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3章 中蘇博弈

東西方大國在土耳其的廝殺,整體上以中華帝國大勝協約國失敗而告終,但是博弈期間,另外一支勢力的悄然崛起令東西方世界都感覺到了威脅,這個勢力便是紅色蘇聯。

1921年底,在列寧和共產國際的主導下,蘇維埃俄國同白俄羅斯、烏克蘭和外高加索聯邦進行第六次談判,就成立蘇維埃聯盟一事展開談判。

其實,早在前五次談判時,蘇俄、白俄羅斯和烏克蘭就已經達成了一致,但是外高加索聯邦一直徘徊猶豫不決。主要因爲中華帝國對外高加索施加了壓力,並且發動海灣戰爭對外高加索聯邦成員國亞美尼亞展開了軍事行動,奪取了巴庫石油區,控制了外高加索聯邦的命脈,外高加索聯邦迫於中華帝國的壓力,一直拒絕加入蘇聯。

然而,外高加索聯邦本身也是格魯吉亞、亞美尼亞和阿塞拜疆三個獨立自治政府組成的,亞美尼亞被中華帝國修理了一頓後,已經不敢叫囂了。在中華帝國的壓力下,亞美尼亞領導層進行了一次大換血,支持加入蘇聯的官員悉數落馬,敵視中華帝國的軍官也遭到打壓,新的亞美尼亞政權實際上已經不在是蘇維埃共產主義了,而是由親華的資產階級掌控。

海灣戰爭後,亞美尼亞看到了中華帝國的強大軍事實力,裡海的軍事演習讓亞美尼亞人感覺到了如果跟中華帝國對抗,後果是嚴重的。同時,中華帝國向亞美尼亞伸出了橄欖枝,表示可以爲亞美尼亞提供保護傘。

這樣,亞美尼亞決定依附中華帝國,並按照中華帝國的授意反對外高加索聯邦加入蘇聯。

外高加索聯邦的其他兩個成員國格魯吉亞和阿塞拜疆被中華帝國嚇怕了,但是他們不是倒向了中華帝國,而是更加決心加入蘇聯,希望利用蘇聯來抗衡中華帝國的威脅。

這樣,外高加索聯邦內部分歧嚴重,使得談判一直沒有得到進展。但是蘇俄不想這樣僵持下去了,按照列寧的計劃,他們必須要在資本主義世界最脆弱的時候更多的發展社會主義陣營國家,壯大蘇聯。因此,在列寧的主導下,外高加索聯邦分裂,阿塞拜疆和格魯吉亞加入了蘇聯陣營,而亞美尼亞則倒向中華帝國一方。

蘇聯於是就這樣成立了。

蘇聯成立的消息震驚了世界,剛剛從土耳其戰場上脫身的西方列強國家和中華帝國都對蘇聯很是忌憚。因爲世界大戰的關係,除了中華帝國依然強勢外,其他國家都力不從心,這給了蘇維埃鑽空子的機會,紅色力量不斷向各國滲透,威脅各國統治階級。

儘管沙俄已經滅亡,但是取代沙俄的蘇俄也不是善男信女,踩着歐亞人民屍骨崛起的斯拉夫人本質上從來沒有放棄過侵略和霸權。

十一月革命終結了俄羅斯的帝國時代,但俄羅斯的帝國主義擴張並沒有隨着社會主義政權的建立而終結,當俄羅斯的對外擴張披上了紅色外衣的時候,一個怪胎——社會帝國主義便誕生了。

在蘇維埃政權成立伊始,面對國內白軍叛亂和歐洲武裝干涉的雙重威脅,內外交困的蘇俄暫時無力維護帝俄時代攫取的種種侵略特權和舊有的疆域,出於擺脫在國際上陷於孤立的不利處境、打破國際帝國主義聯合進攻的外交考慮,蘇維埃政權先後向中華帝國提出了放棄沙皇時代攫取的侵略特權,承認中華帝國對西伯利亞的實際佔領,以換取中華帝國的局外中立,但始終沒有跟中華帝國簽署真正意義上的條約文件。在歐洲,蘇俄允許原沙俄時代被奴役民族進行民族自決等主張。這些言不由衷的諾言大多數都沒有最終兌現,只是爲改善了蘇俄的國際形象、鞏固國家政權的謊言。

當蘇俄政權基本鞏固之後,旨在恢復並擴大沙俄時代舊有版圖的新一輪擴張又開始了。在歐洲,向剛剛從俄國統治下獨立的民族國家輸出革命,企圖顛覆其政權,建立親蘇聯的傀儡。通過建立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聯盟的形式基本恢復了在歐洲的舊有的疆域。在東方,中華帝國的強大令蘇俄暫時望而生畏,雖然暫時不能從中華帝國手裡拿回沙俄時代的領土,但蘇聯拒絕跟中華帝國簽署真正的確立中蘇國界線的條約,蘇聯沒有放棄向東方擴張的黃俄羅斯計劃,並積極向阿什共和國、塔吉克斯坦等中亞國家進行滲透,甚至秘密聯絡中華帝國統治下的俄羅斯族人,企圖有朝一日重現沙俄時代的版圖。

中華帝國在皇帝王辰浩的英明領導下,早就對蘇聯存有警惕。大中華聯邦成員國一年一度的聯合軍事演習在中亞地區展開,邀請了阿什共和國等中亞國家參觀,並邀請他們加入大中華聯邦。阿什共和國面臨蘇聯的威脅,爲了鎮壓國內的共產國際組織,於蘇聯成立的第二天加入大中華共榮圈,成爲大中華聯邦成員國之一,於是中華帝國受阿什共和國邀請,名正言順的從西疆軍區抽調了一個精銳裝甲師開進了阿什共和國,只用了三天時間就鎮壓了共產國際領導的塔身幹叛亂,將共產國際和蘇聯勢力一併趕出了阿什共和國。

與此同時,看到中亞最大的阿什共和國倒向了中華帝國,其他中亞國家如土庫曼斯坦和塔吉克斯坦等也陸續加入大中華聯邦,加上阿富汗、波斯、土耳其和亞美尼亞等國也都是大中華聯邦成員國,中華帝國徹底封鎖了蘇聯向東、向南擴充的道路,阻止了蘇聯意圖從地中海和波斯灣進出印度洋的計劃。

蘇聯對於中華帝國的快速行動有些應對不足,考慮到現階段沒法跟中華帝國硬碰硬,因此蘇聯選擇了避讓,跟中華帝國建立友好關係,希望從中華帝國得到先進技術幫助和經濟支持。

中華帝國的商人們是計劃着向蘇聯進軍,因爲蘇聯是一個巨大的市場,可以爲他們獲利。但是很快西方國家陸續對蘇聯採取制裁行動,並且多次照會中華帝國一起加入。中華帝國爲此召開國會討論,但卻出現兩個態度。一種觀點認爲蘇聯是意識形態不同於中華帝國的存在,是敵人,制裁蘇聯是當務之急。但另一種觀點卻認爲,蘇聯目前不具備威脅中華帝國的能力,而且以蘇聯的工業能力,在全世界工業國家當中是墊底兒的,沒有工業基礎的蘇聯不可能對中華帝國構成威脅。同時,他們認爲蘇聯和共產國際已經跟西方世界結成死敵,中華帝國應該用蘇聯去牽制歐洲,適當的幫助蘇聯可以很好的牽制歐洲的重新崛起。

兩種觀點都有道理,最終內閣會議研究後決定,可以放寬對蘇聯的民間經貿合作,嚴控中華帝國的高科技流入蘇聯。這樣既可以跟蘇聯建立經貿關係,爲中華帝國賺取利潤,又可以防止蘇聯得到高技術威脅中華帝國的安全,更重要的是緩和中蘇關係有利於中華帝國在歐洲的整體戰略佈局,因爲就眼前國際局勢來看,歐洲列強在經濟、軍事和政治上更具有競爭力,是中華帝國首要的競爭對手。蘇聯在相當長的時間內不會是中華帝國的主要競爭對手,按照兩害取其輕之策略,適當的扶植一下蘇聯符合中華帝國當前的利益。

最終,內閣出臺了對蘇策略,維持對蘇聯的高技術出口限制,允許民間進行不影響國防安全的經貿活動。

對於內閣的決定,帝國皇帝王辰浩並不是很理解,於是召見唐紹儀入宮詢問。

“陛下,內閣之所以沒有全面制裁蘇聯,除了因爲蘇聯一窮二白是一個巨大的市場可以發展經貿之外,最主要的原因是內閣發現蘇聯和共產國際正在全球各地活動,尤其是東南亞的法屬印度支那和英屬印度、英屬緬甸、荷屬東印度等地陸續出現了共產國際支持的反政府武裝力量。”

王辰浩似乎聽到中央情報局提起過,所以問道:“二者有關係嗎?”

唐紹儀回答道:“陛下,東南亞還有很多原本是天朝藩屬國的國家還處於西方列強的殖民統治之下,帝國的大中華共榮圈早晚要向這些國家和地區擴張,爲了避免跟西方列強直接攤牌,內閣認爲或許救助蘇聯之手更爲妥當。”

“藉助蘇聯之手?”王辰浩想了想,突然問道:“你是說讓蘇聯去顛覆這些國家,然後帝國在出手將其奪回嗎?”

“是這個意思!”唐紹儀點頭道:“陛下明鑑!若帝國直接接觸這些國家的反政府武裝力量,肯定遭致西方列強的強烈不滿,帝國投資西方各國列強的資金恐怕會打了水漂。但是如果讓蘇聯去當這個劊子手,藉助蘇聯的力量顛覆西方列強在東南亞的殖民統治,帝國隨後再以國聯維護地區和平之名義出兵或者支持當地武裝力量奪權,這樣西方列強便沒有口實針對帝國了,一切將讓蘇聯去背黑鍋,實現帝國之大中華共榮圈擴張之目的。”

王辰浩贊同道:“這卻是一個兩全其美的辦法!只是蘇聯會那麼容易上當嗎?若是肉包子打狗一去無回可就損失大了。”

唐紹儀笑道:“這點內閣已經做出了權衡。蘇聯在共產國際的口號是爲了殖民地人民的解放運動而努力,帝國會以此爲契機,向蘇聯列出條件,指明對蘇聯的支持是用於民族解放運動之所需,限制蘇聯必須將這些支持用於第三世界的民族解放運動所需。以蘇聯目前的狀態,歐洲對其全面制裁,他們只能從帝國這裡做文章。因此他們必定會履行條件的。”

王辰浩點點頭,道:“如果是這樣的話,倒也可以一試。雖然蘇聯不會老老實實的按照我們說的去做,但只要他們點燃殖民地解放戰爭的戰火,帝國就有機會插手了。”

“沒錯!臣就是這個意思!”唐紹儀說道:“西方列強在戰後普遍經濟困乏,對殖民地加強了掠奪,這造成殖民地反列強運動頻頻爆發,動搖西方在殖民地的統治地位,而蘇聯不放鬆對外擴張的野心,在各個殖民地都建立共產國際領導小組,指揮當地反政府武裝同列強殖民軍作戰,這也是西方列強恨透了蘇聯的主要原因之一。而東南亞地區一直是帝國下一步擴張的地區,正好可以假手蘇聯鬧一鬧,給帝國介入找個藉口。”

王辰浩道:“既然這樣,那朕就放心了。”

王辰浩同意了唐紹儀的建議,旋即在法案上簽字用印,正式通過了對蘇聯的貿易章程。隨後,中華帝國承認了蘇聯的國際合法地位,並同蘇聯簽署了中蘇貿易協定。對此,西方列強很是不滿。但中華帝國依然對蘇聯實行高技術出口限制,這倒是讓西方列強鬆口氣。只要蘇聯得不到中華帝國的高技術,那麼對西方世界的威脅就不會擴大化。

中蘇貿易協定簽署後,蘇聯大爲高興,因爲蘇聯終於有了貿易對象。沙俄時代本來工業就很落後了,六年世界大戰和三年內戰使得蘇聯國內的工業幾乎爲零,迫切需要從國外進口工業設備和技術。中蘇貿易協定的簽署,無疑給蘇聯雪中送炭。

不過,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中華帝國的附帶條件也相當的苛刻。首先便是蘇聯必須從法律上承認中華帝國對前沙俄時代的領土的佔領,承認沙俄跟中華帝國簽署的所有條約均有效,特別強調不得再對西伯利亞提出主權聲鎖。同時,蘇聯不到對亞美尼亞、土耳其、阿什共和國、塔吉克斯坦、土庫曼斯坦等國家進行革命滲透;共產國際禁止在中華帝國國土及海外領地內從事革命宣傳活動,禁止在大中華聯邦各個成員國內從事革命宣傳和武裝顛覆活動,保護中華帝國商人在蘇聯的合法權益不受侵犯;中華帝國享受在蘇聯的片面最惠國待遇;中華帝國的商品在蘇聯享受特別關稅優待條件;中華帝國駐蘇聯大使館和各地領事館人員名額不受限制;中華帝國和蘇聯的商船和民航客機可以自由進出兩國港口和機場而不受限制。

這些條件相當的苛刻,說其是不平等條約毫不爲過。例如片面最惠國待遇,只得是中華帝國享受蘇聯的最惠國待遇,但是蘇聯不享受中華帝國的同等最惠國待遇。兩國的商船和飛機可以自由進出兩國的港口和機場,這看起來是平等的,實際上蘇聯沒有國際遠洋商船隊,沒有國際航飛的大型飛機公司,因此蘇聯的商船和飛機根本到不了中華帝國,而中華帝國的國際商船隊和國際航運公司卻可以直接進出蘇聯的港口和機場,這是相當明顯的不平等經濟條款。同時,中華帝國的商船和飛機自由進出蘇聯的港口和機場,加上商品特別關稅待遇條件,這給蘇聯的海關和國防造成相當的威脅。蘇聯同意這個條款是因爲中華帝國答應可以通過商船和飛機運送武器和裝備給蘇聯,避開西方列強的監視,但如果中華帝國和蘇聯突然間變成敵人,中華帝國可以通過這個渠道向蘇聯運送武裝力量或者支持蘇聯國內的反政府武裝力量,這些都是蘇聯國防的重大隱患。

如此不平等條約,蘇聯還是咬牙籤署了,因爲就眼前蘇聯的局面來說,如果不簽署這個條約,蘇聯根本無法恢復國家經濟,就談不上對外擴張,甚至等到西方列強恢復經濟實力時,蘇聯連自保的能力都沒有。儘管條約對中華帝國有利,但對於蘇聯來說,整體上得大於失,還是划算的。

就這樣,中蘇貿易協定簽署了。蘇聯立即動用國庫裡僅存的黃金和白銀儲備,向中華帝國進口最急需的工業設備和技術支持。

此時的蘇聯黃金儲備不足300噸,白銀不足8000噸,都是蘇俄紅軍從沙俄貴族和資產階級手裡通過土匪式的打砸搶得來的,可以說是佔滿了沙俄資產階級貴族們的血淚。

蘇聯將這些僅有的黃金和白銀運往中華帝國,從中華帝國運回了大批的基礎工業設備和從中華帝國請來大批的專家和工程師們幫助蘇聯人將設備組裝起來,使其儘快投產。

中華帝國向蘇聯出口工業設備和技術人員支持,這比費用是相當高昂的,基本上就是漫天要價,但蘇聯卻不敢坐地還錢,因爲他們能夠買到的設備只此一家。例如,一套300噸扎鋼設備在中華帝國只需要44萬龍幣,國際上只需要52萬龍幣,但是蘇聯人去要花費520萬金盧布(130萬龍幣)相對應的黃金和白銀。中華帝國一個普通本科畢業的機械工程師,在國內年薪不過8萬龍幣,出差去趟蘇聯回來後就有了30萬龍幣的個人存款,這還是刨除個人所得稅的稅後實際所得,因爲蘇聯已經向中華帝國工商局代爲繳納了這人的個人所得稅。

蘇聯的這點黃金和白銀根本不足以採購到所需的全部設備和技術,爲此,蘇聯不得不從中華帝國的銀行商們手裡借款。包括帝國銀行、皇家銀行、通商銀行、招商銀行在內的中華帝國二十五家銀行組成銀行團,向蘇聯提供了20億龍幣的大借款,沒錢的蘇聯也乖乖的接受了。爲此,中華帝國的這些銀行商們再次暴賺了一筆鉅款。

可以說,蘇聯被中華帝國痛宰了一頓,悲催無比,欲哭無淚。

第387章 第三次中日戰爭爆發第304章 帝國海軍工業的崛起第385章 鐵骨錚錚的超級戰列艦第123章 併購帕森斯第399章 歐“粥”——中華帝國的最愛第523524章 希特勒執政和法西斯陣營的擴張第681章 一波三折的蘇德戰場第265章 巾幗女兵第250章 戰術天時第304章 帝國海軍工業的崛起第426章 整風行動 內修政治第325章 瓜分英國殖民地(1)第129章 大國博弈(1)第622章 h7空中堡壘發威第175章 黃海大戰(2)第637章 地獄火登場第437章 世界大戰這樣結束了第89章 委以重任第14章 又迷路了第297章 白色死神第503章 德國軍事力量的崛起第286章 海參崴要塞攻防戰第725章 核大戰(3)第57章 籌備新軍(三)第558章 噴氣時代降臨第545章 核子時代降臨,中華帝國的級終極核動力戰列艦第52章 暗中較勁第543章 五國公約失效,全球大規模軍備競賽爆發第715章 計算機時代第51章 慈禧看相第297章 白色死神第370章 從北冰洋到南極洲的地軸計劃第263章 帝國伊始第67章 我的新軍我的兵(3)第588章 識破戰列艦誤導論英德大力發展航母第199章 夏級潛艇第717章 衛士導彈防禦計劃(2)第462章 中美大西洋海戰(十一)第178章 膨脹的野心第363章 中華帝國的最後一級戰巡第650章 決戰大西洋之空中佈雷第184章 較量第169章 爲海軍新時代的到來提前準備第356357章 bb黨第106章 來自沙皇的邀請第285章 爆豆的尼古拉第114章 唐代沉船第45章 兩處心思(二)第243章 建威第340341章 毒氣戰和雷電戰鬥機第362章 中華帝國的全球戰略佈局第149章 再做一次壞事第344章 超神弓時代第340章 三國協約第582章 第四次美墨戰爭爆發第295章 躋身世界海軍強國第447章 中墨聯軍(上)第647章 決戰大西洋之冰雹來襲第260章 插手巴拿馬運河第75章 海關第557章 炮艦外交中華帝國的大灰狼艦隊第586章 列寧格勒火拼第55章 籌備新軍(一)第543章 五國公約失效,全球大規模軍備競賽爆發第1章 折戟沉沙第674章 決戰大西洋之德軍潛艇的最後一擊第166章 大戢洋海戰(上)第292章 外蒙古的悲哀第62章 班底(上)第344章 超神弓時代第245章 六大工業基地第113章 一艘船十個墓(3)第73章 工業與海上力量第236章 風雨京畿(二)第232章 爭奪威克島第256章 中國,雄起了第303章 沙俄戰敗求和第174章 黃海大戰第39章 機會來臨第146章 幾百張嘴等着吃他第355章 升溫的火藥桶第585章 蘇德火拼,中華帝國發財第210章 廷議(二)第219章 金融危機第412413章 日德蘭第187章 較量(4)第70章 我的新軍我的兵(6)第86章 大洋彼岸的搶錢計劃(2)第709章 蘇德結合的產物——米格問世第477章 大洋黑洞第57章 籌備新軍(三)第710章 噴氣時代下的海軍航空兵第201章 中華人民志願軍(上)第409章 九州陷落第644章 鋼鐵的碰撞(中)第481章 西班牙大流感(二)第504章 神壇上的中華帝國空軍第479章 電磁脈衝炮第15章 一親芳澤第566章 中華帝國的釣魚藝術
第387章 第三次中日戰爭爆發第304章 帝國海軍工業的崛起第385章 鐵骨錚錚的超級戰列艦第123章 併購帕森斯第399章 歐“粥”——中華帝國的最愛第523524章 希特勒執政和法西斯陣營的擴張第681章 一波三折的蘇德戰場第265章 巾幗女兵第250章 戰術天時第304章 帝國海軍工業的崛起第426章 整風行動 內修政治第325章 瓜分英國殖民地(1)第129章 大國博弈(1)第622章 h7空中堡壘發威第175章 黃海大戰(2)第637章 地獄火登場第437章 世界大戰這樣結束了第89章 委以重任第14章 又迷路了第297章 白色死神第503章 德國軍事力量的崛起第286章 海參崴要塞攻防戰第725章 核大戰(3)第57章 籌備新軍(三)第558章 噴氣時代降臨第545章 核子時代降臨,中華帝國的級終極核動力戰列艦第52章 暗中較勁第543章 五國公約失效,全球大規模軍備競賽爆發第715章 計算機時代第51章 慈禧看相第297章 白色死神第370章 從北冰洋到南極洲的地軸計劃第263章 帝國伊始第67章 我的新軍我的兵(3)第588章 識破戰列艦誤導論英德大力發展航母第199章 夏級潛艇第717章 衛士導彈防禦計劃(2)第462章 中美大西洋海戰(十一)第178章 膨脹的野心第363章 中華帝國的最後一級戰巡第650章 決戰大西洋之空中佈雷第184章 較量第169章 爲海軍新時代的到來提前準備第356357章 bb黨第106章 來自沙皇的邀請第285章 爆豆的尼古拉第114章 唐代沉船第45章 兩處心思(二)第243章 建威第340341章 毒氣戰和雷電戰鬥機第362章 中華帝國的全球戰略佈局第149章 再做一次壞事第344章 超神弓時代第340章 三國協約第582章 第四次美墨戰爭爆發第295章 躋身世界海軍強國第447章 中墨聯軍(上)第647章 決戰大西洋之冰雹來襲第260章 插手巴拿馬運河第75章 海關第557章 炮艦外交中華帝國的大灰狼艦隊第586章 列寧格勒火拼第55章 籌備新軍(一)第543章 五國公約失效,全球大規模軍備競賽爆發第1章 折戟沉沙第674章 決戰大西洋之德軍潛艇的最後一擊第166章 大戢洋海戰(上)第292章 外蒙古的悲哀第62章 班底(上)第344章 超神弓時代第245章 六大工業基地第113章 一艘船十個墓(3)第73章 工業與海上力量第236章 風雨京畿(二)第232章 爭奪威克島第256章 中國,雄起了第303章 沙俄戰敗求和第174章 黃海大戰第39章 機會來臨第146章 幾百張嘴等着吃他第355章 升溫的火藥桶第585章 蘇德火拼,中華帝國發財第210章 廷議(二)第219章 金融危機第412413章 日德蘭第187章 較量(4)第70章 我的新軍我的兵(6)第86章 大洋彼岸的搶錢計劃(2)第709章 蘇德結合的產物——米格問世第477章 大洋黑洞第57章 籌備新軍(三)第710章 噴氣時代下的海軍航空兵第201章 中華人民志願軍(上)第409章 九州陷落第644章 鋼鐵的碰撞(中)第481章 西班牙大流感(二)第504章 神壇上的中華帝國空軍第479章 電磁脈衝炮第15章 一親芳澤第566章 中華帝國的釣魚藝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