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7428章 太平洋風暴正在形成

8月9日,協約國軍隊已向德軍防禦縱深推進11公里。兩天的戰鬥中,德軍傷亡達2.8萬人,損失火炮900多門。

8月10日,法軍第1集團軍全部投入交戰。次日,第3集團軍一部也投入交戰。但是由於坦克損失嚴重,進展緩慢,逐漸變爲局部性戰鬥。

至8月13日日終前,英法美軍隊在75公里的正面上向前推進10-18公里,完成了既定任務,使德軍遭到重創。

至此,協約國算是報了第四次索姆河會戰失利之仇。雖然戰車的大規模使用,使得協約國獲得了突破德軍防線的辦法,但是德軍的戰車質量太好,協約國的戰車不得不靠數量取勝,但大規模生產問題還是難以解決,好不容易攢了幾個月的坦克,基本上打一仗就全部報銷了,而等到下一批坦克出來,還得等幾個月時間。

雖然美國本土已經大規模開始生產英法兩國的坦克,但是從美國生產出來,再運到歐洲沿海,在轉到內陸需要的時間同樣不少。

更何況,美國海軍糟糕的反破交戰能力實在不敢恭維,面對德國公海艦隊的不斷襲擾,儘管協約國損毀船隻不斷的減少,但是還沒有根本性阻止德國海軍的破交戰。因爲德國海軍裝備的產自中華帝國的晉級潛艇非常先進,美國海軍的反潛驅逐艦很難將其摧毀,這使得協約國的反破交戰的前景擔憂。

從美國海軍主力艦隊進入大西洋後,遲遲不肯跟德國海軍主力艦隊決戰,或許是擔心會被德國公海艦隊打敗,一旦美國失去主力艦隊,那麼無疑輸掉了這場戰爭,因此美國海軍非常小心,僅僅維持着美德海軍當前的平衡,不想輕易去打破,因爲美國海軍沒有必勝的把握。

另一方面,美國的最高統帥部發現同盟國的經濟已經面臨崩潰,只要維持這種情況下去,同盟國會因爲消耗戰而戰敗。因此美國選擇保守穩妥的戰術,跟德國拼消耗。同時,也是爲了多賺些戰爭財,只要一直這樣消耗下去,協約國的將不得不從美國進口大量物資。當然,對於美國而言,儘管他們跟英國同宗同源,但是戰前英國是世界金融中心,美國要崛起自然也要考慮讓英國削弱下去。

當然,還有一個暗藏的因素,那就是美國不想跟德國火拼,希望保存實力,因爲美國還有一個更大的威脅來自太平洋西岸的中華帝國。

美國海軍始終不敢出全力對德作戰,最大的顧及就來自中華帝國海軍的威脅。儘管中美簽署了互不侵犯的夏威夷條約,但這並不代表美國海軍就放心了。

美國海軍自光華十三年中華帝國建造搭載舊英寸巨炮的明級戰列艦開始,就利用六艘南達科他級戰列艦的尾款,偷偷摸摸的開始建造搭載17英寸巨炮、航速26節,排水量50000噸的北卡羅來納級戰列艦。後來伍德羅說服了美國國會,在首艦北卡羅來納號和緬因號戰列艦開工一年後,陸續開工三號艦密蘇里號和四號艦俄亥俄號戰列艦,到了光華十六年時,四艘北卡羅來納級戰列艦全部完工,並服役美國海軍。

在建造北卡羅來納級戰列艦的同時,美國海軍依然繼續建造搭載口英寸主炮的戰列巡洋艦。

基於北卡羅來納級戰列艦,美國海軍於1914年同時開工建造四艘法蘭克福級戰列巡洋艦,分別是法蘭克福號、檀香山號、聖保羅號和海倫娜號。除了傳統的戰列巡洋艦以美國的州首府命名外,此次美國海軍特意增加了檀香山號,表明美國將夏威夷列看做是美國領土。儘管在夏威夷問題上,美國國會還未將其列爲美國的一個州,中華帝國在夏威夷問題上也拒絕承認併入美國國土,但夏威夷的重要性不言語表,〖日〗本被中華帝國打垮之後,夏威夷已經成了美國阻擋中華帝國的前沿陣地,戰略位置極其重要。因此,美國海軍纔會將檀香山作爲法蘭克福級戰列巡洋艦的二號艦進行命名,目的就是要美國人明白檀香山的重要性。

四艘法蘭克福級戰列巡洋艦在北卡羅來納級戰列艦的基礎上,降低裝甲防護標準,從北卡羅來納級的380毫米裝甲降至240毫米,增加4座燃油鍋爐,使其最高航速達到30節。

就戰鬥力而言,美國海軍的法蘭克福級戰列巡洋艦超過了英國和德國任何一款戰列巡洋艦。在主炮火力上超過了中華帝國最後一級隋級戰列巡洋艦,裝甲跟隋級戰列巡洋艦一樣,都是240毫米,但是在速度上面,美國海軍的戰列巡洋艦在蒸汽輪機上面遠遠落後於中華帝國海軍,依然採用直接傳動式蒸汽輪機驅動技術,而中華帝國在岡1年建成的隋級戰列巡洋艦就已經開始採用齒輪傳動技術了,因此跟隋級戰列巡洋艦的34羊超高航速比起來,美國海軍的法蘭克福級戰列巡洋艦依然落後了整整4節。

中華帝國海軍隱瞞了隋級戰列巡洋艦的〖真〗實航速,造成美國海軍情報部門認爲中華帝國的隋級戰列巡洋艦隻有29節,因此一直沾沾自喜當中。

由於中華帝國已建成了用於18英寸巨炮的明級戰列艦,因此一直對美國開工建造搭載17英寸巨炮的超神弓型戰列艦和戰列巡洋艦沒有實質性的迴應,只是表達關注,這使得美國海軍不用擔心來自中華帝國方面的壓力。

不過,美國海軍從十九世紀最後十年開始,就野心勃勃的妄圖登上世界第一海軍強國的位置。如今中華帝國坐在世界海軍第一強國的寶座上面,令美國海軍鷹派們非常的不甘心。

擁有了八艘搭載口英寸主炮的超神弓型主力艦後,美國海軍已經坐到世界海軍第二的位置上了,但是爲了趕上並超過中華帝國海軍,美國海軍繼續走着擴張步伐。

光華十六年(1916)財年,美國國會議員們再次想起了舊傷疤的疼痛,巴拿馬地區落入中華帝國手裡,巴拿馬運河在中華帝國的控制之下,這都是美國政府揮之不去的傷痛。

當年美西戰爭時,美國海軍從太平洋繞過合恩角到達加勒比海長達三個月的航程令美國政府抱怨影響了對西班牙戰事(本可以提前兩個月開戰的)。爲此美國加緊了爭奪巴拿馬運河,想掌握在手裡,方便美國兩洋海軍隨時相互支援。但這一切都被中華帝國的突然插手而泡湯了,美國上下曾經一度忘記了巴拿馬但是隨着美國參加第一次世界大戰,中華帝國拒絕開發巴拿馬運河給美國太平洋艦隊,使得美國太平洋艦隊不得不再次繞過合恩角,轉回大西洋。這耽誤了美國海軍參加對德海軍作戰的時間令協約國被德國海軍摧殘,損失慘重。

美國上下再次記起了巴拿馬運河的傷痛,導致美國國會最終批准了美國海軍鷹派勢力的新一輪海軍擴充法案繼續以中華帝國海軍作爲敵對力量,大力發展美國海軍。

此時的美國海軍依然堅信鉅艦大炮主義,儘管日德蘭海戰表明來自空中的威脅將成爲未來海軍主力艦隊的巨大威脅中日東大洋海戰結果也表明航母戰鬥羣的重要性。美國海軍內部也曾經跟中華帝國海軍內部一樣分裂爲bb黨和cv黨兩派。在是否大規模建造主力戰列艦和戰列巡洋艦,還是建造航母戰鬥羣方面,美國海軍內部的bb黨和cv黨們一度爭論的面紅耳赤。

但全世界海軍都盯着中華帝國海軍,因爲中華帝國海軍是世界第一海軍,因此只要中華帝國海軍放棄鉅艦大炮主義選擇航母戰鬥平鼻的話各國都將追隨。美國海軍同樣如此,一切發展都盯着中華帝國海軍向中華帝國海軍看齊。

偏偏中華帝國海軍內部的bb黨戰勝了cv黨,中華帝國繼續以鉅艦大炮主義作爲海軍發展方向,這極大的誤導了世界各國海軍,美國海軍也不例外,最終美國海軍bb黨勢力佔據了絕對優勢,美國海軍於是繼續全力發展主力戰列艦和戰列巡洋艦,航空母艦僅僅作爲配角使用。

基於這些原因,美國國會最終批准了美國海軍提交的1916年海軍第八次擴張法案,也是最大規模的撥款預算,總額四乙美元,以戰爭國債來償還。共撥款建造八艘搭載舊英寸巨炮的超神弓型主力艦,其中四艘衣阿華級戰列艦,分別是一號艦衣阿華號【bb-59】、二號艦夏威夷號【bb-60】、三號艦阿拉斯加號【bb-61】和四號艦猶他號【bb-62】,以及在衣阿華級戰列艦基礎上改進而來的四艘奧林匹亞級戰列巡洋艦(奧林匹亞號、波士頓號、哥倫比亞號和奧斯汀號),另外還有企業級航空母艦五艘(企業號cv-6、黃蜂號cv-7、大黃蜂號cv-8、埃塞克斯號cv-

9和約克城號cv-10),以及40艘輕巡洋艦、200艘驅逐艦和200艘潛艇。

爲了保密,美國國會將這筆鉅款託名爲軍事援助歐洲計劃,對外宣傳爲協約國海軍建造軍艦,以應對德國海軍的威脅。

爲了對抗中華帝國的明級超級戰列艦,美國海軍雖然在1916年夏天才正式開工建造四艘衣阿華級戰列艦,比中華帝國的明級戰列艦整整晚了三年半。全世界都以爲美國海軍不會再跟中華帝國海軍進行大規模海軍軍備競賽了,但是卻不知道美國海軍委員會一直沒有放棄,只不過三年前美國海軍想建造衣阿華級戰列艦也造不出來,因爲18英寸主炮和連帶各種技術問題都無法解決,想從英國引進技術的也不可能了,因爲英國海軍爲了戰爭,放棄技術不成熟的17英寸和18英寸大口徑艦炮的研製工作,而中華帝國又嚴格控制對美裝備和技術出口,使得美國海軍當時無法建造超級戰列艦,不得不主動向中華帝國示弱。

但是隨着歐戰的持續,英國和德國海軍競爭依然激烈戰爭爆發兩年多,兩國都沒有進行主力艦決戰,這使得英國和德國海軍都希望打破海上平衡,他們認爲只有研發搭載17英寸和18英寸巨炮的主力艦纔可以打破平衡。

德國海軍最先從中華帝國獲得了。英寸艦炮的出口訂單因此德國海軍於1914年夏天開工建造五艘威廉大帝級戰列艦(威廉二世號、腓特烈三世號、威廉大帝號,卡爾大帝號,巴巴羅薩號)。威廉大帝級戰列艦95%的技術和裝備都來自中華帝國,基本上是中華帝國元級戰列艦的翻版。中華帝國皇帝王辰浩一開始就不希望德國海軍在日德蘭海戰中戰敗因此希望德國海軍打敗英國海軍。在王辰浩的默許下,德國海軍首次獲得了中華帝國元級戰列艦的全部技術參數,並在國內造船廠內開工建造。此時德國的資源都消耗在了戰爭上面,只得從中華帝國進口建造威廉大帝級戰列艦的材料和裝備。

德國海軍本來計劃…儘快完成威廉大帝級戰列艦的國內組裝工程期待打英國海軍的封鎖。但是五艘威廉大帝級戰列艦的造價太過高昂,光從中華帝國進口相關設備就達到了5500萬龍幣(中華帝國元級戰列艦自建僅僅4900萬龍幣),在加上德國國內自行的組裝費用一艘威廉大帝級戰列艦最終價格逼近6000萬龍幣,而德國財政經過兩年戰爭已經瀕臨崩潰邊緣,馬克貶值速度加快工人被徵召入伍結果原計劃16個月就完工的威廉大帝級戰列艦,到了1916年夏天才剛剛下水,距離服役時間還遙遙無期。同時,德國海軍取得了日德蘭海戰的勝利,英國海軍主力艦隊損失一半(後續轟炸港口行動中又損失三分之一)一次日德蘭大海戰令德國海軍取勝,但是彈藥消耗、人員損失、艦體維修等開支高達20億馬克財政促襟見肘的德國政府決定放緩威廉大帝級戰列艦的建造工作。

同樣,英國的情報部門得知德國海軍從中華帝國獲得了元級虹小艦的技術和裝備支持,爲了繼續封鎖德國海軍,不讓德國海軍離開北海進入大西洋,英國也在九艘復仇級戰列艦完工後,立即上馬搭載17英寸巨炮的納爾遜級超級戰列艦。

英國的納爾遜級超級戰列艦的設計目標針對德國海軍在建的威廉大帝級戰列艦,考慮到威廉大帝級戰列艦跟中華帝國的元級戰列艦密切相關,於是英國海軍直接以元級戰列艦作爲對手進行設計建造。

從1914年8月開始,英國海軍設計完成納爾遜級戰列艦,並立即上馬建造。納爾遜級戰列艦以中華帝國元級戰列艦作爲對手,排水窶5150

0屯,主炮爲四座雙聯裝八門45倍徑432毫米mk37炮,比中華帝國元級戰列艦的三座三聯裝9門45倍口徑432毫米m12炮少了一門。萬年不變的英國主力艦設計思想使得納爾遜級戰列艦的裝甲防護只有勁毫米,比中華帝國的元級戰列艦少了田毫米。

同時,跟中華帝國元級戰列艦的全面焊接方式相比,英國海軍因爲財政吃緊,只能採用*接方式,抗打擊能力弱一些。採用舊臺高壓鍋爐,3臺仿帕森斯蒸汽輪機系統,不如元級戰列艦的齒輪衝動反衝動蒸汽輪機機組,最高航速只有29節,比元級少了一節,而且在長時間戰鬥航速時,納爾遜僅僅能夠維持8個小時的29節高速,比元級少了整整10個小時。

在電子設備方面,納爾遜級戰列艦的無線電系統、〖中〗央火控系統、

觀測系統雖然已經達到元級戰列艦的標準了,但是沒有水下聲納陣列,反潛能力很弱,一旦碰上中華帝國的晉級和唐級潛艇,受到的威脅性極大。

由於此時英國已經是戰時機制,因此納爾遜級戰列艦的建造速度飛快,原計劃…舊個月建造完成。然而,英國此時的境況比德國還慘。德國的潛艇戰在兩年時間內嚴重破壞了英國的海上貿易,給英國經濟造成重創。日德蘭海戰後,英國海軍主力艦隊僅僅剩下三分之一,德國海軍主力進入大西洋,給英國造成更大的損失。在美國海軍抵達前的半年時間裡,英國經濟差一點就要斷氣了。在這種情況下,英國海軍因爲造船材料緊缺,物價瘋漲,導致納爾遜級戰列艦跟德國的威廉大帝級戰列艦一樣,直到1916年秋天纔剛剛下水,主炮安裝和最後服役時間變得遙遙無期了。

不過,英國已經研發成功了17英寸巨炮,當美國軍援抵達英國和歐洲時,美國海軍通過物資交換方式,將英國阿姆斯特朗公司研製成功17

英寸45倍徑的mk37型艦炮技術和裝備引入美國,安裝到北卡羅來納級戰到艦上。同時,阿姆斯特朗公司爲了擺脫困境,只好跟美國海軍合作,共同研發18英寸45倍徑的mk39型巨炮,用來安裝到美國海軍的衣阿華級戰列艦上。

就這樣,美國海軍從阿姆斯特朗公司的火炮專家霍姆斯那裡得到了舊英寸巨炮的研發成果,並與1916年8月開始試製,計劃在1917年3月完成測試工作,在1917年8月生產出來八門主炮,不耽誤計劃於1917年7月底下水的衣阿華級戰列艦的主炮安裝工作。

衣阿華級戰列艦設計安裝四座雙聯裝8門45倍徑mk47型艦炮(美國艦炮型號),跟中華帝國的明級戰列艦的主炮數量、口徑、倍徑一致,但在炮管壽命問題上,此時的英美鋼鐵技術雖然已經開始仿製中華帝國的中華特種鋼了,但效果提升不明顯。

副炮採用mk12型38倍口徑10座雙聯裝127毫米口徑高平兩用炮,炮塔布置在艦體中部兩舷。同時還加裝了大量的小口徑速射炮,多爲雙聯裝和三聯裝並列機關炮。

美國海軍的思想是用副炮系統來防空,但是這種程度的防空炮防禦中華帝國早期的貓妖戰鬥機都顯得吃力,更不要說中華帝國已經擁有的雷電戰鬥機和地獄火戰鬥機了,它們的速度足以突破衣阿華級戰列艦的防空火力網。

裝甲防護方面,衣阿華級整體防護設計比北卡羅來納級戰列艦提高了很多,舷側主裝甲帶與主防雷裝甲拼接爲一體,厚度爲380毫米(19

度),水平裝甲總厚度爲222毫米(三層)。並結合多重水密隔艙和3層船底構成水下防魚雷系統。在建造過程中特別增強了水平裝甲防禦能力。主炮塔正面460毫米,頂部184毫米,背面241毫米,司令塔正面460毫米,頂部184毫米。

美國海軍主力艦的裝甲防護永遠都低於其他國家的同級主力艦,似乎被英國海軍的重視速度輕視裝甲所感染了,而且感染的很深。

380毫米的裝甲厚度在舊英寸巨炮的轟擊面前,抵擋起來是非常吃力的,不過美國海軍認爲,日德蘭海戰表明,在20公里距離上交戰,真正被巨炮炮彈擊中的概率很小。但是他們忘記了最重要的一條,那就是美國海軍建造的衣阿華級戰列艦是用來對抗中華帝國的明級戰列艦的。而中華帝國海軍在觀瞄設備、〖中〗央火控、雷達等方面以及遠超美國海軍。明級戰列艦的主炮可以在25公里的距離上做到8%的命中率,而美國海軍在目前的經驗還停留在美西戰爭期間的6000米10%的命中率上,遠距離炮擊沒有實戰經驗,訓練當中的北卡羅來納級戰列艦的命中率在20

公里上只有1.5%,差距是非常明顯的。

而且美國海軍對於戰列艦的防護概念發生了錯亂,按照衣阿華級戰列艦的裝甲必須能夠擋住同口徑的戰列艦在舊公里距離外的貫穿命中,顯然衣阿華級戰列艦的裝甲無法在佔公里外擋住舊英寸炮彈的貫穿命中,面對中華帝國的低初速重彈頭延時穿甲爆破彈的攻擊,在20公里距離外都很難防得住。

反過來,中華帝國海軍的明級戰列艦的裝甲厚度達到了450毫米,可以有效擋住15公里外來襲的18英寸炮彈的貫穿命中。二者相比之下,一旦衣阿華級戰列艦碰上中華帝國的明級戰列艦,雖然雙方火炮數量一樣,但打起來吃虧的肯定是衣阿華戰列艦。

同樣在速度方面,衣阿華級虹小艦設計航速只有跟中華帝國的明級戰列艦的航諫相比差距跡是很大的。

當然,造成這方面差距的主要原因是美國的造船廠沒有八萬噸級鉅艦的船臺,最大隻能建造六萬噸級的戰艦。儘管負責建造衣阿華級戰列艦的美國船廠快速升級了船臺噸位,但最終也僅僅可以建造65000噸鉅艦。這樣一來跟中華帝國的明級戰列艦的88000噸排水量想必,差了兩萬噸,自然受到了限制,在各方面都難以避免的落後一大截了。

而在電子戰上面衣阿華級戰列艦就差的更遠了,因爲她沒有明級戰列艦的雷電陣列、聲納陣列,全靠兩舷各安裝的一臺彈射器,搭載三架水上觀測飛機。顯然如果衣阿華級和明級戰列艦相互追逐時白天和晴天或許還可以打個平手,到了陰雨天和晚上,衣阿華級就成了瞎子只有捱打的份。

當然,中華帝國的明級戰列艦的各項參數嚴格保密,美國海軍只能靠中華帝國官方報道來判斷因此衣阿華級戰列艦的設計標準都超過了中華帝國官方公佈的明級戰列艦標準美國國民還是非常振奮的,在沒有跟中華帝國的明級戰列艦前,美國國民都認爲衣阿華級戰列艦是世界最強的戰列艦。

同樣,美國海軍在鉅艦大炮主義的影響下,在開工建造衣阿華級超級戰列艦的同時基於衣阿華級戰列艦的改進戰列巡洋艦也同時開工建造。

四艘奧林匹亞級戰列巡洋艦搭載18英寸巨炮,雙聯裝炮塔四座前二後二,對稱式佈局。除了裝甲厚度降至280毫米外,最大的不同之處就是比衣阿華級戰列艦多了兩個煙囪(衣阿華級3個煙囪)。而同時期的中華帝國海軍的宋級、元級和明級戰列艦都已經改爲緊湊型的一個橢圓形大煙囪了。

奧林匹亞級戰列巡洋艦爲降低了100毫米厚裝甲,又增加了6臺鍋爐,使其可以持續12個小時保持33節的高航速。這個速度無疑超過了英國的多望級戰列巡洋艦,但是依然比中華帝國的隋級戰列巡洋艦慢了一節,持續時間也不如對方。

雖然,美國海軍的衣阿華級戰列艦和奧林匹亞級戰列巡洋艦在綜合作戰性能上都落後於中華帝國的明級戰列艦,尤其是奧林匹亞級戰列巡洋艦在明級戰列艦面前更是雞肋,不足300毫米的裝甲一旦被明級戰列艦的炮火擊中,那將是災難性的。

雖然美國海軍重視鉅艦大炮主義,大力打造超級戰艦組成的艦隊。但是美國海軍因爲一直跟中華帝國海軍攀比,雖然不清楚中華帝國大量建造和改裝航空母艦的真正意圖和戰略目的,但也積極效仿,在美國國會批准打造超級戰列艦的同時,代表美國第一級自建的航空母艦的企業級航空母艦浮出水面。

企業級航空母艦是美國海寫仿造中華帝國丹霞山級航空母艦自行設計的第一款自建航空母艦。

企業級航空母艦,美國海軍實際上依然稱之爲載機巡洋艦,可以看出美國海軍依然沒有發現航空母艦的真正含義。

企業級作爲美國第一級自建航母,充分吸收了之前五艘美國海軍改裝航空母艦的經驗,該級航母模仿中華帝國海軍丹霞山級航空母艦的直通式甲板設計,採用開放式機庫,擁有3部升降機,飛行甲板前端裝有彈射器,緊急情況下艦載機可以通過在機庫中設置的彈射器從機庫中直接彈射起飛(但後來取消了這項不實用的功能),突出艦載機的出擊能力。飛行甲板前後裝了兩組攔阻索,飛機可以在飛行甲板的任一端降落。

木製飛行甲板沒有裝甲防護,艦橋、桅杆和煙囪一體化的島式上層建築位於右舷。和之前建造的“突擊者“號相比,企業級增大了艦體和航速,同時加強了水平和水下防護。

但是該級艦裝甲較弱,水線以下艦體對魚雷的防護能力存在有相當程度的缺陷。不過,對於美國海軍來說,儘管他們沒有意識到航空母艦的真正作用,但是誤打誤撞的也發展了航母,不至於在未來時期在航空母艦方面落後中華帝國太多。

企業級航空母艦的標準排水量只有19900噸滿載排水量也不超過25600噸,但是該艦卻是非常的長,達到比中華帝國海軍的丹霞山號航空母艦長了gc米比中華帝國最先進的峨眉山級航空母艦也長了40米。造成這種原因主要是還是因爲美國海軍對航空母艦的概念模糊,從他們繼續叫載機巡洋艦可以看出,企業級航母除了戰鬥要求外,主要還是用來運輸飛機的這也跟美國參加鼻戰分不開,因爲美國海軍的航母更多的是給歐洲英法意運輸飛機。

當然了,企業級航母採用直通式甲板,機庫容量小數量少,同時飛機機翼不可以摺疊,因此爲了保證可以搭載90架戰鬥機只能大幅度延長甲板了。這也令企業級航空母艦成爲全球最長的軍艦,由於噸位只有20000噸,細長的艦體雖然可以提高速度但是適航性太差。美國海軍認爲航母艦載機不可以在雨天出戰因此對惡劣海況問題沒有考慮。

而在實戰當中,怎麼可能都是晴天?陰雨天也要打仗的,這點美國海軍因爲毫無經驗可談,所以沒有考慮到企業級航空母艦有一天會參加大戰。

動力系統方面,企業級航母採用9座鍋爐4座10000千瓦蒸汽輪機,2

座200千瓦柴油輪機4軸推進,最高速度達到30節,續航距離12000海埋/15節。

武器裝備方面,由於美國海軍對航母的不重視,導致其沒有向中華帝國海軍爲航母提供的防空巡洋艦、重巡洋艦、輕巡洋艦、驅獵艦等艦艇打造的航母戰鬥羣,因此美國海軍的航母得靠自己的力量來防宇,裝備8門單裝38倍徑127毫米高平兩用火炮,4門4聯裝25毫米75倍徑防空炮,24挺點五零mk4策林根型重機槍,該重機槍就是中華帝國m2型勃朗寧重機槍的美國版,因爲策林根家族是中華帝國的皇親國戚,所以美國其他軍火公司都無法獲得的武器裝備,可以在策林根家族的兵工廠得到。

對於美國的航空母艦而言,還僅僅停留在載機巡洋艦的層面上。

因爲美國海軍的所有航空母艦都沒有艦載型作戰飛機,全部都是陸基作戰飛機。

另外,美國海軍的航空母艦所搭載的飛機基本上都是英法意三國的作戰飛機型號,其中以英國的駱駝戰機、法國的法國的和17型飛機爲主,美國軍方爲了支橡協約國空軍,將協約國的一系列主戰飛機型號和生產線引入美國本土生產,憑藉美國本土強大的工業能力,大量生產作戰飛機,支援協約國空戰。不過因爲航空母艦的數量少,運輸飛機能力較差,每三個月才能給協約國提供各式作戰飛機1100

架,剛剛夠得上協約國空戰消耗的數量。

不過,美國空軍也不甘心落後於中華帝國空軍,在得知他們從協約國進口而來的飛機基本上都是中華帝國的降低性能的外貿型飛機,或者是山寨貨。美國空軍通過研究中華帝國供應給歐洲的飛機發現,中華帝國在航空領域的強大是毋庸置疑的,爲了跟中華帝國空軍較勁,美國空軍開始在協約國飛機的基礎上,大力研發美國本土飛機,爭取在航空領域追上中華帝國。

美國空軍委員會通過鼓勵民間飛機制造公司,大力仿製中華帝國飛機和研發本土飛機。其中代表性的有貝爾公司的口3、寇蒂斯公司的n

5、布魯斯特公司的f2a、格魯曼公司的f作等作戰飛機。

其中貝爾公司的p-3戰鬥機堪稱是一款完美的山寨產品,其山寨性能基本上達到了中華帝國的貓妖戰鬥機,協約國方面很快下了大量的訂單,大量採購p-3戰鬥機,用來對付德國空軍服役的中華帝國貓妖戰鬥機。

另外,在美國本土自主知識產權的是布魯斯特公司的f2a戰鬥機。

布魯斯特公司在戰前還是一家汽車公司,一戰爆發後瞄準了戰鬥機市場,於是開發了第一款f1戰鬥機。f1是雙翼飛機,剛剛試飛婁功後,歐洲戰場上就出現了中華帝國的貓妖單翼飛機,雙翼飛機和三翼飛機都不是對手,於是布魯斯特公司開始研究單翼飛機。

在美國沒有參戰前,中華帝國搶奪了歐洲市場,尤其是航空領域的飛機份額,加之美國的載機巡洋艦不願意去歐洲犯險,使得飛機生產出來也運不到歐洲去。在這種情況下,布魯斯特公司最終在1916年夏天才完成f2a戰鬥機的最後研製和試飛工作。

f2a是中單翼設計,機身呈圓桷狀,結構爲硬木殼設計,控制面以布面蒙皮構成。採用固定起落架。動力爲一具萊特公司r-620-2旋風氣冷式發動機,輸出130馬力,速度125公里每小時。裝有毫米口徑的重機槍,另外可以在機腹下攜帶兩枚100磅炸彈。

就綜合性能而言,f2a戰鬥機已經十分接近中華帝國的j4貓妖戰鬥機了,差別僅僅在氣動式佈局和操控性方面。該飛機在的駕駛裝置爲汽車方向盤式,在飛行穩定性方面遠遠不如中華帝國的貓妖戰鬥機,方向盤需要大力握住,稍微鬆勁就會令飛機空中打旋兒,因此飛行員駕駛d2a戰鬥機持續飛行2個小時便非常的疲勞,不可能進行持續的高強度空中。在這方面,中華帝國的貓妖戰鬥機雖然也沒有解決飛行穩定性問題,但是每天駕機作戰6個小時還是沒問題的。

對於歐洲的戰況而言,儘管f2a有缺陷,但是協約國還是大規模進口這種戰鬥機。美國空軍爲了響應本土航空發展,也採購了1500架,用來裝備陸軍航空兵(500架)和海軍航空兵(1000架)。其中海軍航空兵戰鬥機主要部署給了十艘航空母艦使用。

美國海軍的潛艇發展非常緩慢,雖然服役了19種23型300多艘各式潛艇,但初衷只是爲了防備中華帝國海軍的偷襲,90%的潛艇都是近海防禦性,僅有的十幾艘可以遠洋的潛艇也因爲各種故障問題,在大西洋上沉了8艘,剩下的遠洋潛艇也被召回,乖乖的呆在美國近海。

不過,美國海軍的驅逐艦發展速度飛快,戰前美國擁有200艘各式驅逐艦,性能一般。參戰後,美國海軍獲得了英國驅逐艦的技術,同時英國也把從中華帝國進口的反潛驅獵艦武器系統轉給了美國海軍。爲了保護船隊,美國海軍開發出了埃爾文和塔克級驅逐艦,性能跟中華帝國海軍的魚鷹級驅獵艦已經不相上下,並開始大規模建造。

美國海軍凹舊年第八次大規模擴充,儘管打着支援歐洲爲麼,但是美國媒體還是大肆進行了報道,有的媒體出於噱頭,爲了吸引眼球公然跟中華帝國海軍掛上鉤。

結果,不久後中華帝國國內的各大媒體援引美國報紙的報道,開始大肆炒作。其中上海日報發表評時稱:“美國1916年海軍擴張計劃名爲支援歐洲,實爲防範中華帝國海軍的明修棧道暗度陳倉之舉。

如果美國海軍開工建造搭載18英寸巨炮的衣阿華級戰列艦和奧林匹亞級戰列巡洋艦屬實,那麼就不再是對付德國海軍那麼簡單了,中華帝國海軍應當早作防範。”

這則消息頓時在中華帝國國內引起了悍然大波,此時中華帝國剛剛…

完成了整風〖運〗動,帝國高層經過大洗牌之後,正需要一個藉口來轉移國民注意力,結束整風〖運〗動造成的影響。

於是,美國海軍擴充法案最終被中華帝國外交部拿來炒作,指責美國海軍破壞中美軍力平衡,再次挑起大規模軍備競賽。

就這樣,中華帝國和美國之間和平了一年多的時間後,再次相互敵視了起來。一場中美間的巨大風暴正在太平洋上快速的成。!。

第398章 九州空戰(下)第157章 左手摟美人右手抱金磚(上)第138章 變數第481章 西班牙大流感(二)第193章 東北江防艦隊第424章 中華神盾防空重巡洋艦第203章 中華人民自願軍(下)第31章 拖俄國下水第83章 打造鋼鐵基地第45章 兩處心思(二)第275276章 不宣而戰三第583章 德國閃擊蘇聯第462章 中美大西洋海戰(十一)第350章 載機巡洋艦第687章 斬首美利堅之鷹第614章 抉擇第565章 中華帝國的鐵飯碗第551章 偷天換日 空襲維莫爾克第139章 第二生命 情報系統第703章 華約VS北約第77章 陪練的暫編第二師第376章 代號火柴第33章 縱論時局第293章 世界大戰?第595章 法國淪陷(2)第439章 重建夏威夷王國第274章 誤導戰術第472章 全球海軍假日第278章 中俄宣戰第414章 英德海軍大決戰第709章 蘇德結合的產物——米格問世第495496章 拖垮法國之東洋戰爭第56章 籌備新軍(二)第145章 璦琿爭奪戰(1)第537章 蘇聯的崛起和美墨戰爭進入相持第646章 決戰大西洋之海獅行動第419章 戰國時代第441章 百慕大之戰第304章 帝國海軍工業的崛起第657章 決戰大西洋之剮刑戰術第288章 海參崴要塞攻防戰(三)第109章 晉德商號第29章 談判破裂第527章 雄起 中國世界盃第487章 納粹崛起之希特勒發跡(2)第13章 牆角聽客第106章 來自沙皇的邀請第307章 戰列巡洋艦橫空出世第523524章 希特勒執政和法西斯陣營的擴張第362章 中華帝國的全球戰略佈局第647章 決戰大西洋之冰雹來襲第231章 西班牙求和(下)第457章 中美大西洋海戰(六)第242章 三三艦隊補充法案第669章 決戰大西洋之現代戰爭序曲第641章 鋼鐵的碰撞(上)第651章 決戰大西洋之黑洞頻率第501章 維和部隊入南非第396章 中華帝國的電力革命第10章 前浪後浪第3章 如此粗暴第638章 戰略威懾吹風會第190章 日本海軍的擴張第399章 歐“粥”——中華帝國的最愛第215章 海陸軍大臣第354章 中美海軍大規模競賽第225章 血火加勒比(上)第498章 掐住英國的脖子第437章 世界大戰這樣結束了第46章 兩處心思(三)第299章 慘烈會戰之丘米坎大捷第436章 大決戰第45章 兩處心思(二)第143章 松花江戰役(上)第88章 唐紹儀、詹天佑第385章 鐵骨錚錚的超級戰列艦第652章 決戰大西洋之空中反潛第427428章 太平洋風暴正在形成第563章 中華帝國的四十年輝煌第554555章 核訛詐與國際軍火販子第637章 地獄火登場第238章 英國屈服第61章 自責折第61章 自責折第540章 中美角力第293章 世界大戰?第574章 中華帝國的攻擊核潛艇問世第80章 練兵不忘辦洋務(2)第192章 免稅第549章 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第342章 航空霸權是這樣建立的第656章 決戰大西洋之炮灰出擊第680章 颱風行動之撕裂的大西洋壁壘第314章 琵琶精號第2章 穿越甲午第225章 血火加勒比(上)第162章 海陸協同 三江口之戰(5000)第180章 王辰浩眼裡的狐假虎威第553章 核試驗第478章 爲了帝國而犧牲色相
第398章 九州空戰(下)第157章 左手摟美人右手抱金磚(上)第138章 變數第481章 西班牙大流感(二)第193章 東北江防艦隊第424章 中華神盾防空重巡洋艦第203章 中華人民自願軍(下)第31章 拖俄國下水第83章 打造鋼鐵基地第45章 兩處心思(二)第275276章 不宣而戰三第583章 德國閃擊蘇聯第462章 中美大西洋海戰(十一)第350章 載機巡洋艦第687章 斬首美利堅之鷹第614章 抉擇第565章 中華帝國的鐵飯碗第551章 偷天換日 空襲維莫爾克第139章 第二生命 情報系統第703章 華約VS北約第77章 陪練的暫編第二師第376章 代號火柴第33章 縱論時局第293章 世界大戰?第595章 法國淪陷(2)第439章 重建夏威夷王國第274章 誤導戰術第472章 全球海軍假日第278章 中俄宣戰第414章 英德海軍大決戰第709章 蘇德結合的產物——米格問世第495496章 拖垮法國之東洋戰爭第56章 籌備新軍(二)第145章 璦琿爭奪戰(1)第537章 蘇聯的崛起和美墨戰爭進入相持第646章 決戰大西洋之海獅行動第419章 戰國時代第441章 百慕大之戰第304章 帝國海軍工業的崛起第657章 決戰大西洋之剮刑戰術第288章 海參崴要塞攻防戰(三)第109章 晉德商號第29章 談判破裂第527章 雄起 中國世界盃第487章 納粹崛起之希特勒發跡(2)第13章 牆角聽客第106章 來自沙皇的邀請第307章 戰列巡洋艦橫空出世第523524章 希特勒執政和法西斯陣營的擴張第362章 中華帝國的全球戰略佈局第647章 決戰大西洋之冰雹來襲第231章 西班牙求和(下)第457章 中美大西洋海戰(六)第242章 三三艦隊補充法案第669章 決戰大西洋之現代戰爭序曲第641章 鋼鐵的碰撞(上)第651章 決戰大西洋之黑洞頻率第501章 維和部隊入南非第396章 中華帝國的電力革命第10章 前浪後浪第3章 如此粗暴第638章 戰略威懾吹風會第190章 日本海軍的擴張第399章 歐“粥”——中華帝國的最愛第215章 海陸軍大臣第354章 中美海軍大規模競賽第225章 血火加勒比(上)第498章 掐住英國的脖子第437章 世界大戰這樣結束了第46章 兩處心思(三)第299章 慘烈會戰之丘米坎大捷第436章 大決戰第45章 兩處心思(二)第143章 松花江戰役(上)第88章 唐紹儀、詹天佑第385章 鐵骨錚錚的超級戰列艦第652章 決戰大西洋之空中反潛第427428章 太平洋風暴正在形成第563章 中華帝國的四十年輝煌第554555章 核訛詐與國際軍火販子第637章 地獄火登場第238章 英國屈服第61章 自責折第61章 自責折第540章 中美角力第293章 世界大戰?第574章 中華帝國的攻擊核潛艇問世第80章 練兵不忘辦洋務(2)第192章 免稅第549章 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第342章 航空霸權是這樣建立的第656章 決戰大西洋之炮灰出擊第680章 颱風行動之撕裂的大西洋壁壘第314章 琵琶精號第2章 穿越甲午第225章 血火加勒比(上)第162章 海陸協同 三江口之戰(5000)第180章 王辰浩眼裡的狐假虎威第553章 核試驗第478章 爲了帝國而犧牲色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