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七十五章 軍銜體系

宣佈完軍隊整編計劃,接下來就是論功行賞。

魏章獲封揚烈將軍,其餘將領,包括作戰有利的士卒,都各有封賞。當然,一切封賞,都是根據軍務署制定的軍功制度和軍銜制度來執行。

忙碌了一個月,杜如晦帶領軍務署,終於在日前,將領地軍功制度以及軍銜制度制定出來,獲得歐陽朔審批。

此次論功行賞,依據的就是《山海領因軍功獲封賞制度》。

根據制定規定,領地軍功封賞,大致劃分爲三大類。

其一,賞賜財物。

這是最普通,也是最普遍的一類封賞。金銀珠寶、綾羅綢緞、裝備鎧甲、精英戰馬、精銳武器以及功法秘籍等等,都在賞賜之列。

其中,又以金錢封賞,最爲常見。

制度中,對“立多大功,受多少賞”,都有明文規定。上至將軍,下至普通士卒,一律都在賞賜之列。

當然,獎勵的對象,僅限於表現優異者。

也就說,軍中的封賞,不會是大範圍的、氾濫的。只有作戰最勇猛者,斬敵最多者,建立奇功者,纔有資格獲得賞賜。

唯有如此,才能激發軍中士氣,起到其應有的激勵作用。

其二,晉升軍銜。

根據《山海領軍銜體系制度》規定,領地軍銜劃分爲將軍、校尉、尉、士、兵,一共是五階十八級。

將軍劃分爲五品,一品最高,五品最低。每一品將軍,都有具體的封號,且是獨一無二的。校尉劃分爲三品,即上品校尉、中品校尉以及下品校尉。

尉和士都是三級,即上尉、中尉以及下尉,上士、中士以及下士。最低一階的兵則是四級,即上等兵、一等兵、二等兵以及列兵。

軍銜,是跟職務掛鉤的。

將軍軍銜,只授予師團長及以上將領。校尉軍銜,對應旅帥一級;尉軍銜,對應營正一級;士軍銜,對應隊正一級;兵軍銜,對應火長一級。

除此之外,列兵軍銜,則僅授予非軍官士卒。各部所有新兵轉正,士卒的階位達到五階悍卒,則自動獲得列兵軍銜。

五階以下的士卒,統一以新兵稱呼,沒有軍銜。

僅此一項標準,就可看出山海城的精兵策略。按這個標準,意思很明顯,五階以下全是菜鳥,連上戰場的資格都沒有。

這要擱其他領地,五階悍卒已是算得上是精兵了。

每一名軍官,任職後都有基礎軍銜,以下品爲準。比如,士卒晉升火長,自動獲得二等兵軍銜。立功之後,可依次晉升爲一等兵、上等兵。

當然,上等兵就到頂。只有再次晉升爲隊正,才能授於下士軍銜。以此類推,諸位師團長,上任之後,自動獲得五品將軍軍銜。

軍銜,標定的是軍中上下級關係。下級軍官,必須無條件服從上級軍官,這是軍中鐵律。如此一來,在戰爭中,就不會出現指揮混亂的問題。

以一個營爲例。倘若營正陣亡,按慣例,根本無人頂上,隊正沒有指揮之權,整個隊伍立即變成一盤散沙。

有了軍銜,情況就會大大地不同。

營正一旦陣亡,按照軍規,就由營中軍銜最高者,自動接替,擔任臨時指揮官。接替者倘若也陣亡,則由倖存者中的軍銜最高者接替。如此循環往復,這支隊伍,就能一直戰鬥下去,直到徹底潰敗爲止。

僅此一條,就勝過千軍萬馬,什麼領地特性也比不上完善的制度。

除了標定上下級關係,軍銜還跟軍餉俸祿息息相關。

藉此機會,杜如晦對領地的軍餉體系,也作了一次變革。未來,軍餉只跟軍銜掛鉤,而不再是跟士卒階位和職位關聯。

比如,此前火長每月軍餉是統一的1金幣。變革之後,更改爲上等兵火長軍餉1金幣,一等兵火長軍餉80銀幣,二等兵火長軍餉60銀幣。

等若是說,以上品軍銜,對應此前的標準軍餉。如此一來,無形中,就降低了軍官軍餉費用的支出。

要知道,在軍餉支出中,軍官團體,可是佔到三成左右。

偏偏,軍官對此還不能說什麼。軍中以武爲尊,同樣是火長,二等兵火長覺得軍餉少的話,努力作戰,晉升爲上等兵便是。

如此一來,反倒會刺激軍中將士立功之心。

杜如晦此舉,可謂神來之筆,坑了人,還讓人無話可說。

對應的,各級軍銜的軍餉標準,都做了統一的調整。基本原則,就是以0.8爲基準。意思就是說,同一階中,下一級軍銜的軍餉,只有上一級的八成。

上士隊正軍餉5金幣,中士隊正4金幣,下士隊正3金幣。上尉營正軍餉20金幣,中尉營正15金幣,下尉營正12金幣。

上品校尉旅帥軍餉50金幣,中品校尉旅帥40金幣,下品校尉旅帥30金幣。

將軍軍銜,又不一樣。

根據規定,將軍拿得是年俸,一年領一次。五品將軍年俸1000金幣,四品將軍2000金幣,三品將軍3000金幣,二品將軍4000金幣,一品將軍5000金幣。

除了年俸,將軍還享受其他的特殊待遇。

根據規定,每一位將軍,都在山海城中,賜將軍府一座。根據品階不同,將軍府的規格,也不盡相同。

比如林逸,現在是五品虎威將軍,就賜虎威將軍府一座。白起是一品上將軍,則特賜上將軍府一座。

歐陽朔此番佈置,也是希望麾下的諸位將領,除了統兵打仗,也能享受到家的溫暖。回到山海城,還能有一個落腳之處。

根據蓋亞的安排,歷史人物的家人,在該朝代加入荒野進程之後,就會自動現身荒野,是能夠找到的。

比如白起的妻子,便是如此。

同樣的,孫臏、惡來、章邯、魏章等將領的家人,也都一一來到山海城。

軍銜體系中,除了將軍待遇不同,對列兵,乃至新兵,也有不同的規定。同樣的,因爲兵軍銜軍餉的下調,士卒的軍餉,自然也跟着下調。

一到四階新兵,軍餉20銀幣。九階及以下的列兵,軍餉40銀幣。十到十二階百戰精兵,軍餉60銀幣,跟二等兵火長等同。

杜如晦也是狠,僅憑此一項改革,就削減了一成以上的軍費開支。此前,士卒平均階位是四階的一個營,軍餉開支爲275金幣。

變革之後,軍餉開支直接降到237金幣。

以此類推,一個師團的軍餉開支,直接由原來的8250金幣,降到7200金幣。一個滿編軍團的開支,在36000金幣上下。

三個滿編軍團,一個月的軍餉,大致在十一萬金幣上下。

爲了削減軍費開支,杜如晦這一次可是下了狠手。

同樣,對地方警備部隊的軍餉,軍務署也做出明確規定。

警備部隊的軍餉,軍銜跟野戰軍等同,軍餉按後者的八成計算。城衛師團作爲拱衛都城的警備部隊,軍餉按照野戰軍的標準發放。

有軍銜,自然就有相應的勳章。

按照歐陽朔的指示,勳章以龍爲樣板和圖騰。

將軍,一律佩戴金龍章。

區分將軍品級的,則是金龍吐珠的數量。五品將軍,只有一顆龍珠;四品將軍,兩顆龍珠。依次類推,一品大將軍,就是五顆龍珠。

一品上將軍,則是六顆龍珠。

歐陽朔作爲全軍統帥,身穿戎裝的時候,同樣佩戴金龍章。不同的是,他的金龍,是九爪金龍,吐的龍珠,也是一顆碩大無比的金色龍珠。

九爪金龍,前五後四。

將軍的龍珠,則是白龍珠。金龍也只是七爪,前四後三。

校尉、尉和士,則分別對應銀龍章、鐵龍章和銅龍章。上、中、下三品,對應三顆龍珠、兩顆龍珠以及一顆龍珠。

每一種龍章,材質都是跟稱號一一對應的。

比如金龍章,就是用黃金鑄造。

至於最低一階的兵軍銜,則無權佩戴龍章。他們的勳章,也是以青銅爲材質,標誌則是唐刀和重劍交叉,區分等級的,則是槓。

列兵,一道槓;二等兵,兩道槓;以此類推,上等兵就是四道槓。

毋庸置疑,軍銜等級的制定和推行,標誌着山海城大軍,在走向軍隊職業化的道路上,又邁出堅實的一步。

此次軍隊整編,一個重大任務,就是給全軍將士授銜。

按照軍務署的安排,授銜儀式,將在軍隊整編完成之後,就立即舉行。

屆時,歐陽朔將親自主持授銜儀式。

軍功封賞的最後一類,就是敕封爵位。

無需贅言,在古代,爵位是比軍銜還重的封賞,說是最大的封賞都不爲過。但凡獲得一個爵位,就足以光宗耀祖。

可惜的是,歐陽朔無論是作爲廉州侯,還是南疆都護,都沒有給屬臣或者是將領授予爵位的權力。

唯有一國之主,才能授銜。

因此,第三類的封賞,暫時只能是停留在軍務署制定的檔案上,尚無法執行。必須等到立國之後,才能敕封爵位。

杜如晦列舉出來,也是給諸將士一個念想。(未完待續。)公告:筆趣閣app上線了,支持安卓,蘋果。請關注微信公衆號進入下載安裝appxsyd(按住三秒複製)

第一千兩百八十二章 贏了,也是輸了!第八百七十六章 醫聖張仲景第四百七十三章 肇慶之戰結束第四百四十六章 糧草第六百七十五章 艾維克堡第三百四十三章 塵埃落定第一千兩百四十八章 宮變第七百五十四章 螺旋式騎兵突擊第一千兩百八十六章 集中力量辦大事第九百九十四章 能得罪的都得罪了第三十二章 招賢館第八百五十一章 地中海起波瀾第一千一百章 君權非天授第八百零一章 大發戰爭財第二百零二章 牧野之戰 四第四百二十六章 活捉范增第九百零七章 以和爲貴第一千零一十九章 河內告急第一千一百七十四章 國戰的意圖第一百五十六章 移民計劃第二百四十六章 王道第六十五章 除夕 下第六十七章 文教司第一千一百四十三章 顛覆遊戲模式第二百九十二章 郡縣制第七百零九章 直面心魔第一百九十四章 野火行動 下第三百六十八章 沉寂的三月第九百九十五章 血戰長安第九百三十一章 城衛軍統領第一千零八十九章 老巢安危第八百三十三章 天下第一都第一千一百零九章 打,接着打!第七百六十四章 作訓司第一千三百二十章 楚王第九百二十九章 黑名單第一千一百六十四章 湛藍徽章的外交牌第五百八十三章 沙盜來襲第七十二章 水匪 中第一千三百四十七章 鋼鐸之殤第六百一十九章 龍戰第四百六十八章 下棋之人第九百四十七章 潰敗 二合一第一千兩百零四章 帝塵奪權第六百一十三章 水師大將施琅第六百四十五章 饒你一命第七百五十三章 韓信VS李牧第四百零七章 白起掌兵第一千一百二十三章 一碗水端平 14/18第三百八十一章 借道嶺南第一千三百四十七章 鋼鐸之殤第二百零二章 牧野之戰 四第九十三章 勢如破竹第一千兩百九十四章 算計全人類第七十八章 農貿市場第八百三十七章 搬遷與重組第二百九十九章 杯酒釋兵權第七百四十九章 P1型火炮第一千零四章 龍鳳呈祥第四百四十一章 南盟 出擊第一千零三十二章 慷慨赴死第三百三十七章 乾坤大挪移第七百六十五章 裝備研發中心第七百一十四章 江陵淪陷第二百二十六章 追擊第三百二十一章 神祗第九百四十九章 在劫難逃第二百七十九章 遮絕圍剿第一百三十三章 涿鹿之戰 七 500訂閱第一千一百七十八章 漢武帝的痛 二合一第三百六十八章 沉寂的三月第一千兩百八十四章 國情諮文第一千零九十三章 戰役之王第二百二十一章 引狼入室第七百九十九章 黑鐵城淪陷第一千三百四十八章 白銀掉色第八百二十七章 秦瓊戰呂布第三百一十章 神轉折第一千零六十九章 暹羅歸附第五百八十三章 沙盜來襲第一百八十二章 卑鄙第一百五十二章 流寇攻城 中第一千章 武學聖地第一百零九章 掃尾第六百二十五章 火炮陣地第八百三十二章 限定召喚卡牌第七百三十章 兵分四路第八百八十一 帝塵認慫第七百三十七章 殺出一個明天第九百零四章 集團化戰略 2/18第一千零九十四章 朱元璋與康熙第六百二十二章 神一般的男人第一千兩百二十六章 遷都第一千一百二十九章 出來混,遲早要還第三百七十三章 驕橫跋扈第四百八十七章 設立戰區第九百零九章 狄仁傑辦案第一千兩百八十六章 集中力量辦大事第四百七十七章 基礎公共事業九月小結
第一千兩百八十二章 贏了,也是輸了!第八百七十六章 醫聖張仲景第四百七十三章 肇慶之戰結束第四百四十六章 糧草第六百七十五章 艾維克堡第三百四十三章 塵埃落定第一千兩百四十八章 宮變第七百五十四章 螺旋式騎兵突擊第一千兩百八十六章 集中力量辦大事第九百九十四章 能得罪的都得罪了第三十二章 招賢館第八百五十一章 地中海起波瀾第一千一百章 君權非天授第八百零一章 大發戰爭財第二百零二章 牧野之戰 四第四百二十六章 活捉范增第九百零七章 以和爲貴第一千零一十九章 河內告急第一千一百七十四章 國戰的意圖第一百五十六章 移民計劃第二百四十六章 王道第六十五章 除夕 下第六十七章 文教司第一千一百四十三章 顛覆遊戲模式第二百九十二章 郡縣制第七百零九章 直面心魔第一百九十四章 野火行動 下第三百六十八章 沉寂的三月第九百九十五章 血戰長安第九百三十一章 城衛軍統領第一千零八十九章 老巢安危第八百三十三章 天下第一都第一千一百零九章 打,接着打!第七百六十四章 作訓司第一千三百二十章 楚王第九百二十九章 黑名單第一千一百六十四章 湛藍徽章的外交牌第五百八十三章 沙盜來襲第七十二章 水匪 中第一千三百四十七章 鋼鐸之殤第六百一十九章 龍戰第四百六十八章 下棋之人第九百四十七章 潰敗 二合一第一千兩百零四章 帝塵奪權第六百一十三章 水師大將施琅第六百四十五章 饒你一命第七百五十三章 韓信VS李牧第四百零七章 白起掌兵第一千一百二十三章 一碗水端平 14/18第三百八十一章 借道嶺南第一千三百四十七章 鋼鐸之殤第二百零二章 牧野之戰 四第九十三章 勢如破竹第一千兩百九十四章 算計全人類第七十八章 農貿市場第八百三十七章 搬遷與重組第二百九十九章 杯酒釋兵權第七百四十九章 P1型火炮第一千零四章 龍鳳呈祥第四百四十一章 南盟 出擊第一千零三十二章 慷慨赴死第三百三十七章 乾坤大挪移第七百六十五章 裝備研發中心第七百一十四章 江陵淪陷第二百二十六章 追擊第三百二十一章 神祗第九百四十九章 在劫難逃第二百七十九章 遮絕圍剿第一百三十三章 涿鹿之戰 七 500訂閱第一千一百七十八章 漢武帝的痛 二合一第三百六十八章 沉寂的三月第一千兩百八十四章 國情諮文第一千零九十三章 戰役之王第二百二十一章 引狼入室第七百九十九章 黑鐵城淪陷第一千三百四十八章 白銀掉色第八百二十七章 秦瓊戰呂布第三百一十章 神轉折第一千零六十九章 暹羅歸附第五百八十三章 沙盜來襲第一百八十二章 卑鄙第一百五十二章 流寇攻城 中第一千章 武學聖地第一百零九章 掃尾第六百二十五章 火炮陣地第八百三十二章 限定召喚卡牌第七百三十章 兵分四路第八百八十一 帝塵認慫第七百三十七章 殺出一個明天第九百零四章 集團化戰略 2/18第一千零九十四章 朱元璋與康熙第六百二十二章 神一般的男人第一千兩百二十六章 遷都第一千一百二十九章 出來混,遲早要還第三百七十三章 驕橫跋扈第四百八十七章 設立戰區第九百零九章 狄仁傑辦案第一千兩百八十六章 集中力量辦大事第四百七十七章 基礎公共事業九月小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