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七章 要跑

畫師坐在案几後面,潑墨揮毫。很快,一副美麗的圖畫便展現了出來:夏王手按佩劍,立於關前,無數降卒擲甲棄械,跪拜於地。鐵林軍將士威武雄壯,簇擁在夏王身側,隨時準備開啓下一場戰鬥。

老實說,這種風格的畫在大唐非常少見,作畫的技巧也不全是中原的,可以說是雜糅吧。

夏王龐大的隨軍文吏團隊中,畫師的人數絕對不可忽視。除了日常畫人像、地圖之外,最多的工作就是吹捧夏王的豐功偉績了。

沒辦法,夏王就愛這套。每一幅畫都仔細收藏着,打算傳給子孫後代。後世研究美術、歷史的人,面對數以百計的“馬屁畫”,估計也要頭暈目眩吧。

“攻城近月,殺賊兩千三百餘,俘三千四百餘,定遠軍亦俘千人。太谷關之賊軍,已盡數殲滅。”野利遇略、安休休、馬嗣勳等將紛紛上前恭賀。

邵樹德微微一笑,道:“此皆諸將之功。後面如何用兵,還是讓李都頭來吧,我就不越殂代皰了。”

衆人皆笑。夏王這把確實沒有“越俎代庖”,看起來更像是操練鐵林軍來的。

攻太谷關以來,損兵七千餘,超過四千爲洛陽土團鄉夫。那批人差不多已經崩了,還軍亂過一次,被斬首數百,鎮壓了下去。如今還剩下兩千多,全數編入馬嗣勳部,他們在戰鬥中也損失了千人左右,重編後增長到三千餘,邵樹德讓這支河南府州兵留在太谷關練兵,不用參加下一階段的戰鬥了。

告成縣那邊俘虜的兩千餘破夏軍也送到了登封縣,正往洛陽押解。

第二階段戰事開始以來,已經殺賊近四千,俘六千五百人左右,攻佔太谷關、登封縣、告成縣、陽翟縣三地,開局還可以,但總覺得沒達到預期。

邵樹德想來想去,可能還是心太大了,丁會那個“新佑國軍”三萬人沒被殲滅,始終不太滿意。

這三萬人,前身都是宣武衙軍,戰鬥素質非常不錯,若能盡滅之,對朱全忠的打擊可不小,也能更好地瓦解樑軍的戰鬥意志。

趙光逢到一邊去接洽太谷關的降將,陳誠察言觀色,注意到了邵樹德的臉色,立刻上前笑道:“恭喜大王,汝州之戰,勢如破竹,俘斬萬餘,滅樑指日可待。”

“都爛泥塘裡打滾了,也叫勢如破竹?”邵樹德沒好氣地笑道:“在原本的計劃裡,飛龍軍直插襄城,截斷汝水、潁水航運,定遠、經略二軍繼之,鞏固此處,將口袋扎牢。洛陽行營、唐鄧隨大軍南北對進,不斷擠壓賊人,將丁會部盡數殲滅。這才叫勢如破竹,蕩氣迴腸。”

陳誠笑着搖了搖頭,道:“大王須不能把樑軍當死人啊。他們也征戰多年,亦有才智傑出之士,豈能看不穿我軍方略?再者,天公不作美,也沒有辦法。”

“朱全忠到底是如何應對的?連日陰雨,斥候也放不出去多遠,沒得消息,也是急人。”邵樹德皺眉道。

說罷,把目光轉向了正在忙活的趙光逢。他是王府司馬,東、西二閣祭酒都歸他管,看來得問問了。

“大王,王將軍來了。”李忠走了過來,低聲稟報。

邵樹德聞言立刻上前,拉住王遇的手,道:“大郎連日征戰,可感身體不適?”

“這把骨頭,還能爲大王再拼殺一番。”王遇豪邁地笑道。

邵樹德看着他日漸消瘦的面龐,嘆道:“太醫就在大郎軍中,還是多注意身體。”

這個年代的醫學就這樣,太醫也治不了多少病,事實上他到現在都沒弄清楚王遇得的是什麼病。

而隨着早年跟隨他的大將年事漸高,身體陸陸續續都會出一些問題。他也密切關注着,目前看起來一切還好。

前陣子他還到伊闕關北的天雄軍大營之內,看到牛禮時,想起他歷史上可能是得糖尿病死的,但牛禮也不是什麼大胖子,只能旁敲側擊叮囑他注意了。

“打下太谷關後,諸軍先休整一下。泥地行軍,渾身溼漉漉的,我還不至於如此苛待士卒。再者,引發軍中疫病,就更不妥了。”邵樹德與王遇一同前往關城,道。

他本來想在關城上置酒的,但一想到王遇的身體狀況,便打消了這個念頭。

“大王,伊闕關打算如何處置?”王遇問道。

“遣人招降張歸霸,大軍先休整一下。”邵樹德說道:“天降大雨,鯨吞不得,那就零敲碎打。丁會這次,不死也要扒層皮下來。”

伊闕關離太谷關並不算太遠,數十里罷了。什麼威戎軍,名字取得好聽,還不是七拼八湊的?

天氣是公平的,既阻止了夏軍的大規模推進,同時也對佑國軍的撤退造成了阻礙。當然,如果他們不撤退,決意死守汝州,那就更好了。待我十多萬大軍陸續集結過來,將你這三萬衆吞吃得一乾二淨。

……

丁會在聽取幕僚們的意見後,愈發心神不定了。

洛南三關以南的地形,西邊是熊耳山、伏牛山,北邊和東邊是嵩山山脈,南面是方城山,只在東南方向有個敞口,直通許州。

西面根本不用考慮,羣山連綿,沒有什麼威脅。

北邊和東面的話,有幾條穀道,如果防住的話,沒什麼大問題。但棘手之處在於,轘轅關已被夏軍在正月裡攻佔,現在他們已經從此前出,攻佔了登封、告成等地,太谷關戰事正烈,但也不太樂觀。伊闕關則相對平靜。

唉,北面防線,一點被突破,則全局糜爛。

出轘轅關後,如果夏人有心,定然會前後夾擊太谷關。拿下此地後,或西進包抄伊闕關南側,或從山間小路斜插至汝州城下後者不太可能,陰雨連綿,山路溼滑,那是要餓肚子的。

但就目前的情況而言,已經很危險了。

南面的危險之處在於三鴉谷、宛葉走廊。折宗本已大舉北上,攻葉縣,擺明了不想讓他們走。三鴉谷相對平靜,還沒見到敵軍攻來。

佑國軍五宅兵馬使丁知朝見父親神色猶疑,起身道:“阿爺,是戰是走,如今也該拿出個章程了,兒覺得該走。”

“說說看。”丁會坐了回去,用鼓勵的目光看向兒子,說道。

這是他的次子。長子丁知沆在汴州做人質,不得擅離。

“樑王已令阿爺撤至陳許,此時撤軍,並無不妥。”丁知朝說道:“況且孔將軍已離郟城,阿爺心中已有決定,何疑耶?”

“孔將軍”是孔勍,也是樑軍宿將了,目前已帶五千精兵及三千潁州土團鄉夫,攜帶海量的輜重、糧草,乘船前往襄城,穩固後路。到襄城後,他們還會進一步前出至潁橋,將襄城交給後續趕來的兵馬。

“汝州基業,就此放棄了?”丁會問道。

“這幾萬百姓的基業,不要也罷。”丁知朝笑道:“連三萬衙軍都養不活,還面臨夏賊南北夾擊的威脅,不如舍之。”

丁會又把目光轉向其餘幾人,都是心腹部將和幕僚,大家可暢所欲言。

“大帥,二郎說得沒錯,而今卻該走了。”說話的人身份特殊,非幕府職官,但頗得丁會信任,經常向他問計。

嗯,他的名字叫張濬。曾經把聖人坑出翔的張相,因爲與朱全忠有舊,於是躲到河南,這會算是丁會的私人幕僚,爲他出謀劃策。

“張先生也這麼看?”

“大帥,保存實力要緊。”張濬並不多說,但話語直中要害。

丁會緩緩頷首。如今這個形勢,保住手頭的兵,其實比保住地盤更重要。畢竟他的地盤實在太差了,名爲佑國軍節度使,實則汝州防禦使,治下還沒幾個人,留之何用?

“大帥,留下來怕是要被夏賊咬住,前途難測。”

“邵賊不知道出動了幾多兵馬,若有十萬衆,可真的危險了。”

“現在走,還能挽回大部,若晚了,危矣。”

幕僚們七嘴八舌,竟然都是贊成儘快撤走的,不想繼續留在汝州這個死地。

想想也是,南北對進,東面還有飛龍軍活動,疑似來堵口,問題已經十分嚴重了。再不走,那就真的只有死守汝州,爲樑王盡忠了。下場麼,多半在新安徐懷玉、河陽霍存之間選一個,反正不會太好。

丁會默默盤算了一下。

三鴉谷那邊有兩千佑國軍衙兵,外加四千餘來自亳州的土團鄉夫。這部分人,若不想放棄的話,該提前撤了。他們沒遭到夏賊圍攻,撤走不難,唯一的障礙就是泥濘的道路。

葉縣有點麻煩。三千衙兵,外加汝州本地兵馬三千人,已經給盯上了,多半走不了。

臨汝縣有李仁罕部三千餘人,其中兩千爲衙兵。此人是丁會比較看好的青年將領,應儘快通知到。順便帶上廣成澤牧場的馬兒,雖說這個牧場的戰馬已被樑王大肆徵調,給他補充新軍去了。

伊闕關張歸霸部,唉,有心無力,怕是難了。更何況,丁會心中也藏着點陰暗的心思,想要張歸霸幫他吸引點夏賊的注意力。

剩下的主力多屯於州城左近。最近汝水暴漲,利於行船,想撤還是很快的。

但怎麼想,都不甘心啊。邵賊,毀我基業,甚是可惡!

第四十三章 衆矢之的第四十六章 四塞以爲國第1019章 西京第三十六章 南衙北司第五十六章 北歸(三)第六十三章 交接第五十七章 會面第七十一章 佈告中外之二第七十一章 佈告中外之二第九章 焦躁第四十三章 以後的事情第二章 池淺王八多第十八章 整頓(爲盟主劉子敬加更)第七十八章 有序撤退第十二章 連舉四烽第二十一章 一勞永逸第七十七章 齊州第四十章 大魚第二十七章 北巡第三十四章 狼羣第六十四章 恢復第二十章 硤石第二章 太子與調整第1154章 分行第1018章 東遷第1196章 胃口很大第二章 紅利之二第六章 後路無憂矣第1122章 錢氏第九章 司農寺第1157章 白登山第二十五章 紅利(二)第二章 馴化第七十八章 觀察者第1047章 守戶犬與成安第三十六章 選人與良性循環第1019章 西京第八章 目標:故懷荒鎮第六十九章 東行第七十八章 動搖第1281章 皇莊第六十章 渦口與幽州第二十一章 削弱第1206章 漁陽第十三章 安休休第六十一章 接見第四十三章 巡邊(二)第三十九章 危中有機第二十章 河清第1017章 陣容第1140章 動真格第1157章 白登山第三十三章 壓力第十三章 屈服第1319章 南方部署第四章 掙扎第三十二章 部署調整第十六章 風聲第五章 調兵與內情第十三章 大喪師徒第1103章 考覈第1033章 全是壞消息第四十六章 不斷加碼第1036章 班底第981章 意外的使者第1093章 年號 儀典第一章 底子第十五章 北方與錨定物第二章 生長蕃中似蕃悖第1115章 處置第五十六章 戰略與戰術第十五章 彙集第1300章 李天下與陽謀第八章 雲中第五十四章 北歸(一)第一章 遭遇戰第五十九章 發展第八十七章 有難第1066章 前程第十八章 點將與進兵第1264章 酬功第二十六章 牆頭草與祭祀第六十九章 東行第八十一章 新秩序第四十八章 遺留問題之三第二十五章 父子第十七章 破騎第九十七章 安北第四十三章 衆矢之的第二十五章 陽城第五十七章 直插第八十九章 接力第十四章 中陵水之戰(一)第七章 處置第四十五章 行路第四十二章 緩衝區第二十五章 父子第五十三章 三戰之地第三十七章 封賞第十四章 行路
第四十三章 衆矢之的第四十六章 四塞以爲國第1019章 西京第三十六章 南衙北司第五十六章 北歸(三)第六十三章 交接第五十七章 會面第七十一章 佈告中外之二第七十一章 佈告中外之二第九章 焦躁第四十三章 以後的事情第二章 池淺王八多第十八章 整頓(爲盟主劉子敬加更)第七十八章 有序撤退第十二章 連舉四烽第二十一章 一勞永逸第七十七章 齊州第四十章 大魚第二十七章 北巡第三十四章 狼羣第六十四章 恢復第二十章 硤石第二章 太子與調整第1154章 分行第1018章 東遷第1196章 胃口很大第二章 紅利之二第六章 後路無憂矣第1122章 錢氏第九章 司農寺第1157章 白登山第二十五章 紅利(二)第二章 馴化第七十八章 觀察者第1047章 守戶犬與成安第三十六章 選人與良性循環第1019章 西京第八章 目標:故懷荒鎮第六十九章 東行第七十八章 動搖第1281章 皇莊第六十章 渦口與幽州第二十一章 削弱第1206章 漁陽第十三章 安休休第六十一章 接見第四十三章 巡邊(二)第三十九章 危中有機第二十章 河清第1017章 陣容第1140章 動真格第1157章 白登山第三十三章 壓力第十三章 屈服第1319章 南方部署第四章 掙扎第三十二章 部署調整第十六章 風聲第五章 調兵與內情第十三章 大喪師徒第1103章 考覈第1033章 全是壞消息第四十六章 不斷加碼第1036章 班底第981章 意外的使者第1093章 年號 儀典第一章 底子第十五章 北方與錨定物第二章 生長蕃中似蕃悖第1115章 處置第五十六章 戰略與戰術第十五章 彙集第1300章 李天下與陽謀第八章 雲中第五十四章 北歸(一)第一章 遭遇戰第五十九章 發展第八十七章 有難第1066章 前程第十八章 點將與進兵第1264章 酬功第二十六章 牆頭草與祭祀第六十九章 東行第八十一章 新秩序第四十八章 遺留問題之三第二十五章 父子第十七章 破騎第九十七章 安北第四十三章 衆矢之的第二十五章 陽城第五十七章 直插第八十九章 接力第十四章 中陵水之戰(一)第七章 處置第四十五章 行路第四十二章 緩衝區第二十五章 父子第五十三章 三戰之地第三十七章 封賞第十四章 行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