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6章 主從之試

第466章 主從之試

雖然郭嘉在歷史上是有盛名的,但劉儉已經不是當年的他了,他不會因爲一個人在歷史上有很大的名聲,就會覺得這個人是個奇才的,現在的劉儉,已經過了這種因爲名聲而辨識人才的階段了。

史書是人寫的,人是會誇張性敘事的,特別東漢末年還是一個以過份誇讚,過份標榜爲主流的時代,在這個時代,很多留名青史的人,或許本身的才能並不能擔負其盛名。

而有些真正有才幹的人,或許也因爲其所處時代的侷限性,而不能揚名於世,最終被歷史的洪流所埋沒。

所以,對於郭嘉的考驗還是有必要的。

而很顯然,郭嘉能夠看透自己這一路上安排的良苦用心,就說明他在自己這裡的第一道考驗過了。

郭嘉一揚脖,將醒酒湯一飲而盡。

他站起身,對着劉儉施禮:“郭某久聞君侯大名,如雷貫耳,特別是將軍的仁義之名,可謂天下少有。”

“今番與將軍相識,實乃幸事。”

“將軍手下之人,不在魯陽就近之地等我,而是特意在潁川陽翟附近等候,此便是仁義之舉。”

“因爲郭某剛剛絕於袁紹,將軍之人若就近相招,若爲袁紹知曉,恐危機我的性命,以將軍的身份,能對我如此着想,難道不是仁義嗎?”

劉儉沒說話,只是認真的繼續聽着。

郭嘉繼續道:“不但如此,而且這一路來雒陽,將軍手下之人也都是異常的小心,既不快速行軍,同時也不延誤,所有行事之風都恍若平常,這樣的斥候哨探,足可位列天下頂尖之流。”

“但是,若是沒有一位好的主公,一位能看懂局勢善於用人,善於治軍的主公,也是不可能組建出這樣的斥候隊伍的,真可謂是有霸者之風。”

“另外,將軍將郭某大老遠的從陽翟請到雒陽,這一路上卻不予以我好酒食,亦未讓郭某住好的住所,行路也都是比較隱秘的,進了雒陽之後,亦不讓我進入館驛,甚至在今日之前,將軍都不擺出任何歡迎的正式迎接我……”

劉儉笑道:“奉孝這是在挑我的不是了?”

“不敢!在郭某看來,這並非將軍不愛才,反倒是因爲將軍太愛才了。”

“郭某與將軍未曾見過面之前,將軍也不確定郭某到底會不會留在這裡輔佐將軍。”

“一旦將郭某在將軍這裡的事情宣揚得過大,若郭某不能留在將軍身邊而返回陽翟,事情一旦傳開,則對郭某日後的前途不利。”

“將軍如此低調行事,可算是給郭某留了後路啊。”

“一個有霸者之風的人,卻能如此心胸寬廣的爲旁人考慮退路,如此行徑,難道將軍還不是仁義之人嗎?”

劉儉頗感欣慰。

看來郭嘉雖然年輕,但是他卻能在平日微小的細節中品出一個人的本領和人性。

對於這一點,劉儉很是滿意。

“仁義二字,多少有些虛大了,畢竟你是文若推薦給我的英才,若是你我之間彼此瞅不對眼,我也不能因爲你來見過我的事,而耽誤了你纔是。”

“你雖不能爲我所用,但畢竟也是我大漢的英傑!我不能用的人,也當需爲大漢儲才纔是。”

郭嘉聞言,肅然起敬。

且不管劉儉此言是真是假,但是他能當着郭嘉的面把這話說出來,這就說明,他確實是想這樣辦的。

“奉孝既是出身潁川人傑地靈之地,想來定是善於治經者,不知奉孝可隨同名師治經典乎?”

郭嘉直了直身子,道:“雖從名師,卻未治學,只是長於讀著,精研數家。”

劉儉點了點頭:“不知奉孝平日裡喜歡讀些什麼書?”

郭嘉恭敬做禮而應,清了清嗓子,便口若懸河,如數家珍。

“嘉六歲啓蒙以來,先考以《孝經》、《論語》。”

“後長輩督促嘉習《詩經》《禮記》。”

“年方十四,得了一場大病,身體羸弱,故暫歇六藝弓馬劍術,長習《捭闔十四篇》《國策》。”

“後以重金求得《三略》《六韜》《孫子》諸著。”

“及冠前三載,曾研讀《吳子》《司馬法》《尉繚子》等古書,可惜託親所得之書,皆殘缺有所不全,遺漏頗多……且嘉性子又輕佻,讀書常不求甚解,僅略知其意而已,慚愧!慚愧!”

劉儉點了點頭,道:“聽奉孝之意,似是長於軍略籌劃,非儒人也?如此可否與我籌謀一二?”

郭嘉言道:“嘉雖長於潁川,然年少學淺,不敢當有籌劃之贊,然將軍既有言,嘉雖不才,安敢拂將軍之趣邪!”

便聽劉儉惋惜道:“自先帝執政黃巾時起,漢室有衰弱之相,天下洶洶,紛擾不息,各地黃巾齊呼‘天補均平’,蜂擁反叛,董卓以涼州軍長身份把持朝政,似袁氏諸兄弟,亦各連接起事,稱霸一方,不尊王命,我雖有志平定天下,興復漢室,還百姓昌隆,怎奈獨臂難支,至今無有所成,當此時節,應以何計邪?”

適才郭嘉將自己之所擅讀之書報於劉儉,皆是長於軍計,那劉儉便以軍略實勢相詢。

郭嘉的嘴角微挑,出言擲地有聲:“我有一法,可使五年之內,天下安定,不知君侯肯願遵從否?”

劉儉道:“請講。”

郭嘉慢悠悠地道:“今天下大亂,糾其根本,蓋因先帝用人不明,先帝在時,設立黨錮,賣官鬻爵,用人不賢,親信宦官,使賢能遠遁江湖,宵小爭相親近,故使漢室式微,忠臣皆不得爲之所用,這天下焉能不亂也?”

說到這,郭嘉偷眼觀察劉儉的面色。

雖然今日在場的人只有郭嘉和劉儉二人,但郭嘉早就聽說過,先帝劉宏乃是劉儉的恩主,當年正是先帝劉宏一手將劉儉擡進了宗室,同時又委任他州牧之職,可以說劉儉能有今日,全靠的是先帝。

而且民間傳聞,劉儉在雒陽的兩大摯友,一個是袁基,另外一個就是先帝劉宏。

郭嘉今日且當着劉儉的面,陳述幾句先帝劉宏的弊事,且看劉儉作何反應。

他若是當場勃然大怒,將自己驅逐出去,就說明其人也和袁紹一樣,不過是小人之量,恐不能成大事也。

當初郭嘉面對袁紹之時,也曾以讓袁紹屈膝於董卓和劉儉的方式,來考驗袁紹。

今時今日,他故技重施。

劉儉輕嘆口氣:“先帝執政,有得有失,不能一概而論也……繼續。”

劉儉如此表現,讓郭嘉心中頗爲驚訝。

自己適才說了一通劉宏的不是,他就這麼輕描淡寫的帶過了?

不應該啊!對待一手提攜自己的先帝,身爲漢室宗親,他不應該是一力擁護的嗎?

難道此人果然是胸襟廣闊,處事不論私情?

郭嘉的眼睛輕輕抽動了兩下,但隨即立刻調整回了狀態。

“將軍若要平定天下,安撫朝局,這首當其中之事,就是聯袁抗董!”

“聯袁抗董?爲何?”

郭嘉鄭重道:“將軍貴爲皇叔,領先帝遺命,可謂宗親之首,袁紹坐領汝潁諸賢,有仲氏家族之聲望引領諸賢,天下衣冠巨室無不傾慕,若是平定天下,漢室宗親和衣冠巨室,必要傾力合作,方能使天下安泰,百姓安居。”

“自光武中興後數載,天下運轉之道皆仰仗此理,方能運轉至今,然先帝卻爲了一己之私,黨錮諸賢,打破了這個平衡,致使天下騷亂,而如今董卓這西涼虎狼,卻擠身朝堂之中,擾亂天下,顛倒幹坤,依照嘉看來,這個天下的禍端,有一半就在此人身上。特別是此人所推崇的新政,實乃是亂天下之本!將軍當與袁紹合力剿滅董卓,擁立天子,廢除新政,如此方可使天下歸於安定。”

劉儉挑了挑眉毛:“廢除新政?”

“若是廢除了新政,那這個天下當以何政何策何國法而治之?”

郭嘉鄭重道:“恢復舊制,延續先代先賢所留的賢政,用以治民,則百姓可安,禍亂可平。”

劉儉聞言道:“原來在先生心中一直崇尚的還是用我大漢朝的舊制之政,是嗎?”

郭嘉道:“舊政又有何不好呢?昔日漢朝安泰,百姓安居,民生富庶,四海清平,不都是因爲舊時之政嗎?”

劉儉聽了郭嘉的言論,半晌沒有說話。

而郭嘉並沒有任何表示,他只是說完之後,半眯着雙眼,靜等着劉儉對他的發落。

其實劉儉是這個大漢朝執行新政執行最賣力的人,這一點郭嘉非常清楚。

但是他今天就是要用這番話來試探劉儉一下。

看看他到底是真仁義,還是假聖賢。

(本章完)

第319章 終於敗北,胡軫轟城第618章 皇帝急了問太監第81章 衆人皆醉,誰獨醒第540章 涼州艱難第405章 主公與謀士的職責第409章 我願代表河內韓氏做出承諾第211章 宦官的瘋狂第550章 跳來跳去的泰山豪傑第408章 親民的主公第725章 許攸失勢第279章 劉德然徵調六將第280章 董卓,劉儉,關東聯軍……開戰第631章 虎落第448章 劉,董將會第698章 夢第178章 褒貶不一的屯田第283章 賈詡之計謀與退路第112章 雒陽黃巾起事第679章 張趙駕到第119章 曼成之苦無人知第226章 遺物第615章 跟着大將軍吃分紅第87章 早晚一日,你可取代張讓第426章 呂布張遼欲殺劉儉第12章 人爲利趨第449章 長於反殺!第664章 董卓的知己,只有一人第471章 軍師的任務第409章 我願代表河內韓氏做出承諾第313章 袁術開始操刀子了第430章 打出了威名出差結束,火車往家走第599章 小五銖毀朝,志在關中第43章 教導張飛第304章 兩軍內訌,華雄在後第521章 河北立法第535章 曹操邀請孫堅夾擊劉備第123章 將軍之言有理,是我偏執了第219章 給你這個面子第278章 你是我大哥第689章 崛起的建設兵團第457章 自鳴得意的傢伙第650章 荊州之人無法忍受第541章 大漢水師,出發第634章 烏合之衆第219章 給你這個面子第773章 孝順的孩子第459章 你的努力方向是錯的去醫院,請假第33章 董卓的金燕第559章 強大居下,柔弱居上第275章 孫堅不在,何人能敵董公?第686章 漢室人傑第173章 防寒門,如防賊第406章 袁家仲公,重新振作第770章 我們一起救袁家第21章 佈局第725章 許攸失勢第752章 擺臺唱戲第732章 良臣趙雲第633章 劉儉是司州的救星第255章 皇相失和第648章 曹操想鼎足第446章 相國的貓膩我都知曉第55章 劉儉,會不會成爲士子們的楷模?第330章 衣冠望族看出了弊端第626章 差距第275章 孫堅不在,何人能敵董公?第300章 好叔父,好侄兒第142章 劉虞曾想過挖劉儉的牆角第676章 老兵的歸宿很重要第175章 沮授田豐,目光長遠第582章 謙亡第577章 萬民的支撐!第412章 河內郡未來的班子第355章 錯的,不是邊郡人第460章 西域大先鋒出差結束,火車往家走第138章 玄德入京(抱歉,今日家裡有急事,第328章 董卓敬佩劉德然第760章 大舉入蜀第24章 大漢朝的優秀演員第476章 劉家軍團齊出策第255章 皇相失和第631章 虎落第280章 董卓,劉儉,關東聯軍……開戰第78章 拼歌第589章 北上第286章 殲敵與生擒第557章 最大的痛苦第142章 劉虞曾想過挖劉儉的牆角第188章 龍虎師徒第356章 富貴要還鄉第295章 劉賈之試探第414章 我的盟友何在?第533章 賈詡的專業領域第366章 玄德替你把把關第565章 徐州的歸屬第683章 輿論渠道和開放諸學第69章 內外相合
第319章 終於敗北,胡軫轟城第618章 皇帝急了問太監第81章 衆人皆醉,誰獨醒第540章 涼州艱難第405章 主公與謀士的職責第409章 我願代表河內韓氏做出承諾第211章 宦官的瘋狂第550章 跳來跳去的泰山豪傑第408章 親民的主公第725章 許攸失勢第279章 劉德然徵調六將第280章 董卓,劉儉,關東聯軍……開戰第631章 虎落第448章 劉,董將會第698章 夢第178章 褒貶不一的屯田第283章 賈詡之計謀與退路第112章 雒陽黃巾起事第679章 張趙駕到第119章 曼成之苦無人知第226章 遺物第615章 跟着大將軍吃分紅第87章 早晚一日,你可取代張讓第426章 呂布張遼欲殺劉儉第12章 人爲利趨第449章 長於反殺!第664章 董卓的知己,只有一人第471章 軍師的任務第409章 我願代表河內韓氏做出承諾第313章 袁術開始操刀子了第430章 打出了威名出差結束,火車往家走第599章 小五銖毀朝,志在關中第43章 教導張飛第304章 兩軍內訌,華雄在後第521章 河北立法第535章 曹操邀請孫堅夾擊劉備第123章 將軍之言有理,是我偏執了第219章 給你這個面子第278章 你是我大哥第689章 崛起的建設兵團第457章 自鳴得意的傢伙第650章 荊州之人無法忍受第541章 大漢水師,出發第634章 烏合之衆第219章 給你這個面子第773章 孝順的孩子第459章 你的努力方向是錯的去醫院,請假第33章 董卓的金燕第559章 強大居下,柔弱居上第275章 孫堅不在,何人能敵董公?第686章 漢室人傑第173章 防寒門,如防賊第406章 袁家仲公,重新振作第770章 我們一起救袁家第21章 佈局第725章 許攸失勢第752章 擺臺唱戲第732章 良臣趙雲第633章 劉儉是司州的救星第255章 皇相失和第648章 曹操想鼎足第446章 相國的貓膩我都知曉第55章 劉儉,會不會成爲士子們的楷模?第330章 衣冠望族看出了弊端第626章 差距第275章 孫堅不在,何人能敵董公?第300章 好叔父,好侄兒第142章 劉虞曾想過挖劉儉的牆角第676章 老兵的歸宿很重要第175章 沮授田豐,目光長遠第582章 謙亡第577章 萬民的支撐!第412章 河內郡未來的班子第355章 錯的,不是邊郡人第460章 西域大先鋒出差結束,火車往家走第138章 玄德入京(抱歉,今日家裡有急事,第328章 董卓敬佩劉德然第760章 大舉入蜀第24章 大漢朝的優秀演員第476章 劉家軍團齊出策第255章 皇相失和第631章 虎落第280章 董卓,劉儉,關東聯軍……開戰第78章 拼歌第589章 北上第286章 殲敵與生擒第557章 最大的痛苦第142章 劉虞曾想過挖劉儉的牆角第188章 龍虎師徒第356章 富貴要還鄉第295章 劉賈之試探第414章 我的盟友何在?第533章 賈詡的專業領域第366章 玄德替你把把關第565章 徐州的歸屬第683章 輿論渠道和開放諸學第69章 內外相合