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7章 和平演變

繼英國開工建造倫敦級和鄧肯級共計七艘一等戰列艦後,法國開工建造六艘丹東級一等戰列艦,英法兩國悄然掀起了海軍軍備競賽。

作爲歐洲三巨頭之一的德國,在德國海軍看到英法兩個巨頭進一步擴充海軍力量後,德國海軍大臣提爾比茨立即響應德皇威廉二世的大海軍計劃的號召,提出未來三年內將德國海軍堅挺的總噸位維持在英國海軍的百分之五十的水平上,相當於法國海軍的百分之七十五的水平,爭取德國海軍進入世界強國海軍前七位。

提爾比茨牽頭,德國海軍部提出興建五艘德意志級戰列艦的計劃,預算爲一千五百萬德國金馬克。

德皇威廉二世當即批准了提爾比茨的計劃,爲此德國輿論頓時高漲,迎合威廉二世的自尊心,稱德國海軍要成爲世界性大海軍。

然而,擺在德國海軍面前的困難可不是一丁點兒。德國海軍現有造船廠太少,從1892年德皇威廉二世就開始叫囂着大海軍計劃,德國海軍工業因爲長期被英國和法國技術封鎖,進展遠不如中華帝國的海軍工業快。因此看着中華帝國海軍已經能夠建造兩萬噸級戰列艦了,德國海軍造船廠卻還停留在建造14000級的水平上。

不過,德國也暫時不去管中華帝國的兩萬噸級神弓艦,因爲德國海軍也不看好中華帝國的這個造艦項目。德國海軍將目光緊盯着英國海軍和法國海軍,當英國海軍和法國海軍也只建造14000噸級左右的戰列艦時,德國海軍工業正好可以跟上。

然而,令提爾比茨悲催的是,德國的造船廠太少,目前船臺上擺滿了建造中的戰艦。於是五艘德意志級戰列艦的建造計劃便被推遲到一年後再開始上馬。

雖然德國海軍推遲了五艘德意志級戰列艦的建造時間,但是提爾比茨並沒有讓手裡的資金閒着,而是着手擴建皇家威廉造船廠和基爾日耳曼尼亞船廠,使其能夠建造兩萬噸級戰艦。同時,德國的一級戰列艦在其他國家面前只能算是二等戰列艦,因此德國海軍部急於提升實力,抓緊研發大口徑主炮。

此時的德國海軍工業建造除了的戰列艦,大部分主炮安裝的都是240

毫米速射炮和283毫米主炮,而同時期英國、法國、〖中〗國卻是305毫米40倍伸的制式裝備,美國的主炮口徑甚至達到40倍伸13英寸,而意大利的主炮口徑在所有國家中最爲邪乎,達到30倍伸17英寸(431毫米)和32倍伸寸(450毫米)。單就火力而言,德國海軍已經落後了。

當然,德國人並不是不知道他們的火力弱,德國人的海戰思想要求德國海軍的戰術爲以守爲攻,即德國海軍的裝甲防護非常好,目的就是一旦同英國海軍交戰,德國海軍將憑藉裝甲優勢作戰,能佔便宜就佔,打不過就跑。此時的德國海軍似乎還停留在北洋水師的戰術思想上面。

雖然德國海軍的五艘德意志級戰列艦要推遲一年建造,但是這不代表德國海軍就比法國海軍弱了。德國是同盟國他頭頭,德國政府於是鼓動他的兩個同盟國意大利和奧匈帝國分別開工建造兩艘戰列艦,於是同盟國在1900年同樣開工建造四艘一等戰列艦,這樣德國也算是完成了目標。

如果說法國比英國緊張,德國比法國緊張,那麼俄國則是實際上最緊張的國家了。俄國的國策兩俄國政府在全世界找不到幾個朋友,而且到處樹敵。俄法雖然是軍事同盟,但是法國海軍跟俄國海軍沒有交集,又被英國海軍牽制住,因此俄國海軍是沒法指望法國海軍幫忙的。

雖然俄國海軍總噸位依然保持在世界第三的位置上,但是太多的老舊戰艦佔去了一大半的噸位。那些老式戰艦大多數只能近海防禦,與其說是戰列艦,不如說是一大堆淺水重炮艦。尤其是俄國艦隊被分割成波羅的海艦隊、黑海艦隊和遠東艦隊三部分,三大艦隊彼此距離萬里之遙,沒有任何相互支援的可能性。也就是說一旦爆發海戰,沙俄只能用三分之一的艦隊同敵國傾國艦隊作戰。更悲催的是,奧斯曼土耳其帝國死死的卡住黑海出海口,黑海艦隊就是一個內湖艦隊,永遠也出不來。

偏偏沙俄帝國又是一個死要面子的國家,恨不得將三支艦隊分別打造成可以單獨對抗英帝國海軍的強大艦隊。而沙俄又是全世界常備陸軍最多的國家,以沙俄政府的經濟實力,要維持着龐大的陸軍和海軍,可見其財政得多麼的吃緊。

原本爲了對抗中華帝國海軍六六艦隊和最新通過的三三艦隊補充法案,俄國已經傾盡財力打造妾艘博羅季諾級戰列艦,配合之前的幾艘戰列艦,勉強在數量上跟中華帝國海軍主力艦持平。但在質量上,沙俄海軍的自造的戰列艦不論噸位、速度還是火力都不如中華帝國海軍現役戰列艦。

在這種情況下,沙俄帝國的戰略國策是海軍自保,不求能夠打敗中華帝國海軍,但求可以守住遠東海疆。沙俄帝國只希望海軍能夠跟中華帝國還記得打個平手就行,稍微吃些虧也能夠接受。沙俄帝國的真正決勝籌碼是陸軍,沙皇尼古拉二世手握幾百萬大軍,他相信可以打敗任何一個國家。

不過,尼古拉二世此時正在走法國拿破崙時代的老路,即想建立世界第一強陸軍,又想打造世界第一強海軍。當年拿破崙的這個想法令法國至今未喘過氣來,連經濟發達的英國也僅僅只能選擇海上稱霸,而不敢海陸都稱霸。但這一切教訓並不能讓尼古拉二世放棄,他一直跟英國叫板,但英國人屢次用海軍力量在俄土戰爭中幫助土耳其,以至於沙俄在上次俄土戰爭中差一點就可以打下君士坦丁堡走出黑海了,這個仇俄國人是一定要報的,但英國人的力量在海上,想要報仇就只能發展海軍。

這就是尼古爾二世的想法,他要讓英國在海上敗給俄國,只有這樣才能讓尼古爾二世覺得他報了仇了。

對於帝制國家來說,皇帝的意志就是帝國的意志。尼古拉二世要發展大海軍,沙俄帝國就不得不勒緊kù腰帶發展海軍力量。

爲了抗衡英國擴建七艘戰列艦沙俄帝國增加4600萬盧布預算,追加訂造三艘博羅季諾級戰列艦。同時爲了不再遠東讓中華帝國看不起,死要面子的尼古拉二世下令海軍部研製兩萬噸級戰列艦聖約翰級。

然而,此時的沙俄帝國剛剛吸收了法國太子號戰列艦的技術和美國列特維贊號的部分技術僅僅只能夠建造16000級戰列艦,而且第一次嘗試自建國外的新式戰列艦,可以說博羅季諾級戰列艦本身就存在方方面面的問題還未完全解決根本沒有能力建造兩萬噸級戰列艦。

不過尼古拉二世既然發話了,俄國海軍部只得照辦。不過俄國造船廠都已經排滿子在建戰艦,根本無法建造兩萬噸級的聖約翰戰列艦因此俄國海軍部便以此爲藉口一拖再拖,直到第二次中俄戰爭結束後也沒有拿出設計藍圖來。

美國作爲北美洲國家,短短五六年時間便建造了九艘戰列艦和十幾艘大型裝甲巡洋艦,以及大量的輕型裝甲巡洋艦。美國一躍成爲世界第四海軍強國,但最近卻被中華帝國海軍反超了因爲中華帝國海軍的九艘主力戰列艦都是16000噸級以上的一等戰列艦,相比較而言美國的戰列艦噸位上不及〖中〗國的戰列艦,也就造成美國海軍排名下滑到第五位。

不過,作爲美洲第一霸主,隨着中華帝國在巴拿馬問題上插手,令美國在今後幾十年內的經濟直接損失將超過幾十億美元。而且中華帝國控制了巴拿馬運河,等於打開了美國後院的大門,加上中華帝國在之前對西班牙戰爭中奪取了波多黎各島,在加勒比海上面有了基地,對美國的威脅將非常巨大。

如今雖然中美關係依然保持良好,但是美國政府已經暗自提防〖中〗國了。尤其是美國面臨兩洋海上安全問題,大規模建設海軍依然不能停下。

爲了對大西洋防範英國,對太平洋防範〖日〗本和〖中〗國,美國海軍部決定開工建造緬因級戰列艦,同級建造三艘。一艘部署大西洋,兩艘部署在太平洋。

另外還有一批在建中的大型裝甲巡洋艦,美國海軍也加快的建造速度。

不知不覺中,中華帝國的一艘神弓級戰列艦,引起了世界各國新一輪的海軍軍備競賽。

當然確切的說是英國海軍部爲了撈軍費而故意那中華帝國海軍爲藉口,向英國國會要了錢之後,從而引發了連鎖效應,掀起了全世界各國海軍軍備競賽。

英國政府堅決不承認是英國掀起的海軍軍備競賽,他們將錯就錯的把責任推給了中華帝國。而中華帝國政府對此也是矢口否認,將責任推給沙俄。

這樣,你推給我,我推給他,他再反過來推給你,各國於是互相指責對方,軍備競賽便成了一個封閉的循環系統,並有進一步擴大升級的勢頭。

不管歐美各國如何相互指責,他們都沒有主動削減軍備的意思。

北京,紫禁城御書房。

每天下午三點到四點,王辰浩都會呆在御書房內,因爲這時候內閣〖總〗理大臣張楓會過來向王辰浩彙報一些情況。

中華帝國表面上是君主立憲式的政權形式,〖總〗理府成爲全國最高國家機關,但實際上〖總〗理府依然只對皇帝一人負責。

張楓每天處理完五省九部呈交上來的公文後,都會挑出一些重要或者敏感文件拿到御書房交給王辰浩御覽,這些文件須得到帝國皇帝王辰浩的點頭或者用印方纔生效,因爲五省九部官員們在一些重要的事情上只認皇帝的玉璽和批覆。

比起之前在〖總〗理府時,王辰浩當上皇帝后,每天只處理一些大事,其餘全部交給〖總〗理府處理由此王辰浩也變得很輕鬆,不再像以前那麼勞累了。

當然,王辰浩在政治上放權,並不等於他說的就不算了。事實上王辰浩現在每說一句話,都會影響內閣和國會的決策,因此王辰浩平時儘量不去幹涉,有內閣和國會自行決定以此來希望〖中〗國早日實現〖民〗主政治。如果到了王辰浩非要干預不可的時候,那一定是內閣亂套了不得不由王辰浩出馬來穩定局面。當然,王辰浩不希望看到那一天的到來。

“啓稟陛下,微臣接到報告河南、甘肅一帶爆發蝗災,目前已經造成十三縣鎮受災,大量莊稼被毀。這已經是連續第三年了波及超過二十多萬人口,國會已經通過緊急糧食援助法案,撥糧餉賑災。”

這種事情就是賑災撥款就行了不需要張楓向王辰浩一一彙報甚至地方民政部直接就有權利撥款賑災,都勿須通過〖總〗理府。

“你想表達什麼?說來聽聽。”

王辰浩直接道破張楓的話裡機關。

張楓笑了笑,說道:“陛下英明,微臣有什麼心思自然瞞不過您!”

王辰浩笑道:“少拍馬屁了,幾天拍一次受用一天拍好幾次就俗套了。”

“陛下教訓的是。”張楓嘿嘿一笑,於是轉入正題。

只聽張楓說道:“微臣以爲這幾年河南、甘肅一帶陸續遭遇蝗災補種種子已經來不及了。況且甘肅氣候惡劣,土地貧瘠,種一百畝地也不如中原一畝地打的糧食多。而河南人口衆多,耕地也不夠分配,微臣以爲應該把他們遷出去一部分,到東北富饒土地上開荒,這樣不但解決原來地方的壓力,也爲這些老百姓謀個好生計,同時東北是帝國待開發的地區,鞍山撫順工業基地正在建設,也急需人口。”

王辰浩點點頭,道:“好主意啊!可以實行!”

“陛下明鑑!”張楓接着又道:“最近英屬澳大利亞六個殖民地似乎要謀劃成立澳大利亞聯邦,並謀求獨立自治。陛下您不是說澳大利亞資源豐富,將來帝國經濟高度發展時,澳大利亞將能夠爲帝國提供源源不斷的資源供應。況且陛下在澳大利亞設立了鈉礦石採集基地,您還說那冉近將有僅次於南非的鑽石礦和金礦,更有儲量巨大的優質鐵礦,所以微臣以爲可以趁機以援助澳大利亞當地人爲由,支持澳大利亞獨立,接着帝國便想辦法控制住澳大利亞,實在不行帝國武力予以佔領,畢竟澳大利亞人口稀少,出動幾個步兵師足以。“王辰浩笑道:“沒錯!澳大利亞朕是巴不得早日佔領!”

王辰浩頓了頓,接着嘆道:“只是,暫時不能訴諸武力。澳大利亞畢竟是英國人的殖民地,英國龐大的海軍力量不是我們現在可以對抗的。”

張楓堅持道:“可是,現在正是好機會。等到英國〖鎮〗壓了澳大利亞獨立〖運〗動,以後就未必有這樣的好機會了。”

王辰浩微微一笑,張楓的判斷是沒錯,過了這個村就沒這家店了。

但問題是,王辰浩知道英國不會向澳大利亞武力出手的,最終澳大利亞這次會實現自治,只不過依然在英聯邦框架內而已,名義上還是英國的領地。

“英國正忙於英布戰爭,因此英國不會對澳大利亞動武,反而會允許澳大利亞六個殖民地組成聯邦。”

張楓點點頭道:“按照英固人對加拿大的做派來看,確實有這種可能。但微臣還是認爲只有把澳大利亞真正握在帝國手裡,纔可以保證將來澳大利亞成爲帝國所需各種資源的供應地。”

王辰浩贊同道:“沒錯!是這麼個道理!不過眼下咱們還得指望英國支持,在對俄作戰上面,如果沒有英國在國際上的支持,到時候我們面對的未必就只有俄國一國,畢竟法國是俄國的軍事同盟,法國有義務出兵。而德國也想着在遠東有更大的立足地,侵略我們,同時德國也想着把俄國的禍水東引到〖中〗國來,這樣德國在歐洲的壓力就減輕了。因此,我們現在不但不能跟英國鬧矛盾,反而還得想辦法跟英國結成軍事同盟。只有跟英國結成軍事同盟,纔可以讓法國有所顧忌不敢參戰。”

而事實上,王辰浩卻是根據歷史上的日俄戰爭來判斷的。正因爲英國答應跟〖日〗本結成兩年的軍事同盟,才逼迫法國在日俄戰爭中選擇中立。如果〖日〗本當時沒有跟英國結成軍事同盟,那麼後果將是非常可怕的,法國根據俄法軍事同盟條約,一旦沙俄正式對某國宣戰,作爲同盟國的法國就必須參戰。而幾年前的中俄戰爭不過是局部戰爭,沙俄至始至終沒有宣佈對華開戰,所以當時的法國沒有參與。但如今隨着中俄關系越來越惡化,沙俄一直在忍耐,下一次中俄之間的戰爭肯定是全面戰爭,到時候俄國肯定會宣戰,如果〖中〗國不把英國拉入同盟,法國將介入戰爭。

其中關鍵利害,王辰浩已經想了很久,他直到上次中俄戰爭結束後想通此點時,纔不由得捏了把汗,當初俄國沒有宣戰,法國沒有參戰,實屬王辰浩的運氣。但下一次或許就沒有這個運氣了,王辰浩不得不全面考量。

張楓想了想,覺得王辰浩說的非常有道理,但如果就這樣放棄侵吞澳大利亞的機會,他實在有些不甘心。

王辰浩看出了他的心思,於是笑道:“不用武力,我們也可以獲得澳大利亞。”

張楓頓時驚喜的看着王辰浩,他知道王辰浩總是有辦法的,在張楓的心裡,王辰浩就像神一樣的存在,這也是張楓對王辰浩死忠的主要原因之一。

“還請陛下明示。”

王辰浩說道:“聽說過和平演變這個詞嗎?”

張楓搖搖頭,他自然不知道這個“和平演變”是什麼意思了。

王辰浩於是說道:“如果我們跟英國人結成同盟,一來避免讓法國介入中俄之間的戰爭,二來結成同盟後,我們可以名正言順的大量向澳大利亞移民。

澳大利亞六個殖民地,其中四個都是人煙稀少之地,人口不過幾十萬。而我們所需要的資源卻大部分集中在這四個殖民地裡,只要我們以開礦爲由大規模向這幾個殖民地移民,當移民超過當地總人口半數後,發言權就是我們的了。”

“這就是和平演變?”

張楓頓時恍然大悟,驚喜萬般的看着王辰浩,久久心情難以平靜。

王辰浩點點頭,張楓又細細品味一番,方纔拱手以禮,並說道:“陛下真乃神人也!微臣受教了!”

王辰浩謙虛道:“談不上神人,這不過是沒有辦法的辦法而已。

須知,大規模向澳大利亞移民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張楓笑道:“那還不簡單?包在微臣身上了!”

王辰浩奇道:“說說看!”

張楓於是靦腆一笑,說道:“澳大利亞那麼大,西部幾乎是無人區,大規模移民如果被拒絕,那就偷渡。依微臣分析,在西澳地區建立起城市或者要塞,只要掩飾的好,十幾年英國人都未必能發現。等到他們發現的時候,我們也可以說“我們已經在這裡幾百年了,這本來就是我們的地盤,。”

王辰浩哈哈大笑幾聲,不得不佩服張楓這招果然夠無恥,但卻是好方法,有些類似王辰浩那個年代的國家間的領土爭端問題。只要在當地完成了事實上的定居,一旦超過一定時間,就可以宣佈佔領。說白了,這就是房產法中的合法逆權侵佔,只不過僂佔的不是房子而是領土,其道理都是一樣的。

張楓於是又道:“陛下,現在帝國在澳大利亞的鈉礦開採規模不斷擴大,微臣以爲可以藉助輸入民工爲由,向西澳和北澳先行移民。讓工人拖家帶口的過去,以後就生活在澳大利亞。”

王辰浩點點頭,道:“移民優先從貧苦老百姓開始,他們到了澳大利亞生活會更好一些。另外,帝國這麼大,每年國內總有一兩場天災,一兩個省份遭殃。對那些受災老百姓,可以優先移民。”

張楓道:“陛下英明,澳大利亞那麼大,足夠容納上千萬移民,帝國將這些貧困人口轉移出去,也爲帝國減輕了很大的經濟負擔,更會對帝國的社會穩定有大大的好處。”

王辰浩點點頭,不置可否。

“微臣這就去辦!”

“記得通知外交部,同英國同盟的事情得早日解決。”

“微臣遵旨,微臣告退!”

張楓退出御書房,王辰浩則悠閒的躺在龍椅上。又處理了一件利國利民的大事,王辰浩心中既高興又有成就感。(!。

第163章 滿載而歸(7300)第291章 賺了夫人又賺兵第662章 決戰大西洋之終極戰列艦的怒吼第627章 復仇(2)第19章 周密部署第63章 班底(下)第78章 虎賁之師第388章 航母出動第503章 德國軍事力量的崛起第726章 核大戰(4)第303章 沙俄戰敗求和第48章 衣冠禽獸第302章 世界第二海軍強國第614章 抉擇第53章 我來當總教官怎麼樣?第238章 風雨京畿(四)第56章 籌備新軍(二)第314章 琵琶精號第252章 科技大移民第41章 海軍衙門也管鐵路第653章 決戰大西洋之納爾維克戰役第485486章 納粹崛起之希特勒發跡第408章 日空軍的恥辱第51章 慈禧看相第138章 變數第683684章 開闢第三戰場和意大利的投降第533章 美墨戰爭第489章 來自土耳其的求救聲音第35章 大婚第533章 美墨戰爭第299章 慘烈會戰之丘米坎大捷第229章 飛艇競賽第389章 扶桑的悲哀第492章 中土安保同盟第509章 黃金大掠奪第131章 僱傭艦隊(上)第83章 打造鋼鐵基地第78章 虎賁之師第136章 舌戰夏宮第437章 世界大戰這樣結束了第640章 黑壓雲域(二)第203章 中華人民自願軍(下)第395章 血戰失立山第42章 拜門子第313章 收復香港第58章 籌備新軍(四)第677章 颱風行動之暗度陳倉第273章 確山軍演第348 日本潛艇的崛起第266章 取代無畏,神弓時代的降臨第610章 做義工的小公主第192章 免稅第564章 龐塔斯提洛海戰第243章 建威第121章 賺得鉅款第420章 歐洲戰車大競賽第511512章 空軍競賽再起第386章 濟州島之戰第130章 大國博弈(2)第156章 海上演習第172章 妲己第646章 決戰大西洋之海獅行動第163章 滿載而歸(7300)第157章 左手摟美人右手抱金磚(上)第322章 瘋狂搶劫之開普敦之役第114章 唐代沉船第644章 鋼鐵的碰撞(中)第381章 巴黎之戰第73章 工業與海上力量第426章 整風行動 內修政治第578章 美德威脅論 中華帝國擴軍的藉口第627章 復仇(1)第409章 九州陷落第213章 九日戰爭(下)第138章 變數第65章 我的新軍我的兵(1)第552章 倫敦大轟炸第457章 中美大西洋海戰(六)第547章 希特勒:勒緊褲腰帶也要發展核武器第367368章 橡膠戰爭第65章 我的新軍我的兵(1)第622章 h7空中堡壘發威第265章 巾幗女兵第77章 陪練的暫編第二師第280282章 自行車閃電戰第479章 電磁脈衝炮第149章 再做一次壞事第300章 邊打邊談第151章 八一宣戰第319320章 屬於中華帝國的神弓海軍時代第693章 希特勒的救命稻草第212章 交涉第105章 船舶重工第563章 中華帝國的四十年輝煌第498章 掐住英國的脖子第380章 烈日之戰第641章 鋼鐵的碰撞(上)第195章 工業基地第35章 大婚第706章 軍備競賽
第163章 滿載而歸(7300)第291章 賺了夫人又賺兵第662章 決戰大西洋之終極戰列艦的怒吼第627章 復仇(2)第19章 周密部署第63章 班底(下)第78章 虎賁之師第388章 航母出動第503章 德國軍事力量的崛起第726章 核大戰(4)第303章 沙俄戰敗求和第48章 衣冠禽獸第302章 世界第二海軍強國第614章 抉擇第53章 我來當總教官怎麼樣?第238章 風雨京畿(四)第56章 籌備新軍(二)第314章 琵琶精號第252章 科技大移民第41章 海軍衙門也管鐵路第653章 決戰大西洋之納爾維克戰役第485486章 納粹崛起之希特勒發跡第408章 日空軍的恥辱第51章 慈禧看相第138章 變數第683684章 開闢第三戰場和意大利的投降第533章 美墨戰爭第489章 來自土耳其的求救聲音第35章 大婚第533章 美墨戰爭第299章 慘烈會戰之丘米坎大捷第229章 飛艇競賽第389章 扶桑的悲哀第492章 中土安保同盟第509章 黃金大掠奪第131章 僱傭艦隊(上)第83章 打造鋼鐵基地第78章 虎賁之師第136章 舌戰夏宮第437章 世界大戰這樣結束了第640章 黑壓雲域(二)第203章 中華人民自願軍(下)第395章 血戰失立山第42章 拜門子第313章 收復香港第58章 籌備新軍(四)第677章 颱風行動之暗度陳倉第273章 確山軍演第348 日本潛艇的崛起第266章 取代無畏,神弓時代的降臨第610章 做義工的小公主第192章 免稅第564章 龐塔斯提洛海戰第243章 建威第121章 賺得鉅款第420章 歐洲戰車大競賽第511512章 空軍競賽再起第386章 濟州島之戰第130章 大國博弈(2)第156章 海上演習第172章 妲己第646章 決戰大西洋之海獅行動第163章 滿載而歸(7300)第157章 左手摟美人右手抱金磚(上)第322章 瘋狂搶劫之開普敦之役第114章 唐代沉船第644章 鋼鐵的碰撞(中)第381章 巴黎之戰第73章 工業與海上力量第426章 整風行動 內修政治第578章 美德威脅論 中華帝國擴軍的藉口第627章 復仇(1)第409章 九州陷落第213章 九日戰爭(下)第138章 變數第65章 我的新軍我的兵(1)第552章 倫敦大轟炸第457章 中美大西洋海戰(六)第547章 希特勒:勒緊褲腰帶也要發展核武器第367368章 橡膠戰爭第65章 我的新軍我的兵(1)第622章 h7空中堡壘發威第265章 巾幗女兵第77章 陪練的暫編第二師第280282章 自行車閃電戰第479章 電磁脈衝炮第149章 再做一次壞事第300章 邊打邊談第151章 八一宣戰第319320章 屬於中華帝國的神弓海軍時代第693章 希特勒的救命稻草第212章 交涉第105章 船舶重工第563章 中華帝國的四十年輝煌第498章 掐住英國的脖子第380章 烈日之戰第641章 鋼鐵的碰撞(上)第195章 工業基地第35章 大婚第706章 軍備競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