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2章 夜探牢房(二更)

“皇上派專人給在下調理身體,現在已經恢復如常。不過自那件事後,便覺得人生如大夢一場,以前的很多想法都產生了改變。這安姑娘原本是我的師妹,我知道她靈堂在此處,便主動要求守靈,其實也是借她的名譽,落得個清靜罷了。”

尉遲靖眼睛一轉,“你說,這位安姑娘是你的師妹?”

代宏文點點頭,“正是。”

尉遲靖馬上拿出千年龜殼和六枚銅錢,在他的面前晃了晃,“那麼,你也會玩這個東西了?”

代宏文看了眼,道:“這原本是我師妹所用的卦鉢和銅錢,沒想到現如今落在公主的手中,這也算是緣分。”

“你的安師妹名氣可大着呢,我所見之人,莫不是對她推崇,不過她有個師兄的事情,倒是鮮有聽說。你即爲師兄,想必你的本事不比安姑娘小,這樣吧,既然安姑娘的卦鉢和銅錢都落於我手,如果就這麼空置着也蠻可惜,不如我拜你爲師,你把你的本事都教我好不好?”

“若公主想學,在下自是樂意得很。但不能拜師,不如以後你也跟着安師妹一樣,叫我師兄好了。”

尉遲靖一聽大喜,“太好了,師兄!以後我就跟着你混了,你一定一定要把你的本事,都教於我啊!”

“當然。”

“那我們現在就開始吧!”

“啊?”代宏文倒也沒想到尉遲靖說風就是雨,這麼快要求學習。然而尉遲靖已經拉扯着他在墊子上坐下,“其實吧,我以前對這個並不以爲然,然而那次在梅林中,卻見到了這種本事的威力,師兄,那日梅林之事,你在不在場?你能跟我說說,到底是怎麼辦到的嗎?”

“哦,其實梅林那事,我並不在場,當時我的身體雖然已經恢復,卻還是無法用功,所以沒有辦法進入梅林。不過那件事我是知道的,當時應該是夏君身邊的那位巫師烏弋山,事先在梅林裡施了術,這也是梅林早不開,晚不開,在皇上到達宛城後,卻一夜之間花開滿山坡的原因甌。

不過,花開只是引子,關鍵還是要引人入陣,只要人一進入梅林,陣法自動開啓。當初公主也是入了陣的吧,陣中的情景我就不必多說,但是就梅林中鬥陣,我可以這樣告訴你,那日,並沒有別人參與,而只是巫咸國的兩處高人在鬥法而已,所以那天的陣法,其實是巫術陣法,與我們中原的風水大陣,還是有區別的。

只是期間,有一位叫做沖虛子的道長,也曾插了一手,沖虛子道長所用的道術,源自於西漢時期的茅氏三兄弟,即茅盈、茅固、茅衷。經過多年的發展,的確也有其獨到之處,然而我與師妹所用的風水大陣,卻來自於伏羲與神農,各自所創《易經》及《連山易》、《歸藏易》,後又歷經數十版本,才演化爲現在的模樣。

風水大陣及六駁占卜,擅用自然之風、水、氣、火等勢,演化爲陣,變幻多端,而人相相面術,則是多年觀察積累而做出的判斷與結果……”

代宏文似乎真的要傾囊相授,說得滔滔不絕,而尉遲靖也聽得甚爲仔細,聽了這段話便也明白代宏文是真的有本事的,並不是騙子。而在不遠處,一行人走過來,爲首者正是曹炟,他靜靜地看着靈堂內的情景,回憶卻卻已經飄到了遠方。

或許,真正的安歌再也回不來了,但是安歌的本事,還是能夠得以保留下來,這也不能不說是一件幸事。

自這日之後,尉遲靖藉着那塊玉佩,天天夜裡入宮,卻並不去探望曹炟,只是直奔禁地,向代宏文學習有關風水八卦及六駁之術,卻撇掉了相面術這一項,當代宏文問,爲什麼的時候,尉遲靖是這樣回答的,“一人千面,相來何用?再說,相面不如相心,是以相面之術,不學也罷。”

代宏文忽然覺得,尉遲靖雖然已經忘了前事,但是有關前事給她造成的影響,還是在骨子裡影響着她的,雖然她自己都不知道,可是她的確比以前更通透了,也或許只是潛意識裡害怕了,前兩世她皆用相面之術,自覺得比別人先行洞查先機,然而依然許多事陰差陽錯,並非先前所看到的那樣。

足見她說的是對的,相面不如相心,一人千面,原本就是人世間常態,的確是沒有相面的必要。

其實尉遲靖頻繁入宮,當然有人稟報曹炟,但是曹炟叮囑下去,不必管她,然而這件事,還是引起了很多人的注目。

首先是上官夜,他早發覺,曹炟賜給自己的玉佩弄丟了,後來又發現尉遲靖夜裡頻頻出門,白天卻是越來越懶,常常凌晨歸而睡至傍晚,每日如此,他幾乎都要見不到她了,後來當然是跟蹤了,結果就發現了尉遲靖憑着玉佩每日入宮之事,頓時氣得臉都黑了。

那夜,尉遲靖又輕手輕腳,準備出門。

卻被上官夜攔住,“公主,你這是要去哪裡,上官送你。”

“不必了,我自已去,自己回。”尉遲靖見被發現,反而理直氣壯起來,“你這樣跟蹤主子太不妥,以後不許這樣做了。”

“你是不是去見和帝?”上官夜繼續追問。

“你既然什麼都知道,還問什麼。”尉遲靖見如此,也沒有必要隱瞞了,說的時候還帶着點笑意,“上官,你莫要管我,我進宮是有要事的,過些日子說不定不能有成果了,到時候你可以第一個來驗證我的成果。”

上官夜眸子裡的疑惑卻更深重了,“公主,難道現在不可以讓我知道嗎?”

“佛曰,不可說,不可說。”

上官夜知道是問不出什麼了,當下也不再多問,只道:“和帝那個人,不是你表面所見的那樣簡單,最近我得到消息,那個牛雲飛,根本就沒有跑出汾城,早就被和帝給抓了,關在秘密的地牢裡,這件事他一直沒有告訴你吧,可能就是要讓你感到愧疚。”

“這是真的嗎?牛雲飛被抓住了?”尉遲靖詫異問道。

“消息不說百分之百確鑿,但也有七八分的可能性。”

尉遲靖拍拍上官夜的肩膀,“上官,你很能幹,好樣的。”

之後再不理上官夜,一溜煙地上了馬車,往宮中趕去。

這一夜,她卻沒有心思學風水大課,而代宏文當然也能感覺到她的心不在焉,做也因頓神色道:“師妹,今夜你便自己練習好了,師兄身體不太舒服,需要休息一下。”

這似乎正和尉遲靖的心意,忙道:“昨夜師兄新教的天地交泰之風水象,我回去想了一天也還是不甚明瞭,不過按照此風水象,倒是常常出帝王的地方便有此風水象,這汾城行宮也算是帝王所居之處,按道理說也應該有這樣的風水象,所謂讀書千遍,不如見見實物,今夜我便在宮中尋找這天地交泰風水像如何?”

代宏文笑道:“師妹請便,不過到底是深宮之處,多隱藏有兇險,可要小心行事。”

“師兄放心!”

說完,尉遲靖便迫不急待地走出了禁地。

好在她玉佩在手,居然是無往不利,一路暢通無阻,只是不知道地牢的方位,因此走了近一個時辰,還是沒有找到地牢,卻無意間闖入了一間花苑,裡頭種滿了牧丹花,而此時,曹炟正在這些牧丹花中,園丁在前面引路,“皇上,之前培育的那一批,已經全部都經由花商送往了安陽,價格也都是普通花兒一般,很多百姓都消費得起。”

曹炟嗯了聲,又道:“宮中呢?是否也已經送了進去?”

另一個官員模樣的人答道:“已經送進去了,聽說並沒有引起夏君的注意,再加上宮內有許多舊臣,相當的念舊,看見此花亦是欣喜,各自買了搬回府邸的也有。”

“很好。”曹炟對於現狀似乎很滿意了,看着滿院的牧丹道:“若是培育不及,便從坊間徵集,總之,一定要供應安陽城內,牧丹花足夠纔好。朕要把安陽城,變成牧丹花城。”

……

之前,尉遲靖見到這牧丹花,並沒有放在心上,無非就是一盆花而已,現在聽曹炟這麼朕重其事的,反而是疑惑了起來,這牧丹花上,莫非有什麼玄機?待曹炟與衆人看完花後離開了此苑,她便也去仔細瞅瞅,瞅了良久也並未看出異樣,而且據說這些花普通百姓也是要買的,若是在花上做了手腳,豈不是連百姓都給害了?

她彎得腰也痛了,便站起來往四處看,這才發現此花苑極大,而且爲了保持苑內溫度,到處都有露天暖爐,整個地方如在室內般溫暖,而每個角落也都佈滿着盛放的牧丹花,此處不錯哦!

心血來潮,拿了千年龜殼和六枚銅錢來,在手中搖啊搖啊,然後灑下去,細細地觀查一陣,喃喃自語道:“此處倒真是吉利,生機勃勃,暗水央然,乃是最適合培育植物的地方,怪不得這裡牧丹花都盛放。”

接着又在地下畫了個八卦圖,捏手決控制六枚銅錢,只見銅錢在圖陣中滴溜溜地轉圈兒,一會兒落了下來,她瞪大眼睛觀察,自言自語地道:“這個若按照代師兄所講,乃是吉中帶凶,唉呀,東北方位將和血光之災吶!”她趕緊收了銅錢,開始辯方位,最後確定東北方位在哪裡,往前走了幾步,忽然想到代師兄教過,凶地莫入,那裡既然有血光之災,自然是避之不及,哪還有往上撞的。

算了,還是做正事要緊,這樣一想,便準備走出花苑。

又暗想,自己既然會卜佔方位,爲何不占卜一下地牢在哪裡?

唉呀——她狠狠敲了下自己的腦袋,埋怨自己此刻纔想起來。

有了這想法立刻實施,事情卻變得很簡單,只是沒想到的是,卜出來的地方,竟然亦是東北方位,此處刑傷、破位,乃是陰氣怨氣聚積的地方,這樣的地方自然就是牢獲之地。

到底要不要去呢?代師兄說,風水占卜都是爲了趨吉避凶,哪有明知道有兇險還往上撞的?只是如果不去找那個牛雲飛,心中的疑惑又如何解呢?最後她的腳,已經不知不覺地往東北方向而去,心中異常緊張,然而一路上除了遇到幾隊巡邏衛兵,並沒有遇到什麼兇險。

似乎是不經意間,已經到了地方,門口有士兵把守,一座沉悶的石牆上,裝着扇同樣沉悶的鐵門,

門的兩側各裝有兩隻大燈籠,夜晚的風吹來,燈寵微晃,讓人心裡忽然泛着點寒。

她吸了口氣,壯壯膽子到了牢門前,尚未走近,已經被牢卒攔住,“什麼人?”

尉遲靖趕緊拿出九龍玉佩遞上前,他們看了看,道:“皇上派來的?”

“正是,正是。”

“進去吧。”

就這樣,她順利地進入牢房,又問:“那個,知道不知道牛雲飛關在哪間裡?”

剛剛問完,裡頭又走出個牢卒打扮的人,手中拿着一大串鑰匙,審視了下她,才道:“姑娘跟我來。”

既然她有九龍玉佩,也不必多問什麼。

牢裡關住的人並不多,很多牢房都空置,足見曹炟並不是一個重刑獄之人,裡頭很安靜也很陰森,鼻子裡總有些陳腐的氣息,這樣走了很久,回頭再看,那條道兒很幽深黑暗,已經看不太深楚那道門了,尉遲靖有些緊張地握緊了拳頭,忽然覺得自己冒然前然,的確是件很危險的事情。

籤文何解桃花近(二更)人爲刀俎,我爲魚肉離滅國不遠了(二更)第340章 朕不願如此第306章 地獄的號角(三更)套近乎她是提醒過她再次接到同樣的任務第485章 我是巫師,你莫要找錯人了第386章 刺耳的笑聲第369章 似夢似真,初雪第396章 我的歌兒(二更)第516章 少女被殺案件第419章 死了也好(二更)花魁三甲不要讓我欠你太多(二更)第236章 她的影子,如影隨行第457章 晉封爲後(二更)殺機重重(二更)第313章 你到底是誰迎親第317章 皇帝遇鬼(二更)第386章 刺耳的笑聲第419章 死了也好(二更)第396章 我的歌兒(二更)第459章 被塵封的真相難道他喜歡男子(二更)第300章 青石門裡的屍體(三更)第504章 文喋第235章 沈婥再現第483章 孔雀夫人與上官夜第416章 毀去書局的真正凶手(二更)敬茶奸王與暗殺(二更)小安歌的木雕(二更)第283章 男權第432章 你是不是真的很怪我第460章 問神(加更,八千字,祝節日快樂)第311章 閨房第349章 應該感謝你救命之恩第528章 兩女奪愛第474章 崩潰的尉遲靖第232章 曹炟的船笛(萬字大更)第230章 陰娃第417章 打回安陽便會封后鐵面第348章 傻瓜一樣的外地人愛情是什麼,我還不太懂說服鍾氏休妻書第482章 點到爲止,莫要傷和氣(二更)潑她一臉茶(二更)暗生情義即不救,何來(二更)與大夫人的聯手(三更)第318章 以後聽你的好了第493章 回程(八千字)第241章 秘密不能永遠被沒埋再次接到同樣的任務第344章 殺人不眨眼之輩第389章 傳聞中的梅花殺手再現(二更)被請入郡王府第215章 這樣纔好,皆大歡喜來歷不明(二更)潘玉兒宣戰陳留王遺事一個人的地老天荒第456章 一抹殘影奇怪的推演結果(二更)第498章 遇刺(八千)討伐奸王得遇故人(二更)第274章 相殺(二更)風兒回來了激將(二更)第515章 傾城夫人第269章 幫我找一個人第288章 願以江山換美人第504章 文喋第523章 你我之間,至少還有十天的時間第229章 君山之門第245章 她死了,這一切才能平息(二更)第220章 金風玉露宴(二更)第393章 親眼看真相第248章 山河小安歌的木雕(二更)我不是沈婥,那又怎樣從未對我有過半分的好第267章 一路同行第243章 多看了一眼(二更)第255章 鬥局第415章 初次的血腥邂逅無法接受的結果第247章 五馬分屍(二更)死裡逃生第317章 皇帝遇鬼(二更)陰魂不散(二更)鐵面殺機重重(二更)第489章 夫人之死
籤文何解桃花近(二更)人爲刀俎,我爲魚肉離滅國不遠了(二更)第340章 朕不願如此第306章 地獄的號角(三更)套近乎她是提醒過她再次接到同樣的任務第485章 我是巫師,你莫要找錯人了第386章 刺耳的笑聲第369章 似夢似真,初雪第396章 我的歌兒(二更)第516章 少女被殺案件第419章 死了也好(二更)花魁三甲不要讓我欠你太多(二更)第236章 她的影子,如影隨行第457章 晉封爲後(二更)殺機重重(二更)第313章 你到底是誰迎親第317章 皇帝遇鬼(二更)第386章 刺耳的笑聲第419章 死了也好(二更)第396章 我的歌兒(二更)第459章 被塵封的真相難道他喜歡男子(二更)第300章 青石門裡的屍體(三更)第504章 文喋第235章 沈婥再現第483章 孔雀夫人與上官夜第416章 毀去書局的真正凶手(二更)敬茶奸王與暗殺(二更)小安歌的木雕(二更)第283章 男權第432章 你是不是真的很怪我第460章 問神(加更,八千字,祝節日快樂)第311章 閨房第349章 應該感謝你救命之恩第528章 兩女奪愛第474章 崩潰的尉遲靖第232章 曹炟的船笛(萬字大更)第230章 陰娃第417章 打回安陽便會封后鐵面第348章 傻瓜一樣的外地人愛情是什麼,我還不太懂說服鍾氏休妻書第482章 點到爲止,莫要傷和氣(二更)潑她一臉茶(二更)暗生情義即不救,何來(二更)與大夫人的聯手(三更)第318章 以後聽你的好了第493章 回程(八千字)第241章 秘密不能永遠被沒埋再次接到同樣的任務第344章 殺人不眨眼之輩第389章 傳聞中的梅花殺手再現(二更)被請入郡王府第215章 這樣纔好,皆大歡喜來歷不明(二更)潘玉兒宣戰陳留王遺事一個人的地老天荒第456章 一抹殘影奇怪的推演結果(二更)第498章 遇刺(八千)討伐奸王得遇故人(二更)第274章 相殺(二更)風兒回來了激將(二更)第515章 傾城夫人第269章 幫我找一個人第288章 願以江山換美人第504章 文喋第523章 你我之間,至少還有十天的時間第229章 君山之門第245章 她死了,這一切才能平息(二更)第220章 金風玉露宴(二更)第393章 親眼看真相第248章 山河小安歌的木雕(二更)我不是沈婥,那又怎樣從未對我有過半分的好第267章 一路同行第243章 多看了一眼(二更)第255章 鬥局第415章 初次的血腥邂逅無法接受的結果第247章 五馬分屍(二更)死裡逃生第317章 皇帝遇鬼(二更)陰魂不散(二更)鐵面殺機重重(二更)第489章 夫人之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