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雨之下,具裝鐵騎由昭德殿北側一路向東運動,身後有一支兩千餘人的叛軍緊追不捨,房俊不敢由此向南迂迴至昭德殿左側,萬一那裡也有叛軍堵截,很容易陷入進退維谷的死地,只得沿着東宮宮牆向北,抵達武德殿宮牆之後再向西,緩緩迫近武德門附近。
此時具裝鐵騎的體力幾乎耗盡,沒前行一步都極爲艱難,兵卒還能憑藉堅強的意志力咬牙堅持,戰馬卻沒有那種意志,行進途中不少戰馬紛紛腿軟跌倒……
所幸重甲步卒這個時候也退回武德門附近參與防禦,等到具裝鐵騎抵達,立即上前佈陣擋住叛軍,給具裝鐵騎休息恢復體力的時間。
房俊從戰馬上翻身而下,摘下兜鍪,任憑雨水淋在早已被汗水溼透的髮髻上,再順着脖頸向下流淌,很是涼快。
長長的吐出一口氣,回頭看看疲憊不堪的兵卒、戰馬,微微搖頭。
也難怪曾經在歷史之上橫行一時、不可一世的具裝鐵騎會逐漸消失在歷史長河之中,這個兵種防禦力頂級、衝擊力頂級,但由於消耗太大,對於兵卒、戰馬的體力要求極高,只能作爲衝陣或者突襲的手段來使用,想要成爲戰場之上的正規作戰單位,實在是力有未逮,一旦體力耗盡機動性下降,就會成爲活靶子……
雖然在戰場上撤不下去,但叛軍主力依舊勐攻武德門,根本沒有餘力繼續追剿具裝鐵騎,一直追在身後的那一支兩千餘人的叛軍攻不破重甲步卒的防禦,只能遠遠的在外圍遊走而束手無策,這使得房俊獲得了寶貴的喘息之機。
*****
李道宗腳步沉穩的步入昭德殿,目光在李治面上停駐片刻,發現這位殿下還算是鎮定,略微放心,繼而瞥了一眼蕭瑀、褚遂良、崔信等人,前兩人看不出異常,唯有崔信一張老臉滿是惶恐,眉頭緊蹙、神思不屬。
不過這也難怪,身爲崔氏的家主,在山東地界就好似“土皇帝”一般的存在,一貫養尊處優生殺予奪,何曾親身經歷如此殘酷的戰場?
更何況此番支持晉王起兵,整個山東世家幾乎傾其所有,所承受的損失早已超越各自的底線,若晉王成事之後給予大力支持,沒有十幾二十年也難以恢復元氣,若晉王兵敗,則山東世家極有可能就此一蹶不振,三五十年之後,昔日的豪門大閥牆倒屋頹、基業消散,錦衣玉食、高高在上的世家子弟們也將落魄窮困、泯然衆人……
這對於一個立志將門閥躍升至天下一等的家主來說,的確過於殘酷,心中之悔恨固然不足爲外人道,但也很難管理自己的情緒與表情。
見到李道宗面色蒼白,左手緊緊包裹,李治心中一顫,連忙問道:“郡王可是負傷了?要不要緊?本王這就讓太醫爲郡王診治。”
既然打定主意要發起兵變奪取皇位,李治早已預料到各種情況,所以一直將晉王府的太醫帶在身邊,以備不時之需。
李道宗搖搖頭,沉聲道:“多下殿下掛念,不過是小傷而已,已經處置過了。”
李治又道:“郡王乃國之柱石、本王之肱骨,雖然戰場之上難免損傷,但也應當多加小心,不可輕易涉險。”
現在他就指望着李道宗、尉遲恭兩人撐起大局,這兩人當中有一人折損,都意味着滅頂之災。
李道宗將方纔的危險之處述說一遍,繼而嘆息道:“雖然擋住了具裝鐵騎的衝擊,但微臣與房俊直面相對,一個回合便被其擊落馬下,實在是慚愧至極。”
以他的身份、地位、閱歷,早已不在乎個人之勝負得失,被房俊擊落馬下雖然有點丟人,但與整個戰局的勝負相比微不足道,能夠坦然視之。
李治則有些愕然。
以往很多人讚譽房俊什麼“詩詞雙絕”什麼“勇冠三軍”,前者他倒是見識過,也頗爲認可,但是對於後者卻不以爲然,房俊帶兵打仗的確攻無不克、戰無不勝,然而朝野上下一致認爲之所以成爲“常勝將軍”是因爲其麾下軍隊裝備天下第一,再加上火器的威力,每每交戰都是憑藉對敵人的裝備碾壓而平趟過去,真正的戰略、戰術未必多麼優秀。
個人之勇武更是扯澹,不過是倚仗有幾分力氣從而橫行霸道、欺凌弱小而已,旁人忌憚他的家世、權勢只能忍讓,真正到了戰場之上刀對刀、槍對槍的搏生死,誰管你是誰?
而李道宗何等養人?當年追隨在太宗皇帝身後立下無數功勳,不知多少次衝鋒陷陣,面對的皆是當時天下有數的英雄豪傑,其武力值在整個李唐皇室之內也就僅次於齊王李元吉,整個關隴門閥之內能夠穩勝李道宗的也不過宇文成都、裴元慶等寥寥數人,結果現在卻被房俊一個回合便打落馬下……
縱然李道宗年事漸長不復當年巔峰之狀態,可雙方武力相差如此之懸殊,也大大出呼籲李治之預料。
越是如此,李治就越是悔不當初,早知房俊如此驚才絕豔,當初就應該不惜一切代價將其網羅在麾下才是,如果今日有房俊以供驅策,何至於走到這般絕境?
甚至若無房俊之支持,父皇早已廢黜太子,登基爲帝的就是他李治了,又何須鋌而走險將自己置於死地而後生……
“郡王不必自責,房俊將具裝鐵騎留在最後顯然蓄謀已久,有心算無心之下郡王尚能擋住其鐵騎衝鋒,不僅力保陣地不失,更使得本王不至於陷身兵亂之中,本王心中唯有感激。”
現在的局勢之下,李道宗、尉遲恭就是他的兩條大腿,缺一不可,除了盡力安撫之外,半句有可能引起歧義導致李道宗不滿的話語都不能說……
李道宗也是豁達之人,便揭過此事不提,轉而面色凝重道:“李懷勤、劉可滿兩人已經潰敗,安元壽尚不知情形如何,想來也是來不及攻打玄武門的……等到太子左衛率將俘虜安置妥當,必然自玄武門入宮支援武德殿,屆時右屯衛再無後顧之憂,且兵力倍增,對咱們極爲不利。”
李治頷首,“極爲不利”的言辭已經足夠委婉,事實上若不能在太子左衛率入宮之前攻陷武德殿,這場兵變就可以宣告失敗了,區區一個右屯衛都打不下來,更何況再加上一個號稱“東宮第一率”的太子左衛率?
李道宗見李治明白當下局勢之艱難,略作沉吟,勸諫道:“此地乃是死地,一旦未能攻陷武德殿,退無可退。殿下千乘之軀、金枝玉葉,不可蹈履險地,以微臣之見,不如退回承天門坐鎮。”
身在太極宮內,一旦兵敗,上天無路、入地無門,要麼戰死、要麼被俘,絕無倖免之理。若是退回承天門,發現事不可爲之時尚可趁亂遁入長安城內,相信李治事先必然有所安排,皇城也好、各處裡坊也罷,只要潛藏起來,一時半會兒很難被發現。
而後趁亂逃出長安城,無論回到山東重整旗鼓也罷,亦或遠遁江南捲土重來,甚至從此隱姓埋名或者漂洋過海……總歸能夠留得一條命在。
之所以起兵襄助李治,是因爲李道宗認爲李二陛下的心願就是讓李治承襲皇位、登基爲帝,作爲忠於李二陛下的臣子,不惜一切代價也要幫助李二陛下完成遺願。
若是因此導致李治兵敗身亡,是李道宗絕對不能接受的……
蕭瑀也勸諫道:“殿下,江夏郡王之言有理,所謂君子不立危牆之下,還是坐鎮承天門相對安全一些。”
晉王不走,他們這些人就不能走,雖然早已做了兩手準備,即便晉王兵敗也有辦法在陛下那邊分說清楚、消弭影響,並不會承擔太多後果,可這兵荒馬亂的,萬一亂軍叢中發生一點什麼意外,去哪兒說理?
總得保得住性命,再論其他。
一旁的褚遂良、崔信也深以爲然,出言勸諫。
李治默然半晌,他豈能不知眼下之兇險?對於對陣沙場、衝鋒陷陣,他也的確深有忌憚,然而若是此刻撤出昭德殿,豈不就是代表着自己已經承認失敗?
連他都承認失敗,又怎麼寄希望於兵卒將士們視死如歸攻陷武德殿?
深吸一口氣,李治搖頭道:“本王不走!”
未等諸人再勸,他擺擺手,沉聲道:“本王非但不走,還要親自上陣與將士們並肩作戰,這一戰,要麼生、要麼死,絕對沒有任何僥倖!”
就算兵敗之後能夠順利逃出長安又能如何?關隴門閥已經徹底敗落、自身難保,山東世家爲了支持自己幾乎傾盡全力,再無餘力東山再起,而江南士族深受皇家水師之影響,根本不敢繼續跟着自己捲土重來……
已經是絕路了。
難道如同老鼠一般倉惶逃命,從此天涯海角孤苦飄零?
如若那般,還不如當下拼上一把,縱然是死也落得一個酣暢痛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