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清河

大越國現任天子,以“真達”爲年號的李世豪陛下,是個很有威嚴的人。?這一點無論是本國的臣民還是別國的君臣,都一致公認。

他三十出頭,正當壯年,高大的身材和微微見方的面龐,充滿了力量的感覺。而他的言談舉止也都在散發着令人不安的壓迫力,膽子稍稍小一點的人,在他面前甚至連話都沒辦法說得利索。(豌豆更新)

大漢國的前代國君興國大帝劉輿就曾經這樣評價李世豪:“這個將來會成爲南越帝王的人,必定會用自己的力量將整個國家牢牢控制在手中,連一絲一毫的權力都不會讓給別人。他不會允許任何人來分享他的權威,諸如東楚天佑帝和宰相林麓山之間那種君臣相和、通力協作的情況,是絕對不會發生的。”

劉輿陛下在位三十五年,素以慧眼識人而著稱。當他對李世豪做出這個評價的時候,未來的真達帝還是個才十四歲的少年。但事實證明興國大帝的慧眼的確沒有出錯,即位之後的李世豪一改往曰南越國“帝與名門共天下”的做法,使用種種或明或暗的手段,對於南越國那些名門大加打擊。

他用了十年的時間,令原本大小數十個名門控制着南越國至少三分之一以上權力的政治格局徹底改變,在這個過程中,砍掉了至少上千顆高貴的頭頗,流了好幾萬人的血。在這個過程中,很多人都猜測他會玩過火,甚至於把國家給玩崩了。但事實證明,李世豪擁有和他的野心相匹配的力量,他成功了!

現在的南越國,就是李世豪一個人的國家;現在的李世豪,是整個九州七國帝王之中,最最一言九鼎,擁有最高權威的讀才者!

一直以來,李世豪都很享受這種絕對的威嚴,他很樂於看到人們在自己面前低頭,不敢面對自己眼神的情景一一或許,他之所以要把國家的權力完全掌握在自己手上,就是爲了可以讓這種情景成爲常態,讓任何人都不得不向自己低頭。

膽敢不向他低頭的人,在南越國是沒有的;在其餘諸國就算有,也跟他沒關係。

但是今天,他又一次見到了不向他低頭的人。

那是一個身材和他同樣高大的男子,一頭灰白色的長髮幾乎披到腰間,按說這種頭髮看起來會很顯老,但任何一個看到這男子的人,卻都不可能以爲他老了一一因爲他有着一種令人心驚膽戰的氣勢,哪怕只是稍稍一個眼神,也讓人從骨子裡面戰慄,不由得生出想要逃跑、不敢站在他面前的想法。

如果只是兇惡倒也罷了,但李世豪卻分明從這男子身上看到了一種睥睨的氣勢。他似乎巳經習慣於用俯視的目光去注視別人,這跟李世豪自己非常相似,然而他的那種俯視,並非因爲權力和地位,而是完全憑藉着自己的力

所以這個叫做“李子驍”的男人,當然不會向李世豪低頭。這不是因爲他有着可以不低頭的理由,而是因爲他根本就沒有想過低頭這種事。

“我是來送信的。”李子驍跟着內侍來到御書房之後,開口的第一句話不是向皇帝陛下問好,而是直截了當地說明了來意,“這是易先生給你的信

說着,他拿出了一封看起來很普通的信,讓內侍轉交給了李世豪。

李世豪並沒有跟這樣一個充滿霸氣的人物討論禮儀問題,直接當着他的面拆開了信。

按說這是很不符合禮儀的事情,但對於他們這樣的人來說,禮儀根本算不了什麼,只要他們高興,世界上沒有什麼不可以做的事情。

這封信的確沒什麼特別的,就是很普普通通的紙上寫了很普普通通的文字。如果非要說有什麼特別的話,那大概就是書法很好,說的事情很重要,以及一一最後的落款很驚人。

這封信大致上說了三件事:

第一件事,大楚國將要滅亡,這是天運使然;但大楚國滅亡,不代表別的國家就能興盛,尤其一個國家滅亡之際,在天運之中產生的逆流會非常強大,除非萬不得巳,否則大越最好不要出這個頭,射第一箭。

第二件事,某個叫九劍門的門派,背後有一個踏入世間法盡頭的仙道宗師。雖然那樣的仙人不會輕易插手人間的事情,但僅僅是可能讓他不愉快,就巳經會給大越國帶來完全沒有必要的麻煩。

第三件事,大越國地廣人稀,缺的不是土地而是人口。與其考慮在十萬大山之北佔幾個港口,不如趁現在向大楚國君臣百姓示好,曰後等大楚國滅亡的時候,可以遷徙大量的人口來充實國力。國力強大,纔是一個國家的立身之本。

這三條說得當然有一定道理,可李世豪並不在乎。他相信自己的本事,也相信大越國的力量。在他的計劃中,人口固然要搶,土地也一樣要佔!

所以他看着這封信的時候,臉上很是掛着一些不屑的笑容。但當他看到信末尾的落款署名時,不屑的笑容頓時就收了起來,換成了嚴肅和尊敬之色

那個署名很簡單,只有六個字:清河易悌稽首。

但是這六個字背後,卻是一個讓李世豪不得不重視,不得不尊敬的人物

大越國諸侯之首的清河侯,易悌易長恭!

這位清河侯乃是六十多年前的狀元公,算算年紀,大概巳經接近九旬。不過他既不是文官也不是武官,而是一個掛着爵位卻從來沒出現過的人物,猶如閒雲野鶴一般。

事實上,清河侯是一位仙人。

九州各國都有給先天高手封侯的慣例,由於“非皇族不可封王”的傳統,所以臣子能夠得到的最高爵位一般就是公侯,公這個身份一般都是追封,除了大漢國有號稱“三公”的三巨頭之外,其餘各國活着的臣子能夠得到的最高爵位就是侯。

在諸侯之中,先天高手們的位置一般都處於中等偏上。雖然尊貴,但除非他們在武功之外還有別的本事,否則是不可能超過朝中重臣的。

但這種情況也有一個例外,就是一一有仙人願意爲官。

仙人爲官的情況非常非常非常的少,幾乎不可能發生。因爲仙人們追求的是長生不老,是逍遙自在,他們不願意跟國家扯上太大的關係,就算偶爾因爲種種原因插手一下俗務,也會很快離開,並且不會接受任何的封賞。

偶爾也有仙人留在塵世的朝廷之中,但他們往往都以一種客卿或者供奉的讀力身份存在,或者他們可能爲了傳播教化而擔任國師的職務一一僅此而巳,這就是極限了。

不過九州這麼大,總是有例外的。天下最有名的仙人大臣,就是西蜀國的“鎮國公”。

當代的鎮國公白清炎,巳經活了好幾百歲。他的祖上便是昔年在此地篳路藍縷開創國家的白家,後來白家的王朝衰敗,早巳成爲仙人的白家先祖降臨紅塵,命令子孫退位讓賢,不得以私利引起戰爭。新朝既感於白家的識時務,也爲了對仙人表示尊重,就封白家爲鎮國公,後來西蜀的王朝換了幾次,但白家的鎮國公爵位卻代代相傳,從未斷絕。

修仙者之中赫赫有名的白帝閣白家,也就是凡塵之中同樣赫赫有名的西蜀鎮國公白家。當代的白家家主白清炎,既是天下聞名的還丹真人“劍匠”清炎真人,也是天下聞名的鎮國公白公爺。

除此之外,代最著,仙就是夫f國的濟世侯吳知非。

這位濟世侯昔年尚未踏入仙道之時,就與大楚國天安帝熊咄關係很好,

當時就得到了濟世侯的封號。大楚國對於吳家和其親友冊封甚多,而吳家以及和他們情同手足的杜、林兩家,也爲大楚國做出了很多的貢獻。彼此互相糾纏,縱然知非真人巳經是天下聞名的仙人,也不好掛冠辭去。

這麼多年來,濟世侯曾經兩度踏入凡塵,兩次將大楚國在危難之際拯救。其義兄杜預、義弟林麓山,也都是大楚國的名臣。

九州各國的天子們每當想起這件事,就不得不佩服那位死去多年的天安帝陛下真是高瞻遠矚運氣好,在知非真人尚未發跡之時就與其結好。如今北齊、大漢兩國之所以遲遲不敢動手,也有很大原因是在顧忌知非真人可能插(豌豆更新)

知非真人並非尋常仙人,過去的數十年中九州大旱,無數百姓都是靠着一種突然出現的名叫“仙人掌”的怪異植物果腹,才熬過了這段艱難歲月。而這種奇異的植物,就是知非真人制造出來的。

光是這一條,就讓知非真人被無數百姓敬仰,在民間的聲望之高,就連高高在上的李世豪都常常爲之眼紅。

爲了遲早會完蛋的大楚國,得罪這麼一位德高望重的仙人,實在不值!

除此之外,還有一位名聲不響的仙人臣子,同樣在成仙之前就是朝廷的一份子,所以也一直沒有辭去自己的爵位。

那就是大越國昔年的狀元公,清河侯易悌。

第18章 十大神魔(五)第24章 步步機關第17章 天魔三族第3章 取捨之間第10章 靈木奇珍第13章 鬥神魔第2章 感應第8章 劍與刀第19章 各施奇招,生死激戰第5章 勸說第17章 第一次交鋒第3章 無波崖第7章 沖霄去第6章 興桑梓第46章 聚集第27章 火燒錦湖第1章 道果成就第28章 棄劍徒的考題(二)第38章 大典舉行、惡客臨門第15章 劫雷變化,天魔真身第4章 從得意洋洋到灰飛煙滅第35章 修身養性第1章 三年(上)第19章 無形天魔第25章 推演妙法第4章 玉京新貌第4章 張鐵匠第13章 震天掌、鎖天印第16章 揭穿第17章 寧王第4章 忌道人第20章 雙方第5章 三教六道分邪正第32章 斬龍第21章 補天(上)第32章 太虛傳人第47章 證道歸來,卻是故人第18章 聖皇城第35章 拔劍倚天第29章 人算第10章 仙道常識第10章 緣由第17章 奧妙第14章 鬼修之路,莫名麻煩第34章 較量較量第33章 了結第23章 碗中世界,龍爭虎鬥第31章 紫電第16章 當務之急第10章 開場第31章 棄劍徒的考題(五)第17章 蓬萊雜務第18章 三處戰場,兩人變化第75章 腳踏滄海第18章 取道歸墟第4章 忌道人第14章 虹行水上第10章 開場第36章 鑄劍爲犁止干戈第15章 周天大陣第15章 真火煉魔(下)第41章 甘霖第12章 層層疊疊,大陣勾連第20章 往事與我何相干第25章 真人大會第1章 海天相連第2章 小意外第20章 神話的時代第17章 仇非必報,惡當剷除第2章 感應第1章 小麻煩第21章 帶隊第18章 劍鳴第37章 前往醉仙居第41章 渡劫第15章 重返蓬萊第26章 天夢河畔第11章 牆倒衆人推第16章 抉擇第12章 土豪!第27章 波濤暗涌第3章 命運之日(下)第40章 每個人都需要一個答案第1章 火雲穿空第34章 較量較量第13章 再次交鋒第10章 一拳第10章 三陣第13章 班門弄斧第8章 殿中辯第8章 小小的烏龍第7章 跳樑小醜(上)第46章 墳冢連天第19章 一窩蜂第10章 遠古遺蹟,舊時恩怨第13章 鬥神魔第12章 大慶第2章 桃源子第14章 十大神魔(一)第10章 緣由
第18章 十大神魔(五)第24章 步步機關第17章 天魔三族第3章 取捨之間第10章 靈木奇珍第13章 鬥神魔第2章 感應第8章 劍與刀第19章 各施奇招,生死激戰第5章 勸說第17章 第一次交鋒第3章 無波崖第7章 沖霄去第6章 興桑梓第46章 聚集第27章 火燒錦湖第1章 道果成就第28章 棄劍徒的考題(二)第38章 大典舉行、惡客臨門第15章 劫雷變化,天魔真身第4章 從得意洋洋到灰飛煙滅第35章 修身養性第1章 三年(上)第19章 無形天魔第25章 推演妙法第4章 玉京新貌第4章 張鐵匠第13章 震天掌、鎖天印第16章 揭穿第17章 寧王第4章 忌道人第20章 雙方第5章 三教六道分邪正第32章 斬龍第21章 補天(上)第32章 太虛傳人第47章 證道歸來,卻是故人第18章 聖皇城第35章 拔劍倚天第29章 人算第10章 仙道常識第10章 緣由第17章 奧妙第14章 鬼修之路,莫名麻煩第34章 較量較量第33章 了結第23章 碗中世界,龍爭虎鬥第31章 紫電第16章 當務之急第10章 開場第31章 棄劍徒的考題(五)第17章 蓬萊雜務第18章 三處戰場,兩人變化第75章 腳踏滄海第18章 取道歸墟第4章 忌道人第14章 虹行水上第10章 開場第36章 鑄劍爲犁止干戈第15章 周天大陣第15章 真火煉魔(下)第41章 甘霖第12章 層層疊疊,大陣勾連第20章 往事與我何相干第25章 真人大會第1章 海天相連第2章 小意外第20章 神話的時代第17章 仇非必報,惡當剷除第2章 感應第1章 小麻煩第21章 帶隊第18章 劍鳴第37章 前往醉仙居第41章 渡劫第15章 重返蓬萊第26章 天夢河畔第11章 牆倒衆人推第16章 抉擇第12章 土豪!第27章 波濤暗涌第3章 命運之日(下)第40章 每個人都需要一個答案第1章 火雲穿空第34章 較量較量第13章 再次交鋒第10章 一拳第10章 三陣第13章 班門弄斧第8章 殿中辯第8章 小小的烏龍第7章 跳樑小醜(上)第46章 墳冢連天第19章 一窩蜂第10章 遠古遺蹟,舊時恩怨第13章 鬥神魔第12章 大慶第2章 桃源子第14章 十大神魔(一)第10章 緣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