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林易祥在芮瑾的CT檢查結果出來之後,已經黯然辭職了,但這件事情卻並沒有結束。
凌希將母親得了腦瘤的事情很快就通知了在南港總公司的父親,林梓中得知這一消息之後,立刻飛回了國內。
凌家當年曾是國內最大的資本家之一,雖然解放前夕凌箬桐和凌宜誠父子留在了國內沒有外遷,但淩氏家族實際上還是經歷了一次有計劃的分拆。
凌箬梧去世的早,凌箬梧的子女當初帶着淩氏家族的大部分不動產遷居南港、阿美利家和歐洲等地。淩氏家族在海外同樣擁有着龐大的經濟實力。
改革開放後,凌宜誠作爲淩氏家族的家主,號召凌家散落在海外的親屬回國投資,帶動了一大批海外華僑回國建設的熱潮。
但凌宜誠是個非常有遠見的企業家,在親屬們紛紛回國投資的時候,他卻將長子凌建民派往了南港。
南港也有不少的淩氏族人,他們在南港定居展業,也積聚了不少的財富,在凌宜誠的謀劃下,凌建民收攏了這些淩氏族產,成立了凌彙集團,就是爲了實現凌宜誠立足南港放眼全球的長遠戰略。
凌建民如今已經八十多歲了,十年前正式退休,將凌彙集團交給了兒子凌梓中打理,自己回到故鄉安養天年。目前在淩氏家族集團中,凌梓中所掌管的凌彙集團堪稱“實力第一”,而淩氏家族也基本確認了,將來淩氏家族的掌門人就是凌梓中。
凌梓中幼年離家隨父母去了南港,這麼多年以來由於公務繁忙也很少會回內地,上一次回來,還是送他父親回鄉定居,距今已經十年了。
“唉!一直說要抽空回來看看,可以只都沒機會。沒想到這次回來卻是因爲你母親的病……”林梓中坐在車裡,看着窗外那熟悉而又陌生的城市,心裡百感交集。
但他還是想要第一時間知道愛妻的病情到底是怎麼回事,感嘆了幾句之後,就對
凌希問道:“你母親怎麼就得了腦瘤了呢?之前不是說在這邊拍戲,有點牙疼嗎?”
提起這件事,凌希也真是不知道怎麼說了。
芮瑾來邗江是跟着一個電影劇組過來拍戲的,順道也能探望一下隱居故鄉的公公和回國投資的女兒。
“媽媽一開始是牙疼,估計是拍戲有點累了,去醫院看牙……可沒想到現在確診是垂體瘤,而且沒辦法動手術!”凌希有些歉疚地對父親說道。
凌希心裡總覺得是自己沒有照顧好母親,才讓母親得了病。林梓中看到女兒的表情,寬慰道:“人哪有不生病的呢……可爲什麼沒辦法動手術呢?”
在一般人的認知裡,得了腫瘤最好的辦法就是手術切除。即便是良性腫瘤留在體內任其發展,很難說哪一天就出現病變了,所以還是早發現早動手術最好。
聽到妻子的腫瘤沒辦法動手術,林梓中心裡就非常焦慮。
凌希隨即將荀釗和蘇天榮對芮瑾病情的診斷詳細地向父親做了說明,說話間就已經回到家裡了。
凌家的凌公館位於邗江市火車站附近工運橋堍的泰平巷,是凌箬梧當年花了十幾萬銀洋,從海州請來的猶太建築師克萊因設計建造的。這是一座中西合璧風格的深宅大院。最早的主人是凌箬梧凌箬桐兄弟的生母——凌太夫人許氏。
抗戰時期,凌公館曾經一度被作爲菊國邗江駐軍憲兵司令部。抗戰結束後,凌家大部分都在海州居住,凌箬桐就將凌公館捐給了邗江商會。建國後這裡就一直都是邗江工商聯的會所,再後來就成了普通民衆聚居的大雜院。
十年前泰平巷面臨拆遷,在拆遷過程中凌公館意外的被當地文史工作者發現上報,由此還曾經一度引起了“民國建築算不算文物”的爭論。
當時在南港的凌梓中得知這一消息,立刻就攜父親回鄉查看,確認了這座建築就是凌公館之後,由凌家向
邗江市政府提出保留改造修繕泰平巷地區的建議,並承諾由凌家承擔所有費用。
前、後泰平巷和邗昌路這一片建築,大多是同時期民國風格磚木樓房。凌公館周圍的里弄、商店、作坊都保存完好,經過修復之後,恢復了本來的面目。
從那以後,退休回鄉頤養天年的凌建民就一直定居在這裡。而這座凌公館也就成了全球淩氏族人的“祖根之地”。
芮瑾作爲凌家長媳,回到邗江自然是要回家住的。經過一段時間的保守治療,她的牙牀已經消了腫,從表面看和一個健康的人並無兩樣,所以也就沒必要一直住院了。
“我就說讓小希別大驚小怪的,我這不是好好的嗎?還讓你大老遠的跑回來……”見到凌梓中,芮瑾笑着把女兒埋怨了一通。
“他那是擔心你……老頭子我回鄉十年了,也沒見他回來看看我,你一生病他就飛回來了!真是有了媳婦忘了爹孃……”
林梓中和凌希正想說什麼,卻冷不防聽到屋裡傳來了一番戲謔調侃。說話間,凌建民健步走了出來,凌梓中的繼母容沁芳想要伸手攙扶,卻被老爺子一把甩開了。
凌建民已經八十高齡了,但至今依然硬朗的很,走路都不用柺杖,說話更是嗓門大,據說這都是當年下鄉勞動在田間地頭“喊”出來的。
聽到父親這調侃似的抱怨,凌梓中立刻迎上前去說道:“父親,兒子不孝……”
“我剛剛只是玩笑罷了,把公司打理好了,那就是你最大的孝順!”凌建民笑着擺了擺手說道,“阿瑾的病不是什麼大事,不用太擔心的!”
凌建民倒是豁達開朗,對於兒媳婦的“小疾”,他並不擔心。
“前些日子,市一院的蘇天榮大夫來家訪,我也詳細問過了,這病沒大礙的……小希是擔心母親,才把你叫回來的!不過你回來也好,馬上要過中秋了,在家裡吃頓團圓飯吧!”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