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8章 名士董卓

第268章 名士董卓

蔡邕帶着《千字文》回家研究去了,田豐則是留在了董卓那裡,跟他商定這出版印刷行業當如何運作普及。

其實田豐身爲士族高門之中的一員,他對劉儉和劉虞鼓弄出了紙張書籍這件事,心中既感到歡喜,同時也有所牴觸。

因爲睿智的田豐明白,紙質書籍的出世有利於大漢文化學識的傳播……但身爲高門士族中的一人,他心中也明白,學識文化傳播的越快越廣,有學識的人就會不斷增長,所謂的士人也會翻倍的變多,那他們這些現在立於萬民直巔的士族地位,就不會像是先前那麼金貴了。

正所謂物以稀爲貴,士族在這個時代之所以值錢,歸根結底還是因爲若按照總人口比例來看,有學識的士族的整體數量還是太少了。

可隨着紙質書籍與印刷廠的問世,民智開啓,有文化有學識的人口基數變多,原本很是值錢的士族羣體……雖然依舊還會值錢,但彼此之間的競爭將會嚴重加劇。

按後世的話說,就是出現內卷。

毫無疑問,這對現有的士族羣體而言,是非常不利的。

但田豐心中也明白,紙質書籍既然已經問世,那就說明這個潮流和驅使將勢不可擋,單純的橫欄硬擋,是杯水車薪,無濟於事。

時代的車輪是在不斷向前運轉的,非人力所能抗之。

而且經過跟劉儉的相處,田豐已經摸清了劉儉的性格。

這位只有二十五歲的主公倔脾氣一旦起來,九頭牛也拉不回來。

至於身爲冀州士族中人的田豐在經過細細思考之後,決定將自己和自己的家族與劉儉綁定在一條船上。

利益是一方面。

另一個方面,能夠打破大漢朝士族分佈格局的人,定爲不世英主。

身爲一方智者,此生能夠碰到一位這樣的英雄人物,那是何等的幸運啊。

不跟這樣的雄主綁定在一塊兒,那他田豐還要去綁誰呢?

……

蔡邕走後,董卓讓左右之人盡皆退下,暖閣之中,只剩下了田豐,李儒二人。

董卓問田豐道:“本相許諾,願扶劉玄德爲青州牧,最多不過一個月,天使自當抵達青州下達任命,這點你大可放心!”

田豐笑道:“相國恩威並重,賞罰分明,實在是天下人的榜樣!天下楷模之稱,我看當賦予以相國,而非那些表面剛正不阿,實則心黑手狠的卑鄙小人。”

董卓如今已經位極人臣,心態也發生了一定的變化,喜歡聽人吹捧。

田豐之言,雖有吹捧之嫌,但在董卓聽來,還是非常受用的。

管他是吹還是捧,反正好聽就行。

他滿意地看着田豐,道:“關於這出版書坊之事,汝主既已功成,那下一步當如何做,他想來也是有了計劃吧?不妨試言之。”

針對紙質書籍如何問世,田豐在來雒陽之前,早就得到了劉儉的授意,自然是明白要如何做的。

“啓稟相國,紙張之業,雕版之術,工序發展,所巨耗者,桑木也,且在製作過程中,對水的質地也有很高的要求,因此單紙業一項,就很難挪出青州,非得是在青州本土造紙印製不可。”

董卓聞言,不由眯起了眼睛,顯得很是不快。

“書籍暫時只能在青州印刷成冊,定是利潤極高極貴之業,普通的黔首黎庶是買不起的,但各州各郡庶族寒門子弟,苦求經卷而不得者,便是讓他們拋擲千金,也是願意的!”

田豐這話說的很是中肯。

當今天下,普通的黔首黎庶想要買書學習,確實非常困難。

但是除了士族之外,很多靠着兼併土地,但沒有家學傳承的寒門地主,也天天瞪着大眼睛,死死的盯着那些掌握着晉升渠道的高門士族,希望找個機會順杆爬。

書籍一旦成冊對外販賣,則一定會被這些庶族寒門瘋搶的。

前期的傾銷客戶羣體,劉儉早就已經想好了。

田豐繼續道:“青州負責出書,在雒陽以及司隸之地進行販售,朝廷以官方名義,成立專門管理出版書坊的官署,對紙書行業進行管制,將紙張書的出版權力盡收於朝,紙質書不得在民間私印,另定下法律以束之,如此,短期之內,紙書所營之巨利,盡歸相國與劉冀州所有。”

董卓明白田豐的意思。

說白了,劉儉初期不想將出版印刷業遍地開花……青州方面負責出版印刷,雒陽方面負責管理行業,設定規則並負責壟斷性銷售。

制地雖單一,但確實是壟斷了。

利益方面,肯定是能夠保證董卓和劉儉兩撥人賺的盆滿鉢滿……但問題是,董卓不是商人。

他是大漢相國!

除了錢,他更需要的,是權力!

董卓道:“這紙質書籍,確實能夠給老夫帶來巨利,但你需知曉,老夫想要的不僅僅是這些,劉德然更知道!”

田豐自然是知道的,但身爲劉儉的使者,他需要掌控談判的節奏。

畢竟他面對的是大漢朝的相國,他不可能剖心挖肺的去跟對方嘮。

董卓想要的,不外乎是大量的刊印紙質書籍,特別是那些經學經文,並散佈於世,打破世家門閥對於學術的壟斷。

劉儉也想。

但劉儉不着急。

飯要一口一口吃,吃太快了……容易噎死。

四書五經這些東西,不是說你印出來了,就能夠將閥閱之門的優勢立刻推到,關鍵還是在於對於經學的解釋之權,這些還在閥閱手中。

所以,印什麼書籍,發行什麼書籍,能夠逐步的稀釋掉他們的解釋權,稀釋掉他們在本專著上的威望,這纔是需要劉儉一步一步深挖並考慮的。

清一色的瘋狂印書,只會適得其反。

田豐對董卓道:“相國想要做什麼,我家使君自然是知道的,但很多事情,不能操之過急,依照使君的意思,今年需要印刷發行的紙書,僅需千字文和熹平石經上的正定經文,就足夠了。”

“先以熹平石經上被正定的經文試水,並廣推蒙學《千字文》,在這期間,還請相國頒佈律法,針對出版社進行強制性約束,限定書坊成立的資質條件,待律法成型,並公佈天下後,咱們再計較後續當印刷哪些書籍。”

董卓一聽今年只印刷熹平石經上被正定的經文,很是不悅。

熹平經文就擺在太學那裡,是個抄書郎都能跑過去抄,印那些玩意作甚!

董卓站起身,就想出言表示反對。

卻見這個時候,李儒突然站出來,對着董卓長長地施了一禮。

“相國,劉冀州之心甚誠,以末吏看來,此事着實可以商榷!”

一邊說,李儒一邊向着董卓擠了擠眼睛。

董卓緩緩放下了自己已經舉起來的手,對田豐道:“老夫知曉此事了,且容老夫細細思之,文優,且派人引着田先生去驛館,待老夫思明此事之後,再着人招伱前來。”

田豐看明白了,李儒這是看清楚了劉儉的心意,但當着外人的面不好勸諫董卓,故而只能是先把自己支走。

當下,田豐衝着董卓長長作揖,道:“豐來雒陽,除了面見相國之外,還有一件重任在身,勞請相國應允。”

董卓眨了眨眼,似乎想到了什麼。

他低聲道:“是奉了你家使君之命,要去袁府拜訪吧?”

“劉冀州受友之託,忠友之事,還請相國應允。”

董卓揮了揮手,道:“去吧!袁士紀最近正稱病呢,好一段時間沒有上朝了,老夫也是有一段時間未曾見到他,你此番前去,也順便代老夫向他問候一聲。”

“多謝相國。”

田豐走後,董卓方纔看向李儒道:“文優適才爲何阻止老夫?那劉儉花了這般大的氣力弄出了這紙書,正是大肆印賣,撬動閥閱根基之時,他卻倒好……卻偏偏去印什麼熹平石經,豈非笑談?”

李儒語重心長的勸董卓道:“相國莫要着急,依照末吏來看,這紙質印書之事非同小可,其中利好甚多,但卻不可操之過急,此時紙書剛剛出世,若驟然以朝廷的名義大印今古文經,擾亂天下原本學術形勢,反倒是對書業不利,”

“熹平石經乃是先帝下至正定的經文,雖能供天下士人抄錄,但又有多少人真能真不遠千里萬里前來雒陽?終歸也不過是爲了一衆太學生預備的!”

“先印熹平石經之文,以雒陽和司隸爲起始之處,賣於天下寒門庶族,不論是劉儉和相國,都可名利雙收,且不論是朝中公卿,還是當世大儒,還都說不出相國什麼弊處來。”

“印熹平石經上的正定經文,無人可以找到反駁的理由,而且同時也可以使紙質書籍廣佈於民間,受衆於民間,使紙書爲世人所追捧,等到了一定的時候,天下人皆習慣了紙質書籍,就是想不印紙質書,怕也是不行了,那就是有違民意。”

“而到了那時,紙書所印的內容,就可以全部由相國和劉儉說了算,因爲造紙和印刷的技術,掌控在劉儉的手中,而制定管理紙書的律法,則全由朝廷所定,如此便可等於限制了此物的散佈,將此秒術控制在手……末吏敢斷定,十年之內,紙書可成天下喉舌!”

“天下人要看什麼,想看什麼,需要看什麼,要讀什麼,皆由相國所定,劉儉所制,無人可與相爭也!”

董卓聽到這的時候,不由恍然大悟。

他拍了怕自己的額頭,嘆道:“原來如此,老夫明白了!唉,老夫忍了幾十年,何期這耐心反不如劉德然是也?你說的對,說的太對了!”

李儒笑道:“相國,末吏還有一個想法,就是適才爲蔡中郎所看重的那本《千字文》,我觀蔡中郎讀後之神色有異,想來此文必非凡品,此書既尚未問世,相國何不讓劉儉將此書與相國?”

董卓詫異道:“與老夫?劉儉會答應嗎?”

李儒道:“如何不會?劉儉是聰明人,什麼事對他和相國都有利,他心中最是清楚,此文問世,也正好震懾一下那些瞧不起相國,認爲涼州寡於學術之人看看,讓他們知曉,相國的文治之能不在他們關東士人之下!”

董卓的腦海之中,不由回想起了當年,他在袁隗門下當故吏之時,袁隗特意命人將沒有斷章的《孟氏易》送到自己的面前,用來羞辱並提醒董卓,要注意自己的身份。

那是何等屈辱的一幕啊!

想到這,董卓的嘴角掛起了一絲暢快的笑容。

你們瞧不起老夫,那老夫這次就嚇你們一跳!

好,甚好!

老夫這一次,也要嚐嚐當名士的滋味。

名士董卓?快哉!

(本章完)

第582章 謙亡母親突然腦梗了第235章 託 子第239章 義父義子第611章 關中動亂的各種因素第14章 公孫瓚的智慧第308章 董卓曰:又被擒一個第537章 劉儉的王牌大將出差結束,火車往家走第387章 司州大戰的序幕第733章 袁,曹,孫都慌張了第19章 審鮮卑第290章 關公逐賈第165章 許攸 劉儉達成共識第359章 大洗牌後,文丑前來第17章 我敢賭的,無人敢賭第755章 陽平亂第366章 玄德替你把把關第371章 彼爲宗賊第381章 山雨欲來風滿樓第766章 軍師歸天第265章 袁紹給盧植的信第468章 誰是最看重他郭嘉的人?第333章 漢之疆,不可止第751章 老將徐榮第302章 同爲宗親,你的人馬就是我的第349章 新設司州,雍州第295章 劉賈之試探第181章 黑白兩道韓義公請個假第434章 卓若亡,我上第174章 甄家家主,孤注一擲第609章 河北的各級學府要加學科第251章 劉儉的王牌第706章 大局走向第356章 富貴要還鄉第298章 賈詡的助攻第232章 夜襲者何人第447章 八廚集團第727章 袁家兩代第459章 你的努力方向是錯的第538章 龍虎再聚第163章 我的人生,義無反顧第18章 大青駹第502章 真是一步錯,步步錯啊第99章 上架感言第230章 青州黃巾勢起不好意思,還得請個假第363章 利令智昏之人第723章 良將文遠第553章 影響局勢的戰役第573章 劉儉的行動,謀徐州第66章 宦官中也有可用者第126章 又是一波暗流第532章 長安第三勢力開始組合第277章 雒陽,袁家之殤第673章 掃清後患第519章 陶謙之事,說不得落在我兄長身上第619章 呂強之死第366章 玄德替你把把關第92章 酒醉獻子第106章 何進與黃巾(求訂閱)第69章 內外相合今天送母親回康復中心第139章 黃忠的前程(第一更)第517章 真吾子也!第736章 整治新領土第690章 有的事情不急於一時第77章 肉由我分第218章 燕趙男兒,不容小覷第299章 西涼派與幷州派第496章 烏桓之後,匈奴也需併入大漢第469章 這個皇叔勢力有點大了第204章 袁家的夢第208章 劉儉的行動第355章 錯的,不是邊郡人第155章 爲了羣雄逐鹿而做的佈局第653章 君君臣臣第302章 同爲宗親,你的人馬就是我的第432章 咱們應該是朋友出差結束,火車往家走第71章 開始扭轉地位的宦官第615章 跟着大將軍吃分紅第649章 醉翁之意第565章 徐州的歸屬第683章 輿論渠道和開放諸學第265章 袁紹給盧植的信第489章 叛軍束手無策第3章 兄友弟恭第357章 跑到我這來要名聲?第95章 四大金剛第596章 認真做事的學子,諸葛亮第88章 放手一搏第441章 夏侯惇之死引起了曹營變動第639章 出師有名第512章 誠聘教師第169章 來冀州,先會田豐第348章 少學習,多玩第623章 大將軍不尊朝政第407章 左將軍不會欺負任何一個人
第582章 謙亡母親突然腦梗了第235章 託 子第239章 義父義子第611章 關中動亂的各種因素第14章 公孫瓚的智慧第308章 董卓曰:又被擒一個第537章 劉儉的王牌大將出差結束,火車往家走第387章 司州大戰的序幕第733章 袁,曹,孫都慌張了第19章 審鮮卑第290章 關公逐賈第165章 許攸 劉儉達成共識第359章 大洗牌後,文丑前來第17章 我敢賭的,無人敢賭第755章 陽平亂第366章 玄德替你把把關第371章 彼爲宗賊第381章 山雨欲來風滿樓第766章 軍師歸天第265章 袁紹給盧植的信第468章 誰是最看重他郭嘉的人?第333章 漢之疆,不可止第751章 老將徐榮第302章 同爲宗親,你的人馬就是我的第349章 新設司州,雍州第295章 劉賈之試探第181章 黑白兩道韓義公請個假第434章 卓若亡,我上第174章 甄家家主,孤注一擲第609章 河北的各級學府要加學科第251章 劉儉的王牌第706章 大局走向第356章 富貴要還鄉第298章 賈詡的助攻第232章 夜襲者何人第447章 八廚集團第727章 袁家兩代第459章 你的努力方向是錯的第538章 龍虎再聚第163章 我的人生,義無反顧第18章 大青駹第502章 真是一步錯,步步錯啊第99章 上架感言第230章 青州黃巾勢起不好意思,還得請個假第363章 利令智昏之人第723章 良將文遠第553章 影響局勢的戰役第573章 劉儉的行動,謀徐州第66章 宦官中也有可用者第126章 又是一波暗流第532章 長安第三勢力開始組合第277章 雒陽,袁家之殤第673章 掃清後患第519章 陶謙之事,說不得落在我兄長身上第619章 呂強之死第366章 玄德替你把把關第92章 酒醉獻子第106章 何進與黃巾(求訂閱)第69章 內外相合今天送母親回康復中心第139章 黃忠的前程(第一更)第517章 真吾子也!第736章 整治新領土第690章 有的事情不急於一時第77章 肉由我分第218章 燕趙男兒,不容小覷第299章 西涼派與幷州派第496章 烏桓之後,匈奴也需併入大漢第469章 這個皇叔勢力有點大了第204章 袁家的夢第208章 劉儉的行動第355章 錯的,不是邊郡人第155章 爲了羣雄逐鹿而做的佈局第653章 君君臣臣第302章 同爲宗親,你的人馬就是我的第432章 咱們應該是朋友出差結束,火車往家走第71章 開始扭轉地位的宦官第615章 跟着大將軍吃分紅第649章 醉翁之意第565章 徐州的歸屬第683章 輿論渠道和開放諸學第265章 袁紹給盧植的信第489章 叛軍束手無策第3章 兄友弟恭第357章 跑到我這來要名聲?第95章 四大金剛第596章 認真做事的學子,諸葛亮第88章 放手一搏第441章 夏侯惇之死引起了曹營變動第639章 出師有名第512章 誠聘教師第169章 來冀州,先會田豐第348章 少學習,多玩第623章 大將軍不尊朝政第407章 左將軍不會欺負任何一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