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6章 整風行動 內修政治

註冊】會員,無任何彈出廣告綠色閱讀。

內修政治

華帝國海軍內部的大炮鉅艦主義和航母戰鬥羣主義這兩大派系在激烈角逐,究其根本原因是對海軍主導權利的爭奪。

海軍新軍事變革只是表象,以七零後、八零後、零後爲主的新一代海軍少壯派軍官們,利用航母戰鬥羣主導未來海戰這個藉口,實際上是向五零後、零後老一輩軍官發起挑戰,進而挑起海軍內部官員體系的新一**洗牌。

以鄧世昌、林泰曾、劉步蟾爲首的老北洋軍官們已經到了退役年齡,未來海軍主動權無疑將落入七**零後軍官們手,權利的交接往往是信仰的傳承,老一輩官員們在選拔新一代領導官員時,注重的就是傳承。以鄧世昌、林泰曾爲首的海軍部高層,希望選拔的繼承人繼續信仰鉅艦大炮主義,因此看少壯派當薪俸鉅艦大炮主義的林建章等人繼承他們的衣鉢。但這顯然會令少壯派另一批堅持航母戰鬥羣主導未來海戰的少壯派的抵抗,以祖貴、劉冠雄爲首的航母主義軍官們自然也要窺探海軍最高權利,因此雙方激烈的對抗,都爲了爭奪海軍主導權。

由於華帝國的海陸空三軍最高統帥爲帝國皇帝,海陸空三軍效忠皇室,華帝國的最高憲法規定,任何黨派勢力不得插手軍事指揮權,這一方面使得華帝國的軍事體系不會被政客們所影響和控制,保證了華帝**隊的完全純潔性,軍人就是純軍人,不會被爾虞我詐的政治所影響。

但另一方面也給軍隊內部的權利爭鬥提供了藉口,以林建章、李鼎新爲首的軍官團指責祖貴、劉冠雄等航母主義軍官有黨派勢力背景,並向帝國皇帝王辰浩告了御狀。

王辰浩對於爲了保證軍隊完全效忠皇室,對於軍隊軍官擁有黨派背景非常憤怒,立即責令帝國最高檢察院、國土安全局、央情報局介入調查。

經過調查發現,祖貴等人爲了爭奪海軍最高領導權,跟執政的民生黨部分議員有着暗交易。

光華十五年的華帝國全國大選過程,民生黨再次奪取了國會三分之二席位,成爲帝國國會第一大黨,再次獲得執政資格。

民生黨內閣大選,候選人之一的趙秉鈞爲了能夠獲得更多的選票支持,跟國內一批軍火商聯合起來,爲了獲得軍火商們的贊助經費,趙秉鈞和他的黨內支持者們將目標對準了帝**方的高層官員們。只有說服帝**方高層官員們的支持,纔有可能通過政客和軍方的聯合,通過大規模軍購預算,也只有軍火商們獲得了政府的大規模軍購訂單,他們纔會慷慨的掏錢贊助。

與此同時,以張楓爲首的民生黨人一直都以經濟建設爲主,經常性的削減軍費,導致帝**方強烈的不滿。這導致帝**方對民生黨執政抱有怨念,他們於是在第四次全國大選時,傾向於支持其他黨派上臺執政。但帝國最高憲法規定軍方不得跟任何政黨有染,因此帝**方只能精神上支持其他黨派參選。

雖然軍方不敢越雷池一步,但是有些時候面對巨大利益時,總有人敢以身試法。

趙秉鈞得知帝**方對張楓執政期間的政策不滿,於是主動接觸軍方大員們,表示如果能夠得到軍方大員們的支持,一旦趙秉鈞當選下一屆內閣總理,將全力推動帝**事化建設,大幅度增加軍費預算。

在趙秉鈞的誘惑下,帝**方大員們心動了。當他們得知如果張楓組閣的話,將繼續推動國家經濟高速發展,削減影響經濟發展的軍費開支。這令帝**方大爲不滿,於是傾向於支持趙秉鈞當選。

帝**方大員們大多數只是精神上支持趙秉鈞,因爲他們不敢觸犯帝國憲法,跟政客們苟合是相當危險的。但總有人膽大一些,其包括祖貴爲首的cv黨成員們。他們爲了爭奪航母戰鬥羣的軍費預算,跟趙秉鈞聯合起來。祖貴出面跟帝國各大軍火商們聯繫,請他們捐出更多的經費支持趙秉鈞。祖貴跟軍火商們承諾,只要趙秉鈞當選總理,帝**方將獲得鉅額軍費支持,到時候哪家軍火商掏的錢最多,將得到最大的補償。而趙秉鈞也對祖貴承諾,反對帝國海軍耗費巨資打造戰列艦,將支持祖貴提交的航母戰鬥羣軍費預算方案。

於是在祖貴的牽頭下,帝國各大軍火巨頭們大把的鈔票捐給趙秉鈞,幫助趙秉鈞進行宣傳和拉票。最終趙秉鈞在民生黨內部獲得了勝利,成爲華帝國第四屆內閣總理大臣,於光華十年三月入住帝國總理府,並着手開始組織責任內閣。

新的責任內閣還沒有正式成立,趙秉鈞便爲了報答帝**火商們的支持,通過了軍方提交的光華十年軍費預算,總額高達四億龍幣。其爲帝國海軍的撥款就佔了一半,主要集在祖貴提交的航母戰鬥羣方案,追加撥款打造支航母戰鬥羣,加上原來的個航母戰鬥羣,將在兩年後打造十二支航母戰鬥羣,最終超過bb黨們的支戰列艦戰鬥羣,成爲帝國海軍主導力量。

林建章等人向帝國皇帝王辰浩告御狀,表面上是爲了打擊祖等cv黨們,實際上林建章他們頭上頂着鄧世昌等海軍元老們,少壯派也想推倒這些元老們,從而取得海軍主導權。而林建章等人心裡清楚,這些海軍元老們沒有一個屁股乾淨的,一旦祖貴跟趙秉鈞有染的事實被抖出來,這些海軍元老們將難以避免的遭到調查。

林建章等人豪賭帝國皇帝王辰浩會收拾這些海軍元老們,但他們沒有想到的是,王辰浩反感軍方和政客勾結的程度非常大,這次抖出祖貴事件,正好給了王辰浩藉口,使得帝**方,乃至整個政界都爆發了大洗牌。

事實上,王辰浩早就準備清理在軍方內部的一些跟國內各大黨派有染的一批軍官了,如今正好趁着這個機會對三軍官員進行整頓。

一直以來,王辰浩都不明白爲何歷朝歷代開國之後,都會對開國功臣進行大規模整頓。直到王辰浩坐上皇帝之位後,設身處地的在國家最高領袖的位置思考問題時,才明白這個道理。

儘管前朝清時代的重臣李鴻章、張之洞、劉坤一之流的權臣都已經過世了,但是在光華元年之前出生的前朝重要人物還有大把大把的存在的,這些人因爲前朝封建思想已經根深蒂固,儘管經過了一系列改變,但是有自立山頭的軍閥思想的人還是相當多的。這些人在王辰浩時代是不會掀起風浪的,但是他們會暗發展自己的勢力,等到王辰浩時代過去,這些勢力就會擡頭。

當初爲了和平接管這個國家政權,王辰浩選擇跟前朝官僚集團妥協,爲的是不讓華帝國內耗下去。

由於王辰浩發動的1900革命最大限度的避免了內戰,雖然阻止了華民族的內耗,沒有了歷史上的甲午和辛丑之敗,使得華帝國開國時保持了強大的國民財富,加上王辰浩的英明領導,使得華帝國能夠短時間內恢復國力,併成爲強國。

但另一方面,沒有內戰,前朝清遺留下來的大量封建殘餘勢力搖身一變成爲資產階級,他們的傳統封建思想決定了他們不可能成爲真正的資產階級,隨着華帝國的高速發展,這些封建勢力就成爲了帝國發展的阻力。

尤其華帝國高度的民主制度,使得帝國國內的組黨熱潮風靡一時。據華帝國在光華16年初的統計數字顯示,1900年革命後到光華16年間,全國出現“黨”、“會”之類的政治性團體多達920個。在帝國政黨政治運作之,最重要的幾個政黨分別是由王辰浩的北洋集團轉變而來的民生黨、民主黨,由昔日保皇派康有爲時代的維新派爲主組成的民權黨,由孫同盟會轉化而來的共和黨,以及各省地方士紳爲了維護地方利益,參加地方選舉而組建的形形色色的黨派。帝國之初各種政黨的建立、消亡及分合離散十分頻繁,幾令人有應接不暇之感。在華帝國建立時,由於民生黨風頭正勁,大有包攬政局之勢,遂導致其他黨團的聯手對抗之局。

光華6年,共和、民權黨合組成立進步黨,以對抗民生黨和民主黨獨大之勢,同時一脈相承而來的民生黨和民主黨也開始爲了執政而相互競爭。華帝國的政黨政治於是進入了第二階段,即兩極分化和對峙階段。

政黨政治作爲西方資產階級民主政治的內容,雖經清末十數年的鼓吹與宣傳,但相當一部分政客們對西方的政黨政治認識極爲膚淺,對政黨制度的精義瞭解不夠,將之與國古代之朋黨相提並論,認爲政黨不過是野心家藉以爭權奪利之工具。

因此政黨政治在華帝國建國初期時是畸形的、殘缺的。同時當時國化的主流仍然是傳統小農化,人治觀念未能向法制觀念轉變,儘管華帝國實行的是融合君主立憲和三權分立這兩個制度優點相結合的五省部政治制度,但是在帝國國民的心,王辰浩的影響力巨大,導致帝制觀念不但沒有減弱,反而增強了,這也就導致現代民主共和觀念非常薄弱,各個政黨都爲了爭奪央和地方權力,根本不知道什麼是真正的政黨。

華帝國建國之初,政黨活動範圍僅僅限於國會和地方省議會。民生黨和民主黨在王辰浩的指導下,綱領還算明確,但因爲王辰浩的影響力過大,使得民生黨和民主黨的最高目標就是組織內閣,而且是對皇帝負責的責任內閣。

在地方上面,各省省議會的黨派居多,但他們沒有人指導,缺乏具有遠見的政綱,因此脫離階級,脫離國民,甚至認爲華帝國下層社會羣衆愚昧落後,素質低下,無論是改革派還是守舊派,都不能以下層國民作爲一種借用力量,政黨活動成爲少數上層人的活動。這種情況很容易滋生地方軍閥主義,成爲未來華帝國的政治發展的阻礙。雖然經過十幾年的發展,各個政黨在思想上有了變化,但是也僅僅是個別政黨實現了升級,大多數政黨依然停留在傳統思想上沒有進步。

但這並是不是令王辰浩最擔心的方面,王辰浩最擔心的是封建遺老勢力影響帝國未來的政治發展,雖然沒有用戰爭消滅這些封建遺老,但是王辰浩希望在控制住大局的時候將這些封建遺老勢力清除。

由於這些封建遺老勢力從一開始就滲透近了華帝國的央議會和地方議會當,他們人脈還是很強的,影響力非常大,導致華帝國的各個政黨自身出現一系列問題。

例如,各個政黨接納黨員有很大的隨意性。各黨領導人對黨員人數的關注要遠遠超過黨員的質量。其次是黨員跨黨嚴重,入黨本是人生對政治信仰的一種重大抉擇,對自己選擇的政黨應該有一種發自內心的認同感。但華帝國初期政客視入黨爲爭權牟利的工具。再就是,黨綱成了空洞的招牌,政黨認同非常淡薄。各政黨競相宣傳自己的政綱,但其內容大同小異,黨綱只是政黨之爭的工具。還有,缺乏政治基礎。政黨本是將國家機構和公民聯繫起來的工具,但華帝國建國之初國民不知通過何種渠道表達個人政見,更不識政黨爲自己利益的代言人,此時政黨不過是鄉紳官人的專用工具,失去了民衆的支持。最後缺乏對黨員必要的思想教育和紀律約束,最終釀成相當一部分黨員濫用權力,營私舞弊。

經過二十年的發展,如今華帝國政治穩定,經濟繁榮昌盛,軍事力量強大,王辰浩已經確立了完全忠於他的政治力量、經濟力量和軍事力量,帝國國民對王辰浩的個人崇拜達到了侍奉神靈的地步,因此徹底清除這個國家的封建遺老殘餘力量和思想的時機已經成熟。

因此,王辰浩在楊士驤、張佩綸等皇家智囊團的建議下,決定對華帝國朝野上下來一次大整頓,正好藉着海軍內部權力爭鬥的機會,最先拿一批海軍高官開刀,進而擴大到全國各個領域。

光華十年四月五日,華帝國最高人民檢察院、廉政公署、警察廳對內閣總理趙秉鈞、海軍祖貴等人進行聯合調查,最終以涉嫌跟執政的民生黨暗交易,違**帝國最高憲法關於軍政兩屆嚴禁勾結的條例,正式提起訴訟。

這是華帝國建國以來首次對內閣總理和軍方將高官進行公訴,頓時在全國引起強烈反應。

帝國各大媒體紛紛進行跟蹤報道,稱華帝國檢查機關敢於起訴帝國總理,正面向強權鬥爭,這表明華帝國的民主進程已經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帝國國民爲此感到高興,支持帝國最高檢查機關的行動。只有連帝國高官都在監察機關的監督之下,帝國國民纔會感到公平,纔會感到生活的幸福。

由於王辰浩對此時高度關注,國土安全局和央情報局也出動,幫助警察、和監察機關收集證據。不但掌握了趙秉鈞跟祖貴的暗交易證據,而且連帶着海軍部鄧世昌、林泰曾等海軍主腦和一大批海軍將領都牽扯其,民生黨內部趙秉鈞和十幾個高官,甚至揪出了民主黨、民權黨、共和黨、自由黨等在野黨一大批國會和地方議員,他們雖然沒有直接牽扯這次事件,但是還有其他方方面面的政界和軍界勾結的案件一一被調查了出來。

事實上,最高人民檢察院院長譚嗣同早就對國會一些元老級別的議員們上心了,只是一直沒有足夠的證據來扳倒他們。帝國檢察院以及廉政公署的同僚們致力於將華帝國打造成政治清明、高度民主和自由的國度,因此在這十幾年的時間裡,譚嗣同等人調集了五萬多名意志堅定的監察人員,分赴全國各地調查取證,收集了大量的證據。

當王辰浩下令調查的時候,譚嗣同等人迅速將這些年的調查結果拿了出來,一舉命敵人的要害。

光華十年五月二日,隨着各項調查結果陸續浮出水面。帝國國會啓動了建國以來第一次內閣總理彈劾程序,對趙秉鈞進行彈劾。

五月五日,國會以8459票對3891票,通過了對第四任內閣總理趙秉鈞的彈劾案,趙秉鈞的總理之職被罷免。

第二天,王辰浩下旨正式罷免趙秉鈞總理大臣職務,並允許最高檢察院逮捕趙秉鈞。

與此同時,祖貴等涉嫌跟趙秉鈞交易的海軍將領們也被解職,受到帝**事法庭和最高檢察院13項罪名指控。連帶着支持趙秉鈞競選的華帝國十二家軍火公司也陸續被起訴,他們將面臨賄賂帝國官員、妨礙司法公正等9項罪名的指控。

紫禁城勤政殿內,王辰浩在召開御前之前,單獨召開了皇室智囊團會議,同阮忠樞、楊士驤、張佩綸等智囊商議對策。

楊士驤說道:“陛下,就目前情況來看,帝國政治大洗牌的時機已到,帝國監察機關掌握了衆多的證據,只要陛下一聲令下,前朝遺留下來的舊勢力將一舉被清除掉。”

王辰浩點頭道:“前朝的封建舊勢力固然要清除掉,因爲他們給帝國政治帶來了不穩定因素。但是也要控制範圍,不要擴大化,影響國家建設就不好了。”

阮忠樞回答道:“這點陛下可以放心。這次國會彈劾趙秉鈞一案,只有四分之一左右的議員反對,這些反對的議員多數都是五零後、零後的頑固封建思想者,將要清除的對象,他們佔了一大半,因此整個行動完全在掌握之。”

身體每況愈下的張佩綸咳嗽了幾聲,道:“陛下,雖然以您的影響力,一次性就可以清除這些人。但我還是建議循序漸進,一批一批的清除這些封建頑固派爲好。”

楊士驤贊同道:“我也這樣認爲。歷朝歷代開國後,都免不了經歷這樣一個階段,如果能夠像趙匡胤杯酒釋兵權那樣最大限度的仁慈自然是最好了。畢竟這些封建殘餘勢力在帝國剛剛建立時,也是有功勞的。”

王辰浩想了想,覺得很有道理,於是點頭道:“既然這樣,那就讓安全局將他們掌握的資料私底下交給那些待清除的人,如果他們能夠主動辭職隱退,就不要在追究了。”

張佩綸和楊士驤連忙道:“陛下英明!”

阮忠樞動了動嘴,最終沒有反對。

於是,國土安全局和央情報局按照王辰浩的意思,陸續找到那些被列入影響帝國政治穩定的人談話,勸說他們主動隱退。

儘管很多前朝官員們背地裡大罵王辰浩無恥,用過他們後就一腳踹開,但是王辰浩還算是仁慈,沒有用極端手段對付他們。這些人儘管不甘心失去權利,但能夠保住家財和家庭安全,得以安享晚年也是值得慶幸的。由於這場整風運動最終以和平方式解決,沒有結下永遠解不開的仇恨。所以,對王辰浩的痛恨僅僅停留在他們這一代被解職的人身上,沒有延續給下一代。

比起歷朝歷代的殘酷對待功臣方式,王辰浩通過沒有流血衝突的法律方式解決這個問題,可以說已經仁至義盡了。

從光華十年五月開始,隨着祖貴案的不斷擴大,整個華大地掀起了規模浩大的整頓行動,後世稱之爲整風運動,意在徹底清除封建遺老勢力給華帝國未來的政治發展製造障礙的可能,令華帝國的政治更加清明。國家只有政治清明瞭,纔會真正實現騰飛。

這場整風運動從五月份開始,一直持續了半年時間。首先就是海軍大洗牌,帝國海軍三大元老鄧世昌、林泰曾和劉步蟾被授予海軍一級上將後退役,接任海軍部大臣的是林建章,海軍軍令部大臣杜錫圭,海軍參謀部參謀長趙聲。同時期退役的還有100多位五零後、零後海軍部和艦隊官員,取而代之的都是七零後、八零後和零後少壯派軍官,華帝國海軍得以大換血。

不過,海軍主導力量依然是信奉鉅艦大炮主義的海軍bb黨們,海軍cv黨們因爲祖貴事件而被輿論壓制,未能成爲主導力量。

儘管帝國皇帝王辰浩明白十幾二十年後,航空母艦將成爲海上主導力量,但是在此時此刻,航空母艦還無法完全取代戰列艦的主導地位,因此王辰浩也沒有阻止。

不過,王辰浩也不想打壓海軍cv黨們的鬥志,因此在祖貴事件問題上,王辰浩保住了劉冠雄,讓祖貴一人承擔了全部責任,任命cv黨代表趙聲爲海軍參謀長,劉冠雄爲太平洋艦隊副司令,航母戰鬥羣司令,也算是平衡了一下bb黨和cv黨們之間的權利。

海軍領導層和指揮層大換血之後,連帶的是陸軍,大批五零後、零後官員被解職退役,或告老還鄉,或改作他行。不過,陸軍是王辰浩一手帶起來的嫡系部隊,向馮國璋、段祺瑞、樑華殿等人都還不到退役年齡,因此陸軍高層基本上沒有變動,變動最大的是地方軍區司令和後勤人員。當初王辰浩爲了儘快控制地方,因此保留了前朝各鎮新軍主官繼續留任在這些地方軍區,很多人已經升任軍區司令,這次都是解職對象。

對於空軍而言,華帝國的空軍不受前朝封建遺老們的影響,從高層到底層,從戰鬥部隊到後勤保障部隊,都是清一色的進步青年人擔任,因此不需要換血。不過一批?跟政客們走的很近的空軍官員被解職。

海陸空三軍是王辰浩首先整頓的對象,要確保他們遠離政治,任何人都不允許加入任何黨派和組織,軍人只有一個信仰,那就是效忠皇室保家衛國,其他事情一概不過問也不參與。王辰浩此時依然需要獨裁統治,因此他要求軍隊必須絕對忠誠於他。當然,他也明白軍政不分家將導致非常嚴重的後果,因此從一開始,王辰浩就嚴格的把軍政兩屆分開,讓他們老死不相往來。

國民警衛隊和警察部隊的整頓面最廣,因爲國民警衛隊和警察部隊一開始就是前朝部隊整編而來,大量的軍官都是前朝軍官,雖然經過十幾年時間,原來的軍官和士兵大多數都退役了,但是依然有相當一部分前朝軍官擔任重要職位,因此也是整風運動的對象,大多數人都能夠得到授勳退役的臺階下,少部分跟黑社會勾結,知法犯法的官員被移送監察機關處理。

最大的一頭就是帝國國會和各省議會了。趙秉鈞一案使得民生黨遭到了國民的巨大輿論抨擊,趙秉鈞被彈劾後,趙秉鈞內閣集體辭職。同時,張楓響應王辰浩的命令,對民生黨內部進行了大洗牌,很多在國會、省議會擔任議員的前朝遺老勢力被勸退,不合格的黨員被清退,從新立起民生黨的高門檻,對入黨的考覈變得極爲嚴格,寧缺毋濫。

民生黨的內部大洗牌,使得民生黨的黨員數量從原來的1000萬人一下減少到了580萬人,同時在帝國國會的席位也淪爲第二大黨。

第一大黨被唐紹儀的民主黨取代,王辰浩於是任命由唐紹儀重新組建責任內閣,由唐紹儀出任華帝國第五任內閣總理大臣,但任期只到光華十年,到了光華二十年第次全國大選時,還得重新選舉。也就是說,這次唐紹儀和他的民主黨內閣只是用來給趙秉鈞的民生黨內閣擦屁股的。

唐紹儀於月旬成立了由民主黨組建的責任內閣,成爲開國十年來,首次由民主黨執政,結束了民生黨一統帝國內閣和國會的時代,從此揭開了黨派輪流執政的時代,華帝國的民主進程得以向前邁出一大步。

同樣,唐紹儀的民主黨也是這次整風運動的重點對象,只不過國民的輿論都被民生黨吸引過去了,民主黨的內部大洗牌行動沒有被曝光,一切都在暗進行。最終,民主黨成爲國會第一大黨,黨員由820萬人降至655萬人。

作爲國會第三大黨,康有爲和孫聯合組織的進步黨也沒有逃脫這次整風運動。華帝國最高人民檢察院證實了300萬進步黨人同樣跟帝**方存在勾結。由於進步黨不是王辰浩的嫡系黨派,即不是由老北洋集團分裂而來的黨派,帝國政府對其的整頓更加嚴格。四百萬進步黨人最終只剩下了190萬人。而且康有爲和孫制定的進步黨黨綱黨章也不得不修改,所有條條框框必須符合帝國憲法和法律,同時不可以跟帝國執政黨的意識形態出現衝突,必須信奉資產階級的民主、民權、民生基本思想。因爲如果意識形態不同,那麼就離內戰不遠了。

同樣,其他國內各個黨派都遭到了清理,取締了820個黨派和組織,凡是跟華帝國民主、民生兩大黨派信仰不同的,一律被取締。尤其是歐洲上空的幽靈,有跡象表明其正在慢慢的向華帝國國內滲透。

整風運動在整個國朝上下官僚政治體系完成後,也迅速衝擊民間。主要表現在封建遺老勢力主導的儒家思想不符合華帝國目前的政治形態,因爲華帝國現在是列強,是帝國主義,是殖民主義,或者更直接的說是不斷對外擴張的侵略者,因此儒家思想是一種阻礙。當然,儒家思想僅僅被限制規模了,沒有取締,因爲他畢竟是華化的一部分,同時華帝國也需要在適當時候使用儒家思想,這樣才能做到左手和平右手戰爭。

同時,整風運動最大的衝擊就是破除民間迷信,任何迷信思想和儀式都被列爲非法,堅決予以取締。尤其是偏遠山區的少數民族,是封建勢力的源泉,必須徹底根除。同時,部分地區的家族族規和國法成爲了兩個標準,甚至族規大於法律,也在這次整風運動全部掃除。部分地區家族甚至跟當地的警察和執法人員爆發衝突,在雲南邊陲,甚至有部分家族跟國民警衛隊交火,但都被強制性廢除。族規只能在不跟帝國憲法和法律衝突的情況下使用。

在經濟領域,點燃這場整風運動的是帝國的軍火巨頭們。除了個別軍火公司的負責人遭到華帝國監察機關起訴外,大多數軍火公司都被處以罰款和停業整頓了事。其皇家名義下的軍火公司,如北洋兵器重工、上海船舶船舶重工、皇家船舶重工等被處以最高500萬龍幣的罰款,這些產業都是王辰浩的,但是爲了公正,皇家企業被處以200%的罰款,這樣一來,其他遭到罰款的公司也就不敢吭聲了,甚至連上述抗議的都沒有,都乖乖的認了。

經過半年的整風運動,華帝國徹底的清除了封建殘餘勢力,爲華帝國未來政治發展掃清了障礙,成爲把華帝國建設富強、民主、明的國家的重要里程碑,後世學者對此給予了高度評價。

但是美不足的是,在婚姻制度上,因爲華帝國皇帝王辰浩有着八個妃和一大羣后宮女侍,王辰浩本想大吼一聲要求國民一夫一妻制,但是他沒那個底氣,最終擱置了這個議題,將任務留給了下一代去解決。

同樣,華帝國沒有取締妓院,因爲王辰浩認爲取締是根本無法制止的,暗娼的危害遠比公開經營嚴重的多。在這次整風運動,爲了打擊不法妓院拐帶婦女和兒童,帝國各個監察機關和警察機關爲了立功表現,舉行了代號“人權”的大規模聯合行動,消滅了十幾個罪惡團伙,逮捕了一大批拐帶婦女和兒童的人販。

皇后李幼儀在看到報紙報道一大批被人販拐帶的失足婦女和兒童的報道後,異常的憤怒,親自打電話給了最高人民法院和警察廳,要求對這些人販嚴懲不貸。

皇后在帝國官員們的眼,向來是帝國女溫柔賢淑的代表,從來沒見過皇后發火,因此接到李幼儀的咆哮式的電話後,帝國最高法對這批人販進行了重判,光判處死刑的就超過2000人,剩下的基本上都判幾百年的有期徒刑,最低的也超過了50年。從此以後,帝國警察們在抓捕犯人的時候,唯獨對人販不會講人權,執法時開槍擊斃的犯人當,人販佔了一大半。使得以後在華帝國境內作案的人販數量劇減,最終成爲全世界人販最不敢下手的國家。

皇后打電話給最高法和警察廳,完全是氣頭上打的電話,沒有想過干涉司法公正問題。但是很快,監察院院長譚嗣同向王辰浩報告了此事。王辰浩爲了給皇后善後,於是提出修改對人販的判罰標準。帝國國會議員們心裡明鏡,對人販也沒有好感,因此最終國會修改了對人販的判罰標準,凡事涉嫌拐帶人口,一律從重三倍處罰。

直到多年後,華帝國的婦女和兒童們最感謝的就是李幼儀皇后,因爲她的一個電話,使得人販不敢在華帝國輕易犯案,給華帝國的婦女兒童帶來了極大的安全感。

總之,王辰浩於光華十年發動的整風運動,使得華帝國在政治上獲得了巨大的成功,爲今後華帝國全面快速的壯大掃清了政治障礙。同時,經過整風運動,帝國國民對於帝國政府的監察機關更加信任,官員廉潔奉公程度大大提高,貪官污吏等**官員數量也在大幅度下降,使得華帝國在未來一直作爲全球最廉潔奉公的政府。

就在王辰浩忙着對帝國進行整治的時候,歐洲戰場上也出現了巨大的變化。

首先是繼第四次索姆河會戰之後,戰車成爲了突破膠着戰的唯一方式,不論是協約國還是同盟國,都致力於大規模發展戰車。

由於協約國在第四次索姆河會戰吃了大虧,隨着美國陸軍源源不斷的開到歐洲戰場上,協約國的兵力得以迅速補充。於是,協約國開戰計劃報仇。

公元1916年7月20日,協約**隊指揮部經過長時間的準備,擬訂了亞眠戰役計劃。主要目的是肅清亞眠突出部的德軍,消除其對亞眠和巴黎—亞眠鐵路的威脅。

在布拉什、莫朗庫爾52公里寬的突破地段上,集了英軍第4集團軍和法軍第1集團軍,美國遠征軍第1集團軍,總計28個步兵師、5個騎兵師、5684門火炮、1520輛坦克和約2000架飛機。

英法美聯軍當面的德軍是德國第2集團軍,總計17個步兵師、2840門火炮、1200輛戰車和1106架飛機。

從7月23日至8月7日,雙方爆發了大規模的空戰。此時德國空軍已經被德國的財政所限制,經費的緊缺令德國空軍的作戰飛機開始減少,每天的消耗量大於生產量。

儘管數量上不如英法美聯合空軍,但是在戰鬥機質量上,德國空軍裝備的華帝國原裝貓妖戰鬥機處於領先地位。

在立時半個月的大規模空戰當,德軍損失飛機820架,英法美空軍損失飛機1303架。儘管英法美空軍損失的大,但是最終在數量上壓到了亞眠上空的德國空軍,在8月7日這天奪取了該地區的制空權。

8月8日,英法美軍隊未實施炮火提前射擊準備,即在火炮陣地開火的同時,派出大量坦克出其不意地向德軍陣地發起衝擊。

雙方爆發第二次超大規模坦克大戰。同樣,德軍在戰車數量上不如協約國的多,但德軍的戰車質量上佔優。至日終前,德軍損失703輛戰車,協約**隊損失902輛坦克,在戰術上又是德軍獲勝,但是戰略上面,德軍已經無力保護這個突出部了。

!@#】

第611章 耀武揚威的德國虎式坦克第425章 地獄火第662章 決戰大西洋之終極戰列艦的怒吼第63章 班底(下)第391章 滅寇計劃第380章 烈日之戰第187章 較量(4)第265章 巾幗女兵第92章 永平軍演(2)第134章 六六艦隊第660章 決戰大西洋之短暫的德國航母命運第321章 瘋狂搶劫之英國的悲催月(下)第377章 蘇伊士運河衝突第467章 美軍大潰敗第605章 納瓦爾大空戰第197章 雷擊炮的誕生第372章 對日策略第36章 芙蓉帳暖度春~宵第494章 沙漠風暴行動第251章 讓諾貝爾獎靠邊站第590章 蘇德戰爭啓示錄第159 加勒比寶藏第170章 對朝廷說不第443章 航母對決2第532章 衝破枷鎖的美國自衛隊第224章 飛機工業的起步第355章 升溫的火藥桶第448章 中墨聯軍(下)第611章 耀武揚威的德國虎式坦克第373章 海上霸王 無敵的元級戰列艦第311章 中華帝國大西洋艦隊第710章 噴氣時代下的海軍航空兵第119章 遠東金融風暴(3)第50章 花錢得學韋爵爺第454章 中美大西洋海戰(三)第306章 三大政黨第453章 中美大西洋海戰(二)第667章 決戰大西洋之艱難抉擇第19章 周密部署第649章 決戰大西洋之飢餓戰役第39章 機會來臨第236章 風雨京畿(二)第533章 美墨戰爭第727章 核大戰(5)第52章 暗中較勁第54章 宗室第一才女第494章 沙漠風暴行動第146章 幾百張嘴等着吃他第86章 大洋彼岸的搶錢計劃(2)第268章 兩年同盟第427428章 太平洋風暴正在形成第80章 練兵不忘辦洋務(2)第601章 北冰洋黑洞(2)第636章 伊莎貝爾大撤退(下)第54章 宗室第一才女第501章 維和部隊入南非第80章 練兵不忘辦洋務(2)第207章 爲高升號復仇(下)第465章 兩百億美元怎麼夠?第637章 地獄火登場第142章 打破僵局第226章 血火加勒比(中)第517518章 巡航導彈誕生和軌道動能炮的研製第101章 紅臉黑臉第372章 對日策略第98章 練兵大臣不容易第59章 陸軍的代差第396章 中華帝國的電力革命第309章 三年中德同盟第554555章 核訛詐與國際軍火販子第1章 折戟沉沙第177章 意欲合圍第57章 籌備新軍(三)第301章 託雷斯海峽海戰第398章 九州空戰(下)第626章 二戰全面爆發第2章 穿越甲午第448章 中墨聯軍(下)第206章 爲高升號復仇(上)第199章 夏級潛艇第252章 科技大移民第201章 中華人民志願軍(上)第321章 瘋狂搶劫之英國的悲催月(下)第145章 璦琿爭奪戰(1)第294章 攪屎棍 來自黑山的鬧劇第399章 歐“粥”——中華帝國的最愛第341章 第三次英布戰爭第612章 德軍撤下來換美軍上第572章 丟了西瓜揀芝麻第347章 貓妖出世和H1N1降臨第348 日本潛艇的崛起第212章 交涉第348 日本潛艇的崛起第456章 中美大西洋海戰(五)第102章 北洋兵器第187章 較量(4)第442章 航母對決第202章 中華人民志願軍(中)第453章 中美大西洋海戰(二)第591章 龍幣量化寬鬆 拿別國的錢來花
第611章 耀武揚威的德國虎式坦克第425章 地獄火第662章 決戰大西洋之終極戰列艦的怒吼第63章 班底(下)第391章 滅寇計劃第380章 烈日之戰第187章 較量(4)第265章 巾幗女兵第92章 永平軍演(2)第134章 六六艦隊第660章 決戰大西洋之短暫的德國航母命運第321章 瘋狂搶劫之英國的悲催月(下)第377章 蘇伊士運河衝突第467章 美軍大潰敗第605章 納瓦爾大空戰第197章 雷擊炮的誕生第372章 對日策略第36章 芙蓉帳暖度春~宵第494章 沙漠風暴行動第251章 讓諾貝爾獎靠邊站第590章 蘇德戰爭啓示錄第159 加勒比寶藏第170章 對朝廷說不第443章 航母對決2第532章 衝破枷鎖的美國自衛隊第224章 飛機工業的起步第355章 升溫的火藥桶第448章 中墨聯軍(下)第611章 耀武揚威的德國虎式坦克第373章 海上霸王 無敵的元級戰列艦第311章 中華帝國大西洋艦隊第710章 噴氣時代下的海軍航空兵第119章 遠東金融風暴(3)第50章 花錢得學韋爵爺第454章 中美大西洋海戰(三)第306章 三大政黨第453章 中美大西洋海戰(二)第667章 決戰大西洋之艱難抉擇第19章 周密部署第649章 決戰大西洋之飢餓戰役第39章 機會來臨第236章 風雨京畿(二)第533章 美墨戰爭第727章 核大戰(5)第52章 暗中較勁第54章 宗室第一才女第494章 沙漠風暴行動第146章 幾百張嘴等着吃他第86章 大洋彼岸的搶錢計劃(2)第268章 兩年同盟第427428章 太平洋風暴正在形成第80章 練兵不忘辦洋務(2)第601章 北冰洋黑洞(2)第636章 伊莎貝爾大撤退(下)第54章 宗室第一才女第501章 維和部隊入南非第80章 練兵不忘辦洋務(2)第207章 爲高升號復仇(下)第465章 兩百億美元怎麼夠?第637章 地獄火登場第142章 打破僵局第226章 血火加勒比(中)第517518章 巡航導彈誕生和軌道動能炮的研製第101章 紅臉黑臉第372章 對日策略第98章 練兵大臣不容易第59章 陸軍的代差第396章 中華帝國的電力革命第309章 三年中德同盟第554555章 核訛詐與國際軍火販子第1章 折戟沉沙第177章 意欲合圍第57章 籌備新軍(三)第301章 託雷斯海峽海戰第398章 九州空戰(下)第626章 二戰全面爆發第2章 穿越甲午第448章 中墨聯軍(下)第206章 爲高升號復仇(上)第199章 夏級潛艇第252章 科技大移民第201章 中華人民志願軍(上)第321章 瘋狂搶劫之英國的悲催月(下)第145章 璦琿爭奪戰(1)第294章 攪屎棍 來自黑山的鬧劇第399章 歐“粥”——中華帝國的最愛第341章 第三次英布戰爭第612章 德軍撤下來換美軍上第572章 丟了西瓜揀芝麻第347章 貓妖出世和H1N1降臨第348 日本潛艇的崛起第212章 交涉第348 日本潛艇的崛起第456章 中美大西洋海戰(五)第102章 北洋兵器第187章 較量(4)第442章 航母對決第202章 中華人民志願軍(中)第453章 中美大西洋海戰(二)第591章 龍幣量化寬鬆 拿別國的錢來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