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兩百五十三章 帝國戰略

朝廷編制有定數,以李斯跟房玄齡的才幹,至少也是署長之位,就算位列四大臣,乃至請入內閣,都是可以勝任的。

奈何這些職位,眼下都調整不了。

就連沒有固定編制的內閣,歐陽朔也不準備新增閣老。眼下內閣已經有一位首輔,三位次輔以及兩位兼職次輔,足夠了,再多,就顯得臃腫。

可不安排又不行,總不能讓這樣的大才閒置吧,那實在“暴殄天物”。

正在歐陽朔犯難之際,姜尚站了出來,道:“陛下,微臣以爲,該到了爲三大都護府配備長史跟錄事參軍的時候了。”

作爲一區域總領衙門,都護府自然不是空架子,除都護之外,還有兩位最核心的屬官,就是姜尚講的長史跟錄事參軍。

長史相當於都護府幕僚長,定位跟現代社會的秘書長類似;錄事參軍相當於都護府的參謀長,可視爲都護的軍事參謀。

鑑於大夏在都護府依然實施軍政分離,長史地位要遠高於錄事參軍。

按大夏制,都護府劃分爲大都護府跟上都護府兩級,因爲在軍中,上將軍位列大將軍之上,故而上都護府也位列大都護府之上,跟唐朝制度有別。

上都護位列正二品,跟鴻臚寺卿、御史大夫以及首席大法官同級,品級高於四大院副大臣,低於四大院正大臣。

相應的,上都護府長史位列正三品,跟行省總督同級。

大都護位列從二品,跟四大院副大臣以及京兆伊同級,品級高於行省總督。大都護府長史則位列從三品,跟四大院下設署長同級。

前番調整,京兆伊由正三品提升至從二品,彰顯京師戰略地位。於此同時,大夏銀行作爲央行,行長更是由從三品直接擢升至從二品。

大夏商業銀行跟大夏農業銀行的兩位行長,則延續從三品定位。

南疆都護府下瞎五大行省,自然是上都護府,因此完整叫法應該是南疆上都護府。北疆都護府僅下瞎三大行省,暫時還只是大都護府。

在攻陷非洲九國之後,非洲都護府也順理成章地晉升爲非洲上都護府。

姜尚在此時提出,爲三大都護府配備長史跟錄事參軍,一是加強都護府建設,好好輔佐都護;二則也暗指,該對都護給予相應的制約與監督。

歐陽朔聽了,若有所思,笑道:“愛卿所言甚是。”

“陛下聖明!”姜尚欣慰。

事情就是這麼巧合,李斯、房玄齡以及尉繚三人,都算是謀臣出身,均能文能武,甚至還有過擔任長史經歷,剛好對應三大都護府。

商議之後,決定任命李斯擔任南疆上都護府長史,房玄齡擔任非洲上都護府長史,尉繚擔任北疆大都護府長史。

相較而言,非洲形勢最是錯綜複雜,李斯應該是合適的非洲上都護府長史人選,只是歐陽朔考慮到,一則木蘭月年幼,怕駕馭不住李斯;二則也是白起在非洲戰區任職,爲了避嫌,同爲秦臣的李斯也不能前往非洲任職。

好在房玄齡也足智多謀,兼且性情敦厚,頗有長者之風,想來會成爲木蘭月的得力助手,輔佐木蘭月成爲一名爲朝廷鎮守邊疆的大員。

至此,該輪人事調整就告一段落。

離開之前,寇準問:“陛下,關西行省治所,選在何處?”無論是長安還是咸陽,充當行省治所都綽綽有餘,就是如此,纔不好辦。

選哪一座,都容易讓另一城的百姓不滿。

歐陽朔卻是輕拿輕放,笑着說道:“先來後到,就定咸陽吧!”

“諾!”

寇準歎服,這樣的話,想來長安無話可說。

…………

送走姜尚三人,歐陽朔的事情還沒忙完。

安置好一班文臣,調整完相關人事,只是此戰善後的第一步,跟着是如何安置一班武將,以及周、宋、秦、唐四國軍隊。

降將之中,秦有王翦、王賁父子,唐有李勣、侯君集、尉遲敬德以及程咬金四將。其中又以王翦以及跟李靖並稱的李勣最強,足可堪當集團軍統領一職;王賁、侯君集次之,尉遲敬德跟程咬金再次之。

尤以王翦之才,就是當一個戰區統帥,也能勝任。

再就是四國降軍,其中周軍六十五萬,宋軍三十八萬,秦唐各五十萬,合計兩百零三萬大軍,除宋軍稍次,其餘皆可稱之爲精銳。

如果全部裁撤,實在太可惜。

問題是,隨着中原一統,現有大夏軍都要經歷一輪大裁撤,以削減開支,充實府庫,更遑論在此時設立新的軍團或者集團軍了。

如何處理這兩百萬大軍,成了一個大難題。

下午三時,張良、賈詡以及杜如晦三位大臣,被請到御書房議事。

“諸卿以爲,該如何安置四國之軍?”歐陽朔問。

見此,依然是張良第一個出列,回道:“陛下,微臣以爲,安置四國之軍不該是一件孤立事件,應該跟接下來的大裁軍一併考量。”

“愛卿的意思是?”

張良道:“隨着中原一統,帝國戰略由內轉外,此番大裁軍,不該像前幾次那樣簡單粗暴地裁撤兵員,而是要根據帝國戰略方向,以戰定軍,對現有軍隊結構進行一次徹底的精編重組,根本目的還是提升全軍戰鬥力,而非削弱。”

自秦唐歸附,大臣們非常有默契地,將“皇朝”替換爲“帝國”。是啊,以大夏如今之疆域,雖非帝朝,卻絕對當得上“帝國”之稱,名副其實。

舊稱皇朝,反倒顯得有些小家子氣了。

對此,歐陽朔是默許的,不管怎麼說,帝國可比皇朝聽起來有氣勢的多,這也是一個新興崛起的強國,該有的自信。

張良所言,涉及的已經不是兩百萬大軍的問題,甚至不是純粹的大夏軍問題,而是直接上升到帝國未來兩三年,甚至更長一段時間的戰略問題。

問題很大,卻又無法迴避。

歐陽朔就是一笑,張良不愧是戰略大師,歐陽朔很樂意從善如流,“好啊,那諸卿就先談一談,帝國未來的戰略方向該如何確定?”

又是張良站了出來,“晉升帝朝的前提條件,是要獲得亞洲霸主地位。如果從在這一點出發的話,西南方向的天竺,西面的波斯帝國,北面的羅曼諾夫王朝,都是不可迴避的大敵,應該作爲帝國戰略重點。”

張良沒提東南亞的爪哇國以及北面的蒙古帝國,不是他疏漏,而是以帝國如今之實力,兩國不過是纖芥之疾,已經不足以當做主要對手來對待。

“再遠一點,就是已經取得成效的非洲大陸以及尚處於萌芽狀態的美洲大陸,都是帝國戰略重點。至於是否介入歐洲大陸,全憑陛下聖裁。”張良說道。

不知不覺間,大夏已經有了一個全球霸主的大框架,觸角幾乎遍佈全球,只是這框架還很脆弱,需要不斷夯實根基。

歐陽朔表態:“歐洲大陸,暫且不納入戰略考量。”

在歐洲,大夏目前僅有一個基點城,想憑一城之力撬動歐洲大陸,無疑有些異想天開。更重要的是,在歐陽朔的長遠規劃中,歐洲不該是大夏的死敵。

未來,未必就沒有結盟的可能。

“明白!”

張良點頭,他也認爲放棄歐洲是個明智選擇,攤子不能鋪的太大。

就在此時,杜如晦站出來說道:“微臣以爲,對外擴張固然重要,可也不能因此放棄本土防禦。不管怎麼變,中原都該是帝國中樞之地,不可鬆懈。”

歐陽朔點了點頭,總結說道:“中原、南亞、西亞、北亞、非洲以及美洲,六大戰略方向,每一個都無法忽視,都有強勁對手。由此可見,帝國面臨的挑戰依然不小,正如子房所言,此番大裁軍該好好謀劃一番,如何在縮減絕對兵員數量的基礎上,保障甚至是提升全軍戰鬥力,是重中之重。”

“下來之後,軍機處、樞密院以及資政閣,應該細細謀劃,儘早定出一個切實可行的裁軍方案出來,爭取年前完成此輪大裁軍。”歐陽朔下令。

“諾!”三位大臣齊齊領命。

眼下已經是七月中旬,到年底也只剩五個月時間。

按常理推測,此輪裁軍涉及全軍,最起碼需要三個月,甚至更長的時間。如此也就意味着,留給三大機構制定裁軍方案的時間已經不多了。

在此之前,還得解決兩百萬大軍的安置問題。對於此事,賈詡倒是有一個計劃,正想呈報陛下。

只是此計甚毒,未必就能通過。

第六百三十九章 索馬里海盜第一千三百三十二章 大魚吃小魚第八百二十章 違約條款第一千一百一十六章 熱熱鬧鬧第二百二十四章 逆轉第七百九十五章 來自行政總署的阻力第四百一十九章 凝聚軍魂第七百三十四章 專機第四十四章 決裂第六百九十章 赤壁之戰第一千一百四十二章 蓋亞時代第八百九十一章 草木皆兵與風聲鶴唳第一千一百零六章 百口莫辯第九十三章 勢如破竹第三章 創建角色第五百四十七章 百家之商家第八百二十六章 奇襲尋龍城第七百九十九章 黑鐵城淪陷第九十八章 書記官第五百一十六章 奇怪的軍令第一百七十九章 四十萬第一千零二十九章 保我漢家江山第一百九十四章 野火行動 下第二百八十三章 晉級任務第七百八十二章 全球拍賣會 下第六百七十三章 鐵娘子大軍第七百八十五章 推你一把第一千兩百九十六章 四面楚歌的西班牙第一千兩百八十章 精神上支持你第四百零二章 南疆都護府第五百九十七章 食物鏈頂端的男人第一百二十一章 會盟第三百八十四章 山地部隊第一千零四十六章 暗中的較量第四十六章 開學典禮第八百二十六章 奇襲尋龍城第四百二十章 醉紅顏第一百一十九章 戰役系統第三百零九章 隱秘世家第九百五十五章 李牧縱論天下第一千零五十八章 選邊站第二百六十八章 天降神兵第八百五十一章 地中海起波瀾第一千三百四十九章 波斯投降第四百三十五章 典牧署第九百四十九章 在劫難逃第一千零二十六章 主少國疑第八百九十九章 前線失利,後院起火第四百七十三章 肇慶之戰結束第三百九十六章 雷州易主第五百六十一章 鏢局強化版第一百零二章 拍賣會 下第一千三百一十七章 遣返第七十六章 甲坊司第一千一百一十四章 互相利用 9/18第六百三十二章 國戰獎勵第一百五十九章 行會令牌 1000訂閱第一千零三十八章 王對王,將對將第四百五十一章 張儀出仕第三百六十一章 軍工協調第六十六章 祭祀第一千零五十六章 刮地三尺第一千零六十四章 國戰速覽第五十一章 農業司第九百九十章 鬥一番第六百七十三章 鐵娘子大軍第八百二十七章 秦瓊戰呂布第一千三百二十四章 真真假假第八百零五章 治政之道第一千零三十七章 共赴國難第六百三十二章 國戰獎勵第四十二章 裂痕第五百七十五章 盟軍的絕地反擊第六十三章 除夕 上第六百九十八章 生擒魯肅第六百九十二章 大召喚術第七百七十章 地毯式搜查第八百六十二章 夏王打白條第五百五十一章 四大美女第二百三十五章 軍政會議第二百八十五章 白起整軍第一千兩百六十二章 驚天大八卦第一千零七十二章 氣節第七百五十七章 桂林郡守第七百八十章 海瑞海青天第六百七十二章 維京海盜第三百七十九章 雄主第八百一十八章 衛星城爭奪戰第四百一十四章 劉邦末路第一百九十三章 野火行動 中第一百九十五章 撤離第一千一百零七章 瀛洲行省第一千零四十七章 國戰倒計時第一千一百一十一章 煙火妖孽的建議第四百三十章 秦始皇出世第一千零七十七章 雷霆手段第一千一百一十三章 又起波瀾第一百三十七章 涿鹿之戰 十一第一千三百二十六章 震盪餘波第九十五章 抉擇
第六百三十九章 索馬里海盜第一千三百三十二章 大魚吃小魚第八百二十章 違約條款第一千一百一十六章 熱熱鬧鬧第二百二十四章 逆轉第七百九十五章 來自行政總署的阻力第四百一十九章 凝聚軍魂第七百三十四章 專機第四十四章 決裂第六百九十章 赤壁之戰第一千一百四十二章 蓋亞時代第八百九十一章 草木皆兵與風聲鶴唳第一千一百零六章 百口莫辯第九十三章 勢如破竹第三章 創建角色第五百四十七章 百家之商家第八百二十六章 奇襲尋龍城第七百九十九章 黑鐵城淪陷第九十八章 書記官第五百一十六章 奇怪的軍令第一百七十九章 四十萬第一千零二十九章 保我漢家江山第一百九十四章 野火行動 下第二百八十三章 晉級任務第七百八十二章 全球拍賣會 下第六百七十三章 鐵娘子大軍第七百八十五章 推你一把第一千兩百九十六章 四面楚歌的西班牙第一千兩百八十章 精神上支持你第四百零二章 南疆都護府第五百九十七章 食物鏈頂端的男人第一百二十一章 會盟第三百八十四章 山地部隊第一千零四十六章 暗中的較量第四十六章 開學典禮第八百二十六章 奇襲尋龍城第四百二十章 醉紅顏第一百一十九章 戰役系統第三百零九章 隱秘世家第九百五十五章 李牧縱論天下第一千零五十八章 選邊站第二百六十八章 天降神兵第八百五十一章 地中海起波瀾第一千三百四十九章 波斯投降第四百三十五章 典牧署第九百四十九章 在劫難逃第一千零二十六章 主少國疑第八百九十九章 前線失利,後院起火第四百七十三章 肇慶之戰結束第三百九十六章 雷州易主第五百六十一章 鏢局強化版第一百零二章 拍賣會 下第一千三百一十七章 遣返第七十六章 甲坊司第一千一百一十四章 互相利用 9/18第六百三十二章 國戰獎勵第一百五十九章 行會令牌 1000訂閱第一千零三十八章 王對王,將對將第四百五十一章 張儀出仕第三百六十一章 軍工協調第六十六章 祭祀第一千零五十六章 刮地三尺第一千零六十四章 國戰速覽第五十一章 農業司第九百九十章 鬥一番第六百七十三章 鐵娘子大軍第八百二十七章 秦瓊戰呂布第一千三百二十四章 真真假假第八百零五章 治政之道第一千零三十七章 共赴國難第六百三十二章 國戰獎勵第四十二章 裂痕第五百七十五章 盟軍的絕地反擊第六十三章 除夕 上第六百九十八章 生擒魯肅第六百九十二章 大召喚術第七百七十章 地毯式搜查第八百六十二章 夏王打白條第五百五十一章 四大美女第二百三十五章 軍政會議第二百八十五章 白起整軍第一千兩百六十二章 驚天大八卦第一千零七十二章 氣節第七百五十七章 桂林郡守第七百八十章 海瑞海青天第六百七十二章 維京海盜第三百七十九章 雄主第八百一十八章 衛星城爭奪戰第四百一十四章 劉邦末路第一百九十三章 野火行動 中第一百九十五章 撤離第一千一百零七章 瀛洲行省第一千零四十七章 國戰倒計時第一千一百一十一章 煙火妖孽的建議第四百三十章 秦始皇出世第一千零七十七章 雷霆手段第一千一百一十三章 又起波瀾第一百三十七章 涿鹿之戰 十一第一千三百二十六章 震盪餘波第九十五章 抉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