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7章 控制歐洲經濟

【今天第一更,第二更可能很晚了,等不及的朋友們就先洗洗睡吧,明天再看】

東洋戰爭拖垮了法國,印度支那獲得了獨立,中華帝國恢復了自中法戰爭以來對印度支那的控制,徹底將法國從亞洲驅逐出去。

不過,東西方的較量並未結束,僅僅是開始而已。

蘇聯在法屬印度支那的作用很大,成爲中華帝國假手對付法國的工具。但是蘇聯在英屬殖民地的活動卻未能發展起來,遭到英國殖民當局的殘酷鎮壓,最終未能形成向在法屬印度支那建立蘇維埃國家的那種局面,因而中華帝國也就無法假借蘇聯之手顛覆英屬殖民地政權了。

但這並不代表中華帝國放棄對英屬殖民地的窺視,即便沒有蘇聯當槍手,中華帝國總能夠找到藉口和機會。

英國爲了鎮壓殖民地的革命起義耗費巨大,其財政已經不堪負重,境況比法國好不了多少。尤其是英屬印度爆發了非暴力不合作運動,沉重打擊了英國對印度殖民地的統治。

在1920年的8月1日,甘地用他辭去勳爵的信,作爲發起不合作運動的信號?甘地的動作立刻便有影響?很多文官都跟着他辭了職位,學生也離了學校,官府和學校都是人去樓空?全印度國會於9月在加爾各答開特別會議,以大多數的票數表決,讚許甘地的主張?甘地和他的友人毛拉拿沙科特阿里同遊全國,在各處都受到極熱烈的歡迎?

在第一次世界大戰和俄國革命的影響下,印度掀起民族解放運動高潮。爲了鞏固殖民統治,英國一方面準備憲政改革。安撫和拉攏印度上層階級,另一方面頒佈羅拉特法(1919年2月),加強鎮壓。1919年4月13日。發生阿姆利則慘案,反英鬥爭迅速高漲。1920年9月,甘地提出非暴力不合作計劃。甘地宣稱,鬥爭的目的是達到自治,“如有可能就實行帝國內部的自治,如有必要就實行脫離帝國的自治”。在甘地號召下,人民舉行罷工、罷課、罷市、集會遊行,匯成一股反英洪流。

1922年2月5日,聯合省(今北方邦)戈勒克布爾縣喬裡喬拉村農民2000人將22名警察連同警察局一起。付之一炬。運動超出非暴力鬥爭範圍,甘地聞後急忙制止。2月12日,國大黨通過巴多利決議,譴責羣衆“越軌”行爲,決定無限期地停止非暴力不合作運動。3月10日,甘地入獄。運動遭到殘酷鎮壓。

儘管非暴力不合作運動被鎮壓了下去,但是其影響卻是非常大的。動搖了英國對印度殖民地的統治,同時牽制了英國海外殖民軍大部分兵力。由於五國公約的簽署,英國陸軍兵力被大幅度削減。原本就數量不足的英軍抽調了三分之二的兵力去鎮壓印度革命,使得英軍在其他殖民地的兵力變得非常薄弱。

戰後的世界經濟低迷,雖然各國的銀行家沒有受到損失反而大發國難財積累了鉅額財富。但他們的財富只能依靠國家信用來維持,沒有黃金白銀這種硬通貨來支撐,貨幣很容易貶值。股市也不穩定。

www ◆ttka n ◆C 〇

各國都想着恢復金融穩定,但是他們缺乏黃金和白銀作爲金融基石。在世界大戰中唯一的大贏家就是中華帝國,中華帝國的黃金和白銀儲備佔據全球硬通貨儲備量的90%,各國只能花費巨資從中華帝國回購黃金和白銀,而中華帝國是唯一一個金本位制穩定的國家,從中華帝國回購黃金,除了發行國債之外,就只能購買中華帝國國的龍幣,而後者則依靠引進中華帝國的投資來完成。

中華帝國在戰後資金雄厚,鉅額的戰爭賠款令中華帝國有用之不盡的資金來投資。雖然中華帝國的資本主義發展不過二十多年而已,但是通過掠奪式的資本原始積累之後,中華帝國已經進入到了帝國主義階段,資本輸出成爲中華帝國的資本家掠奪世界財富的主要手段之一。

歐美各國爲了重塑金本位制的金融系統,不得不打開國門,紛紛給予中華帝國最惠國待遇來吸引中華帝國對其的投資。

中華帝國的充沛資金迅速進入歐美各國國內的各大公司企業,有中華帝國商人直接投資設廠,有中華帝國商人同當地商人合資辦廠,但更多的是中華帝國商人直接掏錢對各國關鍵性企業實施控股,進而達到控制該公司的目的。

截止到1925年初,中華帝國累積向歐美各國輸出資本230億龍幣,歐美各國很多知名大型企業都成爲中華帝國控股或者合資企業,使得中華帝國掌握了歐美各國的經濟命脈,撈取鉅額回報。

中華帝國手握黃金和白銀,是對歐美各國經濟掠奪的最重要的工具。歐美各國對此深爲羨慕嫉妒恨,但是就各國局勢來說,接受中華帝國的資本掠奪是唯一的出路,儘管歐美各國在這段時間裡都被中華帝國颳了幾層皮,但是各國都通過引進中華帝國的資本從而得到了他們重建金本位制的黃金。

意大利是歐洲各參戰國當中最快恢復金本位制的國家,因爲意大利的經濟總量小,維持金本位制的黃金儲備金只需要1200噸,因此意大利通過向中華帝國借款兌換了一部分黃金,再加上吸收一部分中華帝國在意大利的投資,很快恢復了黃金本位制。恢復了黃金本位制的意大利,中央銀行控制了通貨膨脹和貨幣貶值,里拉戰爭期間的1322兌換1龍幣降至202:1,並且維持了匯率的穩定,使得意大利經濟開始復甦。

但是,意大利也爲此付出了高昂的代價。爲了回收過量發行的意大利里拉紙幣。意大利先後向中華帝國借債32億龍幣,其中中華帝國二十二家大型銀行用20億龍幣來回收意大利里拉紙幣,當時回收的價格是1000里拉兌換1龍幣。作爲中華帝國購買意大利國債的條件。五年後,當意大利貨幣穩定時,中華帝國銀行團手裡掌握着約20000億里拉的意大利國債,等於五年間中華帝國從意大利瘋狂掠奪了價值80億龍幣的財富。這還不包括中華帝國對意大利的公司企業的投資和控股,意大利經濟學家摩爾思科指出,意大利經濟恢復固然可喜可賀,但是在意大利經濟恢復期間,每年意大利人民創造的2000億里拉的財富,超過一半進了中華帝國的口袋裡。等於意大利人民無償的爲中華帝國貢獻了2%的GDP增長。中華帝國國民每消費一瓶啤酒,當中就有意大利人民爲其免費貢獻三個小時的工資。

德國是歐洲大戰受創最輕的國家,其工業體系完善,因此恢復的速度也很快。德國在1923年恢復了金本位制,但卻因此欠了中華帝國50億龍幣的債務,很多德國知名企業變成了中資公司。德意志中央銀行爲了恢復馬克的購買力。允許中華帝國政府持有1500億德國馬克的國債,但實際上中華帝國超過50多家銀行都暗中從德國市場上收購了大批的德國馬克。因爲這些銀行商們都得到了中華帝國的官方保證,那就是德國政府會持續讓馬克升值,直到恢復戰前的10馬克兌換中華帝國1龍幣。因此中華帝國的銀行商人們豪賭馬克升值。自然大規模囤積馬克。

到了1923年德國金本位制恢復時,中華帝國實際上握有7500億德國馬克,成爲德國最大的債主,有德國經濟學家指出,中華帝國的帝國銀行實際上就是德國的中央銀行。因爲其握有鉅額的德國馬克,不但每年從德國攫取幾十億馬克的鉅額利潤,而且一旦中華帝國釋放這些馬克,德國經濟將立即崩潰。爲此,德國政府對中華帝國服服帖帖的,甚至連德國的政治選舉都要先問問中華帝國的態度,只有親華派的德國政客纔有仕途,任何一個對中華帝國態度不好的德國政客都會被無情的打壓下去。

意大利和德國作爲歐洲最先恢復金本位制的國家,雖然兩國爲此付出了巨大的代價,金融被中華帝國控制,經濟受到中華帝國經濟的左右,淪爲中華帝國經濟的附庸。但是兩國成功的穩定了大戰帶來的經濟動盪,社會也漸漸穩定了下來,總體上還是得大於失的,犧牲也是值得的。

但是,對於其他參加世界大戰的歐洲國家來說。依然處於經濟混亂,社會動盪的狀態。尤其是法國,作爲世界大戰最大的受害國,其半數國土城市和工業區毀於戰火,經濟崩潰。戰後的法國雖然得到了中華帝國的緊急經濟援助,但剛剛起色又先後被拖入土耳其革命和印度支那獨立革命的漩渦當中無法自拔,三年的希土戰爭和四年的東洋戰爭令法國本來就脆弱的經濟雪上加霜,到了1925年,法國不但沒有恢復經濟穩定,反而經濟再次瀕臨崩潰邊緣。

新上臺的法國總統亞歷山大放棄法屬印度支那,避免跟中華帝國發生碰撞。隨後亞歷山大推行新政,致力於經濟改革。雖然法國失去了印度支那殖民地,但是中華帝國出於政治、經濟和軍事的全面考量,擔心法國過度削弱會令德國失去制衡,歐洲平衡纔是中華帝國的戰略目的。

因此,爲了挽救法國經濟控制法國命脈,中華帝國內閣總理大臣唐紹儀提出新一輪援助法國計劃,官方稱之爲復興歐洲計劃之法國部分,法國則稱之爲“唐紹儀計劃”。

唐紹儀計劃以法國人口爲基準,向法國提供30億龍幣貸款,分五年依次撥付。法國用龍幣從中華帝國購買必需之物資,法蘭西中央銀行回收2.5萬億法郎紙幣,中華帝國央行購買其中一萬億法郎國債。這筆貸款直接抑制法國鉅額的通貨膨脹,新法郎由法蘭西銀行發行,以1新法郎兌換420舊法郎迅速回收市面上過量的紙幣。抑制貨幣貶值。中華帝國央行派專門人員監督法蘭西銀行印製的貨幣量。

法國金本位制恢復計劃由中華帝國直接負責,中華帝國帝國銀行、皇家銀行等22家超大型銀行爲新法郎貨幣作保,新法郎穩定在20法郎兌換1龍幣的比值上面。允許直接兌換相應的黃金和白銀。中華帝國向法國緊急輸出1500噸黃金,由中華帝國帝國銀行和皇家銀行在法國巴黎的分行代爲保管,法蘭西銀行每天需要兌換的新法郎紙幣所需黃金和白銀由中華帝國的帝國銀行和皇家銀行覈對後支出,保障金本位制恢復。

在中華帝國的緊急援助下,法國以最快的速度完成了金本位制恢復,新法郎因爲有中華帝國財政支持而得到法國老百姓的承認。

唐紹儀計劃以中華帝國四個財政年分期撥款來幫助法國完成金本位制改革和穩定經濟,但是執行八個月後,法國就完成了金本位制恢復計劃,原因是中華帝國官員遠遠低估了龍幣在法國的影響力。

法國人民對於中華帝國大規模援助法國經濟而歡呼和感激。中華帝國的強大經濟實力和國家影響力讓法國各界非常有信心經濟復甦,各種投資人都表示在中華帝國的強力財政救援下,法國經濟肯定會恢復,這種信心使得法國股市停止下跌,原本擔心經濟不穩定的投資商也得以安心投資。

可以說,就算中華帝國只是口頭援助法國。對法國的經濟都會有正面的影響力,可見中華帝國已經變成一個無所不能的強大國家存在了。

當然。中華帝國耗費如此大的精力來拯救法國,得到的利益遠遠大於對法國的投入。首先在政治上,中華帝國同法國建立了密切的戰略合作關係。扶植法國恢復經濟實際上是用來平衡德國經濟的快速恢復,維護歐洲平衡狀態。中華帝國通過援助法國,得到了法國政府和人民的感激,中法關係迅速從土耳其問題、蘇伊士運河問題和印度支那問題的冷淡中轉暖。

在經濟上,中華帝國跟法國建立了強有力的雙邊貿易關係。因爲法國得到大量的中華帝國借款,這筆錢是以龍幣形勢存在,只能用於跟中華帝國的貿易往來。當然,到了後期龍幣作爲國際貨幣,各國皆流通使用,因此一部分貸款被法國用於跟其他國家交易,但這並不影響中法兩國的貿易總額,中華帝國從此成爲法國最大的貿易國。法國爲中華帝國單獨設置了最惠國待遇,中華帝國的商品享受超低關稅和零關稅待遇(主要爲了降低商品進入法國的物價),中華帝國的投資商在法國投資享受超國民待遇(參考外資在中國的超國民待遇)等。當然,經濟上最引人注目的自然是中華帝國手中握着的2000億新法郎的法國國債,它就像法國經濟命脈中的一個動脈瘤一樣,被中華帝國握着,只需要輕輕一捏,就會給法國造成致命打擊。

同時,中華帝國對法國的大規模經濟援助,對於中華帝國的國民經濟來說猶如一劑強心針,因爲此後法國每年的經濟增長都會給中華帝國的GDP增長帶來好消息。如果說中華帝國國民每消費一瓶啤酒,當中就有意大利人民爲其免費貢獻三個小時的工資的話,那麼中華帝國國民每購買一輛轎車,那麼這輛轎車的發動機就是法國人民免費贈送的。

就整體而言,中華帝國對法國的經濟援助無疑就是控制了法國經濟,進而影響法國政府的決策,使其不可以出現威脅中華帝國的政策。

而對於法國來說,亞歷山大政府解決了法國最大的經濟問題,使得第14界政府得以保存了下來。而在亞歷山大上臺前,反對派曾經戲謔稱亞歷山大政府堅持不到三個月就會被法國人民趕下臺。

亞歷山大和他的責任內閣自然是感激中華帝國的,儘管他們知道中華帝國在這個計劃中賺的更多,但對於法國來說,中華帝國就是法國人民的大恩人,法國國民對中華帝國的好感度急劇飆升,成爲西方國家當中對華人最友好的國家之一。而亞歷山大總統也知道藉助中華帝國的力量,保持跟中華帝國的全方位合作就可以保住他的政府順利維持下去。爲了獲得下一屆大選的勝利,亞歷山大強化了跟中華帝國的合作,知道中華帝國獲得希臘的克里特島作爲軍事基地意在控制西地中海,於是法國將科西嘉島上的維基奧海軍基地提供給中華帝國,作爲中華帝國地中海艦隊的一個軍事基地。

對此,中華帝國自然非常高興,迅速跟法國海軍完成了交接。這樣,中華帝國地中海艦隊的主要活動範圍就從西地中海迅速擴展至整個地中海。而科西嘉島的戰略位置不言而喻,北控法國最大的海軍基地和造船廠土倫,東控意大利半島和撒丁島,向南可以作爲跳板登陸北非,向東則掌控東地中海。

法國將如此重要的海軍基地交給中華帝國,其實並未按好心。法國在一戰中承諾將科西嘉島交給意大利,但是直到戰後也沒有兌現,爲此法國和意大利之間的矛盾非常激烈。意大利對於科西嘉島耿耿於懷,一直就沒放棄佔領的想法,因爲這個島距離意大利半島太近了,意大利作爲半島國家,誇張的說超級戰列艦的主炮能從西海岸打到東海岸,因此意大利需要一個戰略縱深,而科西嘉島就是一個天然屏障,得到的話對意大利的國防非常重要。戰後的意大利跟德國走得很近,多次國聯會議上,意大利都沒有佔到協約國陣營裡,而是投了棄權票。對於意大利這個牆頭草,協約國也不放心,因此法國把科西嘉島海軍基地交給中華帝國海軍使用,等於在法意兩國直接豎起了中華帝國海軍這個強大的屏障,同時將意大利對科西嘉島的野心和威脅轉嫁給中華帝國去承擔。

而中華帝國得到科西嘉島作爲海軍基地後,整個地中海都在有效控制當中,唯一的障礙就剩下了英國海軍控制的直布羅陀基地,那裡是地中海的東出口,這樣一來,中華帝國和英國的矛盾又增加了,直布羅陀於是成爲中英再一次博弈的焦點。

協約國陣營的法國、意大利和希臘都淪爲中華帝國的經濟附庸,但是英國卻沒有。儘管英國也向中華帝國大規模借款了,但是英國是貿易型國家,有着廣闊的海外殖民地,戰後英國恢復了他的國際商船隊,但世界大戰中損失太大,規模已經遠遠不如戰前,更是比世界第一商船隊的中華帝國差了很多(1925年中華帝國商業船隊註冊總噸位2250萬噸,英國商業船隊註冊總噸位725萬噸)。儘管這樣,英國有着廣闊的殖民地市場,尤其是印度,兩億人口的消費被英國獨佔,這使得英國的貿易發展很快。

世界大戰期間,英國本土遭到德國海軍和空軍的嚴重摧殘,戰後英國經濟發展緩慢,但速度還是快於德國的。因爲英國除了巨大的殖民地市場外,還有一塊財富寶地南非。英國殖民軍加大了對南非的黃金和鑽石掠奪力度,使得英國的黃金本位制在1923年底恢復了,只比德國宣佈的恢復金本位制時間慢了幾個月。原本英國的經濟恢復速度是快於德國的,只可惜英國先後參加了俄國內戰、土耳其革命、埃及革命,以及爲了鎮壓殖民地革命而耗費了鉅額軍費,導致英國經濟被嚴重拖累。

———————————————————————————————

第708章 歐洲聯合艦隊第187章 較量(4)第231章 西班牙求和(下)第554555章 核訛詐與國際軍火販子第468章 紐約之戰第一天第417章 斬首行動(中)第488章 世界屋脊——空軍的制高點第672章 決戰大西洋之怒海爭鋒(2)第513514章 條約時代的海軍競賽第705章 沒有硝煙的戰爭第103章 北洋兵器(2)第194章 法國挑釁第409章 九州陷落第424章 中華神盾防空重巡洋艦第460章 中美大西洋海戰(九)第223章 和平方舟醫院船第225章 血火加勒比(上)第377章 蘇伊士運河衝突第498章 掐住英國的脖子第657章 決戰大西洋之剮刑戰術第254章 核物理工程第705章 沒有硝煙的戰爭第541章 蘇德瓜分波蘭,英法不敢宣戰第318章 全殲英國亞洲艦隊第615章 中華帝國國民們的反應第341章 第三次英布戰爭第182章 談判第314章 琵琶精號第38章 幼憔入幕第201章 中華人民志願軍(上)第198章 整合海陸軍第572章 丟了西瓜揀芝麻第686章 冰是睡着的水第20章 苟喪艦,當自裁第546章 轟動世界的光華大帝號新聞發佈會第126章 遠東局變第229章 飛艇競賽第126章 遠東局變第227章 血火加勒比(下)第271章 排華法案 中美外交大戰第447章 中墨聯軍(上)第468章 紐約之戰第一天第559章 虎王重型坦克和巴爾幹戰爭結束第26章 世界震驚第166章 大戢洋海戰(上)第199章 夏級潛艇第510章 核子工程 之人工嬗變第461章 中美大西洋海戰(十)第65章 我的新軍我的兵(1)第106章 來自沙皇的邀請第95章 永平軍演(5)第585章 蘇德火拼,中華帝國發財第266章 取代無畏,神弓時代的降臨第572章 丟了西瓜揀芝麻第425章 地獄火第186章 較量(3)第166章 大戢洋海戰(上)第2章 穿越甲午第80章 練兵不忘辦洋務(2)第36章 芙蓉帳暖度春~宵第310章 澳洲內戰爆發第235章 風雨京畿第408章 日空軍的恥辱第584章 里加灣海戰第78章 虎賁之師第340341章 毒氣戰和雷電戰鬥機第678章 颱風行動之解放巴黎第109章 晉德商號第50章 花錢得學韋爵爺第76章 貸款造艦第662章 決戰大西洋之終極戰列艦的怒吼第637章 地獄火登場第417章 斬首行動(中)第51章 慈禧看相第342章 錢多了也是個愁第81章 沉船寶藏的啓示第487章 納粹崛起之希特勒發跡(2)第481章 西班牙大流感(二)第493章 中蘇博弈第11章 偷拍美女第210章 廷議第256章 中國,雄起了第599章 戰前策略第388章 航母出動第49章 曲線政治第674章 決戰大西洋之德軍潛艇的最後一擊第614章 抉擇第10章 前浪後浪第76章 貸款造艦第461章 中美大西洋海戰(十)第148章 璦琿攻防戰2第340341章 毒氣戰和雷電戰鬥機第598章 中華帝國的抉擇第559章 虎王重型坦克和巴爾幹戰爭結束第124章 科技掠奪第630章 復仇(5)第95章 永平軍演(5)第510章 核子工程 之人工嬗變
第708章 歐洲聯合艦隊第187章 較量(4)第231章 西班牙求和(下)第554555章 核訛詐與國際軍火販子第468章 紐約之戰第一天第417章 斬首行動(中)第488章 世界屋脊——空軍的制高點第672章 決戰大西洋之怒海爭鋒(2)第513514章 條約時代的海軍競賽第705章 沒有硝煙的戰爭第103章 北洋兵器(2)第194章 法國挑釁第409章 九州陷落第424章 中華神盾防空重巡洋艦第460章 中美大西洋海戰(九)第223章 和平方舟醫院船第225章 血火加勒比(上)第377章 蘇伊士運河衝突第498章 掐住英國的脖子第657章 決戰大西洋之剮刑戰術第254章 核物理工程第705章 沒有硝煙的戰爭第541章 蘇德瓜分波蘭,英法不敢宣戰第318章 全殲英國亞洲艦隊第615章 中華帝國國民們的反應第341章 第三次英布戰爭第182章 談判第314章 琵琶精號第38章 幼憔入幕第201章 中華人民志願軍(上)第198章 整合海陸軍第572章 丟了西瓜揀芝麻第686章 冰是睡着的水第20章 苟喪艦,當自裁第546章 轟動世界的光華大帝號新聞發佈會第126章 遠東局變第229章 飛艇競賽第126章 遠東局變第227章 血火加勒比(下)第271章 排華法案 中美外交大戰第447章 中墨聯軍(上)第468章 紐約之戰第一天第559章 虎王重型坦克和巴爾幹戰爭結束第26章 世界震驚第166章 大戢洋海戰(上)第199章 夏級潛艇第510章 核子工程 之人工嬗變第461章 中美大西洋海戰(十)第65章 我的新軍我的兵(1)第106章 來自沙皇的邀請第95章 永平軍演(5)第585章 蘇德火拼,中華帝國發財第266章 取代無畏,神弓時代的降臨第572章 丟了西瓜揀芝麻第425章 地獄火第186章 較量(3)第166章 大戢洋海戰(上)第2章 穿越甲午第80章 練兵不忘辦洋務(2)第36章 芙蓉帳暖度春~宵第310章 澳洲內戰爆發第235章 風雨京畿第408章 日空軍的恥辱第584章 里加灣海戰第78章 虎賁之師第340341章 毒氣戰和雷電戰鬥機第678章 颱風行動之解放巴黎第109章 晉德商號第50章 花錢得學韋爵爺第76章 貸款造艦第662章 決戰大西洋之終極戰列艦的怒吼第637章 地獄火登場第417章 斬首行動(中)第51章 慈禧看相第342章 錢多了也是個愁第81章 沉船寶藏的啓示第487章 納粹崛起之希特勒發跡(2)第481章 西班牙大流感(二)第493章 中蘇博弈第11章 偷拍美女第210章 廷議第256章 中國,雄起了第599章 戰前策略第388章 航母出動第49章 曲線政治第674章 決戰大西洋之德軍潛艇的最後一擊第614章 抉擇第10章 前浪後浪第76章 貸款造艦第461章 中美大西洋海戰(十)第148章 璦琿攻防戰2第340341章 毒氣戰和雷電戰鬥機第598章 中華帝國的抉擇第559章 虎王重型坦克和巴爾幹戰爭結束第124章 科技掠奪第630章 復仇(5)第95章 永平軍演(5)第510章 核子工程 之人工嬗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