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千零四章 登門罵街

臨近傍晚,天際雲層堆疊,陰沉得似要滴下水來。

長安城內街上行人匆匆,亟待於雨水降下之前回到家中,同行之人難免相互低語,交談着對於這兩年天氣變化無端、冬夏兩季降水大增的抱怨,夏日大雨、冬日大雪, 致使關中百姓受災嚴重,即便是城內的商賈們也影響頗大、收入銳減,日子過得甚是緊吧。

天色漸漸陰暗,雨水一時未降。

一輛馬車抵達宋國公府後門,門子入內通稟之後打開後門,將馬車引入後院,一身常服的李治從車上跳下,在管事引領之下直抵書房。

書房之內,蕭瑀已經等候在此,連人見禮之後將李治請入上座,蕭瑀在下首相陪,待僕人奉茶之後被其斥退,書房內只剩下兩人,這纔開口埋怨道:“此時形勢敏感,殿下這般登門,有些不妥。”

李治無奈道:“本王也知道此舉不妥,但眼下不知何去何從,特來向宋國公請教。”

蕭瑀擡手請李治飲茶,而後才問道:“殿下有何難處?”

當下局勢,可謂對李治極爲有利。先是李治弄出一手“出海建國”,使其在陛下面前被認作顧念手足情份、不欲相互爭鬥, 爲此寧肯放棄一切榮華富貴避往海外……陛下心中必然又是讚許、又是心疼。

且由此引發出是否被太子、魏王兩人脅迫、恐嚇之猜測,算是一箭雙鵰。

再加之蕭瑀暗中操縱御史言官一齊上書形成浩浩蕩蕩的輿論風潮,將魏王席捲其內,致使其威信大減,形勢完全在李治這一邊。

太子被廢已經註定,沒人可以扭轉陛下意志,魏王再因爲不得人心而地位驟降,儲位歸屬則漸趨明朗……

此等形勢之下,蕭瑀實在想不出李治爲何不顧避嫌亦要親自登門,難道不知一旦被陛下察覺,會得出他們私底下串聯暗通之結論,從而心生猜忌?

李治喝了口茶水,這才說道:“實不相瞞,本王之前懇請父皇准許出海建國,既有以退爲進之意,也有順水推舟之念,無論如何能夠避開當下最爲激烈的爭儲風波,總歸是好事……但現在局勢不同, 萬一水師快速覆滅倭國, 並且上表朝廷請求派遣親王前往其地建國, 本王豈非弄巧成拙?”

蕭瑀蹙眉,馬上明白了李治的意思。

先前李治懇請出海建國,是坐了兩手準備,且也有向陛下逼宮的意思蘊含其中要麼您捨得將我敢去倭國諸島與倭人爲伍,今生今世再難回長安於您膝前盡孝,要麼您將我留在長安,冊封爲儲君。

不得不說,這樣一手以退爲進,的確高明,雖然是向陛下逼宮,但陛下並不會反感,因爲誰都知道一個爭儲失敗的親王最終會是何等下場。

但現在問題出在自己這邊……

涼州都督李襲譽忽然上疏詆譭魏王,再加上朝中御史言官齊齊彈劾魏王“性格浮躁剛愎自負肖似煬帝”,使得魏王的威信大受打擊,一時間輿論洶洶,導致李治爭儲的勝算大增。

若是這個時候水師覆滅倭國,陛下也答允了李治之前的懇請讓他出海建國,豈不是白白放走了這個天賜良機?

簡而言之,現在的李治頗有些進退兩難……

蕭瑀想了想,安撫道:“確實有些麻煩,但水師未必那麼快覆滅倭國,最起碼在清剿倭國全境之前,陛下必然不會讓殿下前往倭國。”

倭國雖然在水師控制之下,但是以陛下對晉王之寵愛,絕不肯讓他受到一絲半點危險,所以只能在倭國全境之內皆備清剿一空的情形之下,纔有可能讓李治前往建國。

據他所知,倭國雖然抵禦狹小,但島嶼遍佈、山巒處處,一旦那些倭人遁入山中,想要清剿至少需要十萬大軍。

水師戰力強橫,但需要覆蓋整個東洋、南洋,不可能抽調如此龐大的軍隊派往倭國作戰……

李治卻搖頭道:“宋國公乃國之宰輔,掌握天下大事,但是對於海外之情形卻有所疏忽。本王一直在檢校兵部,對於有關於水師的來往公函知之甚詳。現在水師在倭國的兵力不足一萬,只控制飛鳥京、江戶川出海口、佐渡島等有限地方,但是卻資助、扶持蝦夷人佔據倭國各處要隘。只要房俊一聲令下,那些被水師武裝起來、且對倭人恨之入骨的蝦夷人會瘋狂將每一個倭人撕成碎片、剁成肉泥,再有水師沿海保持兵力輸送、後勤補給,用不了兩個月,整個倭國便會被水師完全掌控,只怕到時候倭人被滅種絕嗣也不無可能。”

身在兵部,隨時掌握水師的各種動態,朝堂之中沒人比他更清楚水師之強大。

每至一地,水師首先進行的並不是殘酷殺戮,而是先扶持其地的弱勢族羣與當地政權進行抵抗,採取制衡之策略,打壓強勢一方、扶持弱勢一方,使得所有人都必須倚賴水師,否則便會被徹底剪除。

要麼便扶持當地的權勢人物對正統政權發起挑戰,致使戰火延綿、族內對立。

這樣的策略使得水師以最小之代價、獲取最大之利益,掌控東洋、南洋幾乎所有番邦異國。

水師甚少親自作戰,但兩洋各地幾乎每一場戰爭都有水師的身影隱藏其中,導致各地蠻夷對水師恨之入骨,卻又不得不爲了存活乃至於自身利益卑躬屈膝爭取水師之支持……

水師在倭國起先扶持蘇我氏壓迫天皇之權力,致使其國內各方勢力相互傾軋、戰爭不止,國力虛弱至極。後來蘇我氏自作主張弒殺天皇,意欲長久統治倭國諸島,水師極爲不滿,只需支持被倭人迫害了幾百年的蝦夷人發動戰爭,數月之間便可將倭國諸島夷平,徹底納入大唐之版圖。

蕭瑀捋着鬍子,神情凝重。

他近些年早已不問兵事,將精力全部放在朝堂政事之上,故而只知水師在東洋、南洋橫行無忌,卻不知水師之勢力居然強橫至此,似倭國那樣島嶼連綿、人口衆多的番邦居然反掌之間便可覆滅,且毋須消耗自身太多實力。

以房俊對東宮之忠誠,必然會下令蘇定方加快速度覆滅倭國,以便儘快令晉王出海……

如今算是作繭自縛、騎虎難下,事情不好辦了。

蕭瑀沉吟道:“爲今之計,最好還是利用陛下對殿下之寵愛,不捨放你離京而去……不如明日你也前往大慈恩寺,就說與太子殿下一同爲文德皇后祈福,且拖一拖再說。”

李治只能無奈點頭。

這也是無奈之舉,拖是拖不了多久的,因爲他志在儲位,必須有所動作影響父皇之決斷,而不是躲在大慈恩寺聽天由命……

……

蕭瑀命人掌燈,兩人在書房之中密謀,忽而外頭腳步聲急促,有管事入內稟報:“魏王殿下正在門外,求見家主。”

蕭瑀、李治盡皆一愣,後者有些驚慌:“青雀哥哥不會是知道本王在這裡,故而尋上門來找麻煩的吧?”

易儲之事勢在必行,太子被廢已成定局,但最終有誰上位,父皇尚搖擺不定、乃以委決。但是任何事都有一個底線,父皇會默許自己與青雀哥哥競爭,卻不會任由其中之一勾結朝中大臣,對另一人施以打壓。

父皇要從一個公平公正的環境當中去做出最理智的決斷……

當然,皇子與大臣不可能完全切割,暗中有所聯繫難以避免,但若是被公之於衆、擺在檯面之上,那是父皇絕對不能容許的。

一旦朝中勢力參預爭儲,礙於各自的利益,將來勢必會造成一場極爲浩大的內卷,排斥異己、黨同伐異,爭儲失敗的皇子會落入萬劫不復之地……

蕭瑀心裡也沒底,暗暗埋怨李治前來拜訪之舉有些失措,口中道:“殿下且稍作,待老臣前去看看。”

……

此時天色已經完全暗了下去,坊內行人不少,要麼當值的官員下值,要麼城內商賈打烊之後歸家,人馬車駕絡繹不絕。

宋國公府門前掛上了大燈籠,將門前石階以及一片街道照得雪亮,魏王那輛豪華的四輪馬車就停在門前,攔住整條街,堵住了半條街。

李泰一身華服,手撫着腰間玉帶,腆胸凸肚站在石階之上,見到蕭瑀急匆匆前來迎接,不分青紅皁白兜頭便是一頓怒叱:“汝等奸賊暗中串聯誹謗本王,本王可以不追究,但汝等此舉將晉王置於何地?”

蕭瑀被訓得莫名其妙,不解道:“老臣即沒有串聯誹謗殿下,更不知與晉王如何關係?”

李泰一臉氣憤,不理蕭瑀,返回轉過身,衝着街上被堵住的行人大聲道:“原本晉王已經向父皇懇請出海建國,此舉乃是爲了全兄弟之義、手足之情,不願因爲爭儲而撕破臉面,此等光風霽月、如海氣量,當爲世之楷模也!”

聽聞此事,街上行人紛紛叫好:“晉王殿下仁義!”

也有人大喊:“魏王殿下爲了帝國教育嘔心瀝血,天下士子皆感念恩德!”

蕭瑀大皺眉頭,晉王出海建國只在朝堂之上流傳,一旦傳遍天下,那可真真是騎虎難下……

而且李泰一口一個“奸賊”,這簡直就是罵街啊……

第七百四十八章 不留情面第一千八百五十五章 步步緊逼第二百一十六章 交易所第六百三十七章 佳人杳杳第一千一百二十三章 陣前反水第一千一百九十三章 出乎預料第五百五十章 隱憂第四百五十五章 言外之意第4527章 宗室郡王第一千七百八十四章 一座金山第一千四百六十一章 糧食哪兒去了?(中)第一千七百五十二章 交鋒第一千九百三十七章 李惲:我認罪都不行?第一千四百六十四章 糧庫空空第一千五百三十一章 指點迷津第四百二十一章 烏雲籠罩第三百七十九章 宰輔之才?第一千五百零七章 當面發難第一千三百七十八章 兵敗第一千八百六十四章 新羅動亂(中)第五百一十章 民部歸屬第一千四百八十九章 房俊之憤怒第一百零五章 五隻手的怪物第四百九十七章 未雨綢繆第一千九百一十九章 房俊的威望第一千零三十五章 厚顏無恥第六百八十七章 欺負人第一百二十四章 辭行第七百九十四章 促膝長談第一千一百九十六章 名節重山嶽第一千三百四十九章 血戰突圍第九百二十八章 人選爭議第四十四章 出城(下)第八百六十六章 建安城破第一百六十四章 君子藏器於身第一章 無間道?第二百二十二章 姊妹密謀第九百六十章 殺入城中第一千六百二十三章 千金方第一百四十八章 出城偶遇第一千五百五十二章 登門算賬第四百零四章 可憐無定河邊骨第三千一百二十八章 摧枯拉朽第4253章 隱患重重第五百零三章 與君同行第六百四十三章 出警太快第一千六百九十三章 滑不溜手第五百三十二章 大禍臨頭(中)第一千九百三十一章 遊說規勸第一千六百八十二章 找茬的樂彥瑋第九百六十三章 福大命大第五十章 不明所以第一千四百零三章 留有一線第七百二十九章 番邦使節第八百一十四章 心中有虎第十六章 魏王的難題第一千六百二十七章 軍令如山第4289章 怒氣勃發第七百六十章 銀子都去哪兒了?(下)第一千三百七十八章 血戰宮闕第一千八百八十九章 火力兇猛第一千八百五十一章 提前佈局第一千兩百七十七章 時代變革第一千八百零四章 利益至上第一千六百四十五章 反攻第兩千零六章 殺俘不詳第三百二十三章 權力爭奪第一千一百八十八章 血戰平穰第兩千九十六章 捧一踩一第一千五百八十一章 做得好!第一千兩百九十一章 進退兩難第九百三十四章 家人擔憂第一千一百一十七章 大事不妙第三百零三章 勸進第八百五十七章 立場選擇第一千五百二十九章 東征是有可能失敗的第一千一百八十九章 血戰平穰(續)第一千三百三十二章 雨夜(三)第三百零六章 情敵?第一千九百八十九章 雨露均沾第七百零二章 山中遇險第一千四百四十七章 吏部尚書第六百五十九章 民富則國強第一千二百八十七章 三千花郎第一千四百二十章 暴虐之輩第4569章 反戈一擊第三百八十八章 危機第一千一百二十八章 你姓龍還是姓趙第四百三十章 贖罪第一千五百四十二章 現實很骨感第二百七十四章 李二試探第七百八十九章 父子恩情第一百六十二章 條件第七百八十四章 海戰(第一章求票)第一千一百七十七章 大獲全勝第一千八百二十七章 商稅施行第八十一章 品鑑會(中)第一千七百零五章 離愁第一千零七十二章 權力鬥爭第4520章 脫離掌控
第七百四十八章 不留情面第一千八百五十五章 步步緊逼第二百一十六章 交易所第六百三十七章 佳人杳杳第一千一百二十三章 陣前反水第一千一百九十三章 出乎預料第五百五十章 隱憂第四百五十五章 言外之意第4527章 宗室郡王第一千七百八十四章 一座金山第一千四百六十一章 糧食哪兒去了?(中)第一千七百五十二章 交鋒第一千九百三十七章 李惲:我認罪都不行?第一千四百六十四章 糧庫空空第一千五百三十一章 指點迷津第四百二十一章 烏雲籠罩第三百七十九章 宰輔之才?第一千五百零七章 當面發難第一千三百七十八章 兵敗第一千八百六十四章 新羅動亂(中)第五百一十章 民部歸屬第一千四百八十九章 房俊之憤怒第一百零五章 五隻手的怪物第四百九十七章 未雨綢繆第一千九百一十九章 房俊的威望第一千零三十五章 厚顏無恥第六百八十七章 欺負人第一百二十四章 辭行第七百九十四章 促膝長談第一千一百九十六章 名節重山嶽第一千三百四十九章 血戰突圍第九百二十八章 人選爭議第四十四章 出城(下)第八百六十六章 建安城破第一百六十四章 君子藏器於身第一章 無間道?第二百二十二章 姊妹密謀第九百六十章 殺入城中第一千六百二十三章 千金方第一百四十八章 出城偶遇第一千五百五十二章 登門算賬第四百零四章 可憐無定河邊骨第三千一百二十八章 摧枯拉朽第4253章 隱患重重第五百零三章 與君同行第六百四十三章 出警太快第一千六百九十三章 滑不溜手第五百三十二章 大禍臨頭(中)第一千九百三十一章 遊說規勸第一千六百八十二章 找茬的樂彥瑋第九百六十三章 福大命大第五十章 不明所以第一千四百零三章 留有一線第七百二十九章 番邦使節第八百一十四章 心中有虎第十六章 魏王的難題第一千六百二十七章 軍令如山第4289章 怒氣勃發第七百六十章 銀子都去哪兒了?(下)第一千三百七十八章 血戰宮闕第一千八百八十九章 火力兇猛第一千八百五十一章 提前佈局第一千兩百七十七章 時代變革第一千八百零四章 利益至上第一千六百四十五章 反攻第兩千零六章 殺俘不詳第三百二十三章 權力爭奪第一千一百八十八章 血戰平穰第兩千九十六章 捧一踩一第一千五百八十一章 做得好!第一千兩百九十一章 進退兩難第九百三十四章 家人擔憂第一千一百一十七章 大事不妙第三百零三章 勸進第八百五十七章 立場選擇第一千五百二十九章 東征是有可能失敗的第一千一百八十九章 血戰平穰(續)第一千三百三十二章 雨夜(三)第三百零六章 情敵?第一千九百八十九章 雨露均沾第七百零二章 山中遇險第一千四百四十七章 吏部尚書第六百五十九章 民富則國強第一千二百八十七章 三千花郎第一千四百二十章 暴虐之輩第4569章 反戈一擊第三百八十八章 危機第一千一百二十八章 你姓龍還是姓趙第四百三十章 贖罪第一千五百四十二章 現實很骨感第二百七十四章 李二試探第七百八十九章 父子恩情第一百六十二章 條件第七百八十四章 海戰(第一章求票)第一千一百七十七章 大獲全勝第一千八百二十七章 商稅施行第八十一章 品鑑會(中)第一千七百零五章 離愁第一千零七十二章 權力鬥爭第4520章 脫離掌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