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丹在少林的藏經閣內閱讀了大量的典籍,最能是龍丹受益的莫過少林寺的《易筋經》和《洗髓經》了。現在的年代,信息特別發達,類似修煉功法的書籍滿天飛,但是,龍丹閱讀了少林寺藏金閣的典籍以後,才知道失之毫釐差之千里。市面上出售的和網上的那些東西根本就不足以相信,龍丹所看到的《易筋經》和《洗髓經》跟網上流傳的大不相同。 《易筋經》大意有二:一曰清虛,一曰脫換。能清虛則無障,能脫換則無礙。無礙無障,始可入定出定。所說的清虛就是洗髓,所謂脫換,就是易筋。
《洗髓經》之說,則是相對人的情慾來說的,人一生下來,身體就被空氣污染。必洗滌淨盡,無一毫瑕疵,方可超脫凡人,這就使所說的根基。所謂的洗髓,就是清其內臟;所謂的易筋,就是堅其外表。
練習易筋經的原因就是,人生下來後,有的人筋鬆,有的人筋軟,有的弱有的強。如筋弛則病、筋攣則瘦,筋靡則痿,筋弱則懈,筋縮則亡,筋壯則強,筋舒則長,筋勁則剛,筋和則康。因此要想成道必先易筋以堅其體,壯內以助其外。
所謂的易,就是陰陽之道,即變化之易。易之變化,既是陰陽,而陰陽之變化,又關係到人的虛實。 所謂的筋,就是人身的經絡。骨節之外,肌肉之內,四肢百骸,無處不是筋,無經不是絡,筋絡連通,通行血脈,就是精神的力量。就像人的肩膀扛東西,雙手能拿物體,雙足能走路,通身之活潑靈動,都是筋的作用。
易筋洗髓的方法就是,使筋攣者舒張,筋弱者加強,筋弛者緩和,筋縮者變長,筋靡者變壯。即使再羸弱的身子,也可以立成鐵石,這就是所謂的易筋洗髓。
易經洗髓的修煉方法還有就是練內,就是所謂的“內壯論”其原文如下:
“內與外對,壯與衰對,壯與衰較,壯可久也。內與外較,外勿略也。內壯言堅,外壯言勇。堅而能勇是真勇也。勇而能堅是真堅也。堅堅勇勇,勇勇堅堅,乃成萬劫不化之身,方是金剛之體矣”。
“凡煉內壯,其則有三,一曰守此中道。守中者,專於積氣也。積氣者,專於眼、耳,鼻、舌、身、意也。其下手之要,妙於用揉,其法詳後。凡揉之時,宜解襟仰臥,手掌着處,其一掌下胸腹之間,即名曰中。惟此中乃存氣之地,應須守之。守之之法,在乎含其眼光,凝其耳韻,勻其鼻息,緘其口氣,逸其身勞,鎖其意弛,四肢不動,一念冥心,先存想其中道,後絕其諸妄念,漸至如一不動,是名曰守。斯爲合式。蓋揉在於是,則一身之精氣神俱注於是。久久積之,自成庚方一片矣。設如雜念紛紜,弛想世務,神氣隨之而不凝,則虛其揉矣,何益之有”。
“二曰勿他想。人身之中,精神氣血不能自主,悉聽於意,意行則行,意止則止。手中之時,意隨掌下,是爲合式。若或弛意於各肢,其所凝積精氣與神,隨即走散於各肢,即成外壯,而非內壯矣。揉而不積,又虛其揉矣,有何益哉”。 “三曰待其充周。凡揉與守,所以積氣。氣既積矣,精神血脈悉皆附之守之不馳,揉之且久,氣惟中蘊而不旁溢。氣積而力自積,氣充而力自周。此氣即孟子所謂至大至剛,塞乎身之充盈者,是吾浩然之氣也。設未及充周,馳意外走,散於四肢,不惟外壯不全,而內壯亦屬不堅,則兩無是處矣”。 “ 人之初生,本來原善。若爲情慾雜念分文,則本來面目一切抹倒,又爲眼、耳、鼻、舌、身、意分損靈犀、蔽其慧性,以致不能悟道,所以達摩大師面壁少林九載者,是不縱耳目之欲也。耳目不爲欲縱,猿馬自被其鎖絆矣。故達摩大師得斯真法,始能只履西歸,而登正果也。此篇乃達摩佛祖心印先基,真法在守中一句。其用在含其眼光,七句。若能如法行之,則雖愚必明,雖柔必強,極樂世界,可立而登矣”。
龍丹閱讀了大量的功法典籍,受益匪淺。又閱讀了大量的佛法典藏,如《金剛經》,《波羅蜜心經》等。使龍丹明白了一個道理,那就是佛法講究兩個意思,一個是隨緣,另一個是隨性。佛法不是強求一個人去做什麼,比如佛也要吃飯,也要殺生,只不過是做到了義與理在先。在任何的世界裡,生存還是第一的,即便是佛祖捨身飼鷹,也是爲了鷹的生存。就像是自己年輕時節,爲什麼做生意都是賺錢的,還賺的那麼輕鬆。到了後來爲什麼又屢受挫折,又賠了進去,都離不開一個順其自然的道理。
有些東西,是強求不來的,沒有做到水到渠成的境界,一味的去追求利益。那麼,利益就會離你而去,伴隨而來的卻是厄運。
明白了這個道理,龍丹再次修煉自己的真氣功法,便不是刻意的去吸收天地之間的靈氣,而是按照師傅所教的心法去靜靜的感受。接下來的日子裡,龍丹接受天地靈氣的速度卻是加快了。早些日子,在武當道觀裡的那種欲速則不達的感覺沒有了。而吸收的靈氣氣也慢慢積聚在自己的上丹田裡,逐漸形成了一個點,這一個點也不在不斷的擴大。龍丹運功的時候有意識的往外看去,竟能模糊的看到近前的牆壁若有若無。自己的眼光好像穿透了牆壁一樣,而且那種感受非常的舒服。龍丹的記憶也好像有了很大改善,每當多練一天,上丹田的靈氣的“小點”就擴大一點,原來看書需要慢慢的閱讀才能記住,而隨着“小點”的擴大,竟然能一目十行,過目不忘了。
龍丹把自己的這些發現告訴了躘髯老人,老人也是大受啓發。躘髯老人修煉一百多年,也就勉強到了開啓天眼外射的地步,而始終達不到天眼遠射的境界。聽了徒弟的述說,心靈受到極大的衝擊。自己教導徒弟要師法自然,卻沒能真正達到這一步,而徒弟在少林寺住了幾個月,就悟出了這般道理,不僅又是欣喜,又是慚愧。喜的是徒弟的進境竟然如此的神速,慚愧的是自己早年就應該如此,說不定自己就能達到天眼遠射的地步也未可知。
但是,話有說回來,躘髯老人與龍丹的性格是不一樣的。躘髯老人歷經幾個朝代,見多識廣,見慣了人生沉浮,自然就生性淡泊,又加上自己多年以行醫爲生,對於修煉真氣功法一途卻不是那麼的專注。躘髯老人專注的是養生強生,治病救人。雖然講究師法自然,可是進境就不是那麼的快了。
龍丹則不一樣,雖然生下來後,生活比較艱難,但畢竟是在新社會,沒有那麼多的歷練,對人生的看法,自然就沒有那麼的透徹。但是,堅毅的性格卻是大大的幫助了龍丹的修煉。
就如龍丹做生意一樣,龍丹由着強烈的慾望,一心就想把生意做好,就自然想一些稀奇古怪的方法去賺錢,雖然屢遭挫折,但是龍丹的毅力確實多龍丹的人生有了偌大的幫助。龍丹既沒有親身體驗到朝代更替那種翻天覆地的變化,也沒有上百年的人生經歷。北漂失意後,龍丹立志不再沉溺繁華,一心向道,這也是龍丹進境神速的一個原因。就好比躘髯老人給別人鍼灸一樣,用力快慢都不行,只能正好。這就是所謂的適合的纔是最好的的道理。
這就是所謂的一個“度”的問題,而這個度也只有在龍丹的這種人的身上才能體現的最好,其他人也學不來。龍丹把這一道理講給空了大師聽,空了大師也是爲爲莫如深,參詳不透其中的道理,只是覺得龍丹很是有佛緣。後來的日子裡,空了大師一有時間就拉着龍丹講經論道,大談佛理。由於龍丹記憶力超好,經常引經據典,常常反駁的空了大師瞠目結舌。每每談論佛道,空了大師都是回去參詳幾日才得以明白。明白之後又接着跟龍丹繼續講經,龍丹也樂的解釋,兩人逐漸竟成好友。
龍丹在少林寺的日子過得飛快,龍丹直至把天眼神功練至到了能達到十米左右,能看清他人的身體結構,能隔牆視物,半年就這樣過去了。
躘髯老人按照事先的計劃,要西去華山,師徒兩人這才辭別了空了大師,來到了自古英雄華山論劍的華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