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4章 對美日戰略之迷惑

歐美各國從中華帝國進口的潛艇一律被稱之爲海狼潛艇。按ctrl+d快速收藏"《》"各國儘管各自都單獨命名了,但是國際公稱還是海狼xx型。

中華帝國出口的武器一律被降低一個級別,因此夏級、商級、周級和西漢級潛艇的出口型,分別命名爲海狼1、海狼2、海狼3和海狼4型,到海狼4已經具備遠洋作戰能力了。

德國海軍將中華帝國的出口型潛艇進一步命名,分別以uxx型潛艇進行單獨命名。

有鑑於中華帝國使用潛艇封鎖大西洋,迫使強大的英國屈服,這點被德國海軍所認同。但是德國海軍水面艦只無法衝破英國海軍的封鎖,因此只能依靠潛艇進行破交戰。

海狼4型潛艇僅僅是中華帝國西漢級潛艇的降低等級的版本,德國海軍非常清楚,想要真正具備潛艇破交戰能力,還得獲得中華帝國真正的實戰型潛艇,至少也要獲得超過海狼4型的先進潛艇。

中華帝國的軍火商們從帝國軍部獲得了秘密文件,允許出口晉級以下的潛艇,而且要求降低技術標準,設計帝國潛艇最先進的核心技術被禁止出口。

這樣一來,中華帝國的軍火商們被授權可以大規模出口東漢級潛艇,對外出口代號海狼5型,除了禁止安裝聲納系統之外,其他東漢級潛艇技術允許出口。

德國跟中華帝國軍火商們的談判進度非常快,因爲德國軍方非常慷慨,對中華帝國軍火商們提出的東漢級潛艇要價100萬龍幣沒有提出異議,唯一的要求就是希望中華帝國能夠在三個月內完成200艘海狼5型潛艇的供貨。

德國海軍的慷慨也贏得了中華帝國軍火商們的好感,以中華帝國海強大的海軍工業能力,3個月完成200艘東漢級潛艇是可以做到的,因爲中華帝國的該級潛艇已經是七年前的產品了,技術相對於中華帝國現役的晉級和唐級潛艇已經非常的成熟了。

光華13年夏天,中華帝國於去年制定的對日美戰爭的軍備擴充計劃業已完成,其中包括完成了三十艘晉級潛艇和五十艘唐級潛艇。去年年底的時候,歐戰爆發,中華帝國軍方追加了各項軍費開支,其中包括追加了潛艇的建造預算,原本十一艘唐級潛艇,額外擴充了三十九艘,並與光華13年夏天全部完工。

由於中華帝國海軍的晉級潛艇和唐級潛艇已經完全可以勝任艦隊作戰、獨立破交作戰和反潛作戰要求,而且對日本和美國海軍的潛艇有着壓倒性的優勢。這樣,中華帝國的49艘服役了6年多的東漢級潛艇可以退役了,於是善於理財的帝國軍火商們從帝國海軍那裡以40萬龍幣的價格將東漢級潛艇購買到手,拆除聲納系統等帝國禁止出口的核心裝備後,以100萬龍幣的價格賣給德國海軍,可謂賺翻了。

德國海軍跟中華帝國軍的火商們簽署了海狼5型潛艇出口協議後,第一批三十艘潛艇在一個禮拜的時間內就在中華帝國百慕大海軍基地秘密交貨,直接由德國海軍接收,並於三天後就投入大西洋破交戰上面,很快就取得了一系列驕人的戰績。

英國方面對於德國的潛艇破交戰非常頭疼,有鑑於英中戰爭期間,中華帝國海軍對英國的破交戰教訓,英國大力發展了驅逐艦力量,七年間英國共建造了13級共400艘驅逐艦,反潛已經成爲英國海軍最大的認爲之一,目的就是不要重演中英戰爭歷史。

不過,英國的驅逐艦是針對德國現役潛艇普遍潛航時間不足的缺點,被動的守株待兔。往往是德國潛艇擊沉了英國商船和軍艦後,英國的驅逐艦才趕到附近海域搜索。要等到數個小時後德國潛艇沒有氧氣後上浮時才能夠實施攻擊。

而德國從中華帝國獲得了海狼5型(東漢級)潛艇後,潛航時間延長至6個小時,潛航深度達到75米,使得英國的驅逐艦無法有效擊沉德國潛艇。

隨着被擊沉商船的噸位不斷上升,英國政府和國民再次陷入恐慌,認爲德國潛艇將重演七年前中英大西洋戰爭,英國堅持不到6個月就得投降。

英國政府非常恐慌,很快英國迷6(軍情局六處)從中華帝國截獲了一份重要情報,一名移民中國的英國人(特工)在中華帝國海軍葫蘆島基地附近從當地漁民口中得知中華帝國海軍的驅獵艦和潛艇經常進行潛艇戰和反潛作戰演習。從中國漁民的口中得知,不是每次都是潛艇贏,中華帝國的反潛驅獵艦多次獲得勝利。

這個消息刺激了英國政府,海軍大臣丘吉爾急忙預見中華帝國駐英國大使李經方,尋求中華帝國海軍在反潛方面的幫助。

中華帝國希望維持同盟國和協約國之間的戰力平衡,希望他們打得越久越好,只有這樣中華帝國纔可以賺取更多的戰爭財。

不過,協約國不僅僅從中華帝國進口物資,還從其他國家進口大量物資,這讓中華帝國方面不怎麼滿意。一直以來,中華帝國都對美國視爲大敵,對美國向協約國出口物資自然不樂意。

於是,藉着這個機會,李經方奉命向英國政府提出減少從其他國家進口物資,更多的從中華帝國進口物資的要求,如果英國政府同意,那麼中華帝國將向英國海軍出口反潛驅獵艦和反潛戰技術。

對於中華帝國的要求,英國政府非常無奈。英國政府本不想受制於中華帝國的補給供應,因此纔會多方面尋求美國等其他國家的物資出口供應,維持多個補給鏈,不再一棵樹上吊死,這是英國出於防備中華帝國未來訛詐英國的目的。

如今,如果不答應中華帝國的要求,那麼在反潛作戰方面,英國將損失慘重,甚至輸掉這場戰爭。尤其是美國迫於德國壓力,允許德國艦隻檢查美國商船,這樣一來,從美國不可能獲得更多的軍事物資了。

綜合考慮之後,英國政府同意了中華帝國的要求,於是中華帝國海軍指示帝國一批驅獵艦方面的軍火商們,可以向英國出口反潛驅獵艦,但聲納系統依然被列在禁止出口行列。所有反潛驅獵艦都不得安裝聲納系統。

爲了儘快給英國安心,中華帝國將退役的兩百多艘飛魚級驅獵艦和西北風級驅獵艦重新噴漆改裝,安裝了反潛投射炸彈,交給軍火商們賣給英國海軍。由於中華帝國的快速供貨,英國海軍方面也顯得很大方,每艘飛魚級反潛驅獵艦出價90萬龍幣,西北風級驅獵艦出價110萬龍幣購買,一共訂夠200艘,全部在四個月內交付英國海軍使用。

第一批20艘改裝的飛魚級反潛驅獵艦同樣在百慕大海軍基地交2000貨,英國直接派來軍官和水兵駕駛這些驅獵艦投入大西洋反潛作戰。同時,應英國海軍的要求,中華帝國海軍反潛專家李銘中校擔任英國海軍顧問,指導英國海軍反潛作戰。

事實上,中華帝國方面深知出口給德國的潛艇各項性能和弱點,因此非常容易對付德國潛艇,很快英國商船損失數量大幅度下降,英國爲之歡呼,英國政府於是深信中華帝國的誠意,於是大幅度減少從美國等其他中立國家進口物資,都改爲從中華帝國進口。

這樣一來,歐洲爆發七個月後,中華帝國對協約國的出口物資總額佔到協約國從國外進口物資總額的90%,協約國方面大批的黃金被運往中華帝國。

同樣,中華帝國對同盟國物資的出口也達到96%,原因是歐美中立國家任務同盟國是發動戰爭的始作俑者,加上協約國對同盟國的封鎖,以至於同盟國基本上靠從中華帝國進口物資。中華帝國在同盟國方面不需要使用手段就可以壟斷對同盟國的出口利潤。

美國在跟中華帝國競爭歐洲戰爭財這塊大蛋糕的戰鬥中,立即處於下風,這令中美之間的矛盾更加尖銳化了。

當然,中美之間的巨大矛盾已經是全世界不公開的秘密了,就差雙方政府公開承認兩國敵對的事實了。

歐戰的爆發,並沒有影響中華帝國跟美國之間的敵對,反而雙方的敵對氣氛越來越濃。

光華十三年夏,經過光華十二年的大規模軍備擴張,中華帝國首次要求國內各大軍工業轉入戰事機制,即有限完成中華帝國海陸空三軍的軍備要求。

這是因爲,中華帝國最高層已經決心跟美日開戰了,因此需要做好充足準備工作。

光華十三年夏,中華帝國海軍工業迎來的震驚世界的工業成就,中華帝國四艘元級超神弓型戰列艦在362天內完成建造工作,打破了英國海軍工業13個月完成無畏號建造的神話。

當然,嚴格的講,中華帝國用了362天完成四艘6萬噸級的元級戰列艦,這個建造速度遠遠不是當年的英國用13個月時間完成一艘20000噸級無畏號戰列艦所能夠比擬的。不論從建造速度、建造噸位、建造難度等方面對比,中華帝國海軍工業都可以以自豪的對全世界說“我們是最強的”。

相比較之下,美國的四艘搭載406毫米主炮系統的科羅拉多級戰列艦比中華帝國的元級戰列艦早開工三個月,但是卻晚一個月完工。雖然美國也跟中華帝國在海軍工業能力上一較高下,但是結果表明美國的海軍工業實力遠不如其他方面的工業能力超過中華帝國,在海軍工業方面,美國依然不如中華帝國,而且差距很大。

而作爲美國的盟友日本,日本海軍工業就差得更遠了,去年年初開工的長門級戰列艦儘管受到中華帝國元級戰列艦的建造速度刺激,但依然沒法比擬,加班加點開工也僅僅在1913年4月才完成艦體下水任務,主炮系統和艦島上層建築還得至少需要9個月的趕工才能夠完成。

可以說,中華帝國海軍四艘搭載432毫米主炮系統的元級戰列艦已經完全具備對日美海軍作戰時的壓倒性優勢了。但是由於中華帝國皇帝的謹慎,加上海軍部鉅艦大炮主義思想的軍官佔據絕對優勢,使得帝國國會在光華13年3月批准了建造四艘明級戰列艦的計劃。

明級戰列艦的提出,原本是中華帝國總參謀部爲了迷惑日美而放出的煙霧彈。其目的是告訴日本和美國,中華帝國繼續掀起大規模海軍軍備競賽,在明級戰列艦未建成之前,不會發動對日美的戰爭。

因爲對日美戰爭爲ss級保密,期間帝國高層官員們不敢喝酒,生怕酒後吐真言;不敢跟妻室同房,生怕說夢話泄露消息;不敢逛娛樂場所,生怕被國外美女間諜探查出端倪等等。總之,中華帝國皇帝王辰浩下旨稱對日美作戰是關乎中華帝國命運的一戰,因此所有官員們在這個時候都選擇了忍耐,上下一心。

正因爲嚴格的保密,帝國海軍艦政總署對此一無所知,只是按照海軍部提出的要求,設計一款全面壓到日美未來三到五年都無法超越的主力艦。

艦政總署一共拿出了19套設計方案,最終第十七套方案獲得海軍部批准。本來,海軍部就沒打算等到明級戰列艦完成再對日美動手,因爲帝國總參謀部已經制定了作戰計劃和時間表,在光華十三年夏秋之際就會動手。因此海軍部對於明級戰列艦的設計沒有放在心上,任由艦政總署發揮“想象力”,反正帝國海軍部認爲現有的海軍主力艦足以打敗日美海軍,不需要明級戰列艦參加,只要成功瞞過了日美兩國的間諜,迷惑日美高層認爲中華帝國在明級戰列艦建成前不會對日美動手之後,明級戰列艦計劃就會被叫停。

按照海軍部的計劃,明級戰列艦的對手是以消滅日美海軍主力艦,稱霸全球海軍的主力艦,三到五年內歐美各國無法超於的主力艦等爲最終戰略目的。

海軍部要求明級戰列艦的排水量超過元級,主炮口徑提升至18英寸,擁有可以抵抗18英寸主炮攻擊的裝甲防護,擁有30節航速,擁有先敵發現的能力,強大的對空火炮系統等技術參數。

海軍部把能想到的技術指標都給出了,而且明級戰列艦對外公開,目的就是嚇唬和迷惑各國列強。

艦政總署不知道其中的戰略目的,於是艦政總監魏翰牽頭,三百多位來自各國國籍的戰艦設計師、炮術專家,以及動力、通訊、光學等方面的工程師、專家和教授參與了明級戰列艦的設計和研發工作。

同時,帝國政府公開了明級戰列艦的設計指標後,國內相關方面的專家和學者們,乃至帝國民間的軍事發燒友們紛紛致電、致信給帝國國防部,提出他們的建議和設想,甚至國內一大批鉅艦大炮主義的支持者們願意捐款和當志願工人。個人捐款數額從一頓飯錢到一個月工資,甚至很多退役的帝國海軍元老們更是將棺材本捐了出來。企事業單位的捐款數額巨大,因爲這些公司企業都深受帝國海軍強大帶來的安全感和海軍工業刺激下獲得的巨大的恩惠,所以捐款從小公司的500龍幣,到大公司的幾十萬龍幣,再到國內的幾大軍火巨頭企業們的捐款更是高達200萬龍幣,紛紛支持帝國海軍建造明級超神弓型戰列艦。

帝國政府沒有想到帝國國民對明級戰列艦的期盼如此強烈,捐款高達2.7億龍幣,足夠建造五艘元級戰列艦了。

面對這種情況,帝國統帥部猶如被趕鴨子上架一般,原本不過是戰略矇騙而已,現在手裡這筆鉅額捐款想不用在明級戰列艦上都不行了,因爲帝國廉政公署和人民檢察院,以及帝國800多家新聞媒體,超過50萬工作者,加上帝國十幾個在野黨都密切監視着這筆錢的用途。如果海軍部敢挪用,那麼等待他們的將是非常嚴重的後果。

對此,海軍部內部的少數知情官員們眼饞的要命,但卻不得不將其用作明級戰列艦的建造經費。

不過,艦政總署設計定型的k129號文件(第十七方案)非常龐大,明級戰列艦的設計標準排水量達到69000噸,滿載排水量88000噸,光裝甲重量一項就達到23000噸,加上搭載18英寸巨炮,還要求三十節航速,使得明級戰列艦的單艦建造成本高達1.2億龍幣。

之所以明級戰列艦的建造規模變得如此龐大,只因爲當海軍部把明級戰列艦的設計方案呈交中華帝國皇帝王辰浩御覽時,王辰浩說了感慨萬千的說了一句話,導致海軍部和艦政總署分外上心。

“明朝,作爲中國歷史上最後一個漢族封建制度皇朝,無漢唐之和親,無兩宋之歲幣,天子御國門,君主死社稷,錚錚鐵骨,一直爲後世子孫們所敬仰。明級戰列艦,既然以明朝四位皇帝命名,就應該讓他們實至名歸,不要辱沒了他們纔是。”

正是王辰浩的這句話,海軍部上下官員們無不感慨萬千,立即將原本的19號方案打回,艦政總署於是採納了之前的的17號方案,於是明級超級戰列艦便這樣千呼萬喚始出來了。

要建造四艘明級戰列艦,國民的捐款2.7億顯然是不夠的。中華帝國政府和海軍部已經將牛皮吹出去了,如果削減爲兩艘,那麼就太對不起國民們的巨大熱情了,外國列強們也會嘲笑中華帝國的財政頂不住了。

爲此,海軍部準備向國會要錢,但造價高達1.2億龍幣的明級戰列艦,超過元級4900萬龍幣一倍多,這令國會很難通過軍費追加預算。

於是,中華帝國皇帝王辰浩代表後宮8位皇妃,37位皇子公主,300名宮女,500名內廷羽林軍,2萬皇家御林軍,10萬皇家禁衛軍,以皇室名義捐款2.1億龍幣,這樣正好可以建造四艘明級戰列艦。

明級戰列艦17號方案早在去年元級戰列艦定型開建時就開始立項研究了。當時中華帝國總參謀部修改國防方針時,明確提出對美截擊戰略,防止美國干涉中華帝國對日本的軍事行動,阻止美國海軍於日本戰區之外。中華帝國海軍確定的在西太平洋地區對美作戰的戰略是,開戰初期即須消滅美遠東海軍主力,摧毀或者奪取美海軍賴以活動的基地,封鎖巴拿馬運河,進而殲滅由美本土前來增援的艦隊。

爲此,中華帝國海軍選擇威克島以北海域、千島羣島以東海域、復活節島以南海域作爲預定海上決戰戰場,並組建以戰列艦爲核心的海上打擊力量,在海上截擊美國艦艇編隊。

日本是一個工業基礎薄弱,資源匱乏的國家,日本在戰艦數量上根本不可能與工業基礎雄厚,資源豐富的中華帝國競爭。日本海軍按照其明治時代以來“數量不足,質量彌補”的方針,企圖以單艦的質量優勢來抵消中華帝國的數量優勢,因此纔開工建造410毫米主炮的長門級戰列艦。美國工業實力可以跟中華帝國一較高下,但是美國軍事技術方面落後,以至於美國海軍只能依靠主力艦數量來對抗中華帝國。

日本海軍得知中華帝國建造搭載17英寸主炮的元級戰列艦後,山本權兵衛本來也要求日本國會批准建造四艘加賀級戰列艦作爲對抗,但是日本財力吃緊,無法承受四艘加賀級戰列艦的費用,同時日本國內的造船廠也無法在長門級和金剛級主力艦未完工前建造新型主力艦,因爲大型船臺不夠。於是,日本海軍只能加快長門級這金剛級八艘主力艦的建造速度。

*j小說騎士

第654章 決戰大西洋之海空較量第503章 德國軍事力量的崛起第253章 禁菸禁毒第538章 墨西哥戰敗和中華帝國的軍事幹預第293章 世界大戰?第607608章 巴倫支海的較量第80章 練兵不忘辦洋務(2)第723章 核大戰第594章 法國淪陷第272章 戰前準備第154章 火拼璦琿(下)第263章 帝國伊始第592章 外高加索石油區爭奪戰第318章 全殲英國亞洲艦隊第271章 排華法案 中美外交大戰第348 日本潛艇的崛起第590章 蘇德戰爭啓示錄第263章 帝國伊始第311章 中華帝國大西洋艦隊第251章 讓諾貝爾獎靠邊站第640章 黑壓雲域(二)第49章 曲線政治第257章 殺機重重第55章 籌備新軍(一)第466章 攻佔諾福克第607608章 巴倫支海的較量第370章 從北冰洋到南極洲的地軸計劃第448章 中墨聯軍(下)第531章 貨幣戰爭爆發(一)第139章 第二生命 情報系統第190章 日本海軍的擴張第277章 偷襲蔚山灣第209章 九日戰爭(中)第652章 決戰大西洋之空中反潛第426章 整風行動 內修政治第287章 海參崴要塞攻防戰(二)第713章 外高加索戰爭(二)第251章 讓諾貝爾獎靠邊站第161章 拉幫結派 洛克菲勒入夥第214章 拉幫結夥瞄準西班牙第71章 撥款造艦第311章 中華帝國大西洋艦隊第509章 黃金大掠奪第6章 遭遇圍觀第667章 決戰大西洋之艱難抉擇第614章 抉擇第226章 血火加勒比(中)第266章 取代無畏,神弓時代的降臨第345章 陸軍紀元M07式裝甲戰車第325章 瓜分英國殖民地(1)第732章 單極世界第604章 斯大林的求救聲第605章 納瓦爾大空戰第196章 兵器發展第436章 大決戰第431432章 戰前準備和政治欺騙第273章 確山軍演第29章 談判破裂第596章 英德停戰第297章 白色死神第682章 悲催的斯大林第224章 飛機工業的起步第575章 消耗戰令德國再次陷入絕境第87章 大洋彼岸的搶錢計劃(3)第384章 對美日戰略之迷惑第487章 納粹崛起之希特勒發跡(2)第669章 決戰大西洋之現代戰爭序曲第714章 太空爭霸第66章 我的新軍我的兵(2)第503章 德國軍事力量的崛起第553章 核試驗第376章 代號火柴第579章 死神gh-41攻擊直升機第618章 戰爭!戰爭!第708章 歐洲聯合艦隊第71章 撥款造艦第710章 噴氣時代下的海軍航空兵第523524章 希特勒執政和法西斯陣營的擴張第476章 繞開條約限制第364365章 驅逐戰列艦第4章 黃海鏖戰第142章 打破僵局第355章 升溫的火藥桶第553章 核試驗第124章 科技掠奪第166章 大戢洋海戰(上)第525526章 西班牙內戰和中華帝國奪取直布羅陀第648章 決戰大西洋之反輻射導彈第56章 籌備新軍(二)第539章 武力炫耀 之蒙特雷大空降第205章 首裡會戰的勝利第433434章 金融訛詐和黃金大搶劫第185章 較量(2)第105章 船舶重工第595章 法國淪陷(2)第596章 英德停戰第293章 世界大戰?第352章 51區第49章 曲線政治第234章 給農民實惠
第654章 決戰大西洋之海空較量第503章 德國軍事力量的崛起第253章 禁菸禁毒第538章 墨西哥戰敗和中華帝國的軍事幹預第293章 世界大戰?第607608章 巴倫支海的較量第80章 練兵不忘辦洋務(2)第723章 核大戰第594章 法國淪陷第272章 戰前準備第154章 火拼璦琿(下)第263章 帝國伊始第592章 外高加索石油區爭奪戰第318章 全殲英國亞洲艦隊第271章 排華法案 中美外交大戰第348 日本潛艇的崛起第590章 蘇德戰爭啓示錄第263章 帝國伊始第311章 中華帝國大西洋艦隊第251章 讓諾貝爾獎靠邊站第640章 黑壓雲域(二)第49章 曲線政治第257章 殺機重重第55章 籌備新軍(一)第466章 攻佔諾福克第607608章 巴倫支海的較量第370章 從北冰洋到南極洲的地軸計劃第448章 中墨聯軍(下)第531章 貨幣戰爭爆發(一)第139章 第二生命 情報系統第190章 日本海軍的擴張第277章 偷襲蔚山灣第209章 九日戰爭(中)第652章 決戰大西洋之空中反潛第426章 整風行動 內修政治第287章 海參崴要塞攻防戰(二)第713章 外高加索戰爭(二)第251章 讓諾貝爾獎靠邊站第161章 拉幫結派 洛克菲勒入夥第214章 拉幫結夥瞄準西班牙第71章 撥款造艦第311章 中華帝國大西洋艦隊第509章 黃金大掠奪第6章 遭遇圍觀第667章 決戰大西洋之艱難抉擇第614章 抉擇第226章 血火加勒比(中)第266章 取代無畏,神弓時代的降臨第345章 陸軍紀元M07式裝甲戰車第325章 瓜分英國殖民地(1)第732章 單極世界第604章 斯大林的求救聲第605章 納瓦爾大空戰第196章 兵器發展第436章 大決戰第431432章 戰前準備和政治欺騙第273章 確山軍演第29章 談判破裂第596章 英德停戰第297章 白色死神第682章 悲催的斯大林第224章 飛機工業的起步第575章 消耗戰令德國再次陷入絕境第87章 大洋彼岸的搶錢計劃(3)第384章 對美日戰略之迷惑第487章 納粹崛起之希特勒發跡(2)第669章 決戰大西洋之現代戰爭序曲第714章 太空爭霸第66章 我的新軍我的兵(2)第503章 德國軍事力量的崛起第553章 核試驗第376章 代號火柴第579章 死神gh-41攻擊直升機第618章 戰爭!戰爭!第708章 歐洲聯合艦隊第71章 撥款造艦第710章 噴氣時代下的海軍航空兵第523524章 希特勒執政和法西斯陣營的擴張第476章 繞開條約限制第364365章 驅逐戰列艦第4章 黃海鏖戰第142章 打破僵局第355章 升溫的火藥桶第553章 核試驗第124章 科技掠奪第166章 大戢洋海戰(上)第525526章 西班牙內戰和中華帝國奪取直布羅陀第648章 決戰大西洋之反輻射導彈第56章 籌備新軍(二)第539章 武力炫耀 之蒙特雷大空降第205章 首裡會戰的勝利第433434章 金融訛詐和黃金大搶劫第185章 較量(2)第105章 船舶重工第595章 法國淪陷(2)第596章 英德停戰第293章 世界大戰?第352章 51區第49章 曲線政治第234章 給農民實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