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atcounter code invalid. Insert a fresh copy.

第一千七百六十五章 無此君臣民

bookmark

第一千七百六十五章無此君臣民

“勃極烈,就是大部長,阿骨打如今就是都勃極烈,其下有五名勃極烈,遇有大事,則諸勃極烈於王帳會商決定。”

“謀克類似縣,不過人戶和大宋沒法相比,每謀克轄三百戶,三戶出一兵,設蒲輦一人、旗鼓司火頭五人、戰兵百人,其實就是百夫長。”

“十謀克爲一猛安,即千夫長。到現在女直及其所控制諸部,五勃極烈之下,已經各有了五猛安,合計兩萬五千軍士。”

“而阿骨打自己,轄有十猛安一萬人。因此女直人的‘正軍’,其實已達三萬五千之數。”

“還有就是諸謀克猛安不掌常平事,後勤是阿骨打握在手裡,因此才能號令諸軍。”

趙煦沉吟道:“就是人數還是不夠多……”

“很多了陛下!”蘇利涉說到這裡都有些色變:“女直人生在白山黑水之間,質樸而兇悍,叉虎射熊,尋常事耳。”

“阿骨打給軍士的待遇極好,這三萬五千人,個個都是能打鬥百合以上的勇士,非如此都選不入帳下。”

“百合?是什麼……概念?”

“嗯……陛下這樣想好了,連續跳蕩奔跑三十里,其間還能不斷揮動六斤戰斧三百次以上。”

“如此厲害?”這下趙煦都有些變色:“那爲何蕭奉先在遼東彈壓女直,屢屢取勝?”

蘇利涉笑了:“那是臣給阿骨打他們的建議,蕭奉先的戰績,其實就是完顏部的戰績。”

“每次征伐,完顏部得軍甲器械糧秣活虜,蕭奉先得馬匹旗鼓首級軍功,大家各取所需。”

“蕭奉先土雞瓦狗,貪圖固位進封,殊不知此乃養虎遺患,遲早會被反噬的。”

趙煦恍然大悟:“原來如此,那都知覺得,遼國是不是可取?耶律延禧今年舉措不少,看來頗有作爲,且尚有三十萬大軍,令人擔憂啊。”

蘇利涉說道:“遼國從上到下已然腐朽不堪,且內憂外患層出不窮,已經勢如累卵。臣以爲,已經不是一個耶律延禧扳得過來的了。”

“遼國的外患很清楚,就是韃靼、女直。”

“遼主耶律洪基命喪栲栳濼,十萬精銳葬身雪野,韃靼聲勢大振。”

“臣雖然隔着遼國看不真實,但是以手上的情報推斷,韃靼人今秋,其實未盡全力。”

“剛剛臣在殿外遇到的那二位,就是李夔父子吧?”

趙煦笑道:“正是他們,呂惠卿縱有百般罪過,只看在李君的份上,朕也容他優退。”

蘇利涉笑道:“陛下聖明。此君軍陣之道,可謂王韶、章楶一流,有他在韃靼,臣就得多一個心眼了……”

“陛下,韃靼今秋的作爲有些古怪,臣想李夔是不是故作虛弱,讓遼人驕狂不備,然後準備在他們預想不到的時間和預想不到地點,給他們來記狠的?”

趙煦的笑容一下子就僵住了,然後苦笑搖頭:“看來天下英雄,所慮略同。”

雖然沒有明確承認,蘇利涉也懂了,自覺地不再深入那邊的話題:“女直軍士人數雖少,但是統帥阿骨打乃是雄主,且軍士彪悍異常。”

“一女直起碼要頂五契丹,蕭奉先那五萬屬珊軍,根本不夠看。”

“其實遼國最大的大患不是他們,而是……我大宋。”

趙煦擺擺手:“宋遼乃兄弟之邦,我大宋不提,再說說他們的內憂。”

蘇利涉點頭,對趙煦的評價瞬間就高出了英宗和神宗。

英宗皇帝是無法作爲,神宗皇帝是狗肚子裡藏不住二兩香油的主,而自己面前這位,纔是又當又立的典範。

兄弟之邦,讓我在女直飲冰臥雪,不是陛下你這兄弟之邦主人的意志?

我大宋總算有了如此無恥的君主,真是讓老臣老懷彌慰啊……

整理了一下思路:“遼國的內憂嘛,宗室、外戚、南北、諸族、軍事、民生。”

“先說宗室,遼朝皇太叔耶律和魯斡,與其長子鄭王耶律淳,把控西京,擁兵十餘萬,自耶律洪基親征以來,無一主動出擊,穩守金山南面,轄大同府、豐州、雲內、應州、朔州、東勝諸軍州,自命太守、自選指揮,耶律延禧唯遙相首肯而已。”

“外戚,蕭奉先和耶律餘緒相爭,最終蕭奉先得勢,而耶律餘緒這難得的宗室雄才,竟被延禧發落。”

“蕭奉先是什麼人臣最清楚,貪婪昏庸,怯懦無能,坑害同僚欺瞞皇帝那是手段高明,臨戰對敵指揮軍陣那是一塌糊塗,否則也不會被臣輕施賄賂,就讓女直得計。”

“無奈延禧還聽之信之,實在是……”

說完都不由得搖了搖頭。

“遼朝南北,矛盾日漸尖銳,之前數次大戰,遼皇從南部諸路抽調賦稅三百餘萬。”

“從今年開始,延禧甚至開始從南部諸州抽丁入軍,此舉更是引得南部諸州離心。”

“不光是民間怨聲載道,就是官場亦是如此,三司使蕭託輝一道奏章,捅了個天大的窟窿,遼皇如今就捏着南部諸州官員虧空的痛腳,逼迫他們就範,加上那個什麼鐵廠的債券,聽說如今也鬧得沸沸揚揚,要知道,這債券,可是南部諸州的官吏商賈們主要承買的。”

“遼國境內,諸族混居,與我大宋區別很大。這三年來,古欲、蕭海里、張撒八,渤海人、契丹本族、漢人,輪番作亂,每一場都是動搖數州,剿殺經年,簡直就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軍事上,契丹兵力所餘,三十五萬,其中十五萬還在耶律和魯斡手上。”

“耶律延禧手下滿打滿算,不過二十萬人,這二十萬人要抵禦韃靼、女直、彈壓國內,震懾和魯斡、耶律淳,明顯捉襟見肘。”

“而遼朝民力,已經被壓榨敲剝到了極限,要增兵,根本不可能。”

“遼國接下來還會有大變,而這場大變積蓄了一年,釋放起來會愈加猛烈。臣來前已經和阿骨打商議妥當,等到最佳時機出現,女直,也會和遼國翻臉!”

趙煦沉吟良久,開口道:“軍機處的意見,與都知的分析大體相同,他們也認爲,遼國接下來的風暴,契丹一族恐怕難以抵擋。”

說到這裡,趙煦想起一事:“朝中近日在參補《神宗實錄》,遼國如今,與先帝即位之初,何其相似啊……”

蘇利涉拱手道:“聽聞耶律延禧性好遊獵,剛愎好色,還在會見近臣時,曾言遼國與大宋乃兄弟之邦,即便事不可爲,攜金珠千萬投宋,陛下也會接納於他,不失一安樂公也。”

“由此可知延禧決非英睿堅毅之君,難比先帝與陛下萬一。”

“大宋養士百年,天下歸心,賢臣林列,將士用命。先帝信用安石,乃興變法,宣仁改良細疚,所相馬、呂、蘇、範,皆赤心爲公,忠君愛民,賢德命世,智計超卓之輩。”

“陛下舉紹述之政,繼往而開來。大興德治,厚恤民生,察訪災傷,核糾官吏。”

“親賢臣,遠小人,宸拱於萬古未有之安晏,劬勞如開闢叢榛之建始。”

“君王以天下心爲心,羣臣以天下任爲任,百姓以天下安爲安。”

“此爲萬衆而一心。”

“故我大宋,雖有一時之危,終能濟萬難而成遠盛,起沉衰獲久強。”

“而遼國以暴爲德,惟力是尚,力不能持,則以暴易暴者出矣。”

“君無長志,臣無忠信,民無義教。故臣雖百思,亦不得睹其復盛之解也。”

趙煦差點被蘇利涉這通彩虹屁給直接拍暈了過去,還是幕後一聲輕咳提醒了他,趕緊從桌上拿起一部沒有貼名的書冊:“都知是明白人,雖不在朝,然推斷與朝廷的謀劃,頗多契合。”

“看過這個,便當曉遼國風暴,自何而起。”

蘇利涉恭敬地接過,正要放入袖中,趙煦卻道:“還請都知就在這裡觀看,這東西,不能帶出武英閣。”

蘇利涉這下心中暗驚:“臣遵旨。”

第一千二百二十七章 分歧第一千二百零九章 打題第二百八十五章 授官第一千四百零七章 東西皆戰第一千四百零七章 東西皆戰第八百四十九章 真臘第一千六百四十二章 小家第八百七十九章 錫第一千五百九十八章 寶貝第一千八百章 大賬第一千四百六十六章 純臣第一千四百六十一章 陛見第九十二章 模棱公第一千四百三十一章 原始股第一千八百三十六章 潛歸第一千一百四十一章 城西第一千八百零七章 化石第一千五百六十章 喪心病狂的山長們第一千五百八十二章 防疫第一千四百五十四章 旅遊第八十八章 娃娃親第一千一百五十三章 聖地第三百四十七章 潛移默化第一千五百三十四章 真道理第五百六十五章 父子佳話第一千零六十章 就是騙子第八百三十八章 會飛的貨物第一千七百九十四章 白駝溝第一千四百九十一章 發現第九百五十二章 對陣第二百一十三章 新船設計第兩百零二章 燒白第四百二十七章 前朝舊事第八百三十二章 送行第五百八十九章 民夫第六百九十八章 蔡京第二百八十七章 判卷第一千二百八十六章 青岡峽第七百八十六章 沈括的外交第一千一百零七章 白河第一千零九十九章 動腦筋第八百一十八章 相互算計第一千四百八十五章 心理疏導第八百四十七章 請求移民第五百零七章 法律精神第一千二百九十五章 大火第一千三百一十一章 權力的誘惑第三十章 縣令第四百七十七章 小妹的男朋友第一千三百零一章 礦藏第五百零三章 第一筆收入第一千五百四十二章 神宗歸位第九百九十四章 乒乓球第一千章 冬蔬菜第五百一十三章 應變第一千三百九十七章 金剛崖第一千零一十四章 蘇軾獲釋第一千零三章 膨化食品第八十九章 茭白第七百六十三章 花花繞第一千一百九十九章 我們該打什麼戰第一百八十章 洗腦第一千四百零七章 東西皆戰第三百零五章 熟蠻第一千五百九十二章 雅事第四百三十章 再次通報第一千二百三十五章 獻計第一千一百四十一章 城西第一千六百七十九章 陽關引第二百三十章 冠禮第六百三十五章 相迎第三百六十九章 被拋棄了第二百零三章 水泥第四十章 生計第三十三章 賬本第一千八百一十六章 敢成大事第一千五百一十六章 種樹第一千六百零一章 做局第一千一百八十七章 文和武第七百九十一章 呂惠卿貶官第七百零八章 老酒第一千二百三十三章 試探第一百二十二章 精品第一千八百一十一章 晉王少保第五百九十四章 溫飽線第一千零二章 熱鬧第九百四十八章 審理第二十四章 史洞修第九百五十四章 突發事件第一百三十四章 綠茶第一千一百八十四章 赴宴第五百四十章 國有軍工企業的福利第六百九十一章 吐蕃智將第八百零九章 刺客第一千四百九十二章 旱情第一千零六十二章 講解第一千四百七十二章 擺事實第一千一百六十章 聊天第八百六十九章 張道長第一千七百零五章 翁翁
第一千二百二十七章 分歧第一千二百零九章 打題第二百八十五章 授官第一千四百零七章 東西皆戰第一千四百零七章 東西皆戰第八百四十九章 真臘第一千六百四十二章 小家第八百七十九章 錫第一千五百九十八章 寶貝第一千八百章 大賬第一千四百六十六章 純臣第一千四百六十一章 陛見第九十二章 模棱公第一千四百三十一章 原始股第一千八百三十六章 潛歸第一千一百四十一章 城西第一千八百零七章 化石第一千五百六十章 喪心病狂的山長們第一千五百八十二章 防疫第一千四百五十四章 旅遊第八十八章 娃娃親第一千一百五十三章 聖地第三百四十七章 潛移默化第一千五百三十四章 真道理第五百六十五章 父子佳話第一千零六十章 就是騙子第八百三十八章 會飛的貨物第一千七百九十四章 白駝溝第一千四百九十一章 發現第九百五十二章 對陣第二百一十三章 新船設計第兩百零二章 燒白第四百二十七章 前朝舊事第八百三十二章 送行第五百八十九章 民夫第六百九十八章 蔡京第二百八十七章 判卷第一千二百八十六章 青岡峽第七百八十六章 沈括的外交第一千一百零七章 白河第一千零九十九章 動腦筋第八百一十八章 相互算計第一千四百八十五章 心理疏導第八百四十七章 請求移民第五百零七章 法律精神第一千二百九十五章 大火第一千三百一十一章 權力的誘惑第三十章 縣令第四百七十七章 小妹的男朋友第一千三百零一章 礦藏第五百零三章 第一筆收入第一千五百四十二章 神宗歸位第九百九十四章 乒乓球第一千章 冬蔬菜第五百一十三章 應變第一千三百九十七章 金剛崖第一千零一十四章 蘇軾獲釋第一千零三章 膨化食品第八十九章 茭白第七百六十三章 花花繞第一千一百九十九章 我們該打什麼戰第一百八十章 洗腦第一千四百零七章 東西皆戰第三百零五章 熟蠻第一千五百九十二章 雅事第四百三十章 再次通報第一千二百三十五章 獻計第一千一百四十一章 城西第一千六百七十九章 陽關引第二百三十章 冠禮第六百三十五章 相迎第三百六十九章 被拋棄了第二百零三章 水泥第四十章 生計第三十三章 賬本第一千八百一十六章 敢成大事第一千五百一十六章 種樹第一千六百零一章 做局第一千一百八十七章 文和武第七百九十一章 呂惠卿貶官第七百零八章 老酒第一千二百三十三章 試探第一百二十二章 精品第一千八百一十一章 晉王少保第五百九十四章 溫飽線第一千零二章 熱鬧第九百四十八章 審理第二十四章 史洞修第九百五十四章 突發事件第一百三十四章 綠茶第一千一百八十四章 赴宴第五百四十章 國有軍工企業的福利第六百九十一章 吐蕃智將第八百零九章 刺客第一千四百九十二章 旱情第一千零六十二章 講解第一千四百七十二章 擺事實第一千一百六十章 聊天第八百六十九章 張道長第一千七百零五章 翁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