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水平緩,緩緩流過。封凍了好幾個月的黃河終於在2月下旬開始解凍,首先解凍的是下游流經山東的這一段,河水帶着浮冰,慢慢的流向渤海灣。
在濟南城外的黃河南岸,穿着明黃面料的棉袍的朱濟世,正帶着一羣大明文武官員模樣的人在河邊散步。後面更是簇擁着大隊的近衛軍。黃河兩岸的田地還都荒蕪着,除了巡邏的官兵,就沒有任何的人煙。往日阡陌縱橫,雞犬相聞的富饒平原,現在幾乎變得和塞外草原一樣荒涼了。
朱濟世是兩天前纔到濟南的,河南之戰已經告一段落,雖然開封、洛陽、許昌、襄陽等地還沒有收復。但是最新的消息傳來,那些地方的太平軍已經開始陸續撤退了。明軍只要耐心等待,就能收復這些地盤。所以朱大天子纔在一師近衛軍的護送之下,先是親自動手給林則徐動手術治療疝氣,然後又召見林則徐、曾國藩、苗沛霖等人,聽取他們對安定中原局面的建議。
雖然是穿越者,但是朱大天子卻不是那種無所不知,無所不能的全才。在科學上當然有領先一百幾十年的知識,也算善於經營理財。不過軍事、政治方面的才能卻只能用平庸來形容,而且還不大瞭解19世紀中葉的中國國情,可以走到今天這一步,大概就是因爲善於聽取古人的意見吧。
而今天他則出城走訪,想着體察一下民情,視察一下黃河岸堤。可是卻只見到了一片荒蕪人煙的黃河灘。
他在河邊緩緩而行。低頭背手若有所思。腦子裡全是剛剛視察的幾個還有人煙的村落的場面。如果要一個字來形容那場面,無疑就是“窮”啦!實在太窮了,窮到了難以想象的地步,根本沒有吃的,爐子上面煮着的根本不知道是什麼東西,好像是苔蘚、野菜和泥土的混合物!見到的每一個老百姓都是骨瘦如柴,臉孔上面沒有一絲血色和活力,有的只是麻木。身上的衣服全都是一個個的破洞,早就爛得不象話了。和濟南這裡相比,江南、廣東的窮人都好像是從天堂裡出來的一樣了,不過還是窮得不行,長久下去恐怕真要出問題的……
軍師羅澤南湊到朱濟世身邊,低聲道:“皇上,中原的戰禍已熄,只要於民休息,數年之後就會恢復元氣的。如今的當務之急就是從江南調集米糧賑濟災民,只要老百姓能有口吃的。這道關口總能過去的,以後一定會好起來的。”
朱濟世斜睨着羅澤南。淡淡道:“軍師,你真這麼認爲?只要眼前這關,以後就沒事了?”
羅澤南聞言一愣,眉頭漸漸擰了起來,他現在知道朱濟世並不是因爲眼前的這關在憂慮——朱大皇帝雖然不殘暴,但也不是一點見不得老百姓餓死的“仁君”,不會爲了中原眼前的這場饑荒吃不下睡不香的。就如羅澤南所言,從江南調集米糧賑濟災民,讓老百姓能有口吃的,眼前這關就能過去,就算餓死些人真沒什麼了不起,眼下的大明朝哪天沒有人餓死?
“皇上,那您是因何煩惱?”羅澤南問。
朱濟世沉沉一笑:“朕不是爲眼下的饑荒而煩惱,大明有四萬萬人,就是餓死幾萬幾十萬都沒什麼!民變朕也不怕……太平天國都敗了,區區變民還不是隨時鎮壓下去?朕所慮着是將來天下太平之後,現在朕有子民四萬萬,已經是人多地少,貧民遍野。將來這些子民繁衍成八萬萬、十萬萬之後,朕或者是朕的子孫可就要傷透腦筋了。”
“不至於那樣多。”羅澤南的容色也難看起來,“現在關內的土地能養活四萬萬人已經是極限了,要再多的話……”
“就會餓死?現在已經是極限了,所以老百姓纔會這樣窮!以後就一直這樣窮下去?”
朱濟世放沉了聲音,“現在大明有朕在,而且民智也未大開,自然不怕。可是將來朕要是不在了,民智又開,只怕會有第二個、第三個太平天國吧?”
“皇上的意思是……”羅澤南一頭霧水地看着朱濟世,心裡真是不大明白這位皇帝陛下又在打什麼主意了?自打遷都應天之後,朱濟世的心思就越來越難捉摸了。
朱濟世哈了一聲,似乎就吐了一點兒胸中的鬱氣出來。只是眼神當中那點憂色是怎麼也消退不掉:“現在咱們的漢人的基本地盤和太祖皇帝那時候差不多,就是關內十八省……500年啦,人口從六千萬增加到了四萬萬,地盤卻沒有增加多少,天下民生能不疲敝嗎?而人口越多,田租就越高,土地也愈發集中,天下之民至少有半數身無立錐之地,天下能長治久安?”
朱濟世知道後世某黨面對人多地少這個難題時的解決辦法就是“平分土地”,可繼而又祭出了集體化的大招,搞了近30年,最後還以失敗收場。好在1970年代末已經是工業化和貿易較爲自由的時代,可以依靠工業和出口來解決過剩的勞動力,獲取足夠豐富的食物。可是在這個時代,世界貿易並不發達,中國根本沒有辦法通過出口工業品來獲取足夠的農產品。而且大明王朝通過短短几年的戰爭就推翻了滿清、驅逐了太平天國,統治了中國人口最集中的地區,在可以想見的將來,在一個較爲穩定的社會環境之下,中國的人口增長率會比歷史上更快!人口的高峰也將提前到來——雖然隨着城市化速度的加快,人口並不會無休止增長下去,但是在未來50年甚至是100年內,中國的人口肯定要比歷史同期多得多!
而全世界的貿易和農業技術,並不會因爲自己的到來而取得顯著的提高,雖然自己掌握的化學和生物學知識在理論上可以給這個世界帶來一場技術革命。但是中國落後的工業和近代教育,都決定了中國沒有辦法消化朱濟世所掌握的先進技術。如果他過早把自己的化學和生物學知識公開,造成的後果很可能是進一步拉大中國和世界先進工業國的差距。而且朱濟世還知道,大部分先進的理論或是技術,都會被首先使用在軍事上而非工農業生產之上……
“軍師,咱們大明的出路只有一個,就是效仿西洋列強對外殖民!”
朱濟世停下腳步,往着滾滾東去的黃河,彷彿是自言自語地道:“也不能完全效仿西洋……西洋列強的殖民進程太慢,他們國內的人口並不怎麼過剩,與其說是在殖民,不如說是滿世界圈地,真正殖出去的民可不多啊。而大明必須真正把民殖出去,只有這樣國內纔有可能長治久安。可是要怎麼把民殖出去呢?這可不是容易的事情,因爲世界上沒有真正無主的土地!我們對外殖民的過程,對別人來說就是……滅亡的過程!不能指望這個過程在完全不流血的情況下完成,殖民等於長期的征戰!所以每一個年輕力壯的殖民者,都必須要時刻拿起武器來作戰!所有大明的開拓者都應該互相扶植,共同戰鬥,只有這樣,他們才能在異域他鄉真正生存下去,好好的生存。”
他忽然扭過頭,看着羅澤南:“軍師,朕覺得《天朝田畝制度》中的許多條款是可以參考使用的,不過不是用於內地,而是用來殖民開拓——對某些方向上的殖民開拓。被我們送到那裡去的老百姓應該以軍事化和集體化的模式組織起來,亦軍亦民,同耕同戰……”(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