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問獨臂保安:“走得開嗎?裡面看看。”
“成!”獨臂保安叫來一個正好巡邏到這裡的保安,代替自己守在門口。
住宅區內,獨臂保安給一一介紹着。
“這裡是驢棚,各戶的驢、騾馬要統一放在這裡。每個月十五文錢,管清理驢糞、或是管餵養那每個月少則五十文,多則二百文,看料。”
“這裡是垃圾臺,每家的垃圾都必須倒在這裡。”
“這裡是宅區公用花園,不允許辦燒烤,不能隨意折花。”
“這裡是第一區的嬰育院,五歲之下的娃娃若是家中無人照看,白天可以放在這裡,有專人照看。”
這裡就是柳木按照後世的舊式原大工業區標準住宅區所設計的。
所以能夠有的,這裡都有。
離開昇平坊第一區的時候,李世民從禁軍護衛那裡要了一枚一錢重的銀幣交給了那獨臂保安:“大過年的,給你家娃娃的壓歲錢,莫拒絕。”
“謝過。”獨臂保安沒客氣就接下了。
李世民又昇平坊其他地方轉了一圈,這裡還醫館,有蒙童的小學館,還有一個小球場有着千人的看臺。
然後是連排三層小樓區、獨棟三層小樓加小院區、主三層副兩層圍院區、兩層套院通宅區。
轉了一圈之後,李世民摸着鬍子:“總感覺少了點什麼?”
“少了什麼?”柳木也在用心去想,按柳木的想法,這已經是超時代化,自己能想象到最合理的住宿坊區規劃的效果,能想到自己都想到了,爲了美化,僅是採購又種植的灌木花草就花了許多錢。
從進來的坊門出去,李世民看對面的永崇坊,坊門依然是關閉的。
派了一名禁軍過去敲門。
禁軍敲了幾下,然後在門縫往內看了一眼後回來彙報:“聖人,那坊門怕是打不開了,從門縫往裡看,裡而被人用磚石擋住,似乎已經很久,磚石上已經有許多垃圾,還長出了雜草。”
“混帳!”李世民很不高興。
這個不高興並不是因爲他需要繞路才能夠入永崇坊,而是依大唐律,坊官每天清晨開坊門,夜裡關坊門。這白天的時候坊門就應該是打開的,這拿磚石從時面堵門是什麼意思,爲什麼要堵。
罵歸罵,李世民還是無奈的繞道進了永崇坊。
兩坊內的氣氛完全不同。
昇平坊最大的單戶宅就是佔地二畝半左右的主三層副兩層圍院,這種圍院可以理解爲四合院,長條形的兩進式院落,這是平民能夠居住最大的房子了。
永崇坊卻有十畝以上的大宅子,帶池溏,花園的。
不比街道、環境、綠化。
李世民也懶得去看永崇坊這裡住的人臉上是什麼神情,入坊之後就徑直往坊東邊門而去。
坊門內一堆亂石,雜土,還有垃圾。特別是垃圾上的枯草,顯然已經堆在這裡很久,很久了。
“爲什麼?”李世民自言自語的問了一句。
柳木在旁說道:“那叫坊官來問問?”
“不!”李世民搖了搖頭,示意四名禁衛各去打打聽,四人最終只有三人離開,留下一人繼續作護衛。
沒多大功夫,三名護衛回來了。
三人說了三個理由。
“聖人,有人說因爲昇平坊的人過來將這邊酒廝內所有的酒買空,引發起一些械鬥,然後有人用磚石堵了門。”
“聖人,我問到的是昇平坊的人到這裡來偷菜。”
“聖人,我聽到的是這坊門是昇平坊的人堆的磚石,因爲他們不想讓永崇坊的人坐他們的馬車。”
理由就有三條,這三條在李世民聽來沒有一條是靠譜的。
先不說私賭坊門是什麼罪,只說這些理由也太過兒戲。
“真正的理由是什麼?”李世民問完這話之後吩咐道:“到坊官過來。”
柳木卻說道:“其實不用,看那裡?”
順着柳木的手指的方向看過去,李世民看到幾個小孩子正在用彈弓將往昇平坊打。這時柳木又說道:“小孩子們懂什麼,還不是大人們的言傳身教。二哥是否有注意到,永崇坊這裡所有的大宅都閒置着,而這些的居民在這個時辰還沒有準備作飯。”
讓柳木這麼一說,李世民發現這還真的。
這時李世民突然說道:“我想起來昇平坊沒有什麼了,沒有菜園。長安城南許多坊中,但凡有空地就會有菜園,而那邊卻是花園,以及少數的果樹。”
“這裡也沒有。”
“爲什麼?”
“因爲這裡是永崇坊。如果二哥有興趣再去看一眼新昌坊的話,自己找到答案肯定更有趣。”
聽完柳木的建議,李世民也沒打算再叫坊官,而是立即往新昌坊去了。
唐長安城城,延興門內,街南依次往西是升道、昇平、永崇三個中坊,然後是中心區域的靖安、靖善、崇業三坊,然後是城西四個大坊。
延興門內街北,三個中坊是新昌、宣平、永寧。
昇平坊是柳木規劃的長安兩個新的住宅區坊,這裡因爲蓋了樓,而且這裡不是貴族區,也並沒有貴族級的十畝院落,所在可居住的人口是原先的十倍以上。
另一個住宅區坊是城西的永安坊。
升道坊、永平坊是柳木打造的兩個集體化工坊區,這裡聚集着大量合股超過百人,已經可以利用一些提高效率工具的工坊。
新昌坊就在升道坊的正北,緊鄰。
說到這個新昌坊在詩人白居易在長安作官的時候,租房階段就在這裡租了一處舊宅,就是帶有數畝竹林的一處舊宅。
不過眼下,這裡完全沒有竹林了。
進入新昌坊,又是另一副氣象,這裡沿街有着密集無比的店鋪,甚至還有將自家圍牆打穿只開一道小門,然後掛上麪館牌子的店鋪。
與昇平坊不同,昇平坊掛滿了新年喜慶停業數日的牌子,這裡所有的店鋪都生意火爆,吃飯的地方擠滿了,那怕不吃飯也討要一碗茶樂呵呵的聊着,有人進來吃飯也與原先坐在這裡的人相當的熟識,打個招呼擠一塊地方捧上碗就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