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1章 國際聯盟

光華十七年的年終會議結束後,中華帝國國會正式通過了一百二十億龍幣的龐大經濟刺激計劃,涵蓋帝國各行各業,全體國民皆有受惠。

同時,帝國國會也通過了向歐洲提供六十億龍幣貸款的龐大經濟援助計劃。其中英國借款十億,法國借款二十五億,德國借款十五億,意大利借款三億,剩下八億龍幣分別被奧地利、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希臘、波蘭、土耳其等國獲得。

中華帝國通過向歐洲提供貸款,一方面賺取高額的貸款利息回報,另一方面歐洲各國將用這筆鉅額貸款從中華帝國進口必需物資,從而刺激中華帝國的工業產品生產和出口,帶動中華帝國的經濟發展。同時,中華帝國的龍幣得以廣泛的打入歐洲市場,成爲歐洲唯一堅挺的貨幣,擴大了龍幣的影響力。

但最重要的是,中華帝國通過向歐洲貸款,手握黃金利器,等於掐住了這些國家的金融命脈,使其受制於中華帝國。對於中華帝國未來對歐洲之政治和經濟決策起到非常大的作用。

歐洲各國得到中華帝國的鉅額貸款自然歡喜不已,但是擺在他們面前的還有更重要的一件事,那就是世界大戰遺留下來的大規模軍備問題。

經過世界大戰洗禮後的歐洲,對於戰爭的恐慌是非常強烈的,尤其是受到戰爭迫害最嚴重的法國,對於戰爭可以說到了深惡痛絕的地步。

在這種大前提下,歐洲各國的軍備問題成爲了民衆的焦點,裁軍和終止軍備競賽的呼聲甚至超過了對通貨膨脹的抗議程度。

歐洲各國都被戰爭拖垮了,戰後各國國內的數百萬軍隊開銷、軍備保養和維持,以及鉅額的戰爭撫卹都拖得各國財政喘不過氣來,裁軍以及是迫在眉睫之事。

然而,各國都不敢率先裁軍,擔心裁軍後被敵國突然攻擊,因爲各國都無法支付再次啓動戰爭總動員計劃所必須的啓動資金。

各國因爲裁軍問題再次聚集到一起談判,但是各國彼此間都不是很信任對方。尤其是德國對法國非常的不信任,有消息稱法軍參謀部有一份收復阿爾薩斯和洛林的計劃,甚至還打算出兵攻佔德國的魯爾工業區。而法國也不敢輕易裁軍,因爲法國軍隊在大戰期間就已經被德軍打垮了意志,多次爆發軍隊官兵拒絕戰鬥的事情,一旦裁軍,再想集結起來根本就不可能了。

對於英國來說,英國死要面子的要維持強大的海軍,保住日不落帝國的最後榮譽,因此戰爭期間建造的超級戰艦沒有停工的意思,英國皇家海軍更是叫囂着要超過中華帝國海軍,奪回世界第一海軍強國的寶座。而德國公海艦隊自日德蘭海戰勝利之後,德國海軍的傲氣也大漲很多,作爲戰後歐洲第一海軍強國,德國海軍不捨得裁軍,甚至還要求議會撥款保住船廠里正在建造當中的超級戰艦。

同樣的問題也出現在意大利,意大利對於協約國未能實現戰前給意大利的承諾而惱火,英國海軍被德國海軍重創後,意大利盯上了英國的海外殖民地,尤其對南非饞涎欲滴。因此,意大利海軍也不想裁軍。

各國心裡互有貓膩,但是他們都得面臨一個同樣的問題,那就是沒錢。跟中華帝國借的鉅額貸款僅僅能夠維持現有財政開支,但是如果不裁軍的話,這筆大貸款很快就會被消耗光的。

而且各國還得面對國內反戰的壓力,以及來自蘇俄的紅色威脅,因此各國政府陷入兩難境地。

在這個時候,中華帝國看準了時機,藉着經濟援助歐洲的機會,插手歐洲事務。

公元1918年元旦,中華帝國皇帝王辰浩在致國內外同袍和國際友人的新年賀詞中提出《八點和平原則》,其中第七點是針對歐洲各國國民的,王辰浩向歐洲各國國民傳達了中華帝國熱愛和平的信號,並將積極推動任何必要措施來避免戰爭和制止戰爭,不至於重蹈世界大戰的覆轍。而在最後一點中,王辰浩提出呼籲世界各國一起成立國際聯合組織,各國互相保證彼此的政治獨立、領土完整。

中華帝國作爲世界大戰後的唯一強國,作爲這個強大國家的實權皇帝,王辰浩的每一句話每一個字都震顫着世界各國的神經末梢。各國政府立即對王辰浩的元旦講話進行深入剖析,理解其含義,並揣測中華帝國的下一步行動和意圖。

顯然,王辰浩提出的成立國際聯合組織一事被各國政客們所追捧,認爲這是解決當前各國無法達成的裁軍和經濟合作的問題。而經歷了世界大戰的西方人們都對戰爭深惡痛絕,反戰呼聲之高正好跟王辰浩的講話一拍即合。

一時間,王辰浩成爲了了世界人民心目中的愛和平堅決反戰的領袖人物,王辰浩的講話得到來自世界各國政府和民間的大力支持。

於是,成立和平解決國際糾紛的國際聯盟一事板上釘釘了。

公元1918年2月5日,來自全世界的34個國家的代表齊聚上_海外灘和平飯店,經過兩個月的討論,在中華帝國的操縱下,以伍廷芳爲首的起草委員會來草擬《國際聯盟盟約》(CovenantoftheLeagueofNations)。儘管中華帝國強勢爲國際聯盟撐腰,但是世界大戰的無果而終導致協約國集團和同盟國集團的矛盾根本沒有解決,雙方沒有共同話題很難達成一致。最終,中華帝國做出讓步,允許同盟國和協約國將反對共產國際一條寫入國際聯盟盟約當中。因爲只有將反共產國際這個全世界各國都認同的條款寫進去,才能讓各國一致團結在國際聯盟的框架之內。

然而,正是這一條款的加入,給國際聯盟埋下了隱患,後來的納粹國家爲了避開國際聯盟的制裁和阻撓,打着反共產國際的旗號成功的繞開了國際聯盟組織來發動侵略戰爭,而國際聯盟各國也都被其反共產國際的謊言所欺騙,採取綏靖政策,最終導致了納粹國家的崛起。

雖然有隱患,但是就眼前國際局勢來說,能夠成立國際聯盟組織卻是正確的選擇。

國際聯盟組織擁有34個成員國,國聯最高委員會由中華帝國、英國、法國、德國、意大利五國擔任常任理事國。凡國聯成員國都有權派最多三名代表出席大會,每個國家都有一票表決權。大會的決議,除盟約特別規定者外,均需全體一致通過。但五個常任理事國擁有一票否決權。大會有權處理“屬於聯盟行動範圍以內或聯繫世界和平之任何事件”。值得一提的是,國際聯盟承認高爾察克的白軍政府爲合法政府,代表俄國加入國際聯盟,爲正在入侵蘇俄的歐洲干涉軍提供了法理依據。

國際聯盟以保障國際和平與促進國際合作爲宗旨。盟約規定通過集體安全、裁軍、和平解決國際爭端等措施,以保障會員國的領土完整和政治獨立,並規定對違背者實行經濟制裁。國際聯盟還關注並協助處理國際範圍內的衛生、知識產權交流、奴隸貿易、鴉片貿易、難民及婦女權利等問題。

國際聯盟的主要機構有國聯大會、行政院、秘書處和國際常設法院。而作爲國聯的官方語言有中文、法文、英文。中文能夠入選第一位,主要是中華帝國方面以說中文的人最多爲由,爲此中華帝國甚至承諾在中華帝國的附屬國和海外領地內也將推行中文官方教育,因此其他國家考慮到中華帝國的政治壓力只好同意。

大會還提出了成立直屬國際聯盟的聯合軍,用以干涉違反國際聯盟行爲準則的事件。然而組建聯合軍只是中華帝國一廂情願,各國財政都非常困難,很難掏錢來維持聯合軍,於是這項提議被擱置。

在國際聯盟總部的所在地的選擇問題上面,歐洲國家建議總部設在瑞士,初步預算1000萬美元,但是歐洲各國都拿不出建設國際聯盟總部的費用,頓時成了一大國際笑柄。

中華帝國希望可以進一步控制和影響國際聯盟,因此要求總部設在上_海,方便中華帝國施加影響力。由於中華帝國的強大,世界其他小國不敢得罪,而歐洲大國的金融又握在中華帝國手裡,因此便同意了。作爲回報,中華帝國將承擔國際聯盟總部的一千萬美元的建設費用。

國際聯盟總部設在上_海,爲此中華帝國上_海市政府在黃浦江北岸的浦東村臨江一側劃出40平方公里的土地成立和平區,出資1000萬龍幣在外灘對岸修建一座80層高的大廈作爲國際聯盟總部辦公大樓,並且在周邊規劃了一系列城市基礎設施。雖然中華帝國掏出1000萬龍幣修建國聯總部,但是這錢也不能白花,上_海市政府也正要藉助國聯的影響力擴大城市形象,把上_海打造成國際大都市,這是一筆最廉價的廣告。一系列城市投資都圍繞着國聯總部周圍展開建設,一座新市區的大規劃行動也隨之啓動了。而隨着國際聯盟總部進駐上_海,中華帝國政府加大力度建設上_海,提升上海形象,國內外各大商人都看好了上_海未來的升值潛力,紛紛涌入投資,一時間,上_海的城市建設和發展速度自1895年後首次超過了天_津。直到很多年以後,一位國際經濟學家遊玩上_海時感嘆道:“如果當年的歐洲政客們知道因爲他們吝嗇的不肯掏錢,讓中華帝國以一千萬美元的代價換來上_海一萬億美元的鉅額回報的話,他們肯定會氣得吐血。”

上_海作爲國際聯盟總部的事情定下來之後,中華帝國以最快的速度開始籌建。在上_海的國際聯盟總部未建成使用之前,國聯官員暫時在海牙國際處理公務。

國聯的成立,是世界人民一大隻得慶祝的事情。因爲國聯成立後第一件事就是各成員國的大裁軍。

實際上裁軍只是大國之間的妥協和退讓,小國家裁不裁軍不影響國際大局。因此,國聯的核心任務是推動五大常任理事國之間的裁軍協議。

公元1918年3月19日,中華帝國、英國、德國、法國和意大利五個常任理事國一致通過裁軍協議,其他成員國也同意按照五大國的減裁比例進行各自的國內裁軍計劃,如非必要,國聯將不會干預。

經過幾十次聯合大會和上百次閉門會議,五大常任理事國達成了裁軍比例。

陸軍方面,允許中華帝國保留150萬常備陸軍,法國陸軍從560萬人降至50人萬作爲常備陸軍,德國陸軍從340萬人降至40萬人,意大利從290萬陸軍降至30萬人,英國從戰爭期間的210萬陸軍降至10萬人。

其他三十多個成員國也按照大國的裁軍數額陸續出臺了各自的裁軍方案。其中奧匈帝國解體後,奧地利和匈牙利的總兵力不過20萬人,奧斯曼土耳其帝國沒了沙俄和奧匈帝國的對抗,軍事壓力大減,常備陸軍也從戰爭期間的370萬人降至60萬人。而巴爾幹地區除了希臘和保加利亞繼續保持十萬常備陸軍之外,其他國家的兵力都不超過五萬人。

最特殊的是日本,此時的日本被中華帝國給分裂成三個國家,國際稱之爲東日本、西日本和北日本。其中西日本由中華帝國扶植的大正國王實際控制,東日本由能久國王主持,北日本由熾仁國王統治。由於東日本和北日本還未加入國聯,因此對於西日本的裁軍也就不做要求了。西日本國擁兵50萬,加上中華帝國的十萬派遣軍,是北日本國和東日本國的兵力總和,剛好維持中華帝國所樂見的三國鼎立局面。

美國在戰敗後爲了尋求國際幫助也加入了國聯,由於美軍受中華帝國的壓制,其要求撤銷自衛隊恢復軍隊的提議未能獲得國聯通過。不過墨西哥軍維持80萬常備軍讓美國非常的擔憂,美國據此向國聯請求擴充美國陸上自衛隊兵力爲20萬。英法兩國覺得很對不起美國,因此替美國求情,於是中華帝國既不同意也不反對,默許了美國陸上自衛隊擴充至20萬的事實。

當然,中華帝國這麼做也是有深層次戰略含義的。中華帝國在紐約和約中給美國和墨西哥製造了相當大的矛盾,隨着中華帝國軍主力陸續從美國本土撤離,美國面臨的威脅就剩下墨西哥還在虎視眈眈了。美墨衝突是早晚的事情,中華帝國對此非常有信心,因此爲了加劇美墨矛盾,也爲了同時遏制墨西哥的崛起和美國的復興,中華帝國會時不時的給這兩個國家上眼藥水的。

在東歐和西亞地區,由於國際聯盟針對蘇俄,因此對於蘇俄周邊國家的軍力裁減不作要求,例如波蘭軍隊數量不降反增,各國向波蘭提供武器彈藥,給波蘭撐腰,指使波蘭軍隊入侵蘇俄。而沙俄白軍依然超過百萬,蘇軍正面臨生死關頭。

各國陸軍部隊的大裁軍協議達成後,由國聯派專員監督和檢查。專員由各國派人組成,因此各國政府也都放心。

對於各國來說,陸上力量裁減了,基本上就放一大半心了。剩下的議題就是海軍的裁減工作了。

不過,對於海軍的裁減問題,各國暫時無法達成一致立場。

首先,中華帝國海軍作爲全球最強大的海軍力量,不論是主力艦的數量、噸位,還是火力,都遠超其他各國。按照等比例裁減時,其他國家裁減到零也無法有效限制中華帝國的海軍力量,而中華帝國拒絕單方面裁減,因爲中華帝國的每一艘主力艦都造價高昂,就算拆解的費用也是天文數字。

其次是英國,英國海軍此時無力建造更多的主力戰艦,但是卻要求跟中華帝國同等的戰艦數量、噸位和火力比例,這顯然是中華帝國所不能夠接受的。而德國取得日德蘭海戰的勝利後,也是雄心勃勃,沒敢直接提出要跟中華帝國海軍對等,但是卻死死的頂住英國,要求海軍維持英國海軍的同等水平,實際上就等於也向中華帝國海軍看齊。同樣,德國海軍也沒有錢建造大型主力艦,也是空話,似乎是站着茅坑不拉屎。法國雖然無心爭奪世界海軍第一的位置,但是對德國警惕心很強,德國海軍跟英國海軍維持一致,顯然不是法國海軍可以接受的事實,因此法國海軍也不同意。而意大利海軍最弱,但是意大利三面環海,海軍關乎國防安全。此時意大利已經後悔加入協約國陣營了,沒有得到想要的東西,如果當初加入同盟國,或許現在就是戰勝國了。因此,意大利開始緩和同德國的關係,支持德國的提議。

五國海軍無法達成一致,導致海軍裁軍議題暫時被擱置,但是各國都表示願意繼續談下去。

第258章 操勞過度第392章 日本要遷都第297章 白色死神第31章 拖俄國下水第586章 列寧格勒火拼第285章 爆豆的尼古拉第461章 中美大西洋海戰(十)第671章 決戰大西洋之怒海爭鋒第397章 九州空戰(上)第150章 太平洋艦隊第697章 憤怒的小鳥(下)第145章 璦琿爭奪戰(1)第691章 斬首美利堅之鷹(3)第731章 核大戰(8)第25章 聯合艦隊覆滅(三)第164章 沙河會戰第615章 中華帝國國民們的反應第3章 如此粗暴第114章 唐代沉船第556章 英德海軍潛艇競賽第664章 決戰大西洋之終極戰列艦的咆哮第250章 戰術天時第340章 三國協約第349章 中華帝國反潛力量的建立第377章 蘇伊士運河衝突第459章 中美大西洋海戰(八)第685章 喚醒計劃第192章 免稅第240章 四省八部制第196章 兵器發展第464章 中美大西洋海戰(十三)第162章 海陸協同 三江口之戰(5000)第177章 意欲合圍第465章 兩百億美元怎麼夠?第437章 世界大戰這樣結束了第106章 來自沙皇的邀請第565章 中華帝國的鐵飯碗第309章 三年中德同盟第450章 黑色閃電戰(下)第651章 決戰大西洋之黑洞頻率第166章 大戢洋海戰(上)第199章 夏級潛艇第317章 南海大海戰(二)第655章 決戰大西洋之反制措施第444章 攻佔阿拉斯加第465章 兩百億美元怎麼夠?第247章 收回海關第41章 海軍衙門也管鐵路第174章 黃海大戰第287章 海參崴要塞攻防戰(二)第502章 三三線第656章 決戰大西洋之炮灰出擊第553章 核試驗第384章 對美日戰略之迷惑第406章 博多登陸第480章 西班牙大流感第107章 準備第513514章 條約時代的海軍競賽第306章 三大政黨第720章 深海較量第494章 沙漠風暴行動第264章 光華第193章 東北江防艦隊第360361章 中華帝國輝煌15年和意大利的倒戈第107章 準備第645章 鋼鐵的碰撞(下)第322章 瘋狂搶劫之開普敦之役第445章 攻佔阿拉斯加(二)第193章 東北江防艦隊第222章 拿西班牙人先開刀第465章 兩百億美元怎麼夠?第294章 攪屎棍 來自黑山的鬧劇第521522章 二代 陸軍裝甲部隊三劍客第244章 賣身契第252章 科技大移民第542章 蒙特雷坦克大戰第90章 收心第551章 偷天換日 空襲維莫爾克第493章 中蘇博弈第288章 海參崴要塞攻防戰(三)第210章 廷議第231章 西班牙求和(下)第133章 僱傭艦隊(下)第581章 龍捲 風級導彈巡洋艦問世第280282章 自行車閃電戰第681章 一波三折的蘇德戰場第185章 較量(2)第140章 再添威脅第274章 誤導戰術第626章 二戰全面爆發第238章 英國屈服第437章 世界大戰這樣結束了第667章 決戰大西洋之艱難抉擇第574章 中華帝國的攻擊核潛艇問世第135章 用心良苦第52章 暗中較勁第542章 蒙特雷坦克大戰第588章 識破戰列艦誤導論英德大力發展航母第6章 遭遇圍觀第652章 決戰大西洋之空中反潛
第258章 操勞過度第392章 日本要遷都第297章 白色死神第31章 拖俄國下水第586章 列寧格勒火拼第285章 爆豆的尼古拉第461章 中美大西洋海戰(十)第671章 決戰大西洋之怒海爭鋒第397章 九州空戰(上)第150章 太平洋艦隊第697章 憤怒的小鳥(下)第145章 璦琿爭奪戰(1)第691章 斬首美利堅之鷹(3)第731章 核大戰(8)第25章 聯合艦隊覆滅(三)第164章 沙河會戰第615章 中華帝國國民們的反應第3章 如此粗暴第114章 唐代沉船第556章 英德海軍潛艇競賽第664章 決戰大西洋之終極戰列艦的咆哮第250章 戰術天時第340章 三國協約第349章 中華帝國反潛力量的建立第377章 蘇伊士運河衝突第459章 中美大西洋海戰(八)第685章 喚醒計劃第192章 免稅第240章 四省八部制第196章 兵器發展第464章 中美大西洋海戰(十三)第162章 海陸協同 三江口之戰(5000)第177章 意欲合圍第465章 兩百億美元怎麼夠?第437章 世界大戰這樣結束了第106章 來自沙皇的邀請第565章 中華帝國的鐵飯碗第309章 三年中德同盟第450章 黑色閃電戰(下)第651章 決戰大西洋之黑洞頻率第166章 大戢洋海戰(上)第199章 夏級潛艇第317章 南海大海戰(二)第655章 決戰大西洋之反制措施第444章 攻佔阿拉斯加第465章 兩百億美元怎麼夠?第247章 收回海關第41章 海軍衙門也管鐵路第174章 黃海大戰第287章 海參崴要塞攻防戰(二)第502章 三三線第656章 決戰大西洋之炮灰出擊第553章 核試驗第384章 對美日戰略之迷惑第406章 博多登陸第480章 西班牙大流感第107章 準備第513514章 條約時代的海軍競賽第306章 三大政黨第720章 深海較量第494章 沙漠風暴行動第264章 光華第193章 東北江防艦隊第360361章 中華帝國輝煌15年和意大利的倒戈第107章 準備第645章 鋼鐵的碰撞(下)第322章 瘋狂搶劫之開普敦之役第445章 攻佔阿拉斯加(二)第193章 東北江防艦隊第222章 拿西班牙人先開刀第465章 兩百億美元怎麼夠?第294章 攪屎棍 來自黑山的鬧劇第521522章 二代 陸軍裝甲部隊三劍客第244章 賣身契第252章 科技大移民第542章 蒙特雷坦克大戰第90章 收心第551章 偷天換日 空襲維莫爾克第493章 中蘇博弈第288章 海參崴要塞攻防戰(三)第210章 廷議第231章 西班牙求和(下)第133章 僱傭艦隊(下)第581章 龍捲 風級導彈巡洋艦問世第280282章 自行車閃電戰第681章 一波三折的蘇德戰場第185章 較量(2)第140章 再添威脅第274章 誤導戰術第626章 二戰全面爆發第238章 英國屈服第437章 世界大戰這樣結束了第667章 決戰大西洋之艱難抉擇第574章 中華帝國的攻擊核潛艇問世第135章 用心良苦第52章 暗中較勁第542章 蒙特雷坦克大戰第588章 識破戰列艦誤導論英德大力發展航母第6章 遭遇圍觀第652章 決戰大西洋之空中反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