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蛇妖白熙

她,本是一條赤色小蛇,大概四百九十年前,到塵世走了一遭。那時,她寄居在五溪城內一家書塾的房樑之上,每日聽先生講學,得了靈智,開了竅。先生死後,她歸隱臥龍嶺,於懸崖陡壁之間,覓得一處洞府,潛心修行。數百載光陰,匆匆而過。她幾經蛻皮,生出通體白鱗。迎着陽光,周身散發出柔和的色澤。

從前她叫赤練,如今她叫白熙。

春華秋實,四季輪轉變換。冬日,大雪封山,白熙會盤身於洞中,回憶先生。先生名楊德,是一個迂腐的文人,常言“貧賤不能移”,於是每到飯點,他都會捧着碗,蹲坐在門檻上,一副窮酸的吃相;他也說“威武不能屈”,所以面對縣令想霸佔書塾裡的祥瑞時,他抵死不從,捱了一頓毒打,落下一身傷病。什麼天地君親師,誰又曾真心對他好過。他生命的最後,是一條赤蛇出於感恩與憐憫,遊至他的面前,聽他嘀嘀不休地講那無關生死的聖人之言,就連回光返照時,還道 “君子以德報怨”。山中歲月,先生是白熙冬眠時所有的夢。待到夏日,嶺上綠蔭蔥蘢,白熙會纏到樹上,對着山間生靈複述先生所傳授的世間大道。

世事無常,但臥龍嶺出現了一種怪相,但凡聽過白熙說法的動物,壽命或多或少都有延長。然而,衆生縱使躲過了老病死,卻難逃五百年一次的天劫。逆天改命爲天地所不容,只有大修爲、大造化者才能享有長命不死的機緣。

白熙最近時常哀嘆,自己天資愚笨,實力不濟,幾百年苦修仍然不得人身,大難臨頭,恐怕躲不過五雷轟頂的厄運。本來,蛇活一世,若無所念,一千年同一年或半載也沒有差別。但念及尚未報答當日先生的教化之恩,白熙便覺得自己的一生不應該草草度過。

一日,有人語之聲傳入洞府,言曰:“臥龍嶺深處有座通天峰,峰下有一汪碧波潭,常有金光放出,使黑夜如同白晝,想必有寶物藏於其底。”聞言,白熙心有所動,有意可以尋一件神兵利器傍身。只是,碧波潭周遭寒氣極盛,就算是炎炎夏日,她也不曾靠近過。生爲冷血動物,這次也只能冒險一試,只爲賺得一線生機。

天空陰雲密佈,雨疏風驟。八百里臥龍嶺,層巒疊嶂,鬱郁蒼蒼,沐浴在雨中。通天峰高聳入雲,如一根撐天巨柱。一條白蛇翹着頭,吐着信,擺着身子,壓過荊棘密林,繞過通天峰,遊至碧波潭。瀑布沿峰而下,似銀河落九天,轟轟隆隆撞擊潭面,水霧繚繞,碧波潭蒙上了一層面紗。

巨大的蛇身沒入潭水中,似有刀鋒刺骨,一寸一寸刮在鱗片之上。白熙壓抑着半途而廢的衝動,調動每一塊肌肉,激活每一道血脈,竭力向深處潛去。起初,她還能分辨游魚與清石,漸漸地,越來越疲乏,意識開始渙散,迷迷糊糊中,前塵往事又浮現在眼前,她對着先生的遺體,道, “你去吧,有朝一日,我定要得道正果,尋到你的轉世,護你一世安穩。”言罷,蛇尾一甩,挑翻桌上的一盞油燈。火由一星半點逐漸擴散,將先生連同書塾一同燃起。火光沖天,白熙感到溫暖。

睜開眼睛,白熙已經到達潭底。一股暖流從地底涌出。她環顧四周,帶狀綠草隨水波搖盪,不遠處有一洞穴,一塊燙金匾額懸於門楣,上書“碧波龍宮”。白熙暗道,真是三生有幸,竟與龍王做了鄰居,常聞龍王富有四海,龍宮裡定有奇珍異寶。她朝洞內喊道:“蛇妖白熙求見碧波龍王。”側耳細聽,無人應答,又喊了兩聲,仍沒有回覆。白熙便自行入內,目之所及,一片殘垣,地面淤泥深積,唯獨洞壁上鑲嵌的夜明珠將整個空間照亮。暗淡中,沒有僕從,亦無蝦兵蟹將,一根直徑約二丈,高約六十丈的青石柱屹立在大殿中央,柱頂的山體中空,有微弱的天光射入。

這也許是一處廢棄的宮殿。一想到白來一場,白熙不免心有不甘。她正欲上前探查一番,忽覺石柱底部水波涌動,污泥渾濁,一顆黑色蛇頭緩緩擡起。第一眼,白熙以爲是同類,細看,這條蛇卻是龜身。龜殼被石柱壓着,不管他四肢如何動彈,石柱都穩穩地立着。

白熙問:“你是誰?怎麼會在龍宮裡?”

蛇頭龜道:“我是玄武,奉龍王法旨在此等待有緣人。”語音滄桑。

“有緣人?”

“是啊。你看,我背上馱着的盤龍柱,其頂端放着一顆龍珠。龍王命我在此守候,直到有人將它取走。我等了三千年,前不久,有夜叉來傳信,說取珠之人這兩天就到,看來,應該就是你這條小白蛇了。”

白熙將信將疑,道:“可是,我並不是來取龍珠的。它珠對我來說又沒用,要了幹嘛?”

玄武見白熙不識貨,微有慍色,“無知後輩,此珠乃是龍母孕育的一顆龍卵,龍母以淚浸之,外殼堅硬如石。龍母殞滅後,一直由我守護,數千年來,它吸收天地精華。擁有它,小則抵擋天劫,大則洗精伐髓,化身成龍。”

聽說能夠對抗天劫,白熙大喜,不疑有他,道:“我說怎麼有人指引我來這兒,原來是上天的安排。”

“一切皆有緣法,你得龍珠,我功德圓滿。”話畢,玄武周身略顯大慈大悲之相。

白熙盤柱而上,探頭一看,柱頂端果然有一顆橢球形龍珠。表層透明,類似琥珀,其內部有一團似龍非龍的肉色雛形,栩栩如生。

白熙甚是喜愛,道:“我把龍珠取走了?”

“與你有緣,便是你的。拿去吧。”玄武的聲音壓抑着興奮。

白熙張口,將龍珠含住。恰在此時,身下的盤龍柱開始顫動,隨後向一側傾斜。白熙仰起脖頸,龍珠順勢掉進喉嚨,徑直向腹部奔去。

“三千年了,我終於逃出生天了,.....哈......哈.......”

笑聲悽楚而又狂熱,震驚山谷。飛禽走獸皆駐足側耳,復又四散躲避。

白熙意識到自己上當了,玄武的獰笑,令她蛇鱗倒豎。一條活了五百年的蛇,一直牢記“三十六計,走爲上”,雖然歷險無數,但總能死裡逃生。當察覺到殺意,自己又無力抵抗時,白熙的第一反應就是逃。她強忍身體不適,以盤龍柱爲着力點,離弦之箭一般向頭頂洞**出,刺穿水面,拖着長長的水柱,直衝雲霄。

玄武推翻壓在身上的盤龍柱,負重沒有了,身體一下子輕了起來。他緊追白熙,彷彿她是他的囊中之物。

原來,通天峰處於碧波龍宮的正上方。峰頂雲深唔罩,覆蓋冰雪,寒意沁人,無法爬行。白熙同玄武對峙,身體瑟瑟發抖。

玄武戲耍意味十足地喊道:“小白蛇,你別跑呀,快讓我吃了你。”

“你騙我。龍珠其實是用來鎮壓你的。”白熙後知後覺,“既然我幫你脫困了,你爲何又要害我?”

“因爲吃了龍珠可以增強修爲,更主要的是可以報復敖韻。很不幸,它在你的肚子裡,我只有勉爲其難,將你一併吞下。”玄武豎起脖子,吐出信子。

白熙叫苦,形勢對她很不利。她暗恨自己大意,凍死或被活吞,那種死相都不好看。她抱着一絲希望,爭取道:“既然你的目標是龍珠。不如這樣吧,我把它吐出給你。你放我一條生路。”

“這倒也不失爲一個兩全其美的辦法,就依你。” 玄武大言不慚,道,“我向來不喜歡恩將仇報。”

無奈之下,白熙催動真氣至丹田,欲將龍珠逼出。然而,讓她意想不到的是,龍珠似乎已經紮根在體內,最外邊的殼層正在溶解,並混入她的血液。一個小生命開始在她的腹中甦醒。白熙大駭,她周圍的元氣也有了感應,跟着波動起來。天地間某道術法開始關聯啓動。

天劫來得異常,算算日子,應該還有一段時日。

玄武覺察到異樣,恐遲則生變。他張開巨口,彈出脖子,直撲白熙咽喉。就在這千鈞一髮之際,虛空中突然竄出一條青龍,氣勢如虹,爪如金鉤,扣住玄武的七寸。青龍帶着玄武轉了兩圈,然後狠狠將玄武往更高的天空甩去。

玄武不甘地嘶吼:“敖韻,我要宰了你......”未及說完,一道天雷已經劈在頭頂。玄武痛苦地扭曲身子。

此刻,白熙也是焦頭爛額。天劫已至,自然道法運轉,天雷滾滾,電光閃閃。電閃似鞭,雷霆如錘,一道火蛇猝不及防地劃過白熙的身體,擊落數片蛇鱗。

被白熙躲過的雷電劈向大地,留下一片焦土。山林中的活物紛紛奔命,生怕遭受池魚之殃。只有一條青龍逆流而上,他纏上白蛇。一龍一蛇擰成麻花。他們是漩渦的中心,青龍替白蛇分擔了一半的火力,他縱然有幾千年的修行,每承受一擊,也是錐心刻骨,周身越發青黑。白蛇皮開肉綻,又變成了最初的赤蛇。

青龍護着白蛇在電閃雷鳴中穿梭,蛇嘯龍吟響徹蒼穹。痛苦每多受一刻都是煎熬。不知痛苦何時纔是盡頭,更教人無助與絕望。

天劫,在局外人看來,不過短短半柱香的時辰,但在局內人眼中,卻是天荒地老。一百零八道天雷,是上神歷劫的禮遇。一百零八聲巨響過後,天地一片死寂。

一道彩虹架在通天峰上。空中沒有龍,也沒有蛇。

一隻體型龐大的蛇頭龜墜 “轟”的墜地,打破了山林中片刻的寧靜,驚起飛鳥無數。玄武是後背着地,龜殼深深地嵌進石中,四腳朝天,時不時抽動兩下,他的頸部被一棵倒下的樹幹卡在石縫裡。

一頭灰狼馱着一隻長毛兔,心有餘悸地從一塊巨石後面走出。

灰狼繞着龐大的軀體,口中喃喃:“造化啊,造化。”

第十章 調虎離山第九章 桃之夭夭第七章 蟠桃仙會第十章 調虎離山第十一章 玄武往事第八章 先生楊德第二章 青龍敖韻第十章 調虎離山第一章 蛇妖白熙第三章 有夫有子第五章 南海盜竹第四章 喬遷之喜第八章 先生楊德第十章 調虎離山第二章 青龍敖韻第六章 故地重遊第九章 桃之夭夭第十章 調虎離山第一章 蛇妖白熙第六章 故地重遊第十一章 玄武往事第八章 先生楊德第四章 喬遷之喜第三章 有夫有子第二章 青龍敖韻第六章 故地重遊第四章 喬遷之喜第八章 先生楊德第十一章 玄武往事第三章 有夫有子第八章 先生楊德第一章 蛇妖白熙第五章 南海盜竹第九章 桃之夭夭第一章 蛇妖白熙第四章 喬遷之喜第四章 喬遷之喜第五章 南海盜竹第七章 蟠桃仙會第八章 先生楊德第八章 先生楊德第八章 先生楊德第一章 蛇妖白熙第八章 先生楊德第四章 喬遷之喜第五章 南海盜竹第五章 南海盜竹第六章 故地重遊第六章 故地重遊第二章 青龍敖韻第八章 先生楊德第七章 蟠桃仙會第八章 先生楊德第五章 南海盜竹第六章 故地重遊第十章 調虎離山第九章 桃之夭夭第一章 蛇妖白熙第七章 蟠桃仙會第三章 有夫有子第六章 故地重遊第二章 青龍敖韻第八章 先生楊德第二章 青龍敖韻第五章 南海盜竹第七章 蟠桃仙會第三章 有夫有子第四章 喬遷之喜第九章 桃之夭夭第十一章 玄武往事第五章 南海盜竹第八章 先生楊德第十一章 玄武往事第三章 有夫有子第五章 南海盜竹第一章 蛇妖白熙第二章 青龍敖韻第二章 青龍敖韻第三章 有夫有子第二章 青龍敖韻第九章 桃之夭夭第六章 故地重遊第八章 先生楊德第三章 有夫有子第二章 青龍敖韻第八章 先生楊德第七章 蟠桃仙會第十一章 玄武往事
第十章 調虎離山第九章 桃之夭夭第七章 蟠桃仙會第十章 調虎離山第十一章 玄武往事第八章 先生楊德第二章 青龍敖韻第十章 調虎離山第一章 蛇妖白熙第三章 有夫有子第五章 南海盜竹第四章 喬遷之喜第八章 先生楊德第十章 調虎離山第二章 青龍敖韻第六章 故地重遊第九章 桃之夭夭第十章 調虎離山第一章 蛇妖白熙第六章 故地重遊第十一章 玄武往事第八章 先生楊德第四章 喬遷之喜第三章 有夫有子第二章 青龍敖韻第六章 故地重遊第四章 喬遷之喜第八章 先生楊德第十一章 玄武往事第三章 有夫有子第八章 先生楊德第一章 蛇妖白熙第五章 南海盜竹第九章 桃之夭夭第一章 蛇妖白熙第四章 喬遷之喜第四章 喬遷之喜第五章 南海盜竹第七章 蟠桃仙會第八章 先生楊德第八章 先生楊德第八章 先生楊德第一章 蛇妖白熙第八章 先生楊德第四章 喬遷之喜第五章 南海盜竹第五章 南海盜竹第六章 故地重遊第六章 故地重遊第二章 青龍敖韻第八章 先生楊德第七章 蟠桃仙會第八章 先生楊德第五章 南海盜竹第六章 故地重遊第十章 調虎離山第九章 桃之夭夭第一章 蛇妖白熙第七章 蟠桃仙會第三章 有夫有子第六章 故地重遊第二章 青龍敖韻第八章 先生楊德第二章 青龍敖韻第五章 南海盜竹第七章 蟠桃仙會第三章 有夫有子第四章 喬遷之喜第九章 桃之夭夭第十一章 玄武往事第五章 南海盜竹第八章 先生楊德第十一章 玄武往事第三章 有夫有子第五章 南海盜竹第一章 蛇妖白熙第二章 青龍敖韻第二章 青龍敖韻第三章 有夫有子第二章 青龍敖韻第九章 桃之夭夭第六章 故地重遊第八章 先生楊德第三章 有夫有子第二章 青龍敖韻第八章 先生楊德第七章 蟠桃仙會第十一章 玄武往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