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章 最後悔的事

bookmark

都虞侯府。

演武場!

趙匡胤身如淵渟嶽峙的站立着,手中渾鐵棍盤旋一轉,猛然一棍當頭棒喝,只是簡單至上而下的力劈,居然發出了爆炸似的破空聲響。

“噗”的一聲,渾鐵棍離地三尺,可棍棒的勁風卻呼嘯着擊打在了地上,揚起一片塵土。

趙匡胤眼中殺氣四溢,鐵棍左右盤旋,棍影重重,破空聲猶如厲鬼呼嘯,四溢的勁風捲起陣陣風浪,居然形成了一個個小龍捲,捲起了地上的塵土碎沙。

渾鐵棍突然向前一桶,精準無誤的探入右側的石鎖環柄的空心處,手腕向上一挑,二十斤的石鎖騰空而起。

“中!”

渾鐵棍在他手中盤旋飛舞,隨着一聲叫喝,正中石鎖正中心。

雄渾的力道傾瀉而出。

石鎖竟然直接炸裂開來。

將渾鐵棍拄在了地上,趙匡胤長長吐了口氣。

一旁不知什麼時候到來的趙匡義遞上了汗巾。

趙匡胤身手接過,胡亂的在臉上抹了一把,然後掛在肩上。

對於自己兄弟,趙匡胤也不顧任何儀態,直接將兩個石鎖豎着放,坐在了一個石鎖上。

趙匡義也在一旁坐下,問道:“何人惹到了兄長?”

他了解自己的這位哥哥,每當心氣不順的時候,都會如此發泄似的練武,將自己一切不通達的念頭,通過棍棒宣泄出來。 шωш¤ тTk án¤ ℃O

趙匡胤答非所問,只是擡頭看着天,喃喃道:“真是一個勁敵!”

趙匡義嘴角露出一絲嘲弄,很肯定的問道:“是羅幼度?”

西方的戰報已經到了汴京開封。

對於前線取得如此輝煌的大勝,郭榮看着戰報,一口氣說了六個“好”字。

滿朝文臣一片譁然。

滿朝武將一陣死寂。

前不久他們才聽說西邊戰事不利,議政廳、樞密院有撤軍的意圖。

爲此他們武將一黨還曾幸災樂禍,暗中放出謠言,說前線失利的原因便是羅幼度拖了後腿。不然以王景、韓令坤的能力,收復四州之地,輕而易舉。

沒想到短短時間,軍情來了翻天覆地的變故。

四州之地短短月餘間先後奪得,爲他們瞧不起的羅幼度居然大放異彩,在鳳州以弱勢兵力全殲近乎兩倍之敵,逼得敵方大將自刎軍前。

王景、韓令坤傳來的戰報上亦對羅幼度的表現讚不絕口。

打臉來的是如此之快。

文人最大的習慣喜歡吹捧。

羅幼度是大周開國以來爲數不多立有軍功的文臣,得到了一致好評,吹噓者遍佈朝野,名聲大噪,大有新一代儒將的勢頭。

而趙匡胤天生神勇,武藝冠絕三軍,志向遠大。自他投軍起,便下定決心要成爲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存在。

高平之戰,他獲得了機會,也把握住了機會,成功進入了大週中高級將領行列。殿前司地位雖低於統轄大部分禁軍的侍衛親軍司,但它所統轄的禁軍是皇帝的親衛軍,而他理所當然的成爲郭榮最親信將領之一,甚至將禁軍全部交由他訓練,邁出了成功的第一步。

儘管大周地位比他高的武將不少,但能入趙匡胤眼中的並不多。

因爲到了一定地位,政治永遠是繞不開的東西。

不懂政治的武將,永遠不可能出將入相。

相比絕大多數不通政治的武將,趙匡胤自身的政治天賦卻異常出色。

故而在趙匡胤的眼中真正的對手只有李重進、張永德、李筠這幾人而已。

這些人都是當前大周最頂級的武將,地位不是現在的趙匡胤可以相提並論的。

但相比這些人,趙匡胤知道自己有着得天獨厚的優勢,那便是郭榮的嫡系。

李重進是周太祖郭威外甥,福慶長公主的兒子,是有資格與郭榮爭奪皇位的存在。

張永德是周太祖郭威的女婿。

李筠是周太祖郭威最好的朋友,也是大周立國的從龍之臣。

這類人都是先皇郭威留下來的舊臣,大多都是開國功勳,並不屬於郭榮自己的嫡系。

而他趙匡胤是郭榮所有嫡系中唯一一個足夠忠心,有能力,懂進退的大將。

一直以來,趙匡胤都堅信自己是那個唯一。

直到現在羅幼度的橫空出世。

趙匡胤感覺到了危機,自己不在是那個唯一了。

趙匡胤正對着自己的弟弟,開玩笑似的說道:“當時沒一拳打死他,也許是我這輩子最後悔的事情。”

當初羅幼度當着他的面帶走趙匡義的時候,他是動了殺心的。

只是他想到了郭榮不喜歡武將過於驕橫,想到了羅幼度應該是背後有人,想到了羅幼度可能是一枚棄子就是拿出來激化矛盾的,目的是要郭榮進一步的認識到他們武將的目無法紀,驕橫妄爲。

面對這複雜的關係,趙匡胤選擇了忍一手。

最終他發現這一切都是羅幼度故意製造的假象,對方利用了他懂政治的特點,在他面前帶走了趙匡義。

從結果來看,羅幼度處理的並不壞。

趙匡胤心胸開闊也不覺得給戲弄了,反而認爲對方值得一交,也許能夠成爲仕途上的助臂,大度的帶上趙匡義上門道謝。

趙匡胤怎麼也想不到羅幼度一個文臣,居然在得勢後橫插一腳闖進了他們的地界,還立了軍功。

如此一來,同樣的嫡系,郭榮毫無疑問的多了一個選擇。

這一想到一念之差,平白多了一個勁敵,縱然是豁達的趙匡胤心底也悶的慌。

趙匡義感慨道:“現在說這些有什麼用?這才半年……半年前兄長弄死他,便如捏死螞蟻一樣簡單,現在我們已經動不了他了。”

趙匡胤肅然道:“所以……我們兄弟得加把勁,真讓一個後來者踩着你我兄弟的肩膀上位,爲兄可忍受不了。”

趙匡義輕哼道:“你我兄弟連手怕過誰?”

趙匡胤大笑:“說的在理!人生在世,一帆風順也是無趣,現在多了個對手,反而精彩。”

趙匡義翻了個白眼道:“打贏孟蜀,其實算不得本事。我朝勁敵還是南唐,想要搶回主動權,你我兄弟絕不能錯過這次機會,同時,還不能讓他獲得這個機會。”

第三十四章 另闢蹊徑第一百六十五章 理論與實戰第三十九章 羅幼度的小米弟們?第十章 捅刀子 穿小鞋第一百七十章 全力配合第二章 一統南方的訊號第九章 口不對心(二)第二十八章 遊刃有餘第十四章 朕之子房第八十九章 臣敢!第九十一章 小人得志的羅幼度第五十六章 婚約?第679章 意外發現第三十五章 前有李谷,後有羅幼度第二十九章 御下第七十一章 越級的折賽花第六章 郭榮與趙家兄弟第二十七章 指揮內行的外行第三十章 不祥預感第一百四十八章 也是可以的……第692章 全新的廟堂局勢第十一章 事無鉅細 事必躬親第678章 三軍北上第十五章 輿論爆發第五十章 送枕頭的趙匡義第八十一章 死中求生 各尋歸途第一百七十七章 向西求援,發動聖戰第一百六十五章 可願入宮?第三十七章 最後一劑猛藥第九十三章 指鹿爲馬第五十二章 大魚落網第六十七章 大局已定第一章 捷報不斷第一百六十九章 雍靖第四十六章 講道理是爲了打服第684章 報仇 中原的弱點第三十章 平易近人 雷霆手段第七十一章 針鋒相對第五十六章 造勢第二十四章 古有孫十萬,今有孟國主第九十五章 毫無節操第十二章 名動汴京,指日可待第五十一章 悔不聽幼度之言!第一百五十六章 洞若觀火第一百四十九章 鍛鍊 沒有資格第696章 遠謀不如實利第十三章 以陛下爲盾第三十九章 熟悉的名字第655章 追擊第三十八章 登基大典第八十三章 孔明燈第七十三章 火燒輝月樓第八十四章 衝出東華門第二十六章 天意難違?第十六章 博弈第一百八十七章 李處耘的底氣第四章 兵臨城下第十三章 嚴寬並舉第十四章 淺灘伏擊戰第八十二章 甕中之鱉第九十四章 急於求勝第十三章 四方亂局第六十四章 薊州孤城第六十三章 牛頭不對馬嘴第一百五十四章 戰事起第三十七章 人情世故第八十四章 衝出東華門第六十四章 淮水列陣第四章 不敢置身事外第十四章 朕之子房第697章 妾身這裡沒問題第一百二十五章 能幹事,也能惹事第664章 閱兵,衛公風采第一百四十章 “些許錢帛”第一百四十九章 鍛鍊 沒有資格第703章 愁嫁的周小妹第四十二章 納妃 夜襲第九十八章 對馬島慘案第688章 倭國消息 耶律賢逝第八十章 開海之功第五十章 送枕頭的趙匡義第三十五章 備棺斷案第四十五章 殿中策(上)第二十六章 火中取栗第三十九章 熟悉的名字第六十九章 羅幼度的決心第二章 羅天子愛民第四十六章 講道理是爲了打服第四十六章 戰事焦灼第二十五章 爲敵造勢第三十三章 先發制人第六十八章 威壓江南第一百六十八章 機智的那派吉郎第一百四十三章 提倡研究第六章 郭榮與趙家兄弟第一百四十九章 分析透徹第十章 離間計成 抵達前線第三十五章 符王來了!第二章 活下去第四十三章 汴京見!
第三十四章 另闢蹊徑第一百六十五章 理論與實戰第三十九章 羅幼度的小米弟們?第十章 捅刀子 穿小鞋第一百七十章 全力配合第二章 一統南方的訊號第九章 口不對心(二)第二十八章 遊刃有餘第十四章 朕之子房第八十九章 臣敢!第九十一章 小人得志的羅幼度第五十六章 婚約?第679章 意外發現第三十五章 前有李谷,後有羅幼度第二十九章 御下第七十一章 越級的折賽花第六章 郭榮與趙家兄弟第二十七章 指揮內行的外行第三十章 不祥預感第一百四十八章 也是可以的……第692章 全新的廟堂局勢第十一章 事無鉅細 事必躬親第678章 三軍北上第十五章 輿論爆發第五十章 送枕頭的趙匡義第八十一章 死中求生 各尋歸途第一百七十七章 向西求援,發動聖戰第一百六十五章 可願入宮?第三十七章 最後一劑猛藥第九十三章 指鹿爲馬第五十二章 大魚落網第六十七章 大局已定第一章 捷報不斷第一百六十九章 雍靖第四十六章 講道理是爲了打服第684章 報仇 中原的弱點第三十章 平易近人 雷霆手段第七十一章 針鋒相對第五十六章 造勢第二十四章 古有孫十萬,今有孟國主第九十五章 毫無節操第十二章 名動汴京,指日可待第五十一章 悔不聽幼度之言!第一百五十六章 洞若觀火第一百四十九章 鍛鍊 沒有資格第696章 遠謀不如實利第十三章 以陛下爲盾第三十九章 熟悉的名字第655章 追擊第三十八章 登基大典第八十三章 孔明燈第七十三章 火燒輝月樓第八十四章 衝出東華門第二十六章 天意難違?第十六章 博弈第一百八十七章 李處耘的底氣第四章 兵臨城下第十三章 嚴寬並舉第十四章 淺灘伏擊戰第八十二章 甕中之鱉第九十四章 急於求勝第十三章 四方亂局第六十四章 薊州孤城第六十三章 牛頭不對馬嘴第一百五十四章 戰事起第三十七章 人情世故第八十四章 衝出東華門第六十四章 淮水列陣第四章 不敢置身事外第十四章 朕之子房第697章 妾身這裡沒問題第一百二十五章 能幹事,也能惹事第664章 閱兵,衛公風采第一百四十章 “些許錢帛”第一百四十九章 鍛鍊 沒有資格第703章 愁嫁的周小妹第四十二章 納妃 夜襲第九十八章 對馬島慘案第688章 倭國消息 耶律賢逝第八十章 開海之功第五十章 送枕頭的趙匡義第三十五章 備棺斷案第四十五章 殿中策(上)第二十六章 火中取栗第三十九章 熟悉的名字第六十九章 羅幼度的決心第二章 羅天子愛民第四十六章 講道理是爲了打服第四十六章 戰事焦灼第二十五章 爲敵造勢第三十三章 先發制人第六十八章 威壓江南第一百六十八章 機智的那派吉郎第一百四十三章 提倡研究第六章 郭榮與趙家兄弟第一百四十九章 分析透徹第十章 離間計成 抵達前線第三十五章 符王來了!第二章 活下去第四十三章 汴京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