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坦因納在科夫斯克鏖戰,而彼得羅夫斯克此時正打得如火如荼,古德里安消滅了鐵木辛哥的二十多萬精銳力量後,就立即把這些俘虜交給了弗拉索夫這個前蘇聯上將。
弗拉索夫的手下尼古拉也比較給力,居然從這些俘虜中招募到了十多萬人,這可是三個滿編軍的人數。
武裝這些俄羅斯解放軍的武器裝備根本就不缺,要多少有多少,開戰以來古德里安繳獲的蘇軍武器極多,俄羅斯解放軍的炮兵部隊,古德里安也不吝嗇,完全是按照德國的數量配置,那些大炮當然也是繳獲的大炮,整編後的俄羅斯解放軍,在武器裝備上面古德里安是一點剋扣的意思也沒有。
這就是古德里安的一種信任,當然古德里安收穫的也是俄羅斯解放軍的信任和感激,要知道古德里安的俄羅斯解放軍是用來打仗的,不是用來當宣傳用的花架子,沒有足夠的武器裝備,怎麼能夠打仗呢?絕對不能。
其實這只是古德里安的一種手段,說白了就是“用人不疑,疑人不用。”但是這種信任是有限度的,所有俄羅斯解放軍的中層指揮官都是德軍,就連思想教官也是如此,俄羅斯軍官一般擔任副職。
在古德里安解決掉鐵木辛哥的二十多萬精銳和絕大多數的坦克大炮後,開始對鐵木辛哥防守的彼得羅夫斯克展開了決定性的戰略進攻。
wωw◆ ttκá n◆ C○
鐵木辛哥在失去自己的大部分精銳之後,已經無力迴天了。德國的裝甲突擊羣對着鐵木辛哥的防線一碾而過,鐵木辛哥手中雖然有幾十萬拼湊起來的步兵,但是根本就擋不住德軍的立體進攻。
蘇軍雖然有各級政委驅趕大量的農民軍以排山倒海的形勢,來阻擋德軍的鋼鐵洪流,除了讓他們白白死去,又能起到什麼作用。
當古德里安的德軍快速推進到彼得羅夫斯克城的時候,鐵木辛哥和瓦圖京本來打算與彼得羅夫斯克共存亡。
可惜的是斯大林不讓他們死,在晚上的時候用船把他們接走了,鐵木辛哥在走的時候,下令炸燬了一切可以炸燬的東西,
彼得羅夫斯克之戰於1941年6月22日結束,十二天時間,蘇聯三十四萬正規軍加上三十二萬民兵,被全部殲滅,俘虜達到了四十五萬多人,德國德軍的赫赫戰功再一次震驚世界。
斯大林可謂急紅了眼,可是暴怒的斯大林並沒有處罰鐵木辛哥和瓦圖京兩人,斯大林不是不懂軍事,他知道鐵木辛哥與瓦圖京兩人已經盡力了。
如果在把鐵木辛哥和瓦圖京清洗掉,蘇聯怕是再也沒有幾個可以獨當一面的軍事將領可用了。
此時明克斯戰役也快結束了,六十萬蘇軍正規軍被德國北方集團軍羣包圍,殲滅他們也只是時間問題。
從德軍的戰略部署上看,他們打算從三個方向圍攻莫斯科,保衛莫斯科就成了斯大林的首要任務。
蘇聯現在能打的也就那麼幾個,其中最能打的就是朱可夫和華西列夫斯基,華西列夫斯基去剿滅科夫斯克的德軍了,莫斯科的防禦正好讓朱可夫這兩個有實戰經驗的名將來主持。
回到莫斯科的鐵木辛哥和瓦圖京本來已經做好要被領袖處罰的準備,結果等到的是委任狀,鐵木辛哥被任命爲斯大林格勒,瓦圖京爲政委兼副總司令。
同時朱可夫和崔可夫被任命爲整個莫斯科的戰役的總指揮和總政委,這個任命可以說是把整個莫斯科的三百萬蘇聯軍隊的指揮權,毫無保留地交到了朱可夫和崔可夫的手上,其結果就是讓鐵木辛哥和瓦圖京下決心死命效忠斯大林。
古德里安再徹底佔領彼得羅夫斯克後,就讓戈培爾領導的蘇聯事務局在彼得羅夫斯克地區展開了轟轟烈烈的土地改革運動。
蘇聯事務局負責組織人民恢復生產,醫治戰爭創傷,開展民主選舉,弗拉索夫的俄羅斯解放軍負責剿滅殘餘蘇軍和蘇聯基層組織。
這次彼得羅夫斯克的俘虜之中,有很多都是才放下鋤頭的農民,他們是被鐵木辛哥抓去當兵的,古德里安也是讓他們自由選擇,願意當兵的就留下來,不願意的發給路費回家,然後回家去分田分地。
古德里安的土地政策就如一把利刃,鋒利地割裂着蘇聯的廣大農村地區對斯大林政權的情感,農民擁有土地是他們一生的夙願。
斯大林統治下的蘇聯,所有的農民未能擁有自己夢寐以求的土地,居然在德國的統治下實現了。
的確讓斯大林殘暴的統治下的人民再也生不出反抗的心思,至於蘇聯本土的農村地區,只要是被德軍佔領的地方,德國同樣在搞土改和選舉。
對於蘇聯本土的一些政策,隆美爾使用的也是和波蘭一樣的民族政策,十分的寬鬆,爲了能凝聚人心。
隆美爾還授意弗拉索夫和尼古拉兩人組建了統一俄羅斯黨,對於那些布爾什維克黨成員,隆美爾也是秉承自由退黨的原則,當然具體的工作只能是弗拉索夫和尼古拉兩人來主持了,隆美爾不會干涉。
至於如何處那些頑固的布爾什維克頑固分子,那是弗拉索夫的事情。弗拉索夫這個布爾什維克的叛徒,爲了不然布爾什維克在佔領地死灰復燃,把所有不願意退黨的布爾什維克分子統統槍斃了,不可謂不狠毒。
隆美爾這樣做有不有風險?當然有風險,當統一俄羅斯黨完全控制整個俄羅斯的時候,這種風險纔會顯露出來。
再說隆美爾還讓俄羅斯境內的其他民族組建了自己的政黨,弗拉索夫不可能一家獨大,隆美爾也不會讓那種情況出現。
щщщ ☢тт kΛn ☢C 〇
只要斯大林這個最大的威脅沒有消除,統一俄羅斯黨沒有完全掌控整個俄羅斯,哪麼弗拉索夫和尼古拉就離不開德軍的支持,後世的朝鮮和越南,就是活生生的例子。
朝鮮沒有統一,時時面臨着生存的威脅,就永遠離不開我們的保護。而越南,我們幫助其統一,反而迎來的是反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