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 勢定收官(上)

北漢國主聞沁州兵敗,集重兵拱衛晉陽,四月二十二日,嘉平公主率殘軍返晉陽,民皆懼雍人報復,扶老攜幼避難北上,日行三十里,故龍將軍愛將段無敵者,素以擅守聞名,自請斷後,護民北上。

太宗入漢境,聞漢主退守晉陽,笑曰,當先斷外援,乃舍晉陽,繞道輕取樓煩關,陳兵於忻、代間。

——《資治通鑑·雍紀三》

沁源城的將軍府,一間雅閣之內,指着棋坪上面黑白相間的棋子,我諄諄善誘地道:“一局棋粗略的分,可以分爲三個階段,佈局、中盤和收官,若以戰爭喻之,佈局就是戰前雙方集結明裡暗裡的力量,互相試探,佈置兵力的過程,若是佈局有所差池,則等於是授敵於柄,所以下棋佈局不可不謹慎,就如這次攻北漢,初時表面上只是我大雍澤州軍與北漢沁州軍之間的交戰,可是北漢外結南楚爲援,又挑動我大雍內部生變,除了沁州軍之外,又調動代州軍行雷霆一擊,佈局不謂不深遠,手段也是狠辣激烈。可是朝廷利用南楚內部的矛盾,斷去這個外援,對於內部變亂,則是採取手段,控制其發展,不令其影響大局,至於正式的作戰,除了澤州軍之外,又密遣長孫將軍來援,我軍不論事先的廟算,還是兵力的集結都勝過了北漢,所以才爲取勝奠定了基礎。

至於中盤,則是雙方絞殺的過程,可以說大部分戰爭勝負在中盤可以就可以決定,這次我軍和北漢軍在沁州的作戰,可以說就是雙方博弈的過程,稍有不慎,就是一敗塗地,安澤、沁源、沁水河谷,我軍可以說連敗三陣,但是由於情報及時,再加上殿下身先士卒,苦戰斷後,才能夠將敵軍誘入合圍,若非如此,只怕我們設下的埋伏就成了最大的笑話了。

而收官則是結束作戰的過程,如今我軍已經控制了大局,但是如果不步步爲營地作戰,還是有失敗的可能,或者被敵人拼個魚死網破。”

如今已經是四月二十三日,我軍已經攻下了沁源,不過與其說是攻取沁源,倒不如說是北漢軍主動放棄了沁源,四月二十日,林碧帶着代州軍殘軍和沁州殘軍會合,被段無敵接應回沁源。根據我軍諜探探聽到的消息,北漢國主已經有了命令下來,讓林碧撤回晉陽,這也是無可奈何的事情,如今北漢若是再分散兵力,只有被敵人各個擊破的結果,若是集重兵於晉陽,還可保全實力。而且晉陽乃是北漢國都,地勢險要,若是不能攻下晉陽,大雍將來縱然攻城略地,也是很難守住這些城池的,因此撤退已經成了唯一的選擇。可是我軍當然不能任由敵軍就這麼輕鬆地撤退,所以大軍開始以雷霆掃穴之勢步步推進。這種時候,我自然不需要隨軍而行,就留在了沁源坐鎮,當然我不是一個人,還有荊遲也留在沁源養傷。這次他受傷極重,雖然保住了性命,可是沒有半年時間的調養,根本不可能重新上陣,至於軍務自然有別人去操心,我閒着也是閒着,就拉着荊遲陪我下棋,荊遲性情粗率,對圍棋並不感興趣,不過我自然有手段讓他乖乖來學,也趁機教些軍略給他,免得他只知道殺伐,想要爲帥獨當一面,他現在可還差的遠呢。

坐在我對面的軟榻上,面色蒼白,但是神色還算不錯的荊遲看着棋盤,見我講得興起,他卻偷偷打了一個呵欠,被我瞪了一眼,他尷尬的一笑,想要敷衍過去,便問道:“先生,我軍是如何收官的呢?”

我輕輕搖頭,孺子不可教也,我還是說些現在的情況吧,至於能夠領會多少就看他自己的了。

收起棋子,整理好棋坪,令呼延壽取來一張北漢地圖就放在棋坪上面,然後將幾枚白棋子放到晉陽的位置,道:“晉陽如今集結了北漢的大部分軍力,除了原本是十萬守軍,還有各地彙集的五萬軍隊,這些軍隊戰力參差不齊,但是仍可一戰,而沁州敗軍仍有三萬,段無敵手中也有數萬兵力,再加上嘉平公主的代州軍,至少可以集結五萬人回到晉陽。所以現在北漢已經將全國之力都集中在晉陽,他們是希望守住晉陽,晉陽百萬軍民,城高水深,糧草可以支持一年以上,再有精兵強將守城,可以將我軍拖在北漢境內。晉陽乃是百戰之地,若是不能攻取,就算我們攻下了北漢其餘國土,也是不能據有其地。所以這收官之戰也非是輕而易舉,朝廷想要的是完勝,而不是兩敗俱傷,魚死網破。所以現在我軍收官的第一步就是壓縮敵軍的生存空間,斷絕其外援。”

荊遲聽了目光立刻落到了代州,便指着雁門道:“先生,前幾日軍報不是說蠻人叩關麼,難道代州還有能力援救晉陽麼?”

我笑道:“代州如今局勢非常緊張,現在蠻人八部已經重新重立汗王完顏納金,猛攻雁門關,代州軍主力又被林碧帶走,一旦雁門關被攻破,蠻人必定長驅直入,劫掠無度,甚至還會佔據代州,窺視忻州、晉陽。如果代州可以抵禦蠻人,我們尚可任之由之,可是現在這種情況,若是代州最後不保,必然將軍民撤到忻州,在北漢兩面受敵的情況下,代州軍會和晉陽合兵一處,到時候不僅晉陽得到強援,還讓蠻人侵入國境,恐怕到時候直接面對蠻人的就是我軍了,若是北漢王室再有人提議和蠻人媾和,用金帛土地誘使蠻人和我軍爲敵,我軍可就是真的陷入困境了。而且嘉平公主軍略不在龍庭飛之下,她現在已被推選爲主帥,率軍返晉陽,若是有她主持晉陽軍務,想要攻下晉陽可以說是難如登天。”

荊遲看了地圖半晌,道:“嘉平公主得知代州的軍情,恐怕會日夜兼程,返回代州吧,怎會有心鎮守晉陽。”

我笑道:“你能想到這一點也算不錯,不過現在林碧不可能回代州了,皇上出了潼關之後,沒有直接到晉陽,而是繞到樓煩關,現在代州已經和忻州、晉陽隔絕開來,按照我原來的計劃,只要大軍守住樓煩關,就可以將蠻人擋在代州,我軍可以坐視代州軍和蠻人兩敗俱傷,等到晉陽平後,再從容收拾殘局,到時候蠻人必定已經攻取代州,我軍可以趁勢消滅八部主力,這樣一來,蠻人十幾年之內元氣難復,而代州遭此重創,也可便於日後的統治。”

荊遲聽得心裡發冷,道:“先生也太狠心了,這樣一來,代州勇士豈不是死的乾乾淨淨,雖然老子被他們追得屁滾尿流,可是老子還是很敬佩嘉平公主和代州軍的。”他心中不滿,口氣也有些異樣,若是往常,定然不敢如此。

我瞪了他一眼,道:“不消減敵人的實力,難道和敵人硬拼麼?”

荊遲吞吞吐吐地不敢反駁,可是眼中卻是明明白白的反對,我見狀一笑,道:“你不用這副表情,皇上已經駁回了我的計策,皇上考慮得更深遠,蠻人是不可能一舉消滅的,以後代州仍然是抵禦蠻人的重鎮,若是代州元氣大傷,對於日後抵禦蠻人,必然有很大的影響。而且代州林家世代鎮守邊疆,對權勢富貴都不甚重視,林氏雖然在北漢地位顯赫,可是據說家無餘財,所有俸祿金帛都用在軍費和撫卹上了,而且他們並不完全聽從晉陽的命令,雖然北漢國主和代州乃是姻親,可是除了今次北漢生死存亡之際,代州軍從未出境相助,即使這一次出戰也不是因爲兩家的姻親關係,而是因爲北漢王室這些年對代州的援助讓他們生出報恩之心。這樣看來,林家並非北漢忠臣,他們的忠義只對着社稷黎民,並非是對着哪個朝廷,這樣的林家乃是純臣,所以對於林家,皇上不僅不想剿滅,還想保全林家的力量。皇上說,林家有功於代州鄉梓,更是北疆鐵壁,不可輕易撼動,若是按照我的計策,不僅可惜了林家,自毀長城,而且也會讓代州人對我大雍恨之入骨,不利於將來的統治,所以皇上決定對林家進行招撫,就是對北漢王室,皇上也不想斬盡殺絕。”

荊遲聽得大喜,脫口道:“我說麼,這樣的陰毒計策皇上纔不會採用呢,皇上平生最是愛才惜才,對於忠義之士更是禮敬有加,若是沙場上針鋒相對,就是殺了林家一門也不出奇,可是利用蠻人對付林家那可不是皇上做得出來的。”

說完這番話,荊遲只覺得脖頸後面突然有些寒毛倒豎,立刻想起來自己這番話可是將江哲罵得痛快淋漓,忍不住偷眼望去,只見江哲神情似笑非笑,狀似不在意地玩弄着手中的幾枚棋子,不過荊遲怎麼看都覺得那笑容中帶着縷縷殺氣,有些畏懼地向後移動了一下,荊遲訥訥道:“那個,先生,我不是在罵你。”

我笑道:“我又沒有怪你,你看,現在齊王殿下和長孫將軍已經開始分兵進攻,齊王殿下追擊沁州軍,而長孫將軍負責平定四方,在我軍晉陽會師之前,要將北漢的所有反抗力量消滅壓服,或者驅逐到晉陽,不過你是不能參加了,誰讓你如此輕信,讓北漢魔宗的密諜近了身旁,害得自己重傷不說,還讓北漢軍衝出了五六萬人。等到將來戰後論功,你初時入壺關一路奔襲,殺伐極重,就是皇上心裡不介意,也不免要重重罰你,一來安定民心,二來以儆效尤,從沁源到冀氏,你雖然一路上斷後苦戰,可畢竟是敗仗,最多是將功補過,真是可惜啊,圍殲北漢軍這樣的大功勞,你又因爲遇刺而失職,看來這一次你是隻有苦勞,沒有功勞了。”

荊遲只覺得十分憋氣,聽着那似是惋惜實是譏諷的話語,越發鬱悶,卻又不敢不聽,幸好江哲很快就停止了嘲諷,開始指着地圖繼續講了起來,荊遲心中一寬,他對江哲的脾氣略知一二,既然他立刻嘲諷了自己一番,那麼就不會再記恨了,也就放心地聽着江哲繼續講解如何“收官”。

用棋子標示出敵我兩軍的位置,我指着沁州城道:“沁州城乃是沁州首府,龍庭飛帥府所在,現在北漢軍正在這裡整頓軍馬,準備繼續撤退,爲了逼迫敵軍進一步分兵,齊王殿下令人散佈流言,說是一路上雍軍將要遇城屠城,現在我軍進軍路線上的民衆都在涌向沁州城,沁州百姓多年來支持龍庭飛和我軍作戰,本就心中惴惴,而且龍庭飛一死,他們信心全無,所以纔會扶老攜幼,想要北上逃亡,沁州城被流民涌入,根本無法防守,除非林碧等人可以狠心將流民逐出城去。但是這種事情就是北漢將領做的出來,也難以安撫和沁州民衆有着千絲萬縷聯繫的沁州軍,所以不論是爲了王命,還是爲了生存,北漢軍只有一個選擇,就是北返晉陽。原本我不過是希望北漢軍失去民心罷了,想不到還有癡人,段無敵已經主動留下斷後,現在流民一日只能行數十里,他帶着本部不到兩萬人徐徐斷後,現在應該快被殿下追上了。對了,知道爲什麼北漢人這麼相信我軍會屠城麼,齊王令人打了你的旗號在前鋒,說是你不過是輕傷罷了,現在已經負傷上陣,準備報復屠城呢。”

這下子荊遲可是瞪大了眼睛,委屈地看着我,我卻是哈哈大笑,這下子方纔那口氣可是全出了。

過了片刻荊遲都督囔囔地說道:“反正就是我倒黴,若是真的讓我去屠城也就罷了,偏偏只是擔個虛名。”,我面上神色不變,卻是強忍笑意,他雖然說得小聲,我可是聽得清清楚楚。看看荊遲已經有了倦意,讓他好好養病,我返回自己的書房。

這件書房原本是段無敵所使用的,書房裡面仍然留着許多段無敵不及帶走的書卷文稿,他雖是武將,倒是頗通經史,看他留在書房裡面的筆記和一些文稿,雖然文字有些粗淺,但是意境倒是頗爲深遠。我取過昨日還沒有看完的一本筆記,接着上文翻閱起來,裡面多半是他讀書時候記錄的心得和一些隨筆,還有一些類似記事的文字,這可是瞭解一個人最好的途徑,尤其是想要收官,他可是其中一個關鍵啊。對於荊遲,我只是說了軍事上面的一些事情,還有一些事情,他是不必知道的。

段無敵這次負責斷後,他手上可是有一個重要的人質的,就是宣鬆,我已經得到小順子和蘇青的消息,得知宣鬆仍然活着,只是受了傷被拘禁着,雖然找到了人,可是就是小順子再厲害,也沒有辦法從重圍中將宣鬆救出,而蘇青雖然千方百計的設法,但是沁源被段無敵管制的如同銅牆鐵壁一般,別說救出宣鬆,就是想聯絡上他,也是費了九牛二虎之力。尤其是林碧進入沁源之後,想救人更是休想,原本小順子和蘇青都已經有些放棄了,誰知道北漢軍撤退到沁州城之後,林碧第二天就率軍北上晉陽,段無敵自請斷後,卻將宣鬆暗中留了下來。說起來也是很巧,這宣鬆被俘一事知道的人不多,而知道的人除了林碧、蕭桐和段無敵之外幾乎都已經死在了冀氏,所以再取得林碧的默許後,宣鬆就被段無敵留作人質。得知這個消息,我自然猜到段無敵的用意,不過是希望通過宣鬆換取一些條件,但是想來他也不會過分,而且我早已經安排妥當,絕不會便宜了他,這一次,段無敵是註定沒有機會回到晉陽了。

北漢戰場這邊大局已定,所謂的收官卻不僅僅是指這裡,東海那邊我前幾日傳書過去,讓他們放了秋玉飛,等到秋玉飛回到北漢,大局已定,而我就可以通過他和魔宗談判,這樣好的一箇中間人,我怎會不用,否則當初又何必費盡心思留下他的性命,我可不會爲了惜才的緣故而讓自己置於危險,若非我有用他之處,怎會放縱自己的情感和他結交爲友。還有,東川也應該平定了,想到這裡,我踱步走到窗下的一局殘棋前,將一粒棋子輕輕放在棋盤上的西南角上,一子定乾坤,從此西南無事,不知道一個人從最高處隕落的感覺是什麼樣子的,我有些不懷好意地偷笑起來。全然不知站在書房外面守衛的呼延壽打了一個冷戰,心道,不知道又有誰要倒黴了。

此刻的南鄭城中,昔日的蜀王行宮,慶王府邸,現在已經是剛剛“復國”的蜀王宮,新任蜀王孟旭不過是個小娃娃,正在母妃和一羣侍女內侍的照看下玩鬧。如今的蜀國王太后戚氏不過是個二十多歲的青年女子,昔年本是金蓮夫人的侍女,因此有機會得到蜀王寵幸,懷了身孕之後,也還沒有晉位妃嬪,若是蜀國不亡,她最多不過是後宮一個普普通通的妃子,她的兒子也不過是一個地位低微的小王子罷了。可是如今,她卻成了舊蜀遺臣復國的旗幟,不論這件事情對她母子是幸運還是不幸,她都是無能作主的傀儡罷了,所以雖然貴爲太后,她仍然是神情憂鬱,只有在看到愛子的憨態之後,纔會偶然露出一絲笑容。

孟旭在宮女幫助下,終於折下一支桃花,連跑帶跳地拿着桃花撲進母親懷中,高高地舉着花枝要母親拿着,戚氏心中涌出強烈的喜悅,一把抱緊愛子,心道,若是能夠和愛子無憂無慮地度過平靜的一生,該有多少。就在這時,戚氏耳邊突然傳來幾聲悶哼,戚氏擡起頭,正好看見最後一個內侍被擊暈在地,而出手之人卻是一個穿着侍衛服飾的中年人,那人相貌儒雅,神色有些陰鬱,戚氏驚呼道:“顧侍衛!”

戚氏倉惶四顧,只見一左一右兩個中年侍衛已經將其他的侍衛宮女全部制住,這兩個侍衛一個滿面虯髯,相貌威猛,一個鷹目薄脣,相貌森嚴冷峻,卻是沒有見過。她抑制住呼救的衝動,強做鎮靜地望着這幾個心存惡意的中年人。自從蜀亡之後,她奉了蜀王和金蓮夫人之命逃出王宮,後來被侍從出賣給慶王,雖然慶王爲了利用他們的身份而沒有加害,可是戚氏也已經歷經劫難,早不是昔日的無知女子,她知道若是胡亂呼救只能讓眼前這三人痛下殺手,因此不僅不敢呼救,還伸手將孟旭緊緊抱在懷中,還捂住孟旭的嘴,不讓他驚叫出聲。

其他兩個侍衛已經退到顧侍衛身後,戚氏知道這顧侍衛乃是三人之首,她隱隱記得,這人叫做顧寧,身份頗高,雖然來到宮中不過幾日,可是侍衛中很多人都對他極爲尊敬。而且這人平日禮數周到,從來不曾因爲她母子的傀儡身份流露出輕視之意,但是爲何這人突然痛下殺手,她用戒懼的目光望着顧寧,道:“顧侍衛,你要對本宮和王兒做什麼?”

顧寧輕嘆一聲,手按刀柄,緩緩走到戚氏面前,拜倒道:“草民奉命前來取王上性命。”他奉了霍紀城之命進入蜀王宮,爲了行事方便,只帶了兩個結義兄弟,章函和何勻,這兩個兄弟都對復國大業無甚興趣,只是爲了兄弟之情才和他共同進退罷了。

戚氏面色蒼白,道:“是奉了慶王之命麼?現在他應該還不敢殺死我們纔是。”

顧寧聽到此處心中一動,心道,這個道理就連這婦人都知道,盟主又如何不知道,他爲何迫我冒犯王上,莫非他有什麼詭計,可是無論如何,自己終究是難以逃出那人控制。

他黯然道:“太后,臣也是不得已,還請太后恕罪。”說罷起身拔刀,猶豫了一下,揮刀下斬。

戚氏雖然無力反抗,可是身爲母親的本能讓她盡全力將愛子抱在懷中,用身軀擋在鋼刀面前,就是死也要死在愛子前面,而且她心中仍有些許翼望,從這人的口氣中可以聽出,他心中殺意不重,似乎也是被迫而爲,若是這人殺死自己,心中不忍之下,或許殺意更會消退,說不定愛子還能留得性命。

鋼刀驀然停住,距離戚氏不過一線之差,顧寧額頭青筋暴起,那一刀無論如何也劈不下去,他本是忠義之人,如何能夠對王室中人痛下殺手,就算戚氏母子不是這樣的身份,身爲俠義之士,他又怎能對婦孺下此毒手。

戚氏見狀連忙跪倒在地,泣道:“顧侍衛,求你刀下留情,饒了我母子性命麼,妾身母子終身感激不盡。”

顧寧的目光猶疑不定,面上露出掙扎的神色,這時,那個鷹目薄脣的中年男子冷冷道:“顧大哥,你別忘了彥兒、暴兒還在霍義手上,英兒更是生死不明,你若不遵從盟主之命,孩子們怎麼辦?他們母子不過是慶王的傀儡,難道你還真的當他們是什麼王上,太后麼?”

戚氏聞言連忙哀求道:“顧侍衛,妾身和旭兒身份並無虛假,但是妾身不敢以此奢求饒命,只求顧侍衛看在我們孤兒寡母的份上饒過我們性命,若是有所不便,只要能夠饒過旭兒性命,就是將妾身千刀萬剮,妾身也無怨言。”她聽出顧寧似乎也是因爲子侄被執不得已纔要取自己母子的性命,所以婉轉以母子之情感動其心。

顧寧聽到此處,終於長嘆一聲,放下了鋼刀,黯然道:“姑且不論這孩子乃是先王骨肉,只論江湖道義,難道我顧某可以藉着殺死人家母子來救自己的骨肉麼,幾位兄弟,我已經決定離開錦繡盟,盟主心性乖戾,遲早會將我們一一殺死,若是你們願意,就和我護着他們母子離開吧,不論是慶王還是盟主,都是心狠手辣之人,我不忍先王遺腹子死在那些野心家的手中。”

兩個中年人面面相覷,那個虯髯大漢問道:“大哥,那麼幾個孩子怎麼辦?”

顧寧痛苦地道:“盟主手段狠毒,我只能試一試去救他們,你們帶着王上母子先離開,我去散關,想辦法救回彥兒和暴兒,至於英兒,只怕是沒有可能救出來了。”

那個鷹目薄脣的中年人嘆息道:“我本就是因爲與大哥的兄弟之情才留在錦繡盟,否則那霍紀城雖然手段厲害,又怎能驅策於我,既然大哥已經決定和錦繡盟恩斷義絕,我自然沒有異議。你們可願意和我們一起離開?”最後一句話卻是去問戚氏,戚氏心中忐忑,雖然這幾個人原本想要殺自己,可是看起來他們倒是並非惡人,其實對於慶王,她也沒有信心,再說若是不答應,只怕這看起來就心狠手辣的漢子就會殺了自己母子,所以戚氏連忙點頭道:“妾身母子就拜託幾位俠士了。”

那虯髯大漢道:“大哥,我和你去散關,讓老章帶着他們母子先走吧。”顧寧心中感激,三人之中若論武功就是這大漢最高明,乃是錦繡盟中數一數二的高手,有他相伴,救出幾個孩子的機會便大了許多。

那個鷹目薄脣的中年人皺眉道:“大哥,三弟他武功雖然高明,但是性子粗疏,救人需得靠心機和手段,還是我去吧。而且盟中兄弟有很多都受過大哥的恩惠,大哥可以讓他們先隱瞞一下消息,這樣我們還是有很大機會救出幾個侄兒的。”

顧寧知道自己這個二弟章函雖然有些略嫌狠毒,可是卻是心機深沉,頗富智謀,若非此人眼中只有自己,以他的才華,早就得到了霍紀城的重用了,他的計策必然有着較高的成功可能,所以他長揖到地道:“多謝兄弟助我。”章函笑道:“謝什麼,當初若非大哥救了我的性命,只怕世上早就沒有章函這個人了,而且說句實話,我也厭倦了這樣的生活,能夠隱居田園總好過朝不保夕,兩年前我就建了一處秘密的莊子,這次我們就去那裡種地打獵,過些逍遙的日子不是很好麼。”

顧寧嘆息道:“只看慶王行徑,就知道他不是真心助我蜀國復國,霍盟主又是野心勃勃,復國無望,我們卻能救出先王血脈,令先王宗祀不絕,也算是盡了忠義之道了。”

戚氏聽到這裡,才真得放下心來,她是個知道進退的女人,成爲別人扶持的傀儡,並非她的意願,若能夠和兒子隱居鄉野,倒也是心滿意足,只是對這些人她心中仍有疑慮,不敢流露出心中所思,於是仍然沉默不語。當下何勻帶了戚氏母子,在幾個親信弟子和不知真情的錦繡盟弟子協助下逃出了王宮,而顧寧和章函則直奔散關。其實雖然這三人努力掩飾,但是這種大事如何能夠瞞過衆多耳目,不過在三人走後,自然有人助他們將痕跡抹去,將消息隱瞞,不過這些就不是三人所能知道的了。

;

第37章 忠貞見疑(中)第26章 靖江郡主第6章 雍使齊王第38章 君恩九鼎重第14章 心腹之患第30章 畫角金饒第27章 一見如故第27章 杏花疏影第27章 杏花疏影第3章 知是故人來第28章 含香驚魂第3章 風雨前奏第27章 一見如故第34章 欠東風第21章 一夜魚龍舞第3章 風雨前奏第10章 心有所屬第13章 寒園來客第8章 宗師蒞臨第30章 畫角金饒第27章 賞雪賦詩第6章 生死無恨第36章 以退爲進第35章 勢定收官(下)第39章 丹心堅似鐵第28章 樂在相知心第9章 花燭慘變第26章 雪影殺機第26章 餘波未歇第22章 內憂外患第13章 冷月無聲第9章 演武較技第29章 殘月暗影第38章 此恨綿綿第6章 大戰前夕第35章 情深似海第31章 三千里地山河第35章 勢定收官(下)第17章 立威定策第11章 清野血戰第10章 沁水初戰第4章 品畫明冤第12章 毒計連環第27章 還如一夢中第7章 何處是青山第21章 得知真相第14章 壞人姻緣第13章 出賣愛子第28章 姻緣成雙第38章 忠貞見疑(下)第2章 閒話秘史第12章 孤城血未乾第27章 還如一夢中第11章 動之以利第7章 何處是青山第11章 靜海之會第2章 獻君三策第21章 兵出壺關第23章 孰不可忍第24章 佈局獵殺第2章 金榜題名第17章 幕後風波第7章 陰雲密佈第37章 忠貞見疑(中)第13章 寒園來客第22章 烈火焚城第36章 以退爲進第34章 曉霜鏖戰第17章 一線生機第21章 得知真相第3章 知是故人來第28章 安排香餌第22章 建業淪陷第4章 品畫明冤第27章 賞雪賦詩第19章 亭中秘議第17章 立威定策第21章 局勢突變第13章 出賣愛子第17章 忠魂渺渺第11章 靜海之會第20章 蒼鷹折翼(下)第7章 飄香畫舫第8章 新春華宴第27章 賞雪賦詩第5章 玲瓏棋子第16章 自投羅網第28章 含香驚魂第2章 獻君三策第27章 杏花疏影第11章 動之以利第13章 冷月無聲第26章 餘波未歇第7章 飄香畫舫第13章 隱星宗主第28章 步步爲營第23章 萬金家書第3章 翰林學士第6章 驚鴻照影第9章 失德驚天
第37章 忠貞見疑(中)第26章 靖江郡主第6章 雍使齊王第38章 君恩九鼎重第14章 心腹之患第30章 畫角金饒第27章 一見如故第27章 杏花疏影第27章 杏花疏影第3章 知是故人來第28章 含香驚魂第3章 風雨前奏第27章 一見如故第34章 欠東風第21章 一夜魚龍舞第3章 風雨前奏第10章 心有所屬第13章 寒園來客第8章 宗師蒞臨第30章 畫角金饒第27章 賞雪賦詩第6章 生死無恨第36章 以退爲進第35章 勢定收官(下)第39章 丹心堅似鐵第28章 樂在相知心第9章 花燭慘變第26章 雪影殺機第26章 餘波未歇第22章 內憂外患第13章 冷月無聲第9章 演武較技第29章 殘月暗影第38章 此恨綿綿第6章 大戰前夕第35章 情深似海第31章 三千里地山河第35章 勢定收官(下)第17章 立威定策第11章 清野血戰第10章 沁水初戰第4章 品畫明冤第12章 毒計連環第27章 還如一夢中第7章 何處是青山第21章 得知真相第14章 壞人姻緣第13章 出賣愛子第28章 姻緣成雙第38章 忠貞見疑(下)第2章 閒話秘史第12章 孤城血未乾第27章 還如一夢中第11章 動之以利第7章 何處是青山第11章 靜海之會第2章 獻君三策第21章 兵出壺關第23章 孰不可忍第24章 佈局獵殺第2章 金榜題名第17章 幕後風波第7章 陰雲密佈第37章 忠貞見疑(中)第13章 寒園來客第22章 烈火焚城第36章 以退爲進第34章 曉霜鏖戰第17章 一線生機第21章 得知真相第3章 知是故人來第28章 安排香餌第22章 建業淪陷第4章 品畫明冤第27章 賞雪賦詩第19章 亭中秘議第17章 立威定策第21章 局勢突變第13章 出賣愛子第17章 忠魂渺渺第11章 靜海之會第20章 蒼鷹折翼(下)第7章 飄香畫舫第8章 新春華宴第27章 賞雪賦詩第5章 玲瓏棋子第16章 自投羅網第28章 含香驚魂第2章 獻君三策第27章 杏花疏影第11章 動之以利第13章 冷月無聲第26章 餘波未歇第7章 飄香畫舫第13章 隱星宗主第28章 步步爲營第23章 萬金家書第3章 翰林學士第6章 驚鴻照影第9章 失德驚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