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4章 真正適合他的崗位

第144章 真正適合他的崗位

其實,按照切實的身份來論,劉虞雖是皇親,但其人也是以《五經》而入仕的名士,他和劉儉一樣,既算是士族,也算是皇親,屬於一半一半。

他站在帝王的一面沒錯,站在士族一面也沒錯。

但最終,劉虞還是選擇了漢室。

縱然身上有士族的標籤,但劉虞自幼所受家族薰陶秉承的,還是他光武直系後人的身份。

放眼整個大漢朝的漢室宗親之中,似他這般根正苗紅的宗親也已經是非常之少了。

其實劉儉適才所做的分析,劉虞心中雖也知道,但若要興學於世,特別是興學於民,這一點着實是非常困難的。

二人就着這個話題繼續深談,談的都忘記了時辰,甚至連晚食左宴都忘記了。

很顯然,有些方面,他們兩個人有着共同的議論點。

談話中,兩個人重點談及了幾個方面。

在劉虞看來,廣開民智需要有三大難關攻克。

一是民食。

學習的基礎是吃飽穿暖,只有那些穩定住了當下階層生活的人,纔會更有心思向上拓展更近一步。

這也是爲什麼在漢末時期,一心想要奔着上級階層的人大多是沒有經學傳家的豪富寒門!

不過是因爲寒門已經解決了生活最基本的需求,現有的生活支撐他們可以去拓展更高的生存目標。

二是傳播方式。

且不說當下主要學識被豪門壟斷,就算是學術沒有被閥閱壟斷,若僅以手抄的方式來進行書籍的傳承,效率低且容易出錯,根本無法做到大面積的學識普及,這一點是客觀上存在的巨大問題。

三是教育體系。

除了雒陽的太學有一套精準的教育流程,以及太學中五經十四博士皆爲專業教師(鴻都學門不算,只能算藝校),地方私學中的“精舍”“精廬”都是當地名士在治學之餘,爲了發揚自己的學術名望,同時並擴大本門的聲望而創辦的。

因爲有這個目地作爲前提,名士們對私學門生的選拔就比較嚴格了,包括出身和經濟實力方方面面都在考察範圍內,這也自然而然的限定了地方私學的教學人羣。

這三大困難點,將有資格讀書學習的人,分出了三六九等。

對於眼下的劉儉和劉虞來說,教育體系和改變民生路線的問題,他倆是無法解決的。

因爲這需要一個政治與現實操作的過程,而且不出意外,這兩點在如今各方勢力都暫時相對平衡的情況下無法得到改善,必須要在分崩離析,天下大亂之後,以亂治亂,亂後大治的前提下,才能夠去進行解決。

在劉虞和劉儉兩兄弟分析來分析後發現,依照他們目前的能量和地位,或許只能去試着解決書籍傳播方式的問題。

但具體怎麼解決呢?

劉儉向劉虞提出了一項關鍵事物的發展。

那就是紙!

劉儉心中明白,不論是科舉、印刷亦或是生產革命的進步傳承,都離不開紙這個載體。

蔡侯紙的問世,距今已經七十載了,因爲實在是太脆了,且會因爲侵墨過多而容易出現糜爛,不宜適用。

不過劉虞倒是見多識廣,他聽聞最近三四年間,青州東萊縣出了一個名叫左伯的人,以相當比例的桑樹皮造出了一種相比於蔡侯紙要強韌許多的紙。

不過這種左伯紙因爲原料非常講究,需要大量的桑皮作爲原材料,造價頗爲昂貴,而放眼大漢朝,而且有地域的侷限性。

能夠爲左伯紙原料基地而大量種植桑樹的州郡,也不過只有青州和桑蠶之地益州。

另外就是成本太高。

不過很多新興產業初期一般都是成本過高,只有工藝發展到一定成熟度的時候,纔會因爲產能的節省,原材料的擴充,而逐漸降低成本,這是沒有辦法的事。

一件剛剛問世的新科技,你不可能立即將它做成白菜價。

左伯紙在近年來的問世,也已說明青州的造紙業已經達到了一個可以蛻變的階段。

這個時節點非常關鍵。

若因爲戰事遷延而耽誤地方產能,很有可能會令剛剛興起的紙業中斷。至於什麼時候纔會重新走上正軌,那就需要看天時地利人和了。

劉儉感慨道:“若蒼天有眼,日後有機會,我必然當想盡一切辦法,促興紙業,不使此業因旁事有所間斷。”

劉虞沒有說話,他只是緊皺眉頭,似在思考着什麼。

少時,突聽劉虞緩緩的開口道:“今日與德然暢談半日,受益匪淺,實在是令爲兄感慨良多。”

“兄萬不必這般客氣,儉並沒有做什麼,只是隨意說些旁門小道而已,若有不堪入耳之語,還望兄長勿怪。”

劉虞搖了搖頭,道:“不!並無不堪入耳之語,確實是讓我受益良多。”

卻見劉虞緩緩的站起身,向着劉儉長長作揖。

劉儉見狀頗驚,他亦是急忙起身回禮。

劉虞感慨道:“我朝多年以來,地方漸亂,民生凋零,黎庶疾苦,北有鮮卑犯境,西有羌人屢叛,內外不寧,無休無止,可謂內外交困之時。”

“針對我朝弊難,爲兄曾多有設想,苦思如何才能破局,但晃晃十餘載,卻盡在鑽研朝堂權術之道,國家有難之時,地方賊起便想辦法替陛下平亂剿匪,地方若有災荒就請陛下開倉濟糧,防備瘟疫,可謂是頭疼醫頭,腳疼醫腳。”

“直到今日承蒙賢弟一番話,我才恍然而悟,爲兄這一腔扶漢熱血當往何處去也。”

“小小的一張紙,箇中承載的是多少福澤之利,又可順帶着解決多少時政弊端,又會替大漢解決多少困局的難題……今日與賢弟詳談,我方纔領會啊。”

“不論是適才賢弟所說的拓印之法,亦或是興學於天下,這承載之物就是首要之重,這紙張着實是關鍵!但要解決用紙,卻不是單靠政治手腕亦或是經學治世所能解決的。”

說到這,卻見劉虞拍了拍手,道:“日後若有時機,我必當奏明天子,親往青州!”

劉儉聞言驚道:“伯安兄往青州作甚?”

“適才聽賢弟之所言,既然這小小的一張紙可事關我天下的氣運命數,那我拼盡全力,也當尋出解決之法!爲兄原先不曾想到這些便罷,如今想到了,自當視之爲己任,我翌日若無機會便罷,若有機會往青州執掌,必當傾盡全力,發展紙業以及所有利於大漢的民生之業!”

望着劉虞堅定的面容,劉儉暗道——這就是傳說中,找到了人生目標的人該有的狀態嗎?

其實想想,也確實。

若是劉虞真有機會去青州振興桑麻,紙業,印刷,海鹽等重要領域,那倒是比他歷史上再去幽州被袁紹和公孫瓚來回擠兌要強的多。

在漢末的漢室宗親之中,劉虞是非常有能力的一個人,他一生政績卓著,頗有名望,在他治理幽州期間,能夠令幽州一個窮困之州大幅度的增加鹽鐵礦物的收入,令百餘萬青、徐流民能夠在幽州紮根安居,就說明此人搞經濟的能力是非常有一套的。

只是他用兵的本事實在是弱的一逼,集結了十餘萬人讓公孫瓚幾百人打的大敗,最後命喪黃泉,枉費了他的好名聲和開發經濟的能力。

至於劉虞與公孫瓚之間的恩怨對錯,劉儉不想過於評價,兩個人的執政理念衝突,同時還碰觸到了彼此的核心利益,不死不休纔怪。

至於對外族的手段,劉虞是懷柔,公孫瓚是鐵血……這一點沒有誰對誰錯,都是各自的一套打法。

似劉虞這樣的人,其實真的不適合去幽州邊郡,像青州這樣擁有造紙優勢,潛能無限的地方若能爲他管轄,日後的成果或許會令人難以想象。

特別是劉虞已經看清了時局,他更是明白他爲何這個天下,他應該做些什麼。

“伯安兄若果有此志,我當相助!”劉儉出言表態。

經過半日的深談,劉儉和劉虞竟然在不知覺間,彼此間竟有了相惜之情。

……

爲了驗證兩人今日之所談的話,劉儉請劉虞暫時在南宮住下,然後遣人在安平國內購買蔡侯紙和左伯紙,與劉虞一同研究。

之所以爲了發展紙業,最終的目地不外乎是爲了雕版印刷的發明,所以他們打算先試一試現有的紙張在這方面的特性。

調版印刷的原理簡單,簡要而言就是把要印的字反刻在木板上,雕刻時使每個字的比劃突出,可以複印,雖然製作一套印版比較耗費時間,但一套印版製成之後,就算是一勞永逸之。

文章內容排好版後,一頁一頁用雕版印於紙張,一份內容想要複製幾千頁幾萬頁只需要流水作業,短時間可成。

但就目前的時局,雕版印刷不宜問世,容易成爲衆矢之的,被閥閱和望族集體攻擊。

唯有在天下大亂,各方學子流離,各郡的學術篇章因爲戰爭而被大批損毀,海內求學之士苦求安穩學習而不得,閥閱高門已無法控制學術崩壞的局勢之時,再一舉拿出來方可是順應天時人和。

不過正好,左右目前還沒有合適印刷的紙,現在把雕版印刷拿出來也沒意義。

劉儉找木工,先讓人按照他的要求,簡易的雕刻了幾個雕版木字作爲雕版雛形,隨後和劉虞一起實驗。

他們用小刷子在雕版字上沾染了墨汁,將蔡候紙蓋了上去,然後用沒有沾墨的刷子在後面輕輕掃動。

隨後,在掀下紙張的時候,發現紙張雖染透了蔡侯紙,但墨水有向四周蔓延的跡象,而且一不小心在掀紙離雕版的時候,因爲紙張過硬而出現了碎裂。

不能說完全不行,但至少九成九不合格,就算是動作小心印成了,這樣的紙也根本不利於保存。

隨後,劉虞和劉儉又換了近幾年纔剛剛問世的左伯紙試驗了一下。

不得不說,添加了桑樹皮纖維的紙張,不論是抗侵染性或是柔韌性,都比蔡候紙要強出太多了。

但是效果依舊不好。

特別是有些字體,因爲侵墨不均,以及受力的問題,雕印出來的字效果不清晰,因爲墨汁還是有些外溢,故導致字體變形。

劉儉看向劉虞,道:“伯安兄,看到了麼?紙張是可以用了,但若想付諸於印刷,非得是再加強紙張的製造工藝不可,非得督促青州的造紙匠人們繼續研究,不斷改善物料不可!”

劉虞若有所思的點了點頭:“善!”

此時此刻的劉虞,已經徹底明白了,他要做什麼事了。

晚飯後還有

(本章完)

第590章 前援後追第690章 有的事情不急於一時第267章 一本書,換個牧第51章 盧植的神秘客人第240章 如法炮製青州望族第566章 一往無前張翼德第18章 大青駹第13章 牛棚思過第700章 弘農王,毒士第670章 丞相的使者看重張遼第405章 主公與謀士的職責第758章 盡敘大義張翼德第300章 好叔父,好侄兒第433章 夫存不忘亡第421章 劉德然要招人了!第503章 劉德然大封羣英第411章 朱車騎第54章 鄭家婿第657章 倒戈過來的都是好同志第496章 烏桓之後,匈奴也需併入大漢第456章 相國和劉儉,下一步的重要事項第755章 陽平亂第415章 斬兩千石第608章 王佐之才出動第154章 正義士族,鉅鹿田豐第619章 呂強之死第659章 廢三公第772章 着眼全局第566章 一往無前張翼德第410章 假途滅虢第271章 劉德然禮賢下士第730章 初一攻城!第621章 正副先鋒第765章 天下大勢已定第410章 假途滅虢第620章 亂民是漢朝的根第52章 家有醜女,君敢納否?第395章 平定烏桓第377章 新政動態第579章 劉備的眼淚第4章 同窗可用第111章 劉儉的善後之法(爲兩位舵主和執事第401章 知徒莫若師第609章 河北的各級學府要加學科第539章 我當然還有宏圖第93章 外戚勢力即將登場第350章 針對劉儉的計謀,又來了第475章 今日之事,可推給劉儉也第148章 遊手好閒趙子龍第501章 韓州一立,格局大變第463章 壯哉德容第86章 該來的總會來第448章 劉,董將會第129章 大賢良師的堅持第495章 南匈奴王子的決心第195章 技術性人才第589章 北上第562章 曹仁的打算第2章 涿縣四虎第412章 河內郡未來的班子第222章 你是想留還是走?第292章 河北劉德然,聲名大噪第195章 技術性人才第49章 我知你而你不知我第611章 關中動亂的各種因素第460章 西域大先鋒第275章 孫堅不在,何人能敵董公?第481章 過年佳節傳喜訊第605章 最後一餐第354章 來將獻禮,同鄉問責第39章 大功業(今日求追讀)第571章 兄弟重逢第549章 關,張出馬第286章 殲敵與生擒第503章 劉德然大封羣英第158章 突如其來的大媒人第103章 越騎營變天(求訂閱)第86章 該來的總會來第542章 儒生大將第766章 軍師歸天第56章 家有醜婦(三更)第585章 規劃第541章 大漢水師,出發第181章 黑白兩道韓義公請假第128章 劉備來了第60章 無法駕馭的棋子第613章 環境和身份第530章 讓徐州第32章 關長生第675章 誰都需要老婆第292章 河北劉德然,聲名大噪第174章 甄家家主,孤注一擲第453章 董卓說:你真是我剋星啊第694章 義子第221章 賈詡第242章 張讓,你變成了誰?第743章 關羽平淮第11章 官場中的白馬將軍第495章 南匈奴王子的決心
第590章 前援後追第690章 有的事情不急於一時第267章 一本書,換個牧第51章 盧植的神秘客人第240章 如法炮製青州望族第566章 一往無前張翼德第18章 大青駹第13章 牛棚思過第700章 弘農王,毒士第670章 丞相的使者看重張遼第405章 主公與謀士的職責第758章 盡敘大義張翼德第300章 好叔父,好侄兒第433章 夫存不忘亡第421章 劉德然要招人了!第503章 劉德然大封羣英第411章 朱車騎第54章 鄭家婿第657章 倒戈過來的都是好同志第496章 烏桓之後,匈奴也需併入大漢第456章 相國和劉儉,下一步的重要事項第755章 陽平亂第415章 斬兩千石第608章 王佐之才出動第154章 正義士族,鉅鹿田豐第619章 呂強之死第659章 廢三公第772章 着眼全局第566章 一往無前張翼德第410章 假途滅虢第271章 劉德然禮賢下士第730章 初一攻城!第621章 正副先鋒第765章 天下大勢已定第410章 假途滅虢第620章 亂民是漢朝的根第52章 家有醜女,君敢納否?第395章 平定烏桓第377章 新政動態第579章 劉備的眼淚第4章 同窗可用第111章 劉儉的善後之法(爲兩位舵主和執事第401章 知徒莫若師第609章 河北的各級學府要加學科第539章 我當然還有宏圖第93章 外戚勢力即將登場第350章 針對劉儉的計謀,又來了第475章 今日之事,可推給劉儉也第148章 遊手好閒趙子龍第501章 韓州一立,格局大變第463章 壯哉德容第86章 該來的總會來第448章 劉,董將會第129章 大賢良師的堅持第495章 南匈奴王子的決心第195章 技術性人才第589章 北上第562章 曹仁的打算第2章 涿縣四虎第412章 河內郡未來的班子第222章 你是想留還是走?第292章 河北劉德然,聲名大噪第195章 技術性人才第49章 我知你而你不知我第611章 關中動亂的各種因素第460章 西域大先鋒第275章 孫堅不在,何人能敵董公?第481章 過年佳節傳喜訊第605章 最後一餐第354章 來將獻禮,同鄉問責第39章 大功業(今日求追讀)第571章 兄弟重逢第549章 關,張出馬第286章 殲敵與生擒第503章 劉德然大封羣英第158章 突如其來的大媒人第103章 越騎營變天(求訂閱)第86章 該來的總會來第542章 儒生大將第766章 軍師歸天第56章 家有醜婦(三更)第585章 規劃第541章 大漢水師,出發第181章 黑白兩道韓義公請假第128章 劉備來了第60章 無法駕馭的棋子第613章 環境和身份第530章 讓徐州第32章 關長生第675章 誰都需要老婆第292章 河北劉德然,聲名大噪第174章 甄家家主,孤注一擲第453章 董卓說:你真是我剋星啊第694章 義子第221章 賈詡第242章 張讓,你變成了誰?第743章 關羽平淮第11章 官場中的白馬將軍第495章 南匈奴王子的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