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璘在試探黑田如水這邊的底線,黑田如水這邊也在試探陳璘的底線,雙方試探來試探去,逐漸都揭下了面紗拔刀上陣,各自的欲圖赤果果的展現在各自的面前。
“現在基本上可以確定,明國想要的無非是石見銀山和銀子,對於其餘的土地的需求並不大,向朝鮮送質子無非是礙於朝鮮的顏面而提出,並非明國的本意,向朝鮮賠償銀兩大概也是出於這樣的想法,所以這一點上我們可以做文章予以拒絕。
明人一直對石見銀山和賠償銀虎視眈眈,可謂目光短淺,我等需要闡明立場,石見銀山那我國命脈之一,交出石見銀山無異於自斷命脈,絕不可行,賠償銀二百萬還不滿意,那就再加五十萬,加到二百五十萬兩白銀的賠償,同時拒絕對石見和肥前國的割讓。
還有就是去帝號的事情,這一點也要講明白,戰敗者乃豐臣秀吉,非我日本國,日本國爲權臣豐臣秀吉把持,豐臣秀吉乃首惡之人,我日本國同樣爲受害者,這並非是本意,日本國並沒有錯,也未戰敗,我等剷除豐臣秀吉,也算是與大明國聯盟,爲何大明要強逼我國自降國格?大明天朝上國,如此凌辱小國,恐失上國體面。”
黑田如水詳述了一番,看着使節將這份辯駁書寫好,黑田如水又接過來看了看,然後遞給了德川家康。
德川家康掃視了一圈,點了點頭。
“我還是覺得,就這樣答應了第三第四和第五條是不是太便宜明國了?犯事的是豐臣秀吉又不是我等,我等相反還要相助明國剷除豐臣秀吉,何來罪過之有?二百五十萬兩銀子也不是小數目,豐臣秀吉窮兵黷武,他自己的庫藏也快要掏空了,這筆錢難道要我們出?”
黑田如水已經恢復了冷靜,冷靜的解釋道:“目前最重要的是儘快和明國理清關係,把同盟定下,然後剷除豐臣秀吉,再騰出手來對付豐臣秀次和前田利家,這是最重要的,其他的都可以放在次要的位置上,除非關乎國體和國家存亡,其餘的一切都可以忽視,銀錢更是無關緊要。”
德川家康放下了這份辯駁書,微微搖了搖頭:“你是不當家不知柴米貴,我德川氏看起來家大業大,可是一草一木都是錢,一口氣拿出二百五十萬兩銀子給明國,也實在是有些吃力,說起來,明國要我們那麼多的條件原本就是沒有道理的,把我德川家康當成喪家之犬嗎?”
“那您的意思,就這樣拖着,拖到豐臣秀吉反應過來,招來豐臣秀次和前田利家殲滅我們,然後統領全日本的力量和明國決一死戰?閣下,我不得不說,四萬人就能殲滅西軍精銳十五萬的明軍,絕對有能力掃平我們整個日本,我們不能進一步刺激明國了。”
黑田如水無奈地看着德川家康,希望他可以做出一定的讓步,因爲有些條件他本人也絕對不會答應,那是亡國邊緣的國家垂死掙扎時纔會接受的條款,正常的國家是絕對不會答應的。
明國這麼做,所謂的條件無非是銀兩,就是銀兩。
“你的意思是,石見銀山的份額,我們得讓出去一部分滿足明國?”
德川家康看着黑田如水,問出了心中的疑惑。
“是的,起碼得讓出三成的份額,這是試探,不知道明國到底會怎麼要求,但是他們所求者無非金銀。”
德川家康望着自己的房屋內那副日本全圖,撫摸着上面的每一寸土地,良久,緩緩開口道:“一切都拜託你了,官兵衛。”
“臣下必不讓主君爲難。”
黑田如水十分欣賞的看了看德川家康,轉身離去了。
而他的這份辯駁書也很快就送到了陳璘的手上,陳璘看着這份辯駁書,也的確不知道自己該如何迴應,因爲他們說的很對,讓自己幾乎找不到反駁的地方,陳璘沒有見黑田如水的使者,而是讓其中一人留下等消息,一人回去帶消息說讓他們等消息,自己則派快舟帶着這份辯駁書回朝鮮,交給蕭如薰定奪。
自正月二十日開戰以來,四天過去了,釜山四萬倭寇戰兵的補給線已經被切斷了,他們的抵抗變得綿軟無力,面對明軍愈發犀利的火炮,他們有些難以招架,一開始還有人開城門決死衝鋒,到後來直接閉門不出,被炮轟也就忍着,絕不應戰。
如此縮頭烏龜的戰法,頗讓前線指揮官吳惟忠和李如鬆無可奈何,蕭如薰數次親臨前線觀戰,然後就區區一座倭城,筋疲力盡的倭寇,明軍雄兵硬是拿不下來,卻損兵折將近千。
換言之,明軍把日軍死死的困住了,卻依舊無法攻破倭城,這讓蕭如薰十分惱怒,但凡這個時候能有紅夷大炮,也能給倭寇的倭城重重一擊,可是缺乏重炮的明軍此時此刻實在是拿倭城無可奈何。
蕭如薰給宇喜多秀家的勸降信寫了七八封了,都如石沉大海杳無音訊,看起來宇喜多秀家是死撐着不願意投降了,而和日本本土那邊的談判似乎還沒有什麼進展,豐臣秀吉的腦袋沒送過來,宇喜多秀家的心裡還有最後的一絲幻想。
他死守不降,其餘倭城裡的倭寇也死守不降,利用倭城的堅固和優勢地形,一條一條縱橫交錯的壕溝阻擋了明軍大部隊的步伐,依山而建的城池比明軍的雲梯要高得多,基本上爬一個死一個爬一個死一個,想要填補壕溝,又被倭寇居高臨下用鐵炮阻擊,火炮掩護的了一時掩護不了一世,明軍的強攻總是被打退。
就算用盾陣掩護步卒填補壕溝,但是效率太低,速度太慢,四天下來,壕溝總共才被填補了不到四分之一,讓人十分沮喪。
“倭城之堅固超乎我等想象,真是想不到我軍佔盡優勢,卻硬是拿這些塢堡沒有任何辦法,那些該死的壕溝無論如何填不平,真是氣煞老夫!”
袁黃每天拿着串佛珠在手上轉啊轉啊的,藉此抵消心中的惱怒,而蕭如薰心中的惱怒可無從消減,怒氣一天天的增加,幾乎到了無可收拾的地步,幾乎就要到了下令用毒氣攻擊,盡屠十萬倭寇一個不留的地步了。
袁黃看出蕭如薰心中的戾氣與日俱增,不斷的勸說不斷的開導,好歹沒讓蕭如薰邁出成爲白起的第一步。
袁黃是個合格的贊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