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百四十二 事關生死的大事

朱翊鈞宣佈完了自己對於這件事情的處理意見。

他知道,這一回,他的中旨能得到很好的貫徹。

屏風後面的沈一貫不敢不這樣做。

趙志皋看向了沈一貫,卻發現沈一貫的面色沒有想象中的得意,反而露出了些許凝重之色。

嗯,沈一貫應該聽出來了。

皇帝沒有下死手,而是……

留手了。

沒有人爲此丟掉性命,這是不難理解的,爲了這種事情殺人,不是沒有皇帝會去做,而是朱翊鈞不會這樣做,對於沈鯉和餘繼登的處置倒是合乎常理,革職罰俸反省,一條龍流程。

可是對於溫純和徐作,這兩個人的處置和那些被抓到錦衣衛詔獄裡的御史的處置好像並不像沈一貫所想的那麼幹脆徹底,沈一貫想幹脆直接的把都察院掐死,爲自己執政奠定基礎,而皇帝卻……

停職反省一個月,那不是意味着一個月之後,他們就能復職了?

沈一貫面露凝重之色的同時,溫純和徐作的臉上也露出了不可思議的神色。

沒死?沒丟掉職位?只是二十棒子和一個月的停職反省?這……

出乎意料啊……

他們兩人看向了朱翊鈞,發現朱翊鈞正在用飽含深意的眼神看着他們。

他們瞬間明白了一些什麼。

但是不管怎麼說,沈鯉和餘繼登的政治生命就到這裡了,作爲主犯,兩人被革職,在家反省,等於被圈禁,這是第一步的處置,未來該如何處置,皇帝大概還沒有想好。

反正肯定不會有好結果,他們很確信這一點。

沈一貫和趙志皋回到內閣之後,相顧無言,然後各自進入各自的值房,回到了平常的相處模式當中,沈一貫很快就看到了皇帝的中旨,並且加以批示,表示內閣支持皇帝的意思。

京察風暴尚未結束的同時,內閣再次發生了地震,三閣臣之一的沈鯉正式倒臺,最被外界看好可以進入內閣的禮部尚書餘繼登也跟着倒臺,兩人倒下的太突然,以至於所有人都沒有反應過來。

京察風暴不是隻針對晉系嗎?

怎麼沈鯉和餘繼登也倒下了呢?

原因呢?

隨後,內閣和皇宮受到衝擊,都察院被全體責罰的消息也傳了出去,沈鯉和餘繼登主導之下的鬧劇滿朝皆知,一時間滿朝臣子議論紛紛,情況相當混亂。

在這樣的混亂之下,內閣正式對外發布了山西大同之役獻俘儀式的佈告,同時宣佈召回以鎮南侯蕭如薰爲首的有功將士,準備舉行一場盛大的獻俘凱旋大典。

與此同時,本次戰役首功獲得者鎮南侯蕭如薰將被晉封爲秦國公的消息也傳遍了整個宮城,乃至於整個京師,一時間,這個消息受到了更大的關注度。

而相比之下,沈鯉餘繼登的去職帶來的影響似乎遜色了不少,很快就沒什麼好事者提起了。

和過往很多的依靠姻親關係和祖宗功勞而得到國公爵位的勳貴不同,蕭如薰的爵位是一刀一槍真真切切打出來的,從一個西北邊陲的世襲小將一路打拼到大明最高爵位的地步,他的歷程堪稱傳奇。

作爲大明最能打也是最會打的武將,蕭如薰百戰百勝的戰績很明顯扭轉了整個大明社會對於武人的某種意義上的普遍歧視。

你可以歧視武將和武人,罵他們賊配軍,但是你不能貶低蕭鎮南,這在很多地方,尤其是在東南沿海地區成爲了一個約定俗成的規矩,當地官員在說話做事的時候都要小心,萬一口不擇言,是會引發衆怒的。

可別小看衆怒,無論什麼時代什麼政權,衆怒都是不敢輕易去挑戰的,再專制的政權都會多多少少受到民意的影響,更遑論明政府這種典型的小政府,政權不下鄉,政府在基層的影響力很有限。

蕭如薰在朝鮮之役幹掉了幾十萬倭寇,儘管日本正規軍和倭寇有着本質上的區別,但是在平民老百姓看來,那就是倭寇,沒什麼好說的。

蕭如薰幹掉了幾十萬倭寇,把倭國打殘,給他們的父母輩或者祖輩報了血海深仇,那就值得感恩,雖然他是武人不是文曲星,可他讓大家再也不用擔心被倭寇襲擾,可以放心出海打漁或者做生意。

要知道,萬曆十九年下半年的時候,大明整個東部沿海地區都繃緊了神經,荒廢已久的水師全面整備,造船廠馬力全開重建水師,以爲倭寇將再度來襲,準備一場傾國之戰。

那個時候沿海地區的民衆是何等的驚慌失措啊!

結果半個倭寇都沒看到,因爲他們都死在了朝鮮,然後還被蕭如薰帶兵打到了倭國,降服了倭國,倭國從此對大明稱臣,割地賠款。

這份恩情他們一直都記得。

京師也不外如是,京師距離天津衛港口也不遠,當初也受到過倭寇的襲擾,京師周邊的人們也有着慘痛的回憶,相對於東南而言,京師還要受到北虜的威脅。

而蕭如薰不僅收拾了倭寇,還收拾了北虜,還給了大家一個安穩和平的環境,讓大家至少不用擔心被北虜殺掉或者是抓走,這種活命之恩,足以讓這個時代的人們感恩戴德。

所以他的人氣高也就可以理解了。

京師的大輿論方向都是支持朝廷的這個決議的,哪怕在文人士子當中,都有不少人支持蕭如薰得到這個角爲,認爲蕭如薰此戰大漲國威,理當受此賞。

當然反對質疑者也不少,雙方經常在茶館飯館裡展開激烈論戰,圍繞着封號是否僭越這個議題激烈爭論,吵得那叫一個精彩,還經常有年輕士子吵着吵着就直接動手了。

年輕人,火氣大,可以理解。

反正此事註定將會成爲未來幾個月京城的熱門議題和頭版頭條,每天都會圍繞這個議題出現大量的花邊新聞,大大豐富了普通老百姓們的業餘精神生活。

但是這件事情也不是什麼人都感到興致盎然坦然面對的。

文人士子們吵歸吵打歸打,但是各自都明白自己無法主導朝廷政策,這件事情對自己的影響也不大,無所謂。

這樣說,一方面是在升斗小民面前展現文人士子的優越感,一方面也是在宣泄自己平常積累的壓力,權當玩樂,並不當真。

但是對於京城的那些勳貴們而言,這可就是事關生死的大事了。

四百四十五 無奈的趙志皋一千二百三十七 大秦的文明三百五十五 今非昔比五百七十 向死而生(下)五百八十一 事發六百六十二 穩穩的做飯一千二百零六 暹羅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外交孤立和打擊九百九十六 我得罪誰了?九十八 進擊的李如鬆七百九十五 開動的戰爭機器(上)三百二十六 利瑪竇的見面禮五百五十九 抽你者蕭如薰也!(上)一千零五十一 撤!一百一十六 強襲開城(上)一千零五十 努爾哈赤的決定七百九十六 開動的戰爭機器(下)二百八十 萬曆名將第一人九百二十 臨界點六百七十八 意想不到的收穫一百零二 賭徒八百八十四 安祿山與郭子儀三百七十 唯一一杆線膛槍六 備敵六百二十一 開始吧五百七十三 楊俊民的處境非常艱難九百二十九 完全不同的道路九百九十四 吳惟忠歸來七百四十八 出發!一千三百六十三 等我回來五百八十二 背叛一千二百四十一 爲人臣的忌諱三百八十一 蕭如薰的捷報二百七十 重賞之下必有勇夫二百一十四 三分日本一千零五十三 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九百四十一 大明還有如此多的忠臣良將二百二十三 特殊的軍隊八百一十七 兩軍對陣(上)三百二十 大明重返南洋關於結尾七百一十 駱思恭所求之物九百七十八 混亂的朝鮮八百一十七 兩軍對陣(上)二百二十一 爭分奪秒六百零七 分潤四百零七 理想社會八十二 嚴峻的形勢三百一十八 罪人的後裔三百九十二 三年(下)番外——大明罪將蕭如薰死於此(下)九百二十 臨界點二百五十八 留守三百八十四 凱旋(上)一千零六十六 被遺忘的柳成龍七百九十四 動搖的鄧子龍三百三十六 火器狂人蕭如薰三百三十一 中國人回來了三十一 朱翊鈞的驚喜三百二十二 未戰先亂一千三百六十三 等我回來十三 魏學曾的擔憂一千三百六十五 隆武二十年(上)五十八 惶惶不可終日的朝鮮君臣一千二百三十六 後陽成落網一千二百四十七 他們畢竟也不是什麼哲學家八百二十 叔父,你何時派兵去救族人啊!三百八十一 蕭如薰的捷報一千零一十八 軍事大比拼一千一百六十三 被動的等待一千一百二十二 大秦的火炮天下無敵八十八 心安樂,才能身安樂一百八十四 稀世的名軍師之謀劃三百零四 政治至上一千三百三十八 北虜復來九百三十八 玄武門之下七百三十四 太祖皇帝啊,您開開眼吧!四百零八 條件(上)二百七十九 門庭若市的蕭府六十 必敗一千二百八十七 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九百二十二 流言三百六十 雙雄爭鋒(上)二百零四 提督與軍師之爭鋒二十 兒郎們!隨我殺賊!!一千三百三十五 醫部九百五十二 終極目標一百七十四 強襲對馬港(下)六百八十七 抄家進行時(上)七十四 大明劫一千零四十四 他們活着比死了更有用二百七十三 決然的母子(上)七百九十三 直達緬甸九百二十四 你們是要造反嗎?!五百二十五 李成樑的呼喚五百二十九 將軍心緊握在手番外——大明罪將蕭如薰死於此(上)一百五十六 武裝朝鮮水師(二更)八百零五 天上掉餡餅一千零六十九 柳成龍進軍開城一百一十九 李如鬆血戰開城(下)
四百四十五 無奈的趙志皋一千二百三十七 大秦的文明三百五十五 今非昔比五百七十 向死而生(下)五百八十一 事發六百六十二 穩穩的做飯一千二百零六 暹羅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外交孤立和打擊九百九十六 我得罪誰了?九十八 進擊的李如鬆七百九十五 開動的戰爭機器(上)三百二十六 利瑪竇的見面禮五百五十九 抽你者蕭如薰也!(上)一千零五十一 撤!一百一十六 強襲開城(上)一千零五十 努爾哈赤的決定七百九十六 開動的戰爭機器(下)二百八十 萬曆名將第一人九百二十 臨界點六百七十八 意想不到的收穫一百零二 賭徒八百八十四 安祿山與郭子儀三百七十 唯一一杆線膛槍六 備敵六百二十一 開始吧五百七十三 楊俊民的處境非常艱難九百二十九 完全不同的道路九百九十四 吳惟忠歸來七百四十八 出發!一千三百六十三 等我回來五百八十二 背叛一千二百四十一 爲人臣的忌諱三百八十一 蕭如薰的捷報二百七十 重賞之下必有勇夫二百一十四 三分日本一千零五十三 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九百四十一 大明還有如此多的忠臣良將二百二十三 特殊的軍隊八百一十七 兩軍對陣(上)三百二十 大明重返南洋關於結尾七百一十 駱思恭所求之物九百七十八 混亂的朝鮮八百一十七 兩軍對陣(上)二百二十一 爭分奪秒六百零七 分潤四百零七 理想社會八十二 嚴峻的形勢三百一十八 罪人的後裔三百九十二 三年(下)番外——大明罪將蕭如薰死於此(下)九百二十 臨界點二百五十八 留守三百八十四 凱旋(上)一千零六十六 被遺忘的柳成龍七百九十四 動搖的鄧子龍三百三十六 火器狂人蕭如薰三百三十一 中國人回來了三十一 朱翊鈞的驚喜三百二十二 未戰先亂一千三百六十三 等我回來十三 魏學曾的擔憂一千三百六十五 隆武二十年(上)五十八 惶惶不可終日的朝鮮君臣一千二百三十六 後陽成落網一千二百四十七 他們畢竟也不是什麼哲學家八百二十 叔父,你何時派兵去救族人啊!三百八十一 蕭如薰的捷報一千零一十八 軍事大比拼一千一百六十三 被動的等待一千一百二十二 大秦的火炮天下無敵八十八 心安樂,才能身安樂一百八十四 稀世的名軍師之謀劃三百零四 政治至上一千三百三十八 北虜復來九百三十八 玄武門之下七百三十四 太祖皇帝啊,您開開眼吧!四百零八 條件(上)二百七十九 門庭若市的蕭府六十 必敗一千二百八十七 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九百二十二 流言三百六十 雙雄爭鋒(上)二百零四 提督與軍師之爭鋒二十 兒郎們!隨我殺賊!!一千三百三十五 醫部九百五十二 終極目標一百七十四 強襲對馬港(下)六百八十七 抄家進行時(上)七十四 大明劫一千零四十四 他們活着比死了更有用二百七十三 決然的母子(上)七百九十三 直達緬甸九百二十四 你們是要造反嗎?!五百二十五 李成樑的呼喚五百二十九 將軍心緊握在手番外——大明罪將蕭如薰死於此(上)一百五十六 武裝朝鮮水師(二更)八百零五 天上掉餡餅一千零六十九 柳成龍進軍開城一百一十九 李如鬆血戰開城(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