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3章 公然抗稅

“這個,乃是官府張貼的公文,”朱由檢感嘆,還是官府宣傳不力,這些商人多少有些文化,他們寧願挨官府的宰,都不願花時間瞭解新政,更不要說大字不識一個的普通百姓了,“兩位東主,在下在南京的城牆上看到很多官府的公文,都是正在實施的新政,如果掌握了新政的內容,自然可以保全自己的利益,比如,商稅是十五稅一,一旦官府徵集過高,我們可以拒絕官府,最不濟也可以給錦衣衛透露點訊息,讓那些違法的官員吃不了兜着走。”

“王掌櫃所說甚是,回去之後,我將讓人抄下所有的告示。”周儒生向朱由檢拱手作謝。

“看來,以後我也要關注官府的告示了,”劉中俊也是向朱由檢拱手相謝,“王掌櫃,看來這頓下午茶,該由我們來請。”

“劉東主不必客氣,說好的事,就不要更改了,”朱由檢依舊雲淡風輕的,“在下以後打算在南京發展,仰仗兩位的地方還有很多。”

周儒生見朱由檢的氣度,估計手頭現銀不少,真要在南京發展,他們也不一定能幫上什麼忙,但朱由檢既然已經表態,他也就沒有惺惺作態,倒是劉中俊還有些捨不得即將交納的稅銀,“雖然像王掌櫃所說,但朝廷總是多徵了這些稅銀……”

朱由檢淡淡一笑,“劉東主可知,商人交納了這些稅銀,能獲得哪些好處?”

“好處?”劉中俊疑惑不解,“白白交納這些稅銀,我等哪有什麼好處?”

“哈哈,劉東主有所不知,北方開始的新政,乃是推行萬民平等,”朱由檢高舉雙手,向北京的方向行了一禮,“士農工商兵,大明延續了數百年的特權階層,即將作古。”

周儒生眯起眼睛,顯然在深深思索,“王掌櫃的意思……”

“從今以後,再沒有士農工商兵之分,中五省和南五省不久將開啓義務教育,無論原來是什麼身份,所有的孩童都可以入學堂讀書,都可以參加科舉,將來都可以爲官,”朱由檢端起茶杯輕輕呷口香茗,“哪像現在,當兵的將來生了孩子,依然是軍戶,我們商人就是掙了再多的銀子,也只有經商的命運。”

“王掌櫃所說,可是真的?”周儒生頗有些家產,雖然算不上富商大戶,但培養子孫讀書,還是綽綽有餘,如果子孫能夠當個一官半職,將來也不會仰人鼻息。

“當然是真的,北五省已經實行了,”朱由檢輕笑,“不過,將來爲官也不是什麼特別榮耀的事,既然萬民平等,大家都可以爲官,官員也就不稀奇了。”

“不然,”周儒生搖頭,“無論如何,爲官總還是光宗耀祖的事。”

“周東主此話就不一定正確了,”朱由檢知道儒教早已深入百姓的骨髓,要想改變他們的觀念,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得讓他們看到活生生的事實,“將來要是爲官,可是一項危險的職業,稍有不慎,可能就會被繩之以法。”

劉中俊支起腦袋,明顯不以爲然,“王掌櫃此話,有些駭人聽聞了吧?”

“哈哈,將來爲官,還真不一定是好事,”朱

由檢想起後世的俚語,“守得住清貧,耐得住冷清,聽得見指示,看得見百姓,兩位想想,既然爲官無法貪墨,俸祿能否養家都一定,還有幾人爭着爲官?”

“真是這樣嗎?”周儒生像是喃喃自語,“這世界,到底要變成什麼樣?”

“兩位東主,說句不見外的話,還是我們商人自在,”朱由檢話鋒一轉,顯得有些孤傲,“只要手中有銀子,想幹啥就幹啥。”

“那是,那是。”劉中俊連連點頭,但他忘了,新政並不能直接給他帶來銀子上的收入,一切,還要靠自己去拼搏。

“王掌櫃,打算在南京做點什麼生意?”過了好久周儒生才問了句。

“我呀,先看看吧,”朱由檢微微一笑,“我在北方的主業是皮貨,看來南京沒什麼市場,先看看再說。”

“王掌櫃要是有閒情,可以去秦淮河上看看,十里秦淮河的景緻倒是不一般!”劉中俊壓低聲音,神秘一笑。

周儒生狠狠白了劉中俊一眼,“就知道秦淮河,王掌櫃可是做大生意的人!”

“哈哈,”朱由檢擡頭大笑,“十里秦淮河,六朝金粉地,聽起來就不錯嘛!”忽而話題一轉“在下此時南下,乃是爲了商機,一旦此事有了眉目,在下一定去秦淮河感受一下,到時候,劉東主可是要做個嚮導,哈哈……”

朱由檢離開茶肆,有走訪了幾處,發現主要是官府的宣傳不到位,百姓,特別是商人,對新政瞭解不夠。

他叫過一名錦衣衛,耳語幾句,讓他晚些時候去找江南省省長田明達,加強新政的宣傳,要讓百姓看到新政有利的一面。

離開南京城的時候,王慕九已經準備好了馬匹,現在南京府至鎮江府、蘇州府、松江府(今上海市)已經有了水泥大道,水泥路面太過堅硬,馬蹄上包裹了厚厚的棉花。

從南京至蘇州,不過二百五十里,但朱由檢一路走走停停,第二天午時過後,才捱到蘇州城下。

王慕九照例帶着親兵、馬匹去城外的軍營駐紮,對外只說是軍事交流,暫時沒有透露朱由檢的行程。

朱由檢在付小劍等二十名侍衛的陪同下,步行朝蘇州城西城門走去,“小劍,你說劉芫芷這丫頭,回到蘇州城了嗎?”

“嗯?”付小劍愣了一會,纔想起曾經待在乾清宮研究紡紗機的她,“陛下,從大沽坐船南下,再溯江而上,在蘇州府登陸,最多不過半月,她應該早就回到蘇州了。”

“奧!”朱由檢也不知道爲何會想起劉芫芷,也許蘇州只有這一家子熟人吧,“小劍,走,入城看看,都說上有天堂,下游蘇杭,不知道蘇州到底怎麼樣。”

“是有這個說法,爺,那咱們就入城看看。”

朱由檢隨口問了句:“這是誇讚蘇杭的美景,還是物產?或者其它什麼的?”

“這……”付小劍也說不準,“爺,小人從來沒有去過蘇杭,這應該指的是美景吧?據說蘇州河流密佈石橋千奇百怪……”

“也許吧!”朱由檢也不知道,“或許還有其它什麼,入

城內看看不就知道了?”

“對,入城。”付小劍陪在朱由檢的側後方,其餘的侍衛則是跟在後面。

從西城門入城,迎面便是寬闊的西大街,拐過天宮坊巷,再過兩條街,就是蘇州府衙,朱由檢正打算找個酒樓,先解決肚皮問題,突然聽到前面產來嘈雜聲。

“小劍,前面發生什麼事?找兩個人去看看。”

“是,爺,”付小劍回頭點出兩名侍衛,“你們去看看,前面發生了什麼事,立即回來向爺彙報。”

兩名侍衛小跑着奔過去,一會就回來了,“也,是商戶圍住了稅務官,他們拒絕交納商稅。”

“拒絕納稅?”朱由檢皺起了眉頭,難道是稅務官提高了商稅?不對,應該是商戶不願交納商稅,他想起了南京商人對新政的不瞭解,“你們兩個過來!”朱由檢對他們耳語一番,兩人立刻回頭向城外跑去。

朱由檢又遣出兩名侍衛,“你們再去打探,儘量弄清商戶爲何不願納稅。”

“是,爺!”

兩名侍衛打探回來,果然如朱由檢所料,不是官府對商戶加碼,而是商戶不願納稅。

朱由檢惱了,這是國策,你們竟然在大街上公然抗稅!

約莫一柱香的時間,城外涌進數百士兵,爲首的騎着高頭大馬,正是王慕九,與他幾乎並肩的是一名三十出頭的軍官,朱由檢並不認識,應該是城外駐軍的軍官。

王慕九衝朱由檢點點頭,朱由檢同樣點頭示意。

百姓還在圍着稅務官不依不饒,人數太多,聲音嘈雜,連軍隊入城他們都不知道。

“砰,砰,砰……”

密集的槍聲,將圍觀的百姓嚇了一跳,他們雖然沒見過燧發槍,但巨大的響聲,本能的讓人恐懼。

幸好槍口朝天,百姓沒有受到損傷,但剛纔圍觀的百姓,一起停下來,嘈雜聲不見了。

“何人大膽,竟敢當街圍攻稅務官?你們想造反不成?”這名軍官的聲音很大,又是端坐馬上,猶如半空打個霹靂。

後面的步兵紛紛用燧發槍指向前面的圍觀者,百姓再不敢喧譁,一些膽小的人,開始偷偷溜號。

在士兵們的高壓下,領頭的商人也只得暫時觀望。

稅務官哭喪着臉:“將軍,你們可來了!”

王慕九從馬背上跳下來,“你們誰是領頭的?”

“我!”一名穿着灰白長衫的中年人從人羣中走出來,斜倪了王慕九一眼,“這蘇州的民政,將軍恐怕不能干涉吧?”

“民政老子是不能干涉,”王慕九陰陰地笑,“但你們當街圍攻朝廷命官,有謀反之嫌,這個,老子該管得着吧?”

“謀反?誰謀反了?”長衫中年人向身後衆人一揮手,“你謀反了?你謀反了?你們看到誰謀反了?”

羣情激奮。

“是呀,誰謀反了?”

“你哪隻眼睛看到我謀反了?”

“當兵的有什麼了不起?敢隨便亂扣帽子!”

……

(本章完)

第367章 階下囚第463章 商品與貨幣第327章 麻六甲海峽第350章 第二十三個省第51章 兵部正堂第3章 就做朱由檢第202章 一份即將生效的和約第475章 單獨相處第457章 海外見聞第420章 國師的謀略第246章 皇太極不見了第42章 口袋中的老鼠(求點擊,求收藏)第248章 一頭受驚的小鹿第503章 佈局(大結局)第112章 皇后懿旨第311章 種族爭鬥第312章 勝利之門第457章 海外見聞第231章 大禮還是陷阱第2章 霧靈山奇遇第67章 悲傷的滿桂(求收藏)第171章 漢軍士兵與蒙古士兵第263章 最後的車臣汗第460章 叢林法則第189章最後的賭注第148章 與馬奶酒爲伴第229章 不一樣的東江軍第171章 漢軍士兵與蒙古士兵第482章 下南洋第492章 蘭竹體制(二)第166章 要他的命第284章 目標是歸化城第322章 和平歸化第49章 信王妃第363章 參謀李通第103章 驛卒李鴻基第82章內閣改組(求收藏,求紅票)第352章 真的不夠殺第126章 暖牀第151章 夜半槍聲第228章 北海艦隊第228章 北海艦隊第110章 最後一次召見內閣第16章 黑衣人首領第52章 再會兵部尚書第27章 武略將軍第430章 麻六甲水道第136章 蒙古人更爲可靠第432章 空中打擊第5章 歷史創傷第48章 吃空餉第100章 布哈拉和哈薩克第430章 麻六甲水道第141章 漢軍反水第303章 武裝漢人第332章 佈局南洋第315章 拉達克國王森格南傑第172章 甕中之鱉的煩惱第393章 昭化寺遇險第402章 初戰他隆第50章 宮女周玉鳳第112章 皇后懿旨第320章 科爾沁的煩惱第210章 誓師北伐第223章 俞沖霄的憤怒第403章 東籲的象兵第389章 自行車第474章 劉宅的僕丁第73章 皇帝口諭 (求收藏 求紅票)第369章 蘇比克灣第150章 城南城北第343章 《明荷臺灣協定》第255章 八旗騎兵的末路第227章 袁崇煥一籌莫展第222章 偷襲第423章 緬甸省與老撾省第266章 草原上的那達慕第189章最後的賭注第293章 兩個大國的碰撞第124章 王永光的奏章第67章 悲傷的滿桂(求收藏)第87章 以茶代酒第28章 籌建軍校第356章 羽化第222章 偷襲第204章 在科爾沁草原縱馬第237章 圍點打援第4章 虛極神功第148章 與馬奶酒爲伴第76章 兵進潼關第131章 荒淫無恥的皇帝第468章 朱慈烺第245章 秘密武器第370章 徐福東渡第405章 “萬人敵”空降東籲大營第204章 在科爾沁草原縱馬第312章 勝利之門第494章 蘭竹體制(四)第53章 大明的未來(一)第33章 倭寇來襲
第367章 階下囚第463章 商品與貨幣第327章 麻六甲海峽第350章 第二十三個省第51章 兵部正堂第3章 就做朱由檢第202章 一份即將生效的和約第475章 單獨相處第457章 海外見聞第420章 國師的謀略第246章 皇太極不見了第42章 口袋中的老鼠(求點擊,求收藏)第248章 一頭受驚的小鹿第503章 佈局(大結局)第112章 皇后懿旨第311章 種族爭鬥第312章 勝利之門第457章 海外見聞第231章 大禮還是陷阱第2章 霧靈山奇遇第67章 悲傷的滿桂(求收藏)第171章 漢軍士兵與蒙古士兵第263章 最後的車臣汗第460章 叢林法則第189章最後的賭注第148章 與馬奶酒爲伴第229章 不一樣的東江軍第171章 漢軍士兵與蒙古士兵第482章 下南洋第492章 蘭竹體制(二)第166章 要他的命第284章 目標是歸化城第322章 和平歸化第49章 信王妃第363章 參謀李通第103章 驛卒李鴻基第82章內閣改組(求收藏,求紅票)第352章 真的不夠殺第126章 暖牀第151章 夜半槍聲第228章 北海艦隊第228章 北海艦隊第110章 最後一次召見內閣第16章 黑衣人首領第52章 再會兵部尚書第27章 武略將軍第430章 麻六甲水道第136章 蒙古人更爲可靠第432章 空中打擊第5章 歷史創傷第48章 吃空餉第100章 布哈拉和哈薩克第430章 麻六甲水道第141章 漢軍反水第303章 武裝漢人第332章 佈局南洋第315章 拉達克國王森格南傑第172章 甕中之鱉的煩惱第393章 昭化寺遇險第402章 初戰他隆第50章 宮女周玉鳳第112章 皇后懿旨第320章 科爾沁的煩惱第210章 誓師北伐第223章 俞沖霄的憤怒第403章 東籲的象兵第389章 自行車第474章 劉宅的僕丁第73章 皇帝口諭 (求收藏 求紅票)第369章 蘇比克灣第150章 城南城北第343章 《明荷臺灣協定》第255章 八旗騎兵的末路第227章 袁崇煥一籌莫展第222章 偷襲第423章 緬甸省與老撾省第266章 草原上的那達慕第189章最後的賭注第293章 兩個大國的碰撞第124章 王永光的奏章第67章 悲傷的滿桂(求收藏)第87章 以茶代酒第28章 籌建軍校第356章 羽化第222章 偷襲第204章 在科爾沁草原縱馬第237章 圍點打援第4章 虛極神功第148章 與馬奶酒爲伴第76章 兵進潼關第131章 荒淫無恥的皇帝第468章 朱慈烺第245章 秘密武器第370章 徐福東渡第405章 “萬人敵”空降東籲大營第204章 在科爾沁草原縱馬第312章 勝利之門第494章 蘭竹體制(四)第53章 大明的未來(一)第33章 倭寇來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