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千二百九十 李昖的心思

關於李昖後繼者的問題,無論是原先還是現在,都不算是一個小問題。

作爲中華的藩屬國,前明和大秦都掌握有對朝鮮的宗主權,宗主權體現在方方面面,最主要的一個就是大義名分,這是宗主權最主要的意義。

大義名分看不見摸不着,但是卻是整個宗主權裡面最重要的部分,沒有這個部分,宗主權還真不算什麼東西。

但是有了大義名分,宗主權就變得非常實際了。

這具體體現在前明和大秦對朝鮮國王繼承者上的話語權。

朝鮮從李成桂建國以來就是明朝的藩屬國,連國號朝鮮都是朱元璋決定的,之後歷代國王都是明朝派官員去宣佈冊封,然後朝鮮國王才能名正言順的行使統治權。

這就說明朝鮮國王的即位需要兩個步驟,一個是得到內部的承認,得到上一任國王的許可,然後是明朝的承認,得到宗主國的許可,派人冊封,則名正言順。

名正言順這個詞兒看起來不重要,但是在政治生活當中顯得尤爲重要,爲政者一定有敵人,如果不能做到辦事名正言順,就一定會遭到反對者的反對。

舉着名正言順的大旗反對你,總能找到支持者。

所以歷朝歷代辦事總要講究個名正言順,否則這位置做的不踏實,辦事也不踏實。

朝鮮國王就是如此,深度漢化之下,很多東西也都講究一個名正言順,沒有大明朝的冊封,就算你得到上任國王的指定即位了,也一定會有人反對你,推翻你,李昖的後繼者光海君李琿就是這樣一個悲劇人物。

他的事情說起來還是脫不開那個大環境大背景。

朝鮮的王位繼承也是和中原帝國一樣,講究有嫡立嫡,無嫡立長,這是一個規矩,李琿在做光海君的時候,爲人賢明,仁厚,名聲很好,相比於他的兄長臨海君李珒,他的名聲要好太多了。

而且這個兄長還曾被加藤清正俘虜過,直接喪失了繼承王位的可能性,而李珒之下,最有人望繼承朝鮮王位的就是李琿。

壬辰倭亂之中,朝鮮王室之中唯一表現尚可的就是李琿,李昖撒腿跑路的時候,李琿被留下來統籌朝鮮還能指揮的三道,給當地人以信心,讓他們相信國家還沒有滅亡,因而成爲大量朝鮮民軍的精神領袖。

後來蕭如薰率軍入朝,李琿也多方面協助過蕭如薰作戰,和柳成龍一樣都屬於難得的能幹的隊友,因此蕭如薰離開朝鮮的時候,也對李昖讚賞過李琿的能力,稱李昖有福氣,有這樣一個好兒子。

蕭如薰清楚的記得李昖當時的表情不太自在。

完全不像一個父親聽說別人誇自己兒子那樣有驕傲的感覺。

對於這一點,蕭如薰很快就理解了,因爲在父親之上,李昖還有朝鮮王的身份,一旦和這個身份牽扯上,一切就都明白了,爲了權力,父子相殘兄弟相殘的故事屢見不鮮,放在李昖和李琿身上也是這樣。

因爲在壬辰戰爭中李昖的糟糕表現,朝鮮民軍當中很早就出現了要擁立李琿廢黜李昖的聲音,這讓李昖萬分警惕,等戰爭結束朝鮮恢復安定之後,李昖直接廢掉了李琿的一切權力,讓他老老實實的做他的光海君。

儘管如此,李琿在戰爭中的優秀表現讓不少朝鮮文臣看到了希望,他們自發的支持李琿成爲王位的繼承者。

對李昖而言,李琿其實也是一個不錯的選擇,因爲他的正妻王后一直沒有生育,李琿和哥哥李珒是王后撫養長大的,李珒沒了繼承王位的可能,那麼李琿就是最好的選擇了。

可是李琿的致命缺點就在於既不是嫡子,也不是長子,因此在講究立嫡立長的朝鮮,李琿有天生的劣勢。

不僅如此,李琿還有一個重大的缺陷,就是名聲太好,超過了李昖,讓李昖感到危機重重。

因此儘管在戰爭之中,李昖爲了安撫人心下了教旨冊封李琿爲王世子,並且派人嚮明廷請求冊封。

但是當時,明廷內部也因爲國本之爭而對立嫡立長的事情相當敏感,這個關口,明朝文臣自然不願意讓藩屬國開了先河。

於是李琿受到國本之爭的牽連,連續五次被明廷拒絕冊封,這其實也正好順了李昖的意思。

李昖對這件事情的態度相當消極,他認爲他還活着你們就要繼承人,這完全是在咒他早死,於是他還曾經阻撓過求冊封的隊伍,現在明廷直接拒絕,他高興還來不及。

本來以爲這個事情可以一直拖下去,並且倭亂之後,他那位不能生育的王后一直有病,病情反反覆覆,身體越來越弱,眼看着快不行了,李昖已經有了要再娶王后挑戰嫡子的想法。

結果在那個檔口,明萬曆二十六年,明秦鼎革,半年的功夫,二百年大明轟然崩塌,取而代之的是明秦國公蕭如薰建立起來的新的大秦帝國。

朝鮮內部一片混亂,好不容易度過了和秦的關係危機,女真人接踵而至,朝鮮再次面臨亡國之危,但是到底在大秦的幫助之下保住了統治。

一切還沒來得及恢復安定,李昖的王后就在顛簸之中病死了。

這一病死之後,李昖終於等到了重新娶妻的機會,於是立刻尋覓新的王后人選,意圖沖喜,隆武二年三月,李昖迎娶了新王后,迫不及待的多加努力造人,終於,在李昖出發之前,新王后懷孕了。

這個消息可謂是石破天驚,李昖興奮不已,懷着激動的心情向大秦出發,打算親自和蕭如薰解釋這個問題,爭取蕭如薰的支持。

和明廷一樣,蕭如薰的大秦也是支持立嫡立長制度的,他早早冊封了自己的嫡長子蕭振邦爲皇太子,爲天下表率,李昖相信蕭如薰會支持自己。

結果現在蕭如薰主動提起了這個事情,李昖覺得自己有必要和蕭如薰講一下自己的看法。

“陛下,臣出發之前,王后懷孕了。”

李昖小心翼翼的看向了蕭如薰的臉色。

蕭如薰並沒有什麼很驚訝的表情。

“哦?王后懷孕了?李卿迎娶繼後不過兩月,王后就懷孕了?”

李昖忙說道:“正是如此,臣即位以來,先王后一直無所出,臣沒有嫡子,深感遺憾,所以一直都希望可以有個嫡子繼承王位。”

一百二十 克復開城八百三十二 逼羊吃肉一百一十五 混亂的明廷四百九十四 忠臣無錯六百九十一 袁黃的擔憂(上)九百一十六 毒酒四百三十八 總督的中國恐懼症八百零二 陳用賓做出了決定一千二百五十九 這是聖君啊六百七十一 可怕的風暴正在醞釀五百九十九 困獸一千一百三十二 保命牌一千二百二十六 熔爐三百零七 要生了一千一百零六 欲加之罪,何患無辭五百六十五 蕭如薰的囑咐四百九十八 他終於等到了他渴望的戰爭了二百七十三 決然的母子(上)一千二百八十八 李昖抵京(上)一千一百一十三 先下手爲強一千三百四十一 有面子的熱那亞總督(上)八十五 杖責李如鬆九百一十八 你真是一個瘋子九百九十五 過猶不及一百九十一 他們註定得不到答案七百一十五 就打到這裡吧!四百二十九 興師問罪(二)三百二十七 將軍也懂數學?七百七十八 最後一步二百一十四 三分日本二百一十二 最後的會面三百六十四 大決戰二百七十九 門庭若市的蕭府八百一十八 兩軍對陣(下)七百零五 朝臣開始忌憚蕭鎮南了?三十七 叛逆者梅國楨七百二十三 多事之秋一千一百五十 強弩之末(下)五百九十五 免貴姓蕭六百八十四 好男兒(下)一百一十八 李如鬆血戰開城(上)一千三百六十八 修路是百年大計五百四十七 爲了活命(上)五百七十九 仇敵(上)八百五十三 京師大亂(上)一千三百一十三 真正的開國封賞一千零二十四 代善入京二百零二 二人的約定一千零九十二 軍事學院初露崢嶸五百一十五 悲催的努爾哈赤一千一百九十一 豐臣秀次的危機一千一百八十九 接風晚宴六百四十八 愉悅的笑容一千一百七十九 韓擢抵播州七百四十七 老祖宗,我做的對嗎?九百八十四 大秦宗室(下)一千零九十二 軍事學院初露崢嶸一千三百六十八 修路是百年大計一千一百三十八 前人栽樹後人乘涼一千零九十八 臣毛文龍多謝陛下隆恩一千零二十五 回去?怎麼可能?九百八十 我是陛下的狗六百二十四 血債血償一千三百一十九 贏了帝國首輔,輸了回家入土八百九十一 夜宴(上)九百二十三 黃袍四百二十四 歸來的利瑪竇一千二百七十九 冠軍侯八百二十三 無路可退一千零一十五 嫡長子六百一十二 唯一的路一千零三十六 褚英回鄉一千一百三十七 於事無補八百八十四 安祿山與郭子儀七百八十 都是奸賊!四百九十七 選將五百一十七 君臣再相見二百二十三 特殊的軍隊七百三十 嘴炮天團的逆襲(上)一千三百三十六 鄉村遊醫計劃一千二百二十四 悽慘的一行人四百六十三 向馬尼拉進軍二百九十六 不甘的李成樑一千零九十九 安南之亂一千三百六十五 隆武二十年(上)七十九 寶刀未老袁了凡三百四十四 王的抉擇(上)九百一十八 你真是一個瘋子九百七十三 興亡六百一十九 青史留名與遺臭萬年七百九十一 再遇陳龍正三百七十四 燈塔一千一百零九 皇族一千零九十二 軍事學院初露崢嶸八百一十五 土地情節七十三 歷史發生了劇變一千一百八十 武六百六十二 穩穩的做飯四百五十五 煥然一新的水師七百九十二 十萬火急
一百二十 克復開城八百三十二 逼羊吃肉一百一十五 混亂的明廷四百九十四 忠臣無錯六百九十一 袁黃的擔憂(上)九百一十六 毒酒四百三十八 總督的中國恐懼症八百零二 陳用賓做出了決定一千二百五十九 這是聖君啊六百七十一 可怕的風暴正在醞釀五百九十九 困獸一千一百三十二 保命牌一千二百二十六 熔爐三百零七 要生了一千一百零六 欲加之罪,何患無辭五百六十五 蕭如薰的囑咐四百九十八 他終於等到了他渴望的戰爭了二百七十三 決然的母子(上)一千二百八十八 李昖抵京(上)一千一百一十三 先下手爲強一千三百四十一 有面子的熱那亞總督(上)八十五 杖責李如鬆九百一十八 你真是一個瘋子九百九十五 過猶不及一百九十一 他們註定得不到答案七百一十五 就打到這裡吧!四百二十九 興師問罪(二)三百二十七 將軍也懂數學?七百七十八 最後一步二百一十四 三分日本二百一十二 最後的會面三百六十四 大決戰二百七十九 門庭若市的蕭府八百一十八 兩軍對陣(下)七百零五 朝臣開始忌憚蕭鎮南了?三十七 叛逆者梅國楨七百二十三 多事之秋一千一百五十 強弩之末(下)五百九十五 免貴姓蕭六百八十四 好男兒(下)一百一十八 李如鬆血戰開城(上)一千三百六十八 修路是百年大計五百四十七 爲了活命(上)五百七十九 仇敵(上)八百五十三 京師大亂(上)一千三百一十三 真正的開國封賞一千零二十四 代善入京二百零二 二人的約定一千零九十二 軍事學院初露崢嶸五百一十五 悲催的努爾哈赤一千一百九十一 豐臣秀次的危機一千一百八十九 接風晚宴六百四十八 愉悅的笑容一千一百七十九 韓擢抵播州七百四十七 老祖宗,我做的對嗎?九百八十四 大秦宗室(下)一千零九十二 軍事學院初露崢嶸一千三百六十八 修路是百年大計一千一百三十八 前人栽樹後人乘涼一千零九十八 臣毛文龍多謝陛下隆恩一千零二十五 回去?怎麼可能?九百八十 我是陛下的狗六百二十四 血債血償一千三百一十九 贏了帝國首輔,輸了回家入土八百九十一 夜宴(上)九百二十三 黃袍四百二十四 歸來的利瑪竇一千二百七十九 冠軍侯八百二十三 無路可退一千零一十五 嫡長子六百一十二 唯一的路一千零三十六 褚英回鄉一千一百三十七 於事無補八百八十四 安祿山與郭子儀七百八十 都是奸賊!四百九十七 選將五百一十七 君臣再相見二百二十三 特殊的軍隊七百三十 嘴炮天團的逆襲(上)一千三百三十六 鄉村遊醫計劃一千二百二十四 悽慘的一行人四百六十三 向馬尼拉進軍二百九十六 不甘的李成樑一千零九十九 安南之亂一千三百六十五 隆武二十年(上)七十九 寶刀未老袁了凡三百四十四 王的抉擇(上)九百一十八 你真是一個瘋子九百七十三 興亡六百一十九 青史留名與遺臭萬年七百九十一 再遇陳龍正三百七十四 燈塔一千一百零九 皇族一千零九十二 軍事學院初露崢嶸八百一十五 土地情節七十三 歷史發生了劇變一千一百八十 武六百六十二 穩穩的做飯四百五十五 煥然一新的水師七百九十二 十萬火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