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2章 第四次美墨戰爭爆發

bookmark

自從中華帝國進入核時代後,陸續建成了四座大型核電站,解決了中華帝國南方地區工業、商業和民間用電難的問題。使用核電之後,不但電價大幅度下降,平均工業用電價格低於北方火電45%,商業和民用電價同樣低於北方火電達到25%以上,對於已經完成電力工業革命的中華帝國而言,大規模的國民經濟建設離不開電能了,而核電相較於火電的巨大優勢頓時凸顯了出來。

核能對中華帝國經濟的貢獻之大令帝國政府和國會對核能的開發處於一種瘋狂的追捧狀態,但凡涉及到核能利用的項目,很快就會獲得國會批准。

而對於中華帝國軍方而言,早已建成了的光華大帝號核動力終極戰列艦,其巨大的國際威懾力和經濟實用性深得軍方熱捧。

當元級核動力攻擊潛艇開工建造的同時,帝國軍方業已開始了核動力航空母艦的建設。

對於建設核動力航空母艦一事,帝國皇帝王辰浩大力支持。儘管帝國海軍BB黨大力阻撓,但在CV黨的努力下,核動力航空母艦方案還是通過了國會審覈。

從光華三十九年初開始,中華帝國首級核動力航空母艦泰山級開始設計。由於中華帝國海軍此前已經陸續有了峨眉山級、武當山級、梵淨山級等航空母艦的設計建造經驗,以及光華大帝號核反應堆的成功安裝運行經驗,使得泰山級核動力航空母艦的設計方案很快定型,並於光華三十九年九月上旬在上海船舶重工開工建造首艦泰山號。

泰山號核動力航空母艦,編號CVN-37,以中華帝國五大名山之首泰山命名,同級建造五艘,分別是CVN-38衡山號,CVN-39嵩山號,CVN-40恆山號和CVN-41華山號。泰山號航母標準排水量72400噸,滿載排水量98600噸,長達332米,寬40米,吃水11.5米,其飛行甲板長332米,寬77米,採用壓水核反應堆作爲動力源,四軸推進,航速33節,可載F6、F8、A5、B2等各種噴氣式飛機120架左右,最多可載150架,需要3400餘人上艦運作,艦員自持力150天,航母自持力10年以上。

由於泰山號的造艦預算高達6.25億龍幣,帝國海軍內部對於鉅艦大炮製勝論和航母制勝論的爭論未見勝負,因此爲平衡BB派的牴觸,維持帝國海軍內部平衡,泰山級先被批准建造第一艘,後續四艘視泰山號的服役情況而定。

泰山號核動力航母在整體設計上繼續沿用峨眉山級航母和梵淨山級航母的設計標準,只有個別的改動。

第一個改動點是安裝核反應堆和相關防護措施,採用兩臺HDIM-4型壓水反應堆(一臺備用)和四臺汽輪機,總功率爲194MW,四軸推進,4臺應急柴油機功率爲8MW。這些動力設備可保證泰山號航母能以恆定的33節航速無限期航行(理論可航行10~14年)。防護措施直接套用了光華大帝號核動力戰列艦的佈局結構,可保證在任何情況下敵人的炮火都無法威脅到核反應的安全。

第二個改動點是一體化飛行甲板。以前的航母的飛行甲板跟航母縱向結構長度不等,確切的說是分開單獨安裝。泰山號航母首開飛行甲板直接跟航母縱向結構長度一體化成型的先河。其飛行甲板爲強力甲板,參加全艦的總縱強度。爲此,即保證了高性能飛機着艦的要求,也解決了艦體加長後出現的艦體樑的縱向強度問題,使得航母得以繼續加長以獲得更長的飛行甲板。

第三個改動點是強化了水密結構,令泰山號航母成爲理論上的不沉航母。其水密結構,共分8層甲板(含雙層底)。其型深爲19.51米,兩舷側由底至機庫甲板都採用古老的防雷隔艙結構,在內外兩艦體之間有4道縱向隔壁。這種防護型式在中美大戰中被證明是行之有效的,只不過現在更加發展了,將其延伸至水線以上,使機庫兩側也形成雙層防禦結構。沿艦長每隔12-13米便設一道水密橫隔壁,共23道,並設有10道防火隔壁。從而形成了2000多個水密隔艙,就是這2000多個水密隔艙保證了泰山號航母的不沉性。在這些艙中採用空、實相間的措施,大大增強了航母的抗損能力。

第四個改動點是強化了蒸汽彈射器和阻攔索。以前中華帝國的航母基本上很少用彈射器,但隨着中華帝國的作戰飛機進入噴氣時代後,艦載噴氣式飛機對蒸汽彈射器和阻攔索的要求大大提高。爲此,在泰山號航母上面的蒸汽彈射器進行了大幅度的升級,使其能夠將各種噴氣式飛機安全的送飛。

由於噴氣式飛機降落速度極快,傳統的阻攔索需要進行升級。爲了提升飛行員安全着艦水平,在泰山號的着艦甲板的左舷側設有先進的光學助降系統和助降電視,並在着艦區尾部左舷側設有着艦信號指揮官平臺,使得飛行員可以安全準確的降落。另外還有夜間着艦指揮系統,配合艦載機上的夜燈,提高夜間着艦的安全。

泰山號核動力航母的武備系統依然安裝了16套MK40型火神密集陣系統,原本帝國海軍準備在泰山號上安裝西北風九型巡航導彈系統,但被王辰浩直接叫停了。

泰山號航母安裝有強大的雷達探測系統,各種波段的雷達裝置超過300部,能夠爲航母戰鬥羣提供方圓500公里內的空中和海上目標參數,距離方位誤差爲12米和3密位左右,同時跟蹤160個空中和海上目標,並能夠同時鎖定其中20個。

首艦泰山號於光華三十九年九月開工,到光華四十一年六月才下水,預計光華四十二年夏天能夠舾裝完工並交付帝國海軍服役。

儘管中華帝國對於美德結盟一事選擇了默認,但是並不代表中華帝國對美德軍事結盟不放在心上。相反,中華帝國有感於同盟國實力過度膨脹,將來有可能威脅到中華帝國的國防安全和全球利益,因此從美德結盟後,中華帝國就開始了積極的軍事準備工作。

光華四十一年六月初四(公元1941年6月28日),在美軍入侵加拿大的第二天,中華帝國軍方加強了阿拉斯加基地和夏威夷基地的防禦,提高了戒備等級。此舉一度令美國非常的緊張,羅斯福擔心中華帝國會出兵干涉,急忙向中華帝國承諾美加戰爭不會危及中華帝國的安全,美軍將確保中華帝國公民和財產在加拿大的安全不受侵犯。

中華帝國並未因此再次向美國動手,主要是考慮到整個同盟國世界的實力。但中華帝國也不會讓美國在美洲大陸上耀武揚威,立即支持墨西哥加強軍備,準備同美國再次開戰。

此時的墨西哥在經過第三次美墨戰爭之後,較戰爭前的國力已經大減。中華帝國成功的削弱了墨西哥,在戰後向墨西哥大量輸出資本,榨取墨西哥的黃金和白銀儲備。儘管墨西哥的黃金產量不是很大,對中華帝國高速膨脹的龍幣發行量杯水車薪,但是墨西哥是世界重要的產銀國。隨着中華帝國加大了銀質龍幣的發行量,墨西哥每年70%的白銀輸往中華帝國,大大緩解了中華帝國因爲黃金產量跟不上經濟發展的壓力。

隨着中華帝國大規模向墨西哥輸出資本,很快控制住了墨西哥的國家金融體系。在這種情況下,墨西哥對中華帝國的依賴程度大幅度上升,但對於墨西哥政府而言,接受中華帝國控制墨西哥經濟對墨西哥是利大於弊。因爲墨西哥政府利用中華帝國的大規模資本迅速恢復了第三次美墨戰爭以來的經濟消耗,在中華帝國的支持下,墨西哥經濟得到了突飛猛進的發展,到1941年夏天時,墨西哥的經濟已經恢復至戰前水平了。

同樣,墨西哥的軍事力量也得到了中華帝國的大力扶植。中華帝國爲了牽制美國,在戰後大規模向墨西哥出口先進武器裝備,先進的殲十戰鬥機、M28A3主戰坦克、W30輪式步戰車、Z29反坦克戰車、轟五戰術轟炸機,以及各類火炮、槍械、後勤保障車等先進武器裝備陸續裝備給墨西哥軍隊,將墨西哥軍隊武裝到了中華帝國軍在1935年的水平,單論武器裝備的先進精良程度,墨西哥軍已經可以號稱世界第二了。

1941年間,墨西哥擁有兩個集團軍,共計24個軍,總兵力120萬人。在中華帝國的幫助下,其中8個軍實現機械化,8個軍實現半機械化。戰鬥力也在中華帝國的幫助下獲得大幅度提升。

在美國入侵加拿大的時候,中華帝國爲了給美國拖後腿,加大向墨西哥出口軍事物資的力度,教唆墨西哥進攻美國。

1941年6月29日,墨西哥政府宣佈美國是邪惡的法西斯國家,爲了維護美洲大陸的正義,墨西哥加入受侵略的協約國集團,並且向美國宣戰。

墨西哥向美國宣戰,這令英法等國非常高興,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快三年了,協約國一直備受同盟國欺負,鮮有國家看好協約國。墨西哥儘管在第三次美墨戰爭中戰敗了,但是其實力依然比意大利和西班牙強的多。在中華帝國的幫助下,墨西哥軍力強大,絕對是協約國陣營的一劑強心針。

最重要的是,英法協約國認爲,墨西哥加入協約國一事肯定得得到中華帝國的默許,否則墨西哥沒有那個膽量跟整個同盟國世界鬥爭。儘管中華帝國依然沒有表態,稱墨西哥加入協約國只是個人行爲,不代表整個大中華聯盟,中華帝國依然嚴守中立。但英法等國已經認定中華帝國是支持協約國多餘支持同盟國的,並且積極努力爭取中華帝國真正加入協約國陣營。

對於同盟國世界來說,墨西哥加入協約國對美國宣戰,這意味着中華帝國的態度已經越發的傾向協約國陣營了。

希特勒早知道會是這個結果,從美德結盟那一天開始,他就知道中華帝國早晚會跟同盟國撕破臉皮的。不過令他欣慰的是,中華帝國還未下定決心參戰,只是默許墨西哥站出來試試水深,然後再做最後的決定。

希特勒親自給羅斯福打了電話,要求羅斯福務必處理好跟墨西哥交戰的事情,千萬不要把中華帝國拖入戰爭,至少在同盟國世界有能力抗衡中華帝國的軍力之前保持冷靜。希特勒所指的自然是德國的核武計劃了,他很清楚除非德國也擁有核武器,否則一旦中華帝國參戰,德國和整個同盟國世界就得立即終止戰爭。

爲此,希特勒勒緊褲腰帶撥出巨資繼續投入對核武的研究計劃裡,而羅斯福也嚴令在美墨邊境的美軍自衛隊不得主動出擊,只允許採取防禦戰術,不得攻入墨西哥半寸領土,以防給中華帝國參戰提供口實。

1941年7月1日凌晨,墨西哥軍集中50萬兵力,在850架戰鬥機和90架轟炸機的空中掩護下,1300輛戰車開路,越過格蘭德河攻入美國德克薩斯州境內。

墨西哥軍的戰略目的很簡單,就是進攻美國的石油產區。一方面墨西哥工業發展需要石油,另一方面中華帝國要阻止美國向德國和整個同盟國世界提供大批的廉價石油,也要求墨西哥軍率先進攻德克薩斯。

此時的美國,在羅斯福的統治下,經濟飛速發展,國力較第三次美墨戰爭前已有大幅度的增強。

由於羅斯福的新政以軍事工業作爲前提進行發展,因此美國軍事資源極爲龐大。爲了避開中華帝國的軍事制裁,美軍自衛隊的主力裝備都採取秘密生產的形勢。例如美軍從德國引進的四號坦克生產線,代號M3主戰坦克,其坦克底盤僞裝成美邦拖拉機公司的民用拖拉機底盤進行生產,美軍在和平時期大規模生產這種拖拉機,美國媒體戲稱美軍自衛隊是農民,因爲上百萬美軍從事拖拉機農業生產活動。在戰爭爆發前,美軍已經生產了4萬輛美邦拖拉機,其中美軍採購額高達2.1萬輛。一旦戰爭爆發,美軍只需要將這些拖拉機進行簡單改裝後,立即就變成了戰鬥力很強的M3中型主戰坦克。

另外,美軍空中自衛隊被限制擁有大批作戰飛機,尤其中華帝國最爲緊張的戰略轟炸機,嚴禁美軍擁有。但美軍空中自衛隊同樣秘密進行這方面的研製和生產工作,他們打着民營航空的方式,通過民航客機進行各種軍事試驗。

例如美軍空中自衛隊秘密研製的TBF-C復仇者戰鬥機、SBD-5無畏攻擊機、A-26入侵者轟炸機、A20浩劫中型轟炸機等,都是打着民航公司的旗號,以支線民用飛機進行生產的。同時,美軍耗時十多年模仿中華帝國中華航空公司的大型國際空客C-50型飛機,開發出了美軍版的B29遠程戰略轟炸機,打着國際貨物運輸的旗號進行生產。

這些飛機在戰時很快就被美軍徵用,只需要個把個月時間,就可以改造成先進的作戰飛機。

不過,美軍海上自衛隊很悲催,因爲他們無法將數萬噸的鉅艦僞裝成民船,因此直到戰爭爆發前,美軍海上自衛隊最大的戰艦隻有兩萬噸左右,而且不超過十艘,其他各種小型軍艦倒是不少,尤其是驅逐艦。這點中華帝國沒有對其進行限制,美軍藉機會大力發展驅逐艦,共建成54個級別788艘驅逐艦,將美軍自衛隊打造成近海防禦兵種。

潛艇方面,中華帝國嚴格限制美軍擁有潛艇,這導致美軍海上自衛隊在相當長的時間裡沒有潛艇。不過,隨着美德兩國的走近,美軍認爲德國的狼羣戰術非常有用,是弱國海軍經濟實用的兵器,尤其如今的中華帝國是全球最大的海上貿易國家,全球70%的商船國籍來自中華帝國。一旦對華開戰,攻擊中華帝國的商船將會給予其重創。雖然對中華帝國展開潛艇戰是無法封鎖死中華帝國的經濟的,但羅斯福還是覺得可行,於是秘密建立了多個潛艇基地,偷偷引入德國潛艇,甚至獲得了中華帝國的唐級潛艇進行仿製。

就美軍單兵裝備而言,美軍陸上自衛隊使用M1加蘭德步槍,湯姆森衝鋒槍,以及中華帝國授權美軍自衛隊生產的勃朗寧M1911手槍、M2重機槍,另外美軍也山寨中華帝國的先進反坦克火箭彈,服役了巴祖卡反坦克火箭彈等。

整體來看,美軍除了在海上主力艦方面處於短板之外,陸軍和空軍的力量都非常強大,遠遠超過中華帝國的評估報告水平。

當墨西哥軍進攻德克薩斯時,美軍自衛隊接到了總統府的嚴令,不得主動進攻。雖然一味的防禦會讓美軍陷入被動,但美軍還是擋住了墨西哥軍的入侵。

一個星期後,墨西哥軍一路向前推進,深入美國境內220公里。在戰鬥中,墨西哥憑藉M28A3豹式主戰坦克取得了絕對優勢,打的美軍的M3坦克毫無還手之力,戰場上到處都是美軍坦克的屍體。

空戰中,墨西哥空軍也處於絕對優勢,憑藉最先進的殲十戰鬥機,多次擊敗美空中自衛隊,創下了損失342架擊落敵機933的大比分優勢。不過,墨西哥空軍依靠的是從中華帝國進口戰鬥機,而美軍空中自衛隊卻擁有大量的所謂民用飛機可以進行改裝,很快越來越多的美軍飛機進入戰場。

美軍空中自衛隊的戰鬥機在質量上無法跟墨西哥空軍配備的殲十戰鬥機相抗衡,但卻有數量絕對優勢。很快,美軍採取了空中狼羣戰術,只有在一戰期間纔有的狼羣戰術再次出現,偏偏墨西哥空軍指揮官經驗不足,竟然也將全部殲十戰鬥機集中起來,跟美軍飛機交戰,結果無法發揮殲十戰鬥機的高超機動性能,損失了722架,卻只擊落了敵機不足1150架。而美軍很快就補充了飛機損失,但墨西哥空軍卻要無法及時補充飛機,結果失去了制空權。

在聖安東尼奧,奪回制空權的美軍自衛隊進行了第一次頑強的阻擊行動,失去了空中火力支援的墨西哥第七裝甲軍的攻勢頓時受阻,被美軍第二十二裝甲軍和第十七騎兵軍擋在了市郊。經過數天激烈交戰,墨西哥軍未能前進一步,而且美軍對地攻擊集羣不斷的摧毀M28主戰坦克,迫使墨西哥軍不得不後撤。

美軍本想乘勝追擊,但是被羅斯福阻止了。羅斯福寧可把戰場擺在美國境內,也不要美軍進行反擊,他擔心美軍一旦反擊,就很難把握住分寸,把中華帝國提前拖入戰爭就非常不利了。

就這樣,美軍在羅斯福的嚴令之下,沒有進行反擊。於是,第四次美墨戰爭剛剛打了不到半個月時間,雙方就陷入了僵持當中。

南線同墨西哥軍打成了僵持局面,但在北線,美軍卻是堅不可摧,加拿大軍的作戰極爲勇猛,但可惜裝備太差。英國沒有料到美軍會這麼快就突襲加拿大,給加拿大準備的武器裝備根本來不及運抵北美洲。

7月12日,渥太華被美軍攻陷,加拿大政府遠遷往馬尼托巴。

英國首相張伯倫建議加拿大政府將首都遷往育空地區,那裡緊挨着中華帝國的阿拉斯加州,可以得到中華帝國的幫助,必要時有可能把中華帝國提前拖下水。

很快,加拿大政府聽從了張伯倫的建議,向育空地區遷都。但羅斯福很精明,他立即就判斷出了加拿大人的心態,於是命令美軍從華盛頓州迅速出擊,攻佔哥倫比亞州,然後向東北迂迴,切斷加拿大政府向阿拉斯加方向撤退的可能。

第625章 希特勒的抉擇第369章 蘭芳東南亞的釘子戶第579章 死神gh-41攻擊直升機第458章 中美大西洋海戰(七)第575章 消耗戰令德國再次陷入絕境第176章 黃海大戰(3)第692章 一覺回到解放前第552章 倫敦大轟炸第93章 永平軍演(3)第237章 風雨京畿(三)第601章 北冰洋黑洞(2)第388章 航母出動第220章 掌控命脈第325章 瓜分英國殖民地(1)第544章 各國終極戰列艦大PK第406章 博多登陸第184章 較量第132章 僱傭艦隊(中)第550章 烏龍技術無敵的意大利軍第295章 躋身世界海軍強國第667章 決戰大西洋之艱難抉擇第288章 海參崴要塞攻防戰(三)第646章 決戰大西洋之海獅行動第83章 打造鋼鐵基地第623章 特克斯科斯海戰第323章 強盜是這樣煉成的第501章 維和部隊入南非第65章 我的新軍我的兵(1)第182章 談判第342章 航空霸權是這樣建立的第438章 偷襲珍珠港(二)第41章 海軍衙門也管鐵路第301章 託雷斯海峽海戰第372章 對日策略第191章 亞東海軍軍備競賽第239章 風雨京畿(五)第525526章 西班牙內戰和中華帝國奪取直布羅陀第23章 聯合艦隊覆滅(一)第640章 黑壓雲域(二)第422章 中華帝國的裝甲三劍客第390章 再殲日本聯合艦隊第483章 納粹崛起(二)第412413章 日德蘭第19章 周密部署第79章 練兵不忘辦洋務(1)第549章 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第412413章 日德蘭第499500章 愛爾蘭內戰和聯合國軍的成立第658章 決戰大西洋之情報戰第251章 讓諾貝爾獎靠邊站第441章 百慕大之戰第718章 水下核力量的突破第367368章 橡膠戰爭第353章 坑的就是美國佬第412413章 日德蘭第92章 永平軍演(2)第317章 南海大海戰(二)第703章 華約VS北約第275276章 不宣而戰三第57章 籌備新軍(三)第140章 再添威脅第399章 歐“粥”——中華帝國的最愛第32章 天津條約第27章 邊打邊談第373章 海上霸王 無敵的元級戰列艦第442章 航母對決第313章 收復香港第223章 和平方舟醫院船第248章 廢除不平等條約第614章 抉擇第655章 決戰大西洋之反制措施第707章 德聯的洲際導彈試驗第472章 全球海軍假日第561章 空中堡壘 中華帝國志願軍大顯神威第263章 帝國伊始第208章 九日戰爭(上)第447章 中墨聯軍(上)第414章 英德海軍大決戰第443章 航母對決2第82章 發橫財了第702章 中德冷戰時代降臨第238章 風雨京畿(四)第215章 海陸軍大臣第94章 永平軍演(4)第533章 美墨戰爭第423章 帝王槍族第65章 我的新軍我的兵(1)第228章 奪取波多黎各第66章 我的新軍我的兵(2)第315章 突圍之戰第571章 白人在東方的終結第16章 過嗣之別第341章 第三次英布戰爭第454章 中美大西洋海戰(三)第493章 中蘇博弈第427428章 太平洋風暴正在形成第406章 博多登陸第243章 建威第365366章 戰爭臨界點第6章 遭遇圍觀
第625章 希特勒的抉擇第369章 蘭芳東南亞的釘子戶第579章 死神gh-41攻擊直升機第458章 中美大西洋海戰(七)第575章 消耗戰令德國再次陷入絕境第176章 黃海大戰(3)第692章 一覺回到解放前第552章 倫敦大轟炸第93章 永平軍演(3)第237章 風雨京畿(三)第601章 北冰洋黑洞(2)第388章 航母出動第220章 掌控命脈第325章 瓜分英國殖民地(1)第544章 各國終極戰列艦大PK第406章 博多登陸第184章 較量第132章 僱傭艦隊(中)第550章 烏龍技術無敵的意大利軍第295章 躋身世界海軍強國第667章 決戰大西洋之艱難抉擇第288章 海參崴要塞攻防戰(三)第646章 決戰大西洋之海獅行動第83章 打造鋼鐵基地第623章 特克斯科斯海戰第323章 強盜是這樣煉成的第501章 維和部隊入南非第65章 我的新軍我的兵(1)第182章 談判第342章 航空霸權是這樣建立的第438章 偷襲珍珠港(二)第41章 海軍衙門也管鐵路第301章 託雷斯海峽海戰第372章 對日策略第191章 亞東海軍軍備競賽第239章 風雨京畿(五)第525526章 西班牙內戰和中華帝國奪取直布羅陀第23章 聯合艦隊覆滅(一)第640章 黑壓雲域(二)第422章 中華帝國的裝甲三劍客第390章 再殲日本聯合艦隊第483章 納粹崛起(二)第412413章 日德蘭第19章 周密部署第79章 練兵不忘辦洋務(1)第549章 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第412413章 日德蘭第499500章 愛爾蘭內戰和聯合國軍的成立第658章 決戰大西洋之情報戰第251章 讓諾貝爾獎靠邊站第441章 百慕大之戰第718章 水下核力量的突破第367368章 橡膠戰爭第353章 坑的就是美國佬第412413章 日德蘭第92章 永平軍演(2)第317章 南海大海戰(二)第703章 華約VS北約第275276章 不宣而戰三第57章 籌備新軍(三)第140章 再添威脅第399章 歐“粥”——中華帝國的最愛第32章 天津條約第27章 邊打邊談第373章 海上霸王 無敵的元級戰列艦第442章 航母對決第313章 收復香港第223章 和平方舟醫院船第248章 廢除不平等條約第614章 抉擇第655章 決戰大西洋之反制措施第707章 德聯的洲際導彈試驗第472章 全球海軍假日第561章 空中堡壘 中華帝國志願軍大顯神威第263章 帝國伊始第208章 九日戰爭(上)第447章 中墨聯軍(上)第414章 英德海軍大決戰第443章 航母對決2第82章 發橫財了第702章 中德冷戰時代降臨第238章 風雨京畿(四)第215章 海陸軍大臣第94章 永平軍演(4)第533章 美墨戰爭第423章 帝王槍族第65章 我的新軍我的兵(1)第228章 奪取波多黎各第66章 我的新軍我的兵(2)第315章 突圍之戰第571章 白人在東方的終結第16章 過嗣之別第341章 第三次英布戰爭第454章 中美大西洋海戰(三)第493章 中蘇博弈第427428章 太平洋風暴正在形成第406章 博多登陸第243章 建威第365366章 戰爭臨界點第6章 遭遇圍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