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3514章 條約時代的海軍競賽

唯我獨裁

五大常任理事國之間悄然展開了空軍軍備競賽,此舉引發了全球性的大規模空軍軍備競賽。跟我全球四十多個主權獨立的國家受到五大國的刺激,也陸續捲入其中,紛紛自研或者從國外進口空軍裝備。

於是,在大規模空軍軍備競賽的同時,五大國之間的軍火銷售競賽也激烈展開。受條約限制,五大國之間維持着最低限度的軍力平衡,不可能爆發大規模的軍事衝突。因此,五大國在條約時代裡不敢貿然大規模擴軍,也就不可能生產大規模的軍事裝備了。當然,各國的經濟狀況雖然開始好轉,但是元氣都還未恢復,因此整體上經濟建設還是重點。在這種環境影響下,各國爲了避開條約限制,只能以對外出口軍火來賺取外匯發展經濟,同時通過地區局部戰爭來檢驗他們的新裝備的實戰能力,爲將來可能爆發的戰爭做準備。南非戰爭就是例子,成爲中英德三國軍事裝備的一次大角逐。

南非戰爭最終以聯合國軍獲勝,中華帝國的先進軍事裝備得到了全球各國的肯定,因此在南非戰爭之後,中華帝國的軍火出口量激增。包括地獄火戰鬥機、雷電戰鬥機、h2n1轟炸機、m16戰車、w16輪式步戰車和z16反坦克戰車在內的大批先進武器裝備成爲出口主力,出口到全球30多個國家和地區,佔到全世界軍火貿易額的80%,僅僅在1927年間獲得了24億龍幣的鉅額出口訂單。其次是德國,其出口的he-100戰鬥機、bw-300轟炸機、一號坦克等武器裝備在奧地利、匈牙利、保加利亞等同盟國陣營獲得了大量的訂單,約佔當年全球軍火貿易額的10%。再次是英國,主要是以前的f2b戰鬥機和o-400轟炸機等裝備,出口對象是英聯邦的成員國印度、加拿大等國,訂單不高,約佔總份額的5.5%左右,其他份額爲法國、意大利、西班牙、瑞士等國瓜分,基本上都是廉價的輕武器的出口所得。

五大國除了在空軍裝備上進行軍備競賽外,海軍和陸軍同樣不能避免。

戰後十年間,歐洲協約國和同盟國兩大陣營都沒有財力進行海軍裝備革新,他們有心打造強國海軍卻苦於沒錢,只能讓大批老掉牙的戰艦繼續超齡服役。而戰後唯一的超級軍事強國中華帝國同樣也是軍備馬放南山,有錢只顧着向海外輸出資本,賺取更多的錢,同樣也沒有對海軍進行大規模投入,反而大幅度削減經費,讓海軍放長假。

但到了1927年,各國的經濟逐步恢復,十年的海軍假期時間已經讓各國的鷹派官僚們坐不住了,在他們的主導下,各國海軍陸續開工建造條約型主力艦。

始作俑者的是德國海軍,因爲他們的最高長官換人了,由興登堡的得意手下,時任德國參謀本部副總參謀長的希特勒中將兼任德國海軍部新部長。儘管希特勒沒有海軍服役經歷,對海軍也不甚瞭解,但是他爲了擴大在德國軍方的影響力,於是迎合德國海軍大部分軍官的擴張心態,主導海軍軍備革新計劃。

在希特勒的主導下,沉浸了十年有餘的德國海軍公海艦隊開始了新一輪的裝備大更新,也因此德國海軍上下對希特勒大爲讚賞,加上希特勒的“無敵”的演講口才,很快希特勒便拉攏了一大批海軍軍官,其中相當一部分都加入了希特勒的納粹黨,併成爲骨幹力量。

希特勒在雷德爾、柯蘭凱等海軍鷹派將領們的支持下,於1927年向德國國會提交海軍裝備更新計劃。此時希特勒主導的納粹黨成員已經發展到了70萬人,成爲德國國會第二大黨,掌握相當數量的國會席位,而此時國會第一大黨黨魁帕彭正跟第三大黨黨魁施萊歇爾正爲了通過200億德國馬克的經濟刺激計劃而相互進行政治戰爭,爲了拉攏希特勒的支持,帕彭跟希特勒達成了協議,許諾只要希特勒支持該議案通過,那麼將會有20億馬克的資金交給他用於海軍裝備革新,於是希特勒同意了。

就這樣,在德國國會第一大黨和第二大黨的同時支持下,用於海軍裝備更新的《1927年海軍法案》獲得通過,希特勒實現了他對德國海軍的承諾,爲德國海軍爭取到了20億馬克的資金,極大的提高了希特勒在德國海軍的影響力和擁護程度。

此時的德國海軍的主力艦當中,在役的只有四艘巴伐利亞級戰列艦、五艘德意志級戰列艦和四艘興登堡級戰列巡洋艦,都是按照五國公約的要求最終保存下來的,最大噸位35000噸,最大主炮口徑16英寸,都是服役十四五年的老艦了,因爲資金關係常年無法出海和保養,大部分設備都老舊退化,只剩下了山一樣大的艦體用來威懾敵人。

按照雷德爾的提議,希特勒同意德國海軍委員會建造六艘新式主力艦。爲了對抗中華帝國最強大的明級戰列艦,德國海軍將建造兩艘排水量六萬噸級的俾斯麥級超級戰列艦。作爲跟中華帝國海軍的清級戰列巡洋艦的對抗,德國海軍將建造四艘三萬噸級的格拉夫?施佩級戰列巡洋艦。

可以說,德國海軍一直把自己列爲世界第二強海軍,對抗的目標自然就是位於世界第一位的中華帝國海軍了。

儘管航空母艦已經在世界海軍舞臺上亮相十幾年了,也發揮出了航母的巨大戰鬥力,但是由於中華帝國主導世界海軍發展方向,各國海軍都向中華帝國海軍看齊,因此當中華帝國海軍的主流思想還是鉅艦大炮主義制勝論的情況下,各國海軍也就繼續奉行鉅艦大炮主義論了。

當然,包括德國在內的各國海軍不是沒有研究過航母主義理論,但是中華帝國海軍號稱中華神盾防空巡洋艦的颱風級巡洋艦的出現,令各國堅持航母制勝論主義的軍事家們彷徨了。中華神盾防空巡洋艦的強悍防空火力在中美大海戰和南非戰爭中表現最爲引人矚目,德國最先進的亨克爾戰鬥機在她面前也得變成被烤熟了的“火雞”,這直接導致國際海軍界認爲主力戰艦依然可以防護住空中的飛機的威脅,於是航空母艦的作用自然被削弱了,經過大規模防空改造的主力戰列艦依然是未來海戰的主導力量,各國海軍都對此深信不疑。

在這種主導思想的指引下,德國海軍繼續建造超級戰列艦和戰列巡洋艦就不足爲奇了。

由於德國海軍受到五國海軍軍備條約的限制,德國海軍經過十多年的裁減,剩下的空餘總噸位還有八萬噸左右,不夠新造主力艦的噸位需求,因此在雷德爾的建議下,希特勒決定讓五艘最老的德意志級戰列艦退役,省下來的排水量用來建造新的主力艦。

由於中華帝國海軍將擁有18英寸主炮和17英寸主炮的一批超級戰列艦和超級戰列巡洋艦都封存了起來,對外宣稱是退役解體了。這樣,中華帝國海軍現役的主力戰列艦和戰列巡洋艦的主炮最大口徑只有16英寸,最大噸位只有40000噸左右,而且都已經服役十幾年了。

按照常理,德國海軍只要建造搭載16英寸主炮,排水量達到40000噸的新艦就足以跟中華帝國海軍的主力艦抗衡了,但是德國海軍的真正目標是世界第一海軍的位置,儘管他們不敢直接公開宣佈向中華帝國發起挑戰,但德國海軍自己也會未雨綢繆。畢竟中華帝國海軍擁有建造18英寸巨炮,80000噸排水量的明級超級戰列艦的技術儲備和工業能力,想要在未來超過中華帝國海軍,至少得超過明級戰列艦。何況,中華帝國的明級戰列艦是在十幾年前就完成了的強悍存在,十幾年後的德國海軍如果連這個都超不過,還何談超越中華帝國海軍成爲世界海軍霸主?

基於這種心態,德國海軍對俾斯麥級超級戰列艦充滿了夢想,試圖將其打造成全球最強大最先進的主力艦,爲將來德國海軍登上世界霸主地位打好基礎。?按照德國海軍委員會的要求,德國海軍官方公佈的俾斯麥級戰列艦標排40000噸,航速30節,搭載四座雙聯裝16英寸主炮(381毫米),全面重裝甲防護。但這只是煙幕彈,爲的是不引起法國、英國這兩個敵對國家的緊張關注,甚至也擔心中華帝國方面對德國海軍擴張的會產生擔憂,畢竟德國經濟復甦依賴中華帝國的經濟幫助,同時在南非戰場上,德國空軍已經得罪過中華帝國空軍了,因此德國海軍對此事的保密很小心。

實際上,俾斯麥級戰列艦的實際設計排水量達到了65000噸,主炮口徑也設計爲18英寸(460毫米),航速30節,一切都向中華帝國海軍的明級戰列艦和美國海軍的衣阿華級戰列艦看齊。

由於俾斯麥級需要極度保密,因此德國海軍將其安排在保密程度最高的基爾海軍造船廠建造,因爲這樣的話,世界各國都知道俾斯麥級戰列艦的艦體尺寸會受到基爾運河水深限制,不可能建造超過45000噸級的超級戰列艦,也就會放心了。

原來,基爾運河是19世紀末德國爲了縮短由北海到波羅的海的航程,和能夠在戰時自由航行於北海與波羅的海之間而開挖的人工運河,一戰時進行擴建挖深,但受到戰爭影響,財政吃緊,戰後相當長的時間裡財政也無法撥付擴建,於是工程一直拖着,到1927年依然沒有完工,預計最快會在30年完成。德國海軍早就把這個制約因素考慮了進去,選擇在基爾造船廠建造,很容易迷惑其他國家。德國海軍預計俾斯麥級超級戰列艦建成的時間至少在1930年以後,因爲德國海軍在建造超級戰列艦這方面的經驗技術儲備還不足,三年後完成已經是最快的速度了。而等到三年後,基爾運河完成了加深開鑿,俾斯麥級戰列艦就可以暢通無阻的出海了。

但德國海軍也不得不考慮到特殊情況,萬一基爾運河的擴建工程無法在規定的三年後完成的話,俾斯麥級戰列艦就得被困在造船廠裡,這種超級戰列艦每年的維護經費是個天文數字,因此德國海軍保守派設計師們最終決定適度加寬艦體以減少吃水,長寬比最終確定爲爲6.67∶1。

由於中華帝國海軍的飛剪式艦艏已經成爲國際流行的軍艦的標準艦艏了,因此俾斯麥級戰列艦也採用了飛剪式艦艏,不過想要建造符合俾斯麥級超級戰列艦使用的飛剪式艦艏,以德國當前的製造能力還無法完成,因爲飛剪式艦艏爲了抵抗巨浪拍擊需要一次性衝壓完成,加上軍艦還得抵禦炮彈的攻擊,所以強度要求更高。以德國海軍工業製造能力,其水壓機不過關。因此,德國海軍工程部不得不向唯一有這個技術能力的中華帝國求助,從中華帝國進口萬噸級水壓機和巨型龍門吊系統,向中華帝國出口管制委員會提交的理由是德國想要建造巨型遠洋郵輪。

中華帝國出口管制委員會拖拖拉拉的拖延了一年之後,終於批准了萬噸級水壓機向德國出口,於是德國俾斯麥級戰列艦的建造時間硬是被拖累了一年之久,令德國海軍相當的悲催。但德國海軍並不知道的是,中華帝國國家安全局和中央情報局對於這種高精尖技術的出口訂單非常敏感,很快派人跟蹤調查,結果最終發現德國軍方是其背後買主,更是發現了德國在建的俾斯麥級戰列艦的一些不尋常的端倪,引起了中華帝國海軍方面的警覺,直到多年後德國的俾斯麥級戰列艦服役時,英法等國大爲驚恐,唯獨中華帝國早有心理準備。

除了艦艏效仿中華帝國的飛剪式艦艏之外,俾斯麥級戰列艦的上層建築佈局也很多采納了中華帝國主力艦的結構安排方式,只不過德國海軍因爲經費有限,不可能像中華帝國海軍那樣把艦島造的大大的,像星級賓館那樣的豪華舒適寬敞。俾斯麥級戰列艦爲了節省經費,整個艦島的設計非常緊湊,這反過來卻一定程度的降低了重心,提高了艦體的穩定性和適航性。

在動力傳動系統方面,俾斯麥戰列艦基本沿用了一戰德國戰艦設計的3軸2舵標準佈局,只是舵機參考中華帝國元級戰列艦的方式改用了電動爲主的液壓方式。由於是俾斯麥戰列艦德國自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以後首次建造的超級戰列艦,爲了降低風險,保證研製進度,總體設計儘量採用現成的技術,因此放棄中華帝國海軍明級戰列艦的三聯裝主炮佈局方式,決定採用技術成熟的雙聯裝460毫米口徑45倍徑的艦炮系統,主炮塔採用前後對稱呈揹負式佈局,前後各佈置兩座。不過,採用這種佈局不利於減少艦體長度與裝甲帶長度。

雖然俾斯麥級戰列艦隻有八門18英寸巨炮,但是戰後的技術進步飛快,德國海軍工廠研發的18英寸主炮的最大射速比十幾年前中華帝國海軍的明級戰列艦的主炮的射速提高了很多,最小仰角射速爲2發/3分,最大仰角射速爲1發/2分,達到同期戰列艦的最高水平。其穿甲彈採用“高初速輕型彈”,在中近交戰距離擁有很好的威力,但遠距離着靶存速性能相應降低,跟中華帝國海軍明級戰列艦的主炮炮彈相背而行,這主要原因是德國海軍在日德蘭海戰中發現,遠距離炮擊的命中率太低,一百發炮彈能夠命中一發,因此在戰後選擇了讓主力艦在中近距離交戰的戰術方式。而中華帝國海軍則沒有這個限制,因爲中華帝國海軍擁有先進的雷達系統、光電測距系統和強大的中央火控系統,遠距離炮擊是發揮這些技術裝備優勢的最好方法。二者之間存在巨大的技術差距,從一開始俾斯麥級戰列艦在戰術層面上就落後於中華帝國的明級戰列艦了。

儘管俾斯麥級的火力並不出衆,但德國海軍短期內的敵人還是協約國英法海軍,雖然在裝甲防護方面還是無法追趕材料工藝更加強大的中華帝國,但比上不足比下有餘,在裝甲防護方面德國一直比英法佔優。其裝甲防護沿用全面防護的設計模式,主裝甲堡側壁覆蓋了90%的水線長度和56%的舷側高度,厚達420毫米,同時裝甲總重量達到標準排水量的41.85%,比中華帝國的明級戰列艦的30%覆蓋度還高,名副其實的全面重裝甲防護(實戰中,俾斯麥級的全面防護被證明是浪費,和明級的重點防護的效果差別不大)。

此外該艦在實現大防護尺度的同時,依賴大防護尺度提供的空間補償,將主水平裝甲安排在第三層甲板,讓其與主舷側裝甲同時重疊在彈道上,使艦體要害部位的防護也得到了很大強化,抗沉能力大幅度提高。它的tds(魚雷防禦系統)設計爲抵禦250公斤tnt的水下爆破,實際上卻可以抵禦300公斤中華帝國的黑索金烈性炸藥。

動力方面,俾斯麥戰列艦採用16臺高壓鍋爐,3臺帕森斯齒輪傳動蒸汽輪機,設計最大功率168000馬力,航速30節,載油7400噸,續航力達到8525海里/19節,同時還搭載4架阿拉多-196型水上飛機(用於偵察、校射與聯絡)。

在副炮系統上,俾斯麥戰列艦安裝有6座雙聯裝150毫米/55倍徑副炮,8座雙聯裝105毫米高炮,8座雙聯裝37毫米高炮,2座四聯裝20毫米高炮,12座單管20毫米高炮。

在防空武器系統上面,德國海軍原本計劃安裝中華帝國的火神密集陣,但是中華帝國方面對此一直態度曖昧,火神密集陣遲遲得不到批准出口,直到俾斯麥戰列艦開始安裝防空系統也沒有得到火神密集陣系統,被耽誤了時間的德國海軍於是放棄了使用火神密集陣系統,改爲普通防空高炮。

當然,德國海軍工程部也試圖研發火神密集陣系統的仿製品,但是因爲沒有任何經驗,只通過火神密集陣的外形進行仿製,德國海軍工程人員設計了幾套搭載加特林機關炮的防空火力系統,但是因爲採用導氣式動力系統,加特林機關炮高速射擊時的突然卡彈的情況時有發生,這在防空時是非常危險的,因此試驗了很多年也沒有成功,最終放棄。沒有人知道中華帝國的火神密集陣的加特林機關炮系統是依靠外接電源獨立供電的,中華帝國軍方對此也是高度保密,所以德國人不可能知道火神密集陣的真正秘密,也就無從仿製了。

同樣,在艦載電子設備方面,俾斯麥級戰列艦隻有性能達到中華帝國在1920年標準的無線電系統和聲納系統,沒有雷達系統。受資金所限,像大容量冰櫃、空調、洗衣機等設備也裝備不足,跟中華帝國海軍的艦上生活標準相比,實在差得太多。

俾斯麥級戰列艦同級共建造兩艘,分別是俾斯麥號以普魯士王國鐵血宰相和德意志帝國總理奧托?馮?俾斯麥命名,提爾比茨號以德意志帝國海軍元帥,人才德國海軍之父的阿爾弗雷德?馮?提爾皮茨命名。

就整體而言,俾斯麥級戰列艦還是非常不錯的,綜合戰鬥能力在歐洲首屈一指,但防空火力還是太弱,沒有中華帝國的火神密集陣系統,單靠防空高炮和高射機槍根本防不住速度超過500公里每小時的戰鬥機,這也成爲俾斯麥級戰列艦的最大弱點。

除了兩艘俾斯麥級超級戰列艦外,德國海軍另外在1927年開工的四艘主力艦是格拉夫?施佩級戰列巡洋艦。

雖然是戰列巡洋艦,但是並非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的那種裝甲薄的戰列巡洋艦,隨着蒸汽輪機系統的進步,大戰期間中華帝國的主力戰列艦的航速都達到了30節以上,傳統的皮薄的戰列巡洋艦已經變成了雞肋。中美大西洋海戰的結果表明,美國海軍的戰列巡洋艦在中華帝國海軍的戰列艦面前就是隻能捱打的份,完全沒有勝算。

戰後的世界各國海軍依然保留了戰列巡洋艦的稱呼,但是其裝甲已經大幅度升級加厚,實際上應該稱之爲快速戰列艦。

格拉夫?施佩級戰列巡洋艦實際上就是快速戰列艦,四艘戰巡的設計排水量都在38000噸左右,搭載雙聯裝381毫米主炮四座,主裝甲帶防護達到360毫米克虜伯鋼甲,最高戰鬥航速31節。

格拉夫戰巡同級建造四艘,分別命名爲格拉夫?施佩號(以一戰德國海軍東亞艦隊司令馬克西米利安?馮?施佩命名)、格奈森瑙號(以普魯士王國陸軍元帥奧古斯特?奈哈特?馮?格奈森瑙命名)、沙恩霍斯特號(以普魯士軍事改革家格爾哈德?約翰?達維德?馮?沙恩霍斯特命名)、希佩爾號(以德國海軍公海艦隊最後一任總司令弗朗茨?馮?希佩爾命名)。

四艘戰巡分別在威廉皇家造船廠和不萊梅造船廠建造,於1927年夏天陸續動工開建,由於建造過程當中,不斷的改進和安裝先進設備,加上經濟危機的波及,最終到了1933年才建成服役。

德國海軍的裝備更新計劃並不是只有六艘主力戰列艦,希特勒也想在他的任期內將德國海軍打造成數一數二的強大海軍來提高他的政績,因此除了六艘主力艦外,德國海軍還學習中華帝國以前的海軍編制方案來打造德國版的六六艦隊,即建造六艘舍爾級重巡洋艦,六艘埃姆登級輕巡洋艦。

舍爾級重巡洋艦實際上是參考中華帝國的重巡洋艦標準來建造,雖然德國海軍工程部一直無法研製出強大的火神密集陣防空武器系統,但是艦隊防空火力網的建設還是大力進行的。中華帝國海軍的艦隊防空火力網是保護艦隊主力的安全的主要力量,而德國海軍沒有防空密集陣系統,只能靠防空重巡洋艦來提供艦隊防空安全了。

舍爾級重巡洋艦設計排水量16000噸左右,標準航速32節,搭載三聯裝240毫米45倍徑速射炮系統三座,用於對付水面驅逐艦的威脅,8座雙聯裝105毫米高炮,8座雙聯裝75毫米高炮,8座雙聯裝37毫米高炮,8座四聯裝20毫米高射機關炮以及12座單管20毫米高射機關炮,用來對付空中目標。

儘管防空火炮的數量很多,但是這種防空火炮跟中華帝國的火神密集陣比起來,射速太低,炮彈覆蓋面太窄,單位時間內在單位面積內的火力明顯不足,容易形成射擊盲區。但對於德國海軍來說,能夠向中華帝國學習給艦隊配備防空重巡洋艦已經是一個巨大的進步了,對付少量的低性能的戰鬥機還是綽綽有餘的。

然而,六艘舍爾級重巡洋艦建造開始後,不久就碰上了經濟危機的衝擊,最終被取消了兩艘,在二次世界大戰爆發前,只建成了四艘。分別以舍爾號(以日德蘭海戰德方指揮官賴因哈德?舍爾命名)、布呂歇爾號(以普魯士王國陸軍元帥格布哈德?列博萊希特?馮?布呂歇爾命名)、呂佐夫號(以普魯士王國陸軍中將魯德維格?阿道夫?維爾海姆?馮?呂佐夫命名)、歐根親王號(以奧地利陸軍元帥薩伏伊-卡里尼昂親王弗朗索瓦-歐根命名)。

六艘埃姆登級輕巡洋艦最終全部建成,但噸位、速度和火力各不相同,建成服役時間也不同,只是德國海軍勉強將其劃入輕巡洋艦行列,實際上她們的噸位基本上都在六千噸以上,超過當前世界各國海軍輕巡洋艦低於4000噸的標準,實際上是德國海軍爲了隱藏實力所致。

六艘輕巡洋艦分別是埃姆登號(以德國港口城市埃姆登命名,滿載排水量6990噸)、柯尼斯堡號(以東普魯士柯尼斯堡地區命名,滿載排水量7700噸)、卡爾斯魯厄號(以德國西南部城市卡爾斯魯厄命名,滿載排水量6650噸)、科隆號(以德國港口城市科隆命名,滿載排水量8350噸)、紐倫堡號(以德國東南部城市紐倫堡命名,滿載排水量7150噸)、萊比錫號(以德國東部城市萊比錫命名,滿載排水量8250噸)。

在潛艇方面,德國海軍非常重視。因爲德國潛艇在一次世界大戰期間,差一點就把英國徹底打垮,因此希特勒下令大力發展潛艇工業,爭取在下一場戰爭來臨時,能夠在三個月內就把英國打敗,迫使其投降。

在世界大戰期間,德國海軍的主力潛艇全靠從中華帝國進口。戰後德國海軍潛艇部門對中華帝國的晉級潛艇進行了深入的研究和解刨,最終在1925年時研製出德國完全自主研發的第一艘潛艇——u-ⅸa級潛艇。

該級潛艇雖然參考自中華帝國的晉級潛艇,但是德國海軍嚮往潛艇的水面作戰能力,認爲潛艇外面安裝火炮和機關槍用來打擊敵方的運輸船是非常有效的,有時候甚至不用浪費魚雷就可以俘虜對方,經濟實用。

這樣,德國海軍的潛艇拋棄中華帝國的潛艇發展方向,再次回到了以前的搭載火炮系統的潛艇設計上面,強調水面航速,而不是像中華帝國的潛艇那樣,水下航速比水面航速快。

就這樣,德國海軍拋棄了未來潛艇發展的主流方向,再次迴歸被中華帝國海軍潛艇部隊認爲是原始的潛艇時代。

u-ⅸa級潛艇設計排水量(水面1032t/水下1178t,主尺度也大大有別於中華帝國的晉級潛艇,××的尺寸看起來相當的苗條,安全耐壓深度爲60米。當然,這也跟德國海軍經費緊張有關,自然不能像財大氣粗的中華帝國海軍那樣,把潛艇造的大大的,只爲了讓潛艇官兵們在裡面舒服的生活。對於德國海軍來說,他們鄙視中華帝國海軍那種少爺式的軍旅生活(實際上是嫉妒到了極點)。

u-ⅸa級潛艇的主機採用m型柴油發動機2臺(用於水面航行),帕克電機2臺(用於水下航行),雙推進軸。功率大致爲:4400馬力/1000馬力,航速:18.2節/9.7節,續航力:水面狀態以10節速度航行時,其續航距離爲10500海里,水下狀態以4節速度航行時,其續航距離爲78海里。武備方面是533毫米魚雷發射管6具(艏部4具,艉部2具),裝載魚雷總數爲22枚。

恢復105毫米艦炮1座,單管20mm機槍1挺,全部艇員人數爲48名(其中軍官降至4名)。

就其整體作戰能力而言,基本上相當於晉級潛艇的戰鬥力,但是由於德國軍方不想依賴中華帝國,全面自主研發和生產,因此該級潛艇跟中華帝國在戰爭期間服役的唐級潛艇的差距相當大,不過如果跟除英法意等國的潛艇部隊相對比的話,德國海軍的這款新銳潛艇還是領先不少的。

德國海軍繼續信奉鉅艦大炮主義思想,加上經費有限,資金放在主力艦上都不太夠用,因此對於航空母艦的投入就更少了。

但德國也有航空母艦,在世界大戰期間,德國海軍效仿中華帝國海軍大規模徵用民間商船改裝爲航空母艦。

整個大戰期間,德國海軍一共改裝了45艘航空母艦,但是德國海軍的航空母艦沒有發揮什麼戰鬥力,因爲當他們投入戰爭時,世界大戰已經進入了尾聲,各國都在準備馬德里和談,因此德國海軍的航母戰鬥羣一直沒有參加實戰。

這樣一來,在德國海軍內部,航空母艦的作用進一步被削弱。

希特勒嚮往中華帝國的軍事力量,因此對於航空母艦的發展也比較重視,不過資金有限,於是他下令海軍造船廠爲德國海軍正式建造兩艘航空母艦,定級爲波斯坦級。同級兩艘,波斯坦號和不萊梅號。

波斯坦級沒有什麼技術含量,作爲德國戰後第一款真正的航空母艦,整體上模仿中華帝國最早期的黃山級航空母艦,是國際流行的直通式甲板佈局,排水量27000噸,計劃打造亨克爾戰鬥機70架,航速28節,續航力8000海里/18節。

當然,德國海軍也想過要發展中華帝國的峨眉山級或者武當山級航空母艦,那種多邊形飛行甲板,可以同時起飛和降落戰鬥機的龐然大物令人嚮往。但是擺在德國海軍航空兵面前的是,那種六七萬噸的航空母艦造價高昂,以德國海軍的經費根本就是癡心妄想,因此希特勒最終放棄了。

德國海軍進行裝備大換代,自然刺激的緊盯着德國的協約國陣營。英國和法國對此最爲緊張,雖然他們還沒有截獲俾斯麥級戰列艦的真正數據,但他們也評估了德國人宣稱俾斯麥戰列艦的數據中的水分,並且結合自身海軍的建設提出相應的對策。

英國海軍對於世界大戰期間被德國海軍修理了一事非常的仇視,日德蘭海戰的戰敗,令英國皇家海軍羞愧無比,他們發誓下一次對德國海戰一定要打贏。此時的英國海軍已經不奢望跟中華帝國海軍一較高下了,他們知道雙方實力差距太大。因此英國海軍將重點轉移到對付德國海軍上面,一切海軍準備都以德國海軍爲目標。

英國人很聰明,他們雖然無法掌握俾斯麥級戰列艦的真正參數,但是他們知道德國國會給德國海軍撥款20億馬克,這筆錢英國人經過計算,也就大致猜出俾斯麥戰列艦所需要的經費了。

英國海軍部猜測俾斯麥級戰列艦至少排水量在50000噸以上,主炮口徑在17英寸左右,應該是世界大戰期間沒有建成的威廉大帝級超級戰列艦的改良版本。英國人低估了德國海軍的野心,但是英國人爲了全面壓制德國的俾斯麥級戰列艦,撥款三億英鎊(約合27.6億德國馬克)來更新英國海軍裝備,其中包括建造兩艘伊麗莎白女王級戰列艦,要求滿載排水量達到70000噸,搭載18英寸主炮,航速達到32節。這使得英國海軍誤打誤撞的平衡了德國海軍俾斯麥級戰列艦的優勢,雙方在超級戰列艦上的數量和質量上維持了平衡。

不過,英國比德國有錢,雖然失去了南非,但從戰後到現在英國已經狠狠地搜刮了南非十年,獲得了大量的財富,加上還有廣闊的殖民地市場,使得英國的經濟恢復很快,同時又是傳統的造船強國,因此兩艘伊麗莎白女王級超級戰列艦的建造速度和完工時間都比德國快很多。

同樣,英國海軍還是無法跳出以前的造艦思維,依然強調速度和火力。伊麗莎白女王級搭載的是三座三聯裝18英寸45倍徑的主炮,比俾斯麥級戰列艦多了一門主炮,航速也快了1節多,但裝甲防護卻不如俾斯麥級,主裝甲帶只有390毫米,比俾斯麥級少了30毫米。雙方一個重視進攻,一個重視防禦,還是兩個極端發展。

在電子設備上面,英國和德國一樣,伊麗莎白女王級也沒有現代海軍標誌性的雷達系統。同樣也沒有防空密集陣系統,英國人也未能解開中華帝國的火神密集陣的秘密,在防空火力上面同樣是這級超級戰列艦的的致命弱點。

由於得不到中華帝國的火神密集陣系統,英國海軍放棄了打造防空巡洋艦的計劃,但艦隊防空不可忽視,英國海軍決定用輕巡洋艦和驅逐艦來打造艦隊防空火力網。爲此,英國海軍建造了林仙級輕巡洋艦和z級驅逐艦,搭載大量的防空高射炮和高射機槍,既可以用於艦隊防空,又可以擔任護航任務。

同樣,英國海軍也沒有意識到這種程度的艦隊防空火力根本攔不住速度越來越快的戰鬥機,這點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時,英國人才恍然大悟。

另外,英國海軍爲了對抗德國海軍新造的格拉夫級戰列巡洋艦,英國海軍批准建造五艘r級戰列巡洋艦,搭載16英寸主流巨炮,設計航速33節,同樣也不是以前那種皮薄的情況了,裝甲從224毫米提升至330毫米,實際上也是快速戰列艦。

五艘r級戰列巡洋艦又稱復仇級,分別是復仇號(revenge)、決心號(resolution)、拉米利斯號(ramillies)、皇家橡樹號(royal?oak)、君權號(royal?sovereign)。實際上五個名字已經在世界大戰期間戰沉了,而且不止一次,中英戰爭期間也被中華帝國海軍擊沉和俘獲,成爲英國海軍的巨大恥辱,原本應該從英國海軍除籍,但是英國海軍一直想雪恥,因此五個名字繼續服役。

英國海軍還有能力跟德國海軍進行競賽,但是法國海軍和意大利海軍則不然,得知德國海軍更新裝備後,法國海軍也想更新裝備,但是法國在戰爭中受到重創,經濟根本無法支撐,沒錢造新艦,只好將原本的敦刻爾克級戰列艦和幾艘服役十幾年的老式戰列巡洋艦重新翻新升級改造一番,充當新艦。

而意大利海軍一是沒錢,而是國內正陷入意大利國家法西斯黨的統治下,新任首相墨索里尼正忙於打擊反對他的勢力,所有資金都被用來奪權,意大利海軍得不到經費來建造新艦,同時墨索里尼也擔心海軍造反,大規模陷害意大利海軍高官,造成意大利海軍繼續處於放長假狀態。

遠在東方的中華帝國,雖然感覺到了歐洲英德海軍之間的又擦出了火花,但是根本不擔心。因爲即便德國的俾斯麥級戰列艦和英國的伊麗莎白女王級戰列艦都造了出來,也無法跟中華帝國海軍抗衡。因爲中華帝國海軍封存了27艘超級戰艦,其中光搭載18英寸巨炮的超級戰艦就有十六艘,就是英德兩國海軍合起來也打不過中華帝國海軍,因此不擔心。

同時,中華帝國方面向希望看到英德之間再次對抗起來,那樣符合中華帝國的國家戰略利益。

當然,最關鍵的是作爲中華帝國三軍最高統帥的帝國皇帝王辰浩,他在帝國海軍建造戰列艦的問題上態度很堅決,那就是反對,哪怕有錢建造也不允許再建戰列艦了。因爲王辰浩知道就算中華帝國的神盾防空巡洋艦能夠阻止航空母艦取代戰列艦成爲主戰兵器,但那也是暫時的,未來還是航空母艦的天下,因此耗費巨資打造戰列艦已經不划算了。

因此,當歐洲英德繼續打造超級戰列艦的時候,中華帝國海軍在王辰浩的授意下,卻在全力發展航空母艦。

第340章 三國協約第175章 黃海大戰(2)第556章 英德海軍潛艇競賽第545章 核子時代降臨,中華帝國的級終極核動力戰列艦第86章 大洋彼岸的搶錢計劃(2)第525526章 西班牙內戰和中華帝國奪取直布羅陀第521522章 二代 陸軍裝甲部隊三劍客第134章 六六艦隊第433434章 金融訛詐和黃金大搶劫第426章 整風行動 內修政治第540章 中美角力第274章 誤導戰術第505章 空中走廊地獄火同亨克爾的較量第577章 二戰擴大 美國參戰第722章 日本導彈危機第128章 衝突(下)第592章 外高加索石油區爭奪戰第455章 中美大西洋海戰(四)第484章 納粹崛起(三)第564章 龐塔斯提洛海戰第420章 歐洲戰車大競賽第12章 魂夢牽繞第257章 殺機重重第620621章 黑雲壓域——血戰聖胡安第365366章 戰爭臨界點第97章 一個人情第552章 倫敦大轟炸第567章 悲催的墨索里尼第196章 兵器發展第371章 囤積居奇第343章 1907年海軍軍備競賽第86章 大洋彼岸的搶錢計劃(2)第444章 攻佔阿拉斯加第8章 乘勝和談第573章 希特勒的無奈第133章 僱傭艦隊(下)第239章 風雨京畿(五)第632章 墨西哥大潰退(中)第199章 夏級潛艇第78章 虎賁之師第449章 黑色閃電戰(上)第90章 收心第552章 倫敦大轟炸第353章 坑的就是美國佬第650章 決戰大西洋之空中佈雷第498章 掐住英國的脖子第1章 折戟沉沙第90章 收心第237章 風雨京畿(三)第424章 中華神盾防空重巡洋艦第570章 擊沉俾斯麥號第215章 海陸軍大臣第229章 飛艇競賽第577章 二戰擴大 美國參戰第141章 掘金美利堅1第636章 伊莎貝爾大撤退(下)第141章 掘金美利堅1第120章 遠東金融風暴(4)第155章 吃一塹長一智第259章 以不變應萬變第229章 飛艇競賽第124章 科技掠奪第200章 就是不消停第446章 攻佔阿拉斯加(三)第578章 美德威脅論 中華帝國擴軍的藉口第78章 虎賁之師第645章 鋼鐵的碰撞(下)第394章 中華帝國陸軍少爺兵們的第一戰第541章 蘇德瓜分波蘭,英法不敢宣戰第727章 核大戰(5)第424章 中華神盾防空重巡洋艦第605章 納瓦爾大空戰第579章 死神gh-41攻擊直升機第238章 英國屈服第487章 納粹崛起之希特勒發跡(2)第605章 納瓦爾大空戰第17章 豪賭一把第533章 美墨戰爭第140章 再添威脅第595章 法國淪陷(2)第483章 納粹崛起(二)第440章 呂宋戰役第593章 外高加索坦克大戰第45章 兩處心思(二)第6章 遭遇圍觀第149章 再做一次壞事第577章 二戰擴大 美國參戰第140章 再添威脅第674章 決戰大西洋之德軍潛艇的最後一擊第290章 斬獲頗豐第652章 決戰大西洋之空中反潛第604章 斯大林的求救聲第544章 各國終極戰列艦大PK第249章 將計就計第293章 世界大戰?第481章 西班牙大流感(二)第529章 文化侵襲 東方的奧斯卡金像獎和好萊塢第450章 黑色閃電戰(下)第24章 聯合艦隊覆滅(二)第448章 中墨聯軍(下)
第340章 三國協約第175章 黃海大戰(2)第556章 英德海軍潛艇競賽第545章 核子時代降臨,中華帝國的級終極核動力戰列艦第86章 大洋彼岸的搶錢計劃(2)第525526章 西班牙內戰和中華帝國奪取直布羅陀第521522章 二代 陸軍裝甲部隊三劍客第134章 六六艦隊第433434章 金融訛詐和黃金大搶劫第426章 整風行動 內修政治第540章 中美角力第274章 誤導戰術第505章 空中走廊地獄火同亨克爾的較量第577章 二戰擴大 美國參戰第722章 日本導彈危機第128章 衝突(下)第592章 外高加索石油區爭奪戰第455章 中美大西洋海戰(四)第484章 納粹崛起(三)第564章 龐塔斯提洛海戰第420章 歐洲戰車大競賽第12章 魂夢牽繞第257章 殺機重重第620621章 黑雲壓域——血戰聖胡安第365366章 戰爭臨界點第97章 一個人情第552章 倫敦大轟炸第567章 悲催的墨索里尼第196章 兵器發展第371章 囤積居奇第343章 1907年海軍軍備競賽第86章 大洋彼岸的搶錢計劃(2)第444章 攻佔阿拉斯加第8章 乘勝和談第573章 希特勒的無奈第133章 僱傭艦隊(下)第239章 風雨京畿(五)第632章 墨西哥大潰退(中)第199章 夏級潛艇第78章 虎賁之師第449章 黑色閃電戰(上)第90章 收心第552章 倫敦大轟炸第353章 坑的就是美國佬第650章 決戰大西洋之空中佈雷第498章 掐住英國的脖子第1章 折戟沉沙第90章 收心第237章 風雨京畿(三)第424章 中華神盾防空重巡洋艦第570章 擊沉俾斯麥號第215章 海陸軍大臣第229章 飛艇競賽第577章 二戰擴大 美國參戰第141章 掘金美利堅1第636章 伊莎貝爾大撤退(下)第141章 掘金美利堅1第120章 遠東金融風暴(4)第155章 吃一塹長一智第259章 以不變應萬變第229章 飛艇競賽第124章 科技掠奪第200章 就是不消停第446章 攻佔阿拉斯加(三)第578章 美德威脅論 中華帝國擴軍的藉口第78章 虎賁之師第645章 鋼鐵的碰撞(下)第394章 中華帝國陸軍少爺兵們的第一戰第541章 蘇德瓜分波蘭,英法不敢宣戰第727章 核大戰(5)第424章 中華神盾防空重巡洋艦第605章 納瓦爾大空戰第579章 死神gh-41攻擊直升機第238章 英國屈服第487章 納粹崛起之希特勒發跡(2)第605章 納瓦爾大空戰第17章 豪賭一把第533章 美墨戰爭第140章 再添威脅第595章 法國淪陷(2)第483章 納粹崛起(二)第440章 呂宋戰役第593章 外高加索坦克大戰第45章 兩處心思(二)第6章 遭遇圍觀第149章 再做一次壞事第577章 二戰擴大 美國參戰第140章 再添威脅第674章 決戰大西洋之德軍潛艇的最後一擊第290章 斬獲頗豐第652章 決戰大西洋之空中反潛第604章 斯大林的求救聲第544章 各國終極戰列艦大PK第249章 將計就計第293章 世界大戰?第481章 西班牙大流感(二)第529章 文化侵襲 東方的奧斯卡金像獎和好萊塢第450章 黑色閃電戰(下)第24章 聯合艦隊覆滅(二)第448章 中墨聯軍(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