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2章 開門諸侯,閉門天子

剛回長安,

劉仁軌上門來拜見,

這些天他一直在長安,三原縣試行兩稅新法很成功,他也有一份功勞。

如今,檢校民部員外郎的檢校兩字已經省去。

“聽說蘇將軍要去南中做姚州都督,下官也想同行。”

懷玉倒有點意外,

“南中可是很偏遠的,”

“嗯,知道,”

南中,漢以來,指的就是四川大渡河以南,以及雲貴,其地在巴蜀之南,故名南中,蜀漢諸葛亮平南中,分建寧、越嶲置雲南郡,又分建寧、牂柯置興古郡,至是南中七郡形成,牂柯、越嶲、朱提、建寧、永昌、雲南、興古。

蜀漢在此設來降都督。

隋朝時則把金沙江以南,哀牢山以北的雲南北部,稱爲南寧。

南中範圍更大,南寧地方稍小,但不管叫什麼,這片地區在中原人眼中,那就是蠻荒。

大唐的姚州都督府,便是當年蜀漢南中七郡之一的雲南郡的大部份地區,也包含了建寧郡西部的滇池昆明一帶。

“年後兩稅新法,將會在整個雍州地區推行,你這次在三原表現很好,陛下要重用你。”

懷玉對劉仁軌也是當自己人,

“朝廷要把天下十道,擴爲十五道,其中關內道要分出一個京畿道,轄雍州,以及華、同、岐、邠、商等共六州。

每道將分設轉運使司和支度使司,轉運司將經度一道財賦,支度使司則掌常平倉、市易、新法、水利等諸事。”

原來天下十道,各設了支度使司,掌管財賦倉儲新法轉運市易等等,權力有點大。

現在朝廷要拆分,

分成轉運使司和常支度使司,一個主管財賦漕運,一個主管倉儲市易。

轉運使兼採訪之名,負有監察之職,觀察道內州縣長吏。

支度使司同樣有監察之職,

兩司互不統屬,地位相當,各自有獨立的機構,隸屬不同的中央機構,對下道下面的州縣,他們是隻管自己職責內的那一部份。

兩司還有互相監督的職責。

反正就是現在天下三百多州,一千五百多縣,還有大量的羈縻州縣,中央直接管那些州縣確實管不過來,尤其是財賦、新法這塊更復雜,

如今要加強效率,在道一級設立機構,做爲中央的派出機構,是必要的,但又不是跟州縣一樣的,真正一級行政機構,不像之前的行臺那樣,行臺尚書令權力巨大,不會威脅到中央。

不管轉運使司還是支度使司,也主要是在漕運、倉儲、稅賦、市易這幾塊,再授予了一點監察權。

而在軍事兵馬、司法,甚至行政上,並沒有給他們授權。

轉運司和支度司都隸屬於尚書省的民部,

各道的二司的長官,都屬於從三品,這跟上州刺史品級一樣,二司的佐貳副使、長史、司馬等官,則分別是正四、和正五。

大致是跟個下都督府或上州是差不多的,只不過他們管的只是一個條條,而不是塊塊。

劉仁軌辦事能力很強,武懷玉也對他很欣賞,所以對他是大力推舉的,李世民對他也還比較滿意,他的名字都寫在了皇帝辦公的屏風上。

算是已經直達天聽的官員。

這次十道變十五道,尤其是各道一司變兩司,要新添不少官員,更重要的是這是特別難得的機會。

而新分出來的京畿道,也要新置京畿道轉運使司和京畿道支度使司,武懷玉打算推舉劉仁軌做個副使,藉此機會推上他正四品,哪怕先檢校也行。

他現在是六品員外郎,之前也做過一任六品畿縣令,有宰相重推,皇帝特命,是可以的。

實在不行,先安排到道司做個長史、司馬也行,先把品級推到五品,不過是再鍛鍊幾年的事情,到時就可以升副使。

將來一路順利的坐上道司,回頭也還可以再調個刺史,然後轉個都督,回頭再入朝,不過是郎中還是侍郎,這就是一條宰相之路。

“謝相公的提攜,不過相比去京畿的轉運或支度司,做個長史或司馬,我更想去姚州,”

“那邊偏遠,而且可能要打仗。”

“我跟蘇將軍談過,知道這次蘇將軍過去是帶着任務去的,因此我更想去。”

懷玉笑笑,

建功立業。

劉仁軌有顆很有報負的心,留在京畿,按部就班,倒也能出成績,可能升遷也會更順利,但劉仁軌還是想更有些作爲。

“想好了?”

“想好了,”

懷玉還是提醒他,“你知道在南中,隋朝於開皇四年設南寧州總管府,委爨氏貴族和各部酋長爲刺史,實行羈縻統治,可之後爨氏兩次叛亂,隋朝出兵鎮壓,爨王和其子爨宏達都被逝到長安,

吾大唐開國之初,開始重新經營,重置南寧州,並委爨宏達爲昆州刺史,讓他帶父親遺骨回故土安葬,其返回後率部歸附朝廷,到武德三年時,爨地諸部和烏蠻、白蠻等都歸附朝廷,

於是南寧都督府,統轄十六州。”

南寧州都督,從武德初設立開始,一直是爨氏擔任都督,大唐羈縻統治,表面上好像諸爨臣服,實際上大唐對爨地的征討就沒停過。

益州都督竇軌在任期間招撫了筰、邛、夜郎、昆彌,並數次渡過瀘水,征討不臣,獻俘甚重收穫甚多。程咬金出任瀘州都督時,不僅對瀘州鐵山蠻強硬鎮壓,而且也數次對南面隸屬南寧州都督府內的烏蒙山諸蠻也是屢次出兵征討。

爨氏明面臣服朝廷,可暗裡卻一直跟朝廷在打仗,只不過沒有公然正式舉旗。

所以纔有了貞觀朝把南寧州都督府,又分出來一個姚州都督府,

甚至實際上朝廷有意要以姚州都督府取代南寧州都督府,

比如說滇池一帶的昆州,現在就劃分混亂,南寧州都督府和姚州都督府,好像都轄昆州。

當然,表面上,朝廷這個姚州都督府和南寧州都督府,是因爲爨氏近年內鬥又激烈起來,所以按東西爨氏兩陣營,新設兩都督府。

本來嘛,爨氏對此倒也接受,反正爨氏東西不和,分裂已是事實,各設一個都督府也好。

只是他們沒想到,朝廷先是跟他們說分兩都督府,等姚州都督府設立後,朝廷卻要派唐官來做都督。

這就是有改土歸流的意思。

這個事情就讓爨氏不滿了,東西爨氏都不滿。

朝廷可不管你滿不滿,都是有計劃有步驟的推進,現在姚州都督府正式設立,挑選蘇烈前去任都督,還要派兵給他帶過去,就是做好了來硬的準備。

所以必然有一仗。

朝廷是計劃聯合蒙舍詔等,先把滇池以西,也就是現在姚州都督府境內的爨氏擊敗,將他們趕到滇池以東去,將他們壓縮到南寧州都督府內,以南盤江東西爲界,

先將爨氏勢力稍弱點的姚州那邊搞定,

到時朝廷北有瀘州都督府,西有姚州都督府,背靠着益州大都督府,慢慢的把爨氏連根拔起。

等到爨氏拔除,朝廷不僅要修建打通一條南北、東西縱貫的交通線,甚至還要打通一條滇地通往交州海口的水陸道路。

計劃很宏偉,但要在南中這樣的蠻地實現這樣的計劃,過程肯定會很艱辛,搞不好隨時還有可能翻車。

“我雖是文臣,但也稍通軍事,也練了些騎射本事,倒是不怕征討鎮壓南蠻,”

諸葛亮征討南蠻,還七擒孟獲呢。

“姚州都督府設立,跟原來的南寧州都督府是不一樣的,這不是爲了安撫南蠻豪強,而是衝着抑制爨氏去的,甚至是要打通西南茶馬商路,是一場絲綢戰爭,明白嗎?”

這就是核心,是本質。

就跟當年諸葛亮深入不毛征討南蠻一樣,本質上南蠻反抗蜀漢,最終目的並不是要推翻蜀漢統治,而是要向西取得商貿重地永昌郡,以壟斷中西貿易,獲得高額的貿易利潤,

而且帶頭叛亂搞事的跟當地蠻人沒太大關係,都是南中的漢人大姓豪強,就是場絲綢戰爭。

中原對南中的開發,可追溯到秦始皇時代,比如說呂不韋政爭失敗自殺身亡後,贏政把呂不韋一家發配到蜀中,漢武帝開發西南夷,呂家便遷移到保山紮根,

南中首設益州郡時,下轄二十四縣,其中就有個不韋縣,等到東漢哀牢國內附時,不韋縣與其它七縣,合爲永昌郡,呂氏一族就一直世代擔任着永昌郡吏,成爲永昌最大的漢人豪族,

許多中原大姓豪族南遷,在南中生根發芽,越來越強大,雍、朱、焦、孟氏等等,

漢武帝時,曾經計劃經過西南夷地區,打通一條通往身毒國的商道,這個身毒國便是天竺,

永昌便是巴蜀到達印度的重要中轉站,甚至成爲西南地區最大的對外貿易中心,蜀地的生絲、蜀錦都是通過永昌,西行到達緬甸、印度,再經阿富汗一路到達波斯和羅馬。

這條西南絲綢之路,後來便是茶馬古道。

在東漢時期,在永昌做官可以富及十世,當地又盛產瑪瑙、翡翠等珠寶,加上大宗的絲綢貿易,無數的漢人來此,

可以說這其實也是很早的殖民開拓了。

東漢桓帝時,永昌郡成爲全國第二大郡,人口僅次於南陽。

到如今,

永昌不復當年榮光,甚至在爨氏的有意隔絕下,南中變的封閉落後許多,但是這裡有再繁榮的基礎,尤其是那條漢代的古絲路,朝廷很重視。

爲何要先在西部搞姚州都督府?

就是要先打通這條絲路來,漢代時就是經由永昌,走水路沿伊洛瓦底江(漢稱大金沙江或麗水)順流而下,出孟加拉灣航行到印度,與印度洋航道連接起來。

因爲西南絲路,無數漢人南下,也因此在那裡崛起了一個又一個的漢人豪族大姓,就跟美國人西部大開發一樣,懷着夢想一頭扎入大西南,跟當地的西南蠻夷土著們戰鬥着,

轉眼就是六七百年了。

爨氏本身也是這樣的,東漢末年,爨氏隨中原大姓遷入南中避亂,本爲班氏,爲受封爨地,以爨爲姓,經過多年努力打拼,與西南夷融合,最終崛起成爲南中之王。

現在,朝廷就是要跟爨氏帶領的那些豪族大姓們爭奪南中的統治權。

爨氏等利用鬼巫統治諸蠻,轄區大小不等,有大鬼主、小鬼主等,南寧州都督昆州刺史爨宏達,便是首領大鬼主。

雖說爨氏經隋打擊,實力大減,甚至當年爨王被往長安爲奴,引的東西爨內鬥更激烈,

但瘦死的駱駝比馬大,爨氏能夠在南中那麼多豪族中成爲開門諸侯,閉門天子,實力也非不一般,

蘇烈去姚州,那就得是憑劍與火開路,屯兵築堡站穩腳跟,才能重開絲路,

“我早做好準備,願在姚州奮戰十年,爲大唐開疆拓土,重開西南絲路。”劉仁軌豎起一根指頭,“若十年不成功,便二十年,三十年,”

“好,既然你有如此雄心,那麼我就向陛下推舉你爲姚州都督府長史,”

都督蘇烈,從三品,長史劉仁軌,從五品上,劉仁願爲六品別將,細奴阿邏七品校尉。

第34章 病虎秦叔寶第325章 無定河邊第628章 彈劾第1121章 炮灰第357章 金殿分封武侍郎第1103章 不學瓦崗一柱香第1016章 一場輝煌的勝利第474章 爭相附第507章 交易第9章 棄籍投附第983章 贈金三千兩第220章 獨眼盧夫人第549章 決戰暴風雪之夜第572章 全軍覆沒第426章 拜相的誘惑第789章 武氏之敵第102章 烽煙再起第1127章 都護第380章 覆巢之下無完卵第11章 朱衣黃衫第863章 樊樓宋江第540章 狼王宣戰傾巢來第826章 書中自有黃金第9章 棄籍投附第874章 開封第517章 月色爲媒第910章 長樂軍第1038章 帶兵都護第207章 武氏塢堡第155章 不能忘本第438章 柴氏舊奴馬三寶第494章 八風營第615章 幽州軍第57章 畫符繪像第1141章 獻捷見天子論功俘可汗第1068章 朕累了第392章 海中的大明帝國第717章 邕州都督第403章 你也配坐我前面?第314章 投降輸一半第20章 千牛備身第509章 幽州十八軍第457章 檢舉奸相聖君怒第519章 起兵靖難清君側第131章 妻妾成羣第195章 魏徵相求第77章 百里赴死第935章 割讓六國第436章 空手套白狼第647章 與皇帝共天下第967章 你別插手第1068章 朕累了第687章 私養義兒三千第554章 人人懷疑的大捷第103章 幹就完了第825章 吃了閉門羹第638章 擅殺第231章 家族未來 武二孃第700章 國舅夜訪第389章 寶窗選婿丘女郎第786章 自請入朝第538章 無窮之門野狐嶺第921章 烽火家書第226章 俱樂部第783章 惑亂東宮第988章 我需要爲老師擔心嗎?第173章 捉刀人第584章 選太子妃第514章 單騎入寨第905章 白旗第672章 史掌櫃侯東家第143章 開宗立派第591章 武氏烏金第470章 好地主第700章 國舅夜訪第2章 元從禁軍第335章 聖天子指腹爲婚第535章 狼煙起兵臨長城第547章 祿山謝義父恩賞第276章 呂梁山第325章 無定河邊第1139章 輪臺第842章 馮都督來遲一步第696章 恨其不爭第923章 功高難賞第229章 六扇門 小妾第29章 母大蟲第672章 史掌櫃侯東家第893章 冊拜司空第699章 朕的好大兒第780章 殘陽如血第172章 閉門羹第812章 預謀退路第544章 賭徒頡利輸紅眼第541章 幽州祿山一丈威第10章 捉錢令史第758章 千里西江奔邕州第870章 臣夜觀天象第463章 觀自在第761章 嫡系
第34章 病虎秦叔寶第325章 無定河邊第628章 彈劾第1121章 炮灰第357章 金殿分封武侍郎第1103章 不學瓦崗一柱香第1016章 一場輝煌的勝利第474章 爭相附第507章 交易第9章 棄籍投附第983章 贈金三千兩第220章 獨眼盧夫人第549章 決戰暴風雪之夜第572章 全軍覆沒第426章 拜相的誘惑第789章 武氏之敵第102章 烽煙再起第1127章 都護第380章 覆巢之下無完卵第11章 朱衣黃衫第863章 樊樓宋江第540章 狼王宣戰傾巢來第826章 書中自有黃金第9章 棄籍投附第874章 開封第517章 月色爲媒第910章 長樂軍第1038章 帶兵都護第207章 武氏塢堡第155章 不能忘本第438章 柴氏舊奴馬三寶第494章 八風營第615章 幽州軍第57章 畫符繪像第1141章 獻捷見天子論功俘可汗第1068章 朕累了第392章 海中的大明帝國第717章 邕州都督第403章 你也配坐我前面?第314章 投降輸一半第20章 千牛備身第509章 幽州十八軍第457章 檢舉奸相聖君怒第519章 起兵靖難清君側第131章 妻妾成羣第195章 魏徵相求第77章 百里赴死第935章 割讓六國第436章 空手套白狼第647章 與皇帝共天下第967章 你別插手第1068章 朕累了第687章 私養義兒三千第554章 人人懷疑的大捷第103章 幹就完了第825章 吃了閉門羹第638章 擅殺第231章 家族未來 武二孃第700章 國舅夜訪第389章 寶窗選婿丘女郎第786章 自請入朝第538章 無窮之門野狐嶺第921章 烽火家書第226章 俱樂部第783章 惑亂東宮第988章 我需要爲老師擔心嗎?第173章 捉刀人第584章 選太子妃第514章 單騎入寨第905章 白旗第672章 史掌櫃侯東家第143章 開宗立派第591章 武氏烏金第470章 好地主第700章 國舅夜訪第2章 元從禁軍第335章 聖天子指腹爲婚第535章 狼煙起兵臨長城第547章 祿山謝義父恩賞第276章 呂梁山第325章 無定河邊第1139章 輪臺第842章 馮都督來遲一步第696章 恨其不爭第923章 功高難賞第229章 六扇門 小妾第29章 母大蟲第672章 史掌櫃侯東家第893章 冊拜司空第699章 朕的好大兒第780章 殘陽如血第172章 閉門羹第812章 預謀退路第544章 賭徒頡利輸紅眼第541章 幽州祿山一丈威第10章 捉錢令史第758章 千里西江奔邕州第870章 臣夜觀天象第463章 觀自在第761章 嫡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