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71章 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

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

貞觀七年,八月。

黃河下游一馬平川,水流變緩導致泥沙沉積嚴重,形成地上懸河,此時正值雨季,

連日暴雨,

“齊公,部分地區平地積水能達五六尺,黃河各支流水位暴漲,三日間黃河水暴漲一丈五尺,黃河大堤岌岌可危矣。”

齊州,華不注山,秦瓊的行轅。

從七月三十,到八月初二,暴雨不斷,水位猛漲。

而黃河中上游幹流和支流地區,甚至還早幾天就接連暴雨了,

雨還在下,

這黃河之水真就如武青陽詩中所寫一樣,從天上來。

李淳風的推測很準,

但不是預言,太史局本就是觀天象看星星,既研究天文曆法,同樣也還研究天氣,甚至研究氣運。

天氣預報並不是什麼很玄的東西,

大旱、大水、大蝗甚至大疫等,往往都是能夠提前觀測出來的,李淳風計算推測出黃河下游十二州會發大水,是算出來的。

好在皇帝李世民是那種心繫民生,也很務實的皇帝,第一時間就着手部署防洪救災。

皇帝還下皇后在九成宮,親自趕到洛陽坐鎮,統籌指揮。

李世民在洛陽下旨,必須全力抗災,務必不能讓黃河大決堤,更不能讓黃河改道。

一旦黃河大決口改道,那麼半個河南甚至淮南都將成爲黃泛區,後果無法估量。

歷史上黃河多次改道,最早記錄是在春秋中期,漢書記載,定王五年河徙,黃河在滑、濮一帶決堤決而向北,然後橫穿整個華北平原,從海河的支流衛河北上,經滄州一帶,從天津靜海區入渤海。

這次改道後黃河穩定了四五百年,到了西漢初年,才又開始氾濫。

在新莽時黃河又魏郡改道,在河南山東漫流數十年,這也是王莽新朝覆沒的重要原因之一。

劉秀收拾好舊山河,重建漢王朝,東漢穩定後開始治河,採用束水疏通之法,使黃河固定在一條河道上,這條黃河延續了六七百年,

直到如今。

到如今大唐之時,黃河又開始變的不安分,關鍵原因還是一直沒能解決泥沙的問題,幾百年後,下游又成地上懸河,一遇雨季連日暴雨,地上懸河便容易氾濫成災。

現在朝廷最怕的還是黃河大決堤改道,不管向北還是向南,其黃泛危害都是難以承受的。

不惜一切代價,要保堤,哪怕是萬不得已,要放點水,也得保證在可控範圍,決不能有大決堤,更不能讓黃河改道。

皇帝坐鎮洛陽,

李靖在濮州,楊恭仁在魏州,秦瓊在齊州,

三位巡使,每人還配了兩位副使,分巡他州。

現在三正使,六副使,都撲在黃河下游十三州之地,他們手握皇帝給的尚方斬馬劍,不管是都督還是刺史,連同地方上的統軍府、鎮戍兵、州縣團結,此時都要聽從他們的調動,一切以抗水救災爲首要。

抗水第一條,把十三州倉中糧食,第一時間轉運到高處,有山的往山上轉,沒山的立馬轉運到附近州去,或是裝船去到洛陽鄭州,或是運到齊州等地。

衛州的黎陽山,滑州的瓦崗山,東阿的魚山、鄆州的梁山等,

雖說平原一馬平川,但是也還是有些山的,雖不高,但都還挺有名。

比如黎陽山,也叫大伾山、黎山,山勢巍峨,秀麗幽靜,商周時就有名,漢代在黎山腳下,黃河之濱置黎陽縣,取山之名,取水在其陽,因稱黎陽,

隋朝時,在黎陽建大糧倉,李密派李績率兵攻下黎陽倉,奪得存糧,開倉放糧招兵二十萬,且賑濟周邊百姓。

黎陽倉就建在黎山南麓,到現在大唐依然沿用,爲國家官倉。

黎陽收,九州固。

黎陽倉西瀕永濟渠,東臨黃河,水運極爲便利。從隋朝開始,河北收來的田租賦米,便先集中於此,然後再由永濟渠或黃河運往洛陽、長安。用兵東北時,由江淮運來的軍糧,也先儲藏在這裡,然後由此運往東北,是河北地區唯一重要糧倉。

在隋朝,隋政府在各地都修建了許多糧倉,其中著名的有興洛倉,回洛倉,常平倉,黎陽倉、廣通倉等。存儲糧食皆在百萬石以上。

這次面臨大洪水,朝廷要抗災救民,關鍵之處就在於糧。

黎陽倉和興洛倉、回洛倉都是此次賑災關係。

興洛倉在洛陽鞏縣,回洛倉在洛陽城郊。

好在這次有李淳風提前預警,朝廷多了些時間準備,還能把十三州地方上倉中糧食運出保全,甚至提前發佈預警,讓百姓可以提前撤離疏散。

官倉糧食、義倉糧食、社倉糧食、百姓手中糧食、商人手中糧食,第一時間想辦法運走保全,

老弱婦孺也第一批動員撤離,往高處安置,往後方安置,

青壯們則徵召起來,搶修加固黃河大堤、轉運糧食,

這是一場爭搶時間的戰役,

皇帝在洛陽親自指揮,兩位前宰相一位現宰相,帶着六位紫袍大臣,劃片主持。

連幽州、揚州、豫州等後方,也都在派兵派民工來動援救災。

人心齊,泰山移。

朝廷的雷霆出擊,確實搶到了不少時間。

當黃河流域暴水幾天幾夜不斷,水位開始全線暴漲,百姓們並沒有那麼恐慌,許多沿河低處的鄉村已經撤離了,甚至不少縣城,也都已經提前撤離,

各個臨時安置點,也有人管理主持,有鄉團維持秩序,甚至有人發糧發藥,條件依然還是比較艱苦,

大雨不斷,百姓們的棚子、帳篷,在風雨中飄搖,可就算漏水也衝比泡在水裡強,

哪怕雨太大,缺少燃料,但就算是嚼把麪粉,嚼把麥子,也還能堅持。

“水又漲了,”

“雨還不停,”

面對老天,人力渺小,但沒有誰願意就這樣放棄,

賊老天,逼急了也要跟他鬥一鬥。

秦瓊調了許多官吏、官兵、鄉團、民壯等,編成了一支又一支隊伍,讓他們繼續動員幫助百姓撤離,

許多人水沒淹到家裡來,都不肯撤。

只能是一邊苦勸,一邊半強制撤離,實在撒潑打滾都不肯走的,那就不再管他,

每個人都要爲自己負責,通知了勸說了,仍固執的那就不關別人的事,大家很忙,要護堤,要運糧,要幫助其它願意撤的人轉移。無數的人,如同螞蟻搬家。

暴雨如注,

他們也只得儘可能的帶上家當,背上家裡的鍋碗瓢盆,帶上被褥衣服,家裡的糧食背上,扶老攜幼,

若是家裡還有牲畜的,肯定也捨不得放棄,牽牛趕豬,連雞鴨都要裝在籠裡挑走,

如同逃難。

雖然在雨中很狼狽,但他們起碼還是幸運的,

並沒有等到半夜水突然沖垮了房屋,沖走了妻兒孩子,捲走了雞鴨豬狗,把一切都淹沒時才知曉洪水來了。

有了時間提前撤離,

他們也只是淋雨,只是家裡的許多破爛家當帶不走,起碼一家子都還安全,大部份財產也能帶上,

最重要的是命還在,家人都還在。

甚至在這雨中,還有官吏士兵們爲他們帶路,指引幫助他們前往撤離安置點。

水漫金山。

無數官兵鄉壯奮戰在千里黃河長堤上,日夜巡視,不斷加固,

但水太大了,水開始漫向兩岸,

“不能決堤,守住。”

這是最後的底線,

就算泄洪,也得能控制住,決不能決堤,出現那種上百丈的大決口,否則真要奪流改道,再無法控制。

洪峰過境,

許多河段堤壩都開始漫溢過水,

而這時懸河下的兩岸,暴雨帶來的巨大雨水,也在不斷積升,形成嚴重內澇。

秦瓊上了堤壩,親自在搬沙包,

李靖也在濮州的黃河大堤上親自指揮,

堅守,

決不能大決堤。

只要還能守住,那麼就算現在漫溢兩岸,加上暴雨內澇,會淹沒許多州縣鄉村,可也只是部份受災嚴重,

可一旦大決堤,不管是改道向河北,還是奪流向東南,

都會使災情十倍提升,甚至讓河北或是河南淮南成爲慘烈的黃泛區。

必須繼續束縛着這滾滾黃河水,繼續沿着黃河道,奔騰流入渤海灣。

洛陽,

簡單修復過的洛陽宮中,

李世民看着外面的雨幕,臉色蒼白,他轉身跪坐在洛陽宮中的老君殿太上老君像前,

向李家的始祖祈求。

希望暴雨能夠停歇,

希望黃河大堤能夠守住,

皇帝在老君殿跪拜祈求了一天一夜。

八月初五,

洛陽的雨終於停歇了,

天上出現了久違的太陽,

“聖人,雨停了!”

內侍監張阿難走進老君殿,向跪拜祈求一夜了的皇帝報喜。

李世民擡頭,

雙眼赤紅,嘴脣乾裂起皮,整個人十分憔悴。

他已經好幾天都沒睡過一個安穩覺了。

“黃河大堤守住了嗎?”

“還沒有決堤改道的消息,”

沒有壞消息,那就是好消息,雖然消息有滯後性,暴雨、洪水,都可能讓消息延遲,

但李世民心中還是抱以最好的期望。

張阿難扶起腳麻的皇帝,

趕緊傳早膳。

皇帝只要了碗小米粥,此時十三州無數百姓受災,他又如何有胃口吃那些精緻早點。

這一天李世民一直在等消息,等的心焦。

直到晚上,

消息陸續送到洛陽,

河北魏州楊恭仁、相州張亮、幽州程咬金,他們巡視黃河北岸,發回急報,雨停了,洪峰過了,大堤保住了。

接着是李靖、秦瓊他們也從黃河南岸傳來好消息。

大堤保住了,雖然漫溢和內澇,也使的數十縣受災,但好在朝廷提前預警,早做準備,百姓大都提前撤離安置,糧食也早轉運,所以不幸中萬幸,

這次水災很大,但死的人不多,損失也還能接受。

“叫李淳風來,朕想知道,還會不會有大雨,還會不會有大水,黃河大堤還有沒有危險!”

李淳風趕來,告訴皇帝,接下來還會有雨,但不會有這麼大的連日暴雨了。

聽到這李世民終於長鬆一口氣,還好。

這次黃河十三州大水抗住了。

第296章 新茶到貨第982章 隔壁老魏第966章 誰又招惹武懷玉了第681章 梨園孤兒第150章 天子夜襲第139章 三個貴人第698章 太子救駕第987章 位列凌煙閣第567章 嘴上說不要身體很誠實第417章 一如既往魏玄成第302章 不信謠不傳謠第614章 雪夜破定襄第663章 多少年沒見過這樣的事了第52章 微服私訪第829章 武懷玉想要什麼?第497章 同盟以德服人第1060章 李靖的無奈第18章 高攀不起第119章 只欠東風第197章 胳膊肘朝外拐的樊仙姬第56章 過三關第677章 托塔天王三太子第636章 步步驚心第104章 共赴黃泉第479章 另一個穿越者第788章 掌摑太子第342章 榆林第936章 吐蕃使者之死第880章 天狂有雨人狂有禍第488章 死葬北邙第514章 單騎入寨第300章 武師弟第499章 武懷玉的兵行險招第939章 金山第62章 金鱗豈是池中物第482章 臣,請斬武懷玉第350章 義結金蘭第932章 長嘆一聲第241章 向魏家提親第727章 跟熊貓肉搏的校尉第329章 雙喜臨門第540章 狼王宣戰傾巢來第583章 李靖的態度第505章 白袍勝紫衣第805章 狗仗人勢第453章 武相公家的規矩第464章 殺出局第308章 項莊舞劍意在沛公第1009章 帶弓而鋤佩劍而樵第336章 李治第827章 武氏兄弟的雄心第875章 響亮的耳光第272章 賢王第103章 幹就完了第957章 皇帝 太子 國師第575章 海池龍舟論賞罰第441章 狗脊嶺黃金寶藏第490章 大海寺第760章 臣妾第506章 繼續奏樂繼續舞第537章 封邑九百大都督第480章 雲家的追隨第448章 姐夫救我武三思第545章 大唐軍節節敗退第234章 和親第327章 奔則爲妾第667章 十年令史第683章 鋌而走險第439章 末法時代無盡藏第264章 雙旌雙節第74章 赴湯蹈火第61章 涇陽狂儒第682章 武氏技校第826章 書中自有黃金第354章 截殺第135章 軍器少監第39章 東市現寶藏第32章 程咬金挑女婿第685章 翅膀硬了第485章 自請外出第1039章 復國第828章 一更到三更第708章 百日第390章 好勇鬥狠小舅子第817章 劃地爲牢第599章 太子高明第526章 清夷初戰摧拓羯第23章 紆尊降貴送人情第257章 征服的慾望第804章 臣懷玉曰第1018章 水牛鎮第519章 起兵靖難清君側第1055章 垂臂失禮第135章 軍器少監第4章 雙喜臨門第99章 真母老虎(求首訂!)第219章 清水衙門第93章 不敗神話第199章 有本事告御狀
第296章 新茶到貨第982章 隔壁老魏第966章 誰又招惹武懷玉了第681章 梨園孤兒第150章 天子夜襲第139章 三個貴人第698章 太子救駕第987章 位列凌煙閣第567章 嘴上說不要身體很誠實第417章 一如既往魏玄成第302章 不信謠不傳謠第614章 雪夜破定襄第663章 多少年沒見過這樣的事了第52章 微服私訪第829章 武懷玉想要什麼?第497章 同盟以德服人第1060章 李靖的無奈第18章 高攀不起第119章 只欠東風第197章 胳膊肘朝外拐的樊仙姬第56章 過三關第677章 托塔天王三太子第636章 步步驚心第104章 共赴黃泉第479章 另一個穿越者第788章 掌摑太子第342章 榆林第936章 吐蕃使者之死第880章 天狂有雨人狂有禍第488章 死葬北邙第514章 單騎入寨第300章 武師弟第499章 武懷玉的兵行險招第939章 金山第62章 金鱗豈是池中物第482章 臣,請斬武懷玉第350章 義結金蘭第932章 長嘆一聲第241章 向魏家提親第727章 跟熊貓肉搏的校尉第329章 雙喜臨門第540章 狼王宣戰傾巢來第583章 李靖的態度第505章 白袍勝紫衣第805章 狗仗人勢第453章 武相公家的規矩第464章 殺出局第308章 項莊舞劍意在沛公第1009章 帶弓而鋤佩劍而樵第336章 李治第827章 武氏兄弟的雄心第875章 響亮的耳光第272章 賢王第103章 幹就完了第957章 皇帝 太子 國師第575章 海池龍舟論賞罰第441章 狗脊嶺黃金寶藏第490章 大海寺第760章 臣妾第506章 繼續奏樂繼續舞第537章 封邑九百大都督第480章 雲家的追隨第448章 姐夫救我武三思第545章 大唐軍節節敗退第234章 和親第327章 奔則爲妾第667章 十年令史第683章 鋌而走險第439章 末法時代無盡藏第264章 雙旌雙節第74章 赴湯蹈火第61章 涇陽狂儒第682章 武氏技校第826章 書中自有黃金第354章 截殺第135章 軍器少監第39章 東市現寶藏第32章 程咬金挑女婿第685章 翅膀硬了第485章 自請外出第1039章 復國第828章 一更到三更第708章 百日第390章 好勇鬥狠小舅子第817章 劃地爲牢第599章 太子高明第526章 清夷初戰摧拓羯第23章 紆尊降貴送人情第257章 征服的慾望第804章 臣懷玉曰第1018章 水牛鎮第519章 起兵靖難清君側第1055章 垂臂失禮第135章 軍器少監第4章 雙喜臨門第99章 真母老虎(求首訂!)第219章 清水衙門第93章 不敗神話第199章 有本事告御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