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面的侃侃而談
內心的運籌帷幄
將自己的劍拔弩張布成
虛張的疑兵
只是這是針對雁門關的敵人
或者說是
現在的朋友
明天的對手
在傳達完兩道旨意之後,突厥大可汗怒聲道:“自我大軍和幽燕九郡羅藝的鐵甲軍,隋朝太子楊廣的征討大軍以及雁門關對戰以來,戰事依然沒有出現令朕欣慰的變化。下一階段的戰略重點是,除了五國聯軍任務是穩住雁門關目前的戰局之外,我突厥,契丹,吐蕃三大主力必須採取更加主動更加積極的行動對幽燕九郡羅藝和隋朝太子楊廣的人馬進行壓迫性的打擊,要知道這不是朕在命令你們,而是因爲時勢已經不容我們等待。隋朝的人口衆多,幅員遼闊,物產豐富,可以說一旦形成了僵持,他們可以根據時勢進行靈活的調整兵力和戰備的需要。他們也需要休整,但是沒有我們的要求這麼大。我們出兵幽燕沒有可援之兵,糧草因爲曠日持久很容易後續乏力,而就地籌集非常不易,這就使我們必須竭盡全力儘快的擊退羅藝和楊廣的人馬,但願諸君按照朕之部屬竭盡全力,實現當前的戰略目標,這是我們的使命,更是我們的必須!”
整個大帳中響起震耳欲聾的喊聲:“戰勝!戰勝!戰勝!”契丹三公主柳玥兒和契丹玉女燕無雙也在其中,她們的嘴角上露出下意識的微笑,她們想這下子太好了,果然和宋伯父所說的一樣,雁門關的壓力得到了非常大的減輕,本來圍困雁門關的十六萬人馬已經銳減到了八萬人馬,主將從驍勇善戰的吐蕃王子松贊干布和善用詭計又喜歡算計的吐蕃大相祿東贊換成了一貫低調的吐谷渾王子付運,叔寶哥的日子可以好過多了。她們相互對視一眼,都從對方的眼神中看到了彼此心領神會的喜色。她們也裝模作樣的揮舞起小拳頭,口中喊了兩句,只是她們只是虛張口型,連一聲都沒有喊出口,但由於她們都是嬌嬌弱弱的女子,沒有人注意到她們只是裝裝樣子而已。
發佈完兩道聖旨後,突厥大可汗單獨召見了吐谷渾王子付運,傾聽他對這次任命的想法和下一步的預想。前者突厥大可汗其實是心知肚明,也確實和他預料的一致,吐谷渾王子付運恭敬的感謝了大可汗陛下的重用和信任,並表示將不遺餘力來確保當前對雁門關的圍攻局面,而後者吐谷渾王子付運告訴大可汗陛下,他準備對雁門關進行後撤三十里的行動,這個舉動引起了突厥大可汗的驚訝,他睜圓了一雙鷹目,冷峻的打量着這個侃侃而談的年輕王子,考慮着這傢伙這麼說的用意。付運淡淡一笑,說道:“小王作出如此舉動就是爲了我們的敵人感到意外,因爲雖然吐蕃在雁門關大敗,兵力損失和士氣降落率都出人意外,但是很明顯,雁門關依然是形勢險峻。而此時小王命令隊伍不進反退,連大可汗陛下都感到難以理解,雁門關自然更是難以解釋。這就有利於拖長雙方對峙的時間,別說他們的戰鬥力經過連續惡戰之後急需休整,就是還有再戰之力也要靠着城固險峻的優勢進行,所以他們必定對此現象產生疑惑。而這樣我五國聯軍就有機可乘,因爲等到他們明白小王只是疑兵之計時時間已經過去好久了。而一旦疲憊多時的雁門關鬆懈了,一旦時機來臨可以利用的東西將會很多。”突厥大可汗會意的點點頭,他知道付運的言下之意就是儘可能的讓雁門關放鬆下來,一個緊繃的雁門關是讓人難以對付的,一旦鬆弛了下來他們再要緊繃起來就需要重新的蓄力了,這就好對付的多了。這一招出乎常理,但是卻又不能不承認這的確是陰險的一招。
突厥大可汗說道:“殿下可以繼續說。”見突厥大可汗沒有進行責怪的意思,付運鬆了一口氣,他清了清嗓子往下說道:“其次,小王在他們顯示出清醒之前會及時派使者進入雁門關,在我們來說我們此舉是疑兵之計,但在雁門關那一方面來說未嘗就不是善意的舉動。因爲他把我們這些不是突厥,契丹,吐蕃強國的神經打痛了,而我們是聯軍,軍心不齊,不齊的軍心就會有分歧,那麼既然如此,我們派使者進入雁門關就存在着可能。小王不否認即使進入雁門關的使者就算是舌劍脣槍也不用想說服秦叔寶等人歸降,小王所作的一切都是在麻痹對方,是對方覺得我軍的軟弱,覺得我們都拿他沒有辦法了。這樣就會徹底的鬆弛下來。”見大可汗還在仔細的傾聽,付運不由笑了一下:“雖然大可汗陛下說我們的重點是穩住目前的局勢,但是小王是一個年輕人,渴望的是浴血奮戰於沙場,建功立業於首登,只要有機會小王也希望有證明自己的能力。所以還請大可汗陛下恩准,一旦敵方出現了鬆動,小王有權命令手下部隊進行有力的打擊!”突厥大可汗欣然道:“人言付運王子富有韜略,今日朕才知道名不虛傳。但是雁門關急切不能下,殿下必須要以朕所說的穩住目前局勢爲首要,如果有出擊的可能必須得到朕的同意,不要急功近利纔是。”雖然吐谷渾王子侃侃而談,頗有點指點江山的味道,但是突厥大可汗對他進攻雁門關的想法並不贊同,他也曾經想做到這一點,但是連吐蕃大相祿東贊都被打得面無人色,這個付運王子還是祿東贊手下的常敗之將呢,還是不要抱有過多期待的好。
看到吐谷渾王子付運的臉上似乎有不平之色,突厥大可汗想還是不要冷了他的心爲好,他笑道:“王子殿下運籌帷幄,這樣必能驕其心,鬆其力,完成目前的任務不足掛齒。這樣,朕就放心多了。還有,朕感到有些好奇,殿下的學問莫非用的是昔日東吳陸遜襲取荊州之計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