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三十五章 世事漫散隨流水(續二

而在淮陽城頭上,哪怕戎裝在身也難掩形容清俊,而一把美髯,時人風評爲“博學多識,好功名,精於弓馬。”的“美髯將軍”陳州刺史兼防禦使趙犨。剛剛領着部下例行參拜過張(巡)中丞的神主。

只是說完了例行鼓舞士氣的話語之後,他看着聚攏在身邊難掩面黃肌瘦的大多數守軍,又看看城下已經具列完成,並一字排開各種攻城器械,心中不免生出“在劫難逃”的悲涼與哀嘆來。

作爲朝廷在河南乃至中原之地,最爲能征善戰的忠武軍分支;陳州子弟也在連年征戰和喪亂之中,死傷累累而疲敝不堪了。就算屢屢擊敗了城下圍困的賊軍,也改變不了陳州軍民可以憑仗的糧草、器械和物用,越來越少的現實。

雖然他總是一副胸有成竹的模樣,而開口閉口亦是自信十足。但正所謂是孤城不守的道理,放眼偌大的河南之地乃至是關東大地上,舉目皆是賊勢而又有誰人能夠成爲他的外援和呼應呢。

他祖上本是天水人,隨勤王兵馬平定中原後,就留在了陳州成爲世襲的牙將。因此當忠武三州之一蔡州秦宗權自立又轉投賊衆,理所許州爲賊所破而屠戮殆盡之後;

他就在鄉里斷然散盡家產招募丁壯應時而起,果斷擊敗和屠滅多股本地響應作亂的賊寇,乃至乘勢收聚了忠武軍逃亡而來的殘部和眷屬,自稱爲防禦使兼刺史。

又在入主陳州後就地整修城牆,疏浚溝洫,屯積糧食和柴薪,同時加強軍隊訓練,招募四方勁勇之士,修繕兵甲,做好長期據守的準備;而在周邊淪陷之下一直堅持到現在。

但是這種堅持,看起來也已然要抵達某種極限了。因爲,雖說王黃爲首的反賊是起於天平軍治下的曹州,但是於忠武軍的血海深仇卻也是各路剿賊官軍之中最深的。

道理也很簡單,因爲前兩任的天平軍節度使薛崇,就是個靠裙帶關係和賄買重臣上位的債帥,除了家門淵源顯赫之外就根本是一無是處的廢物點心。

因此在面對遍地蜂起的亂賊勢頭,他第一時間想的不是如何主動出擊和平叛於未然,而是坐困大軍於城中任由賊勢到處肆虐做大,然後一邊拼命向朝廷求援。

等到朝廷派出接任的人選,他已經被賊軍給聲東擊西的手段嚇得疲於奔命,最終成爲了貞元以來第一個沒於賊中的朝廷藩鎮大員;也是當今天下六十四鎮守臣之中,唯一死於暴民之手,而不是牙兵或是均旨的一時笑話和恥辱。

是以朝廷一時間不敢再信任和借重天平軍的力量,而從臨近許州崔安潛領下的忠武軍和青州宋威的平盧軍,分別發兵前往討伐之。結果就是率先進入曹州“賊鄉”的忠武軍,以斬草除根殺一儆百爲由大肆屠戮。

尤其是黃逆故里的冤句(今山東菏澤市牡丹區)當地,更是被殺的人頭滾滾而男女老幼皆不得免;因此在官軍過後之所在,遍地老弱稚子橫疊於溝壑田野,婦女赤身溺斃於荷塘池泊之間。

而後忠武軍又在河南討賊之中,無數次擊敗黃王二賊首屢起屢覆的人馬;但是始終未能將其根除之。哪怕忠武軍報功的斬首越來越多,但是追逐轉戰距離和範圍亦是的越來越遠,賊勢越攪越大。

現如今,便就是他們回頭品嚐這剿賊不盡,而又無法約束軍紀之下,最終得以反噬己身的苦果了。

聽說許州城被打破之後滿城軍民百姓皆不得免。當賊軍閉門大殺三天之後,從各條溝渠裡流出來的血色,直接染紅了漕河的十數裡。而清理出來填埋的屍骸,更是遍地新坑得令郊野之中無處下腳。

也因爲這個傳聞所激起尚未陷落的陳州,滿城士民百姓同仇敵愾的恐慌與驚懼之心,趙犨才得以人心可用的因勢利導,清理和整合陳州州城內的大部分力量,又一直堅持到現今的局面。

但是不管他擊退和挫敗多少次賊軍的攻勢,都改變不了一個事實;他的麾下其實是忠武軍主力和精銳人馬,相繼外調討賊和出征勤王之後,所剩餘下來老弱殘兵所構成的成色。

因此,也不是沒有城中的士紳、大戶比較隱晦的勸說他“與賊虛以逶迤周旋一時又如何”、“但凡能維持住眼前的局面,又何須在乎暫時的虛名和譭譽呢。”

然而,據聞那賊酋黃逆早已有言稱:“世人皆可赦,忠武決不饒”。而但凡是被俘與忠武軍有關的軍吏和眷屬,更是足足有兩千多人都被押到東都去斬首剖心,以祭奠那些歷年死沒的賊衆;這才斷了他們大多數的想念。

儘管如此,如今唯一可以依靠的,也僅僅是他一樣破家赴難的兩個弟弟,防遏都指揮使陳旭和親從都知兵馬使陳栩,以及分領左右都將的兩個兒子趙全和趙藝,還有追隨在他們身邊的趙氏族人而已。

然而,這次與過往哪些只懂扎制些簡陋木梯和擋板,只會靠人多來蟻附攻城的多數賊軍不同;這支賊衆看起來更加進退有度而裝備精良,甚至還有看起來像模像樣的大型攻城器械。

他正在思量間神色如常的巡視和鼓舞這,城頭上猶自疲憊和畏然的士卒們;一一叫出他們的名字和出身,攀談一句父兄輩上的淵源,或是回憶下安史之亂中奮勇殺敵報國,而封妻萌子或是廣大門楣的那些典故和人物。

哪怕是無話可說的新卒,他也會給予如沐春風的眼神,或是用溫厚長者的笑容給予鼓勵。忽然城外那些賊軍的橫列突然就動了起來。

在隆隆擂響的鼙鼓聲中,先是立樁在地上開始搖動的旋風炮,和大號筆架似得的發竿繃緊起來,然後是牛車拉過來帶着輪轂和框架的車弩,最後被豎起來的是那些數丈高的石砲架子。

而在城頭上的守軍也像是被驚醒過來了一般,頓時一掃隱隱的萎靡和不振之氣;按照無數此操習和對陣過的習慣驅使,將將一張張弓箭、短矛、叉把和撓鉤,從架放的位置上抓取起來,而依次俯身到城牆垛口和敵臺、馬面的邊沿上。

然後在城頭小旗的揮動和急促叫喊聲中,守候在城牆內側的民夫,也開始如同流水一般的將各色囤積在身邊的磚石、檑木;成壇成甕的生灰,成筐的沙土,特別熬煮過得桶裝“金汁”,給流水一般的肩挑手送上來。

原本留在城頭上只留餘燼火種的炭爐和火盆,也隨着依次吹響的短促號角,被重新添加進更多的柴薪燃料,而在青煙嫋嫋中變得逐漸旺盛起來。

當連續三遍號角響過,具列在城牆內側的甲兵們都做好接敵準備之後;又有無甲的士卒貓着腰將插着一筒筒箭矢的架子,給對方到了這些擎弓捉矛的甲兵身後。

其中一些被整把的拔取出來,浸在收集來的馬尿等混合液體之中,再將已然變得污濁晦暗的箭頭放回箭筒裡去;而另一些箭矢則被手腳麻利捆紮上浸油的細布條。

這時候,城下的賊軍才徐徐然開出一陣,奮力推舉着帶輪斜遮頂的大排爲一線前驅,又緊隨排成數列橫隊的弓弩手,沿着之前往復攻戰中被填平的城壕趨上前來。

然而相比這些逐漸逼近城下射程內的賊軍弓弩手,最先抵達的卻是後方高大石砲試射的哐當轟鳴和呼嘯聲。

那些張弓搭弦舉起浸油箭矢待射的陳州守兵,方纔不由自主的發出一陣譁然和騷動;就在肉眼可見十幾道拖出煙氣的軌跡飛馳而至的驚呼聲中,有小半數都轟然打在了城牆之上。

其中更有高低錯落三枚粗粗打磨過的石彈,徑直擊中了守軍所在的垛口和敵臺上;霎那間就見正中一處夯土的牆垛被打得四分五裂迸裂開來,又連同蹲守在後的守軍一起人仰馬翻的掀倒、打翻了一片。

而另一處石彈正擊在敵臺邊緣用鐵鏈懸掛的牆滾和拍杆之上,瞬間就將粗大的器械攔腰打斷又掀飛起來,砸落在後方舉弓待射的守軍之中,激起許多驚呼和慘叫聲來。

第三枚石彈,則是低低搽掠過城垛那些惶然不安的守軍盔首,而斜斜將一處新簇立的哨塔打蹋了半邊;只見須臾之間這座失去足夠支撐的木製哨塔,就連同上面數個手舞足蹈掙扎的弓手一起,倒砸在了側近大呼小叫着轟然退開,卻又成一團而躲閃不及的守軍頭上。

轉眼間噴卷而起的塵煙和碎屑,伴隨着噴濺的血光和慘叫聲,就淹沒了這一小段城牆中所有能夠站立的身影。

與此同時的其餘石彈,亦是砰砰作響的接二連三搗打在了夯土牆面上;進而在守軍腳下顫顫的明顯震感當中相繼崩裂、剝落下一塊塊大大小小的碎片來。幾乎是每一聲震響,就像是敲擊和鑿打在城頭守軍的士氣和鬥志上。

但還有更多的彈丸,則是高高的飛過城頭又落進牆後的坊區當中,又接二連三的轟砸起一陣陣此起彼伏的慘叫和嚎哭聲來。然後是建築物被點燃的幾道煙跡,開始在喧譁不斷的城中相繼升起。

而趙犨的臉色也慢慢變得凝重乃至隱隱的難看起來;這時候一名包着臂膀的軍士倉促奔走而來,卻給他帶來了一個壞消息。

“不好了,(二弟)趙都知爲炮石迸碎所傷,”

與此同時,城下義軍的陣列之中卻是一片的歡騰和雀躍,就連擂鼓助陣的聲響都變得大了許多,而向前推軍的大排車陣,也像是更加腳步輕快的加速了起來。

“真是好本事,竟然首發就中之二三了,不愧是我義軍之中最像官軍的太平將士啊。。”

而在城下負責陣前監押的部將朱珍,亦是毫不掩飾的大聲讚歎道。

“我聽聞尚總管他們打許州的時候,可是用了數百架的器械同時攻打,臨陣擊發十次也未嘗能中上幾回啊。。”

“傳令下去,讓他們繼續好好的打,認真的打,發中得越多我事後就給賞得越多。。”

聽到這話,滿臉笑容的朱老三亦是大聲決定道。

“再讓那些幫下手的兒郎好好和人家學,那個最先學會了我就保他一個校尉的前程和三倍犒賞,再加天天大肉罐頭管夠的好處。”

然後,他又略有猶豫的對着左近的諸位部將道:

“這一戰後,我有意挑揀一些心活膽大的人手來,前往南邊去操習火器和攻城重械的戰法。。不曉得你們又是怎麼看的。。”

“這自當是件大好事了。。”

朱珍當先表態道。

“都虞候所言甚是。。”

“自然是聽三將軍的。。”

“將頭兒怎麼說,咱們就怎麼做好了。。”

其他人亦是七嘴八舌的連忙附和;少數幾個沒有開口的副將李賓唐等人,則是不免表情有些陰鬱和失落的味道。

這時突有一名小校飛馬來報:

“秉都虞候,有城中之敵衝東偏門出擊,已然殺散攔阻的兩陣部伍,正向此處而來了。。”

“來得正好,馬隊左右都的張存敬、徐懷玉何在,且與我好好會會這些陳州官狗。。”

朱老三聞言卻是不驚反喜的轉身揮舞起大氅道。

他的話音未落,就見得沿着城牆一角煙塵滾滾而來;與此同時正對的城門亦是轟然大開,而殺出一支氣洶洶的人馬來,直接就撞上了那些推進的攻城序列。

而在後方初見成型的大營一角,也驟然飛奔出了數騎,而向着西北面潼關所在的方向疾馳而去了。

第六百二十五章 近聞羣盜竄諸鄰(續二第1006章 收功報天子(續二第七十七章 上路第918章 按劍心飛揚第二百三十三章 亂動5第一百八十九章 潮動7第1004章 收功報天子(下第一百二十七章 回想第五百八十八章 弓矢新韜士馬殘(續四第1039章 使者遙相望(下第二百五十五章 發端5第五百八十一章 千巖烽火連滄海(續十)第八十三章 各般第四百二十九章 三邊近日往來通(中第1007章 行歌歸咸陽第一百一十二章 輕伏(上第八十六章 告令第710章 走馬爲君西擊胡第905章 虎竹救邊急第六百一十一章 南國春光豈再遊第四百八十五章 而功施社稷(下第三百七十八章 既喜朝聞日復日(下第四百八十九章 朝市相逢策治安(下第948章 開營紫塞傍第736章 長安少年無遠圖(中第1016章 徵師屯廣武(續二第770章 長安道傍多白骨。第四百五十三章 誰肯相爲言第799章 鬼哭啾啾聲沸天(續二)第六百一十八章 妙盡戎機佐上臺(下第二百五十四章 發端4第三百五十六章 紅旗捲日鏖水戰(下第913章 戎車森已行(續第948章 開營紫塞傍第三百七十一章 人心苦未平(下第三百三十三章 等閒平地起波瀾(續第二百二十七章 驚雷4第八十四章 心事第六百一十章 林間立馬羅千騎(續二第二百二十一章 亂變第三十九章 優待(中)第635章 紫泥遠自金鑾降(續第三百二十章 表裡兩相知(中第655章 花滿東南聖主知(續第二百三十五章 再定2第705章 渭水咸陽不復都第五百四十九章 三川北虜亂如麻(續四第七百章五十五章 秦王築城何太愚(續二 新第1027章 虜陣精且強第三百五十九章 因思利弊難(下)第一百六十章 興起第二百五十二章 發端2第八十九章 猶疑第五百一十五章 荊蜀相接氣原通第682章 遙想萬家開戶外(續二)第1050章 魚貫度飛樑(續第三十八章 優待第三百一十三章 逞勇赴江漢(下)第五百八十四章 弓矢新韜士馬殘(下第870章 野死諒不葬第769章 問之耆老何代人(續二第五百五十一章 三川北虜亂如麻(續六)前章序號錯了,這裡倒回來第1053章 簫鼓流漢思(中)第三百九十七章 鐵騎擁塵紅(下)第四百零十二章 猶記登壇日(續)第八十九章 猶疑第二百八十九章 行路雨紛紛(下第四百零十一章 猶記登壇日(下)第695章 手招都護新降虜(續第二十一章 升職記第三百六十二章 知君用心如日月(中第五十章 餘響第983章 單于一平蕩(中第865章 駑馬徘徊鳴(4000字,真不容易)第三百二十六章 遙寄雁南書(下第718章 一朝禍起蕭牆內(續第二百四十一章 亂投3第四百九十八章 嘯旅乘明發(下第六百一十二章 南國春光豈再遊(中)第二百二十五章 驚雷2第一百六十章 興起第一百三十三章 餘響第690章 滿頭霜雪爲兵機(續第653章 花滿東南聖主知(中第六百一十四章 南國春光豈再遊(續)第812章 乃知兵者是兇器(下第890章 胡星曜精芒。第812章 乃知兵者是兇器(下第七百章五十五章 秦王築城何太愚(續二 新第650章 坐將文教鎮藩維(續第二十二章 升職?(中)第一百七十五章 波譎第十九章,活着不容易啊第970章 征衣卷天霜(續第一百章 弊情第634章 紫泥遠自金鑾降(下第五百九十章 嗟爾戎人莫慘然第四百八十五章 而功施社稷(下第1025章 嚴秋筋竿勁(續第766章 問之耆老何代人(中
第六百二十五章 近聞羣盜竄諸鄰(續二第1006章 收功報天子(續二第七十七章 上路第918章 按劍心飛揚第二百三十三章 亂動5第一百八十九章 潮動7第1004章 收功報天子(下第一百二十七章 回想第五百八十八章 弓矢新韜士馬殘(續四第1039章 使者遙相望(下第二百五十五章 發端5第五百八十一章 千巖烽火連滄海(續十)第八十三章 各般第四百二十九章 三邊近日往來通(中第1007章 行歌歸咸陽第一百一十二章 輕伏(上第八十六章 告令第710章 走馬爲君西擊胡第905章 虎竹救邊急第六百一十一章 南國春光豈再遊第四百八十五章 而功施社稷(下第三百七十八章 既喜朝聞日復日(下第四百八十九章 朝市相逢策治安(下第948章 開營紫塞傍第736章 長安少年無遠圖(中第1016章 徵師屯廣武(續二第770章 長安道傍多白骨。第四百五十三章 誰肯相爲言第799章 鬼哭啾啾聲沸天(續二)第六百一十八章 妙盡戎機佐上臺(下第二百五十四章 發端4第三百五十六章 紅旗捲日鏖水戰(下第913章 戎車森已行(續第948章 開營紫塞傍第三百七十一章 人心苦未平(下第三百三十三章 等閒平地起波瀾(續第二百二十七章 驚雷4第八十四章 心事第六百一十章 林間立馬羅千騎(續二第二百二十一章 亂變第三十九章 優待(中)第635章 紫泥遠自金鑾降(續第三百二十章 表裡兩相知(中第655章 花滿東南聖主知(續第二百三十五章 再定2第705章 渭水咸陽不復都第五百四十九章 三川北虜亂如麻(續四第七百章五十五章 秦王築城何太愚(續二 新第1027章 虜陣精且強第三百五十九章 因思利弊難(下)第一百六十章 興起第二百五十二章 發端2第八十九章 猶疑第五百一十五章 荊蜀相接氣原通第682章 遙想萬家開戶外(續二)第1050章 魚貫度飛樑(續第三十八章 優待第三百一十三章 逞勇赴江漢(下)第五百八十四章 弓矢新韜士馬殘(下第870章 野死諒不葬第769章 問之耆老何代人(續二第五百五十一章 三川北虜亂如麻(續六)前章序號錯了,這裡倒回來第1053章 簫鼓流漢思(中)第三百九十七章 鐵騎擁塵紅(下)第四百零十二章 猶記登壇日(續)第八十九章 猶疑第二百八十九章 行路雨紛紛(下第四百零十一章 猶記登壇日(下)第695章 手招都護新降虜(續第二十一章 升職記第三百六十二章 知君用心如日月(中第五十章 餘響第983章 單于一平蕩(中第865章 駑馬徘徊鳴(4000字,真不容易)第三百二十六章 遙寄雁南書(下第718章 一朝禍起蕭牆內(續第二百四十一章 亂投3第四百九十八章 嘯旅乘明發(下第六百一十二章 南國春光豈再遊(中)第二百二十五章 驚雷2第一百六十章 興起第一百三十三章 餘響第690章 滿頭霜雪爲兵機(續第653章 花滿東南聖主知(中第六百一十四章 南國春光豈再遊(續)第812章 乃知兵者是兇器(下第890章 胡星曜精芒。第812章 乃知兵者是兇器(下第七百章五十五章 秦王築城何太愚(續二 新第650章 坐將文教鎮藩維(續第二十二章 升職?(中)第一百七十五章 波譎第十九章,活着不容易啊第970章 征衣卷天霜(續第一百章 弊情第634章 紫泥遠自金鑾降(下第五百九十章 嗟爾戎人莫慘然第四百八十五章 而功施社稷(下第1025章 嚴秋筋竿勁(續第766章 問之耆老何代人(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