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4章 被詛咒的柴榮

一尊金燦燦,碩大無朋的佛像擺在面前。善男信女想到的是頂禮膜拜,祈求保佑賜福,可是在柴榮的眼裡,這就是一座金山。

沒錯,就是真金白銀!

自從郭威登基之後,均田,鼓勵商業,對外用兵,恢復元氣……短短五年時間,中原的經濟高速發展,開封商賈雲集,貿易繁榮。

可與此同時,一個致命的問題也浮現了,商業越是繁榮,交換的貨物越多,就越是需要海量的貨幣,偏偏呢,中原金銀產量不豐富也就罷了,就連銅礦也不多。

一面是商業需求旺盛,一面是貨幣供應嚴重不足。

帶來的結果往往是災難性的。

比如衆所周知的穀賤傷農現象,在大周就非常非常嚴重……老百姓分到田地之後,努力耕種,把倉庫堆滿。可接下來,他們要蓋房子,要娶媳婦,要送孩子上學……每一樣事情都需要錢,就要拿着糧食去交換。

在幾年前,一石糧食,秋收的時候,能賣到七百文以上,而青黃不接的時候,能超過一貫錢。

才五年的功夫,一石糧食,最便宜已經跌破了三百文。

這還是因爲大周對外作戰,要採購軍糧,撐住了糧價,不然跌破二百文,甚至一百文都是有可能的。

歷代統一天下之後,都會出現糧價快速下跌的情況,許多文人描述的盛世圖景當中,物價低廉往往被拿出來說事。

比如隋煬帝大業八年,天下大亂,河北一帶鬥米大概幾百錢,到唐高祖武德元年,戰亂甫平,民生凋敝,洛陽一帶鬥米飆至八、九千錢。

也就是說,一石糧食,能價值八十貫到九十貫銅錢。

幾乎相當於四斤銅錢,換一斤糧食,這個數字是非常非常駭人聽聞的!

在戰亂的年月,什麼都可能發生。

而經過大唐君臣的努力,在《新唐書·魏徵傳》中記載:於是帝即位四年,米鬥三錢。

沒錯,是三錢。

《食貨志》中重複了這個數字:貞觀初,絹一匹易米一斗。至四年,米鬥四五錢。

《資治通鑑·唐紀》中也強調:貞觀元年,關中飢,米鬥值絹一匹。二年,天下蝗。三年,大水。是歲天下大稔,米鬥不過三四錢。

貞觀四年是個分界線,這一年,經過李二的休養生息政策,天下大治,再加風調雨順,米價降至最低點。不僅在唐朝,也可能是中國歷史上米價最低的時候。從貞觀元年的米價千錢到貞觀四年的三五錢,不過三四年時間。

與剛剛結束戰亂時期相比,米價跌了三千倍!

整整三千倍!

當然了,米價低,是因爲老百姓努力耕田,畝產高,豐收了,天下不愁吃的,固然值得高興。

但是從另一個角度來看,米價過低,甚至會摧毀一個國家!

大家都知道封建小農經濟抵禦風險的能力差,如果經營不善,或者遇到天災人禍,往往就會破產。

打個比方,如果糧價一石是五百文,一家人賣十石糧食,能換回來五貫錢,而糧價下降到五十文,十石糧食只能換五百文。

假如遇到了需要花錢的大事情,哪個對農民有利?結果顯而易見!

糧價低,老百姓收入少,就沒法抵禦風險,遇到了事情,就要出售土地,甚至賣身爲奴,從自耕農變成佃農,所謂土地兼併,就是這麼來的。

當土地兼併到了一定程度,天下必定動亂不已。

這一點從唐代的歷史,就能得到最好的的結論,何以府兵制幾十年就崩潰了,何以李二之後,大唐對外戰爭的結果往往不理想,何以門閥和皇權爭鬥越來越激烈……等等歷史現象的背後,都是一個原因,就是利益分配不均,說穿了就是土地兼併。

而要想阻止土地兼併,除了要定下規矩之外,還有一個非常重要的問題,就是應該保證基本的糧價,保證農民的基本收入,增強抵禦風險的能力……

葉華和柴榮曾經一起北上,與契丹皇帝會獵。

一路上,他們聊了很多事情,葉華就提到過建立糧食最低收購價格……這事柴榮聽進去了,也打算這麼幹。

但是,對不起,根本做不來!

朝廷的歲入就那麼多,能動用的貨幣只佔了三成不到,其餘全是實物。

這些錢要養兵,養官吏,修建城池,維護河道……幾項開支瓜分之後,就所剩無幾。朝廷能做的就是讓各地常平倉適當徵收糧食,調節物價。

說實話,作用依舊不大。

柴榮是個想錢想瘋了的皇帝。

故此盧多遜提出清丈寺廟名下田畝,他立刻就答應了,能增加稅源,那是再好不過了。

可是當他置身廟宇之中,柴榮發現自己錯了,錯得很離譜!

土地算什麼,相比之下,這些碩大的佛像纔是真正有價值的東西!

就拿眼前這一尊來說,熔了鑄錢,至少能鑄一萬貫!

寺廟裡還有多少銅器?

盆、鏡、鍾、磐、鈸、相輪、鈴鐸、寶塔、香爐、經幢、佛像,還有許許多多的櫃子,神龕,全都使用大量的金銀銅作爲裝飾,富麗堂皇到了極點……

如此多的貴金屬,集中在廟裡,除了讓人頂禮膜拜之外,沒有起到任何實際的作用。

但是,如果鑄成了貨幣,放到市面上流行,就能促進十倍,百倍的商品交流,帶來豐厚的稅收,富國裕民,整軍經武……能做多少實實在在的事情?

不用想別的,光是這一條,就足以證明,寺廟必須整頓!

三武一宗的滅佛,那是再正確不過了!

“統統拿去鑄錢!”

柴榮果斷降旨,葉華也不得不佩服皇帝陛下的雷厲風行,哪怕換成他,也未必有柴榮那麼大的魄力。

畢竟整個大周,寺廟幾萬座,僧人二十幾萬,依附寺廟生存的人,比如送糧食,送柴火,修寺廟,刻佛像……這些人算起來,再加上他們的家人,總數會超過百萬。

這麼大的規模。會產生什麼後果,誰也不敢說。

“陛下,臣以爲,是不是可以緩一緩……”

“不可以!”

柴榮微微一笑,“葉卿,朕告訴你,這世上的事情最不能拖,朕要是拖一刻,下面的人就能拖一天。連皇帝都猶豫不決,下面的人就更會縱容包庇。朕就是要快刀斬亂麻,先把天下的寺廟都給清理了,剩下的事情,以後再說!”

葉華也不得不承認,柴榮的想法是對的。

畢竟現在政事堂難得和皇帝一心,老實賣力幹活,如果拖延下去,誰知道又會出什麼幺蛾子……只是急於求成,難免會造成疏漏。

試問,這幾十萬的僧尼之中,就沒有好人嗎?幾萬座廟宇,都應該拆掉嗎?

顯然不是!

可問題是有時間一一甄別,慢工出細活嗎?

對不起,沒有!

時間不等人,這世上從來沒有兩全其美的事情!

“臣明白了,繡衣使者會立刻出動,監察所有府軍州縣,落實陛下旨意,誰敢包庇怠惰,絕不姑息!”

當天,朝廷就降下旨意,限於五十日之內毀廢所有寺廟銅器,送交當地官府鑄錢。如有隱藏逾期不交者,按照斤兩多少判刑,五斤以上者處以死刑。

而且柴榮也同時告誡下面經手的官員,誰敢私自藏匿銅器,大發利市,有私匿五斤以上者,剝皮萱草,絕不姑息!

這道旨意下去,總計寺院三萬三百三十六座,大量的佛像及鍾、磬等法器被鑄成通錢……柴榮一口氣增加了八個錢監,日夜不停鑄錢,足足用了三年時間,才把這些銅器消耗一空,所得的財富,充實到了國庫當中,大周的財政狀況,立刻得到了改善。

不過事情也不是那麼順利的,就在京城之外的陳橋驛,有一座觀音堂,那裡有一尊觀音大士的銅像,非常靈驗。

受命去重鑄佛像的官吏,在途中墜馬暴斃,又派去第二個人,面對佛像,突然發狂,直接衝出去,投河而死。

連着死了兩個官吏,再也沒人敢動這一尊佛像。

消息傳到了柴榮耳朵裡,皇帝陛下立刻帶着繡衣使者出了京城,直奔陳橋驛而來。

等到了觀音堂之後,柴榮提着一柄斧子就走了進來。

“真是好大的一尊菩薩!”

他舉斧要劈,寺廟裡的老尼姑突然大叫起來。

“不行,不行啊!毀損菩薩神像,要遭天譴的!”

隨着老尼,還有很多人一起跪倒。

“陛下開恩,留下這一尊菩薩吧!”

“陛下,不可把事情做絕啊!”

……

面對哀求,柴榮冷笑了一聲,“朝廷旨意,萬萬沒有僥倖之理!朕倒要看看,這菩薩有多大的法力!”

說完,柴榮猛揮一斧,正好劈在佛像的前胸,銅像發出咚的一聲巨響,傳出好遠!

柴榮哈哈大笑,“不過如此,有什麼了不起,運走,鑄錢!”

士兵應聲而動。

突然,那個老尼猛地躥起,厲聲狂吼,咒罵道:“昏君,有朝一日,你會遭到報應的,這江山你坐不長的!早晚被人搶走!”

她大吼之後,突然直挺挺倒在地上,口吐白沫,死了過去。

面對突變,柴榮不由得吸了口冷氣,侍衛們也嚇到了……這時候葉華毅然拾起了斧子,照着佛像的頭就狠狠劈了下去!

“敢詛咒大周江山,先問問繡衣士答不答應!”

葉華三下兩下,把神像劈成了一堆碎片……

第45章 皇帝的威風第227章 北上會獵第243章 我有我的狩獵方式第313章 龍體違和第725章 神奇的藥第807章 七大總督第8章 郭威來了第299章 遷徙就是大熔爐第647章 刑部不行啊第110章 獎勵工匠第626章 內鬼第40章 麟州楊家將第708章 趙匡胤的財運來了第458章 覺醒的李煜第280章 葉華定調子第158章 臨戰當祭旗第256章 天雄軍廢了第194章 很生氣的符三小姐第676章 最慘烈的作死方式第514章 傳說中的歲幣第102章 房產和造反(三更求票)第727章 武夫的怒吼第185章 山東兵第522章 魏相公南下第80章 折家軍來了第642章 葉華賠錢了第717章 資本的力量第166章 誰是慫包第295章 皇帝要問罪第475章 竭盡所能的宰相們第755章 黃袍加不到我身上第317章 郭威的託付第332章 發配幽州第635章 郭宗訓的請求第653章 第一鉅貪第448章 馮道之死第288章 老兵不死第57章 現世報第563章 天子胸襟第104章 好賭的趙匡胤第289章 烈士暮年壯心不已第226章 皇帝受傷了第39章 文官的時代第362章 比帝師還要牛第193章 現實比故事好看第559章 屠夫李煜第383章 狼狽爲奸的父子倆第386章 勇士桑七第609章 老奸巨猾的符彥卿第168章 冠軍侯的錦囊第270章 瓦橋關第131章 堤成第454章 四大奸相第823章 內閣的方案第146章 大周人樣子第77章 葉華跑了?第127章 天子造訪第372章 皇帝的第一心腹第745章 帝國主義的模式第590章 名將之後第758章 火德之人第339章 來自柴榮的考察第371章 怨恨使人進步第326章 反水的開始第632章 什麼叫資本主義第290章 老將神威第221章 會寫楷書的馮太師第718章 老賴葉華第494章 葉門弟子何其多第590章 名將之後第98章 天子重賞第394章 趙二的毒計第704章 先帝舊臣第658章 疑似穿越者第284章 隨我殺畜生第617章 刺殺第345章 宮門外的毆鬥第558章 請侯爺進城第87章 葉華的正道第66章 葉華的匪氣第711章 國中有賊第32章 給自己定個小目標第82章 釜底抽薪之策第549章 席捲江南的開始第468章 柴榮的大一統第612章 鬼迷心竅的皇后第610章 厲害了,郭幸哥第302章 主動進攻第573章 未來的財神爺第447章 馮家的喜事第53章 老夫想收個徒弟第14章 比鄰而居第383章 狼狽爲奸的父子倆第183章 一定要找到孔家後人第729章 君臣的分歧第38章 沙陀餘孽第791章 封了議會第680章 金山、銀山、谷山第738章 金明池上的輪船第782章 帝崩
第45章 皇帝的威風第227章 北上會獵第243章 我有我的狩獵方式第313章 龍體違和第725章 神奇的藥第807章 七大總督第8章 郭威來了第299章 遷徙就是大熔爐第647章 刑部不行啊第110章 獎勵工匠第626章 內鬼第40章 麟州楊家將第708章 趙匡胤的財運來了第458章 覺醒的李煜第280章 葉華定調子第158章 臨戰當祭旗第256章 天雄軍廢了第194章 很生氣的符三小姐第676章 最慘烈的作死方式第514章 傳說中的歲幣第102章 房產和造反(三更求票)第727章 武夫的怒吼第185章 山東兵第522章 魏相公南下第80章 折家軍來了第642章 葉華賠錢了第717章 資本的力量第166章 誰是慫包第295章 皇帝要問罪第475章 竭盡所能的宰相們第755章 黃袍加不到我身上第317章 郭威的託付第332章 發配幽州第635章 郭宗訓的請求第653章 第一鉅貪第448章 馮道之死第288章 老兵不死第57章 現世報第563章 天子胸襟第104章 好賭的趙匡胤第289章 烈士暮年壯心不已第226章 皇帝受傷了第39章 文官的時代第362章 比帝師還要牛第193章 現實比故事好看第559章 屠夫李煜第383章 狼狽爲奸的父子倆第386章 勇士桑七第609章 老奸巨猾的符彥卿第168章 冠軍侯的錦囊第270章 瓦橋關第131章 堤成第454章 四大奸相第823章 內閣的方案第146章 大周人樣子第77章 葉華跑了?第127章 天子造訪第372章 皇帝的第一心腹第745章 帝國主義的模式第590章 名將之後第758章 火德之人第339章 來自柴榮的考察第371章 怨恨使人進步第326章 反水的開始第632章 什麼叫資本主義第290章 老將神威第221章 會寫楷書的馮太師第718章 老賴葉華第494章 葉門弟子何其多第590章 名將之後第98章 天子重賞第394章 趙二的毒計第704章 先帝舊臣第658章 疑似穿越者第284章 隨我殺畜生第617章 刺殺第345章 宮門外的毆鬥第558章 請侯爺進城第87章 葉華的正道第66章 葉華的匪氣第711章 國中有賊第32章 給自己定個小目標第82章 釜底抽薪之策第549章 席捲江南的開始第468章 柴榮的大一統第612章 鬼迷心竅的皇后第610章 厲害了,郭幸哥第302章 主動進攻第573章 未來的財神爺第447章 馮家的喜事第53章 老夫想收個徒弟第14章 比鄰而居第383章 狼狽爲奸的父子倆第183章 一定要找到孔家後人第729章 君臣的分歧第38章 沙陀餘孽第791章 封了議會第680章 金山、銀山、谷山第738章 金明池上的輪船第782章 帝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