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2章 慶餘年

日落黃昏。

雄偉的武氏圓堡外的大曬場上,已經堆滿了一捆捆麥子。

晚霞如火,燒紅半邊天。

清河畔,武家的三輪水碾利用着渠水,日夜不停的轉動着,相比起人推驢拉的碾磨,這些水碾更大、效率更高,成本也更低。

已經有收穫了新麥的百姓,在排隊碾新麥。

“碾新麥呢?”

“嗯,打算用新麥釀點麥浮子酒,今年收成不錯,要慶賀慶賀。”

懷玉陪着老武巡視着武氏的財產,老武有如一隻昂揚的花冠大公雞,但跟村民們打招呼時又特別的熱情客氣。

在碾房排隊的村民不少,這碾房算是十里八鄉的一個小中心,武家自己的糧也大多在這加工。

碾房裡還遇到下鄉來收糧的商販。

夏收纔剛開始,但糧價已經下跌不少。

“現在啥價?”

“鬥米二十錢,粟一斗十二錢,”

這個價格低的驚人,碾房裡的鄉民都在說太低了。

去年這個時候都起碼是鬥米三四十錢了,而再早兩年,甚至鬥米三四百,甚至上千錢。

那商人看着應當是哪個糧鋪商行的高級夥計,人比較機靈,他解釋道:“現在各地豐收,糧價本就會跌,而且如今朝廷打擊私鑄、劣錢,如今市面上可沒多少私錢劣錢,到處卡關嚴查,各地市場上也查,誰敢頂風作案?

商家、百姓都不敢接受私錢交易,否則就砸手裡了。”

打擊私鑄、劣錢,帶來的一大後果就是現在市面上銅錢緊缺,朝廷官鑄的開元通寶,變的很緊俏,也更值錢了。

雖然朝廷也下了禁私藏銅錢詔,嚴禁民間私藏過多銅錢,按品級限額儲錢,又規定十貫以上的交易,須用絹帛不得用銅錢等等措施。

但市面上仍然銅錢緊缺,偏偏現在私錢也被打擊的厲害十分少見。

錢貴物賤,錢更值錢,那商品自然就變的相對便宜,甚至連替代銅錢的絹,也跟着漲價了。

如今一匹絹已經值三百文錢。

而一斗米才二十錢,粟一斗只折米六升,所以粟一斗現在才值十二錢,麥和米價差不多。

現在一匹絹值一石五斗米,值兩石五斗粟。

而在前幾年,一斗米就可以換一匹絹了。

大家叫苦不迭,覺得糧價太低了。

真應了那句老話,穀賤傷農。

武懷玉在旁邊聽着,他也知道商人報的價也算是行市,而且過段日子應當還會跌,再跌兩三成都可能。

做爲計相,武懷玉清楚,跌的不止是糧價,其實所有物價都在回落。

既有天下安定,物價恢復相對正常,也有私錢打擊,加上官錢供應量不足,帶來的貨幣緊缺,導致錢荒、通縮的原因。

不過總的來說,不全是壞事。

農民們地裡產出的糧食雖不那麼值錢了,可相對應他們交換或購買的其它商品,也沒那麼貴了。

農民們交的租調,甚至代役的庸,都是農產品實物,價格高低變化,並不影響稅率。

農民也不可能完全自給自足的,也需要購買鹽,甚至針線等各種百貨,還有看病買藥等等。

不過大多數百姓看不到那些,只覺得自己種的糧突然就不值錢了,跌太多了。

一石粟,才值一百二十個錢,兩石半才能換上一匹絹。

這個時候,倒也體現出男耕女織的重要性,每家種的那幾十棵桑樹,還有種的麻,這個時候效益就提升不少。

鄉民們對武家父子很尊重,也有許多羨慕。

龍橋堡原來一多半都是禁軍,最初就是整整一隊五十戶元從禁軍安置於此,當初大家地位都差不多,老武到致仕也不過是個旅帥而已。

平時老哥老哥的叫着,偶爾聚一起射射箭,或是喝兩碗麥浮子酒,都起碼是自耕農身份,有些軍官還是小地主,大家生活還挺有優越感,起碼在龍橋堡裡,他們這些軍戶,屬於上層,其它的那幾十戶百姓,多是半自耕農,還得佃軍官們的地種。

可現在老武沾兒子的光,不僅去長安又當了兩年官,甚至最後致仕時皇帝還特旨贈了五品官階,穿上了緋銀。

年輕美貌的小妾都又納了七房,孩子都又生幾個。

武大郎成刺史了,武二郎更了得當宰相了。

以前大家都住差不多的窯洞,區別也就是老武家住的高些,可現在老武家那五孔舊窯洞還在,後來給懷玉修的三孔窯洞也在,可人家武家現在不住窯洞了。

硬是在北岸平原上起了那麼大一塢堡莊園,佔地小百畝啊,那高大的圍樓,充滿了安全感,高高的土牆,也讓武家跟以前的這些村民們多了道隔閡。

不過大家對武家還是很尊敬的,不僅是尊敬他們的官爵,也是他們發達後還沒忘記大家。

龍村堡的社學,如今辦的不錯,村裡適齡孩子都可以去開蒙讀書,甚至女童願意讀的也可以去讀幾年,一應開銷,都是武家捐錢糧在社學裡支用,甚至武家還特意捐了二十畝地,租子專用於社學,連族學裡的五個老師,都全是武家從長安請來的。

龍橋堡的社學,學生三百多個,不僅有龍橋堡的,周邊不少村子孩子也來這讀書,一舉超過了李家莊的李家族學。

甚至這兩年,村民們但凡有個急需的時候,不管是婚喪嫁娶,還是生病抓藥,缺錢急用都可以來武家借,數量少甚至都不用利息。

借的多點,利息也比較低。

武家還帶頭在龍橋堡建立了龍橋堡自己的義倉,武家每年帶頭捐獻錢糧入倉,組織了義倉理事會,負責監督,武家派管事負責管理經營。

用大家捐獻的義倉錢糧,拿出部份,拿來借支給堡中有需要的村民,利息極低,所收取的利息,則是用來增長義倉本錢,以及用來救助村中有需要的孤寡殘疾,

村裡有人讀書好,拿義倉本錢獎勵,有人點選上府兵了,獎勵。

龍橋堡的這個義倉糧,雖說現在本錢還不多,主要還是武家捐的大頭,但起到的作用還是很積極的,村民們風氣極好。

正是因爲這些,大家對發達後的武家還是很尊敬和感激。

就如這水碾房,權貴們家的水碾房,一般都不可避免的要跟當地的百姓爭水爭渠,引發諸多矛盾,甚至百姓們雖然會到水碾房碾米磨面等,但往往又對碾房不信任,覺得他們多侵吞了他們的糧食,

水碾房雖利很大,但卻名聲不好。

可武家的這水碾房就沒這些問題,大家十分信任,甚至往往都不需要親自來,武家水碾房會定期到村裡幫忙用車把糧拉到碾房,碾好後再直接送回各家,不用看着,大家信任。

積善之家,必有餘慶。

對武家來說,做這些善事,其實往往是要貼錢的,但不管是武懷玉,還是摳門的老武,又或是武柳氏,都很贊同。

這是一種認同感,一種心裡上的成就飛昇。

相比起衣錦還鄉,他們更希望得到老家鄉民們的那種心底的尊重。

武懷玉很能理解這種心態,因爲古代皇權社會,也是鄉紳社會,就算官做的再大,致仕後都會回鄉,大官小官皆如此,所以古代家族的根就在原籍老家,宗族聚族而居。

混出人樣來走出去,但終究要回來。

這些回來的鄉紳們,對於鄉里來說是股極重要的力量,皇權不下鄉,縣令是不允許下鄉的,防止擾民。

大唐的百戶一里,五里一鄉,鄉沒有鄉長,而是五個里長輪流主持鄉里事務,且他們主持鄉里事務的主要表現,就是到縣衙去當值聽差,縣裡有什麼任務要交給鄉里,都由在衙聽差的里長們回去傳達。

大唐的里長、村正們,就是個小吏,主要是傳達的,登記些文書手實,沒啥太大實權,鄉里的實權,都是在那些鄉紳、宗族、豪強、地主們手裡。

因爲根在鄉里,所以不管是宗族豪強,又或是致仕鄉紳們,其實都很在意在鄉里的名聲名望。

主持公道、做些善事,也就是基本操作。

除了刑事案件,一般的民事糾紛,那都是直接在鄉里解決的,先由宗族內部解決,解決不了,由鄉里有名望的鄉老,也就是鄉紳們主持調解,實在不行,纔可能上縣裡。

不過這時代,普通百姓是不敢進衙門打官司的,因爲鄉里都是人情社會,但進了衙門,首先就得面對如狼似虎的胥吏們的盤剝,最後得不償失。

武懷玉邊聽大家說話,邊仔細的觀看了武家水碾房的工作,這是大三輪碾房,比起大五輪的要效率低些。

整個水碾房其實工作原理不復雜,但對水的依賴很強,得攔渠建堰,設立斗門等,修建的成本其實不低,但收益確實挺高,不用騾馬不用人,日夜不停可以工作。

但對水確實太過依賴,尤其容易跟百姓爭水引發矛盾。

他不由的想到了風車磨坊,利用風力帶動,那就不用爭水,而且大風車不僅可以碾米磨面,他還可以帶動水車,從水渠裡向高處引水,遇到旱季時,也是對農業有大幫助的。

甚至也可以用風車帶動水碾,不用再攔壩築堰蓄水,直接風車帶動水車,從低處的清河裡抽水上來,倒進水渠裡,一樣可以帶動水碾。

他想到中世紀荷蘭風車,圍繞一根柱子建造,中央支柱由四至六棵十字架支撐,大木腿擱在石塊上,中間的柱子升到建築物裡,支撐着帶軸承的大輪子,柱子可以轉動,這樣就能捕捉到任何方向的風,大大提升效率。

柱子外建有房屋,既能保護風車柱子,還能是休息場物和儲物房。

當然,也可以用石建築磨坊,或是就地取材,用黃土夯築。

武懷玉覺得,大風車磨坊,應當比水碾房高效,且不用面臨不可調和的爭水矛盾。

畢竟歷史上唐朝,曾多次下詔拆除長安京畿地區的水碾,連公主家的都要被拆,這也是有風險的。

第1106章 告密第1138章 無敵第853章 海中夷洲換江州第1127章 都護第816章 無雙劍姬第651章 試點第248章 不是猛龍不過江第971章 步子有些大了第984章 奪爾唐國,殺爾,奪取公主第594章 激進的太子第222章 威猛老丈人第727章 跟熊貓肉搏的校尉第1060章 李靖的無奈第808章 濺一身血第749章 威壓第936章 吐蕃使者之死第1037章 接着奏樂接着舞第348章 東宮太子第470章 好地主第1084章 狗急跳牆第242章 羊鼻子和牛鼻子第605章 舊情復燃並立妻第1068章 朕累了第486章 秦瓊的傳承第808章 濺一身血第205章 鬥米二三錢第934章 代司空第107章 連升十級第9章 棄籍投附第225章 不主動不拒絕第515章 威鎮八川第65章 浮子宴上建鄉團第479章 另一個穿越者第1134章 巡遊第236章 老丈人第764章 暗渡陳倉第679章 突厥萬家入長安第345章 懷玉入京第884章 高句麗遊女第79章 戰前約定第1004章 武器訂單第145章 主動請纓第155章 不能忘本第711章 人情債第503章 老狐狸第739章 叫武叔叔第647章 與皇帝共天下第503章 老狐狸第287章 近水樓臺先得月第1062章 白鹿塬上第96章 玄符驚雷第540章 狼王宣戰傾巢來第566章 富平公主的邀約第69章 有眼不識泰山第122章 勤王討虜第954章 賞黃金千兩第142章 去天五尺第1068章 朕累了第250章 一枝紅杏出牆來第164章 別宅婦人第1074章 武懷玉的反擊第820章 大長公主是個痛快人第575章 海池龍舟論賞罰第312章 危險的人第590章 穀賤傷農第509章 幽州十八軍第425章 青苗法第589章 武二孃的未婚夫第1082章 握手言和第284章 城鹽州第473章 鄉賢良第1078章 臂生龍鱗第920章 功勳第313章 夜宴第335章 聖天子指腹爲婚第229章 六扇門 小妾第528章 長刀出鞘飲血還第756章 一條繩上的螞蚱第797章 與魏徵的交易第176章 龍橋陷落第675章 咬鉤第271章 拜相第461章 聖誕節第733章 都不是省油的燈第1136章 交換第846章 生活難熬吃頓生蠔第918章 “史詩戰役”第54章 分紅犒賞第820章 大長公主是個痛快人第288章 給皇帝賺私房錢第281章 奉旨收禮第1080章 收養晉陽第735章 李靖第371章 百鬼夜行城南窟第67章 東宮報道第492章 逃人第309章 投名狀第289章 白城開市第859章 十三行第348章 東宮太子
第1106章 告密第1138章 無敵第853章 海中夷洲換江州第1127章 都護第816章 無雙劍姬第651章 試點第248章 不是猛龍不過江第971章 步子有些大了第984章 奪爾唐國,殺爾,奪取公主第594章 激進的太子第222章 威猛老丈人第727章 跟熊貓肉搏的校尉第1060章 李靖的無奈第808章 濺一身血第749章 威壓第936章 吐蕃使者之死第1037章 接着奏樂接着舞第348章 東宮太子第470章 好地主第1084章 狗急跳牆第242章 羊鼻子和牛鼻子第605章 舊情復燃並立妻第1068章 朕累了第486章 秦瓊的傳承第808章 濺一身血第205章 鬥米二三錢第934章 代司空第107章 連升十級第9章 棄籍投附第225章 不主動不拒絕第515章 威鎮八川第65章 浮子宴上建鄉團第479章 另一個穿越者第1134章 巡遊第236章 老丈人第764章 暗渡陳倉第679章 突厥萬家入長安第345章 懷玉入京第884章 高句麗遊女第79章 戰前約定第1004章 武器訂單第145章 主動請纓第155章 不能忘本第711章 人情債第503章 老狐狸第739章 叫武叔叔第647章 與皇帝共天下第503章 老狐狸第287章 近水樓臺先得月第1062章 白鹿塬上第96章 玄符驚雷第540章 狼王宣戰傾巢來第566章 富平公主的邀約第69章 有眼不識泰山第122章 勤王討虜第954章 賞黃金千兩第142章 去天五尺第1068章 朕累了第250章 一枝紅杏出牆來第164章 別宅婦人第1074章 武懷玉的反擊第820章 大長公主是個痛快人第575章 海池龍舟論賞罰第312章 危險的人第590章 穀賤傷農第509章 幽州十八軍第425章 青苗法第589章 武二孃的未婚夫第1082章 握手言和第284章 城鹽州第473章 鄉賢良第1078章 臂生龍鱗第920章 功勳第313章 夜宴第335章 聖天子指腹爲婚第229章 六扇門 小妾第528章 長刀出鞘飲血還第756章 一條繩上的螞蚱第797章 與魏徵的交易第176章 龍橋陷落第675章 咬鉤第271章 拜相第461章 聖誕節第733章 都不是省油的燈第1136章 交換第846章 生活難熬吃頓生蠔第918章 “史詩戰役”第54章 分紅犒賞第820章 大長公主是個痛快人第288章 給皇帝賺私房錢第281章 奉旨收禮第1080章 收養晉陽第735章 李靖第371章 百鬼夜行城南窟第67章 東宮報道第492章 逃人第309章 投名狀第289章 白城開市第859章 十三行第348章 東宮太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