五百八十六章 大名府第一千一百五十二章 四代三家第一千三百八十一章 請客第八百三十九章 寶馬完本感言第五百六十二章 鬥爭第一百八十五章 天威第一千四百七十章 綱要第一千一百四十六章 藥局第三百三十六章 朝會第四百三十一章 大閱第九百一十二章 哭廷第一千零一百章 大孩子完本感言第一千六百四十二章 小家第一千一百七十八章 臥雲堂第四十三章 張象中第一千七百七十四章 回府第六百三十七章 思想體系第五百零一章 沒有鹽第一千四百六十九章 分割財產第八百五十六章 建設第六百三十八章 去處第二十二章 試燒第七百六十六章 火災第一千五百八十一章 昭文相第四百八十五章 誅叛第二百九十七章 致用之學第一千七百四十章 大調整第十九章 蘇家第五十九章 河幫雛形第一千三百九十二章 不信就是蠢第六百二十一章 弊端第九百七十七章 思想問題纔是大問題第一千七百二十二章 遺香第一千六百七十二章 西征第九百四十五章 御史們第一千零二十九章 臣才天授第九百一十六章 守會安第六百零九章 衝擊相府第六十七章 制曲第四百二十章 衝擊第七百五十五章 爭議第三百四十七章 潛移默化第八百二十八章 齊射第一千七百三十章 大軍第一千六百零三章 突兀鐗第一千三百六十一章 劉猢猻第一千三百五十二章 快樂的趙煦第一千四百三十七章 功業第三章 程家第一千三百七十七章 名醫之家第一千七百二十八章 海潮論第一千二百二十章 關撲第五百六十七章 士子鬧事第兩百零二章 燒白第三百六十一章 李老員外第三百三十四章 圖經本草第一千三百零八章 太后與皇后第三百七十九章 交相輝映第六百三十八章 去處第二百七十五章 內官第一千六百三十二章 未來宰相第一千二百章 準備第七十五章 工具第四百六十九章 神機銃第一千零九章 琥珀和珊瑚第一千零七十一章 漕運改革第七十四章 混亂第一千三百零四章 渾脫第九百六十章 改制第一千三百一十八章 悲歌第一千五百零六章 利弊之爭第一千四百五十九章 父子對話第三百三十章 王文鬱第一千七百六十五章 無此君臣民第七百五十六章 上報中央第一千六百六十八章 不武之謀第一千零八十四章 朝堂清寧第一千八百一十一章 晉王少保第一千一百四十三章 改制的目的第一千一百六十八章 檢查第八百零八章 定議第一千一百五十七章 談判第一百零三章 鱔魚第一千四百二十四章 四峰島第一千零五十六章 興洛倉第七百四十章 安和圩第一千三百九十二章 不信就是蠢第一千七百三十二章 李夔第七百三十六章 視察第七百二十九章 禰衡第八百六十九章 張道長第一千五百三十九章 翰苑羣英第八百七十九章 錫第七百八十五章 黃魚季第二百八十一章 強作解人第一千四百零二章 鬼章的謀略
第九百一十六章 守會安第五百五十五章 戰術第一千五百八十六章 大名府第一千一百五十二章 四代三家第一千三百八十一章 請客第八百三十九章 寶馬完本感言第五百六十二章 鬥爭第一百八十五章 天威第一千四百七十章 綱要第一千一百四十六章 藥局第三百三十六章 朝會第四百三十一章 大閱第九百一十二章 哭廷第一千零一百章 大孩子完本感言第一千六百四十二章 小家第一千一百七十八章 臥雲堂第四十三章 張象中第一千七百七十四章 回府第六百三十七章 思想體系第五百零一章 沒有鹽第一千四百六十九章 分割財產第八百五十六章 建設第六百三十八章 去處第二十二章 試燒第七百六十六章 火災第一千五百八十一章 昭文相第四百八十五章 誅叛第二百九十七章 致用之學第一千七百四十章 大調整第十九章 蘇家第五十九章 河幫雛形第一千三百九十二章 不信就是蠢第六百二十一章 弊端第九百七十七章 思想問題纔是大問題第一千七百二十二章 遺香第一千六百七十二章 西征第九百四十五章 御史們第一千零二十九章 臣才天授第九百一十六章 守會安第六百零九章 衝擊相府第六十七章 制曲第四百二十章 衝擊第七百五十五章 爭議第三百四十七章 潛移默化第八百二十八章 齊射第一千七百三十章 大軍第一千六百零三章 突兀鐗第一千三百六十一章 劉猢猻第一千三百五十二章 快樂的趙煦第一千四百三十七章 功業第三章 程家第一千三百七十七章 名醫之家第一千七百二十八章 海潮論第一千二百二十章 關撲第五百六十七章 士子鬧事第兩百零二章 燒白第三百六十一章 李老員外第三百三十四章 圖經本草第一千三百零八章 太后與皇后第三百七十九章 交相輝映第六百三十八章 去處第二百七十五章 內官第一千六百三十二章 未來宰相第一千二百章 準備第七十五章 工具第四百六十九章 神機銃第一千零九章 琥珀和珊瑚第一千零七十一章 漕運改革第七十四章 混亂第一千三百零四章 渾脫第九百六十章 改制第一千三百一十八章 悲歌第一千五百零六章 利弊之爭第一千四百五十九章 父子對話第三百三十章 王文鬱第一千七百六十五章 無此君臣民第七百五十六章 上報中央第一千六百六十八章 不武之謀第一千零八十四章 朝堂清寧第一千八百一十一章 晉王少保第一千一百四十三章 改制的目的第一千一百六十八章 檢查第八百零八章 定議第一千一百五十七章 談判第一百零三章 鱔魚第一千四百二十四章 四峰島第一千零五十六章 興洛倉第七百四十章 安和圩第一千三百九十二章 不信就是蠢第一千七百三十二章 李夔第七百三十六章 視察第七百二十九章 禰衡第八百六十九章 張道長第一千五百三十九章 翰苑羣英第八百七十九章 錫第七百八十五章 黃魚季第二百八十一章 強作解人第一千四百零二章 鬼章的謀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