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神宗欽點

兵部尚書宋府內宅書房。

黃昏時分,已掌燈。

宋應昌着便服,閒坐太師椅上。

沈惟敬快步進來,躬身行大禮:“學生沈惟敬拜見恩師宋老爺。”

宋應昌眼神滿是關切,展顏笑道:“免禮免禮,惟敬,來,坐這邊說話。”

沈惟敬再度躬身行禮道:“恩師,大和文化研習所聆聽您的教誨一晃十五年,學生無時無刻不在思念恩師,奈何我始終不成氣候,混跡於市井,有愧於您,所以一直不敢登門叨擾。”

宋應昌笑盈盈道:“前些日子老夫也掐指一算,料定你正是市井好風光。楊知府來報,說你在嘉興號稱沈半仙,你能在街頭巷尾測字問卦十餘年而不翻車,足以說明你胸有成竹、左右逢源吧?”

沈惟敬謙遜道:“恩師問話,學生不好隱瞞。這些年混跡江湖,應對三教九流,全憑嘴裡的三寸不爛之舌、肚裡的奇門遁甲之術,聊以自保。”

宋應昌頻頻點頭讚許:“很好,很好。你這三寸不爛之舌,可是要派上大用場了...大致情況楊知府已經跟你有所交代吧?”

沈惟敬恭敬地道:“小的已經略知一二。”

宋應昌神情肅穆道:“朝鮮國勝敗並不關我大明甚事,只是老夫擔心那個豐臣秀吉野心太大,妄想吞併朝鮮不說,還有意染指我大明疆土。我大明哪怕一寸熱土被東瀛小兒恣意踐踏,那老夫這兵部侍郎可就要成爲千古罪人啊!”

沈惟敬胸有成竹道:“恩師,對付東瀛小兒,不勞您費心。您只管吩咐,學生願見招拆招、該誆就誆、該蒙就蒙、該擺龍門陣的、就不跟他們侃大山,定能忽悠他個昏頭轉向、天翻地覆慨而慷。”

宋應昌大喜:“惟敬,有你這番話,就不枉老夫舉薦了...俗話說知彼知己,老夫問問你,可瞭解豐臣小兒?”

沈惟敬穩穩回道:“回恩師,楊知府交代完差事,我就到處蒐羅東瀛材料。豐臣秀吉年輕時候被人稱爲“猴子”,系農家子弟,完全是靠戰爭才爬到關白之位。如今,那些跟隨他打天下的功臣舊部都需要分封土地,可是東瀛本島就這麼點大,擠不下那麼多諸侯。所以,豐臣才急於發動侵略來獲得更多的土地,這首當其衝的就是咱們的附庸國朝鮮。”

宋應昌頻頻點頭:“你分析的有道理。”

沈惟敬義憤填膺道:“此番入侵朝鮮國的,是豐臣的左膀右臂小西行長,他領兵十萬登陸釜山,那可是豐臣手頭近一半的精銳部隊,對付李國主簡直是殺雞用上了牛刀,所以在下覺得他們是項莊舞劍意在沛公。我聽聞日本天皇甚至要任命豐臣爲“大唐關白”,那個意思再明白不過,那是在覬覦我中華疆土。”

宋應昌頻頻點頭:“日方目前在朝鮮勢如破竹、氣勢洶洶;反觀朝鮮國的軍士,一兩百年沒打過仗了,比農民好不了多少。你此去朝鮮國,首要任務就是拖字決,只管想盡辦法,拖他三個月,確保這三個月內小西行長能按兵不動,讓朝鮮李國王喘過氣來,也讓我可以部署李家軍東進。當然,如果真能直接促成和談,那更是天大功勞,老夫定秉明聖上加倍犒賞。”

沈惟敬義正辭嚴道:“恩師,學生不求任何犒賞,只想不辱使命、以報師恩。”

宋應昌大爲感動:“好,你可真是爭個氣的孩子。你父親泉下有知,也當欣慰。”

沈惟敬把握十足道:“恩師放心,學生研習過大和文化,知道他們的套路,瞭解他們的弱點,我定當竭盡全力。”

宋應昌叮囑道:“記住,不到萬不得已,儘量不打。當真要打,必須要等李如鬆將軍從寧夏班師。”

沈惟敬藉機問道:“恩師,學生斗膽問問,爲何非要等到李家軍出征?”

宋應昌感慨道:“不瞞你說,我大明過了這四十多年的太平日子,原來的武將大多做了各方諸侯或布政使,當起了地方父母官,手下的官兵也大多解甲歸田,參與到各地囤田墾荒、農業水利等勞作,大多就地娶妻生子、安居樂業。現在真刀真槍的能拉得出來的,唯有李成樑老將軍,一門忠烈,依然馳騁疆場、征討四方。”

沈惟敬不由笑道:“怪不得咱民間有傳...”

宋應昌問道:“傳什麼?”

沈惟敬脫口而出:“說大明猛將皆姓李,桃李九虎,李門十將。”

宋應昌點頭應道:“沒錯,這桃李九虎,說的就是李老將軍育有的九子,長子李如鬆,封寧遠伯勳爵,驍勇善戰,授遼東總兵;次子李如柏,曾任貴州、寧夏總兵,進右都督;三子李如楨,任指揮使,錦衣列環衛;四子李如樟,任都指揮僉事;五子李如梅,也曾任遼東總兵;其餘諸子如梓、如梧、如桂、如楠皆官至參將。”

沈惟敬由衷言道:“李家軍隨便拉個出來,都是一支虎狼之師啊。”

宋應昌以心聲道:“這些年,老夫任職兵部,也全仰仗李成樑兄給我的幾分薄面,讓我隨時能調得動他的隊伍。”

沈惟敬藉機又問道:“恩師,學生聽說李老將軍的三子李如楨是您的乘龍快婿。”

宋應昌應道:“如楨確實老夫愛婿。”

沈惟敬無不羨慕的語氣:“那敢情好,您和李老將軍親家公,一家子人不用說兩家子話。”

宋應昌笑道:“呵呵,這公是公,私是私。這次東征朝鮮,老夫還是要等如鬆揮師回京。其他幾個弟兄,包括如楨,都難當此重任。”

沈惟敬輕聲問道:“請教恩師,學生此次出使朝鮮,如果能跟東瀛小兒談的愉快,彼此就談和了,還需要出兵嗎?”

宋應昌堅定回道:“聖上既然已經定發兵朝鮮,不管是不是去征戰的,讓如鬆帶兵進朝鮮,首先可以揚我國威,讓朝鮮國民見識見識我大明天朝的軍威,同時也是給朝鮮李國主撐撐腰,這李國主生性比較軟弱,尤其是這個時候,更需要我軍去站站臺;當然,還有更重要的,發兵入朝,就是爲了震懾震懾東瀛小兒。”

沈惟敬大悟道:“學生明白了。一旦李將軍帶兵入朝,學生去談事情,心裡也更有底氣。只要恩師支持我,我定能在東瀛小兒那撈回所願。”

宋應昌語重心長道:“惟敬,這也是老夫此番在聖上面前極力保舉你的原因。當下朝廷的官員們,大多患得患失,思想固化,辦事循規蹈矩,對付那幫東瀛無賴,除了開戰,在談和這件事上,朝廷還真一時找不出合適人選,也使不出什麼損招陰招。所以老夫寄希望於你啊。讓你出使朝鮮國,不論平地與山尖,不論大道還是羊腸,只要達成目的,儘可以不擇手段,朝廷這邊一切由老夫給你兜底。”

沈惟敬連聲答道:“學生明白。學生願傾盡全力,促成和談,力爭不開打。因爲一旦開打,我方的補給會是大問題。朝鮮國無能,短短兩個月就被打垮,舉國淪陷,所以入朝明軍如果開打,不僅要拎着腦袋在一線拼殺,還要自己解決糧草問題。”

宋應昌若有所思道:“嗯,惟敬,你,比朝堂上那幫子人看得更遠些。萬曆神宗帝最近也是愁雲滿懷,正在爲如何說服羣臣立朱常洵爲太子而苦惱。爲了這件事,已經先後有申時行、王家屏兩位首輔去職,罷官庭杖者不計其數,幾乎滿朝官員都在爲“立嗣”而大吵大鬧。聖上爲此很少上朝,即使不得已擺擺架子,也只有在疲憊的時候,纔會偶爾擡起頭,略微掃一眼各地來的奏章,看看遼闊的大明土地上究竟發生了什麼狀況。所以你覲見的時候,態度要堅決、語氣要鮮明,一定要果斷、利落。切忌顧左右而言他。”

沈惟敬起身深深鞠躬道:“恩師就如再生父母,學生縱使肝腦塗地,也會不辱使命。”

宋應昌對書房外喚了一聲:“管家。”

王姓管家應聲入內。

宋應昌指了指身邊:“你跟管家下去休息,明天一早隨老夫入朝覲見聖上。”

沈惟敬鞠躬退出。

第二日,卯時。

萬曆皇宮太和殿,金碧輝煌,色彩奪目,威武雄偉。

早朝。

神宗御門聽政中。

宋應昌語出恭敬:“啓稟聖上,赴朝鮮國使臣沈惟敬在殿外候旨。”

神宗朱翊鈞平靜道:“宣。”

畫外音:宣沈惟敬上朝。

沈惟敬戰戰兢兢進殿,規規矩矩跪拜在地,邊叩邊稟:“小民沈惟敬覲見聖上,聖上萬歲萬歲萬萬歲。”

神宗朱翊鈞面帶慈笑,朗聲道:“擡頭說話。”

沈惟敬心神未寧,恭敬應道:“是。”

神宗朱翊鈞試探着道:“沈惟敬,民間都稱呼你是沈半仙。是也不是?”

沈惟敬躬身回道:“老百姓隨口那麼一說,讓聖上見笑了。”

神宗朱翊鈞微微笑道:“那朕且考考你。”

沈惟敬沉着應道:“小民斗膽請聖上出題...”

神宗朱翊鈞隨口問道:“你可知道周瑜母親的姓氏?孔明母親的姓氏?

衆大臣一片錯愕...

沈惟敬心頭暗道,神宗皇帝看來是真懂民間幽默?便試探性回答:“回陛皇上,周瑜母親”既“氏、孔明母親”何“氏”。

神宗會意,輕聲一笑。看看諸位大臣還在錯愕之中,覺得有必要再點撥一下,便問問:“何以知曉”?

沈惟敬回:“既生瑜、何生亮唄。”

衆臣恍然大悟,原來聖上幽了一默。

神宗漸漸收起了笑容,沉聲問道:”朕再問你,這大明天下誰最大?“

沈惟敬擡頭仰望聖上,欲言又止...

神宗朱翊鈞展顏笑道:“你寬心作答便是,不論對錯,朕都恕你無罪。”

沈惟敬左右環顧,只聽的兩旁的大臣竊竊私語,大多都說:天下自然是皇上最大,皇上最大。

還沒有開口的大臣也都紛紛附和着。

沈惟敬定了定神,儘管心驚膽戰,仍然義正辭嚴的清了清嗓門,堅定地道:“回聖上,小民以爲,天下道理最大。”

神宗朱翊鈞聽完,面露喜色,點了點頭:“答的好,答的好。朕剛纔聽到兩邊的大臣私語,說是天下皇上最大,你們這是在恭維朕。天下無論是誰,都必須要講道理,不講道理的人就是行爲有失、不守法紀。就連朕也得講道理,朕再大,也大不過道理。你好個沈半仙啊。”

沈惟敬心頭落地,聽得皇上此言,又靈光一閃,想起了之前書裡說的見縫插針的典故,便不斷叩頭:“小民領旨謝恩。“

神宗疑惑不解道:“朕這兒還沒賜賞呢。”

沈惟敬趕緊補充道:“皇上方纔親口御封!謝皇上親封小民爲沈半仙。斗膽恭請聖上爲小民提字,小民縱然肝腦塗地在所不辭。”

神宗朱翊鈞興致正好,便應了聲:“好,好!筆墨伺候。”

侍主太監端上筆墨,神宗現場揮毫,瀟灑寫出五個字:嘉興沈半仙。

吏部尚書田樂眼見神宗對一江湖混混如此禮遇,倍感蒙羞,聲嘶力竭道:“聖上,聖上,想我大明王朝,人才濟濟、英才薈萃,我等臣子,均歷經寒窗苦讀、考取功名,自縣、府、道,一步一個腳印升遷至今日之職位,此番出使朝鮮國、調停戰端,本該在我等臣子中遴選才俊,不該冒險啓用這樣的江湖術士啊。聖上!”

宋應昌立即據理力爭道:“啓稟皇上,沈惟敬並不僅僅只是江湖術士。他在志學之年,就已爲抗倭屢建奇功。”

神宗朱翊鈞一驚:“哦?”

宋應昌挺直了腰桿,聲音也洪亮起來,似乎遙想起了當年縱橫抗倭時的豪邁:“臣當時主理浙江朝政,倭寇屢次恣意來犯浙江沿海,臣均親自組織抗倭,主戰場就在嘉興平湖港口。沈惟敬以志學之年,獻出良策,和他父一起扮成鄰縣犒軍義士,持公文駕商船,沿着倭賊防線往我大營送給養,被抓後表現沉着獲得釋放,給養全被扣押。這船給養除了載有豬羊肉等犒勞品外,還裝上了近百壇藥酒,結果撂倒了近千名倭賊,令我不戰而勝。”

神宗朱翊鈞聽得真切,由衷讚歎道:“計出非常,年少有爲。”

宋應昌連聲說道:“經臣推薦,少年惟敬參加了大和文化研習班,期間刻苦鑽研,潛心向學。後因回鄉爲父守孝,錯過了考學晉升的機會。”

神宗朱翊鈞由衷讚道:“沈惟敬以志學之年,獻良策、送藥酒,沉着冷靜、不戰而勝,後又研日本文化、熟悉東瀛習性。此等才俊,必有所爲。非常時期,用非常手段,選非常之人,做非常之事。朕心意已決,爾等不必再議。”

宋應昌恭敬稟道:“聖上英明!我等臣服。”

神宗朱翊鈞厲聲道:“東瀛以彈丸之地、薄寡之兵,竟敢棄我大明顏面於不顧,悍然侵朝,氣焰甚囂塵上。他們攻王京、毀墳墓、劫王子、綁陪臣,剽掠府庫,蕩然一空,八道几几盡毀沒,鴨綠江危在旦夕。朝鮮李國主“請援之使、絡繹於途”。朕以爲,朝鮮屬國,爲我藩籬,乃我大明“必爭之地”。我大明始祖洪武帝有遺訓:犯我強漢,雖遠必誅!大明近五十年來,天下太平、一團和氣,爾等諸位,循規蹈矩、黑漆皮燈,放眼朝堂,請問誰願意去孤身涉險、冒死談和?”

衆臣唯唯諾諾道:“我等有負皇恩...”

神宗朱翊鈞朗聲道:“即日起,朕封沈惟敬爲朝鮮國使臣,全權處理東瀛和談事宜,勞煩宋尚書負責協調,並囑李如鬆將軍速速領軍回朝,休整後即揮師朝鮮,揚我大明恩威,着宋尚書、李如鬆做兩手準備、先禮後兵,以談促和、以武促談。其他諸公全力配合。退朝。”

第七章:洞房花燭第九章:意外插曲第一章:半仙養成第一章:半仙養成第一章:半仙養成第四章:神宗欽點第四章:神宗欽點第三章:臨陣點卯第三章:臨陣點卯第九章:意外插曲第三章:臨陣點卯第一章:半仙養成第三章:臨陣點卯第四章:神宗欽點第七章:洞房花燭第六章:偃旗息鼓第三章:臨陣點卯第五章:小試牛刀第一章:半仙養成第五章:小試牛刀第二章:料事如神第二章:料事如神第二章:料事如神第九章:意外插曲第三章:臨陣點卯第九章:意外插曲第七章:洞房花燭第六章:偃旗息鼓第一章:半仙養成第九章:意外插曲第三章:臨陣點卯第二章:料事如神第八章:天軍壓境第八章:天軍壓境第五章:小試牛刀第三章:臨陣點卯第八章:天軍壓境第二章:料事如神第八章:天軍壓境第一章:半仙養成第六章:偃旗息鼓第四章:神宗欽點第七章:洞房花燭第六章:偃旗息鼓第七章:洞房花燭第八章:天軍壓境第八章:天軍壓境第二章:料事如神第一章:半仙養成第三章:臨陣點卯第四章:神宗欽點第一章:半仙養成第二章:料事如神第八章:天軍壓境第九章:意外插曲第一章:半仙養成第一章:半仙養成第四章:神宗欽點第五章:小試牛刀第七章:洞房花燭第七章:洞房花燭第九章:意外插曲第三章:臨陣點卯第六章:偃旗息鼓第六章:偃旗息鼓第三章:臨陣點卯第二章:料事如神第九章:意外插曲第八章:天軍壓境第三章:臨陣點卯第八章:天軍壓境第二章:料事如神第七章:洞房花燭第三章:臨陣點卯第二章:料事如神第五章:小試牛刀第七章:洞房花燭第二章:料事如神第三章:臨陣點卯第一章:半仙養成第八章:天軍壓境第九章:意外插曲第八章:天軍壓境第四章:神宗欽點
第七章:洞房花燭第九章:意外插曲第一章:半仙養成第一章:半仙養成第一章:半仙養成第四章:神宗欽點第四章:神宗欽點第三章:臨陣點卯第三章:臨陣點卯第九章:意外插曲第三章:臨陣點卯第一章:半仙養成第三章:臨陣點卯第四章:神宗欽點第七章:洞房花燭第六章:偃旗息鼓第三章:臨陣點卯第五章:小試牛刀第一章:半仙養成第五章:小試牛刀第二章:料事如神第二章:料事如神第二章:料事如神第九章:意外插曲第三章:臨陣點卯第九章:意外插曲第七章:洞房花燭第六章:偃旗息鼓第一章:半仙養成第九章:意外插曲第三章:臨陣點卯第二章:料事如神第八章:天軍壓境第八章:天軍壓境第五章:小試牛刀第三章:臨陣點卯第八章:天軍壓境第二章:料事如神第八章:天軍壓境第一章:半仙養成第六章:偃旗息鼓第四章:神宗欽點第七章:洞房花燭第六章:偃旗息鼓第七章:洞房花燭第八章:天軍壓境第八章:天軍壓境第二章:料事如神第一章:半仙養成第三章:臨陣點卯第四章:神宗欽點第一章:半仙養成第二章:料事如神第八章:天軍壓境第九章:意外插曲第一章:半仙養成第一章:半仙養成第四章:神宗欽點第五章:小試牛刀第七章:洞房花燭第七章:洞房花燭第九章:意外插曲第三章:臨陣點卯第六章:偃旗息鼓第六章:偃旗息鼓第三章:臨陣點卯第二章:料事如神第九章:意外插曲第八章:天軍壓境第三章:臨陣點卯第八章:天軍壓境第二章:料事如神第七章:洞房花燭第三章:臨陣點卯第二章:料事如神第五章:小試牛刀第七章:洞房花燭第二章:料事如神第三章:臨陣點卯第一章:半仙養成第八章:天軍壓境第九章:意外插曲第八章:天軍壓境第四章:神宗欽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