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羅天子愛民

bookmark

契丹上京皇宮!

臨潢府的百姓在歡慶節日。

身爲東契丹的皇帝,耶律必攝卻有些寢食難安。

契丹在其他方面,可謂一帆風順,唯獨在西線,在面對羅虞朝廷時,卻處處受制。

先是耶律敵烈領雲九州歸順,使得契丹戰略受制,其次是耶律罨撒葛與兀氏乞兒入寇中京大定府。

最讓人頭痛的是蕭胡輦的出現……

耶律必攝完全不知道蕭胡輦從哪裡冒出來的,但他卻清楚蕭胡輦的存在意味着什麼。

對於耶律皇族來說,蕭家後族是一大威脅。

但事實上如果沒有蕭家後族,耶律皇族撐不到現在。

契丹從遊牧部落轉爲一個帝國,用一句很形象的話來形容就是步子邁得太大,扯着了蛋。

時代在進步,遊牧民族也一樣。

遊牧民族自突厥起,就有成立國家的跡象。

在契丹這裡正式轉型,但是契丹部落固有的制度,還是給昔年的契丹太祖耶律阿保機制造了很大的麻煩。

三次諸弟之亂便是制度衝突的結果,耶律阿保機爲了鞏固自己的位子,強行擡起了蕭家,來壓制耶律皇族。

蕭家也因此成爲了能夠與耶律皇族抗衡的存在。

在契丹並沒有任何規矩,當皇帝一定要取契丹蕭氏爲後。

而是不娶蕭家爲後,皇帝就坐不穩。

蕭思溫的死是耶律必攝政治場上最大的污點,也是因此,他一直不敢重用蕭家拔里氏,尤其是蕭思溫一脈。

但拔里氏的勢力太過龐大,契丹立國二十一功臣,拔里氏就佔據了六席之地,其中還包括蕭阿古只、蕭敵魯,這手、耳的存在。

耶律阿保機喜歡將自己的心腹比喻爲自己的一個器官,蕭阿古只是耳朵,蕭敵魯則是手。

耶律必攝一直以爲只要壓下蕭思溫一脈,重用其他蕭家人,即可免去危害。

蕭胡輦的出現,卻無疑給了蕭家另外一個選擇。

耶律必攝面對蕭胡輦,不敢有半點大意,不得不放下身段去拉攏蕭家,暗地裡防備蕭家人叛逃。

「陛下!阿古伯求見……」

耶律必攝一時間還未反應過來阿古伯是誰。

細細一想,才記起原來是耶律賢的侍衛。

耶律賢一直給耶律璟養在宮裡,手上並沒有實權,但他是耶律阮的嫡子又是耶律璟指定的繼承人,起初還是管得極嚴,衣食住行都會過問。

直至後來,發現對方就是一個酷愛漢文化的書呆子,漸漸放鬆了警惕,不再過問了,只是安排護衛監視。

耶律必攝心中涌現不祥的預感,忙道:「快,讓他進來。」

阿古伯一臉惶恐,跪伏在耶律必攝面前,說道:「陛下,耶律賢不見了!」

耶律必攝怒說道:「什麼叫不見了?」

阿古伯道:「今日上元節,耶律賢領着小人逛廟會。廟裡舉辦一個活動,涌入了一羣人,將我們衝散了,找了許久,都沒尋到。」

耶律必攝強壓下心中不安,道:「還愣着幹嘛,還不去找?」

耶律賢無兵無權,耶律必攝並不在意。他剛繼位的時候,還忌憚一二,現在他已經籠絡了一批心腹,他也沒有前兩任皇帝喜歡狩獵冒進的習慣。

連續兩任皇帝死於暗殺,耶律必攝當然防着這一招,並沒有將耶律賢放在心上。

只是那股不祥的預感,越發強烈。

「陛下!耶律頗德領着家眷出城去了!」

耶律必攝巨震,腦袋嗡嗡直響,他對於蕭家是千防萬防,可怎麼也想不到叛逃的不是蕭家,而是耶律家。

耶律頗德並非耶律皇族人,可他的耶律姓氏是契丹太祖耶律阿保機賞賜的,在契丹有很大的影響力,他手上握有契丹六院部之一舍利嫋古直部,是契丹的核心部落。

耶律頗德叛逃,對於他的影響,無比巨大。

「快!快派耶律賢適追擊!」

耶律必攝森然怒喝:「告訴他,能勸則,勸不住,殺之,絕不可讓他跑往中原。」

他氣惱地來回走了兩步,下令道:「快,快去將於越、殿中侍御使請來。」

于越是耶律屋質,殿中侍御使則是韓德讓。

不多時,耶律屋質、韓德讓齊聚皇宮。

聽到耶律頗德叛逃以及耶律賢、耶律只沒失蹤的消息。

兩人瞬間明白,他們一起走了。

耶律屋質深皺着眉頭。

韓德讓則臉色有些古怪。

自耶律璟中羅幼度反間計殺害韓匡嗣以後,他們韓家表面屈從耶律璟,暗地裡卻聯繫契丹漢臣反耶律璟。

耶律璟本就不得人心,兼之中原發展勢頭極好。

他們這些契丹化的漢人深知中原人對待奸細的手段,繼續讓耶律璟當這皇帝,契丹滅亡之日,就是他們覆滅之時。

面對這種局勢,韓家領銜的契丹漢臣集團很快達成一致,開始商討扶持誰當下一任皇帝。

當時郭襲就推薦耶律賢,再三舉薦耶律賢,說他仁德多謀,沉穩大度有明君之相。

但因年紀問題,最終選擇了耶律必攝。

耶律必攝也是一位英主,若無中原再三壓迫,韓德讓相信契丹遠比現在更加強大,遠勝耶律璟這位睡皇帝。

耶律必攝唯一不足的地方便是他的胸襟,對於冒犯他的人不敢重用也不願意重用。

蕭家如是,耶律頗德這類舊時代的功勳亦是如是。

耶律賢是不是比耶律必攝更加適合?

韓德讓腦子裡突然冒出這個念頭,好笑的搖了搖頭,不再胡思亂想。

耶律屋質已經提出了攔截之法。

韓德讓見耶律屋質說完,一臉凝重的說道:「陛下,臣察覺現在有一事需要注意。」

耶律必攝道:「說。」

韓德讓說道:「臣今日亦逛了逛上元節,發現我臨潢府漢風之盛行,遠勝以往。」

耶律屋質眯眼看着韓德讓,眼中閃過一絲欣賞。

其實他也發現了,只是不能說。

耶律必攝器重漢臣,如果冒然提出來,會引發契丹與漢人的對立。

耶律屋質清楚漢臣的行政能力,要勝過他們契丹人許多,故而不好多言。

耶律必攝也奇怪道:「這有何不對?」

即便是契丹皇帝,他也懂得一個道理。

漢文化遠勝他們契丹。

韓德讓沉聲道:「花燈暫且不說,這個燈謎是南朝皇帝弄出來的,現今臨潢府滿街都是燈謎。百姓或不敢多言,但此情此景卻給臣一個「羅天子愛民」的感覺。」

爲您提供大神無言不信的《問鼎十國》最快更新,爲了您下次還能查看到本書的最快更新,請務必保存好書籤!

第二章 羅天子愛民免費閱讀.

第四十章 舍大義存小義第五十四章 死,還是降!第三十三章 歸義軍的窘境第五十章 料事如神第二十七章 指揮內行的外行第二十四章 不在其位,不謀其政第一百四十七章 盛世景象第六十七章 全線潰敗第710章 孝心可嘉第二十章 收編第六十一章 碾壓的力量第四十三章 汴京見!第八十九章 駕崩第六十四章 淮水列陣第四十章 半日閒第一百零二章 以假爲真第一百八十六章 百戰之軍第八十章 開海之功第四十七章 地獄景象第六十三章 契丹撤軍第一百零四章 大舔狗第二十章 小太監秦翰第十六章 羅虞朝廷的太子第十一章 不死不休第一百四十章 劉鋹的禮物第五十五章 記憶中的叔父第三十五章 符王來了!第二十七章 知我者,羅幼度也!第五章 耶律賢第一百三十一章 心寒膽落第六十章 教子 道理第五十四章 死,還是降!第五十五章 進退自如 滅門第一百一十七章 偷跑第八十三章 醜醜、阿貔第六十章 功利第五十五章 進退自如 滅門第六章 郭榮與趙家兄弟第二十七章 議和失敗第693章 逃不過權力的誘惑第七十九章 折賽花懷了?第668章 萬全大陣第十四章 朕之子房第十九章 攻城的小前奏第一百三十章 深山中的丁部領第三十四章 洗浴第三十四章 裝死了第二十三章 小事引起的巨浪第五十七章 用間第一百七十七章 向西求援,發動聖戰第673章 叛徒“耶律休哥”第702章 今日無事……第四十九章 四面楚歌第一百五十四章 賊人休想靠近雁門關第五十章 送枕頭的趙匡義第三十三章 兵臨舒州第700章 荒野求生第七十八章 心寒第680章 一邊決死 一邊過節第五章 耶律賢第四十五章 真正的目的第五十六章 步步受制第二十九章 針鋒相對第二十章 小太監秦翰第十五章 重武輕文第七十二章 鬥將 暗箭第一百二十章 拖字訣,拿捏聖意第一百三十六章 讓豬拱了第一百七十六章 臣服第五十九章 出征前的安排第九十章 冗官與發展第七章 結交第五章 差距第一百六十一章 萬千感慨第十四章 誘敵第一百五十九章 沒得選了第四十二章 納妃 夜襲第三十二章 四個月第九十八章 對馬島慘案第五十章 深揖第十五章 重武輕文第四十一章 兩軍對壘第一百一十三章 萬勝王丁部領第一章 尷尬的李筠第675章 大仁大義第二十五章 黃河決堤第五十一章 悔不聽幼度之言!第二十章 該丟就丟了第一百五十六章 洞若觀火第九十五章 鑿穿戰術第三十四章 鴻門之宴第五章 內應第三十六章 何須開戰理由?第四十四章 誰還玩老套路?第七十九章 回京第八章 雄起的御營司第一百五十七章 皇帝姊夫,打輕一點第二十三章 娥皇入宮第四章 一腳踹了過去第一百四十二章 試點推行
第四十章 舍大義存小義第五十四章 死,還是降!第三十三章 歸義軍的窘境第五十章 料事如神第二十七章 指揮內行的外行第二十四章 不在其位,不謀其政第一百四十七章 盛世景象第六十七章 全線潰敗第710章 孝心可嘉第二十章 收編第六十一章 碾壓的力量第四十三章 汴京見!第八十九章 駕崩第六十四章 淮水列陣第四十章 半日閒第一百零二章 以假爲真第一百八十六章 百戰之軍第八十章 開海之功第四十七章 地獄景象第六十三章 契丹撤軍第一百零四章 大舔狗第二十章 小太監秦翰第十六章 羅虞朝廷的太子第十一章 不死不休第一百四十章 劉鋹的禮物第五十五章 記憶中的叔父第三十五章 符王來了!第二十七章 知我者,羅幼度也!第五章 耶律賢第一百三十一章 心寒膽落第六十章 教子 道理第五十四章 死,還是降!第五十五章 進退自如 滅門第一百一十七章 偷跑第八十三章 醜醜、阿貔第六十章 功利第五十五章 進退自如 滅門第六章 郭榮與趙家兄弟第二十七章 議和失敗第693章 逃不過權力的誘惑第七十九章 折賽花懷了?第668章 萬全大陣第十四章 朕之子房第十九章 攻城的小前奏第一百三十章 深山中的丁部領第三十四章 洗浴第三十四章 裝死了第二十三章 小事引起的巨浪第五十七章 用間第一百七十七章 向西求援,發動聖戰第673章 叛徒“耶律休哥”第702章 今日無事……第四十九章 四面楚歌第一百五十四章 賊人休想靠近雁門關第五十章 送枕頭的趙匡義第三十三章 兵臨舒州第700章 荒野求生第七十八章 心寒第680章 一邊決死 一邊過節第五章 耶律賢第四十五章 真正的目的第五十六章 步步受制第二十九章 針鋒相對第二十章 小太監秦翰第十五章 重武輕文第七十二章 鬥將 暗箭第一百二十章 拖字訣,拿捏聖意第一百三十六章 讓豬拱了第一百七十六章 臣服第五十九章 出征前的安排第九十章 冗官與發展第七章 結交第五章 差距第一百六十一章 萬千感慨第十四章 誘敵第一百五十九章 沒得選了第四十二章 納妃 夜襲第三十二章 四個月第九十八章 對馬島慘案第五十章 深揖第十五章 重武輕文第四十一章 兩軍對壘第一百一十三章 萬勝王丁部領第一章 尷尬的李筠第675章 大仁大義第二十五章 黃河決堤第五十一章 悔不聽幼度之言!第二十章 該丟就丟了第一百五十六章 洞若觀火第九十五章 鑿穿戰術第三十四章 鴻門之宴第五章 內應第三十六章 何須開戰理由?第四十四章 誰還玩老套路?第七十九章 回京第八章 雄起的御營司第一百五十七章 皇帝姊夫,打輕一點第二十三章 娥皇入宮第四章 一腳踹了過去第一百四十二章 試點推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