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六章 路上

而相比當初小貓兩三隻的親隨什麼的,現在他身邊追隨的隊伍也壯大了何止值數十倍。人人頂盔摜甲,背弩挎刀,而在牽挽的車輛或是代步的馬匹上,還裝着相應的盾牌、長矛、斧錘、棍枷等複數的裝具,光是簇擁在他馬車周旁槍桿上的大小旗幟至少有數十面。

只是,相比現在暖風燻人薰的令人有些懶洋洋犯困的天氣,他更喜歡涼爽而乾燥的嶺南冬天。太陽曬出來青苗的淡淡清香與水田翻漿的土腥味,混雜在暖融融的空氣當中。在這一路上最大的變化和觸動,就是一種名爲井然有序的氛圍和環境。

通過前期的清洗和整頓,以及痛下殺手懲治了許多聚散爲盜匪的野外遊散之後;失去原本大多數上層存在的鄉村地方,也不得不在新推舉出來的領頭人帶領下,通過與附近城邑駐防義軍的交涉與互動,初步建立起來一套錢糧徵收和丁役派發、定期交易與彙報的基本秩序和等次。

尤其是在除了口糧等自足部分以外,大多數民生所需的相關事物,還有通過市場交易才能補充的外來物產等經濟命脈,都通過義軍把持和控制的交通要衝,變相掌握住了之後。所謂的串聯和抱團對抗,就成了某種意義上的笑話,有本事你斷絕一個月不吃鹽,變成全身軟趴趴的到處浮腫再來說這種話。

雖然這其中還是相當的粗放和簡陋,也可以說是問題和漏洞依舊不少的;但哪怕是有瑕疵的秩序,也總比持續的混亂與無序,能夠獲得更好的結果。

因此,當新一年的春耕和播種開始了之後,路邊的水田和山坡上的梯田當中,各種勞作的身影也變得密集和頻繁起來;雖然其中老弱婦孺的比例還是較大,但至少比起初來的時候那種,走上數十里不見多少人煙,各種稀稀拉拉和荒廢的模樣好上許多了;

而且他們多數已經不怎麼避人了,面對大路上開過的隊伍,他們最多就是擡頭多望上幾眼,就才重新回到了自己的活計忙碌當中去了。也只有一些實在靠大路比較近的存在,纔會停下活計來恭恭敬敬的退到一邊,直到目送這隊伍的離開。

以周淮安的眼力,甚至看不到他們多少驚慌和侷促的表情。按照如今義軍治下的新次序,少了傳統的胥吏和大戶豪強加諸下來不斷翻倍的層層盤剝,只要一次性繳納大半數產出,剩下的部分依舊足夠大多數人以較低的負擔和而安然度日下去;

畢竟要知道,唐朝原本的一切稅賦徭役體制,都是建立在以“均田制”爲基礎的“租庸調”上;租,即課戶每丁納粟二石;調,蠶桑之鄉,課戶每丁輸絹二丈,麻三斤;庸,課戶每丁每年勞役二十日,遇閏年加二日,如不應役,則需折絹布以代役。看起來是沒有多少,但是這只是初唐立國時的標準。

隨着國家發展土地兼併日重,破產逃亡的人口越來越多,實際上以小農戶爲基礎的均田制早已經崩壞掉了;與此同時,各種各種逃避交稅的“不課戶”變得越來越多;而隨着膨脹的官僚體系和軍隊規模,是國家從各方面支取的用度是越來越繁重;而這些需求都集中追加在了各地官府賬面上,變得越來越少的賦稅戶口之上。於是,除了各種正賦之外各種繁雜的捐稅名目也就應運而生了。

(免課戶口的標準是:九品以上官員,二十歲以下的男子,老、廢、妻妾,部曲奴婢亦可,還有就是僧、道之流也享受免課待遇。所以就自然而然造就了一個相當龐大的不交稅,也不計算在正式戶口裡的特殊羣體,。)

安史之亂以後,國家失去有效地控制戶口及田畝籍帳的能力,土地兼併更是劇烈,加以軍費急需,各地軍政長官都可以任意用各種名目攤派,無須獲得中央批准,於是雜稅林立,中央不能檢查諸使,諸使不能檢查諸州,賦稅制度非常混亂。百姓苦不堪言,乃至相對富熟的江南地區,也出現袁晁、方清、陳莊等人的武裝起義,苦於賦斂的人民紛紛參加。

於是。隨着國家財計的日益拮据,建中元年宰相楊炎建議頒行“兩稅法”進行改革。既以原有的地稅和戶稅爲主,統一各項稅收而制定的新稅法。由於分夏、秋兩季徵收,所以稱爲“兩稅法”。主要內容就是“量入爲出”,既中央根據財政支出定出的總稅額,各地依照中央分配的數目向當地人戶徵收;廢除“租庸調”和一切雜捐、雜稅,但丁額錢(人頭稅)不廢;兩稅依戶等納錢,依田畝納米粟;

雖然後世對兩稅法“制定預算”“九等分配”“按戶納稅”的先進意義和理念,多有贊同和褒獎;但是在真正的歷史上因爲嚴重觸犯了富有階層的利益,僅僅實行了三十多年,即被迫多次下令改“以錢爲額”的貨幣計徵爲折納實物,以迴避物價波動的折色和縮水。

而且隨着時間的推移,貪得無厭的封建官吏又在兩稅定額之外巧立名目敲詐勒索,如“間架稅”、“除陌錢”“青苗費”等等。還有許多官吏爲了得到升官提位,在正稅之外橫徵暴斂以爲業績。

號稱免除“租庸調”和一切雜捐、雜稅的“兩稅法”實際上已不再存在了。但是根據兩稅法而制定和分派下來的定額稅賦,卻是隻多不少而與日俱增的結果。沉重的苛捐雜稅,使勞苦人民陷入了生不如死的悲慘境地;

再加上中晚唐藩鎮割據林立而徵亂不止的緣故,朝廷只能將天下收取來的財賦分爲三份,一曰上供(朝廷),二曰供軍(鎮),三曰留州;然而爲了支取到足夠的用度,這三方都毫無例外的對於賦稅進行了層層加碼和增擴;而作爲基層經手的地方豪強大戶和胥吏們,同樣也要在其中牟利和自肥。

如此層層分攤加碼下來,實際上把農民手中辛苦勞作的一切都奪走尚且不足,還要逼他們賣兒賣女來補足;於是真要徹底執行到到了地方根本不用什麼災荒之年,就是各種水深火熱而競相逃亡的惡性循環了。而且,等到負擔最重的底層貧戶平民都逃亡的差不多,就輪到了六等以上的殷實戶倒黴了;等到六等?的殷實戶也相繼破產的七七八八,那些缺乏足夠靠山和背景的中小地主,也就不得不要破家來全力供應了;

等到這些與寒門士子的家庭,也開始走投無路的加入到天下蜂擁而起的農民起義大潮當中去,而導致發生從量變到着質的蛻變之後,這才意味着一個王朝的喪鐘就此真正的敲響起來

所以這一切到了最後最大的受益者,則是那些與地方官府有勾結的豪強大戶了;反正在無論如何朝廷都已經收不到多少賦稅的情況下,他們依靠兼併田產和收攏賣身投靠的流亡人口爲部曲奴婢,而在一波又一波的農民暴動中得以相互吞併壯大起來,而成爲地方上越發具有影響力和私人武裝的存在。也是將來奪取和竊據改朝換代過程當中,農民起義最終成果的潛在預備勢力。

因此,目前義軍能夠留給地方農民的小半產出份額,已經足以讓他們驚喜過望和感激涕零了;雖然這種感激只有較短的時效性,而會隨着擔心官軍反攻倒算的不確定性,而逐漸消退乾淨。這時候周懷安又給義軍留下了另一個法寶,相對於要等到夏天才能有所收穫和踐諾的稅賦,這是一個在短期內就可以迅速見到成效和反向的計劃;

就是通過輜重大隊抽取的人員和車馬,所組成的幾十只流動商販小隊,逐步深入到沿着道路分佈的百多個市鎮、鄉村當中去,販售米布油鹽酒醬農具鐵器等各種民生所需的基礎物資,兼帶採買當地相對廉價的藤、麻、陶、瓷、禽畜等特色土產,充當一個定期往來城鄉之間互通有無,調劑市面供需的原始商業流通體系。

再加上之前義軍所掌握的關市,等於是變相得將這些新生的鄉土自治團體,給變相捆綁在了某種必不可少的臨時利益體系上了。也許隨着時間的變化,這種臨時性的交流互動就會變成持續力的習慣性結果了。

雖然在這些暫時放任自流的半自治鄉村之中,隨着時間推移而可能重新分化、產生出新的剝削和食利階層和個人,但是目前的實惠和好處卻是實實在在多少令他們受用到了。這還只是對外的佈置。

臨走之前,他已經重新梳理了麾下的直屬力量,探報隊、普查隊和工作隊都有所擴充;然後是除了城邑中維持秩序和基本法度的巡禁隊五隊,另外又成立一隻百餘人的糾舉隊;專門負責監督軍中的紀律和風氣,同時兼帶着查防奸細之責。

而這最後一點兼帶的職責,纔是他這次成立相關隊伍的真正用心和戲肉所在。主要是有了名正言順的由頭,來逐步消奪軍中舊有勢力和來自廣府方面的影響力,在必要的時候甚至可採取一些果斷而非常的措施。

因此,這支隊伍實際上是由嶺南本地出身的死忠——許四、許毅將兼任的,副手則是前官軍鍾翼;具體人員也都是挑選地方收攏的苦大仇深之輩,與怒風老營少有干係和牽扯爲優先。而隨自己前往廣府的頭目同樣也要有四位人選:

一個就是馬隊隊官孫六茅,一個是重建的前營副尉吳星辰,前者曾是王蟠的親衛隊長,後者則是王蟠一手提拔的新進;更兼是潮陽事變中死裡逃生重要的見證人。

還有一位擔任直屬(隊升小)團副尉的青州人林銘,則是真正負責自己周身安全與保衛工作的人選;最後一位則是周淮安一直看好的新晉旅帥葛國美、葛從周,也算是給他個在義軍上層當中露臉和開眼界的機會。

而這次賞賜來的絹帛,他也毫無意外的將一部分散發給了身邊人權做添置衣物,一部分作爲軍中額外收容那些孤兒少年的補貼之用。

反正除了日常吃食所需之外,他暫時沒有更多堆積私人財貨的需求,真有什麼需要直接用權力去調撥就好了;因此在所有的明面上,一貫下來他能夠支取的收入和分到的斬獲,很快就變成各種實驗性的材料和成品,或又是對身邊人等的補貼和扶助,基本沒有在身邊留住多久。

而他由此整出來的一些新事物或者說試驗品,也會立馬與身邊的各人分享(充作實驗的小白鼠性質),算是一種惠而不費的潛在福利和親近的表現。不過效果還是相當不錯的,因爲誰都知道他總能鼓搗出一些與衆不同的好東西來,而將優先試用的機會視爲一種絕無僅有的獎勵和褒獎。

這可比什麼錢財的直接賞賜和饋贈,要更有意義和激勵作用的多。

不過這這一路上,伴隨周淮安同行的還有充爲信使和查訪官的校尉柴平。似乎是因爲身份地位的變化也因爲接觸相熟的程度,相比當初惜字如金的高冷模樣也變得有些話語見多起來;他幾乎是事無鉅細的詢問了許多與怒風營相關的事物,除了潮陽之變中的一些細節之外,甚至還對諸多發生在怒風營當中的變化和舉措,甚有興趣而一副盤根問底的樣子。

對此周淮安到沒有多少隱瞞的心思,只是有所選擇和過濾的告知一些東西;一方面算是回報他當初的那點提攜之情,

另一方面則是全盤上的考慮,有些內容像是衛生防疫和內務整理、後勤分配在內的而一些經驗和手段,如果對方能夠認真的學過去一絲半毫的,對於提升整體的義軍實力也是有所好處的事情。

相比這些知識本身的價值,更重要的是能夠培養出傳播和推廣這些知識的羣體。

大家新春快樂,我又回來了

第987章 種落自奔亡第697章 胡沙獵獵吹人面(下第902章 烽火晝連光(下第九十五章 想法第1002章 收功報天子第666章 獨看徵棹怨秋風(續二第三百六十九章 人心苦未平第四百二十四章 各般第706章 渭水咸陽不復都(中)第五百四十五章 三川北虜亂如麻(下第二百二十八章 驚雷5第895章 羽書速驚電第705章 渭水咸陽不復都第三百四十五章 豈信長江有逆流(中第690章 滿頭霜雪爲兵機(續第十一章 活下去第一百零六章 內城第五百七十七章 千巖烽火連滄海(續六)第一百七十一章 新活第五百四十三章 三川北虜亂如麻第二百九十一章 南北路人絕(中第二百一十章 交州5第741章 爲君一行摧萬人(中)第996章 羽檄起邊亭(續二)第六章 在北第1004章 收功報天子(下第982章 單于一平蕩第810章 乃知兵者是兇器第二百九十一章 南北路人絕(中第997章 烽火入洛陽第四百九十一章 建牙新睹靖巖疆第1029章 虜陣精且強(下第四百三十一章 三邊近日往來通(續第六百零二章 浙東飛雨過江來(中第1015章 徵師屯廣武(續第二百七十章 再造5第四百九十一章 建牙新睹靖巖疆第一百五十一章 新氣第五百五十一章 三川北虜亂如麻(續六)前章序號錯了,這裡倒回來第六百零三章 浙東飛雨過江來(下第一百三十四章 操行第二十二章 升職?(中)第1049章 魚貫度飛樑(下第十八章 還是活着(下第942章 殺氣凌穹蒼(續二第三百五十四章 紅旗捲日鏖水戰第1030章 虜陣精且強(續第655章 花滿東南聖主知(續第872章 野死諒不葬(下)第一百七十一章 新活第四百九十七章 嘯旅乘明發(中第三百七十九章 既喜朝聞日復日(續第965章 畫角悲海月(續第887章 虜陣橫北荒(下)第三百九十四章 柳營時把陣圖看(下第一百七十四章 交會第四百九十二章 建牙新睹靖巖疆(中第一百零二章 城欲催(中第六百零六章 林間立馬羅千騎第944章 列卒赤山下(中)第五百零十一章 峽江試險眼初開第721章 此時顧恩寧顧身(中)第六百一十八章 妙盡戎機佐上臺(下第1021章 分兵救朔方(續二第773章 長安道傍多白骨(續第一百七十六章 波譎2第719章 一朝禍起蕭牆內(續二第一百四十八章 漸變三第一百七十一章 新活第四百零二章 候烽河外暗(中第二百二十六章 驚雷3第三百一十九章 表裡兩相知(上第三百五十四章 紅旗捲日鏖水戰第一百四十八章 漸變三第五百四十八章 三川北虜亂如麻(續三第836章 思子良臣誠可思(中)第634章 紫泥遠自金鑾降(下第二百五十四章 發端4第665章 獨看徵棹怨秋風(續第五百六十八章 中國浸強胡浸滅(續十第一百八十八章 潮動6(前面發錯了沒法改,這纔是189章)第五百三十五章 世事漫散隨流水(續二第748章 一生惟羨執金吾(續)第三百六十七章 心思荃兮路阻長(中第1029章 虜陣精且強(下第五百零十二章 峽江試險眼初開(中第三百六十二章 知君用心如日月(中第五十章 餘響第六百零七章 林間立馬羅千騎(中第一百零九章 別任第五百六十章 中國浸強胡浸滅(續二第二百四十一章 亂投3第五百七十一章 千巖烽火連滄海(下)第七十八章 到達第814章 乃知兵者是兇器(續二第六十四章 城下(中)第960章 旌旗颯凋傷(續第二十八章 哨糧(中)第五百九十九章 江東地近保生全(續第二百二十六章 驚雷3
第987章 種落自奔亡第697章 胡沙獵獵吹人面(下第902章 烽火晝連光(下第九十五章 想法第1002章 收功報天子第666章 獨看徵棹怨秋風(續二第三百六十九章 人心苦未平第四百二十四章 各般第706章 渭水咸陽不復都(中)第五百四十五章 三川北虜亂如麻(下第二百二十八章 驚雷5第895章 羽書速驚電第705章 渭水咸陽不復都第三百四十五章 豈信長江有逆流(中第690章 滿頭霜雪爲兵機(續第十一章 活下去第一百零六章 內城第五百七十七章 千巖烽火連滄海(續六)第一百七十一章 新活第五百四十三章 三川北虜亂如麻第二百九十一章 南北路人絕(中第二百一十章 交州5第741章 爲君一行摧萬人(中)第996章 羽檄起邊亭(續二)第六章 在北第1004章 收功報天子(下第982章 單于一平蕩第810章 乃知兵者是兇器第二百九十一章 南北路人絕(中第997章 烽火入洛陽第四百九十一章 建牙新睹靖巖疆第1029章 虜陣精且強(下第四百三十一章 三邊近日往來通(續第六百零二章 浙東飛雨過江來(中第1015章 徵師屯廣武(續第二百七十章 再造5第四百九十一章 建牙新睹靖巖疆第一百五十一章 新氣第五百五十一章 三川北虜亂如麻(續六)前章序號錯了,這裡倒回來第六百零三章 浙東飛雨過江來(下第一百三十四章 操行第二十二章 升職?(中)第1049章 魚貫度飛樑(下第十八章 還是活着(下第942章 殺氣凌穹蒼(續二第三百五十四章 紅旗捲日鏖水戰第1030章 虜陣精且強(續第655章 花滿東南聖主知(續第872章 野死諒不葬(下)第一百七十一章 新活第四百九十七章 嘯旅乘明發(中第三百七十九章 既喜朝聞日復日(續第965章 畫角悲海月(續第887章 虜陣橫北荒(下)第三百九十四章 柳營時把陣圖看(下第一百七十四章 交會第四百九十二章 建牙新睹靖巖疆(中第一百零二章 城欲催(中第六百零六章 林間立馬羅千騎第944章 列卒赤山下(中)第五百零十一章 峽江試險眼初開第721章 此時顧恩寧顧身(中)第六百一十八章 妙盡戎機佐上臺(下第1021章 分兵救朔方(續二第773章 長安道傍多白骨(續第一百七十六章 波譎2第719章 一朝禍起蕭牆內(續二第一百四十八章 漸變三第一百七十一章 新活第四百零二章 候烽河外暗(中第二百二十六章 驚雷3第三百一十九章 表裡兩相知(上第三百五十四章 紅旗捲日鏖水戰第一百四十八章 漸變三第五百四十八章 三川北虜亂如麻(續三第836章 思子良臣誠可思(中)第634章 紫泥遠自金鑾降(下第二百五十四章 發端4第665章 獨看徵棹怨秋風(續第五百六十八章 中國浸強胡浸滅(續十第一百八十八章 潮動6(前面發錯了沒法改,這纔是189章)第五百三十五章 世事漫散隨流水(續二第748章 一生惟羨執金吾(續)第三百六十七章 心思荃兮路阻長(中第1029章 虜陣精且強(下第五百零十二章 峽江試險眼初開(中第三百六十二章 知君用心如日月(中第五十章 餘響第六百零七章 林間立馬羅千騎(中第一百零九章 別任第五百六十章 中國浸強胡浸滅(續二第二百四十一章 亂投3第五百七十一章 千巖烽火連滄海(下)第七十八章 到達第814章 乃知兵者是兇器(續二第六十四章 城下(中)第960章 旌旗颯凋傷(續第二十八章 哨糧(中)第五百九十九章 江東地近保生全(續第二百二十六章 驚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