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8章 大勢和戰局

業十四年(公元618),五月上。

隨着李建成,李世民兩兄弟東征大軍的西返,楊廣在江都被叛亂的驍果軍所殺的消息傳到了長安,在長安皇宮的大殿上,李淵當着新皇楊 和數十大臣的面,大哭不已,險些昏厥在地,身邊大臣多方勸阻,他這才收住悲聲。

李淵長嘆道。

“先皇曾經是我的主上,君臣之誼猶在,如今他被叛賊所殺,惜路途遙遠,吾不能救之,又怎能不哀傷呢?”

衆臣皆感嘆不已,認爲唐王實在是重情惜義之人.至於這些傢伙心中是怎麼想的,那就只有天知道了,不過,李淵也不需要知道他們心中真實的想法,他只要他們表露出這樣的態度即可,人啊!有時不過是像優伶一般活着而已!

從五月六日開始,長安軍民皆爲楊廣披麻戴孝,個人扮演各人的角色,粉墨登場。

七日過後,大殿重新開始議事,當天,羣臣紛紛向楊 上書,說是唐王李淵仁義過人,有三皇之德,所以,他們希望楊 發揚遠古時舜的風範,將皇位禪讓給唐王,讓天下重歸正道,消除戰亂,百姓不再流離失所。

早幾日,通過一些近臣的勸誡,楊 已經知道今日將要發生什麼事情,於是欣然應許,他下達皇帝詔令,以古之禮節,將皇位禪讓給李 淵。

李淵面色驚訝,固辭不許,如此三次,方勉爲其難接下詔書,隨 後,楊 離開龍椅,退出大殿,返回代王官邸居住。

五月下,唐王李淵即皇帝位於太極殿,下詔大赦天下,改隋義寧二年爲唐武德元年。無論官人、百姓,一概賜爵一級。過去一年義師所到之處,免徵稅收三年。停用“郡”的稱號,改稱爲“州”,“太守”改成稱“剌史”。按五運推演,本朝天運爲土德,因此以黃色爲最尊 貴。

隨後,大唐皇帝李淵任命李世民爲尚書令,裴寂爲尚書右僕射,劉文靜爲納言,蕭蠫、竇威同爲內史令,屈突通爲兵部尚書。

數日後,又立李建成爲唐太子,封李世民爲秦王,李元吉爲齊王,另封十幾位宗親爲王。其餘文武百官各有封賞。

同時,在遠離長安千里的東都洛陽,又是另一番光景。

在李淵稱帝,建國號爲唐後不久,東都留守官員奉越王楊 即皇帝位,大赦天下,改本年爲皇泰元年。追諡先帝楊廣爲“明皇帝”,廟號世祖,以段達爲納言、陳國公,王世充爲納言、鄭國公,元文都爲內史令、魯國公,皇甫無逸爲兵部尚書、杞國公,又以盧楚爲內史令,郭文懿爲內史侍郎,趙長文爲黃門侍郎,共掌朝政,時人號“七貴”。

不過,楊 這皇帝當得未免有些窩囊,人家李淵好歹佔有關中,河東之地,手下兵多將廣,人人聽令行事,他這個皇帝呢?卻掌握不了實際的政務和軍權,就算是洛陽區區一城,皇命也無法傳出外城。

在他下面,羣臣大概分成兩派,一派以段達,元文都,盧楚爲代 表,他們基本代表了原東都的豪強勢力,而另一批人的代表則是以王世充爲首,他們基本上都是外來人,根基在軍隊之中。

楊 登基之後,兩派爲了爭奪軍政大權,暗中鬥得不可開交,連東都正被瓦崗李密的大軍圍攻的情況都漠然視之。

幸好,這個時候李密暫時沒有精力強攻東都。

最初,李密準備乘東都缺糧,採用圍困的戰術,逼迫東都的隋王朝投降,然而,東都雖然缺糧,城中軍民卻誓死戰鬥,絕不開門投降,無奈,李密只好下令強行攻打東都,想通過血腥的進攻給城中軍民造成恐慌,逼迫他們出城投降。

然而,這個時候,關中李唐的大軍卻出現在了東都城下,他們自稱是前來解東都之圍,希望城中軍民能方他們入城,協同守城。

楊 手下的那批人自然知道李唐的詭計,斷然拒絕唐軍進城,並出兵攻之。

洛陽守軍和唐軍交戰,可以說是一觸即潰,逼不得已,他們只能緊閉城門,採取固守的姿態,東抗李密,西拒唐軍。

由於唐軍的出現,李密心有忌憚,不得不取消了強攻東都的命令,怕被唐軍減便宜,而李唐大軍遠道來此,天時,地利,人和皆不在,也不敢強行進入東都,就算東都內有官員欲做內應,將唐軍放入城中,李世民和李建成商量了一番,也放棄了這個機會。

這次出兵,李唐的主要目的是佔據潼關以東,爲下次東進打好根 基,東都並沒有在他們的戰略計劃之中,他們暫時還不想和強大的瓦崗軍正面交鋒,畢竟,在太原以北,有劉武周和突厥人在虎視眈眈,而隴 舉也不是什麼良善之輩,李唐佔據關

,還想需要一定的時間來消化。

在圍城的時候,唐軍曾經和瓦崗軍有過接觸,雖然只是小股部隊的交鋒,卻也知道對方並不是什麼易與之輩。

再加上,唐軍中大部分士卒都是關中人,士卒的家中大多有田待 耕,再加上後方動員了十餘萬民壯,糧食的轉運,對春耕影響極大,爲了不誤農時,大軍不能久戰在外。

於是,達到最初作戰的目的之後,唐軍選擇了退兵。

李建成和李世民在東征所佔地盤新設置了新安、宜陽兩個郡,令行軍總管史萬寶、盛彥師率兵鎮宜陽,呂紹宗、任瑰率兵鎮新安。其餘大軍繼續西歸。

唐軍圍攻東都的時候,朝議郎段世弘等秘密和李建成、李世民的軍隊聯繫,想來個裡應外合,唐軍退走後,他們又和李密聯絡,想在五月七號夜晚開門投降,誰知他們行事不密,消息走漏,楊 命令王世充將段世弘等全部抓捕斬殺。

李密知道內應被殺之後,甚爲遺憾。

東都對李密來說至關重要,要是他能攻下東都,那麼,他殺死翟讓這件事情就會變得無足輕重,他本已被傷害的名聲也就會得到恢復,瓦崗衆將也就不再對他離心離德,到時,只要大夥衆志成城,又何愁大事不成呢?

在李密看來,翟讓的確非死不可,畢竟,瓦崗軍中只能有一個聲 音,不過,他還是小看了翟讓對瓦崗軍的影響,就算翟讓是個粗鄙之 徒,他也是瓦崗軍的創始人啊!又是李密的恩人,所以,不管是誰殺翟讓都可以,就是他李密不行!

就像這次,李密在圍攻東都的同時,暗中讓王薄率衆去攻打沒有了高暢和數萬精兵的夏國領地,因爲對王薄等部的戰鬥力不放心,李密派人向鎮守黎陽的徐世績下令,讓他率領軍隊去沿武陽郡北上攻打清河,而將黎陽倉交給元寶藏,郝孝德部鎮守。

然而,徐世績以軍士疲憊不堪,需要整肅,難以長途奔襲爲由拒絕了他的號令,並且,他說由江都北上的宇文化及大軍由於缺糧,必定會進犯黎陽,故而這時萬不能從黎陽倉抽調兵力,畢竟,糧食爲軍之膽。

對於徐世績不聽從自己的命令,李密的確心有不滿,只不過,徐世績算是瓦崗軍中難得的智將,他關於宇文化及大軍的動向預測,也絕非空穴來風,爲此,李密將一部分注意力放在了北上的宇文化及那裡,爲此,他不敢全力進攻東都,像東都洛陽這樣大的城池,城牆高大,護城河寬廣,李密的瓦崗軍缺乏精良的攻城器械,瓦崗軍又以仁義出名,在春耕之際,又不能廣徵民夫助戰,若是依仗本部兵力強攻東都,到時恐怕東都未下,軍士已損傷良多,在後有宇文化及大軍的情況下,李密自然不會強行攻打東都。

他派出一隻精兵在在鞏洛一帶據險擋住宇文化及的去路,自己則繼續率軍圍困東都,想要等東都糧盡之時方纔進攻。

而這個時候,率軍西返的宇文化及軍中也不安寧。

自從宇文化及以回鄉爲藉口叛亂,奪得軍中大權之後,他就暗中提防司馬德 ,畢竟,亂世之中,軍權尤爲重要,而司馬德 曾經是驍果軍統領,也很有一些心腹將領跟隨,且整個叛亂是司馬德 在前方指 揮,他一直躲在幕後,要不是他家世高貴,司馬德 也不會將大權拱手讓給他。

於是,宇文化及在論功行賞時,將司馬德 升爲禮部尚書,表面上升了他的官,實際上奪取了他的軍權。

這種情況下,司馬德 覺得自己成爲了一個棄子,自然心有不忿,於是,他和心腹密謀,準備發動新的叛亂,取宇文化及而代之,現在的他才明白了一個道理,亂世之中,什麼都不可靠,只有槍桿子最可靠!

這時,大軍到了彭城,水路不通,大家只好上岸行軍,士兵負重前行,勞累不堪,怨言四起,對掌權的宇文家多有不滿,司馬德 見狀,認爲自己的機會來了。

事先他派人前去和盜賊孟海公接頭,想引對方爲外援。只等孟海公的軍隊一到,他就立即動手解決宇文化及。

從這個計劃就可以看出,司馬德 並非能搞陰謀之人,當初江都政變,雖然是由他指揮,要不是宇文化及在後面給他出主意,恐怕也會搞得一團糟。

在這種情況下,何須去聯絡外援,他只要行事隱秘一些,乘宇文化及不備,帶上自己的心腹奇襲即可,何必弄得這麼複雜,表面上穩妥,實際呢?由於經手的人多,事情極其容易泄露。

臣不密失其身啊!

果然,司馬德 密謀叛亂的消息很快就傳到了宇文化及耳中,他派三弟宇文士及假裝遊獵路過司馬德 的軍中

德 還不知道事情業已敗露,便出營迎接,結果被抓用繩索扼死,同黨十幾人隨後都遭到處決。

孟海公來後,見到的卻是意想不到的情景,這支軍隊的強悍令他十分害怕,他眨眼間換了另一副面孔,拿出了很多牛酒犒勞叛軍,叛軍當仁不讓地享用了。

宇文化及殺了司馬德 之後,徹底掌握了軍中大權,瞧見浩浩蕩蕩行進的十餘萬大軍,感覺自己就像在雲中飄浮一般,在他看來,他的前面將是金光大道,一片坦途。

他的幕僚們已經制定了兩個作戰計劃,一是西歸,破瓦崗,取糧 倉,佔東都;若是此路不通,他就會率領大軍北上,乘高暢敗亡之際,佔據河北,以河北的錢糧和戰馬養軍,再徐圖天下!

計劃是美好的,只是真能如他所願嗎?

五月上,王薄率衆五萬從渤海郡進入平原郡,十三日,大軍攻下平昌。

然而,從那以後,他就再無建樹。

平原是高暢起家的根本,也是最早進行流民聚居點建設的地方,收攏的流民最多,這裡的人對高暢最爲崇拜,高暢的靈寶神教在平原的信徒最多,軍中的老兵也多出自平原郡,所以,高暢將自己的心腹高懷義留在了平原,讓他負責平原的軍政大權。

前些日子,在夏國領地內,發生了多起刺客行刺官員,當地宗族和流民聚居點的民壯爲了爭奪水源,土地發生爭執的事件,而在平原郡,這樣的事情極少發生。

平原的世家宗族都知曉高暢的手段,他們也是最早跟隨高暢的勢 力,被高暢強行綁在了自己的船上,一榮俱榮,一損俱損,所以,他們就算反對高暢的政策,也不敢與高暢作對,反倒要盡力維護高暢的政 令。

之所以如此,也和他們的家族利益有關。

高暢的那些新鮮發明有許多是交由這些世家負責,讓他們修建作 坊,進行生產,他們可以從中謀取巨大的利益,然而,由於戰亂不休,道路不靖,商業無法流通,作坊生產出的產品不容易賣出去,爲了使得自家生產的商品流通,他們必須支持高暢擴充領地,進而一統天下,唯有如此,他們才能獲取更大的利益,故而,在其他方面,他們會做出一定的讓步,不會和高暢對着幹。

遍佈平原郡有許多塢堡,當地的世家宗族都生活在塢堡之中,而當地的流民聚居點由於修建最早,也有許多防護工事,最主要的是,高懷義在邊境修建有許多烽火臺,一旦邊境出事,就會點燃烽火,由那些塢堡的烽火臺一程一程的傳送,很快就會傳到郡城。

所以,當王薄率軍攻下平昌之後,就無法再進一步,在他前方,高懷義已經率領大軍擋住了他的去路,讓其無法更近一步。

說是大軍,其實只有一萬餘人,其中,正規軍只有兩千餘人,其餘的都是鄉兵,以及那些宗族世家供奉出來的民壯,抵抗流賊,那些宗族世家不會有暗藏實力的打算,畢竟,他們知道,一旦被流賊入境,事情就會大不妙,縱然可以躲在塢堡之內保住性命,然而,地裡的糧食呢?眼看不多久就可以收夏糧了,難道拱手送賊?

王薄的大軍進展不順,孫宣雅率領的數萬賊衆也遇見了大麻煩,他們不要說攻下樂壽,就連弓高城也不曾見到,在永濟渠東岸,他們就遇見了高暢軍的阻擊,不得寸進。

在這三路大軍中,唯有於弄仁和 公順那一路進展順利。

長蘆城在運河西岸,然而在東岸有一個衛所,李靖的五百士卒就在東岸的衛所中,現在已經被 公順和於弄仁的五千大軍團團圍住了。

不過,由於李靖防守得法,縱然劉蘭成詭計多端,一時之間也無法攻下衛所,要不是李靖那五百士卒中只有一百善戰的老兵,於弄仁和 公順部還不見得能將他圍困在衛所之中。

在運河西岸的長蘆城中,是高暢北征大軍的後勤中轉站,那裡有大量的糧食輜重,只有一千多民壯,對 公順等人來說,是一塊誘人的肥肉,可惜,他們必須徹底擊潰東岸衛所的李靖軍,方纔能渡過河去。

圍攻衛所已經數天之久了,他們卻沒有取得絲毫的進展。

嗯!準確地說,他們還是有一定進展的,畢竟,從清河,平原等地沿永濟渠往北的後勤通道被他們截斷了,現在,高暢北征大軍的糧草全靠陸路的河間郡供應,目前的情況對正在幽州城下鏖戰的高暢軍大爲不妙啊!

第34章 整軍(四)第2章 荒村第75章 漸露端倪第108章 夜火(下)第81章 薊縣城下第52章 夜襲(上)第96章 柔情第45章 長安淪陷第68章 山西攻略第97章 血濺街頭第11章 萬事俱備,只欠東風第74章 計劃第118章 破河陽第59章 戰前一刻第100章 雀鼠谷第99章 幽州來使溫彥博第43章 阿嵐和蘇雪宜第111章 春季攻勢之前第28章 破城第43章 與過去的相逢(上)第81章 山雨欲來風滿樓第81章 薊縣城下第71章 高暢的計劃第127章 五鳳三年大事記第101章 圍殺第15章 石家的敗亡第111章 獲平原(九)第86章 初戰第103章 獲平原(一)第102章 無間和造紙術第98章 審訊第95章 暗流涌動第72章 高暢下滑州第101章 關於糧道第19章 歸途第70章 兒童節?第57章 高暢大戰宋金剛(六)第126章 定平原(八)第59章 高暢大戰宋金剛(八)第31章 大火燎原第113章 五月二十日(二)第22章 楊善會的逆襲第61章 戰成都第68章 山西攻略第一百一十五章第25章 背背山般的兄弟情第114章 出其不意第90章 秋天來了第86章 雄闊海大戰俏羅成第41章 槐樹坡第37章 冬天的幾個瞬間(上)第80章 江都政變(下)第20章 高暢罵化及第103章 細雨,微風,陰雲第117章 ??獲平原(十五)第31章 整軍(一)第30章 鼓山攻防戰第8章 感業寺第96章 蛇出洞第109章 大典(中)第3章 監察司的秘奏第4章 爾虞我詐第17章 戰河間(一)第29章 宇文成都第85章 飛鷹原大戰(一)第110章 獲平原(八)第72章 風波欲起第39章 高暢和魏刀兒的盟約第28章 比武奪帥(中)第35章 整軍(五)第60章 高暢大戰宋金剛(九)第42章 高懷忠第41章 難堪的故友重逢第108章 大典(上)第78章 江都政變(上)第86章 飛鷹原大戰(二)第4章 進退兩難的範願第43章 與過去的相逢(上)第89章 刺殺疑雲(上)第4章 進退兩難的範願第7章 前路第51章 狂妄的李神通第11章 童山大戰(二)第15章 撿了員猛將第119章 高暢大戰裴元慶第34章 趙仁成火燒敵營第12章 世家們第108章 大典(上)第109章 大典(中)第92章 巧遇第111章 五月十九日(六)第119章 ??定平原(一)第45章 三個姓李的人第37章 李密敗世充第5章 夜話第22章 竇建德的心事第103章 五月十八日(三)第31章 羣豪的各自選擇(下)第60章 高暢孤身闖敵營第60章 衝突(上)
第34章 整軍(四)第2章 荒村第75章 漸露端倪第108章 夜火(下)第81章 薊縣城下第52章 夜襲(上)第96章 柔情第45章 長安淪陷第68章 山西攻略第97章 血濺街頭第11章 萬事俱備,只欠東風第74章 計劃第118章 破河陽第59章 戰前一刻第100章 雀鼠谷第99章 幽州來使溫彥博第43章 阿嵐和蘇雪宜第111章 春季攻勢之前第28章 破城第43章 與過去的相逢(上)第81章 山雨欲來風滿樓第81章 薊縣城下第71章 高暢的計劃第127章 五鳳三年大事記第101章 圍殺第15章 石家的敗亡第111章 獲平原(九)第86章 初戰第103章 獲平原(一)第102章 無間和造紙術第98章 審訊第95章 暗流涌動第72章 高暢下滑州第101章 關於糧道第19章 歸途第70章 兒童節?第57章 高暢大戰宋金剛(六)第126章 定平原(八)第59章 高暢大戰宋金剛(八)第31章 大火燎原第113章 五月二十日(二)第22章 楊善會的逆襲第61章 戰成都第68章 山西攻略第一百一十五章第25章 背背山般的兄弟情第114章 出其不意第90章 秋天來了第86章 雄闊海大戰俏羅成第41章 槐樹坡第37章 冬天的幾個瞬間(上)第80章 江都政變(下)第20章 高暢罵化及第103章 細雨,微風,陰雲第117章 ??獲平原(十五)第31章 整軍(一)第30章 鼓山攻防戰第8章 感業寺第96章 蛇出洞第109章 大典(中)第3章 監察司的秘奏第4章 爾虞我詐第17章 戰河間(一)第29章 宇文成都第85章 飛鷹原大戰(一)第110章 獲平原(八)第72章 風波欲起第39章 高暢和魏刀兒的盟約第28章 比武奪帥(中)第35章 整軍(五)第60章 高暢大戰宋金剛(九)第42章 高懷忠第41章 難堪的故友重逢第108章 大典(上)第78章 江都政變(上)第86章 飛鷹原大戰(二)第4章 進退兩難的範願第43章 與過去的相逢(上)第89章 刺殺疑雲(上)第4章 進退兩難的範願第7章 前路第51章 狂妄的李神通第11章 童山大戰(二)第15章 撿了員猛將第119章 高暢大戰裴元慶第34章 趙仁成火燒敵營第12章 世家們第108章 大典(上)第109章 大典(中)第92章 巧遇第111章 五月十九日(六)第119章 ??定平原(一)第45章 三個姓李的人第37章 李密敗世充第5章 夜話第22章 竇建德的心事第103章 五月十八日(三)第31章 羣豪的各自選擇(下)第60章 高暢孤身闖敵營第60章 衝突(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