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5496章 拖垮法國之東洋戰爭

中華帝國假借蘇聯之手趕走了英法聯軍,再以沙漠風暴軍事行動給予埃及軍隊雷霆一擊,從埃及手中奪取蘇伊士運河的全部控制權,並且迫使埃及淪爲中華帝國的附庸國,這個戰術之成功令西方世界又恨又佩服。

英法兩國見中華帝國奪取了蘇伊士運河,這才知道真正的贏家。蘇伊士運河作爲全球最重要的經濟和戰略通道之一,英法兩國不甘心運河落入中華帝國手裡,於是立即向中華帝國提出照會,要求恢復對蘇伊士運河的管理權。

英法在蘇伊士運河上花費的巨資的投入,尤其是英國花的錢最多,蓋因爲當年中華帝國聯合其他國家發動八國聯軍侵英戰爭,搶劫了英帝國,戰後又高價將蘇伊士運河賣給英國,如今中華帝國在蘇伊士運河上故技重施,英國自然最受不了了。

對於英法兩國的要求,中華帝國方面表示可以理解,但是中華帝國認爲英法對蘇伊士運河的控制權是埃及王國伊斯梅爾時代的事情,埃米爾建立的蘇維埃共和國業已廢除了包括英法在內的所有國家對蘇伊士運河的控制權,收歸埃及所有。而如今埃及已經變成阿福德一世統治下的埃及王國,新政府將蘇伊士運河轉讓給中華帝國管理,因此英法對蘇伊士運河的控制權已經成爲歷史問題,應該向支持埃米爾蘇維埃共和國的蘇聯聲討解決問題。

英法兩國對此相當的無語,很明顯這就是中華帝國的陰謀,假手蘇聯坑英法兩國一把。但中華帝國在理一方,英法沒有辦法只好向埃及王國施壓,但埃及王國知道現在的英法是強弩之末,拿埃及沒有辦法,加上埃及國王阿福德一世政府已經跟中華帝國達成了中埃安保條約,中華帝國承諾向埃及提供軍事保護傘,因爲埃及斷然回絕了英法的要求。

英法兩國此時還有數萬軍隊在埃及戰俘營當中受苦,而兩國財政又無力支持調遣大軍征討埃及,加上中華帝國武力介入埃及,英法一旦對埃及動武,有可能面臨跟中華帝國的軍事衝突,現在後者情況是英法兩國決計不敢碰觸的紅線。

不過,中華帝國方面也不想跟英法關係弄得太僵,於是中華帝國又稱爲了考慮中英和中法關係的大局,中華帝國願意作價2億龍幣將30%的運河股份分別賣給英法兩國,作爲中華帝國出兵埃及的軍費報酬。

“這是赤裸裸的敲詐!”

英法兩國政府大罵中華帝國無恥,尤其是英國聯合內閣首相艾伯特,這讓他想起當年中華帝國發動八國聯軍侵英戰爭奪取蘇伊士運河後又作價數億賣給英國的事情,如今中華帝國故技重施,又要赤裸裸的敲詐英國,實在令人氣得要死。

中華帝國擺出一副施捨的樣子,英法兩國有氣無處撒,還得感激中華帝國的“慷慨”。但擺在他們面前的最大難題是,英法兩國的財政根本拿不出這筆鉅款來。於是,兩國只好認命,承認又吃了中華帝國一次啞巴虧。

英法兩國先在土耳其問題上敗給了中華帝國,接着又在埃及蘇伊士運河問題上又敗給了中華帝國,但這並未結束,僅僅是東西方列強間較量的剛剛開始而已。

土耳其和埃及的博弈當中,主要受害國是英國,法國的損失並不多。但是中華帝國並未放鬆對西方列強的打擊,繼續假手蘇聯向西方列強宣戰。

早在埃米爾推動埃及社會主義革命的同時,蘇聯便得到中華帝國的默許,向除中華帝國領地和藩屬國之外的第三世界國家和殖民地區滲透革命。

中華帝國爲了恢復對東南亞的天朝統治秩序,一直對法國佔據的印度支那和英國佔據的英屬印度支那耿耿於懷,戰後的中華帝國爲了不再全球樹敵,一直在國際社會扮演和平大使形象,因此中華帝國國會拒絕直接跟西方列強爆發武裝衝突。

但中華帝國允許對法屬印度支那、英屬印度支那和荷屬印度支那等地區秘密輸出軍力,協助當地反政府武裝推翻西方列強的殖民統治,中華帝國除了不直接出兵介入外,甚至不允許反政府武裝力量曝光中華帝國是幕後主使之事,而是中華帝國軍方委託民間勢力跟反政府武裝接觸。

不過,當中蘇合作開始後,中華帝國頓時找到了槍手,讓蘇聯和共產國際出頭介入印度支那地區的解放運動可以直接堵住西方列強的嘴,避免西方列強跟中華帝國正面攤牌,維護中華帝國的國際良好形象。

蘇聯的野心非常強大,儘管蘇聯國力弱小,但是其支持下的共產國際的精神動員力量強大。在中華帝國的默許下,共產國際介入法屬印度支那的民族解放運動當中。

事實上,早在蘇俄立國之初,西方列強軍事進入俄國內戰的時候,列寧等蘇共領導人就決定在西方列強的後院放火的計劃,其目的是牽制西方列強的精力,減輕蘇俄紅軍的軍事壓力。

早在1918年3月,蘇俄就委派共產國際成員小組陸續進入列強國內和海外殖民地領導革命運動,當時也包括對中華帝國和其海外領地及藩屬國的革命滲透,由於蘇俄的政治宣傳能力極強,中華帝國皇帝王辰浩對此忌憚甚深,這也是中華帝國跟蘇俄妥協,最終下令軍隊退出蘇俄內戰的其中一個原因。

正是由於蘇俄在各國後院裡煽風點火,強大的社會主義革命宣傳在戰後的各國擁有強大的市場,成爲各國列強軍隊陸續退出武裝干涉俄國內戰的主要原因,從而挽救了蘇俄政權。

隨着蘇俄政權的鞏固,蘇聯的成立使其對外擴張和顛覆資本主義世界的野心也在膨脹,雖然對列強國內輸出革命的行動陸續遭到各國政府軍的殘酷鎮壓而失敗,但是對列強殖民地的革命輸出卻相當的成功。這主要是因爲世界大戰嚴重削弱了列強們的力量,尤其在列強們的海外殖民地統治力度變弱,給了蘇聯發展革命力量的機會。同時,戰後列強爲了補充國力消耗,加緊了對殖民地的掠奪,激起了殖民地的強烈反彈,成爲蘇聯領導殖民地人民起來抗爭的最佳機會。

蘇聯爲了恢復沙俄時代的輝煌積極向外擴張,但是遠東出和波斯灣出海口已經被中華帝國封死,地中海出海口一直被西方列強看的死死的,蘇聯也沒有機會。當中華帝國默許和支持蘇聯在印度支那的行動時,蘇聯看到了另一個出海口的希望。那就是顛覆英國和法國在印度支那的殖民地,這樣就可以獲得在東南亞的立足之地了。

1920年,蘇聯支持的越南蘇維埃紅軍就已經發展到10萬人的規模了,只不過蘇聯被國際封鎖無法給越南提供更多的武器裝備和資金。但隨着中蘇貿易開通,蘇聯終於得到中華帝國的默許有了向越南紅軍提供武器和資金的渠道了。

到了1923年1月,越南紅軍在共產國際的支持和幫助下,迅速擴張至12萬正規軍和22萬游擊隊,在河內會戰中,越軍第一次打敗了法國殖民軍,將法國軍隊趕出了北部地區。

隨後,越南紅軍青年領導人胡志明在共產國際的幫助下建立了越南蘇維埃共和國。而法軍一部分退至越南南部地區,一部分退至英屬緬甸南部後,準備捲土重來。

正是由於越南局勢的突變,法國政府急於撲滅印度支那的戰火,纔在埃及問題上向中華帝國妥協。因爲法國需要更多的資金去打越戰,而且還得得到中華帝國的支持才行。

法國放棄蘇伊士運河,作爲回報,中華帝國指示藩國菲律賓和新加坡給法軍提供軍事基地。爲了不把越南紅軍的戰火燒到中華帝國境內,中華帝國拒絕給法國提供廣州軍區轄下的海軍基地,宣佈在越戰當中保持中立。

法國從中華帝國得到了5億龍幣的戰爭貸款,並且中華帝國將相當一部分裁撤下來的武器裝備賣給法軍,而法軍因爲路途遙遠,從本土運輸武器裝備成本太高和時間來不及,因此只好允許中華帝國發這筆戰爭財。

越共中央爲爭取緩和時間,以鞏固和發展革命力量,切實做好抗戰建國的準備工作,配合共產國際提出“以和求進”的方針。法國殖民者從本土抽調軍隊前往遠東需要時間,爲爭取時間,部署兵力,也願意談判,兩國於是都暗中向中華帝國提出了出面調停的請求。

1923年4月,中華帝國迴應兩國的請求,扮演國際和平大使,向法越兩國提出調停談判,並且爲了加深法國和蘇聯的矛盾,中華帝國邀請了蘇聯旁聽談判。

法國和越南都沒有談判的誠意,因此雙方的談判遲遲沒有任何進展,但雙方都在爭取時間做準備,因此都維持談判不破裂。

4月6日,越法雙方代表在廣_州簽訂《初步協定》。協定規定:法國政府承認越南蘇維埃民主共和國爲一個自由的國家,擁有自己的政府、國會、軍隊和財政,是印度支那和法蘭西聯邦的一部分,關於三圻合併問題,通過表決方式徵詢人民意見決定;越南政府對境內的殘餘法軍,準備予以友好的接待;雙方一致同意立即停止敵對行動,締結條約附屬協定。規定:協定簽訂後10個月,暫駐越南的1.5萬名法軍將開始在5年內逐步撤完。

5月9日,范文同率領越南代表團在巴黎近郊楓丹白露就越南未來的地位、越南外交權、三圻合併、法國在越南的經濟和文化利益等問題同法國政府談判。9月8日,法國政府宣佈,由於意見分歧很大,會議將不再繼續進行。

9月14日,由胡志明和法國政府海外領地部部長馬裡於斯?穆泰在巴黎簽訂《臨時協定》。協定規定:越南政府承認法國在越南的經濟和文化利益;法國停止在南方的軍事行動,尊重越南民主自由的原則,釋放由於政治問題和抗戰行動而被捕的南方人民;南方人民享有集會、結社、新聞、住來的自由等權利。但是關於越南未來的地位、越南外交權、三圻合併等問題則始終沒有得到解決。法國政府堅持重建其在越南的殖民統治,因而只同意越南“在法蘭西聯邦內實行自治”;而胡志明則堅持越南完全獨立和統一,所能作出的最大讓步,只是同意“在法蘭西聯邦內的獨立和統一”。

法國總統亞歷山大?米勒蘭(AlexandreMillerand)認爲,如果承認越南享有自治領的地位,勢必爲法國的自治領開創危險的先例。爲此,他悍然撕毀了這個協定。

18日,越法雙方代表同時終止了在廣_州的談判,拋開中華帝國和蘇聯,單方面在大叻舉行談判,旨在停止仍在繼續的敵對行動,並對越法之間未來的經濟、文化和政治關係提出建議。

但在談判期間,法國遠征軍總司令德沙路爾就下令法軍進駐海防——芒街和諒山——海寧地區,並進攻北部西北高原和中部西原高原,越南紅軍立即還擊。

德沙路爾遂以此爲藉口,下令法軍侵佔海防和諒山,並派幾千法軍在峴港登陸。

12月16日,法國在越南的全體高級官員在海防舉行會議,策劃新的殖民戰爭。12月17日,法軍越過河內安寧區米粉街的障礙物,襲擊越南首都自衛團的防守所,自衛團當即自衛還擊。德沙路爾又以此爲藉口,下令法軍進攻安寧區。12月18日,法軍侵佔越南政府的交通部和財政部。同日,北部法軍司令莫里向越南政府提出最後通牒,要求立即解除越南首都自衛團和紅軍的武裝,並以佔領越南首都警察局相要挾。越南政府拒絕了莫里哀的要求。12月19日,法軍開始炮擊河內,隨後發動了對越南的全面武裝進攻。

12月20日,胡志明發出《號召全國抗戰》的告人民書,莊嚴宣告:“我們寧可犧牲一切,決不肯亡國,決不肯做奴隸。”他號召全國人民“不分男女,不論老幼,不分宗教、黨派、民族,只要是越南人,就要起來打倒法國殖民者,拯救祖國。”第二天,越共中央發出《全民抗戰的指示》,指出抗法戰爭是一場“全民、全面、長期的抗戰”,越南抗法戰爭從此全面展開,史稱東洋戰爭。

東洋戰爭爆發時,法國投入近10萬海陸空兵力,利用中華帝國和英國提供的軍事基地作爲跳板,裝備精良。而越南衛國軍的總兵力11.5萬人,地方部隊和民兵游擊隊100萬人。除了少部分軍隊的武器還算先進外,大部分的武器都是原始的,只有蘇聯有限的援助。而中華帝國暫時中立,先看看雙方的實力對比再做決定。

東洋戰爭爆發當天,中華帝國最具權威的報紙帝國日報刊登了評論員文章,稱:“越南人只能用棍棒對抗法國人的飛機、大炮、坦克和機槍,甚至譏諷越南的抗戰是螞蚱踢大象,雙方力量之懸殊,不看好越南勝利。”

與此同時,中華帝國國會也對這個問題相當的關注。按照中華帝國的戰略部署,最終的結果該是中華帝國恢復對越南的宗主國統治,而不是法國或者蘇聯任何一方控制越南。如今法軍實力強大,越南紅軍能否撐得下去成爲關鍵問題。

“還是先看看局勢吧!”

紫禁城皇宮,當王士珍將情況向王辰浩彙報後,王辰浩對此很是淡定。他相信紅軍的強大力量,經歷大戰嚴重毀壞的法國現階段表現出來的強悍戰鬥力只是表象,因爲法國財政無力支撐長久戰爭,只要越南紅軍能夠拖延下去,法軍必敗無疑。

王士珍問道:“陛下的意思是?”

王辰浩笑了笑,說道:“蘇維埃紅軍的戰鬥向來以精神制勝爲法則,前期紅軍肯定要捱打,只要堅持下來,戰爭很快就會到相持階段。而法國戰後財力不支,根本不可能長期消耗下去,因此一旦法軍的速戰速決計劃失敗,等待法軍的必定是失敗。”

王士珍贊同道:“陛下所言頓時令微臣茅塞頓開。想那法蘭西國一半城市毀於戰火,哪還有財力打仗?加上路途遙遠,法軍消耗巨大很快就會支撐不下去了。”

王辰浩點點頭,道:“法軍註定要失敗的,因此我們的目光要放在越南紅軍上面。等到他們勝利之時,我們要迅速摘掉他們的勝利果實。”

王士珍回答道:“陛下放心!微臣已經做好了準備,一批親華安南人已經被打入越南紅軍內部,帝國將會支持他們奪權。”

王辰浩滿意的點頭道:“做的很好!但要注意隱蔽,不可過早的被蘇聯人察覺,以免影響大局。”

王士珍連忙道:“臣明白!”

王辰浩道:“這越戰打起來,如果我們操作得當的話,估計可以把法國、蘇聯和越南都拖垮。”

王士珍試探的問道:“陛下是指像世界大戰期間帝國的策略那樣,兩邊玩平衡,讓他們死磕到底?”

王辰浩點點頭,道:“完全可以試試嗎!”

王士珍想了想,於是道:“陛下放心,就交給微臣去辦吧!”

就這樣,在王辰浩的指示下,中華帝國坐山觀虎鬥,等待雙方兩敗俱傷之時。同時,中華帝國決定暗中採取手段,通過向兩邊提供軍事情報和武器裝備等支援方式,維持雙方長期打下去,以期待同時削弱三國的戰略目的。

正如王辰浩預料的那樣,法軍財力緊張,只能持其優勢兵力,採取“速戰、速勝”的戰略方針,企圖一舉殲滅越軍主力。他們從河內、海防等大城市向周圍城鄉發動大進攻,佔領重要交通線,控制了紅河三角洲地區。同時,在峴港登陸的法軍,則大舉進攻廣治、順化,攔腰切斷了越南南北的通道,完成了對南方、北方的分割,使部署於南方和北方的越軍不能互相呼應。

12月23日,法軍對海防濫肆轟擊,造成2萬多平民傷亡。在法軍氣焰囂張的進攻形勢下,越軍採取積極防禦的戰略方針。他們將隊伍一分爲二:一部分打陣地防禦戰,正面狙擊法軍進攻。另一部分則轉移到農村,開展游擊戰,消耗法軍有生力量。

在河內戰場上,越軍進行了兩個月的“衛城街壘戰”,打死、打傷、瓦解法軍1.9萬人。法軍進攻北部西北山區,佔領和平、山西、義路後,沿滇越鐵路進佔老街,切斷北部山區與平原地區的聯繫。法軍2萬多人、飛機40架、坦克70多輛,外加許多艘軍艦的火力配合,向北部山區發動大進攻。他們兵分兩路,形成鉗形,企圖在北件合圍,殲滅越軍主力,佔領北部中央根據地。越南軍民發揚“決戰決勝”的精神,在誘敵深入之後,展開游擊戰和運動戰,予以分割包圍,全國各戰場也緊密配合,於12月23日粉碎了法軍的進攻,打破了7000餘法軍組成的戰鬥包圍圈,收復了太原、宣光等地,取得了越北戰役的勝利。

在高平,法軍指揮官的飛機被越軍高速機槍擊落,法國遠征軍副總參謀長貝特及其參謀機關人員全部喪命。

法國失利,遠征軍總司令瓦呂伊被撤職,由薩蘭代理。法國駐印度支那高級專員亦被召回國。越北大捷,宣告了法國“速戰、速勝”戰略方針的破產,標誌着越南抗法戰爭由戰略防禦階段進入戰略相持階段。

在越南全國抗戰一年中,法軍傷亡2萬多人,相當於法國在印度支那總兵力的1/6。而越軍則由11.5萬人發展到15.5萬人。

1924年2月,法國派布萊佐代替薩蘭任遠征軍總司令,增調15萬兵力到越南。布萊佐鑑於法軍無法迅速取勝,於是在相持階段便改取“以越制越、以戰養戰”的戰略方針,以維持其長期侵略戰爭。越軍則以多種鬥爭形式打擊敵人,奪取戰爭主動權。布萊佐收縮兵力,放棄北部高平、北件部分地區,對南方佔領區進行“綏靖”,對北方解放區進行“蠶食”和“掃蕩”,並進行“封鎖”,着重控制紅河三角洲。

入秋以後,實行小規模的“蠶食”北部解放區的政策,掠奪人力、財力、物力,破壞越軍的後備力量。同時,法國還利用保大、武鴻卿、阮祥三等越南親法人士來分裂人民,破壞抗戰。

法國扶植保大建立“君主立憲國”,糾集封建餘孽,組建僞軍,同越軍作戰。中華帝國方面見法軍的攻勢減弱,越軍不斷壯大,於是擔心法軍太快戰敗越軍壯大後無法控制,於是向法國追加3億龍幣貸款,並派出兩艘中華帝國軍艦駛入西貢,爲法軍運來大量武器裝備。包括先進的M16戰車、W16輪式步戰車在內,迅速強化了法軍的火力配備,成爲法軍屠殺越南紅軍和游擊隊的利器。

針對法軍戰略方針的改變和國內勢力的互相勾結,越軍無法正面跟法軍決戰,只好以連、排爲單位,插入敵人心臟地帶,發展正規軍、地方軍、民兵游擊隊三結合的武裝力量體制,並組建機動部隊,實施運動戰。他們協同敵後軍民開展反掃蕩戰,消滅敵人,重建蘇維埃政權。這樣,不久就在敵後建立起許多遊擊根據地,法軍爲對付越軍的游擊戰,將大兵團拆散,分成許多小單位,駐守各地據點。法軍兵力一分散,就失去了進攻的能力,逐漸陷入被動挨打的境地,而越軍游擊戰則愈益發展,武裝力量日益壯大。隨後,越軍逐漸集中,起初以營,繼之以團,進而以師爲單位進行戰鬥。

1924年底越軍在東北、西北、羅江、洮江等戰役中取得了勝利,解放了大片國土。次年1月,越軍乘黑夜潛入河內白梅機場,一舉摧毀敵機22架,予法軍以沉重打擊。但是,敵強我弱的軍事形勢並未改變,北部中央根據地的處境仍十分困難。

越南成立之後,沒有得到任何國家承認,包括蘇聯在內也沒敢直接承認。使得越南政府被西方殖民者譏諷爲“影子政府”。

中華帝國爲了控制越南,加緊了對越南政府和軍方領導權的爭奪,中華帝國扶植的一批親華人士漸漸控制了越南中央權力。爲了進一步幫助這些人奪權,中華帝國故意拒絕胡志明等親蘇人士的訪華求援,迫使越南政府派出阮正文等親華派官員訪華,而中華帝國則趁機提出條件,稱只有阮正文等人能夠得到中華帝國的信任和幫助,於是越南蘇維埃政府不得不啓用阮正文等人蔘與中央決策,這樣一來,阮正文等親華派迅速控制了越南黨政軍大權,並且加快了排擠親蘇派和提拔親華派的進度。

終於在1925年初,阮正文等親華派徹底控制了越南政府的黨政軍大權,胡志明等親蘇派陸續被罷免排擠出中央領導層,蘇聯徹底失去對越南的控制。

二月初,阮正文宣佈改組越南黨政軍,越南民主黨取代蘇維埃工人黨,建立越南民主共和國,改組紅軍爲越南國防軍,宣佈越南恢復資本主義制度,以換取國際社會的承認。

隨後,中華帝國政府第一個承認越南民主共和國,並正式建立外交關係。接着,大中華聯邦各個成員國及其他爲中華帝國馬首是瞻的國家也先後與越南建交,從此,越南抗法戰爭獲得了極爲有利的國際條件。這一天,後來被定爲越南人民“外交勝利日”。而阮正文廢除蘇維埃政權,取代胡志明帶來的負面效果也消失了,很多對阮正文奪權不滿的政客和軍官們也改變了態度,畢竟蘇聯跟中華帝國比起來,越南跟中華帝國更加親密,更有安全感。

光華二十五年三月,阮正文秘密訪華,代表越南請求中華帝國援助。

中華帝國內閣根據王辰浩的諭令,作出了全面援越的重大決策。經雙方商定,中華帝國軍將以越戰波及中華帝國國境線,威脅中華帝國國民安全爲由出兵介入東洋戰爭。

三月十七日,中華帝國藉口法軍在中越邊境越境進入中華帝國境內槍殺一名中華帝國公民爲由,要求法軍從中越邊境後退100公里。法國遠征軍司令部擔心越軍逃入中華帝國境內,當即否決,但表示立即徹查此事。

然而,中華帝國不會給法軍調查的機會,立即宣佈法國無視中華帝國,嚴重傷害了中華帝國國民的感情,並命令廣州軍區第十七裝甲師和第二十二機械化步兵師越過中越邊境線,向對面法軍發動了邊界戰役。

中華帝國廣州軍區出動三個航空聯隊,對邊境線上的法國第十七山地步兵師駐地實施突然轟炸,打的法軍措手不及。隨後中華帝國軍的戰車部隊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迅速突破法軍陣地,向縱深穿插。

法軍遠征軍司令部得知中華帝國軍突然出兵攻擊法軍,一時間不知道該如何是好,立即上報法國政府。法國政府立即回電,要求法軍不得抵抗,立即後撤,違令者軍法處置。

法軍上下得到這個不抵抗命令時,頓時一片悲哀,但是卻不得不執行命令。於是在邊境線附近的數萬法軍未放一槍一炮,悉數後撤。而中華帝國軍如入無人之境,一路上光接管法軍拋棄的飛機、坦克、大炮等武器裝備和糧食、油料等補給物資不計其數。

中華帝國軍見法軍不抵抗主動後撤,一口氣推進了120公里後方才停止進軍。中華帝國政府只有一個“不存在的公民遇害”作爲藉口,根本不足以用來跟法國宣戰。法國採取不抵抗政策,中華帝國也就在完成掃清邊界敵軍的任務後停止了攻勢。

邊界戰役以中華帝國未遭到任何抵抗而結束,中華帝國不過是清理邊界法軍,以便把物資送到越南國防軍手裡而已,還沒有到跟法國直接撕破臉皮的時候。法國顯然也從中越建交開始就知道中華帝國想要介入了,從整體戰略上面考慮,法國政府也不想跟中華帝國翻臉,因此只能忍讓。

隨後,中華帝國和法國展開了談判,中華帝國要求在中越邊境設立100公里的軍事緩衝區,作爲人道主義收留越南平民,交戰雙方軍隊不得在緩衝區內作戰。中華帝國佔據道義制高點,法國對此雖然非常清楚,但也相當的無奈,只好同意。

這樣,中華帝國停止了軍事行動,建立了軍事緩衝區,有了給越南國防軍援助的基地了,可以繼續支持越南國防軍跟法軍打下去,以便達到進一步控制越南和削弱拖垮法國的戰略目的。

同時,中華帝國派出軍事顧問團入越,開始長期協助越軍的建設和作戰。在此以前,還派了大量的政治顧問團入越,協助越南政府建設親華政權構架,傳播中華帝國的政治觀、世界觀,清洗反華派和打壓親蘇派、親法派。

正是在中華帝國的強有力支援下,越南各方面的工作逐步走上軌道,保證了抗法戰爭的順利進行。

英國作爲法國的盟友,自然關注法屬印度支那的戰事。很快在西貢建立英國軍事顧問團,予法國以大量軍需援助,企圖挽回敗局。

在英國的援助下,法國制訂了緊急“綏靖”與猛烈反攻相結合的“塔西尼計劃”:集中兵力,先“綏靖”佔領區,後進攻解放區,以奪回戰爭主動權。法軍在佔領區周圍,製造寬5至10公里的無人地帶,同時以3300個地堡爲防禦體系,鞏固紅河三角洲地區。此外,還擴充僞軍、鞏固僞政權,以實現其“以越制越、以戰養戰”的政策。

但法軍一集中,就控制不住佔領區,如果進攻解放區,佔領土地,兵力又分散,陷入無法解決其侵略戰爭矛盾的困境之中。

從二五年春季起,越軍乘法軍集中兵力“綏靖”佔領區之機,在中華帝國軍事顧問團的協助下,連續發動了中游、和平、西北等局部性的反攻戰役,共殲法軍4萬餘人,解放了擁有125萬人口的國土。其中和平戰役,打敗了塔西尼調集的20個營兵力的進攻,在戰役中共殲敵2.2萬人,是戰爭爆發以來越軍殲敵最多的一次戰役。

法軍被迫放棄北越西北高原重要據點那產,轉攻爲守。至此,法國的全面戰爭計劃宣告破產,而越軍則牢牢地控制着戰爭主動權。

隨後法國從本土、非洲抽調援軍12個營(2萬人),拼湊僞軍54個輕裝營,用機動部隊進攻北部解放區,用僞軍固守南部和中部的佔領區,“黑鯉戰役”爆發。

法軍兵分3路進攻紅河左岸祿江以北地區,但不到10天即被越軍粉碎,被殲1700餘人。同年10月,他又發動“海鷗戰役”,大舉進攻寧平、清化解放區,但不到一個月,被越軍殲滅了3個營和16個連,又以失敗告終。

越軍連連勝利,裝備也不斷升級,背後有中華帝國支持的影子已經非常的明顯。而法國已經深陷越戰泥潭無法自拔,國力憔悴的法國財政已經不堪付出,法國作爲反戰呼聲最高的國家,持續了敗仗令法國政府遭到猛烈的輿論攻擊,戰爭打到這個程度已經嚴重拖累了法國的經濟復甦。

“不能再打下去了!”

1925年底,法國總統亞歷山大不得不承認越戰失利,被迫辭職。皮埃爾-保羅-亨利-加斯東-杜梅格就任法國新總統。

皮埃爾就職總統後,第一件事就是訪華,請求中華帝國出面調停,法國要求結束越戰。

與此同時,越南也被東洋戰爭拖垮了,前後欠下了中華帝國總額高達8億龍幣的外債,再打下去一輩子給中華帝國當奴隸都還不清,因此阮正文政府也不想打下去了,願意跟法國和談。

於是,在中華帝國的斡旋下,法國和越南在上_海國聯總部展開談判,中華帝國以維護地區穩定的名義正式要求兩國罷兵和談,操作國聯來解決問題。

光華二十六年一月五日,國聯會議開始討論恢復印度支那和平問題,與會各國就恢復印度支那各國和平達成了一致,簽署了《印度支那和平章程》。主要內容爲:印度支那全境實行停火,法國從印度支那撤軍,並設聯合委員會及國際委員會作爲軍事停戰的監察和監督機構。按照中華帝國的意思,法屬印度支那不可以作爲一個獨立國家,應該分解爲北越、南越、老撾、柬埔寨四國,與會國尊重印度支那四國的獨立、主權、統一和領土完整,不干涉其內政。爲了安撫印度支那旁邊的英國殖民地,中華帝國宣佈南越、北越、老撾、柬埔寨4國不參加任何軍事同盟,也不允許外國在它們的領土上建立軍事基地,以便打消英國的擔憂。

印度支那和平章程的簽訂,標誌着越南抗法戰爭勝利結束,也標誌着法國在印度支那地位的終結。歷時4年的越南抗法戰爭,共殲滅法軍561900人,法國消耗戰費25億龍幣,其中英國援助3億龍幣。法國第13屆內閣倒臺,8個遠征軍總司令敗走,剛剛起色的法國經濟再次崩潰。與此同時,越南有無數城市、村莊被夷爲平地,約150萬人死亡。

而中華帝國在這場戰爭中是最大的贏家,向法國和越南出口總額12億龍幣的各種軍民物資,逼迫法國欠下中華帝國16億龍幣,越南欠下8億龍幣的債務。最重要的是,中華帝國成功的驅趕走了法國,控制了法屬印度支那地區。而且法屬印度支那被中華帝國分解爲四個國家,這樣他們之間相互牽制,無法坐大,符合中華帝國東南地區的國防安全。

隨後,中華帝國分別同四國正式劃分了國界。尤其是越南,王辰浩親自下旨,南越和北越只有陸地領土基線,西沙羣島、東沙羣島、南沙羣島屬於中華帝國領地,並以法律形式規定下來,對此南北越南政府盡皆表示無異議,他們並不知道南海下面的豐富石油儲藏,否則肯定不會輕易簽字的。而中華帝國跟他們劃分了國界線,從而一次性解決領土問題,避免了未來可能發生的領土爭議問題。

第408章 日空軍的恥辱第367368章 橡膠戰爭第421章 坦克大戰第325章 瓜分英國殖民地(1)第483章 納粹崛起(二)第351章 航母計劃第238章 風雨京畿(四)第394章 中華帝國陸軍少爺兵們的第一戰第570章 擊沉俾斯麥號第210章 廷議第389章 扶桑的悲哀第536章 制裁德國與世界經濟危機第509章 黃金大掠奪第716章 衛士導彈防禦計劃第395章 血戰失立山第732章 單極世界第26章 世界震驚第478章 爲了帝國而犧牲色相第97章 一個人情第543章 五國公約失效,全球大規模軍備競賽爆發第545章 核子時代降臨,中華帝國的級終極核動力戰列艦第275276章 不宣而戰三第369章 蘭芳東南亞的釘子戶第231章 西班牙求和(下)第59章 陸軍的代差第449章 黑色閃電戰(上)第545章 核子時代降臨,中華帝國的級終極核動力戰列艦第102章 北洋兵器第534章 羅斯福的大清洗第505章 空中走廊地獄火同亨克爾的較量第210章 廷議(二)第519520章 BB黨們的希望和M28陸戰之王第55章 籌備新軍(一)第465章 兩百億美元怎麼夠?第238章 英國屈服第450章 黑色閃電戰(下)第391章 滅寇計劃第21章 雷行北洋第558章 噴氣時代降臨第493章 中蘇博弈第184章 較量第214章 拉幫結夥瞄準西班牙第123章 併購帕森斯第236章 瓜分英國殖民地(2)第258章 操勞過度第677章 颱風行動之暗度陳倉第67章 我的新軍我的兵(3)第709章 蘇德結合的產物——米格問世第394章 中華帝國陸軍少爺兵們的第一戰第249章 將計就計第114章 唐代沉船第84章 大禮第3章 如此粗暴第285章 爆豆的尼古拉第427428章 太平洋風暴正在形成第711章 鋼鐵的碰撞第294章 攪屎棍 來自黑山的鬧劇第100章 借自己的錢也賺利息第219章 金融危機第89章 委以重任第208章 九日戰爭(上)第314章 琵琶精號第587章 終極戰列艦對決之芬蘭灣海戰第385章 鐵骨錚錚的超級戰列艦第465章 兩百億美元怎麼夠?第708章 歐洲聯合艦隊第311章 中華帝國大西洋艦隊第631章 墨西哥大潰退(上)第637章 地獄火登場第625章 希特勒的抉擇第492章 中土安保同盟第36章 芙蓉帳暖度春~宵第704章 歐洲共同體第451章 檢查省PK監察省第657章 決戰大西洋之剮刑戰術第490章 海灣戰爭——中華帝國的武力炫耀第260章 插手巴拿馬運河第317章 南海大海戰(二)第153章 火拼璦琿(上)第90章 收心第465章 兩百億美元怎麼夠?第245章 六大工業基地第699章 核談判(中)第257章 殺機重重第25章 聯合艦隊覆滅(三)第625章 希特勒的抉擇第451章 檢查省PK監察省第362章 中華帝國的全球戰略佈局第149章 再做一次壞事第210章 廷議第110章 小喬第227章 血火加勒比(下)第68章 我的新軍我的兵(4)第319320章 屬於中華帝國的神弓海軍時代第240章 四省八部制第602603章 中德海軍的初次較量第249章 將計就計第238章 風雨京畿(四)第655章 決戰大西洋之反制措施第206章 爲高升號復仇(上)
第408章 日空軍的恥辱第367368章 橡膠戰爭第421章 坦克大戰第325章 瓜分英國殖民地(1)第483章 納粹崛起(二)第351章 航母計劃第238章 風雨京畿(四)第394章 中華帝國陸軍少爺兵們的第一戰第570章 擊沉俾斯麥號第210章 廷議第389章 扶桑的悲哀第536章 制裁德國與世界經濟危機第509章 黃金大掠奪第716章 衛士導彈防禦計劃第395章 血戰失立山第732章 單極世界第26章 世界震驚第478章 爲了帝國而犧牲色相第97章 一個人情第543章 五國公約失效,全球大規模軍備競賽爆發第545章 核子時代降臨,中華帝國的級終極核動力戰列艦第275276章 不宣而戰三第369章 蘭芳東南亞的釘子戶第231章 西班牙求和(下)第59章 陸軍的代差第449章 黑色閃電戰(上)第545章 核子時代降臨,中華帝國的級終極核動力戰列艦第102章 北洋兵器第534章 羅斯福的大清洗第505章 空中走廊地獄火同亨克爾的較量第210章 廷議(二)第519520章 BB黨們的希望和M28陸戰之王第55章 籌備新軍(一)第465章 兩百億美元怎麼夠?第238章 英國屈服第450章 黑色閃電戰(下)第391章 滅寇計劃第21章 雷行北洋第558章 噴氣時代降臨第493章 中蘇博弈第184章 較量第214章 拉幫結夥瞄準西班牙第123章 併購帕森斯第236章 瓜分英國殖民地(2)第258章 操勞過度第677章 颱風行動之暗度陳倉第67章 我的新軍我的兵(3)第709章 蘇德結合的產物——米格問世第394章 中華帝國陸軍少爺兵們的第一戰第249章 將計就計第114章 唐代沉船第84章 大禮第3章 如此粗暴第285章 爆豆的尼古拉第427428章 太平洋風暴正在形成第711章 鋼鐵的碰撞第294章 攪屎棍 來自黑山的鬧劇第100章 借自己的錢也賺利息第219章 金融危機第89章 委以重任第208章 九日戰爭(上)第314章 琵琶精號第587章 終極戰列艦對決之芬蘭灣海戰第385章 鐵骨錚錚的超級戰列艦第465章 兩百億美元怎麼夠?第708章 歐洲聯合艦隊第311章 中華帝國大西洋艦隊第631章 墨西哥大潰退(上)第637章 地獄火登場第625章 希特勒的抉擇第492章 中土安保同盟第36章 芙蓉帳暖度春~宵第704章 歐洲共同體第451章 檢查省PK監察省第657章 決戰大西洋之剮刑戰術第490章 海灣戰爭——中華帝國的武力炫耀第260章 插手巴拿馬運河第317章 南海大海戰(二)第153章 火拼璦琿(上)第90章 收心第465章 兩百億美元怎麼夠?第245章 六大工業基地第699章 核談判(中)第257章 殺機重重第25章 聯合艦隊覆滅(三)第625章 希特勒的抉擇第451章 檢查省PK監察省第362章 中華帝國的全球戰略佈局第149章 再做一次壞事第210章 廷議第110章 小喬第227章 血火加勒比(下)第68章 我的新軍我的兵(4)第319320章 屬於中華帝國的神弓海軍時代第240章 四省八部制第602603章 中德海軍的初次較量第249章 將計就計第238章 風雨京畿(四)第655章 決戰大西洋之反制措施第206章 爲高升號復仇(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