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2章 斬殺遼帝

沈醉此番話一出整個大殿上鴉雀無聲。只不過這番話中有多少是他的真實想法有多少是虛言、大話便只有他自己知道了。其實若非他知道歷史他跟朝堂上的這些大臣也是一樣又能看到多遠想到多遠。他自己便是一個現實主義者所顧的還不多是眼前。他說這番話主要是爲了喚起一絲這朝堂上羣臣的那一絲戰意。所謂“在其位謀其事”他既然站到了這大宋的朝堂之上他想自己或多或少也應該爲這大宋做些什麼讓它不那麼快滅亡讓它有機會強盛。

有一個成語叫做“振聾聵”朝堂上很多大臣現在就有這種感覺。沈醉的這番話讓他們很震驚也讓他們得到了很多啓示。真心爲國的大臣們不禁心生慚愧暗道自己確實有些目光短淺;只爲自己謀利的卻也是目瞪口呆不過想到爲了後世子孫心中卻覺着也當好好考慮考慮。不管是奸臣還是權臣也不管是好人還是壞人在對待自己的後輩子女上基本都是一樣的。“可憐天下父母心”這句話還是很通用的。再壞的人也會疼愛自己的子女。

“好沈愛卿遠見卓識當真是我大宋臣子的楷模!”趙煦又拍案叫道。話鋒一轉道:“卿之大才朕借用之處甚多豈可放之去衝鋒陷陣。再說咱們此時只是提議出兵征戰乃是大事還需好好議定到時再說也是不遲。”

沈醉拱手謙遜道:“陛下謬讚了臣不敢當。”

話音方落羣臣中一人出班接道:“沈大人這纔是過謙了。沈大人高瞻遠矚見識卓著不是我輩目光短淺可比。有沈大人在此當真是咱們大宋之福。皇上當日欽點沈大人爲狀元又破格提用也是目光如矩慧眼識英才!”

沈醉只聽聲音便知是蔡京卻也不必轉頭去看。只是心道這傢伙是見自己得了勢就來巴結拍馬屁。且一拍兩馬連趙煦的馬屁也一塊拍了。擡頭去看趙煦果見趙煦瞧着蔡京滿目讚賞之意。蔡京這一開頭後面卻是立馬便有附議之人你一言我一語把沈醉誇的是天上少有地上絕無。就連四朝元老現任平章軍國重事、太師之職的文彥博都十分難得地誇了沈醉一句。

正在此時蘇轍卻又向沈醉道:“沈大人蘇某尚有疑問之處還請沈大人見教!”

蘇轍這一出聲請問殿中衆人的誇讚之聲便立馬停了都瞧怪物一般瞧着蘇轍。便是與蘇轍一路的蘇軾、範純仁、範祖禹等人也都面露奇怪之色。趙煦更是冷哼了一聲皺了皺眉頭便要作。沈醉卻已道:“蘇大人但問便是。”

蘇轍道:“便如沈大人所言從秦漢時的匈奴到如今的契丹、党項這些化外蠻族都與我中國爲敵。一族敗之另一族便趁勢而起代之。好像殺之不盡一般又總能趁機展強盛威脅我中國統治。今日契丹敗了不知又有哪一族會趁勢而起到後世展強盛又會與我中國爲敵。往復循環不知何時是終。便是我們將它打敗了打怕了打得也再無還手之力可以安定幾十年或上百年但終有一日他們仍會死灰復燃。沈大人聲稱要將他們永遠滅絕難道要屠殺盡他們族中的每一人?”

沈醉道:“這倒也不必從秦始皇的一戰定匈奴到漢武帝舉傾國之力打的匈奴分裂西遷再到唐敗突厥。可以說咱們中國都是能夠打敗這些遊牧民族的。每一次遊牧民族的昌盛都是源於咱們中國的內亂及朝代更替給予了他們機會。否則咱們一直打壓他們便會毫無機會。因此咱們更需要變法圖強不使咱們大宋內部出問題一直強盛。咱們一舉而定後他們便會再無翻身之機。同時也可使用教化的手段將其族民百姓遷徙至中原改變他們的生活習慣讓他們學習咱們的文化並與其通婚。慢慢的同化他們過上個幾十年上百年這些人還有他們的後輩便完完全全成了咱們大宋的子民。當然爲了他們不聚衆謀反鬧事可將其分散遷徙人數也不宜太多太過集中需置於咱們的絕對控制下。蘇大人以爲如何?”

蘇轍略皺着眉點頭道:“沈大人此議甚好蘇某佩服!”卻又嘆道:“只是遼國、西夏皆是兵強馬壯咱們大宋雖兵多將廣武器精良這一仗卻也不知要打到多久才能結束。”

沈醉道:“咱們大宋人多便是拼人也能拼死他們。勝終是會勝只不過損傷會大。所以當務之急咱們變法的第一條便是要強兵。不能再像現在這般將不知兵兵不知將。打仗還是需要兵將合力上下一心的。”轉向趙煦拱手問道:“不知陛下以爲如何?”

趙煦點頭道:“沈愛卿所言甚是咱們要的第一條需是強兵。”…bsp;作爲“強兵”的措施神宗時王安石變法中一方面精簡軍隊裁汰老弱合併軍營另一方面實行將兵法。自熙寧七年始在北方挑選武藝較高、作戰經驗較多的武官專掌訓練統領。將兵法的實行使兵知其將將練其兵提高了軍隊的戰鬥力。這一點還是卓有成效的。趙煦要復行新法卻也沒必要重新商定個強兵的法則便以此爲基與羣臣在朝堂上討論通過。讓羣臣多推薦一些掌兵訓練的武官選地建軍訓練精簡軍隊裁汰老弱這些自然也是必需的。

沈醉藉此機會推薦了自己在京中的好友周侗作爲東京八十萬禁軍教頭周侗在朝中的名聲還是有的。再加又是沈醉推薦趙煦十分看重。旁人推薦的還需審覈呈辦沈醉推薦的趙煦便當即準允說道先以京師爲例進行。周侗既在東京又是東京八十萬禁軍教頭自有這個方便。衆人都無異議趙煦便即命人擬旨下詔然後宣佈退朝。

十月初樞密院派往遼國的細作傳回密報。說道遼國正在集結大軍遼帝耶律洪基準備禦駕親征兵指雁門關。

趙煦接報後一面派人傳書邊關着守將整備防務積蓄糧草訓練士卒預防遼兵寇關。一面又派人往附近各地駐軍下令準備隨時增援。另一面則準備直接從京師增派援兵這一次不但要堅決防守同時打退遼兵後也要趁機反攻。

早朝中商定以周侗爲將沈醉爲監軍兵二十萬往雁門關增援。這卻是沈醉私下裡一力舉薦的結果別人或不知道周侗的本事他卻知道的清楚。宋朝慣於以文領武雖是開始施行了新法這一點卻一時也未能改變。沈醉這監軍名義上便比周侗大了一級而且對於軍隊也有絕對的決斷權。不過沈醉知道自己的本事雖然以前在現代時看過不少軍事小說及之類的電視節目理論上知道不少但他卻也知道自己並無這個能力自不會隨便指手劃腳地亂指揮。

退朝後沈醉照例往內書閣見駕。趙煦又再三叮囑說道這一戰只許勝不許敗。沈醉信任周侗的本事卻是也再三立下了保證。

十日後二十萬大軍及糧草已全部集結完畢。大軍開拔之日趙煦率領文武百官親自在城頭送行。石清露、燕千尋、木婉清、阿碧四女自也是親來爲沈醉送行若非軍中不能隨帶家眷沈醉卻說不得要將她們帶着。

沈醉並沒穿甲冑只穿了紫色的常服與盔甲鮮明的周侗並鞍而行。周侗右側略後是同樣穿了一身盔甲的盧俊義與林沖。沈醉左側略後卻是跟着時遷。這是沈醉特地向燕千尋借用的除時遷外還另有精選出來的三十名神偷門好手欲借用他們高來高去善於僞裝隱藏、潛伏匿蹤的本領刺探軍情。這三十一人包括時遷在內都充作他的親兵隨行此時也都換上了宋兵的軍服。

自洛陽回到東京後沈醉便將《神偷秘技》交予了燕千尋物歸原主交還了神偷門。時遷及這三十人卻是都有修習《神偷秘技》上的絕技不過月餘便都自覺提高甚多。

軍中糧草卻是並未多帶因趙煦早已下令沿途州縣爲大軍提供糧草方便又給了沈醉一道聖旨可按所需隨時向各州縣徵調糧草。每日行軍紮營自有周侗負責沈醉每日皆是清閒無事只領了人沿途打獵也順帶練習射藝箭法。他本身已屬絕頂高手又有周侗這騎射高手指點不過幾日便已練習得是百百中。還練就了一次同三箭的本事一三箭也是箭箭皆中讓一衆軍兵大嘆佩服。

大軍趕到太原府時已接到雁門關軍報說道遼兵已至關下並於當日進行了一次試探性攻擊。周侗接到戰報後與衆將及沈醉商定選定了一名先鋒官帶領一萬先頭軍輕裝簡從急馳增援雁門關他帶領大隊及糧草、輜重隨後而行。選定先鋒之後當日便派了一萬精兵由其帶領先行馳援。大隊人馬則在太原休息了一日後第二日隨後上路。

太原離雁門關雖已不遠但後邊大隊人馬而行又帶了糧草、輜重儘管周侗下令加快行軍卻還是比先頭軍晚到了四、五日。

大軍趕到雁門關時還未進關遠遠便已聽見那邊關外震天的喊殺聲、慘叫聲及兵刃拼擊聲。雁門關關城卻是並不甚大容不下這十九萬大軍守將早接到樞密院文書知道二十萬大軍要來卻是早在這邊關外整備了營地。大軍先頭探馬早抵通知了關內守將此時已派了人在關外等候。

到得關下與關中守將派出的將領接了頭周侗命人到營地紮營他則親帶了盧俊義、林沖及幾名副將與百來名親兵先行入關沈醉也帶着時遷及一衆親兵與他隨行入關。還未上得關牆雁門關守將便早已接到報告下城來迎接周侗派來的先鋒官卻是在城牆上指揮戰事。互相見過禮周侗便即向守將詢問戰況一邊又往城牆上而去。…bsp;守將一路介紹完畢衆人上得城牆便放眼往城下望去但見城下城牆上遼兵密密麻麻勇悍異常不知死地踏着雲梯滾滾往城牆上爬來。宋兵則以弩箭、大石、擂木招呼還有燒的滾燙的油一勺澆下去遼兵必定是皮開肉綻慘叫着栽倒下去。

遼兵陣營內遠在射程外的一衆兵馬衆星拱月般地護衛着一跨乘棗紅戰馬身着大紅戰袍的遼將這人面蓄虯髯神情威嚴也正瞧着城牆上的周侗、沈醉等人還揮着馬鞭指指點點。雁門關守將指着那人向沈醉與周侗道:“沈大人、周將軍你們看那便是遼帝耶律洪基。今日卻是遼帝親自督戰因此遼軍士氣分外高昂異常勇悍。”

這時在城頭上指揮戰事的周侗所派先鋒也趕了過來與周侗說話道:“遼人今日雖攻的兇狠咱們卻還能守得住。便是將軍援兵不到現時關內兵力守上月餘也是不成問題。現將軍大軍到來咱們出關決戰定能戰勝。”

周侗點頭道:“不忙事咱們大軍連趕了幾天路需得養精蓄銳好好休息幾日。現下還是死守關隘待遼軍久攻不下失了銳氣咱們再出關突襲一鼓作氣擊潰遼軍。”

沈醉卻道:“耶律洪基今日親自出來督戰難得這好機會待我下去一舉殺了他。遼人必定大亂到時我軍開關出擊定能獲勝。”他心中卻是想到原書中段譽與虛竹都能於千軍萬馬中擒住耶律洪基自己如今功力比他二人可是有過之而無不及要殺這耶律洪基也當不是什麼難事。

他這般說周圍人等卻是目瞪口呆瞧着他直當他作瘋子來看。心道你一個文弱書生下去還不是送死。周侗軍中雖知他箭藝凡卻不知他武藝高強乃是當世的絕頂高手。就是周侗及盧俊義、林沖、時遷幾人知他武藝絕卻也覺此等做法大爲不妥。心道雙拳難敵四手你便是再厲害也不可能殺盡這千軍萬馬。

周侗忙勸道:“沈兄你這法子可不行。正所謂‘雙拳難敵四手’你便是武藝再高強也不可能殺盡這成千上萬的遼人。”

沈醉不在意地笑笑道:“誰說我要把這遼人殺盡了我只需殺了耶律洪基一人便成。”他擡手拍了拍周侗肩頭轉眼看着關下遠處的耶律洪基道:“相信我我是高手而且是絕頂高手。便是殺不了耶律洪基我也必能全身而退這世上還沒人能攔住我。”他說罷將頭上官帽脫下交到時遷手中不待周侗作答便已飛身躍下了城牆。

“沈兄!”周侗大叫一聲卻也只能眼睜睜看着沈醉落到了關下的遼兵上空。心中一嘆連忙命人調集弓箭手專門支援沈醉爲他射殺身旁遼兵。

一衆不知沈醉底細的雁門關守將及周侗身邊的將領只能是心中大叫道:“瘋子瘋子聽說這位沈大人還是今年的狀元想不到竟是個瘋人!”不過下一刻他們便立即推翻了這想法轉爲大驚。但見沈醉躍下城牆去離地還有兩丈遠時便“呼呼呼”對着下面的遼兵連劈幾掌。他掌力覆蓋面極大幾掌下去但聽“轟轟轟”之聲底下三四十名遼兵便被他掌力震飛出去還在空中便口吐鮮血而亡。

落下地去沈醉卻並不再出手殺敵。而是擡眼看着耶律洪基所在的方位將“無影千幻”揮到極致急馳而去。但見遼軍中一條紫影帶着身後一溜紫色虛影如風一般急掠而過便如天際的流星一般拖着尾巴一閃而過。遼兵連看都看不清楚沈醉的身影卻又如何能阻攔得住?有時僥倖兵刃砍中卻也不過只砍中一條影子而已。

耶律洪基看到沈醉從城頭躍下尚在空中便遙擊數掌底下遼兵紛紛震死。掌力之強讓他不由得想到了蕭峰。想及此便又想到了蕭峰當年在陣上千軍萬馬中一人擒殺叛亂的楚王父子之事心下大驚。一聲令下三百名盾牌手立時聚攏三百面盾牌猶如一堵城牆擋在這大遼皇帝身前。長矛手、刀斧手又密密層層的排在盾牌之前。

沈醉躍至刀斧手近前根本不與之接戰。腳尖一點地面一躍而起如一隻大鳥般騰空向耶律洪基躍去。眨眼即至衆將領尚反應過來大叫“快放箭射他”之際他已躍至耶律洪基頭頂。耶律洪基大驚早已甩了馬鞭抽刀在手眼見得頭頂紫影一閃提起寶刀便疾向身在半空的沈醉砍去。…bsp;沈醉左手一探已搭住他寶刀刀背劈手奪過他手中寶刀。往回一收右手握住刀柄一揮。但聽“哧”地一聲只見刀光一閃耶律洪基連慘叫也未來得及出便已屍分家頭顱被刀勁激得高高躍起。沈醉左手再一探已將耶律洪基頭上帽子連頭一併抓在手中。腳尖在耶律洪基跨下馬頭上一點倒翻而出。這時那耶律洪基失了腦袋的頸間刀口才如涌泉般噴射出鮮血。

四下裡遼將遼兵眼見皇帝被人砍了頭去大驚狂呼一時都沒了主意。目瞪口呆地愣在那裡一衆將領都忘了下令追殺沈醉。直到沈醉翻身躍出了長矛、刀斧陣纔有人反應過來指着沈醉身影大叫道:“快放箭殺了那宋人爲皇上報仇!”

這一喝衆箭手如夢初醒紛紛放箭竟忘了前面都是遼兵。一輪箭放將出去一支沒挨着沈醉卻殺傷了不少自己士兵。前面遼兵被射殺紛紛大怒轉過頭來正要大罵卻看見自家皇帝的馬上只剩下了一具無頭的屍體栽倒。

紫影一閃如風而過。沈醉右手提着耶律洪基的寶刀左手提着耶律洪基的人頭已是躍回了雁門關城頭上一路人頭下不時飛灑着鮮血寶刀時時映着寒光。

城頭上週侗等人也才如夢初醒一般周侗也是武藝高強眼光敏銳尚還見得早反應快。一見沈醉斬殺了耶律洪基連忙高聲吩咐衆將領下去整備兵馬出關殺敵。

沈醉躍回城頭站在跺上左手高舉耶律洪基的人頭氣沉丹田向着關下大聲道:“遼帝耶律洪基已被我斬殺爾等衆遼人還不快快放下兵刃投降!”

他這話以內力遠遠送將開去覆蓋了整個戰場壓下了所有的聲音無論遼軍宋軍關內關外都聽得清清楚楚。他斬殺遼帝事突然不過幾個呼吸間的時間大多人還不知曉兀自埋頭苦戰。這一句出衆人這才反應過來。尋聲望來果見他手中提着遼帝耶律洪基的人頭。遼人皆是大驚失措目瞪口呆不知如何宋人卻出滔天般的歡呼聲。

正在這時關門大開當頭騎兵如猛虎出籠般躍馬而出。盧俊義、林沖二人帶頭衝在最前兩條長槍有如兩條出水蛟龍殺得遼兵人仰馬翻。呆的遼兵這才反應過來卻哪還有抵擋的勇氣。自家皇帝都被人家斬殺了自己能算個什麼心中根本毫無抵抗之念只知掉頭撒腿大逃。倒還有將領反應過來想要收攏兵士雖大聲呼喝卻哪還能收攏得住。衆遼人心中都是萬念俱灰提不起絲毫戰意。前面士兵敗逃而回身後宋軍如潮一般直副而來。刀砍槍刺之下遼兵鮮血翻飛如掀起一道紅色的浪潮一般滾滾而來。

“逃吧皇上都被人殺了還能怎樣?”衆遼人皆是這般心思紛紛撥轉馬頭往回逃去。兵敗如山倒遼軍徹底敗退一路丟盔棄甲只恨爹孃少生了兩條腿。偏偏雁門關外山道狹隘鋪展不開衆人爭先恐後不知被自己人踏死多少被擠下峭壁者也是不計其數。

雁門關中宋兵源源而出如無止盡一般這一陣追擊掩殺直殺到天黑方收。在關內休息一夜後周侗遣了人往京中報捷便又大軍開拔浩浩蕩蕩直出雁門關又派了一萬精騎銜尾追殺昨日敗逃的遼兵。

一戰而勝又斬殺遼帝耶律洪基。宋兵衆將士士氣高昂到無以復加只覺渾身都是精神。反觀遼人皇帝被殺失了主心骨又一敗潰逃雖有將領漸漸收攏卻根本做不起有效抵抗被宋兵追擊之下仍是一路敗退。宋軍高歌凱旋一路勢如砍竹。沿途周縣也是連克而過到十一月上旬直殺到了遼國西京大同府兵圍大同。

第112章 後會無期第140章 白虹掌力第四十八章 遭遇同行第113章 青樓巧遇第173章 有女清照第131章 父女相認第一百章 少林寺中第七十五章 姑蘇慕容第186章 星夜暢飲第四十三章 砌磋請教第七十章 聽雨夜談第186章 星夜暢飲第182章 橫掃千軍第九十二章 盈盈一水第149章 冰蠶藥酒第九十七章 咎由自取第三章 逍遙弟子第106章 治癒隱患第二十三章 成都尋證第四十二章 水閣論武第五十章 聚賢莊外第175章 鷹爪凌厲第二十章 谷底練功第192章 打狗棒蹤第150章 杏花村落第175章 鷹爪凌厲第187章 混元神功第二十八章 追蹤被圍第130章 破局入室第193章 大義黑馬第197章 香消玉殞第九章 段譽被捉第155章 太行雙刀第九十一章 踏雪無痕第十八章 大輪明王第111章 元宵燈會第114章 收徒周庸第117章 四卷楞枷第167章 皇帝送禮第105章 不醉不歸第七十七章 夜盜還施第五十九章 皇宮高手第十五章 金龍之秘第165章 重新主權第151章 打虎英雄第六十一章 海棠春睡第六十八章 碧影依依第六十一章 海棠春睡第185章 回返東京第八章 鎮南王府第191章 丐幫大會第五十五章 大盜橫行第169章 竟是故人第119章 破局之路第202章 斬殺遼帝第十七章 天龍寺中第八十一章 初遇阿紫第二章 凌波微步第二十六章 一夜風流第六十六章 芙蓉帳暖第200章 重陽佳節第118章 再遇段譽第123章 花癡清露第九十八章 蕭峰婚事第二十二章 小偷強盜第156章 青玄雙姝第二章 凌波微步第192章 打狗棒蹤第106章 治癒隱患第127章 星宿老怪第九十六章 海誓山盟第194章 慕容陰謀第117章 四卷楞枷第五章 水木清華(下)第130章 破局入室第五十四章 美麗小偷第三十三章 兄弟結義第203章 功成身退第八十八章 暖室溫香第八章 鎮南王府第126章 擂鼓棋會第202章 斬殺遼帝第119章 破局之路第114章 收徒周庸第172章 爲官數日第五章 水木清華(下)第二十三章 成都尋證第九十三章 煩人丫頭第七十二章 血印深深第五十八章 事蹟敗露第五章 水木清華(下)第五十三章 開封夜影第135章 搶救童姥第196章 火焰神刀第202章 斬殺遼帝第118章 再遇段譽第五十一章 聚賢莊內第五十七章 夜入皇宮第135章 搶救童姥第172章 爲官數日
第112章 後會無期第140章 白虹掌力第四十八章 遭遇同行第113章 青樓巧遇第173章 有女清照第131章 父女相認第一百章 少林寺中第七十五章 姑蘇慕容第186章 星夜暢飲第四十三章 砌磋請教第七十章 聽雨夜談第186章 星夜暢飲第182章 橫掃千軍第九十二章 盈盈一水第149章 冰蠶藥酒第九十七章 咎由自取第三章 逍遙弟子第106章 治癒隱患第二十三章 成都尋證第四十二章 水閣論武第五十章 聚賢莊外第175章 鷹爪凌厲第二十章 谷底練功第192章 打狗棒蹤第150章 杏花村落第175章 鷹爪凌厲第187章 混元神功第二十八章 追蹤被圍第130章 破局入室第193章 大義黑馬第197章 香消玉殞第九章 段譽被捉第155章 太行雙刀第九十一章 踏雪無痕第十八章 大輪明王第111章 元宵燈會第114章 收徒周庸第117章 四卷楞枷第167章 皇帝送禮第105章 不醉不歸第七十七章 夜盜還施第五十九章 皇宮高手第十五章 金龍之秘第165章 重新主權第151章 打虎英雄第六十一章 海棠春睡第六十八章 碧影依依第六十一章 海棠春睡第185章 回返東京第八章 鎮南王府第191章 丐幫大會第五十五章 大盜橫行第169章 竟是故人第119章 破局之路第202章 斬殺遼帝第十七章 天龍寺中第八十一章 初遇阿紫第二章 凌波微步第二十六章 一夜風流第六十六章 芙蓉帳暖第200章 重陽佳節第118章 再遇段譽第123章 花癡清露第九十八章 蕭峰婚事第二十二章 小偷強盜第156章 青玄雙姝第二章 凌波微步第192章 打狗棒蹤第106章 治癒隱患第127章 星宿老怪第九十六章 海誓山盟第194章 慕容陰謀第117章 四卷楞枷第五章 水木清華(下)第130章 破局入室第五十四章 美麗小偷第三十三章 兄弟結義第203章 功成身退第八十八章 暖室溫香第八章 鎮南王府第126章 擂鼓棋會第202章 斬殺遼帝第119章 破局之路第114章 收徒周庸第172章 爲官數日第五章 水木清華(下)第二十三章 成都尋證第九十三章 煩人丫頭第七十二章 血印深深第五十八章 事蹟敗露第五章 水木清華(下)第五十三章 開封夜影第135章 搶救童姥第196章 火焰神刀第202章 斬殺遼帝第118章 再遇段譽第五十一章 聚賢莊內第五十七章 夜入皇宮第135章 搶救童姥第172章 爲官數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