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9章 出海坐船

如果是放在十年以後,那麼滅掉百濟的將領不是別人,正是蘇定方蘇大將軍,對百濟的瞭解,怕是很少有人能超過蘇定方的了。

可現在卻不行,蘇定方從一個落魄的將軍剛剛開始發跡,還是借了王平安的東風,只能算得上是一箇中層以上的將軍,象東征這種大戰事,是論不到他領兵的,頂多只能做某個大將軍的副手。

當然,這次他仍舊是做的副手,可卻是做的王平安的副手,要說對百濟的瞭解,他還不如王平安呢,現在冷丁聽到要他帶兵遠征,還是渡海遠征,一點心理準備都沒有,他能不着急麼

王平安見他哭喪着臉,只好也陪着唉聲嘆氣起來,道:“不瞞蘇兄說,我也不清楚百濟國都在哪裡。不過,聽馬恩師說,是靠近海邊,我軍只要能靠成功登陸,當天就能打進城去。”

蘇定方道:“國家的都城建立在海邊?這怎麼可能啊爲什麼要建立在海邊啊?”

王平安一攤手,道:“我哪兒知道,可能是國王愛吃海鮮的原因吧”

兩人均是無可奈何,只好叫人找來一名兵部官吏,拿來地圖,並讓官吏解說詳情。

初唐的兵部對於番邦的地圖,都是有準備的,而番邦要想臣服大唐,認大唐做宗主國,那麼在進貢時,第一份貢品就會是本國的山川圖志。百濟雖然陽奉陰違,但總也認了大唐是宗主國,所以曾經獻過地圖,在兵部都是有備案的。

兵部官吏拿了地圖來,向王平安和蘇定方指明百濟的位置。百濟在新羅的南邊,高句麗的東邊,地盤不大,但比新羅要大些,算是高句麗、百濟、新羅三國中排名中間的一個國家。

百濟的前代國王在隋煬帝征討高句麗時,看出來如果高句麗滅亡了,那麼很快就會輪到百濟,所以前代國王一邊對隋朝稱臣,一邊支持高句麗,算是兩不得罪,但對於隋朝只是名義上的臣服,實際上這個百濟對高句麗,是給予實質上的幫助的,是脣齒相依的關係。

新羅是三個國家裡最弱的一個,隨時都有被高句麗和百濟吞併的危險,所以新羅爲了自保,便真正的臣服隋朝,爲隋朝牽制高句麗和百濟,但由於國家弱小,而離隋朝又遠,得不到隋朝的物質支援,所以對高句麗和百濟的牽制,實在有限得很。

進入大唐之後,這三個國家的形勢沒有太大的變化,對待大唐和對待前隋差不多,同樣的方針政策。

兵部官吏把三個國家和大唐的關係,說了一遍之後,又指向地圖的一邊,道:“百濟的國都叫做泗沘城,在熊津江邊上,這座城據說裡面有十萬以上的百姓,算得上是番邦中,一個比較大的都城了”

“十萬人?那也不多啊”蘇定方皺着眉頭說道。

王平安卻問道:“爲什麼百濟把國都建在海邊,如果遭遇攻擊,敵軍豈不是直接就能攻到城下,難道他們的國王不明白這點嗎?”

兵部官吏道:“回王公的話,把國都建在海邊,和建在江邊是一個道理。戰時,以大海爲天險,可以加強防守的力度,而沒有戰事時,卻可以出海做生意,外地的物資可以走水路,降低成本,運往國都。”

王平安哦了聲,道:“以大海爲天險,還真夠有氣魄的。”

兵部官吏又道:“而且百濟的援軍可以從海上來,這點王公你在攻打百濟時,得千萬要小心。百濟和倭國有宗親,如果百濟一旦遭受攻擊,高句麗不見得會派兵支援,倭國卻有可能派兵的。但倭國派兵的理由,不會是幫着百濟打咱們大唐,只能以幫着百濟打新羅爲理由,所以如果王公一旦佔領了泗沘城,最好不要和倭國的使者提新羅的事,那樣倭國派兵過海的時間便會推遲,您得了時間,後緩大軍一到,危險自然解除”

王平安呸了聲,道:“這關倭國什麼事了,他們幹嘛要派兵來?他們和百濟到底是啥宗親關係?”

兵部官吏想了想,道:“這個還真不太清楚,想來就是和親那種事吧,兩個國王的妹妹和女兒亂嫁,大家都是表親,互相幫幫忙,也屬正常”

蘇定哼了聲,道:“有啥屁用,來多少殺多少”

王平安嗯了聲,心中暗道:“就算倭國派了援兵過來也沒用,現在是大唐,又不是晚清,他們要是敢來,來一個殺一個,來一雙殺一對,來了就留下,別回去了”

領兵出征的事情已成定局,再多想也沒用,王平安一揮手,很有氣勢地道:“如此,我便要領兵東征了,這是大事,還望兵部的諸位同僚,多多幫忙啊,等我凱旋歸來,定有重謝”

兵部官吏笑道:“這是自然,王公可是本朝第一大紅人,咱們平常想巴結都沒機會,現在您要出征,下官們要是再不傾力相助,那以後還想不想吃衙門口的飯了。王公你就儘管放心吧”

王平安和蘇定方又問了不少關於百濟的問題,兵部官吏一一解答,並且還拿出備用地圖,在上面圈圈點點,給王平安出謀劃策,幫他制定作戰計劃。

又忙乎了數日,遇到大朝會,王平安進了皇宮,參加議事。

新朝初立,正是朝臣大換血的時候,一朝天子一朝臣,老皇帝看着順眼的臣工,新皇帝不一定看着順眼,而新皇帝看着順眼的人,長孫無忌不一定看着順眼,要想提拔順眼的人,那就得讓不順眼的人,挪梛地方了

所幸,王平安屬於新皇帝和長孫無忌都看着順眼的那種人,而且長孫無忌爲了讓王平安能“心甘情願”地去攻打百濟,特地向李治進言,要給王平安的爵位升一級,由縣公升爲郡公

李治當然答應,將王平安的爵位升成了折柳郡公,連帶着折柳縣也升了一級,變成了州了

先把王平安犒賞了一番,緊接着李治便派王平安“迴轉”慶州,並且將倭國派來的遣唐使都集中起來,來一個密封似的學習,要他們好好學習一下孔孟之道。

就如那個兵部官吏所說的,一旦百濟發生戰爭,高句麗不見得會支援百濟,但百濟的宗親之國倭國,卻是極有可能派兵支援的,兵部官吏能想到的,長孫無忌他們自然也能想得到。

千萬別以爲表哥表妹的關係不靠譜兒,在古代這種關係,往往比什麼紙上同盟更加牢固。盟約爲什麼要寫在紙上?那就是爲了撕的,可親戚關係卻不一樣了,打斷了骨頭還連着筋呢,誰能保證表妹聽說表哥被砍了,不會發瘋的?萬一吹點枕頭風,把表妹夫給吹暈了,派兵出來攪合一頓,大唐雖然不怕這種小小的麻煩,但終究也是麻煩啊,麻煩越少越好

突襲百濟屬於軍事機密,對於兵部是不用保密的,但對於倭國來的遣唐使,還是要保密的,讓他們集中去學習,就等於是軟禁,免得他們跑回去報信,報不報給倭國無所謂,要是萬一報給了百濟,那豈不是等於讓百濟事先做了準備麼

王平安奉了聖旨,假意離開長安,迴轉慶州,但一出城,他卻取道東北,趕向萊州。突襲百濟的精銳大唐府軍,將在萊州那裡集結,並登船出海。

另一方面,李治又傳下聖旨,命令折柳的突厥兵集結,趕往營州,去討伐李恪。對於突厥兵出征的事宜,和突襲百濟正好相反,大張旗鼓地進行,深怕高句麗不知道。李治還命人寫了國書,痛斥高句麗爲糞土之邦,讓他們立即退出遼東城,將遼東的土地歸順大唐王朝。

至於大唐皇帝罵高句麗爲糞土之邦,這倒不是中央帝國喜歡這麼稱呼番邦,而是高句麗曾向前隋稱臣時,自稱爲糞土,這是高句麗國王自己說的,倒不是別人這麼罵他們

大唐朝廷高調對付營州方面,把高句麗的注意力吸引過去,而王平安帶着蘇定方和一衆侍衛,在十數日之後,便趕到了萊州。

在初唐時節,萊州算不上軍事重地,但萊州卻面對着百濟,從這裡登船是再好不過的了,而且萊州背後便是青州,有青州總管府,駐有府兵兩萬餘人,而且青州兵向來敢戰,不管古代還是近代,都是戰鬥力極爲強悍的一支軍隊。此次突襲百濟,便由青州兵出海作戰

後世人讚美青州兵,有詩爲證:雲梯一搭上城頭,火箭橫空射不休。若問何人能戰死?最憐兵苦是青州

王平安秘密到了萊州,立即派人找來青州總管府的將軍,取出聖旨,把要去突襲百濟的事說了一遍。

青州總管見了這道聖旨,出乎意料地,大拍胸脯,叫道:“渡海作戰,小事一樁,俺們青州兵向來敢戰,天下聞名,死都不怕,還怕坐船麼?就讓俺給王公當個先鋒官吧,咱們一起出海,幹了百濟”

王平安趕緊道:“彆着,您可是鎮守地方的大吏,您要是走了,在海上出點啥問題,那青州這麼大一塊地方,不得亂套麼,您還是留在這裡吧,再說聖旨裡也沒說讓您出征啊,你說是吧?您要是私自出戰,那就不好了,會讓皇上怪您的”

“這倒也是。可俺要是不打戰,就渾身不自在啊”青州總管道,不過他也只是說說,要是真讓他跟着王平安渡海作戰,那他就得找藉口不去了

青州總管又道:“俺把渡海用的船和士兵,都給王公您準備好,五天就成。船咱們這都是現成的,咱們青州水軍算不上天下第一,但第四第五總能排得上,一兩千艘的戰船湊不齊,但商船卻是不缺,五天之內肯定湊得出來。但士兵要從青州往這裡開拔,卻要費些時間,得先把士兵的家給安置好了,再加上登船,怕是得再等三天。算起來就是八天……十天吧,時間寬裕些好,十天之內,俺定能把王公送上船,帶兵出海”

見他答應得爽快,王平安心想:“山東大漢,就是豪爽”他問道:“總管大人,這次出兵倉促了些,會不會影響兵將們的戰力啊?這可是渡海作戰,萬一兵將們不願意去,那可怎麼辦啊?”

青州總管嘿了聲,臉上露出不快之色,道:“王公,您這麼說話,俺可是不愛聽了俺們青州兵沒有怯陣這一說,剛纔俺就說了,連死都不怕,還怕坐船麼?想當年,三國時,曹操……王公知道曹操是誰吧?”

王平安道:“知道知道,這個歷史上的故事,總管大人倒是不必和我說了,我看看書也就成了。只是不知總管大人,想派哪員大將,輔助我出征呢?”

要想領着青州兵渡海作戰,必須要有青州的軍官才成,王平安可以統領全軍,蘇定方可以統兵作戰,但具體的戰鬥,還得人家本府的軍官指揮才成。

青州總管笑道:“派誰?當然要派自己人了,俺把兒子派出來,跟着王公出徵,這樣您就可以放心了,不用怕兵將們不聽話,讓他們怎麼打,他們就怎麼打”

“那可多謝總管大人了”王平安大是感謝,這位總管大人真夠爺兒們,打仗親兄弟,上陣父子兵,他竟肯把兒子派出來跟着自己,實是夠意思了,聖旨上可沒指明派誰去,只是說便宜行事。

青州總管告辭離開,去準備出海的各項事宜。這位總管大人確實了得,說話算話,要不然人家也當不上鎮守一地的大官,要再過個幾十年,人家可是節度使一樣的人物呢,沒點真本事能行麼

第九天上,海船便都集中到了萊州,足有四百多艘,本來用不着這麼多船的,但由於這次出征的都是騎兵,戰馬佔地方,所以船纔多些,還有要準備至少一個月的糧草,不光在海上要吃,等到了百濟,如果無法就地取糧,那就只能自己帶足了。

一萬青州兵也都集結到了萊州,由將領們帶着,等在碼頭,只等王平安一聲令下,便即登船遠征。

青州總管親自帶來一員小將,介紹給王平安,道:“這是犬子,在家排行老2,因爲俺媳婦家沒有男丁斷了香火,這老2便隨了娘姓,繼承他外祖父家的香火。所以,俺家這二兒子姓薛,叫薛仁……”

王平安大吃一驚,道:“不會吧,他一定不叫薛仁貴”

青州總管一愣,道:“俺也沒說他叫薛仁貴啊,俺家老2名叫薛仁毅,乃是俺青州排名第一的神箭手”

第601章 偶遇和製造偶遇第747章 釋放寶藏王第758章 幫武媚娘提高在尼姑中地位第191章 板藍根和綠豆不能同食第784章 王皇后也知道了那位小尼姑第629章 吳王幕僚的惡夢第830章 咱家一定會爲你報仇的第31章 藿香正氣散第675章 武媚娘失音第254章 問題出在柳樹上第282章 烈酒的妙用第867章 李義府改名叫史義府第278章 你們要記檔第480章 無敵大將軍第89章 難民如潮第749章 向長安報大捷第374章 宣痹通陽法第400章 關入大牢第680章 妊娠失音第660章 親兄弟第852章 下手不留情第589章 馬球會第833章 事情越搞越大第570章 陰謀論第310章 這是前隋的國庫嗎第292章 有效第359章 龍小妮很強大第737章 不能就這麼走了第143章 班底雛形第276章 李世民給李績看病第795章 見效確實很快第388章 姓侯的斥候第556章 回宮第601章 偶遇和製造偶遇第244章 平安杯酒詩百篇第774章 武媚娘抱着李治痛哭第479章 麗夏殿第285章 王麻繩第46章 嘿,求到我了吧第413章 世上第一根火槍第281章 湖底下有什麼第320章 入中書省第715章 武媚娘上路第39章 紫血連升第650章 第二封信被偷走了第146章 寺中待產第72章 長安燕樂坊第447章 房玄齡到了第127章 怎麼個考驗法呢第472章 俘虜一大堆第743章 擊斃第308章 地下迷宮第744章 自己人打自己人第348章 開創歷史新篇章第181章 長安的東市第886章 武媚娘有了應對之法第217章 大肆宣傳詩文第391章 出風頭第8章 左鄰右舍都來賀喜第768章 大家一起去第623章 新任刺史名聲大噪第782章 李治的孤獨生活第73章 把全城醫生都給我抓來第89章 難民如潮第368章 第三局最神奇第502章 冷水不是什麼時候都能喝的第199章 保護脊椎放鬆腰部第423章 突厥第一勇士之死第80章 唐朝人也得高血壓第384章 武媚娘和李治第404章 探望之人無數第729章 出海坐船第378章 他倆還挺說得來的第264章 一定要做好這件事第589章 馬球會第556章 回宮第450章 折柳大盜第559章 名單第469章 滿朝文武大讚李治第381章 平安,舅舅第17章 笑個不停第28章 王家佃戶第136章 遠行第375章 她會是武則天嗎第29章 急性胃腸炎第18章 鹹同學院第127章 怎麼個考驗法呢第75章 刺史大人打算微服私訪第785章 兩隻雌虎相爭,傷不起啊第357章 和龍傲天比試醫術第900章 站隊第197章 偷師學藝第188章 吳氏秘法第623章 新任刺史名聲大噪第639章 能人異士們也有點用處第49章 竟學諸葛亮第801章 要是把您獻出去第125章 仙長說他捨不得第143章 班底雛形
第601章 偶遇和製造偶遇第747章 釋放寶藏王第758章 幫武媚娘提高在尼姑中地位第191章 板藍根和綠豆不能同食第784章 王皇后也知道了那位小尼姑第629章 吳王幕僚的惡夢第830章 咱家一定會爲你報仇的第31章 藿香正氣散第675章 武媚娘失音第254章 問題出在柳樹上第282章 烈酒的妙用第867章 李義府改名叫史義府第278章 你們要記檔第480章 無敵大將軍第89章 難民如潮第749章 向長安報大捷第374章 宣痹通陽法第400章 關入大牢第680章 妊娠失音第660章 親兄弟第852章 下手不留情第589章 馬球會第833章 事情越搞越大第570章 陰謀論第310章 這是前隋的國庫嗎第292章 有效第359章 龍小妮很強大第737章 不能就這麼走了第143章 班底雛形第276章 李世民給李績看病第795章 見效確實很快第388章 姓侯的斥候第556章 回宮第601章 偶遇和製造偶遇第244章 平安杯酒詩百篇第774章 武媚娘抱着李治痛哭第479章 麗夏殿第285章 王麻繩第46章 嘿,求到我了吧第413章 世上第一根火槍第281章 湖底下有什麼第320章 入中書省第715章 武媚娘上路第39章 紫血連升第650章 第二封信被偷走了第146章 寺中待產第72章 長安燕樂坊第447章 房玄齡到了第127章 怎麼個考驗法呢第472章 俘虜一大堆第743章 擊斃第308章 地下迷宮第744章 自己人打自己人第348章 開創歷史新篇章第181章 長安的東市第886章 武媚娘有了應對之法第217章 大肆宣傳詩文第391章 出風頭第8章 左鄰右舍都來賀喜第768章 大家一起去第623章 新任刺史名聲大噪第782章 李治的孤獨生活第73章 把全城醫生都給我抓來第89章 難民如潮第368章 第三局最神奇第502章 冷水不是什麼時候都能喝的第199章 保護脊椎放鬆腰部第423章 突厥第一勇士之死第80章 唐朝人也得高血壓第384章 武媚娘和李治第404章 探望之人無數第729章 出海坐船第378章 他倆還挺說得來的第264章 一定要做好這件事第589章 馬球會第556章 回宮第450章 折柳大盜第559章 名單第469章 滿朝文武大讚李治第381章 平安,舅舅第17章 笑個不停第28章 王家佃戶第136章 遠行第375章 她會是武則天嗎第29章 急性胃腸炎第18章 鹹同學院第127章 怎麼個考驗法呢第75章 刺史大人打算微服私訪第785章 兩隻雌虎相爭,傷不起啊第357章 和龍傲天比試醫術第900章 站隊第197章 偷師學藝第188章 吳氏秘法第623章 新任刺史名聲大噪第639章 能人異士們也有點用處第49章 竟學諸葛亮第801章 要是把您獻出去第125章 仙長說他捨不得第143章 班底雛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