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 混化

事實證明,陰神並非是不可見的。但是,究竟是肉眼直接可視陰神,還是要靠照神圖才能發現,是個需要研究的問題。

餘慈還想着看得更清楚,偏在這時候,眼睛開始發澀,提着的那口氣自然散掉,更有無可遮掩的疲憊之意擴散全身。小院中的影像又像是鋪了一層輕紗,模糊下去。

遭遇這種情況,餘慈忽有所悟,直接拉高視角,俯瞰整個絕壁城。

丹崖和中央盆地緊緊相鄰,比照緊挨着的上城與下城,餘慈果然找出了些許不同。作爲白日府的根基所在,上城在照神圖上呈現的顏色,略淺了些,像是微微褪色的圖畫,又好像蒙了一層薄紗;而在下城,作爲平民百姓的聚集區,中央盆地的顏色就極其鮮亮。

這種差別是極其細微的,又隱藏在五色斑瀾的光影中,若不是餘慈心存此念,必然難以分辨出來。而結合着以往的經驗還有眼前的實際情況,他是否可以做出一個猜想:

照神圖顯示的範圍以及清晰與否,和它映照的目標周邊,生靈個體的強度有直接關係?只不過照神圖顯示的清晰程度恰恰是反過來的,越是弱小的目標越是清晰,越是強大的目標則越是模糊。

如果按照這個理論,那一切便都有了解釋。

當然,單說強度也不準確,因爲強弱是相對的概念,這裡面必須要有一個參照物。可若是真有這樣一個參照物或是標準,又有什麼能比他這個照神銅鑑的擁有者更適合的?

事情又回到一項最基本的問題上來:他自己,現在算是個什麼強度?

此念生出的瞬間,他心念移轉,一下子便從數十里外的丹崖,跳到了這一片山林中,也就是照神圖的正中央。那裡,在山林中一塊大樹殘根上坐着的人影,正是他本人在照神圖上的映像。

餘慈還是頭一回認真打量照神圖中的“自我映像”,感覺非常之奇妙。他曾想過,在他打量映像之時,映像必然也在觀察另一個“照神圖裡的映像”;而“另一個照神圖裡的映像”,則會去打量“另一個照神圖裡映像所觀察的另一個照神圖裡的映像”……如此反覆嵌套,直至無窮。

可事實上,他猜測的事情並沒有發生,因爲在在他目光投注的同時,照神圖中的映像便似是有了靈性,慢慢擡頭,將目光投射出來,恰與他打個對眼。

這一刻,在照神圖中央,他本人的映像動起來。

裡面小小的人影好像是直立眺望,若有所思;又像是站了一個樁,鬆靜自然。但無論如何形容,這肯定不是他本體狀態的反映,在此刻,圖中的映像似是活了,有了自由的靈性。

餘慈盯着圖中的人影,覺得那裡面有一種難以抵擋的魔力。不自覺的,傾注的心念便與其融爲一體,甚至分不清照神圖內外的世界,究竟何者是真、何者是假。也在此刻,受一股不明力量的驅動,他身體震了一震,身下樹木殘根嘩地一聲崩散。

他自然站定,竟是擺了與圖中映像一模一樣的式子,氣血顛動之際,只覺得全身骨絡筋肉猛地擰成了一股繩,而所有的精血氣力都凝在一起,猛然上衝。

頂門一震,像被衝開一個口子,全身的精血氣力就這麼破體而出。

也在此時,他袖中一震,照神銅鑑像是有了自己的靈性,自發地飛出來,打着轉,越過他的頭頂,隨後,轉速倏止。當銅鏡停下的那一刻,恰是光滑的鏡面正對下來,覆住他的頂門,也將那衝擊而上的氣血之力擋下。

銅鏡“嗡”地一聲震盪起來,正前方的照神圖也受到影響,光芒劇盛,隨即化爲一團光霧,朝着頭頂銅鏡所在飛過去,轉眼融入其中。這時候,靜寂的山林中只剩下餘慈和照神銅鑑,二者正發生着無比奇妙的反應。

銅鏡似乎是呈受不住精血氣力中蘊含的力量,開始顛簸不定,隨後開始了再一次的旋轉。

沒有了照神圖,頭頂上鏡子的變化,餘慈應該是看不到的,可就在這一刻,他與照神銅鑑之間卻產生了真切無比的聯繫。虛懸的銅鏡好像就被他握在手裡,或者根本已變成他身體的一部分。他分明感覺到,鏡面之後一個類似經脈竅穴的迴路,氣血輸送過去,立刻就獲得了反應。

注入、循環、積蓄;注入、循環、積蓄……清晰的三個環節,就是這樣迴環不休,將破頂而入的精血氣力全部收攏在鏡中,積蓄在“迴路”中央的“竅穴”中,凝實如珠,沒有一絲一毫的泄露。

而銅鏡下方,餘慈的狀態卻很不妙。氣血衝頂那一下便帶走了他所有的力量,無可抵禦的空虛感霎時擴散到全身,他現在的狀態甚至比不上一個剛剛出生的嬰兒,也許一陣山風颳過,便會要了他的命。

隨後,風來了,餘慈的身軀在發飄,彷彿是沒了重量,要順着風飛走。

這明顯是錯覺,飄走的不是他的身體。實際上,他的身體未動分毫,要飛出去的,是他的感知、意識這些純精神層面的東西,是他已淬鍊了十多年,馬上就要有所成就的神魂。

他早已達到神氣呼應的層次,此時便是照神銅鑑中積蓄的本身精元和他的神魂彼此呼應、吸引產生的現象。

若是一個不小心,以二者之間越來越強的吸引力,神魂真可能隨本身精元一起,投入到照神銅鑑中去。精元破頂而出已經是非常糟糕的事了,而若連神魂都脫竅而去,他便真的只剩下一個空殼,再沒有存在的意義。

在這要命的時候,餘慈卻是穩住了心神。不管其它,只用《九宮月明還真妙法》中的“守竅”之術,凝聚神意,意守泥丸宮,繼而聚攏身上最後一點兒力氣,舌綻春雷,喝了一聲:

“定!”

音波擴散,照神銅鑑的旋轉震盪驀地中止,山林中陡然一靜。隨即,餘慈頭皮發沉,似有一顆沉重的鐵鉈,抵着頂門壓下來。對此,他不驚反喜。因爲壓下來的,正是照神銅鑑中央“竅穴”中已經凝結成團的精元之珠。

神氣呼應,彼此吸引,若一方不動,動的自然就是另一方!

精元之珠從照神銅鑑中滑出來,似實還虛,沒有任何滯礙就沒入頂門,再壓入泥丸宮。受這股力量壓迫,泥丸宮在跳躍,由此帶動四方四隅,再擴散至整個腦宮,直至四肢百骸,帶動全身肌肉骨血,齊齊顫動。

餘慈隱約感覺着,這顆精元之珠是應該聚合在一起的,可是,珠子帶來的壓力實在太大了,身體有些承受不住。所以,在神魂的帶動下,他的身體自發作出了反應,四肢百骸都生出了強大的吸力,通過泥丸宮的總彙,作用於精元之珠上。

受這千絲萬縷的引力影響,精元之珠剛沉下泥丸,便失去了原有的形態,由沉沉的鐵鉈,化爲如春風般的暖意,又似體感最爲舒適的溫水,自腦宮垂流而下,也不分什麼經絡血脈,而是絲絲縷縷、綿綿密密,浸入肌骨臟腑之中,由頂至踵,又由踵至頂,如沙漏翻轉,循環往復。

幾次來回,餘慈但覺得這暖意充斥全身,漸漸如水滿溪谷,氣蒸大澤,當真明也是它,暗也是它、強也是它,弱也是它、有也是它、無也是它。無所不至,無所不入,以至心神都混化在其中,難以分別。

這一刻,僵立的身體終於可以動彈了,餘慈攤開手,手心微有汗漬。要承認,他的狀態很好,前所未有的好,可在此之前,他遭遇到的,卻是最要命的兇險。一着不慎,他的精氣神便可能被照神銅鑑吸乾,只給他留下一具空蕩蕩的軀殼,任其在山間腐化!

爲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尤其是感覺如此地熟悉,就像……就像他在天裂谷下揮劍斬殺那個許老二的時候,心神與元氣混化相諧,沒有一絲縫隙。

他盯着自己的手掌,慢慢地屈起大小拇指,三指相駢,筆直如劍。凝滯片刻,忽然劃出。空氣中傳出一聲低細的嘶嘯,旋又融進穿林的山風內,不留半點兒痕跡。

餘慈指尖沒有感覺到任何阻礙,連空氣的阻力都沒有。只覺得三指劃空之際,是從未有過的輕靈,彷彿血肉都虛化了。而事實上,他的身邊就有一棵碗口粗細的杉木,也正好位於手指劃過的軌跡之上。

又一陣山風吹過,杉樹這半邊的邊緣,忽地蝕開一個小口,細碎的木屑從中滑落,轉眼這小口便延伸開來,深有半寸,內裡切面之光滑,好似最巧手的木匠精心刨制的一般。

將視線定在杉樹的創痕上,餘慈有些發愣。他的指尖還殘留着之前的觸感,可那感覺太過微妙了,以至於他很難回憶起確切的細節。

不過那感覺,依稀又和天裂谷頂、懸崖邊上,葉繽留存的劍意透體而入時,差相彷彿。

這些天來,餘慈一直都在研究那道輕霧般的劍意,也一直在模仿劍意透身而過時,那通玄入微的妙處,效果卻一直不佳。可是剛剛隨手而發的指劍,竟意外有其三分味道,不得不說,是一個極大的驚喜。

而這一切,肯定繞不過頭頂那塊青光瑩瑩的銅鏡。

他仰起頭,臉面恰好在光潔的鏡面上映出來。這時的照神銅鑑,真像是一面最平常不過的銅鏡——除了還懸浮在空中。

“老夥計,你究竟是個什麼東西?”

感嘆聲裡,照神銅鑑如有靈性,青光如水,瀲灩生波。然後餘慈看到了一束光,從鏡面中央投射下來,不給他任何反應的時間,直接刺入眉心。

加更日大力求點擊、收藏和紅票,哦哦,也爲了明日的加更!

第172章 大劫終至 持金過市(上)第110章 鏡中緣起 短兵相接(上)第248章 投影三垣 半步登天第38章 池魚第218章 九幽原主 第二神通(下)第385章 清歌第87章 仙都鎖日 連脈通玄(上)後記之四上第19章 塑靈劍器 虛空對衝(下)第77章 仁義買賣 解決之道(下)第228章 匕現第154章 古怪第105章 名過於實 刀劍相沖(上)第1章 上仙第136章 天遁難知 太淵在北(下)第256章 資歷第75章 諸天血戰 星鎖輪迴(五)第65章 真文道韻 虛空青蓮(下)第100章 諸天諸峰 畫幅長卷(七)第72章 內外生滅 奇思妙想(上)第20章 乘龍馭風 名動天下(上)第113章 弄潮第44章 合擊第118章 根本加持 他化魔子(下)第33章 觀書第185章 斬火第85章 故人爭鳴 星羅棋佈(下)第84章 盤算後記之二上第177章 馭器第32章 馭帆同行 海底入社(上)第114章 仙真入位 法則生滅(四)第19章 萬世陰冢 鴻飛冥冥(中)第29章 北斗劾禁 東海凝波(上)第204章 神通整合 因果轉嫁(上)第64章 搜索第141章 還魂第88章 亂世盛景 不回之願(上)第63章 不倒老翁 自求多福(下)第116章 心魔互鎖 前移一線(三)第33章 觀書第77章 取捨第40章 役靈絕雷 鬼厭死局(下)第266章 教訓第50章 五嶽神禁 紫陌紅塵(下)第171章 無量之祭 天傾之變(上)第295章 魔神寄種 乾金殺劫(四)第84章 橫屍鬧市 魅影迷蹤(上)第146章 急轉直下 四面楚歌(中)第158章 雙姝第189章 中天鐘鳴 湖底劍吟(上)第122章 牧場第106章 授筆第194章 陰陽第181章 無靈之舟 天裂谷前第300章 十息之戰 萬載之爭(二)第129章 彼道自返 心照無礙(中)第29章 北斗劾禁 東海凝波(下)第82章 師承之秘 心池合擊(下)第252章 蜃樓遠景 長青近況(上)第100章 奪人之勢 爲人之先(中)第231章 壓制第151章 二輪第173章 凹坑第141章 號令第34章 高樓小宴 長生之難(下)第238章 追源溯流 藏洗日月(上)第166章 大羅天網 超限之局(上)第294章 魔樹異種 天劫亂象(二)第46章 超拔之妙 急轉直下(下)第36章 青狼之死 似曾相識(中)第82章 師承之秘 心池合擊(下)第13章 劫後齏粉 黃巾力士(下)第五十三章第210章 靈綱劍鳴 故氣餘音(中)第71章 崩弦破局 罪魁禍首(上)第121章 有爲第209章 魔種生芽 大劫獻祭第115章 猜忌第223章 無盡寶庫 初戰告捷(上)第22章 擎山跨海 劍破絕關(四)第116章 心魔互鎖 前移一線(九)第91章 出浴第93章 玄真高遐 風煙俱靜第75章 諸天血戰 星鎖輪迴(上)第209章 天人相搏 驚鴻一現(三)第306章 作者第211章 珠玉瓦礫 五雷部衆第21章 天亡人亡 東海血染(八)第108章 追溯萬載 教派雛形(上)第87章 仙都鎖日 連脈通玄(下)第138章 移魂第191章 心有高下 混氣淆靈(下)第299章 虹影掩日 天外靈光(五)第276章 九芒十烏 化血魔劫(下)第139章 觀察第204章 神通整合 因果轉嫁(中)第74章 六天雷獄 自闢天地(下)第111章 物用第16章 自我意識 創造機會(上)
第172章 大劫終至 持金過市(上)第110章 鏡中緣起 短兵相接(上)第248章 投影三垣 半步登天第38章 池魚第218章 九幽原主 第二神通(下)第385章 清歌第87章 仙都鎖日 連脈通玄(上)後記之四上第19章 塑靈劍器 虛空對衝(下)第77章 仁義買賣 解決之道(下)第228章 匕現第154章 古怪第105章 名過於實 刀劍相沖(上)第1章 上仙第136章 天遁難知 太淵在北(下)第256章 資歷第75章 諸天血戰 星鎖輪迴(五)第65章 真文道韻 虛空青蓮(下)第100章 諸天諸峰 畫幅長卷(七)第72章 內外生滅 奇思妙想(上)第20章 乘龍馭風 名動天下(上)第113章 弄潮第44章 合擊第118章 根本加持 他化魔子(下)第33章 觀書第185章 斬火第85章 故人爭鳴 星羅棋佈(下)第84章 盤算後記之二上第177章 馭器第32章 馭帆同行 海底入社(上)第114章 仙真入位 法則生滅(四)第19章 萬世陰冢 鴻飛冥冥(中)第29章 北斗劾禁 東海凝波(上)第204章 神通整合 因果轉嫁(上)第64章 搜索第141章 還魂第88章 亂世盛景 不回之願(上)第63章 不倒老翁 自求多福(下)第116章 心魔互鎖 前移一線(三)第33章 觀書第77章 取捨第40章 役靈絕雷 鬼厭死局(下)第266章 教訓第50章 五嶽神禁 紫陌紅塵(下)第171章 無量之祭 天傾之變(上)第295章 魔神寄種 乾金殺劫(四)第84章 橫屍鬧市 魅影迷蹤(上)第146章 急轉直下 四面楚歌(中)第158章 雙姝第189章 中天鐘鳴 湖底劍吟(上)第122章 牧場第106章 授筆第194章 陰陽第181章 無靈之舟 天裂谷前第300章 十息之戰 萬載之爭(二)第129章 彼道自返 心照無礙(中)第29章 北斗劾禁 東海凝波(下)第82章 師承之秘 心池合擊(下)第252章 蜃樓遠景 長青近況(上)第100章 奪人之勢 爲人之先(中)第231章 壓制第151章 二輪第173章 凹坑第141章 號令第34章 高樓小宴 長生之難(下)第238章 追源溯流 藏洗日月(上)第166章 大羅天網 超限之局(上)第294章 魔樹異種 天劫亂象(二)第46章 超拔之妙 急轉直下(下)第36章 青狼之死 似曾相識(中)第82章 師承之秘 心池合擊(下)第13章 劫後齏粉 黃巾力士(下)第五十三章第210章 靈綱劍鳴 故氣餘音(中)第71章 崩弦破局 罪魁禍首(上)第121章 有爲第209章 魔種生芽 大劫獻祭第115章 猜忌第223章 無盡寶庫 初戰告捷(上)第22章 擎山跨海 劍破絕關(四)第116章 心魔互鎖 前移一線(九)第91章 出浴第93章 玄真高遐 風煙俱靜第75章 諸天血戰 星鎖輪迴(上)第209章 天人相搏 驚鴻一現(三)第306章 作者第211章 珠玉瓦礫 五雷部衆第21章 天亡人亡 東海血染(八)第108章 追溯萬載 教派雛形(上)第87章 仙都鎖日 連脈通玄(下)第138章 移魂第191章 心有高下 混氣淆靈(下)第299章 虹影掩日 天外靈光(五)第276章 九芒十烏 化血魔劫(下)第139章 觀察第204章 神通整合 因果轉嫁(中)第74章 六天雷獄 自闢天地(下)第111章 物用第16章 自我意識 創造機會(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