麼三家得到消息!前,耳畫正翹着兩條大腿,姿勢極肌躺在輪椅上看着藍天白雲。
雖然到了正月初四,但天氣還是有點寒冷,一絲絲莫名的寒氣。象是從黃泉吹上來的,侵人沁脾。卻又不知道它從什麼地方刮來的。
但正月的到來,不是沒有變化。天空中陰霾的烏雲漸漸少了。天變得明淨。雲兒潔白,看上去十分地明媚,就象此時正在花園裡嬉戲的幾個少女一樣。
王家的老管家胡伯看着王畫的躺姿皺起了眉頭。這是王迤請來的。這個胡伯說起來還是一個不得意的貢生。多次科考沒有考中。但在洛陽也有一些小名氣兒。加上精通算術,於是讓王迤請了過來。
纔到王家,胡伯是很高興的小王畫那麼大名氣,對胡伯還是有吸引力的。可與這個青年相處久了,頭很痛,名氣是有了。才氣是有了??可怎麼那麼讓人覺得有辱那麼一點斯文兒。
正在王畫看着天空,神遊雲外的時候。下人進來稟報了皇宮中發生的事。
其實事後。王畫給雙方下的評價就是一流的計劃,三流的執行。計劃是一流的,無論是韋氏與武三思利訂計劃的歹毒,讓人匪夷所思。還是李重俊與李多詐的堅忍二
但實施時呢?
韋氏純是畫蛇添足,爲了遮人耳目,給自己找一個藉口,故意等到初四早朝時,跑到大殿上進奏。這無疑浪費了許多寶貴的時間。如果不是這樣,而是直接在李顯沒有早朝進說出此事,然後立即帶着羽林軍調查捉拿。一下子將李重俊捉住。那麼後果有可能會改觀一點。
李重俊堅忍也沒有錯,他們還需要時間。因爲想拉攏更多的羽林軍將士參與此事。還有大臣爲武崇記進奏無果後,又將引起人們激憤。這時候發難,更加掌握了大義。當然也因爲這份堅忍,導致了最後玉壘案先發作,李重俊變得倉促起來。
但本身沒有錯,他也沒有想到韋氏與武三思居然這麼快就開始發難。
錯的是後面。沙託忠義與李思衝辨護就已經錯了。雖然本意沒有錯,失去了李重俊,這夥人失去了首領。也失去大義,李重俊帶兵起事與他們帶兵起事性質是兩樣的。而且李重俊一旦抓進大牢,審問之下。也有可能將他們的計劃泄露。
但這時不是辨解,因爲距離近,正好被不知道的李顯將他們調了進來,當時離李顯只是咫尺之遙。而且沙託忠義本身也是一名勇將。如果這時候乘大家沒有防備,暴起發難。將韋氏擊殺。將這個太監抓住作爲供證,好爲以後洗脫清白,然後再將李顯劫持。那麼無論再多的羽林軍也會投鼠忌器,然後李多祜在外面率領手下,平定亂局。正好洛陽城門也讓李顯下詔關上了也能將武三思一羣黨羽迅速擊殺。
到時候都有可能逼李顯,就象李世民逼李淵一樣,逼他退讓帝個。不是沒有這個可能。憑藉李顯的膽量,在害怕之下。說不定真能下達這道聖旨。那麼李重俊大事可定。
但是沒有,雖然沙託忠義與李思衝勇力過人,而且還有幾十個親信手下跟隨,卻不敢向韋氏發難。於是先是辨解,然後向李重俊說道:。皇太子,我們先撤出去。”
李重俊更糟糕。這時候他如果是王畫或者是李隆基,也能清醒地下令。將事態挽回過來。但他被這一個變化嚇得六神無主,看到沙託忠義撥出了兵器,與這幾十名羽林軍護開了一條道路。立即撒腿就跑了過去。
說到底。主要現在人對皇權的畏懼,做爲一個大臣,敢欺騙皇帝,但拿着大刀,直接往皇帝與皇后脖子上抹,還真很少有人有這膽量。當然。那些生理器官出現病態的太監除外。
於是出現了一場搞笑的一幕小人家兵變是往皇宮裡殺,但這幾十介小人卻在往皇城外面殺。加上李顯這個軟弱皇帝嚇傻了,韋氏也嚇傻了,她剛纔還真怕這個胡人殺掉自己。一時間夫妻倆人在發愣,皇城裡其他的羽林軍是圍了上來。但在沙託忠義的衝鋒下。又沒有接到聖旨。李重俊又是皇太子,於是讓李重俊帶着他們從東宮殺進了東城,快到宣仁門時,韋氏清醒過來,喊醒了李顯,讓他下聖旨。
但那時候已經爲時已晚,李多祜聽到消息,立即與同謀幾個主將,李承況、獨孤攆,矯旨發出三百名羽林軍。趕到了東城。
其實有的羽林軍也知道李多祜在矯旨??雖然李多祜說得冠冕堂皇,說皇上知道皇太子是被人誣陷的小但被皇后所制,所以才下了這道秘旨。聖旨也是早準備好了。但還有聰明的士兵知道根本不是那麼一回事兒。
可神龍政變的好處,大家都看到了。雖然五王等人倒下了。但當時參與神龍政變的士兵一個個都升官發財。
後來武三思也沒有對付他們,就象四人幫打倒了,那麼多黨羽還在做着父母官。有幾個人處理過的?也沒有那個必要處理。除非李顯是有他母親那麼果決。可他連五王都沒有殺,況且這些士兵?
因此都看到了好處,軍心變得不穩定。這時又因爲民心所向。確實許多士兵也對現在的朝堂不微
於是這幾百士兵一呼百應,立即將東城控制起來。隨後左金吾大將軍宗室弟子成王李千里與其子天水王李禧也帶着一百來士兵趕到。這一下士氣更旺。
但是李重俊站在宣仁門的城樓上,臉上還是驚魂未定。雖然早就有了準備。也知道這一天早遲來臨,但這一次太倉促了,而且父親調動了羽林軍開始拱衛皇城,洛陽城的城門也封鎖起來了。與預算的情況,戴然不同。
因此李重俊站在城樓上。惶恐不安,甚至兩條腿還在打着顫。心裡想到,如果剛纔不是沙託忠義與李思衝正好也跟隨父親前來,還帶着手下,後果不堪設想。
他就沒有想過。現在的後果同樣不堪設想,如果不成功,下場也好不到哪兒去。
就在這時候,皇城中以小二丸傳了出來,宣仁門外就是民居。忽然有幾個老百姓??世:”皇太子英武,剷除武三思這個奸臣。
幾聲喊過後。因爲對武三思的憤恨,許多百姓加入進來。其實宣仁門外就是清化坊與立德坊。居住的都是非富即貴的大人物。不然換在其他地方,這個呼和聲還要更大。
李重俊一聽言之有理,對李多祜說:“李大將軍,我們還是先出皇城將武三思擊殺。”
“皇太子。這時候不能先顧武三思。而是要一鼓作氣。奪下整個皇城,控制局面。然後再處理武三李多祜勸道。剛纔聽到沙託忠義稟報。他雖然敗給了王畫。但軍事才能不是很弱的,知道痛失了最好的機會。可這時候還是不能管武三思,就是將武三思殺死,如果皇城不控制住,逼李顯退位。最少也要將韋皇后殺死,否則他們還是沒有好下場。而拿下了皇城。武三思也逃不了。
應當來說,他有一定的軍事才能,也參加過神龍政變。這個想法是對頭的。但關健現在不是他作主。如果是李顯。象王同皎一樣將他扶上戰馬,想怎麼樣玩就怎麼樣玩。但李重俊如王畫所說,雖然智慧不足,但果斷有加,想要駁斥他的意見十分困難。最主要現在軍心未穩,如果他在城樓上與李重俊發生爭執,馬上軍心就亂了。
因此當李重俊又說,只是斬殺武三思。才能得到清君側的大義時,他只好同意了。但心想,現在不是謀反也是謀反了,還談什麼清君側。
宣仁門高大的城門打開,老百姓一陣歡呼。
但人羣沒有注意。剛纔大力呼喊的幾個人,卻悄悄離開了。
多年後。王畫也沒有因爲這個安排感到慚愧不安,也許李多作是對的。但事發倉促。他們成功機率很不如誘導他們出皇城。擊殺武三思來得實惠,還有一點李重俊的性格與態度,讓王畫也感到不安。特別是他對李裹兒的仇視,一旦真讓他得勢後,無論是李裹兒或者是自己,未必有好下場。
這也是王畫在這場政變中唯一的一次主動參與。
王畫首先接到的是玉壘案發作的消息。那時候他家中的一個婢女,嚴格來說正是前段時間李裹兒送來幾十個婢女中留下來的一個。本來還有八個人,但在兵器案發作後小沒有拿武三思怎麼樣,王畫又有意誇張了事態的發展,又有兩個婢女離開王家。現在剩下六個人。看來經歷了這麼大的動盪,都是鐵桿了,讓王畫頗爲頭痛。
這時其中的一介”口,康芙蓉的,正在跳一曲搗衣舞。她原來是一個青樓裡面的清綰人,但在洛陽很紅,被人稱爲洛陽八大粉頭之一。還有一個外號叫燦舞蛇姬黃鶯兒。這個蛇不是心腸毒辣的意思,而是指她腰肢似得無骨,可以在跳舞時做出種種匪夷所思的高難度動作。但因爲人長得漂亮乾淨,跳的舞給人一種青春活潑的感覺,所以又叫燦舞。但她本身卻是昭武九姓中康姓胡人,所以頭髮有點卷黃,但黃鶯兒還有另一層意思。她歌唱得很好聽。最難得的她還是處子之身。
當然,留下來的六個少女沒有一個不是不出色的。不但出色。出色得連李紅與沐李孜都感到了一層危機。
她這個搗衣舞是模擬洛水邊婦女洗滌捶搗衣服時的動作。但比她們的動作要好看得多了。其實她的相貌只能說是美麗,還不能說是絕色,主要是她的身材,王畫沒有好意思量過。但目測兩尺不足,按照後世的尺寸最多一尺九,身高卻接近一米八。這還不算,主要她的一對豐乳有可能達到三十七。就是在這個天氣裡面,穿的衣服有點多。但一舞動,這一對超級大波上下跳動小特引人眼球。
王畫有時候看到她這一對豐乳,都感到汗顏,這還是處子之身。以後經過人事的開發。一旦懷孕產生乳汁。這一對豐乳會達到什麼比例?
但她跳的舞蹈確實很好看。連王畫都擊起了掌,表示欣賞。不過他在想另一件事,不提舞姿。不提歌聲小就提這一對豐乳,這個少女也不知爲她所在的青樓賺了多少錢。但隨着李裹兒一聲令下,這個青樓老闆也只好忍痛割愛,將這個少女乖乖地送到李囊兒的府上。
其實說公平,這世間那有公平二字?
就在這時候,下人進來稟報了玉壘案的事。
王畫當時就想到如果數月前,李重俊還可能束手無策,引頸受戳。但現在經過了精心安排。有可能李顯帶的羽林軍中就有李多詐的黨羽,李多祜也不會甘心讓李重俊束手就擒的,因此有可能會突圍出去,將政變提前展開。往哪兒突圍?東宮所在的位置在宮城的東面。南面就是皇城,往這裡突圍是不成的,往北就是含嘉倉城,這裡警衛森嚴。也不大可能,往西就是宮城。
李顯與韋氏就居住在宮城裡面,如果政變首先控制的就是宮城。但現在韋氏暴起發難。李重俊沒有來得及佈置兵力。因此只有往東城突圍。與李多祜兵合一處。
所以立即派了沐孜李安排了幾個親信來到了宣仁門東邊。鼓動李重俊斬殺武三思。不要最後兵變是兵變了。但王畫安排了這麼多。武三思卻安然無事,王畫那時才哭都沒有眼淚。
李裹兒一開始也沒有想到會有大事發生。至於李重俊死活,她不是很關心的。
在滑州因爲王畫規勸還好一點,原來在武崇刮與武三思的挑唆下,李裹兒都稱李重俊爲奴,這不是奴才的奴。意思是指李重俊是雜種或者賤種的意思。因此李重俊一直對李裹兒心中有怨恨。
但也造成了他最後的結果。本來才能不足,讓王畫感到不值得相扶,再上他與李裹兒水火不融。因此將他的野心鼓動起來,王畫就撒手不管了。甚至主動誘惑他出東城擊殺武三思。
事實上這也是李重俊政變時的第二個失誤。當時事起突然,如果聽從李多訴的意見,兵貴神速,再入宮城。未必會成“
正因爲他出東城擊殺武三思,又給了李顯佈置兵力的機會。
對於他的失誤,王畫也在事後心中暗自分析了一下。
最讓他感到僥倖的一件事,就是李裹兒離家出走,來到自己家中,避免了這場兵禍發生。不然他還會頭痛,如果保證李裹兒在兵變時的安全。
還有一件事,李裹兒的性格在與王畫同居時間,又一次漸漸改變。至少歷史上李裹兒在唐朝公主之最中的最漂亮的公主,出生時最苦的公主包括童年,最有野心的公主,最受寵的公主,最狂妄無知的公主沒有政治家的素質,卻有做皇太女與女皇帝的野心。其中最有野心的公主與最狂妄無知兩個頭號有可能全部去掉了。
這也是王畫最擔心的事。
如果不是李裹兒的追求,甚至因爲這一點,王畫與李裹兒還不會走到這一步,有可能現在都成了敵人。當然,相貌也很關健,如果沒有那種國色天香,王畫會不會接受這份感情?不過王畫卻不可能承認的
但李重俊又出現了喜三個失誤。
李多祜分兵出了東城,但還是留下一半兵力讓李王李千里父子看守東城。
看到李重俊帶着士兵直奔武三思府邸撲去,百姓大悅,歡聲雷動。
其實這時候如果是王畫在此小那麼看到這些民心所向,會立即將百姓鼓動起來。別看他們似乎沒有戰鬥力,而且進入皇宮,似乎沒有這介小膽量。可這想法是錯誤的,一是百姓大多是安份守己的。但也有不安份守己的百姓。並且有幾個百姓進去過皇宮?在他們傳說中,皇宮到處是漂亮的絕色宮女,到處都是金銀珠寶。
如果利用老百姓對武三思的恨意。第一步先鼓動他們進入武三思的王府,並且允諾他們燒殺搶掠。雖然做法很卑劣,但將這些老百姓綁在同一條戰船上。再允許他們跟隨自己斬關進入皇宮擄掠。這樣一來,雖然他們未必會有多少戰鬥力。但會皇宮裡的整個秩序將會大亂,李重俊卻增加了無數勝機。
當然如果事敗。李重俊逃不了罵名。但事一敗。他連活命的機會都沒有了,這樣博一下也是值得的。一旦成功,再將秩序恢復過來。也不是很難。
但李重俊與李多詐等人,根本就沒有想過。
兩百多名鐵騎撲到武三思的府前,武三思早得到了消息,將大門緊閉,同時命令下人防守。
李多祜下令士兵立即停下。現在想攻入武三思的府上,只有兩條道路。第一條攀牆而入,但武三思的王府圍牆高大,還有一些家丁趴在圍牆上,因爲是王爺,也有一些侍衛,還拿着軍用弓弩警戒。自己帶的是騎兵。這是揚其短放其長,必然會有許多嚴重的損失。第二條就是撞開大門。
他還沒有下令,沙託忠義與他的女婿野呼利從戰馬上翻了下來,兩個人拆掉了附近的一個民居,將屋頂上的大粱取了下來,因爲搶時間,就這兩個人,都沒有喊其他士。將這根粗大的大梁杜了起來。
確實這二人都是胡人,但都是真力過人的勇將,特別是李多祜的女婿野呼利,勇冠三軍。
兩個人在士兵盾牌的掩護下,舉起這個大木頭,狠狠地撞向武三思王府的大門上。門很牢固,連撞了四下,大門才轟然倒下。
李多詐立即命令士兵衝入府中。
但在大門後面,武三思還佈置了一些。士兵剛衝入府中,就被這幾名武藝高強的死士,連續斬殺了數人己
野呼利看到後大喝一聲,上了戰馬,帶着手下也衝了進去。
如果下了戰馬,武三思養的幾個死士未必不弱於野呼利多少。但這是戰場。野呼利挾藉着戰馬奔跑時帶來的衝力。還有盔甲的保護,最主要這幾個死士爲了保證不讓士兵衝進府中。還不能閃躲,對這遊俠來說。這無疑自斬了一臂。
野呼利呼聲連連,手起刀落,在前面連斬了兩名死士,其他幾名死士見勢不妙,撥腿就逃。
這一下子野呼利身後的羽林軍歡聲雷動,士氣更旺,一下子衝進了武三思的府上。
武三思本來是想借府邸的高大阻擋一陣子,坐等援兵到來,沒有想到王府這麼快就被攻破了。他立即帶着幾個妻妾,還有武崇等幾個子女,想從後門逃走。
可是李重俊這一次帶來的全是騎兵,最糟糕的是武三思的府邸修得奢侈無比,裡面很寬敞,足夠戰馬任意馳騁。而且李重俊的首要目標就是武三思與武崇,進了府後立即將士兵分成四支隊伍專門尋找他們。
武三思還沒有來得及逃到後門,就被沙託忠義帶着幾十名羽林軍追了上來。但李重俊並沒有立即下令將武三思與武崇巾處死,倒是其他的家人全讓李重俊命令士兵殺了小然後一把火將武三思的王府點燃。接着將武三思父子倆人綁着,用一根繩子拖在戰馬的後面,帶着手下返回皇宮。
看到武三思父子淪落到如此地步,許多老百姓感到揚眉吐氣。有的還撿起石頭往他們身上扔。當李重俊返回到宣仁門時,武三思父子早就死翹翹了,也不知是被馬拖死的,還是被百姓用石頭瓦片砸死的。
事後,王畫進了皇宮。也看到這對父子的死狀。很慘,全身被馬拖得血肉模糊,再加上捱了許多石頭磚瓦。早就面目皆非。不管對李重俊抱着什麼樣的感情,但他讓武三思淪落到了這個下場。還是讓王畫等直臣感到萬分開心。
李重俊來到宣仁門下。第一口惡氣出了。看着李多詐問道:“李大將軍,下面我們怎麼辦?”
怎麼辦?你還要問我,現在還不得一鼓作氣,將韋氏斬殺。將大政攬在手中,還能怎麼辦?但李重俊卻將戰馬一撥,奔向了人羣,因爲他看到了一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